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马光丽 方炳木 +5 位作者 曲志刚 江锦红 汪笑秋 刘永华 章巧雷 王晓丽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10期1540-1542,157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及导致无效输注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4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6例需输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76例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并分析比较血小板输注前后的...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及导致无效输注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4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6例需输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76例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并分析比较血小板输注前后的临床疗效、血小板计数。同时对比有效输注组与无效输注组患者在血小板输注次数、输注原因、基础疾病等方面有无差别,探讨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入组的76例血液病患者共输注血小板悬液276例次,其中有效血小板输注共163例次,有输注率为59.1%;无效输注113例次,无效输注率为40.9%。输注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4.11±6.88)×109/L和(34.69±12.46)×109/L,血小板输注后较输注前计数显著上升,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4.03,P<0.05);多次输注患者无效输注率显著高于单次输注患者(P<0.05)且输注次数越多输注效果越差(P<0.05),相关性检验发现患者血小板输注次数与输注效果呈负相关(rspearson=-0.68,P<0.05);不同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不同,且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7.43,P<0.05),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输注有效率最高,为87.2%,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输注有效率最低,为48.8%。结论临床输注血小板悬液应根据疾病类型选择性输注,减少重复输注,提高血小板输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血小板输注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小板输注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高萌 傅云峰 +4 位作者 赵国胜 马金旗 刘凤霞 黄蓉 桂嵘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血液科及儿科就诊的全部初诊、初治,且在治疗过程中至少输注1次单采血小板的、<14岁的ALL患儿。单采...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小板输注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血液科及儿科就诊的全部初诊、初治,且在治疗过程中至少输注1次单采血小板的、<14岁的ALL患儿。单采血小板的输注采用ABO、Rh同型输注策略。每例每次输注血小板后同时满足24 h校正血小板增加指数(CCI)>4.5和24 h血小板回收率(PPR)>20%,且消化道、鼻和牙龈出血症状得到控制,判定为当次输注有效,否则为当次输注无效。有效例次归为有效组,无效例次归为无效组。对可能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年龄、性别、发热、出血、脾大、感染、是否使用头孢菌素、血小板输注次数)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44例ALL患儿进入本文分析,共输注单采血小板302例次,有效组197例次(65.2%),无效组105例次,每例患儿平均输注(6.1±5.6)次。302例次中;输注血小板前后的血小板计数(×10~9·L^(-1))分别为19.2±9.4和66.1±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9,P<0.01);输注1次(44例次)、~5次(93例次)、~10次(67例次)和>10次(98例次)的输注有效率分别为84.1%、76.3%、56.7%和52.0%。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发热、出血、脾大、感染和血小板输注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发热(OR=3.737,95%CI:1.213~11.513)和感染(OR=3.258;95%CI:1.019~10.419)是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血小板输注可以改善ALL患儿的血小板计数及出血症状,发热和感染为影响ALL患儿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血小板输注 疗效
下载PDF
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9
3
作者 向妮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8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0例急诊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预防性护理为分界点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减少护理风险,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安全意...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0例急诊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预防性护理为分界点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减少护理风险,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安全意识管理和行为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输液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能够减少急诊输液的不安全因素,确保输液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输液 不安全因素 预防性护理 效果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符小玲 蔡兴权 +1 位作者 夏兰 吴巨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16期3167-3169,3166,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为提高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输注单采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单次输入血小板12U(血小板数≥2.5&#... 目的:探讨影响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因素,为提高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56例输注单采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单次输入血小板12U(血小板数≥2.5×1011个),观察输注后血小板计数纠正增加指数(CCI),分析病种、脾大、发热、年龄、性别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结果: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为71.0%。再生障碍性贫血(AA)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65.9%、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为65.7%,急性白血病(AL)为77.7%,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为71.9%,不同病种之间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感染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为69.9%,明显低于无发热感染者(77.6%,P<0.05);脾不大者有效率为74.9%,明显高于脾大者(52.86%,P<0.05);男性、女性有效率分别为76.5%、75.8%,<60周岁者与芏60周岁者有效率分别为72.0%、77.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血小板输注次数的升高,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也显著升高。结论:发热及脾大是影响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单采血小板 输注 疗效
