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塑料半薄切片法观察豆科植物根表面传递细胞 被引量:7
1
作者 吴均章 韩素芬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5-68,共4页
豆科植物合欢、紫云英、苜蓿等在接种根瘤菌后,部分根毛密集生长稍有膨大的根段,经FAA固定,GMA包埋,半薄切片(3μm),PAS反应染色,在光学显微镜油镜下观察根的横切面发现,其表皮细胞或外皮层细胞的外切向壁上有明显的壁内突结构,属典型... 豆科植物合欢、紫云英、苜蓿等在接种根瘤菌后,部分根毛密集生长稍有膨大的根段,经FAA固定,GMA包埋,半薄切片(3μm),PAS反应染色,在光学显微镜油镜下观察根的横切面发现,其表皮细胞或外皮层细胞的外切向壁上有明显的壁内突结构,属典型的根表面传递细胞。采用半薄切片,不仅操作简单,费用较少,且较易确定传递细胞发生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细胞 GMA 半薄切片 油镜
下载PDF
根瘤形成过程中刺槐根外层传递细胞的诱发和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林树燕 甘习华 +1 位作者 黄金生 韩素芬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4-137,共4页
通过对接种根瘤菌后的刺槐根段进行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表明 :加菌刺槐苗中发生形态变化的根段在不同时期 (根毛密集形变、根段膨大、初期小瘤一直到成瘤 )根外层细胞的外切向壁上可形成具壁内突的传递细胞。而未加根瘤菌的刺槐苗根段的... 通过对接种根瘤菌后的刺槐根段进行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表明 :加菌刺槐苗中发生形态变化的根段在不同时期 (根毛密集形变、根段膨大、初期小瘤一直到成瘤 )根外层细胞的外切向壁上可形成具壁内突的传递细胞。而未加根瘤菌的刺槐苗根段的外层细胞以及加菌但没有形态变化的刺槐苗根段均未观察到传递细胞。大量实验观察表明刺槐根外层传递细胞的产生是根瘤菌诱导所致。传递细胞不仅发生于刺槐根表皮细胞中 ,也可产生于外皮层细胞中 ,甚至于根毛细胞中。所取加菌刺槐苗形变根段的根外层细胞有些全部由传递细胞组成 ,有些为传递细胞与非传递细胞相间排列。传递细胞的发育最先是质膜向内突起形成囊状结构 ,然后细胞壁物质开始沉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过程 刺槐根 外层传递细胞 超微结构 刺槐 根瘤菌 细胞诱发 植物组织
下载PDF
根瘤菌诱发合欢根毛的增生和根表层传递细胞的形成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均章 甘习华 韩素芬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79-180,F0003,共3页
The aseptic seedlings of Albizia julibrissi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was inoculated by rhizobia and the other was designed as control without inoculation. These two groups were all cultivated in steril... The aseptic seedlings of Albizia julibrissi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was inoculated by rhizobia and the other was designed as control without inoculation. These two groups were all cultivated in sterilized cultured liquid for about two weeks. In the first group,the root hairs did not form on the main roots,but formed a lot on the base part of the lateral roots. In the second group, the root hairs did not form not only on the main roots but also on the lateral roots. The root segments which have distinctive deformation of root hairs from first group were cut off and fixed, in the meanwhile the corresponding root segments were cut off from the contrastive group and fixed. These two groups of roots segments were treated as semi-thin section and ultrathin sections, then were observed by optical microscope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transfer cells with wall ingrowths on the tangential exowall of the root’s epiderm and exodermis cells, are easy to be found in the root segments which has distinctive deformation of root hair. The wall ingrowth lies not only in root epidermal cells but also in the root exodermis cells, while there is no wall ingrowth in root epiderm and exodermis cells of A. julibrissin which is not inoculated by rhizobia. This suggested that the forming of root hairs and transfer cells in epiderm and exodermis of A. julibrissin is resulted from the inducement of rhizobia of A. julibris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欢 根瘤菌 根毛 传递细胞 诱发 刺槐
下载PDF
