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周芳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26期52-53,共2页
目的:分析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50例受血者,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均采用了盐水介质法和低离子聚凝胺技术(MPT)进行交叉配血。结果:在450名受血者中,采用MPT... 目的:分析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50例受血者,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均采用了盐水介质法和低离子聚凝胺技术(MPT)进行交叉配血。结果:在450名受血者中,采用MPT配血法显示阳性的有35例(7.78%),其中,33例在显微镜下均能见到特异性细胞凝集。用盐水介质法显示阳性的有20例(4.44%),但在显微镜下可见特异性细胞凝集的只有14例。MPT法的灵敏度为97.11%(437/450),准确度为94.89%(427/450),稳定性为95.11%(428/450),耗时(4.15±0.56)min;盐水介质法的灵敏度为77.33%(348/450),准确度为73.78%(332/450),稳定性为78.44%(353/450),耗时(7.22±1.84)min。结论: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用于临床输血检验时快速有效、结果准确、特异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离子聚凝胺 交叉配血 输血检验 盐水介质法
下载PDF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与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
2
作者 宋庆召 张永海 李润青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3期1901-1904,共4页
目的比较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和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间当地各医院待输血治疗的80例溶血病患儿,于信阳市中心血站进行输血前检验。对所有患儿使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与... 目的比较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和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间当地各医院待输血治疗的80例溶血病患儿,于信阳市中心血站进行输血前检验。对所有患儿使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与卡式微柱凝胶技术进行输血前检验。比较两种检验技术的配血成功率、检验时间、一次性正反定型检验正确率,并统计患儿检验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满意率。结果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技术配血成功率为90.00%,明显高于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的77.50%,检测时间为(17.32±1.21)min,明显长于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的(16.29±.0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式微柱凝胶技术正定型的检验正确率为96.25%,明显高于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的87.50%,反定型的检验正确率为91.25%,明显高于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的8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式微柱凝胶技术检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明显低于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的36.25%,检测的满意率为97.50%,明显高于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的88.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式微柱凝胶技术在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中表现出更高的检测准确率与满意率,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检测方法。在选择适合的输血前检验技术时,需要综合考虑检测效率、准确性以及成本效益,以确保患儿输血的安全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 卡式微柱凝胶技术 溶血病 输血检验
下载PDF
TECAN-BEP Ⅲ全自动筛查仪器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邢培清 杜广有 +3 位作者 刘玉振 方建华 温涛 李伍升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3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 :引进国外先进设备 ,使ABO反定型、ALT、TRUST、HBsAg、抗 HCV、抗 HIV六项检测由手工向自动化操作的转变。提高血站检验的整体检测水平 ,保证临床安全输血。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 ,优化最佳试验参数。结果 :TECAN仪器... 目的 :引进国外先进设备 ,使ABO反定型、ALT、TRUST、HBsAg、抗 HCV、抗 HIV六项检测由手工向自动化操作的转变。提高血站检验的整体检测水平 ,保证临床安全输血。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 ,优化最佳试验参数。结果 :TECAN仪器在吸液与分配较粘稠的液体时 ,其系统气隙、拖尾气隙、过量体积需依次设定为 :10、2 0、15 0 μl;TECAN吸ALT丙酮酸标准品的顺序为 ,先吸基质 ,再吸磷酸缓冲液 ,最后吸丙酮酸。不同厂家的微孔板 ,其洗板模式不一样 ,国外的微孔板采用洗板模式为 5 ,国产的微孔板采用洗板模式为 2。血型反定条件为 :转速 10 0 0r/min、离心时间 1min ,振荡悬浮为 90 0r/min ,时间 1min ,振幅为 3。梅毒实验条件为 :转速 15 0 0r/min ,离心时间 2min ,振荡悬浮速度为 75 0r/min ,时间 1min ,振幅为 3 ,静置 3min。条码选择 12 8。局域网联网方式为星型拓扑局域网。结论 :完成了TECAN BEPⅢ全自动筛查仪器在血站系统血液六项检测项目由手工向自动化操作 ,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 ,而且克服人为因素 ,提高血站检验的整体检测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AN-BEPⅢ型 全自动筛查仪器 输血检验 正交试验 血站
下载PDF
临床输血检验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的运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14
4
作者 周脉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32期40-42,共3页
目的 讨论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120例输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前,所有患者均实施交叉配血实验,分别以盐水法和低离子聚凝胺技术进行实验。结果 采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 目的 讨论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120例输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前,所有患者均实施交叉配血实验,分别以盐水法和低离子聚凝胺技术进行实验。结果 采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的检测阳性患者为9例,阳性检出率为7.5%;采用盐水法检测的阳性患者为3例,阳性检出率为2.5%,低离子聚凝胺技术检出率高于盐水法。两种方法灵敏度和准确度对比,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均高于盐水法,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的临床效果较高,具有简单、有效、灵敏度高等特点,保障患者的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输血检验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势及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孔秀红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7期165-166,共2页