原文传递
血小板配型输注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封彦楠 马春娅 +4 位作者 姜旭 王金慧 王可 于洋 汪德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012-1015,共4页
目的比较血小板配型相合与随机输注的效果,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探求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的方法。方法通过分析该院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申请血小板输注的住院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及特殊配型试验结果,比较不同影响因素对输注效果的影响... 目的比较血小板配型相合与随机输注的效果,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探求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的方法。方法通过分析该院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申请血小板输注的住院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及特殊配型试验结果,比较不同影响因素对输注效果的影响,并评估血小板输注效果。分析性别、输血史、怀孕史对血小板抗体产生的影响。分析性别、输血次数、怀孕次数、输注类型、保存天数及联合其他成分输注对输注效果的影响。应用该院临床输血智能管理与评估系统评估血小板输注效果。结果 812例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试验,随机抽取抗体筛查阳性的87例患者,共1 247U血小板输注,抗筛阳性输注特殊配型血小板、抗筛阳性随机输注血小板、抗体筛查阴性随机输注血小板3种方式输注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有输血史是血小板抗体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13.104,95%CI:7.784~22.061)。性别(P<0.05,OR=1.629,95%CI:1.236~2.148)、输血史、输注血小板类型(机采、去白、辐照)、血小板保存天数、同时输注红细胞(P<0.05,OR=2.464,95%CI:1.053~5.765)、输注方式(特配)(P<0.05,OR=0.576,95%CI:0.389~0.854)是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危险因素。结论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时,需配型输注,提高有效率;输血史影响抗体的产生;性别、输血次数、输注类型、保存天数、联合其他成分输注、血小板配型输注均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配型 输注效果
下载PDF
血小板输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璇 谈春荣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834-837,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的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5-01月作者医院进行血小板输注治疗的40例ALL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患者症状、24 h校正血小板增加指...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的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5-01月作者医院进行血小板输注治疗的40例ALL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患者症状、24 h校正血小板增加指数(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CCI)、24 h血小板回收率(percentage platelet recovery,PPR)综合判断输注疗效,并分析年龄、性别、出血、感染、脾肿大、抗生素使用及输注次数等情况对疗效的影响。结果40例ALL患者输注血小板次数145次,其中有效输注105次,无效40次,有效率为72. 41%。患者血小板输注治疗后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水平比输注前PLT水平明显提升(t=15. 76,P <0. 01)。单因素分析提示,输注次数、出血、感染及脾肿大是影响ALL患者输注血小板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P <0. 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感染是影响ALL患者输注血小板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血小板输注可以明显提高ALL患者血小板数量,并改善患者出血症状,感染是影响其疗效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血小板输注 疗效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的效用 被引量:9
7
作者 黄志峰 翁习生 +4 位作者 邱贵兴 金今 林进 赵庆 杨新宇 《实用骨科杂志》 2007年第7期385-387,共3页
目的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常常需要输血治疗,输异体血的弊端在于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配型不合导致输血反应或免疫调节反应。另外异体血血源紧张,费用昂贵,因此临床上应尽量减少异体输血。关于自体血回输器的应用文献报道效果不... 目的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常常需要输血治疗,输异体血的弊端在于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配型不合导致输血反应或免疫调节反应。另外异体血血源紧张,费用昂贵,因此临床上应尽量减少异体输血。关于自体血回输器的应用文献报道效果不一,本文旨在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的效用。方法使用回顾性质量评估设计,我们比较了136例择期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的病人和历史上同样行膝关节表面置换的116例病人。研究组使用了Consta VacTMCBC自体血回输器,伤口血液经回输器过滤后回输。对照组的引流血液被弃置。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血红蛋白水平决定异体血的回输量,使术后血红蛋白水平维持在10 g/dL以上。比较两组术前及出院时的血红蛋白水平和输异体血的量和比例。结果两组间术前和出院时的血红蛋白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输异体血的比例在单膝置换时,未回输组为27.3%,回输组为14.3%。在双膝置换时,未回输组为85.2%,回输组为45.1%。结论使用自体血回输器可以减少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输异体血的比例和输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输血 自体血回输 效用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及导致无效输注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裴耀 刘海燕 吴昉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7年第18期2667-2669,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对血液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造成无效输注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诊疗的64例血液病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血小板输注,对患者的临床输注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单因素分析导致无效输注的主要因素。