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宁疗护病房人文关怀实践对提升护理专业学生安宁疗护认知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唐庆蓉 陈琦 +4 位作者 瞿晓萍 曹文婷 杨霜霜 张敏 赵文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67-270,共4页
目的通过对有、无安宁疗护病房人文关怀实践经历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对安宁疗护的认知情况,分析安宁疗护病房人文关怀实践是否对安宁疗护认知有影响,为培养合格的护理人员设置安宁疗护课程提供依据。方法从上海某医学院中... 目的通过对有、无安宁疗护病房人文关怀实践经历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对安宁疗护的认知情况,分析安宁疗护病房人文关怀实践是否对安宁疗护认知有影响,为培养合格的护理人员设置安宁疗护课程提供依据。方法从上海某医学院中随机抽取170例有社区安宁疗护病房人文关怀实践经历的护理学生和50例没有实践经历的护理学生,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有51.4%的研究对象毕业后愿意从事安宁疗护工作,但实践组与未实践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安宁疗护病房人文关怀实践经历的研究对象相比较于没有实践经历的研究对象对于安宁疗护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实践经历的研究对象对于安宁疗护的理解、对临终患者的关怀以及责任感都强于没有实践经历的研究对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安宁疗护人文关怀实践是提升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意愿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专业学生 安宁疗护 人文关怀实践
下载PDF
肿瘤科护士安宁疗护知识培训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5
2
作者 李素霞 邓伟英 +1 位作者 徐敏玲 张莉 《护士进修杂志》 2021年第15期1391-1396,共6页
目的构建肿瘤科护士安宁疗护知识培训体系,为开展肿瘤科护士安宁疗护培训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在文献回顾、横断面调查的基础上初步拟定培训体系咨询问卷,通过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最终构建了肿瘤科护士安宁疗护知识培训体系。... 目的构建肿瘤科护士安宁疗护知识培训体系,为开展肿瘤科护士安宁疗护培训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在文献回顾、横断面调查的基础上初步拟定培训体系咨询问卷,通过德尔菲法对1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最终构建了肿瘤科护士安宁疗护知识培训体系。结果2轮函询问卷均达到100%有效回收率,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1,一级、二级、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30、0.275、0.315。最终确定肿瘤科护士安宁疗护培训体系包括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26项、三级指标89项。结论肿瘤科护士安宁疗护知识体系内容全面,构建科学,针对性及权威性较强,有较大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科护士 安宁疗护 培训 体系构建 护理
下载PDF
基于CARES工具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构建晚期肿瘤患者安宁疗护全流程照护模式
3
作者 王娟 夏源 +1 位作者 高璟仪 陈玲 《新疆医学》 2024年第4期481-484,498,共5页
目的基于CARES工具的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构建晚期肿瘤患者安宁疗护全流程照护模式。方法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安宁疗护团队为主导的品管圈小组确定了“基于CARES工具构建晚期肿瘤患者安宁疗护全流程照护模式”的活动主题,按照课题... 目的基于CARES工具的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构建晚期肿瘤患者安宁疗护全流程照护模式。方法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安宁疗护团队为主导的品管圈小组确定了“基于CARES工具构建晚期肿瘤患者安宁疗护全流程照护模式”的活动主题,按照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操作步骤,在现况调查基础上从人员、制度、流程等方面对晚期肿瘤患者安宁疗护全流程照护模式进行构建。结果活动实施后,初步构建了晚期肿瘤患者安宁疗护全流程照护模式,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控制有效率由90.54%提升至98.52%,呼吸困难改善率由60.53%提升至87.10%,谵妄状态改善率由21%提升至55.66%,晚期癌症患者照护者中重度负担水平由72%降至46.15%,ACP的普及率由10%提升至25.74%。圈员在专业知识、积极性、品管手法和团队凝聚力的能力均有所提高。结论基于CARES工具应用课题达成型品管圈构建晚期肿瘤患者安宁疗护全流程照护模式为患者及其照护者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同时促进了安宁疗护工作推广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题达成型品管圈 careS工具 晚期肿瘤 安宁疗护 全流程
下载PDF
Current controversi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on treatment of intensive care unit delirium in adults 被引量:2
4
作者 Marco Cascella Marco Fiore +2 位作者 Sebastiano Leone Domenico Carbone Raffaela Di Napoli 《World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2019年第3期18-27,共10页
Delirium is the most frequent manifestation of acute brain dysfunc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ICU).Although antipsychotics are widely used to treat this serious complication,recent evidence has emphasized that these a... Delirium is the most frequent manifestation of acute brain dysfunc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ICU).Although antipsychotics are widely used to treat this serious complication,recent evidence has emphasized that these agents did not reduce ICU delirium(ICU-D)prevalence and did not improve survival,length of ICU