目的分析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势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120例健康体检人员,清晨空腹抽取2份静脉血液样本,采用盐水法和凝聚胺技术对其进行输血检验,分析应用效果。结果采用凝聚胺技术进行输血检验的效果高于盐水法,且具有统... 目的分析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势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120例健康体检人员,清晨空腹抽取2份静脉血液样本,采用盐水法和凝聚胺技术对其进行输血检验,分析应用效果。结果采用凝聚胺技术进行输血检验的效果高于盐水法,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聚胺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性,操作方便,为临床的输血提供了准确的检验结果,确保了输血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聚胺技术 临床输血检验 盐水法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与凝聚胺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输血前检测中应用对比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冰 宋小彦 崔静辉 《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109-111,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微柱凝胶技术与凝聚胺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输血前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区间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纳入44例,对照组行输血... 目的对比分析微柱凝胶技术与凝聚胺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输血前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区间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纳入44例,对照组行输血治疗前开展凝聚胺技术检验血型配血,研究组输血治疗前开展微柱凝胶技术检验血型配血。比较两组检验符合率、一次性交叉配血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正定型、反定型符合率(100.00%、100.00%)均高于对照组(86.36%、86.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交叉配血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86.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比凝聚胺技术,微柱凝胶技术在ABO新生儿溶血病输血前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更高,有利于提升输血安全,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技术 凝聚胺技术 ABO新生儿溶血病 输血前检测 输血安全
下载PDF
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策略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志勇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8期180-181,184,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策略。方法以2017年11月-2019年4月为时间段,选择该血站200例输血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输血常规管理,研究组配合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对比观察输血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并且... 目的探讨分析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策略。方法以2017年11月-2019年4月为时间段,选择该血站200例输血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输血常规管理,研究组配合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对比观察输血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并且调查输血者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输血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检验中,加强质量控制,可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且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策略
下载PDF
传统教学结合PBL教学模式在输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临床输血检验技术》教学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潘芹芹 沈捷 +2 位作者 李莺 华岚 周小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741-745,共5页
目的以《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课程中《白细胞抗原系统与检验》章节为例,探索传统教学结合PBL在输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及效果。方法先就《白细胞抗原系统与检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再针对《白细胞抗原系统与检验》教学... 目的以《临床输血检验技术》课程中《白细胞抗原系统与检验》章节为例,探索传统教学结合PBL在输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及效果。方法先就《白细胞抗原系统与检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再针对《白细胞抗原系统与检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教学目的、教学流程、课程实施及实施效果等方面举例说明传统教学结合PBL在《临床输血检验技术》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并对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评价。结果传统教学结合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把握重点知识和重要技术,打破教科书中思维壁垒,把握内在联系与特点;也有利于教师将知识点化繁为简,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同时,通过教师课外拓展,可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索及创新能力,提升教学效果。经课后问卷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学生认为传统教学结合PBL教学法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结论在输血医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因地制宜,灵活采用传统教学结合PBL教学模式,可提升教学效果,有利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医学 教学 临床输血检验技术 白细胞抗原系统 传统教学 PBL教学模式
下载PDF
探讨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应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奚蓉 张如意 邬咏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S01期167-169,共3页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检验中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本院80例输血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与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检验,对比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相容性交...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检验中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本院80例输血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与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检验,对比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相容性交叉配血灵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应用效果明显,不仅可以提升相容性交叉配血符合率,且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临床输血检验 低离子凝聚胺技术
下载PDF