根瘤形成过程中豆科植物根毛和根外层传递细胞的诱发(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林树燕 吴均章 韩素芬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7-703,共7页
对7种豆科植物接种根瘤菌后根部的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瘤菌可诱发根瘤形成部位根段的根毛增生、形变和根外层传递细胞的发育.根外层传递细胞发生在根毛伸长形变时期,一直可持续到根瘤形成,传递细胞壁内突发育过程是先... 对7种豆科植物接种根瘤菌后根部的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瘤菌可诱发根瘤形成部位根段的根毛增生、形变和根外层传递细胞的发育.根外层传递细胞发生在根毛伸长形变时期,一直可持续到根瘤形成,传递细胞壁内突发育过程是先由根表皮细胞外切向壁一侧细胞质膜向细胞质内陷形成囊状壁傍体,次生细胞壁物质在初生壁上沉积并逐渐充满囊状体,最终形成传递细胞典型的壁内突结构.根瘤形成过程中根外层传递细胞的诱发与培养方式(水培、固培)没有直接关系.在不接菌的对照苗的根段内未发现壁内突结构,研究证明豆科植物根外层传递细胞的形成是由根瘤菌诱导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植物 根瘤 根瘤菌 根毛 传递细胞
下载PDF
根瘤菌诱导紫云英根表面传递细胞的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均章 韩素芬 甘习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83,共3页
对紫云英无菌苗进行接菌处理,以不接菌为对照。于灭菌无氮培养液中培养1周,在接菌处理的紫云英苗中,取根毛密集、形变明显的根段固定,同时在不接菌对照处理的紫云英苗中,截取相应部位根段固定。两组固定的根段分别进行塑料半薄切片光镜... 对紫云英无菌苗进行接菌处理,以不接菌为对照。于灭菌无氮培养液中培养1周,在接菌处理的紫云英苗中,取根毛密集、形变明显的根段固定,同时在不接菌对照处理的紫云英苗中,截取相应部位根段固定。两组固定的根段分别进行塑料半薄切片光镜观察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经根瘤菌处理的根段,其根表皮细胞的外切向壁上,发育出大量壁内突结构,甚至在根毛细胞四周也发育出大量的壁内突结构,属典型的传递细胞。经透射电镜观察,这些壁内突结构主要为乳头状和盾状结构。而对照苗的根段内未发现壁内突结构,证明紫云英根表皮传递细胞的形成是由紫云英根瘤菌诱导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基因诱导 紫云英 根表面 传递细胞
下载PDF
Genetic and epigenetic control of transfer cell development in plants
6
作者 Jing Yuan Perry Bateman Jose Gutierrez-Marcos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9期533-539,共7页
The inter-cellular translocation of nutrients in plant is mediated by highly specialized transfer cells (TCs). TCs share similar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features across a wide range of plant species, including loc... The inter-cellular translocation of nutrients in plant is mediated by highly specialized transfer cells (TCs). TCs share similar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features across a wide range of plant species, including location at plant exchange surfaces, rich in secondary wall ingrowths, facilitation of nutrient flow, and passage of select molecules. The fate of endosperm TCs is determined in the TC fate acquisition stage (TCF), before the structure features are formed in the TC differentiation stage (TCD). At present, the molecular basis of TC development in plants remains largely unknown.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the important roles of the signaling molecules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phases, such as sugars in TCF and phytohormones in TCD, and discuss the genetic and epigenetic factors, including TC-specific genes and endogenous plant peptides, and their crosstalk with these signaling molecules as a complex regulatory network in regulation of TC develonment in ol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fer cells DIFFERENTIATION Signals and genes network
原文传递
芡实种子萌发期子叶传递细胞发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施国新 徐祥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23-127,共5页
芡实种子萌发期,子叶吸收外胚乳中养分供萌发和幼苗发育,具有吸器的功能。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部分表皮细胞发育为传递细胞。其壁内突的生长以外切向壁为多,形成壁内突的造壁物质主要由高尔基体合成,并由其溢出的囊泡运送的。
关键词 芡实 子叶 传递细胞 发育 萌发
下载PDF
根瘤菌87-1-1诱导刺槐根表皮传递细胞特异性表达的cDNA文库构建及序列分析