or hospital stay after its occurrence.Of note,no pharmacological strategy to prevent or treat delirium has been identified,so far.In this scenario,new scientific evidences are urgently needed.Investigations on specific ICU-D subgroups,or focused on different clinical settings,and studies on medications other than antipsychotics,such as dexmedetomidine or melatonin,may represent interesting fields of research.In the meantime,because there is some evidence that ICU-D can be effectively prevented,the literature suggests strengthening all the strategies aimed at prevention through no-pharmacological approaches mostly focused on the correction of risk factors.The more appropriate strategy useful to treat established delirium remains the use of antipsychotics managed by choosing the right doses after a careful case-by-case analysis.While the evidence regarding the use of dexmedetomidine is still conflicting and sparse,this drug offers interesting perspectives for both ICU-D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current pharmacological approaches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practice.The state of the art of the on-going clinical research on the topic and perspective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also addre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IRIUM Intensive care HALOPERIDOL ANTIPSYCHOTIC agents Major tranquilizers Cognitive DECLINE DEXMEDETOMIDINE
下载PDF
我国临终患者死亡质量研究综述 被引量:1
5
作者 傅心 李大平 +1 位作者 蒋林宇 段玉婉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1期75-78,83,共5页
本文介绍了我国临终患者死亡质量研究现状,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我国临终患者整体死亡质量水平偏低。已有研究主要围绕死亡质量影响因素开展,使用的死亡质量测评工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宏观层面制定测量指标反映某个地区或国... 本文介绍了我国临终患者死亡质量研究现状,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我国临终患者整体死亡质量水平偏低。已有研究主要围绕死亡质量影响因素开展,使用的死亡质量测评工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宏观层面制定测量指标反映某个地区或国家整体死亡质量水平,另一类是对临终患者个人的死亡质量进行测评。影响死亡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临终患者可享受的姑息医疗资源情况、照护人员提供的服务、临终患者自身因素、传统死亡文化、临终患者死亡地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终患者 死亡质量 姑息医疗 安宁疗护 临终关怀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安宁疗护模式的比较与重构--基于试点城市(区)研究
6
作者 孙若楠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67-72,共6页
以上海、北京、长春、洛阳、德阳5个先行试点安宁疗护政策的城市(区)为例,着重梳理、比较和分析其近三年安宁疗护模式的现状与异同,针对目前在社会、经济、医疗层面,服务机构、医护人员主体及人群保障制度三个维度的运行难点,重构“多... 以上海、北京、长春、洛阳、德阳5个先行试点安宁疗护政策的城市(区)为例,着重梳理、比较和分析其近三年安宁疗护模式的现状与异同,针对目前在社会、经济、医疗层面,服务机构、医护人员主体及人群保障制度三个维度的运行难点,重构“多方位、多元融合、多学科协作”的安宁疗护模式,并从行业标准、从业待遇、医保接轨、转介机制、资金投入五个角度提出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 试点经验 模式重构
下载PDF
舒适护理模式干预在晚期癌症患者居家安宁疗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潘春艳 吴莹莹 +3 位作者 纪红梅 刘丽秀 王岩 张丽敏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4年第8期575-582,共8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干预在晚期癌症患者居家安宁疗护中的应用效果,为晚期癌症患者居家安宁疗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112例晚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干预在晚期癌症患者居家安宁疗护中的应用效果,为晚期癌症患者居家安宁疗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112例晚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模式干预,共干预4周。比较2组干预前后姑息照护结局、生命质量及死亡焦虑情况变化。结果最终纳入研究对象105例,对照组53例,干预组52例。对照组男25例,女28例,年龄(58.96±10.71)岁;干预组男22例,女30例,年龄(59.82±10.53)岁。干预前,2组患者姑息照护结局、生命质量、癌症死亡焦虑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姑息照护结局总分(13.34±5.8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15±5.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P<0.05);生命质量总体健康状况得分(68.55±9.34)分,高于对照组的(63.01±9.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P<0.05);癌症死亡焦虑总分(8.85±2.72)分,低于对照组的(10.59±3.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居家安宁疗护中可以改善晚期癌症患者安宁疗护质量,降低其死亡焦虑水平,对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舒适护理模式 居家安宁疗护 晚期癌症
原文传递