结果...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对血液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造成无效输注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诊疗的64例血液病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血小板输注,对患者的临床输注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单因素分析导致无效输注的主要因素。结果 64例患者实施血小板输注共计286次,其中有效输注171次,占59.79%;无效输注115次,占40.21%。输注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高于输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疾病类型分析,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最高者为Apa,达90.00%;其次为MS,占73.53%;ITP最低,仅为35.00%。经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血小板无效输注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反复输注≥3次、伴发感染、脾肿大、存在活动性出血以及特定病种(P<0.05)。结论血小板输注对血液病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应根据患者具体病型有选择性地输注,尽量减少输注次数,对伴发感染、脾肿大及活动性出血者也应高度重视,以降低无效输注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血液病 临床疗效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机采血小板储存损伤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周明 陈洋 +2 位作者 王敏 潘健 王慧茹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9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储存损伤与血小板输注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检测64份机采血小板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和P-选择素,对56例血液病患者给予64治疗量机采血小板输注,输注后24h进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根据血小板增高指数(CCI)、血小板回收率(PPR...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储存损伤与血小板输注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检测64份机采血小板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和P-选择素,对56例血液病患者给予64治疗量机采血小板输注,输注后24h进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根据血小板增高指数(CCI)、血小板回收率(PPR)和出血好转情况判定输注效果,分析血小板储存损伤对其影响的相关性。结果 64治疗量机采血小板输注后,40例输注有效的CCI值为(16.0±5.5),24例无效的CCI值为(3.4±1.0);输注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在有效期内第2天~第5天的平均值±标准差(Mean%±SD%)、最小值(min%)~最大值(max%)为48.1±4.7(41.1~56.2)、38.1±3.5(31.2~43.1)、17.4±2.4(14.5~20.9)、9.6±3.3(5.8~19.9);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在有效期内第2天~第5天含量(Mean±SD)ng/mL为(11.4±5.8)、(28.9±7.5)、(55.5±8.4)、(89.2±5.6)ng/mL;血小板聚集功能与血小板输注疗效呈正相关(r=0.892,P <0.01),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浓度与血小板输注疗效呈负相关(r=-0.836,P <0.01),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采血小板保存期内的血小板损伤会影响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发生率,医疗机构可结合临床输注效果制定血小板功能标准和规范,提升本地区的输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血小板 血小板储存损伤 血小板输注无效
下载PDF
配型血小板输注有效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邹小立 陈澍英 +9 位作者 黄梓伦 肖露露 林伟 叶欣 黄铮人 佘妙容 唐继森 杜欣 谢蓉 吴穗晶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265-267,共3页
目的 :探讨配型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87例需要反复输注浓缩红细胞、血小板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采用淋巴细胞毒试验 (LCT)检测 ,研究患者血小板校正增加值测定 (CCI)与LCT、血小板输注无效之间的关系。经多次血小板输注产生同种... 目的 :探讨配型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87例需要反复输注浓缩红细胞、血小板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采用淋巴细胞毒试验 (LCT)检测 ,研究患者血小板校正增加值测定 (CCI)与LCT、血小板输注无效之间的关系。经多次血小板输注产生同种抗体的部分患者 ,给予输注补体依赖交叉配型 (CDC)相合的血小板。结果 :87例患者共输注血小板 2 16次 ,其中CCI有效率为 71% ,CCI无效率为 2 9% ;CCI有效组LCT阳性率为 7.9% ,CCI无效组LCT阳性率为 2 4 .6 % ,CCI无效组LCT阳性率与CCI有效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10 .4 ,P <0 .0 1) ;对 17例LCT阳性而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共进行了 4 6例次CDC交叉配型血小板输注 ,CCI无效率分别为 :配型前 6 3.4 % ,配型后 35 .7% (χ2 =8.0 3,P <0 .0 1)。结论 :在 87例患者中 ,对产生同种抗体而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部分患者 ,采用CDC交叉配型血小板输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恶性 血小板输注 有效性 补体依赖交叉配型
下载PDF
