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麻醉后复苏室患者术后肌松残余发生率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易声华 蒋宗明 陈忠华 《医学研究杂志》 2014年第6期138-141,共4页
目的 肌松残余(RNMB)是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确定全身麻醉后复苏室患者术后神经肌肉不完全恢复的发生率.方法 全身麻醉后转运至复苏室患者,由一位独立的麻醉医生通过肌松加速度仪测量神经肌肉传递速度,4个成串刺激比值≥0.9和<... 目的 肌松残余(RNMB)是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确定全身麻醉后复苏室患者术后神经肌肉不完全恢复的发生率.方法 全身麻醉后转运至复苏室患者,由一位独立的麻醉医生通过肌松加速度仪测量神经肌肉传递速度,4个成串刺激比值≥0.9和<0.9作为判定神经肌肉阻滞完全和不完全恢复的标准.记录相关患者手术信息、麻醉医生信息和药物处理等.结果 180例男性患者和240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54.3±15.9岁.在麻醉恢复室肌松残余发生率为31%.使用丙泊酚麻醉的患者较七氟醚RNMB发生率高分别为27.3%和15.2%.肝胆外科和胃肠外科手术发生RNMB比率较高,分别为32%和28%.RNMB主要发生在上午11点~下午2点(54%),上午8点~上午11点和下午2点~下午5点分别为22%和24%.RNMB住院医师处理发生率较高为42%,而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职称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笔者医院麻醉恢复室不完全性神经肌肉恢复的发生率为31%,需要重视肌肉松弛剂合理应用和加强围手术期肌松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松残余 4个成串刺激 全身麻醉 麻醉复苏室
下载PDF
围手术期膈肌超声评估术后肌松残余的可行性 被引量:9
2
作者 郎珈馨 易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5-210,共6页
目的通过膈肌超声观察膈肌的变化情况评,估术后肌松残余的可行性。方法随机纳入2019年8至10月拟行非胸腹部手术的全麻插管患者75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分别于术前和拔管后即刻用超声检查评估膈肌运动情... 目的通过膈肌超声观察膈肌的变化情况评,估术后肌松残余的可行性。方法随机纳入2019年8至10月拟行非胸腹部手术的全麻插管患者75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分别于术前和拔管后即刻用超声检查评估膈肌运动情况,采用高频探头(4~15 MHz)于右侧腋前线第8、9肋间观察并记录平静呼吸和深呼吸(DB)在吸气末及呼气末的膈肌厚度,计算膈肌厚度变化率(DTF)。再采用低频探头(1~5 MHz)于右侧肋骨缘肝区分别测量平静呼吸和深呼吸时膈肌移动度(DE)的变化。围手术期进行肌松监测并记录拔管时四个成串刺激比值和镇静评分。在恢复室记录改良Aldrete恢复评分及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术后肌松残余发生率为54.7%。肌松残余组拔管时DTF-DB[31.3(21.1,45.0)比38.5(26.6,53.9),P=0.045]和DE-DB(2.9±1.4比4.1±1.0,P<0.001)显著低于无肌松残余组,相关分析显示DTF-DB(r=0.351,P=0.002)和DE-DB(r=0.580,P<0.001)均与拔管时四个成串刺激比值显著相关。结论围手术期应用超声评估膈肌运动度和膈肌厚度变化率对于判断肌松恢复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膈肌运动 神经肌肉监测 四个成串刺激
下载PDF
单次大剂量哌库溴铵用于成人心脏手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靖怡 程智刚 +3 位作者 王云姣 于鹏 陈婵 郭曲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122-3126,共5页
目的研究单次大剂量哌库溴铵用于成人心脏手术的气管插管条件、肌松效应及对循环的影响。方法择期心脏手术患者ASAⅠ、Ⅱ级50例,随机分为Ⅰ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哌库溴铵0.12mg/kg)和Ⅱ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哌库溴铵0.15mg/kg)。两组... 目的研究单次大剂量哌库溴铵用于成人心脏手术的气管插管条件、肌松效应及对循环的影响。方法择期心脏手术患者ASAⅠ、Ⅱ级50例,随机分为Ⅰ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哌库溴铵0.12mg/kg)和Ⅱ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哌库溴铵0.15mg/kg)。两组患者均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异丙酚和哌库溴铵全凭静脉麻醉。