8
作者 赵银娟 孙敦平 +1 位作者 韩素芬 吴小芹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6-82,共7页
探寻根瘤菌诱导刺槐后根表皮细胞分化成传递细胞的特异性表达基因及其分子机制.采用抑制差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on hybridization,SSH)技术构建刺槐根系被接种根瘤菌和未被接种根瘤菌二者间的正反两个c DNA文库.各挑选正反文库... 探寻根瘤菌诱导刺槐后根表皮细胞分化成传递细胞的特异性表达基因及其分子机制.采用抑制差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on hybridization,SSH)技术构建刺槐根系被接种根瘤菌和未被接种根瘤菌二者间的正反两个c DNA文库.各挑选正反文库中500个克隆进行测序,在Blastn、Blastp、Swiss Prot、KEGG、COG、Interpro以及Gene ontology(GO)数据库中进行比对注释.结合生理过程对ESTs进行分析,共获得725条非冗余序列(uni EST),正反向文库分别为385条和340条,其中包括674个单一序列(singlets),51个拼接序列(contigs).在Nt库比对中有674条uni ESTs与已知基因匹配,占比93%;在Nr库比对中有648条序列有匹配蛋白,占比89%.有正向文库213个uni ESTs和反向文库156个uni ESTs能进行Geney ontology(GO)功能注释,在细胞组分被注释了270次,分子功能被注释了448次,生物过程被注释了484次.uni ESTs的功能分析显示,正向文库中多与细胞翻译后修饰、转录因子、细胞信号通路、细胞壁/细胞膜/内膜系统以及细胞骨架相关蛋白有关,部分是结瘤相关基因.而反向文库中与细胞生长、代谢物形成的基因相关较多,这与根瘤菌处理刺槐后的生理过程一致.在根瘤菌诱导的刺槐根组织文库中发现特异性基因如MYB类转录因子、囊泡相关膜蛋白等与传递细胞相关的基因,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此类传递细胞的形成分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刺槐 传递细胞 SSH 功能分析
下载PDF
接种根瘤菌后刺槐根表皮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9
9
作者 韩素芬 甘习华 黄金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09-111,T001,共4页
接种根瘤菌后刺槐根表皮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韩素芬甘习华黄金生(南京林业大学南京210037关键词根瘤菌,刺槐,根表皮,传递细胞自Bergersen等(1958)首先用电镜观察根瘤的超微结构,许多人对三叶草属(Tri... 接种根瘤菌后刺槐根表皮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韩素芬甘习华黄金生(南京林业大学南京210037关键词根瘤菌,刺槐,根表皮,传递细胞自Bergersen等(1958)首先用电镜观察根瘤的超微结构,许多人对三叶草属(Trifolium)、豌豆属(Pis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刺槐 根表皮 传递细胞
下载PDF
玉米胚乳传递细胞的结构观察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郑彦坤 王慧慧 +3 位作者 顾蕴洁 孔妤 王峰 王忠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464-2467,共4页
以玉米品种‘登海11号’为材料,分别于授粉后8、10、15和20 d采集颖果,取所需部位并采用树脂包埋的方法及半薄和超薄切片技术,对玉米胚乳传递细胞进行了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1)胚乳传递细胞的壁内突从外层向内层依次递减,溶... 以玉米品种‘登海11号’为材料,分别于授粉后8、10、15和20 d采集颖果,取所需部位并采用树脂包埋的方法及半薄和超薄切片技术,对玉米胚乳传递细胞进行了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1)胚乳传递细胞的壁内突从外层向内层依次递减,溶质浓度逐步降低,形成了明显的溶质浓度梯度,有利于溶质的运输;(2)中层胚乳传递细胞和内层胚乳传递细胞的邻壁上存在胞间连丝或一些孔径较大的胞壁孔道,从而使溶质更快的进入内层胚乳传递细胞;(3)在壁内突周围存在许多线粒体。研究表明,玉米胚乳传递细胞的结构适合溶质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胚乳传递细胞 壁内突 胞间连丝 胞壁孔道
下载PDF
植物的顶端优势和水分上升机理新说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震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7-29,26,共4页
植物体有一个能量系统,由植物顶端、形成层及其初生韧皮部和木质部、传递细胞等组成。这些细胞含线粒体量多质好,摘顶等刺激这些地方ATP复合酶能产生大量能量,通过胞间连丝引起连锁反应并刺激和激活激素、营养物质等而产生生命活... 植物体有一个能量系统,由植物顶端、形成层及其初生韧皮部和木质部、传递细胞等组成。这些细胞含线粒体量多质好,摘顶等刺激这些地方ATP复合酶能产生大量能量,通过胞间连丝引起连锁反应并刺激和激活激素、营养物质等而产生生命活动、项端优势等。植物细胞的原生质是一种液晶,只需极少能量便能产生很大的作用。除去顶芽,刺激线粒体能产生大量能量供给侧芽,激活侧芽激素等而使侧芽生长,由于能量作功,逐渐减少,愈近顶部侧芽,生长势愈强。能量刺激是第一位的,激素、营养物质等是第二位。植物的遗传和环境对顶端生长也有关系。植物的水分上升,目前用蒸腾拉力—内聚力—张力等机械力作用学说解释,争论较多,主要是木质部有气泡,水分不能连续上升。作者认为:水分上升是由能量加机械力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系统 顶端优势 传递细胞 蒸腾根压
下载PDF
基于核转化元的知识转化测度模型生成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简传红 张同健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47,共9页
借助于SECI模型的主导思想,基于核转化元的知识转化测度模型的设计能够有效地揭示知识转化系统的复杂性运作过程,为知识转化绩效的生成提供科学的理论解释,同时为知识转化绩效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性平台.