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输注不同贮存时间去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凤绵 常缨 +7 位作者 牛校敏 刘建辉 任晓亮 张晓然 张艳华 安翠平 王志芹 邢江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094-109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贮存时间的去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简称去白悬红)对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的输注疗效,以评估血站目前的去白悬红的贮存质量。方法选择本中心供血的7家不同级别用血医院(三级甲等4所、二级甲等3所),收集各院2018年12月~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贮存时间的去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简称去白悬红)对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的输注疗效,以评估血站目前的去白悬红的贮存质量。方法选择本中心供血的7家不同级别用血医院(三级甲等4所、二级甲等3所),收集各院2018年12月~2019年5月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的输血病例(历)及其相关资料(指标),包括输血前的疾病诊断(种类)、人口学特征、单独输注去白悬红的日期、输注的去白悬红量[(1~2)U/袋,1 U=200 mL全血制备]及其不同贮存时间(1~5周)(条形码)、输血前后48 h血红蛋白值(Hb)等;经统计分析评估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输注不同贮存期去白悬红的疗效。结果本组输注去白悬红的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共3557名,各输注不同贮存期去白悬红患者(组)的输血量、性别以及既往输血史的输血有效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4组患者分别输注贮存1~2周、>2~3周、>3~4周、>4~5周不同单位去白悬红的有效率比较,均为贮存>4~5周去白悬红(组)最低,分别是血液病(组)78.77%、77.68%、75.06%、70.37%和恶性肿瘤(组)79.32%、76.73%、72.79%、67.65%(P<0.05)。结论本中心供应临床的绝大部分去白悬红的贮存时间≥3周,有待对更多输注贮存5周去白悬红病例的输注效果做更长时间的观察;采供血机构有必要应用循证医学方法与信息化管理手段,处理好临床用血效期、缩短红细胞从贮存到输注的流转时间,以确保和提高输血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悬浮红细胞 红细胞贮存时间 血液病 恶性肿瘤 输血疗效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吕乃武 王红梅 +3 位作者 刘福庆 周金旭 刘心平 李磊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空军医院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的6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疗效不佳的28例作为疗效不佳组,疗效良好的32例作...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空军医院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的6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疗效不佳的28例作为疗效不佳组,疗效良好的32例作为疗效良好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并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抗生素使用、输血史比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不佳组血小板种类(冰冻血小板)、输血次数(≥5次)、脾肿大、出血量(≥400 mL)、感染及白细胞计数异常比例均高于疗效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种类(冰冻血小板)、输血次数(≥5次)、脾肿大、出血量(≥400 mL)、感染及白细胞计数异常均是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血小板种类(冰冻血小板)、输血次数(≥5次)、脾肿大、出血量(≥400 mL)等均会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疗效,临床应重视有血小板输注疗效不佳风险因素的患者,及早干预治疗,可能对提高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血小板输注 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艾曲泊帕对输血依赖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莺 张荣东 +2 位作者 林赠华 陈琦 陈仁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3-829,共7页
目的:比较艾曲泊帕联合环孢素(CsA)和单用CsA治疗输血依赖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TD-NSA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及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治疗中心76例初治TD-NSAA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使... 目的:比较艾曲泊帕联合环孢素(CsA)和单用CsA治疗输血依赖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TD-NSA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及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治疗中心76例初治TD-NSAA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使用艾曲泊帕联合CsA治疗(艾曲泊帕治疗组),31例为同期基线匹配单用CsA治疗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在治疗3、6、12个月及随访终点时血液学反应(HR)及完全缓解(CR)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艾曲泊帕治疗时间的延长疗效进一步提高,至随访终点,获得更多的CR及HR,同时随着艾曲泊帕最大稳定剂量的增加,HR有逐渐增加趋势。治疗6、12个月,艾曲泊帕治疗组骨髓巨核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脱离血小板输注中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8),且中位血小板输注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9)。艾曲泊帕治疗组在3、6、12个月血小板较基线升高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年龄、铁超负荷及治疗前血小板数量与疗效无相关性,而艾曲泊帕的中位稳定治疗剂量和中位治疗时间与疗效存在相关性。艾曲泊帕治疗组中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反应轻微,多可耐受。结论:对于残存造血细胞较多的TD-NSAA患者,加用艾曲泊帕可明显改善HR,加快血小板的恢复,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输血依赖 艾曲泊帕 环孢素 疗效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双双 胡红霞 +1 位作者 李捷 常永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45-348,共4页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红细胞输注情况,探讨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血液科治疗的8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资料,详细记录其初诊至1年内每次住院的红细胞输注情况,探讨年龄...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红细胞输注情况,探讨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血液科治疗的8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资料,详细记录其初诊至1年内每次住院的红细胞输注情况,探讨年龄、性别、既往输血量等临床因素与红细胞输注有效率的关系。结果8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1年内共计输注红细胞554次,输血有效次数为396次,输血有效率71.5%。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患者的输血有效率明显低于女性(67.8%vs 75.9%,P<0.05);年龄不同输血有效率不同(≤15岁、16—40岁、41—60岁、>60岁的输血有效率分别为:80.5%、60.5%、72.8%、77.9%,P<0.05);既往输血量不同输血有效率亦不同(≤10 U vs 10—20 U vs>20 U:69.9%vs 67.4%vs 83.7%,P<0.05);输血间隔时间(≤10 d vs 10—30 d vs>30 d:66.8%vs 70.1%vs 83.2%,P<0.05)、骨髓抑制程度不同(77.5%vs 68.8%,P<0.05)输血有效率亦有明显差别。