肌松监测仪测量TOF值,并记录术中患者ECG、心率、肱动脉压、鼻咽温、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结果①两组患者插管条件按Fahey's标准评分均为0分;0.12mg/kg组和0.15mg/kg组起效时间分别为(198±25)s和(156±49)s,插管时间分别为(156±40)s和(155±61)s,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②0.12mg/kg组和0.15mg/kg组无反应期分别为(152±49)min和(198±58)min;T125%恢复时间分别为(227±31)min和(198±58)min;T150%恢复时间分别为(297±19)min和(417±50)min;T175%恢复时间分别为(353±16)min和(430±74)min;T195%恢复时间分别为(400±31)min和(457±79)min;TOF25%恢复时间分别为(274±61)min和(348±53)min;TOF50%恢复时间分别为(306±75)min和(383±44)min;TOF75%恢复时间分别为(353±91)min和(403±106)min,上述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0.12mg/kg组和0.15mg/kg组TOF95%恢复时间分别为(389±120)min和(489±52)min;T125%~75%恢复指数分别为(129±41)min和(87±9)min,完全恢复指数分别为(150±24)min和(163±47)min;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次给予大剂量哌库溴铵可提供良好的诱导插管条件,且可满足成人3h以内心脏手术的肌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库溴铵 肌松药 肌松监测 四个成串刺激 心脏外科
下载PDF
不同年龄患者全麻后在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丽峰 鲍杨 +1 位作者 史东平 杭燕南 《中国医药导刊》 2010年第12期2021-2022,共2页
目的:观察老年人与青壮年在肌松监测指导气管拔管时和在临床评估指导气管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后肌松残余(PORC)的发生率。方法:80例择期全麻患者,根据病人年龄分为4组:老年组(年龄65~80岁:其中A1组为临床评估指导气管拔管组,B1... 目的:观察老年人与青壮年在肌松监测指导气管拔管时和在临床评估指导气管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后肌松残余(PORC)的发生率。方法:80例择期全麻患者,根据病人年龄分为4组:老年组(年龄65~80岁:其中A1组为临床评估指导气管拔管组,B1组为肌松监测指导气管拔管组)和青壮年组(年龄18~55岁:相同方法分为A2、B2组),每组20例。全麻后A1、A2组在患者呼之睁眼、抬头5秒、握拳有力时气管拔管;B1、B2组在TOF值(四个成串刺激比率)恢复至0.9时拔气管导管。结果:A1与B1组MAP,HR无明显差异(P>0.05),B2的MAP,HR变化比A2组显著(P<0.05),B2组MAP,HR变化比B1组显著(P<0.05),A1组拔管后1小时的肌松残余(PORC)发生率30%,B1组5%;A2组拔管后1小时的PORC发生率5%,B2组0%。结论:在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老年人较青壮年循环稳定,术后肌松残余(TOF<0.9)发生率明显减少,对于老年患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去极化肌松药 血流动力学 四个成串刺激 年龄
下载PDF
顺式阿曲库铵的血药浓度与TOF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阎雁宏 薛纪秀 +3 位作者 马艳辉 尹橙 李冰 沈芊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632-634,共3页
目的 通过测定顺式阿曲库铵的血药浓度及肌松监测,探讨用血药浓度代表肌松恢复程度的可行性,以期为顺式阿曲库铵的靶控输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30例,ASAⅠ~Ⅱ级拟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麻醉诱导采用依托咪酯,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 目的 通过测定顺式阿曲库铵的血药浓度及肌松监测,探讨用血药浓度代表肌松恢复程度的可行性,以期为顺式阿曲库铵的靶控输注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30例,ASAⅠ~Ⅱ级拟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患者。麻醉诱导采用依托咪酯,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持续输注。分别记录肌松药的起效时间T0(注药毕至T1抑制至0的时间),从4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TOF)开始恢复至恢复50%、75%、90%及100%的时间TOFr50、TOFr75、TOFr90、TOFr100,并分别于上述时间点采集输液对侧动脉血3 ml,以测定相应时间点顺式阿曲库铵的血药浓度。结果 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T0为(3.35±1.03)min,TOFr50为(21.03±7.91)min,其血药浓度占初始血药浓度的百分比R50为(32.15±11.53)%;TOFr75为(30.36±10.70)min,R75为(18.87±7.53)%;TOFr90为(38.80±11.00)min,R90为(14.85±8.70)%;TOFr100为(46.67±13.34)min,R100为(8.30±3.45)%。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变量TOFr与R呈显著负相关(r=-0.688)。结论 血浆药物浓度的衰减与肌松程度的恢复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用血药浓度代表肌松恢复程度具有一定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式阿曲库铵 血药浓度 4个成串刺激
下载PDF
全凭静脉麻醉下后颅凹术中合理肌松深度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郭少川 韩一仙 王国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1-563,共3页
