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8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88
1
作者 王小鲁 樊纲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4-36,共13页
中国收入差距在过去20年中持续扩大,对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公正与稳定都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计量模型检验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是否存在,证明收入差距还有继续上升的明显趋势,但其下降阶段不能确证。同时模型分析发现有一系列因素对收... 中国收入差距在过去20年中持续扩大,对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公正与稳定都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计量模型检验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是否存在,证明收入差距还有继续上升的明显趋势,但其下降阶段不能确证。同时模型分析发现有一系列因素对收入差距的扩大或缩小有重要影响。这包括经济增长方面的因素、收入再分配和社会保障、公共产品和基础设施,以及制度方面的因素。这说明有可能通过合理的政策调整来控制收入差距的继续扩大。文章讨论了这些发现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库兹涅茨曲线 社会保障 转移支付 经济增长
原文传递
财政纵向失衡、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可持续性 被引量:89
2
作者 杜彤伟 张屹山 杨成荣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19,共15页
本文在中国式财政分权框架下,从理论上分析了财政纵向失衡、转移支付和财政可持续性之间的联系机制,并建立“有效财政空间”指标量化财政可持续性,实证检验转移支付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我国地方政府尚未建立基本财... 本文在中国式财政分权框架下,从理论上分析了财政纵向失衡、转移支付和财政可持续性之间的联系机制,并建立“有效财政空间”指标量化财政可持续性,实证检验转移支付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我国地方政府尚未建立基本财政对其债务的正向反馈机制,既有的财政行为不可持续,但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可以改善地方政府的财政可持续性。(2)我国地方政府存在“财政疲劳”现象,但大部分地方政府有充足的空间通过适当财政调整建立正向财政反馈机制以实现财政可持续,其中东部地方政府的“有效财政空间”普遍大于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效率也具有类似的特征。(3)尽管财政纵向失衡不利于地方财政可持续,但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综合影响为正,起到了降低财政纵向失衡的作用。同时,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可持续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在地方政府财政纵向失衡程度较小时,转移支付对财政可持续性具有消极影响;反之则具有积极影响。因此,需要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设计与完善地方政府债务制度和转移支付制度,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支付 财政纵向失衡 财政可持续性 财政空间
原文传递
转移支付制度与县乡财政体制构建 被引量:46
3
作者 阎坤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0-25,共6页
地方财政问题本质上不是一个技术性问题,而是一个制度创新问题,但自1994年至今,我们一直在技术的层面上进行,即税率的增降、税种的开征与停征以及收入共享的划分等,而从未考虑过用制度创新来解决县乡财政问题。虽然短期内技术层面的操... 地方财政问题本质上不是一个技术性问题,而是一个制度创新问题,但自1994年至今,我们一直在技术的层面上进行,即税率的增降、税种的开征与停征以及收入共享的划分等,而从未考虑过用制度创新来解决县乡财政问题。虽然短期内技术层面的操作能解决暂时的表面上的矛盾,但从长期来看,往往酝酿着更深层次、更激烈的矛盾。制度上的创新要求一方面要逐步建立民主的理财机制,另一方面要重构县乡财政体制的新框架,明晰界定县乡两级政府事权,培育新的主体税种,下放税权并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如果制度上的创新能够真正实行,那么县乡财政问题可望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乡财政 转移支付 制度创新
原文传递
转移支付降低了中国式财政纵向失衡吗 被引量:67
4
作者 储德银 迟淑娴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3-38,共16页
财政纵向失衡作为分权制国家的固有体制特征,其失衡程度过高势必影响构建激励兼容的新型央地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而转移支付作为平衡央地政府收支对比关系的有效政策工具,在弥补财政纵向失衡和解决辖区公共品外溢等问题上均具有不可替代... 财政纵向失衡作为分权制国家的固有体制特征,其失衡程度过高势必影响构建激励兼容的新型央地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而转移支付作为平衡央地政府收支对比关系的有效政策工具,在弥补财政纵向失衡和解决辖区公共品外溢等问题上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系统地诠释转移支付对财政纵向失衡的作用机制,然后在对我国财政纵向失衡程度进行重新测度的基础上,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考察转移支付对财政纵向失衡的总量与结构效应。结果发现:(1)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从总体上助推了财政纵向失衡,与转移支付传统理论意义上的均衡效果背道而驰。(2)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对财政纵向失衡具有显著的结构效应。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与税收返还可以有效缓解或降低财政纵向失衡程度,但专项转移支付反而进一步加剧了财政纵向失衡,从而解释了我国转移支付缘何未能从总量层面发挥对财政纵向失衡的校正功效。(3)财政纵向失衡问题具有显著的递延惯性,因而如何发挥转移支付对财政纵向失衡的校正功效对于构建激励兼容的新型央地政府间财政关系尤为重要。本文对完善我国转移支付制度与央地政府间现代财政关系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启示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纵向失衡 转移支付 总量效应 结构效应
原文传递
财政规则与政策效果——基于DSGE分析 被引量:61
5
作者 张佐敏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1-53,共13页
政府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之一,政府行为需要受到一定规则的约束,否则经济可能不存在唯一的均衡或各种政策的效果会相互抵消。本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框架下研究了政府购买规则、融资规则和自动稳定规则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发... 政府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之一,政府行为需要受到一定规则的约束,否则经济可能不存在唯一的均衡或各种政策的效果会相互抵消。本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框架下研究了政府购买规则、融资规则和自动稳定规则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当扭曲税率依据上期债务规模调整时,经济具有唯一均衡的税率弹性空间最大;其次,自动稳定规则可以拓宽税率的弹性空间;最后,具有唯一均衡的财政规则组合中,盯住税率与弱自动稳定规则组合最有利于政府购买实现刺激目标,盯住税率与强自动稳定规则组合最有利于实现稳定产出目标,盯住债务与弱自动稳定规则组合最有利于实现稳定就业和稳定价格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规则 均衡 政策目标 扭曲税率 转移支付