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输血间隔时间和骨髓抑制程度是红细胞无效输注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可能因素有:年龄、输血间隔时间、骨髓抑制程度、既往输血量及疾病的治疗控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红细胞输注 输血效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输注疗效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雪飞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8期1074-1077,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进行单采血小板输注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构建血小板输注疗效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输注血小板的病人治疗效果情况,根据输注是否有效进行分组,对血型、原发疾病、血小板输注次数、血小板计数... 目的:探讨临床进行单采血小板输注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构建血小板输注疗效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输注血小板的病人治疗效果情况,根据输注是否有效进行分组,对血型、原发疾病、血小板输注次数、血小板计数及脾肿大情况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拟合疗效预测模型运用ROC进行评估。结果:200例病人共输注单采血小板次数为384例次,总输注有效率为77.80%。血小板输注疗效与病人的年龄、性别、原发疾病方面无相关性(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非免疫性危险因素有血型B(参照A型)、脾肿大、输注前血小板计数低、输注次数>3次(P<0.05~P<0.01);拟合的疗效预测模型AUC为0.828,95%CI:0.781~0.875;采用外部数据对新建立模型进行验证,AUC=0.782,95%CI:0.616~0.948。结论:临床上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非免疫性危险因素较多;拟合的疗效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效能,可指导临床科学合理使用血小板,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及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输注效果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抗-CD47单抗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干扰及处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吕依扬 孔文兵 +5 位作者 陈晓钢 刘持翔 吕飘 赵晖 林雪 周华友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 评估抗-CD47单克隆抗体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干扰,研究去干扰方法,并对受试者输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本院参与接受天境和信达公司生产的抗-CD47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的8名临床试验受试者标本,使用缺乏IgG4的抗人球蛋白试剂Gamma-c... 目的 评估抗-CD47单克隆抗体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干扰,研究去干扰方法,并对受试者输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收集本院参与接受天境和信达公司生产的抗-CD47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的8名临床试验受试者标本,使用缺乏IgG4的抗人球蛋白试剂Gamma-clone、ZZAP试剂和药物独特型中和试剂等进行血型检测、意外抗体筛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使用抗-CD47单抗治疗后,8名受试者中有5名ABO血型检定受到干扰;所有受试者直接抗人球蛋白凝集强度呈现2+~4+,且所有受试者意外抗体筛查结果都呈3+~4+。采用缺乏IgG4的抗人球蛋白试剂Gamma-clone的试管法进行意外抗体筛查试验,结果均呈现阴性,交叉配血试验均相合。采用药物独特型中和抗体进行意外抗体筛选,试验结果显示均为阴性,交叉配血试验均相合。使用CD47单抗药物导致贫血的患者均输注2U悬浮红细胞,评价经抗干扰处理后配血相合患者的输血效果,结果显示患者输血有效。结论 受试者使用CD47单抗药物后会干扰输血相容性检测,使用缺乏IgG4的抗人球蛋白试剂和药物独特型中和抗体可去除抗-CD47干扰,受试者输血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CD47单克隆抗体 输血前相容性检测 干扰 输血效果 评价
下载PDF
多种红细胞抗原相合性输血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秋会 胡兴斌 +5 位作者 安群星 孙文利 安宁 张婧 徐金梅 尹文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 CAS 2020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多种红细胞抗原相合性输血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寻求安全有效的输血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196例AIHA患者的输血疗效进行统计与分析,其血清或放散液均经过同种或类同种抗体鉴定,红细胞进行... 目的:探讨多种红细胞抗原相合性输血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寻求安全有效的输血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196例AIHA患者的输血疗效进行统计与分析,其血清或放散液均经过同种或类同种抗体鉴定,红细胞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按照输注方式将其分为2组:试验组(相合性输注)和对照组(不合性输注),试验组选用:ABO、Rh、Kidd、Duff、MNSs、lewis血型系统抗原相合的主侧配血供者血液,对照组选用:ABO、Rh血型系统抗原相合的主侧配血供者血液,分别输注2单位后,观察2组患者输血前后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试验组患者输血治疗后Hb和HCT水平明显高于输血治疗前(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输血治疗前Hb和H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输血治疗后,试验组患者Hb和HCT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均无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有效性为100%。结论:对于AIHA患者的输血治疗,选用多种红细胞抗原相合性输血,能更好的提高临床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免疫状态和免疫反应,同时也减少了抗体的产生,保证了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多种血型抗原 相合性输血 输血疗效
原文传递
