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骨与软骨破坏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阎琪琪 孙诗月 +3 位作者 谭连红 史亦南 乔丽娜 杨永升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7-243,共7页
目的:观察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taVNS)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关节骨和软骨破坏的影响,探讨taVNS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效应的细胞与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taVNS组,每组各12只。通过在大鼠尾根部多点注射牛Ⅱ... 目的:观察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taVNS)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关节骨和软骨破坏的影响,探讨taVNS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效应的细胞与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taVNS组,每组各12只。通过在大鼠尾根部多点注射牛Ⅱ型胶原和弗氏非完全佐剂混合而成的乳剂制备CIA模型。taVNS组大鼠予以双侧耳甲区穴位经皮电刺激干预,每次30 min,1次/d,连续28 d。观测并评估大鼠关节炎指数(AI);通过番红O-固绿染色法观察大鼠踝关节的软骨损毁情况;TRAP染色法检测大鼠关节组织中的破骨细胞生成情况;X线和Micro-CT影像学法观察大鼠的骨侵蚀表现,并计算骨表面积/骨体积(BS/BV);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MMP-13和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RANKL)及骨保护素(OPG)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CIA大鼠呈现出典型的类风湿关节炎症状,AI显著升高(P<0.05),taVNS组大鼠的AI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踝关节软骨基质丢失,软骨层变簿,软骨明显损毁,关节内破骨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1);影像学结果显示踝关节骨质丢失、骨的三维结构破坏,BS/BV显著升高(P<0.01),骨侵蚀明显加重;踝关节滑膜组织中MMP-1、MMP-3和MMP-13表达量及RANKL/OPG显著升高(P<0.01,P<0.05),OPG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taVNS组大鼠踝关节软骨层较完整,软骨损毁有所缓解;关节中破骨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BS/BV明显降低(P<0.01),骨质丢失及骨结构破坏等骨侵蚀症状明显缓解;踝关节滑膜中MMP-1、MMP-3、MMP-13的表达水平及RANKL/OPG显著降低(P<0.05,P<0.01),OPG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taVNS可有效缓解CIA大鼠的骨与软骨破坏症状,其机制可能与taVNS减少了关节组织中破骨细胞的数量,降低滑膜内MMP-1、MMP-3、MMP-13表达水平及RANKL/OPG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 骨与软骨 类风湿关节炎
原文传递
从耳迷走神经探讨耳穴治疗偏头痛的可能机制
2
作者 朱浩瀚 荣培晶 +2 位作者 陈瑜 宋醒恪 王俊英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3-408,433,共7页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耳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收获颇丰,疗效确切,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耳穴刺激及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展开论述,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筛选出治疗偏头痛频次最高的10个耳穴,并与耳的神经分布...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耳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收获颇丰,疗效确切,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耳穴刺激及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展开论述,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筛选出治疗偏头痛频次最高的10个耳穴,并与耳的神经分布相联系,观察到治疗偏头痛的穴位多在迷走神经耳支分布区。因此,本研究提出耳穴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刺激迷走神经耳支产生镇痛效应,并总结了taVNS产生镇痛效应的中枢机制可能与激活蓝斑核和中缝背侧核的下行调痛通路,影响脑默认网络和疼痛矩阵,拮抗皮质扩散抑制及减轻神经炎性反应等有关。本文为今后耳穴治疗偏头痛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思路,论证了耳穴治疗偏头痛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 偏头痛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 中枢机制
原文传递
耳穴刺激经迷走神经对糖尿病合并抑郁大鼠行为学与BDNF-TrkB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艺霏 李少源 +4 位作者 王瑜 张金铃 张紫璇 陈瑜 荣培晶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639-2644,共6页
