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长制”能实现地方政府跨域间的协同治理吗--基于“碎片化治理”的视角 被引量:7
1
作者 徐娟 马佳骏 +1 位作者 邵帅 黎娇龙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74,共25页
“河长制”这一创新政策试图通过河长之间的沟通协调来有效实现水污染治理目标,但该政策能否有效解决因流域治理的跨域特征而导致的碎片化管辖和协同治理困境,现有文献对此尚未予以关注。文章首先利用博弈模型和逻辑推演阐释了碎片化治... “河长制”这一创新政策试图通过河长之间的沟通协调来有效实现水污染治理目标,但该政策能否有效解决因流域治理的跨域特征而导致的碎片化管辖和协同治理困境,现有文献对此尚未予以关注。文章首先利用博弈模型和逻辑推演阐释了碎片化治理本身对水污染治理及对河长制政策实施效果的潜在影响,进而基于2007-2018年中国七大流域覆盖的干流县域数据,结合中国生态环境部实施的国家重点监控点的水质数据,对提出的理论假说进行了系统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的流域治理中确实存在明显的碎片化问题,且主要集中在中上游地区,原因在于中上游地区多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其占优策略为被动等待,而下游地区主要为经济发达地区,其占优策略为主动治理,导致下游监管较强、中上游监管较弱而出现污染产业“逆流而上”的现象。同时,河长制能产生水污染治理改善的效果,但尚未解决跨区域协同治理困境,这也正是目前实施的河长制政策的主要局限,亟需后续推行过程中的进一步完善。文章揭示了河长制治理过程中的跨区域碎片化导致的协同治理困境问题,并为此问题提供了实证依据,有利于政府在执行过程中重点关注跨区域的协同合作治理,为政府进一步建立跨区域的河长制协同治理制度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 跨区域协同治理 碎片化治理
下载PDF
基于fsQCA的灾害事故跨域协同治理共同体研究
2
作者 申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5-213,共9页
为促进灾害事故跨域协同治理共同体快速生成,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从诱因、机制、保障3个维度,筛选价值共识、威胁认知、行政动员、协同联动机制、利益均衡机制、法制保障、数智技术等7个条件变量,分析14个案例,以探究跨域... 为促进灾害事故跨域协同治理共同体快速生成,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从诱因、机制、保障3个维度,筛选价值共识、威胁认知、行政动员、协同联动机制、利益均衡机制、法制保障、数智技术等7个条件变量,分析14个案例,以探究跨域协同治理共同体生成的核心影响因素及复杂因果关系。通过组态分析得出跨域协同治理共同体生成的3种模式,即党政引领型、价值导向型、危机激发型,3种模式在案例库中均匹配到典型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协同联动机制是生成灾害事故跨域协同治理共同体的必要条件,其他6个条件变量都不能单独作为生成灾害事故跨域协同治理共同体的必要条件;优化协同联动机制能够有效推动灾害事故跨域协同治理共同体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事故 跨域协同治理 治理效能 治理共同体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
下载PDF
重大生态基础设施的跨区域协同治理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欣 闫水玉 颜文涛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7-123,共7页
重大生态基础设施对区域、国家乃至全球范围的生态安全有重要支撑作用。从空间治理视角,梳理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协同治理的概念范畴、作用意义、发展历程,回顾了中国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治理的4个发展阶段,剖析目前面临的主要挑... 重大生态基础设施对区域、国家乃至全球范围的生态安全有重要支撑作用。从空间治理视角,梳理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协同治理的概念范畴、作用意义、发展历程,回顾了中国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治理的4个发展阶段,剖析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从治理逻辑、治理结构和实施路径3个方面,构建了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协同治理的分析框架。从功能协同、社会协作、管理协调3个维度,构建了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协同治理的实践框架。从国家层级、城市群层级和都市圈层级3个层级,探讨了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协同治理的主要目标、定位和策略方向。最后,从优化制度环境、建立社会基础和提升治理时效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重大生态基础设施跨区域协同治理的实施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重大生态基础设施 跨区域协同治理 国土空间治理 国土空间规划 供需视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