原文传递
中国式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体系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被引量:59
6
作者 吉富星 鲍曙光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0-177,共8页
基于县级面板数据,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在考虑内生性基础上,统分结合地研究了中国式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体系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研究表明,财政分权扩大了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而转移支付则起到一定的"矫正"作用,但均... 基于县级面板数据,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在考虑内生性基础上,统分结合地研究了中国式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体系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研究表明,财政分权扩大了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而转移支付则起到一定的"矫正"作用,但均等化效果不彰、政策引导效果较差。较为突出的是,不同地区、不同转移支付类型、不同公共服务项目的均等化调节效果存在较大的结构性差异,地方政府支出偏好同时存在博弈与合作。这就需要进行系统的制度改革,重塑激励结构、行为模式,尤其重视教育、医疗等投入,全面提升人力资本。因而,当前应进一步完善激励相容的政府治理模式,构建效率与公平兼具的转移支付体系,并强化省级政府主体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分权 转移支付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支出偏好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生态补偿效果分析 被引量:59
7
作者 李国平 李潇 汪海洲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8-64,126,共7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关系我国宏观区域和微观区域的生态安全。国家对这类区域的开发和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禁限政策,同时对这类区域因开发和建设受限而制定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通过对政府规制下和基于...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关系我国宏观区域和微观区域的生态安全。国家对这类区域的开发和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禁限政策,同时对这类区域因开发和建设受限而制定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通过对政府规制下和基于最小安全标准约束下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益本分析,得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的理论标准。运用这一理论标准考察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的分配依据、计算公式、资金使用、考核与激励约束的规定,发现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效果不显著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转移支付 生态补偿绩效 最小安全标准
下载PDF
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被引量:40
8
作者 陶学荣 史玲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21,共6页
近年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规模和结构有明显改善,但仍滞后于农民的现实需求,城乡之间供给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公共产品长期供给不足和滞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实现社会公平,协调好城... 近年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规模和结构有明显改善,但仍滞后于农民的现实需求,城乡之间供给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公共产品长期供给不足和滞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实现社会公平,协调好城乡关系。解决农民减负增收的问题,关键在于实行城乡平等的公共政策,统筹城乡公共资源分配,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为此,需要在界定供给主体的基础上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进行改革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筹城乡发展 农村 公共产品 税费体制 转移支付 财政管理
下载PDF
政府支出对GDP的影响 被引量:35
9
作者 郭杰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51,共4页
本文从GDP的构成公式出发 ,分析了两类不同性质的支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GDP增长的影响。理论分析和经验数据分析表明 ,我国转移性支出和购买性支出对于GDP的增长都起到促进作用 。
关键词 政府支出 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 GDP
原文传递
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原因:市场还是政府政策? 被引量:45
10
作者 蔡萌 岳希明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4,共11页
市场因素和政府收入再分配政策是决定一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采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na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CHIP)住户数据,计算出我国居民市场收入基尼系数与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并同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借... 市场因素和政府收入再分配政策是决定一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采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na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CHIP)住户数据,计算出我国居民市场收入基尼系数与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并同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借此探讨目前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是由市场力量造成的,还是政府收入再分配政策力度不足的结果。研究发现,从市场收入基尼系数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不大。由此认为,政府收入再分配政策效果不明显是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较发达国家严重的主要原因。加大转移支付等再分配政策力度是缓解和改善目前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再分配政策 转移支付