2010—2016年延边地区输血前检测疑难问题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朴春花 刘秉兰 +2 位作者 崔善日 丁铉哲 许青松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分析输血前检测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了解不规则抗体分布特点,完善本地区输血安全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6年延边地区各临床医院送检的297例输血前检测疑难标本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并对不规则抗体性质和分布特点进行数据统计... 目的分析输血前检测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了解不规则抗体分布特点,完善本地区输血安全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6年延边地区各临床医院送检的297例输血前检测疑难标本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并对不规则抗体性质和分布特点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297例输血前检测疑难标本中,ABO亚型9例(3.03%)、血浆蛋白异常42例(14.14%)、37℃下无反应性冷抗体32例(10.77%)、患者直抗阳性抗筛阴性22例(7.41%)、供血者直抗阳性12例(4.04%)、不规则抗体54例(18.18%)。不规则抗体54例中,同种特异性抗体43例、自身抗体11例,男性20例(37.04%)、女性34例(62.96%),有输血史的44例(81.48%)。同种特异性抗体43例中,抗-E 23例、抗-Ce 6例、抗-C 3例、抗-cE 2例、抗-D 2例、抗-DC 4例、抗-DE 1例、2例抗-M。结论本地区输血前检测疑难问题主要集中在不规则抗体阳性、血浆蛋白异常和冷抗体,其他依次为直抗阳性、ABO亚型。同种特异性抗体中以Rh血型抗体最多,临床输血应酌情选择Rh抗原相匹配的血液输注,保证输血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前检测 不规则抗体 安全输血
下载PDF
基于全程质控模式的输血检验流程在输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谢满晴 刘妍君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0期107-110,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全程质控模式的输血检验流程在输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输血治疗的1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输... 目的 探讨基于全程质控模式的输血检验流程在输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输血治疗的1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输血检验流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质控模式的输血检验流程。比较2组患者输血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输血质量及诊疗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输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4%(1/61),低于对照组的11.48%(7/6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44,P=0.067)。观察组患者采集标本准确、符合输血指征、输血前项目检查、申请单正确填写、完整记录输血过程5项输血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诊疗服务满意度为95.08%(58/61),高于对照组的81.97%(5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4,P=0.023)。结论 基于全程质控模式的输血检验流程在输血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输血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改善输血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质控模式 输血检验流程 输血治疗 输血质量
下载PDF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输血医学检验”课程改革研究
12
作者 陈思琦 吴剑 +1 位作者 汪全民 邱模昌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43期85-88,共4页
随着我国采供血机构逐步设置完善,各级机构尤其是县级及以下的基层单位,迫切需要大量输血检验专业人才,这为专科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大量对口就业机会。而专科层次医学院“输血医学检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模式已不足以让学生胜任... 随着我国采供血机构逐步设置完善,各级机构尤其是县级及以下的基层单位,迫切需要大量输血检验专业人才,这为专科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大量对口就业机会。而专科层次医学院“输血医学检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模式已不足以让学生胜任当前的采供血相关岗位。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广泛调研、了解岗位要求,从教学内容,“学校—血站—输血科”融合式见习、实习等多方面进行课程改革,探索实践高职高专“输血医学检验”课程的改革,为基层医院输血医学检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输送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医学检验技术 岗位胜任力 教学模式
下载PDF
输血检验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13
作者 胡志勇 童燕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第17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输血检验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湖北科技学院2020级的输血检验技术课程学生40名作为观察组,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选择湖北科技学院2019级的输血检验技术课程学生40名作为对照组,采取... 目的探讨输血检验技术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湖北科技学院2020级的输血检验技术课程学生40名作为观察组,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选择湖北科技学院2019级的输血检验技术课程学生40名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法教学。比较两组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输血检验技术课程理论和实操期末成绩。结果观察组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输血检验技术课程理论和实操期末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检验技术课程学生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确切,可提高输血检验技术课程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并提高其对教学方法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检验技术课程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效果
下载PDF
两次检测模式检测血液病毒标志物初探
14
作者 伍建宁 夏传友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年第12期135-136,共2页
目的 了解血液病毒标志物两次检测的意义和作用。方法 调查我站2002年1月~2003年12月常规血液检测的结果,并追踪随访2次检测结果不一致的献血者,采集其6个月后的血标本复检,对可疑标本用NAT作进一步的检测。结果 2次检测不一致率为1... 目的 了解血液病毒标志物两次检测的意义和作用。方法 调查我站2002年1月~2003年12月常规血液检测的结果,并追踪随访2次检测结果不一致的献血者,采集其6个月后的血标本复检,对可疑标本用NAT作进一步的检测。结果 2次检测不一致率为1.37%,绝大部分两次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为假阳性。结论 两次检测并不能显著提高血液质量。应通过提高试剂总体质量和实施NAT检测来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毒标志物 输血安全 检测
下载PDF
质量控制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的运用效果 被引量:8
15
作者 闫晓芳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20期190-192,共3页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需要输血的患者400例,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并没有进行质量控制,实验组患者则加强血型实... 目的探讨质量控制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需要输血的患者400例,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并没有进行质量控制,实验组患者则加强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对两组患者的输血安全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输血安全事件发生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加强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能让输血安全事件的发生几率有效降低,让临床输血的质量和安全得以有效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下载PDF