目的探讨在后颅凹占位手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方式,寻找不影响神经传导功能监测的合理肌松深度。方法选择后颅凹桥小脑角区(CPA)占位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不用肌松药,即采用常规麻醉方法,全麻诱导插管后到电生理监测结... 目的探讨在后颅凹占位手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方式,寻找不影响神经传导功能监测的合理肌松深度。方法选择后颅凹桥小脑角区(CPA)占位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不用肌松药,即采用常规麻醉方法,全麻诱导插管后到电生理监测结束前不用肌松药;B组使用肌松药,即在电生理监测过程中维持TOF值2%~25%。所有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维持BIS值在40~60。记录不同TOF值时肌电图波幅。记录手术时间及丙泊酚、舒芬太尼、罗库溴铵的用量。记录患者围术期的SBP、DBP、HR及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面神经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神经监测,A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多于B组(P〈0.05),A组3例患者术中发生体动反应,B组在TOF为三个信号时有4例不能进行电生理监测。两组各时点DBP、SBP、HR及面神经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非去极化肌松药辅助下维持TOF值在2%~25%不影响神经电生理监测,同时可避免术中出现体动反应并可减少镇静药物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去极化肌松药 面神经监测 脑电双频指数 四个成串刺激
下载PDF
膈肌超声方法学及预测全麻术后肌松恢复研究进展
7
作者 刘力玮 李雨恒 +1 位作者 孔二亮 凤旭东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7-81,共5页
术后肌松残余(PRNB)在全麻术后发生率较高,全麻苏醒期呼吸功能是否恢复良好是拔管的重要前提。膈肌是最主要的呼吸肌,膈肌超声检查是一项无创、实时、方便的技术。文章通过综述近年文献,介绍了膈肌超声多种探查方法和指标,重点探讨膈肌... 术后肌松残余(PRNB)在全麻术后发生率较高,全麻苏醒期呼吸功能是否恢复良好是拔管的重要前提。膈肌是最主要的呼吸肌,膈肌超声检查是一项无创、实时、方便的技术。文章通过综述近年文献,介绍了膈肌超声多种探查方法和指标,重点探讨膈肌超声预测PRNB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旨在为全麻术后监测肌松残余提出更优技术,促进医疗卫生体系向可视化、精准化、舒适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肌 超声 肌松残余 四个成串刺激
原文传递
加速度肌松监测仪定标和TOF基线值对麻醉后恢复室患者肌松残余效应监测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王佳艳 孙学丽 +4 位作者 张晓娇 刘明明 黄秋瑞 徐娜 王天龙 《北京医学》 CAS 2014年第8期666-668,共3页
目的 探讨使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acceleromyography,AMG)定标和4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 ratio,TOF)基线值对麻醉后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患者肌松残余效应监测准确性的影响,为PACU患者残余肌松的处理提供指... 目的 探讨使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acceleromyography,AMG)定标和4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 ratio,TOF)基线值对麻醉后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患者肌松残余效应监测准确性的影响,为PACU患者残余肌松的处理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51例,静脉注射依托咪酯、芬太尼诱导后,使用TOF-Watch SX加速度肌松监测仪进行定标和连续测量TOF值5 min确定基线值。然后给予非去极化肌松药插管或置入喉罩。手术完成后,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后转运至PACU继续肌松监测,记录TOF基线值(TOFb)和进入PACU时的实测TOF值(TOFa)。结果 共145例患者完成观察,TOFb 0.93-1.29,平均1.07±0.06,其中132例TOFb〉1.0。TOFa〈0.9者41例,肌松残余发生率为28.3%;修正后的TOF值(TOFr)〈0.9者61例,肌松残余发生率为42.1%,两种方法计算的肌松残余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掊2=6.049,P=0.019)。结论 使用AMG时,确定TOF基线值可以提高肌松残余效应监测的准确性,有利于发现潜在的肌松残余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个成串刺激 肌松残余 定标 TOF基线值
下载PDF
术中肌松监测仪的研制 被引量:5
9
作者 崔红岩 徐圣普 +1 位作者 冯莉 谢小波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8期1-4,共4页
