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ght trisegmentectomy with thoracoabdominal approach after 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 for giant hepatic hemangioma 被引量:23
1
作者 Hyung-Il Seo Hong Jae Jo +1 位作者 Mun Sup Sim Suk Kim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7期3437-3439,共3页
Hepatic hemangiomas need to be treated surgically in cases where they are accompanied with symptoms, have a risk of rupture, or are hardly distinguishable from malignancy. The present authors conducted embolization of... Hepatic hemangiomas need to be treated surgically in cases where they are accompanied with symptoms, have a risk of rupture, or are hardly distinguishable from malignancy. The present authors conducted embolization of the right hepatic artery one day before an operation for a huge hemangioma accompanied with symptoms and confirmed a decrease in its size. The authors performed a right trisegmentectomy through a J-shape incision, using a thoracoabdominal approach, and safely removed a giant hemangioma of 32.0 cm × 26.5 cm × 8.0 cm in size and 2300 g in weight. Even for inexperienced surgeons, a J-shape incision with a thoracoabdominal approach is considered a safe and useful method when right-side hepatectomy is required for a large mass in the right l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MANGIOMA transarterial embolization Thoracoabdominal approach
下载PDF
左侧桡动脉和右侧桡动脉入路TACE治疗的对比分析
2
作者 王怡博 冯广森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26-1229,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左右侧桡动脉不同入路在TACE手术治疗中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在河南省中医院接受常规TACE治疗的174例肝癌患者,其中小于65岁:左侧桡动脉入路52例,右侧桡动脉入路54例;大于65岁:左侧桡动脉入路32例... 目的分析比较左右侧桡动脉不同入路在TACE手术治疗中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在河南省中医院接受常规TACE治疗的174例肝癌患者,其中小于65岁:左侧桡动脉入路52例,右侧桡动脉入路54例;大于65岁:左侧桡动脉入路32例,右侧桡动脉入路36例。对比分析左侧桡动脉入路和右侧桡动脉入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插管至腹腔干的透视时间、手术整体透视时间和射线剂量。结果 小于65岁患者中左侧桡动脉入路组和右侧桡动脉入路组插管至腹腔干透视时间、手术整体透视时间、射线剂量及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于65岁患者中,左侧桡动脉入路和右侧桡动脉入路的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桡动脉入路插管至腹腔干透视时间、手术整体透视时间及射线剂量均低于右侧桡动脉入路[(60.3±28.3) s vs (86.3±45.2) s, P=0.003];[(11.2±4.5) min vs (14.3±6.3) min,P=0.030];[(452.2±121.7) mGy vs (563.8±181.5) mGy,P=0.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侧桡动脉入路和右侧桡动脉入路在常规TACE治疗中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但左侧桡动脉入路在大于65岁的老年患者中能明显减少手术透视时间和射线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桡动脉入路
下载PDF
经桡动脉入路及经股动脉入路行腹部肿瘤病变介入治疗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永红 鲁高鹏 +1 位作者 李超奇 王丽娜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20年第2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及经股动脉入路行腹部肿瘤病变介入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巩义瑞康医院介入科收治的120例行腹部肿瘤病变介入治疗的患者,男66例,女54例,年龄(51.97±3.47)岁,年龄范围为44~66岁。根...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及经股动脉入路行腹部肿瘤病变介入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巩义瑞康医院介入科收治的120例行腹部肿瘤病变介入治疗的患者,男66例,女54例,年龄(51.97±3.47)岁,年龄范围为44~66岁。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经桡动脉组及经股动脉组,每组60例。经桡动脉组使用Cordis桡动脉穿刺包行右桡动脉术,经股动脉组采用经股动脉入路方式行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时间(手术时长、X线照射时长)及并发症(皮下血肿、动脉痉挛)发生情况。结果:经桡动脉组治疗有效率[95.0%(57/60)]高于经股动脉组[8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X线照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桡动脉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6.6%(4/60)]低于经股动脉组[3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桡动脉入路行腹部肿瘤病变介入治疗的有效率较经股动脉入路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桡动脉入路 经股动脉入路 腹部肿瘤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远端血管阻断辅助微导管超选经动脉入路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强 许奕 +3 位作者 黄清海 赵文元 张琪 刘建民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09年第5期9-12,共4页