关键词 知识转化 核转化元 SECI模型 知识跃迁 因子分析
下载PDF
NT3基因工程细胞经脑脊液途径的耳蜗内生物学效应的初步证明 被引量:14
13
作者 高下 王锦玲 +3 位作者 杨安钢 金明 许彦鸣 王枫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55-257,279,共4页
目的 通过脑脊液途径移植神经营养因子 - 3(NT3)基因工程细胞 ,初步观察其耳蜗内听觉生物学效应。方法 将体外构建的NT3基因工程细胞扩大培养 ,收集浓缩培养上清中的蛋白 ,用印迹杂交鉴定其分泌蛋白的生物学效应 ,再将适当的细胞直接... 目的 通过脑脊液途径移植神经营养因子 - 3(NT3)基因工程细胞 ,初步观察其耳蜗内听觉生物学效应。方法 将体外构建的NT3基因工程细胞扩大培养 ,收集浓缩培养上清中的蛋白 ,用印迹杂交鉴定其分泌蛋白的生物学效应 ,再将适当的细胞直接移植到 2 0天龄近交BALB/C小鼠的脑脊液中 ,4 0天后比较移植前后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POAE)幅值。结果 体外构建NT3基因工程细胞是可行的 ,其具备分泌NT3的功能 ,经脑脊液途径注射后观察到BALB/C小鼠耳蜗功能的老化在高频范围内得到了延缓 ,DPOAE高频范围幅值下降减缓。结论 NT3基因工程细胞具有较好的体外体内生物学效应 ,可以用于进一步实验治疗感音性聋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生物学效应 神经营养因子-3 基因治疗 基因转染 基因工程细胞 耳蜗 听觉老化 感音性聋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2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与纤维蛋白复合物修复兔关节软骨缺损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立春 刘明辉 +5 位作者 张宏颖 石义钢 韩剑锋 韩竹 刘建宇 林欣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60-965,共6页
目的研究骨形成蛋白2(bone mophogenetic protein 2, BMP-2)重组腺病毒(adenovirus)转染骨髓基质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后,与纤维蛋白凝胶构成的复合物(Ad-BMP-2+MSCs-纤维蛋白凝胶)对兔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影响. 方法①Ad-... 目的研究骨形成蛋白2(bone mophogenetic protein 2, BMP-2)重组腺病毒(adenovirus)转染骨髓基质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后,与纤维蛋白凝胶构成的复合物(Ad-BMP-2+MSCs-纤维蛋白凝胶)对兔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影响. 方法①Ad-BMP-2转染原代培养的MSCs,通过RT-PCR、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甲苯胺蓝染色等观察转染后3~9 d的MSCs其BMP-2、Ⅱ型胶原及蛋白多糖转录、表达水平的变化.②转染后的MSCs种植于纤维蛋白凝胶,在体外培养1~9 d,通过上述指标及透射电镜观察三维培养条件下其软骨基质的产生.③42只日本大耳白兔先制成直径4.5 mm全层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n=14):A组为Ad-BMP-2+MSCs-纤维蛋白凝胶修复组,B组为MSCs-纤维蛋白凝胶修复组,C组为空白对照组.术后4、8和12周取材行大体观察、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及12周关节软骨弹性常数检测. 结果①Ad-BMP-2转基因MSCs的BMP-2、Ⅱ型胶原 mRNA RT-PCR检测分别在3、5 d呈阳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转基因MSCs三维培养物免疫组织化学和甲苯胺蓝染色呈阳性,电镜显示细胞生长良好,有基质合成.③A组各时间点大体、组织形态学和组织化学染色均显著优于B组和C组,12周时力学和组织学已接近正常关节软骨. 结论 Ad-BMP-2能通过促进MSCs分泌BMP-2,诱导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表达,在纤维蛋白三维支架中形成软骨基质,移植入兔关节软骨缺损区可修复直径4.5 mm缺损,其修复组织成分接近正常软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缺损 骨形成蛋白2 转基因 骨髓基质细胞
下载PDF
Cells therapy for Parkinson's disease-so close and so far away 被引量:4
15
作者 REN ZhenHua & ZHANG Yu Cell Therapy Center,Xuanwu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and Key Laboratory of Neurodegeneration,Ministry of Education,Beijing 100053,Chin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9年第7期610-614,共5页