目的: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临床术中监护用肌松监测仪,为临床普及应用打好基础。方法:采用加速度传感器感应,输出人体的运动信息。将加速度传感器附着于待测量部位桡神经部位,加速度传感器反映待测量部位的肌肉松弛程度,通过加... 目的: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临床术中监护用肌松监测仪,为临床普及应用打好基础。方法:采用加速度传感器感应,输出人体的运动信息。将加速度传感器附着于待测量部位桡神经部位,加速度传感器反映待测量部位的肌肉松弛程度,通过加速度传感器输出单轴、双轴或三轴的加速度信息,再对该信息进行算法处理,以反映人体待测部位的肌松状态。以51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单元,设计单次刺激(ST)、四成串刺激(TOF)以及强直刺激后计数(PTC)模式;完成肌松检测仪的设计后与临床常用的监测仪进行对比测试。结果:将设计完成的肌松监测仪与临床常用的监测仪进行对比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肌松监测仪的ST、TOF及PTC的各项刺激参数测试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ST频率为0.1~1 Hz可调,脉宽0.3μs;TOF频率为2 Hz,间隔为0.5 s;PTC频率为50 Hz、刺激持续时间为5 s;刺激电流0~60 mA。结论:所设计的肌松监测仪可作为临床监护时对患者肌肉松池的监测设备,其操作简便,体积小,便于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松监测 加速度传感器 四成串刺激(TOF)
下载PDF
米库氯铵用于全麻手术40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肖海峰 张振 +5 位作者 田丽颖 孙美艳 高佳栋 高昌俊 赵晖 孙绪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9期1667-1670,共4页
目的:观察米库氯铵分别复合七氟醚、丙泊酚用于全麻手术的肌松效果和安全性,以及对米库氯铵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诱导期单次静注米库氯铵,肌松开始恢复时开始泵注,手术结束前约20 min... 目的:观察米库氯铵分别复合七氟醚、丙泊酚用于全麻手术的肌松效果和安全性,以及对米库氯铵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丙泊酚组。诱导期单次静注米库氯铵,肌松开始恢复时开始泵注,手术结束前约20 min停药。记录诱导起效时间、无反应期,停止泵注米库氯铵后TOF比值恢复至25%、50%、75%、90%时间、恢复指数,维持期米库氯铵平均泵注速度、平均追加次数。结果:S组有2例、P组有1例出现轻度皮肤潮红,P组有1例插管时出现轻度呛咳,血压、心率未见明显异常,插管条件均满意。两组诱导起效时间、无反应期、恢复指数无统计学差异,停药后TOF比值恢复至25%、50%、75%、90%时间S组长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组维持期米库氯铵平均泵注速度、平均追加次数小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库氯铵用于全麻诱导及维持,肌松满意,恢复迅速,安全性值得肯定。与丙泊酚相比,七氟醚对米库氯铵的需要量大约可以减少20%~30%,丙泊酚对米库氯铵剂量的具体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库氯铵 七氟醚 丙泊酚 肌松监测 四个成串刺激(TOF)
原文传递
TOF监测T_1低于20%的肌松效应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清海 王天龙 徐国勋 《北京医学》 CAS 2012年第8期689-692,共4页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下,腹腔镜手术4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TOF)监测T1低于20%肌松程度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肠道肿瘤手术患者20例,麻醉方法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全麻前将麻醉平面控制于T6以下水平。全身麻醉采用丙...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下,腹腔镜手术4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TOF)监测T1低于20%肌松程度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肠道肿瘤手术患者20例,麻醉方法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全麻前将麻醉平面控制于T6以下水平。全身麻醉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肌松监测采用TOFW ATCH SX肌松监测仪监测TOF,肌松药物采用非去极化肌松剂罗库溴铵,诱导剂量0.6mg/kg,追加时机为T1恢复至20%,追加剂量0.15mg/kg。记录首次给予肌松剂至T1恢复至20%的时间,每次追加药物时间至T1恢复20%时间,最后一次追加至4个成串刺激比值(train of four ratio,TOFR)恢复至0.9的时间,术中肌松剂使用剂量。记录术中肌松效果评价,包括术者抱怨肌紧张和患者体动反应。记录拔管后残余肌松并随访24h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结果本组中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65岁;体质指数(23.2±3.9)kg/m2;手术时间(202.6±73.0)min,罗库溴铵用量(116.7±27.1)mg。所有患者无体动反应,术者抱怨腹肌紧张患者4例。术毕拔管时间(10.8±6.7)min,拔管后TOF中位数为107%,无残余肌松,随访24h无呼吸系统并发症。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颤搐高度T1控制目标在20%以下可以满足大部分腹腔镜手术肌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个成串刺激 残余肌松 非去极化肌松剂