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探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管占伟 常亚丽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15期102-103,共2页
目的:探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方法:收治输血患者31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5例,对照组患者未实施输血检验质量控制,观察组实施输血检验质量控制。结果:两组患者输血安全事故主要为职业暴露、配血问题、输血传... 目的:探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方法:收治输血患者31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5例,对照组患者未实施输血检验质量控制,观察组实施输血检验质量控制。结果:两组患者输血安全事故主要为职业暴露、配血问题、输血传染病问题、输血前后消毒,观察组患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输血检验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输血安全性,降低输血安全事故的产生率,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加快患者恢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下载PDF
优化输血检验流程对降低检验差错事故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向彦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34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究优化输血检验流程对降低检验差错事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来该院进行输血治疗的150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奇偶数数字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输血检验,观察组优化输血检验,对比分析... 目的探究优化输血检验流程对降低检验差错事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来该院进行输血治疗的150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奇偶数数字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输血检验,观察组优化输血检验,对比分析两组输血性疾病发生率、输血反应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结果在输血性疾病、输血反应以及医患纠纷发生率方面,对照组总发生率为12.0%,远远高于观察组的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输血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7.3%,对照组为86.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输血检验流程,可以降低输血性疾病的发生率,也可以降低输血反应情况的发生,还能够减少医患纠纷,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检验 流程优化 检验差错
下载PDF
MPT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远杰 刘家瑞 +2 位作者 魏蓉 李红梅 冯宁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各种实验因素对MPT的影响 ;方法使用MPT作交叉配血及抗体筛选试验 ;结果血液标本、操作手法、MPT试剂、药物 (肝素、止血敏、高浓度KCl等 )等对试验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又以血液标本、药物、操作手法影响最大 ,导致假阴性... 目的探讨各种实验因素对MPT的影响 ;方法使用MPT作交叉配血及抗体筛选试验 ;结果血液标本、操作手法、MPT试剂、药物 (肝素、止血敏、高浓度KCl等 )等对试验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其中又以血液标本、药物、操作手法影响最大 ,导致假阴性结果和假阳性结果增加 ;结论MPT用于输血前试验时血液标本、药物和操作手法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较大 ,应注意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凝聚胺 影响因素 输血试验 操作手法
下载PDF
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势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娟红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7期93-94,共2页
目的分析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应用凝聚胺技术的效果及优势。方法对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进行健康检查的130例健康人员进行观察,每位体检者均于早晨空腹抽取2份静脉血液标本,分别采用凝聚胺技术、盐水法进行配血实验,记录检验情况。... 目的分析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应用凝聚胺技术的效果及优势。方法对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进行健康检查的130例健康人员进行观察,每位体检者均于早晨空腹抽取2份静脉血液标本,分别采用凝聚胺技术、盐水法进行配血实验,记录检验情况。结果凝聚胺技术抗体检验灵敏性、红细胞凝聚数量、阳性抗体检出率均优于盐水法(P<0.05);凝聚胺技术中,特异性凝聚在3 min内均无消失;非特异性凝聚中75例在5~10 s消失,55例在11~20 s消失,3 min内全部消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应用凝聚胺技术的效果明显,能够增加检验的准确性及输血的安全性,对抗体检验灵敏度高、检出率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检验 凝聚胺技术 盐水法
下载PDF
某院Rh表型分布及配合性临床输血应用探讨 被引量:22
20
作者 孔艺蓉 杨元铭 +3 位作者 黄祖洲 张少强 鞠强 邵长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355-358,共4页
目的研究本院患者Rh表型的分布,并探讨Rh 5种抗原在临床匹配性输血应用的意义。方法实验组:我院患者和献血员进行ABO和Rh血型系统5种抗原(D、C、c、E、e)的血清学检测,并运用输血管理系统,建立Rh表型数据库,在ABO和RhD同型的基础上,对2... 目的研究本院患者Rh表型的分布,并探讨Rh 5种抗原在临床匹配性输血应用的意义。方法实验组:我院患者和献血员进行ABO和Rh血型系统5种抗原(D、C、c、E、e)的血清学检测,并运用输血管理系统,建立Rh表型数据库,在ABO和RhD同型的基础上,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27 929例患者进行RhC、c、E、e抗原匹配性输注;对照组:2014年1月—2015年12月23 105例未进行Rh抗原匹配的输血患者进行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不规则抗体分布进行比较。结果本院输血患者的Rh 5种抗原分析:D、C、e抗原比例分别为99.7%、94.5%、94%,C和e抗原比例接近D抗原,但分布明显高于c和E抗原;DCe和DCcEe表现型最多,两者占所有表型的70%以上,Dce和DCE两种表现型最为罕见,其他5种表现型分布尚可;Rh优先级匹配原则进行相容性输注,实验组中Rh 5种抗原完全匹配输注率达到84.7%,对照组中的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0.39%(120/30 912)vs 0.28%(97/34 817);χ~2=5.9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输血后新产生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实验组中Rh系统的抗体的产生率由之前的73.1%(对照组)下降至15.4%,实验组与对照组中患者新产生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相比具有明显差异[0.29%(67/23 105)vs 0.14%(39/27 929);χ~2=13.78,P<0.05]。结论对患者和献血者进行Rh 5种抗原检测,运用智能化输血管理系统建立一体化的Rh抗原数据库,对临床输血患者,特别是儿童、孕产妇、反复输血者,进行ABO和Rh 5种抗原全相合性输注,不仅能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和避免Rh系统抗体的产生,而且是实现个性化和精准化输血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表型 输血管理系统 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