原文传递
转移支付与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收敛分析 被引量:38
11
作者 张明喜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4-28,共5页
转移支付是政府协调区域经济的重要政策手段,本文测算和分析1995年-2004年省区收入的收敛检验,并运用计量方法分析了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收入的收敛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没有绝对收敛,也没有条... 转移支付是政府协调区域经济的重要政策手段,本文测算和分析1995年-2004年省区收入的收敛检验,并运用计量方法分析了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收入的收敛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没有绝对收敛,也没有条件收敛,转移支付总体上没有达到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效果,并且突出表现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此外本文还试图解释了现行转移支付不能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原因,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支付 收入差距 收敛
下载PDF
财政分权、转移支付和地方福利性财政支出效率 被引量:43
12
作者 崔志坤 张燕 《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4-37,共14页
基于"供给侧"改革要求供给体系的高效率,而中国地方福利性财政支出效率有待提高的现实背景,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阐述财政分权、转移支付和地方财政支出之间的关系;然后用教育和医疗卫生两方面支出效率代表中国地方福利性财政... 基于"供给侧"改革要求供给体系的高效率,而中国地方福利性财政支出效率有待提高的现实背景,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阐述财政分权、转移支付和地方财政支出之间的关系;然后用教育和医疗卫生两方面支出效率代表中国地方福利性财政支出效率,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出福利性支出效率并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全面测度其全要素生产率;最后在受限因变量的Tobit模型下运用2002-2013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重点考察财政分权和转移支付对地方福利性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本文证实了随着财政分权的加强,地方福利性财政支出效率是下降的,而转移支付则与其显著正相关。提出对于事权与支出责任不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改革,在考虑财政分权层面给予地方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自由财力的同时应该更加侧重于加强中央的事权、支出责任和完善现有转移支付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利性支出 效率 转移支付财政分权
原文传递
转移支付激励与贫困减少——基于PSM技术的分析 被引量:41
13
作者 刘穷志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15,共8页
基于中国转移支付救助贫困的制度背景,构建了PSM分析模型。运用中国农村家庭住户调查数据,发现,中国转移支付保证了贫困家庭的基本生存条件,但转移支付激励减少了贫困家庭的劳动和投资,家庭总收入也相应减少,从而使贫困家庭难以脱贫致... 基于中国转移支付救助贫困的制度背景,构建了PSM分析模型。运用中国农村家庭住户调查数据,发现,中国转移支付保证了贫困家庭的基本生存条件,但转移支付激励减少了贫困家庭的劳动和投资,家庭总收入也相应减少,从而使贫困家庭难以脱贫致富。文章提出的政策建议是以工代赈,加强转移支付在减少贫困中的有效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支付 减贫 PSM
下载PDF
财政自主权、财政支出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来自230个地级市的检验 被引量:39
14
作者 余泳泽 王岳龙 李启航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46,共19页
本文尝试将财政自主权、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效率联系,在我国财政分权理论框架下揭示地方财政自主权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提出了"地方财政自主权越高,技术进步水平也越高,但随着经济性财政支出边际效率递减以及社会性财... 本文尝试将财政自主权、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效率联系,在我国财政分权理论框架下揭示地方财政自主权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提出了"地方财政自主权越高,技术进步水平也越高,但随着经济性财政支出边际效率递减以及社会性财政支出的长期不足,财政自主权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正在减弱"的命题假说。在实证上,以1999-2013年230个城市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检验了财政自主权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城市财政自主权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影响较弱,主要是对TFP组成中的规模效率(SE)和技术进步(TP)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正影响;(2)财政自主权越高的城市,越倾向于增加经济性财政支出比重,而对于社会性支出则更有动机展开"逐底竞争";(3)财政自主权对全要素生产率构成中的规模效率(SE)和技术进步(TP)的影响呈现出减弱的趋势;(4)城市财政自主权的提高可以显著改进微观企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支出 转移支付 财政自主权 全要素生产率
原文传递
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测度与评价 被引量:38
15
作者 谭俊涛 张新林 +2 位作者 刘雷 赵宏波 仇方道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7-64,共8页