目的介绍远端血管阻断辅助微导管超选技术在经动脉入路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术中的应用。方法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2例。1例为天幕缘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供血动脉来自脑膜中动脉和枕动脉,采用弹簧圈闭塞枕动脉远端主干。另一例为前颅窝底硬脑... 目的介绍远端血管阻断辅助微导管超选技术在经动脉入路栓塞硬脑膜动静脉瘘术中的应用。方法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2例。1例为天幕缘区硬脑膜动静脉瘘,供血动脉来自脑膜中动脉和枕动脉,采用弹簧圈闭塞枕动脉远端主干。另一例为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供血动脉为双侧眼动脉之筛前、筛后动脉,采用球囊临时阻断于颈内动脉眼动脉开口远端。结果微导管在弹簧圈及球囊支撑下均超选入与主干血管成角明显且迂曲的供血动脉远端,微导管头端接近瘘口,以液态栓塞材料完全消除瘘口。结论对于供血动脉迂曲且与主干血管成角明显的硬脑膜动静脉瘘,远端血管临时或永久阻断有利于使微导管头端超选至理想位置,最终保证瘘口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脑膜动静脉瘘 栓塞治疗 动脉入路
原文传递
坚持“三个首选”与“治疗原则”在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诊治中的科学性与临床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孙荣辉 赵曰圆 +7 位作者 秦杰 黄河 潘力 杨铭 宋健 徐国政 姚国杰 马廉亭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9期577-580,共4页
目的探讨治疗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坚持"三个首选"(首选血管内介入治疗、首选经颈内动脉入路、首选可脱球囊为栓塞材料)和"治疗原则"(闭塞瘘口、保留颈内动脉通畅、改善颅内循环、消除眼部症状)的科学性及... 目的探讨治疗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坚持"三个首选"(首选血管内介入治疗、首选经颈内动脉入路、首选可脱球囊为栓塞材料)和"治疗原则"(闭塞瘘口、保留颈内动脉通畅、改善颅内循环、消除眼部症状)的科学性及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41例TCCF的临床资料。通过动脉入路40例,联合动静脉通路1例;采用可脱球囊33例,应用覆膜支架10例,使用两种或以上材料8例;辅助弹簧圈填充残余瘘6例,辅助使用Onyx胶闭塞残余瘘2例;球囊闭塞试验证实后闭塞颈内动脉与瘘口5例。结果所有病人均治愈,无死亡,未因治疗增加残疾;一次介入治愈29例,二次介入治愈10例,三次介入治愈2例;瘘口完全闭塞36例,瘘口残留少量血流5例,经辅助间断性压迫颈动脉后治愈。结论本文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三首选"与"治疗原则"在TCCF诊治中的科学性与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血管内治疗 动脉入路 球囊
下载PDF
经动脉入路近端血管阻断技术栓塞颅内动静脉畸形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方伟 杨子舰 +3 位作者 张涛 于嘉 赵振伟 邓剑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8-362,共5页
目的观察经动脉入路近端血管阻断技术栓塞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动脉入路近端血管阻断技术栓塞颅内AVM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共42例。观察... 目的观察经动脉入路近端血管阻断技术栓塞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经动脉入路近端血管阻断技术栓塞颅内AVM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共42例。观察栓塞即刻AVM的完全栓塞率手术相关并发症。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临床预后;术后1年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结果42例患者共行43例次手术,总栓塞次数为87次,中位栓塞次数为2次(1~5次);其中52次栓塞采用近端血管阻断技术,中位栓塞次数为1次(1~3次)。术后即刻造影显示,26例(61.9%)患者为完全栓塞,16例(38.1%)为部分栓塞。6例(14.2%)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缺血性并发症2例(脑梗死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均未遗留神经功能缺损;出血性并发症4例,其中1例行血肿腔穿刺引流术,3例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并行AVM切除术,术后均遗留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术后临床中位随访时间为11.5个月(1~34个月),患者均无再出血;术后1年评估mRS显示,预后良好者(mRS≤2分)38例(90.5%),不良者(mRS>2分)4例(9.5%)。术后1年10例患者行DSA随访,7例为完全栓塞患者,其中6例病变无复发,1例病变局部复发;3例为部分栓塞患者,病灶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采用经动脉入路近端血管阻断技术栓塞颅内AVM的即刻栓塞率尚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血管内操作 手术后并发症 动脉入路 近端血管阻断技术
原文传递
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
7
作者 阳纲要 武衡 +1 位作者 谢明 林百喜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05年收治的9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根据供血动脉进行影像分型,不同类型选择了不同的治疗方法。6例A型病例经动脉途径进行球囊栓... 目的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05年收治的9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根据供血动脉进行影像分型,不同类型选择了不同的治疗方法。6例A型病例经动脉途径进行球囊栓塞,1例C型病例及1例D型病例经静脉途径进行弹簧圈栓塞。结果5例A型病例一次可脱性球囊闭塞瘘口成功,1例A型病例球囊早泄复发、2周后再次球囊栓塞成功,1例C型病例经眼上静脉2次弹簧圈填塞海绵窦治愈,1例D型病例经岩下窦一次填塞海绵窦治愈。1例A型病例造影后当天因颅内再次出血死亡。结论根据不同影像分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是提高颈动脉海绵窦瘘栓塞治疗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海绵窦瘘 栓塞 动脉入路 静脉入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