目的:观察BDNF-TrkB通路被阻断后,耳穴刺激经迷走神经(taVNS)对糖尿病合并抑郁大鼠行为学与BDNF-TrkB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taVNS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taVNS组、taVNS+阻断剂组,每组10只... 目的:观察BDNF-TrkB通路被阻断后,耳穴刺激经迷走神经(taVNS)对糖尿病合并抑郁大鼠行为学与BDNF-TrkB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taVNS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taVNS组、taVNS+阻断剂组,每组10只。高脂饲料结合链脲菌素建立糖尿病合并抑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开始在2%异氟烷吸入麻醉下给予taVNS组、阻断剂组大鼠采用韩氏电针仪给予taVNS干预,阻断剂组大鼠干预前30 min腹腔注射阻断剂K252a,共21 d。观察大鼠行为学(旷场运动和强迫游泳),ELISA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海马BDNF和Trk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高脂饲料结合STZ可诱导大鼠抑郁样行为,与模型组比较,taVNS组大鼠血清HbA1c显著降低(P<0.01),水平运动格数、垂直竖立次数显著增加(P<0.01),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缩短(P<0.01),BDNF、Trk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taVNS组比较,阻断剂组大鼠血清HbA1c显著升高(P<0.05);水平运动格数和垂直竖立次数显著降低(P<0.01,P<0.05),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5);BDNF、TrkB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taVNS可能通过上调BDNF-TrkB通路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大鼠HbA1c,同时改善大鼠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刺激经迷走神经 糖尿病 抑郁 BDNF-TrkB通路 行为学 糖化血红蛋白
原文传递
耳迷走神经刺激对运动员赛前焦虑状态影响的研究
4
作者 薛亮 段华 +3 位作者 冯静 陈世寅 王鹤亭 吴骁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5期75-79,共5页
目的观察耳迷走神经刺激对赛前焦虑运动员心理状态与运动成绩的影响。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在成都体育学院达到二级跳远运动员标准的运动员55例,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6例,分别接受耳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和非迷走神经刺激... 目的观察耳迷走神经刺激对赛前焦虑运动员心理状态与运动成绩的影响。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在成都体育学院达到二级跳远运动员标准的运动员55例,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6例,分别接受耳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和非迷走神经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赛时最差、平均和最差优跳远成绩。结果耳迷走神经刺激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AMA与SAS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运动员比赛中的最低成绩与平均成绩均较治疗前提升,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最高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迷走神经刺激能显著改善赛前焦虑跳远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改善其比赛中的竞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迷走神经刺激 赛前焦虑状态 竞技状态 疗效 运动员
下载PDF
基于独立成分分析探索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对难治性抑郁症视觉网络的即刻调节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屹 陈丽梅 +7 位作者 孙继飞 郭春蕾 李小娇 马跃 高山山 陈庆燕 刘勇 方继良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4期317-321,共5页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通过独立成分分析(ICA)方法观察难治性抑郁症(TRD)与健康人视觉网络的差异,探索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对TRD患者视觉网络功能的即刻调节效应。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中国中医...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通过独立成分分析(ICA)方法观察难治性抑郁症(TRD)与健康人视觉网络的差异,探索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taVNS)对TRD患者视觉网络功能的即刻调节效应。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身医学科的40例TRD患者作为TRD组,经广告招募年龄、性别匹配的40名健康者作为健康组。TRD组在taVNS治疗即刻前后行rs-fMRI扫描,健康组仅进行基线期rs-fMRI扫描。对TRD组和健康组进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利用ICA方法获得属于视觉网络的静息态网络(RSN),分析TRD组与健康组视觉网络的差异脑区,将差异脑区与临床量表进行偏相关性分析,并对TRD组治疗前后的视觉网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组比较,TRD组在左侧梭状回(t=4.005,P<0.005)、左侧舌回(t=4.465,P<0.005)的功能连接(FC)值升高,左侧梭状回的FC值与SDS评分呈负相关(r=-0.424,P<0.05),左侧舌回的FC值与HAMD-17评分呈正相关(r=0.348,P<0.05)。taVNS治疗后,TRD组左侧梭状回FC值显著降低(t=-4.828,P<0.005)。结论TRD患者视觉网络的内部FC存在异常,可能是其重要的神经病理机制,且taVNS可对TRD患者异常的视觉网络脑区内部FC进行调节,这可能是taVNS调节TRD临床症状的脑效应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抑郁症 独立成分分析 视觉网络 功能连接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