One of the strategies of treating Parkinson's disease(PD) is the replacement of lost neurons in the substantia nigra with healthy dapamingergic cells.Potential sources for cells range from autologous grafts of dop... One of the strategies of treating Parkinson's disease(PD) is the replacement of lost neurons in the substantia nigra with healthy dapamingergic cells.Potential sources for cells range from autologous grafts of dopamine secreting cells,fetal ventral mesencephalon tissue,to various stem cell types.Over the past quarter century,many experimental replacement therapies have been tried on PD animal models as well as human patients,yet none resulted in satisfactory outcomes that warrant wide applications.Recent progress in stem cell biology has shown that nuclear transfer embryonic stem cells(ntES) or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 derived cells can be used to successfully treat rodent PD models,thus solving the problem of immunorejection and paving the way for future 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s for treating PD.Meanwhile,however,post mortem analysis of patients who received fetal brain cell transplantation revealed that implanted cells are prone to degeneration just like endogenous neurons in the same pathological area,indicating long-term efficacy of cell therapy of PD needs to overcome the degenerating environment in the brain.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neurodegeneration in the midbrain appeared to be a necessary step in developing new cell therapies in Parkinson's disease.It is likely that future cell replacement will focus on not only ameliorating symptoms of the disease but also trying to slow the progression of the disease by either neuroprotection or restoring the micro-environment in the midbr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kinson’s disease dopamine neurons cell replacement transplantation STEM cell fetal ventral MESENCEPHALON carotid body EMBRYONIC STEM cells nuclear transfer EMBRYONIC STEM cells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原文传递
微胶囊技术及其在骨科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丁惠锋 汤亭亭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29-1032,共4页
目的对微胶囊技术及其在骨科疾病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相关文献,介绍微胶囊技术的基础知识及其在骨科疾病上的应用。结果较全面地对微胶囊技术的材料、制备方法、性能评价、缓释性能、免疫隔离和可包裹的细胞系进行了回... 目的对微胶囊技术及其在骨科疾病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相关文献,介绍微胶囊技术的基础知识及其在骨科疾病上的应用。结果较全面地对微胶囊技术的材料、制备方法、性能评价、缓释性能、免疫隔离和可包裹的细胞系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其作为骨科药物和转基因细胞的载体,用于促进骨愈合,基因治疗骨肿瘤、骨感染和骨软骨再生的作用。结论微胶囊可以作为骨科药物和转基因细胞的载体,治疗骨科相关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微囊化转基因细胞 骨科 应用
下载PDF