苏州地区各级医院医护人员安宁照护的认知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周坤 丁蔚 +3 位作者 李惠玲 吕淑娇 刘璐 陈诗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21期2004-2008,共5页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各级医院医护人员对安宁照护的认知态度,探讨加快安宁照护在医院推进的策略和措施。方法 2015年8月,以苏州市一、二、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在10家一级医院选择160人、10家二级医院...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各级医院医护人员对安宁照护的认知态度,探讨加快安宁照护在医院推进的策略和措施。方法 2015年8月,以苏州市一、二、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在10家一级医院选择160人、10家二级医院选择254人、4家三级医院选择586人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 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90份,有效回收率99%。990名研究对象中,三级医院580人、二级医院252人、一级医院158人。其中,医生300名、护士690名;男性196名,女性794名。结果对安宁照护知识问卷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学历和宗教信仰;对安宁照护态度问卷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学历、医院级别和家庭患病成员情况等。结论各级医院的医护人员对安宁照护的基本知识较为了解,然而深入到哲学层次以及深刻内涵时,还是缺乏一定的感知理念。医护人员对安宁照护的认知以及态度与性别、年龄、学历、医院文化、民族、宗教、家庭型态等多种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照护 医护人员 认知 现状调查
下载PDF
道家“以静养生”思想新论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金龙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8年第2期23-27,31,共6页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认为,以往对以静养生的理解不够准确。从而对道家以静养生的含义进行了深入分析。按照道家哲学的动静观,道家养生思想的核心以及道家养生术势的特点和要求,应将道家以静养生思想之静理解为先天状态,以静养生的思想... 通过文献资料研究认为,以往对以静养生的理解不够准确。从而对道家以静养生的含义进行了深入分析。按照道家哲学的动静观,道家养生思想的核心以及道家养生术势的特点和要求,应将道家以静养生思想之静理解为先天状态,以静养生的思想就是指通过后天努力而返回先天状态的修炼以养护生命之意。如此理解道家以静养生主张才更加准确和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以静养生 先天状态 思想
下载PDF
安宁疗护在晚期宫颈癌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宋玲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26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在晚期宫颈癌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18例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安宁疗护,比较两组的疼痛评分、焦虑及抑郁情绪。结果干预后14d、28d,... 目的探讨安宁疗护在晚期宫颈癌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18例晚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安宁疗护,比较两组的疼痛评分、焦虑及抑郁情绪。结果干预后14d、28d,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宫颈癌患者实施安宁疗护,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疼痛表现,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 晚期宫颈癌 情绪护理 癌性疼痛
下载PDF
浅谈社区开展安宁疗护必要性与实用性
11
作者 王红霞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第10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社区开展安宁疗护必要性与实用性.方法选取北京市丰台区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2年4月-2022年5月收治的68例就诊患者,通过健康讲座、面对面指导和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向社区居民推广安宁疗护的意义和重要性,使社区居民及家属接... 目的探讨社区开展安宁疗护必要性与实用性.方法选取北京市丰台区宛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2年4月-2022年5月收治的68例就诊患者,通过健康讲座、面对面指导和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向社区居民推广安宁疗护的意义和重要性,使社区居民及家属接受安宁疗护的观念,并对比患者参加讲座后的应用效果.结果相比讲座前,讲座后社区居民对安宁疗护的理解和认知有了极大变化,P<0.05.结论在社区开展安宁疗护是极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 终末期关怀 生活质量 人文关怀
原文传递
终末期癌症患者亲属对优逝教育认知的质性研究
12
作者 周莹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3期30-36,共7页
目的探究终末期癌症患者亲属对优逝教育方面的认知及需求,为临床实施优逝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8月入住安徽省某三甲中医医院肿瘤科的终末期癌症患者亲属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半结构式访谈提纲为指引,访谈前与亲属... 目的探究终末期癌症患者亲属对优逝教育方面的认知及需求,为临床实施优逝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8月入住安徽省某三甲中医医院肿瘤科的终末期癌症患者亲属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半结构式访谈提纲为指引,访谈前与亲属充分沟通说明目的,建立相互信任关系,以保证访谈者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最终将访谈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得出研究结果。结果安宁疗护在中国的“知名度”不高,相应的安宁疗护学以及安宁疗护机构的发展也多阻滞。优逝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移风易俗的系统工程。结论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实施,使癌症终末期亲属明确优逝的目的,正确认知和看待患者的死亡,作出理性的选择,为临床开启“优逝”教育新拐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 优逝教育 终末期癌症 患者亲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