AIHA患者血型血清学特征及输注悬浮红细胞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邸艳辉 管行 +2 位作者 寇立舵 白薇 王新华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1年第4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血型血清学特征及采用悬浮红细胞输注方式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56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回顾性分析56例患者血型血清学特征,并分析直接抗... 目的探讨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血型血清学特征及采用悬浮红细胞输注方式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56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回顾性分析56例患者血型血清学特征,并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分型、凝集强度与溶血和贫血程度关系。对56例患者分为A组8例(药物治疗),B组18例(输注洗涤红细胞),C组30例(输注悬浮红细胞)。将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水平、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总胆红素(TBIL)水平变化进行比较。比较3组临床症状缓解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56例患者,抗-IgG型自身抗体34例(60.71%),抗-C3d型自身抗体5例(8.93%),抗-IgG+C3d型复合自身抗体17例(30.36%)。其中单纯型(IgG、C3d)与复合型(IgG+C3d)的溶血参数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56例患者DAT结果均为阳性(凝集强度W+-4+),自身抗体和DAT凝集强度与溶血和贫血呈正相关(P<0.05)。治疗后Ret、TBIL均显著降低,RBC、Hb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组患者RBC、Hb、Ret、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治疗总有效率(87.5%)、B组治疗总有效率(94.4%)、C组治疗总有效率(100%),3组比较临床症状完全有效率及部分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HA患者自身抗体和DAT凝集强度越强溶血程度越严重,而贫血程度也随之加重。临床上应用悬浮红细胞输注方式对AIHA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及改善患者缺氧症状,并具有安全有效性,无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临床重要意义,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与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HA 血型血清学 悬浮红细胞 输血疗效 输血安全性
下载PDF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患者的输血疗效评估 被引量:5
19
作者 丁琴丽 邹丽萍 赖蜜 《当代医学》 2018年第12期73-75,共3页
目的对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的输血疗效及输血安全性进行评估,为该类患者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输血对策。方法选取20例在本科输血且DAT阳性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再选取40例同时期在本科输血且DAT阴性的常规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对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患者的输血疗效及输血安全性进行评估,为该类患者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输血对策。方法选取20例在本科输血且DAT阳性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再选取40例同时期在本科输血且DAT阴性的常规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输血前、后的Hb、RBC及Hct进行比对。结果实验组患者输注红细胞后,Hb、RBC及Hct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输注红细胞后,Hb、RBC及Hct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输血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AT阳性患者输血时常常难以找到完全相合的红细胞,而该类患者有时又可能存在输血无效,因此只在紧急情况下输注少量红细胞,不应该盲目的由于配血不相合而坚持不给予输血,也不应该由于患者贫血而盲目输血。对于非抢救患者应首先查找病因,这样可以提高输血有效率,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输血疗效 输血无效 输血反应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the Direct Anti-Human Globulin Test on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Patients Receiving Blood Transfusion
20
作者 Ben Niu Le Wang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4年第5期384-387,共4页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direct anti-human globulin test 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blood transfusion patients.Methods:52 transfused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of which 26 cases with positive d... 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direct anti-human globulin test 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blood transfusion patients.Methods:52 transfused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of which 26 cases with positive direct anti-human globulin tests were included in the positive group,and another 26 cases with negative direct anti-human globulin tests were included in the negative group.The apparent efficacy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blood transfusion was compared.Results:After blood transfusion,the apparent efficacy of the negativ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P<0.05;in the positive group,the proportion of the predominantly multi-antibody group was the highest;after blood transfusion,the post-transfusion apparent efficacy of the simple IgG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ulti-antibody group,P<0.05;comparing the intensity of the different antibodies resulted in the 1+group,and the 3+to 4+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fter blood transfusion,P<0.05.Conclusion:The use of the direct antiglobulin test in transfused patients showed that patients with positive results would have better clinical efficacy.Direct anti-human globulin tests will have an impact 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blood transfusion in patients with positive results,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carry out a direct anti-human globulin test on blood transfusion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rect anti-human globulin test Blood transfusion Clinical efficac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