IL-2、IL-4基因转染后肿瘤细胞表面ICAM-1分子的表达及其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国友 曹雪涛 +2 位作者 于益芝 章卫平 陶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0-24,共5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细胞因子基因转染后肿瘤细胞体内致癌原性、免疫原性变化的分子 机制,将IL-2、IL-4 基因转染入B16黑色素瘤细胞,观察了其体内接种后致瘤原性变化,通过 FACS法检测了其细胞表面粘附分子-1(ICAM... 为了进一步研究细胞因子基因转染后肿瘤细胞体内致癌原性、免疫原性变化的分子 机制,将IL-2、IL-4 基因转染入B16黑色素瘤细胞,观察了其体内接种后致瘤原性变化,通过 FACS法检测了其细胞表面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水平,分析了其细胞表面 ICAM-1表达水 平以及它们与肿瘤细胞对LAK、CTL等免疫效应细胞杀伤敏感性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IL-2、IL- 4基因转染后B16细胞体内致瘤原性明显降低,其细胞表面ICAM-1的表达高于野生型B16细胞, 且对LAK、CTL细胞的杀伤敏感性增加。抗ICAM-1单抗可以阻断IL-2、IL-4基因转染后B16细 胞对LAK、CTL杀伤敏感性的增强效应。表明细胞因子基因转染后B16细胞体内致瘤原性改变除 与其诱导或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有关外,还与细胞表面ICAM-1分子的表达增加从而使其 对免疫效应细胞的杀伤敏感性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AM-1 基因转染 黑色素瘤细胞 IL-2 IL-4
下载PDF
免疫细胞过继转移治疗体系的建立及其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晓辉 徐迎新 +1 位作者 陈凛 李荣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5-17,共3页
近年来,对于胃肠道肿瘤的免疫治疗发展迅速.目前临床已经将其作为一种辅助疗法与手术、化疗、放疗联合应用,以提高肿瘤综合治疗的效果。免疫细胞过继转移治疗是对于进展期胃癌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综述了其在进展期胃癌围手... 近年来,对于胃肠道肿瘤的免疫治疗发展迅速.目前临床已经将其作为一种辅助疗法与手术、化疗、放疗联合应用,以提高肿瘤综合治疗的效果。免疫细胞过继转移治疗是对于进展期胃癌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综述了其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的应用.并结合自身经验及临床实验观察结果.提出对于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的绿色治疗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癌 进展期 免疫治疗 过继免疫细胞
原文传递
新型旋流传质元件的流体力学性能实验优化
19
作者 杨辉 王燕 +2 位作者 李震 朱怀工 蔡旺锋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20,共5页
针对一种新型旋流传质元件的溢流管高度和壳体上液相出口位置、面积及数量进行了流体力学性能优化实验研究。在直径500 mm的有机玻璃塔内,以空气-水为实验物系对具有不同壳体结构的传质元件进行了流体力学性能实验。在相同的液相负荷时... 针对一种新型旋流传质元件的溢流管高度和壳体上液相出口位置、面积及数量进行了流体力学性能优化实验研究。在直径500 mm的有机玻璃塔内,以空气-水为实验物系对具有不同壳体结构的传质元件进行了流体力学性能实验。在相同的液相负荷时,实验测定了不同气相负荷条件下传质元件的湿板压降、漏液率及雾沫夹带率。实验结果揭示了元件壳体上不同的液相出口位置和出口面积等参数以及不同的溢流管高度对湿板压降、漏液和雾沫夹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传质元件的溢流管底端距离盲板50 mm,壳体上液相出口位置距离叶片30 mm,液相出口数量为2、总面积为1. 88×10~4mm^2时的传质元件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塔 离心分离 传质元件 流体力学性能
下载PDF
以绿色荧光蛋白为标志研究对肿瘤细胞的基因转移
20
作者 傅建新 白霞 +2 位作者 王玮 陈子兴 阮长耿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42-744,共3页
目的 建立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示踪肿瘤细胞的方法。方法 用编码EGFP的逆转录病毒分别转导人白血病细胞K5 6 2、乳腺癌细胞MCF7和膀胱癌细胞 5 6 37,G418选择获得EGFP标记的肿瘤细胞。EGFP基因的整合与表达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 建立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示踪肿瘤细胞的方法。方法 用编码EGFP的逆转录病毒分别转导人白血病细胞K5 6 2、乳腺癌细胞MCF7和膀胱癌细胞 5 6 37,G418选择获得EGFP标记的肿瘤细胞。EGFP基因的整合与表达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流式细胞术(FCM)及荧光显微镜分析。结果 EGFP病毒转导的 3种肿瘤细胞内均有EGFP基因和NeoR基因的整合 ;与对照细胞相比 ,EGFP病毒转导可使EGFP阳性细胞的比例提高到 85 5 %~ 90 0 %。结论 携带EGFP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能在肿瘤细胞稳定表达 ,可用于研究肿瘤细胞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报告基因 逆转录病毒载体 基因转移 肿瘤细胞 培养 肿瘤转移 白血病 基因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