科学评价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是衡量国家转型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的重要议题。文章从转型幅度和发展态势两个方面构建资源型城市转型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模糊层次分析等方法,定量评价了2013—2017... 科学评价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是衡量国家转型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的重要议题。文章从转型幅度和发展态势两个方面构建资源型城市转型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模糊层次分析等方法,定量评价了2013—2017年我国114个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绩效,并对不同类型城市的转型绩效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首先,国家实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后,城市转型绩效呈分化趋势,低值区域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等偏远地区,城市转型幅度较好,但发展态势依旧整体较差。第二,再生型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均值最高,其次是成熟型和成长型,衰退型城市转型绩效最差,成长型和衰退型城市转型绩效组内差异较大。第三,油气类城市转型绩效最高,其次是黑色金属类、非金属、有色金属类,煤炭类和森工类最低。第四,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呈现东部地区最优,其次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最差,与城市发展态势呈现相似的分布特征,转型幅度在四大板块间和区域内差异均不大。最后,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城市转型 转型绩效 可持续发展 转移支付
原文传递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动态激励效应分析 被引量:38
16
作者 张文彬 李国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5-131,共7页
中央政府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县级政府提供转移支付是解决生态环境保护成本与生态效益的区域错配问题的重要措施。转移支付制度的实施实质上体现了中央政府和县级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央政府作为委托人和作为代理人的县级政... 中央政府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县级政府提供转移支付是解决生态环境保护成本与生态效益的区域错配问题的重要措施。转移支付制度的实施实质上体现了中央政府和县级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央政府作为委托人和作为代理人的县级政府签订一个长期的生态保护与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契约。中央政府可以依据县级政府生态保护的努力程度和生态环境的质量状况对县级政府进行考核和奖罚,以激励县级政府对生态保护投入更多的努力。文章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实施为例,通过引入上一期的生态效益产出,构建了中央政府和县级政府生态保护的动态委托代理模型,对生态保护中的中央政府和县级政府行为选择进行理论分析,求出县级政府的最优努力程度、中央政府的最优激励支付比率和相应的生态效益产出水平。理论分析结果表明:一是转移支付能够有效激励县级政府的生态环境努力,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二是县级政府风险规避程度的增加提高了其生态环境保护的努力投入,同样能够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三是中央政府应重视对县级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激励,制定合理的激励方式和激励水平,将生态效益产出和生态环境质量统一纳入县级政府的生态保护政绩考核体系中。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提出了三个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一是完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激励考核与监督机制;二是增强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级政府的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和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增加县级政府财政收入;三是改进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制度,明确县级政府社会福利包含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两部分,并逐步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比重。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实施成果的巩固及持续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转移支付 动态委托代理模型 激励机制
下载PDF
转移支付与公共品均等化分析 被引量:30
17
作者 解垩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66,共4页
基于1995—2004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税收返回对各地的城乡公共品差距扩大起了强化作用,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对各地城乡公共品差距的缩小作用不大;转移支付规模的公共品因素考虑不合理;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转移支付 公共品 城乡差距 政府间关系 均等化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李国平 李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4-130,共7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具有实施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民生的政策目标。由于财力较弱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既缺乏改善民生的资金,又缺乏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因保护生态环境成本较大需要更多的生...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具有实施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民生的政策目标。由于财力较弱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既缺乏改善民生的资金,又缺乏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因保护生态环境成本较大需要更多的生态环境保护资金。因此,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须通过平衡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以提高所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与民生水平。为了验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是否具有向财力较弱与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地区倾斜的特性,本文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公式进行了推导,并以陕西省为例对资金的分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公式中的"标准财政收支缺口"项含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属性,剩余各项含有生态环境保护属性,公式包含向财力较弱和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地区倾斜的政策目标;②与其政策目标相违背,实践中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并没有向财力较弱和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倾斜,反而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财力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呈正相关。究其原因,以"标准财政收支缺口"为核心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公式是导致违背"两个倾斜"的症结所在。要扭转实际分配中的"两个倾斜"偏差,促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目标的实现,必须改变公式计算要件"标准财政收支缺口",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改善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转移支付 政策目标 资金分配机制
下载PDF
转移支付、税制结构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277个地级市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4
19
作者 吕炜 邵娇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18,共14页
加快构建科学规范的政府间财政关系不仅有助于以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还能从长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转移支付与税制结构是协调政府间财政关系与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度安排。本文通过构建动态面板联... 加快构建科学规范的政府间财政关系不仅有助于以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还能从长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转移支付与税制结构是协调政府间财政关系与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度安排。本文通过构建动态面板联立方程模型与采取三阶段最小二乘实证考察转移支付与税制结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发现转移支付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及直接税与间接税之比均存在负向效应,而直接税占比提高显著提升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稳健性检验与基准回归结果保持一致。在这之后,通过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一是除规模效应外,转移支付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税制结构变迁存在结构效应;二是转移支付与税制结构变迁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在不同财政自主性地区存在差异;三是2002年所得税改革对转移支付与税制结构间关系同时存在正负双重作用。最后,对动态面板联立方程模型进行标准化回归估计与传导效应比较,发现直接税占比提高正向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转移支付不仅直接降低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亦通过降低直接税与间接税之比影响税制结构变迁而间接作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负向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支付 税制结构 经济高质量发展 动态面板联立方程模型
原文传递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生态保护效应研究——基于陕西省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3
20
作者 徐鸿翔 张文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1-148,共8页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为指导,空间上划分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范围并对其进行旨在生态补偿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现阶段对转移支付的生态保护效应研究大多集中于政策解读和理论分析...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补偿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为指导,空间上划分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范围并对其进行旨在生态补偿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现阶段对转移支付的生态保护效应研究大多集中于政策解读和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相对不足,该制度2009年实施以来已有七八年时间,具备了开展实证研究的基础。文章以陕西省33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研究样本,在按各县级政府财政收入高低进行分组之后,实证分析了整体样本、高财政收入样本和低财政收入样本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对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的促进效应。整体回归结果显示,转移支付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影响系数显著为正,陕西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县级政府的生态环境质量自2009年以来,呈现"基本稳定,逐渐好转"的趋势,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激励作用密不可分,同时,财政收入水平对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且财政收入水平越高,转移支付对生态效益产出的促进作用越大。分组回归结果显示,高财政收入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影响系数要大于低财政收入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影响系数,这表明将转移支付拨付给高财政收入组更有效率。因此从效率角度看,现阶段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标准即县级政府财政收支缺口符合公平原则,但相对缺乏效率,以财政收支缺口为补偿标准的方式不利于转移支付效率提升,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作用有待进一步挖掘。最后文章基于兼顾效率与公平视角提出了充分发挥转移支付生态保护激励效应,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转移支付 生态保护 陕西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