下载PDF
加速度法肌松监测下T1/Tc与TOFR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丽娜 汪正平 +2 位作者 马皓琳 李士通 庄心良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2-724,共3页
目的:研究加速度法监测神经肌肉传递功能时单刺激肌颤搐与4个成串刺激的对应关系。方法:选择2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芬太尼和异丙酚,单次肌颤搐定标稳定后,静注维库溴铵0.1mg.kg-1气管插管... 目的:研究加速度法监测神经肌肉传递功能时单刺激肌颤搐与4个成串刺激的对应关系。方法:选择2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芬太尼和异丙酚,单次肌颤搐定标稳定后,静注维库溴铵0.1mg.kg-1气管插管。予以芬太尼、异丙酚复合吸入50%笑气维持麻醉。应用TOF-WATCHSX加速度仪(Organon公司,荷兰)刺激尺神经,记录肌松恢复期TOFR(T4/T1)及T1/Tc值。结果:当TOFR恢复到20%、40%、75%、85%时,T1/Tc为(32±8.78)%、(60±8.18)%、(90±8.14)%和(95±5.37)%。结论:加速度(AMG)法监测肌松恢复,TOFR>0.85时,T1/Tc才接近完全恢复。即AMG法下的TOFR需要达到更高值(即>0.85)时才能达到在MMG或EMG法下TOFR=0.7时的T1/T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法 单刺激肌颤搐 4个成串刺激
下载PDF
不同静脉麻醉深度对罗库溴铵药效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英 李小葵 李天佐 《北京医学》 CAS 2012年第8期683-685,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静脉麻醉深度对罗库溴铵肌松作用时效的影响。方法择期耳鼻喉科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控制性降压组(H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注射,意识消失后启动神经刺激器,... 目的研究不同静脉麻醉深度对罗库溴铵肌松作用时效的影响。方法择期耳鼻喉科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控制性降压组(H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注射,意识消失后启动神经刺激器,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后行气管内插管。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诱导后10min,H组患者加深麻醉将血压(平均动脉压)降至55~70mmHg。采用4个成串刺激(TOF)模式,记录临床维持时间、75%恢复时间和恢复指数。结果两组临床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50±5.94)minvs.(30.70±5.96)min,P=0.345],而H组的75%恢复时间和恢复指数[(48.70±8.47)minvs.(42.25±6.32)min,(16.20±5.54vs.11.45±4.77),P﹤0.05]均显著长于C组。结论加深静脉麻醉深度实施控制性降压可以强化罗库溴铵的肌肉松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库溴铵 静脉麻醉 控制性降压 4个成串刺激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不影响全凭静脉麻醉下顺阿曲库铵的肌肉松弛效应
14
作者 罗威 张晓峰 +2 位作者 李德媛 吴镜湘 徐美英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51-755,共5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凭静脉麻醉下顺阿曲库铵肌肉松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或Ⅱ级并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入3组,每组2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5min于10min内经静脉泵注射右美托咪定...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凭静脉麻醉下顺阿曲库铵肌肉松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或Ⅱ级并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入3组,每组2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5min于10min内经静脉泵注射右美托咪定0.6μg/kg(Dex0.6组)、右美托咪定1.0μg/kg(Dex1.0组)、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3组均采用丙泊酚和舒芬太尼行麻醉诱导,在肌肉松弛定标完成后予顺阿曲库铵0.1mg/kg。采用加速度法4个成串刺激监测肌肉松弛情况,第1次颤搐反应(T1)消失后插入双腔气管导管,维持脑电双频指数值为40~60,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为30-40mmHg(1mmHg=0.133kPa),鼻咽温度〉36℃,肌肉松弛监测部位皮温〉32℃。观察终点为T1恢复至基础值的75%。记录顺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在给试验药前(Tc)、给试验药后(T1)、气管内插管后即刻(T2),以及气管内插管后1(T3)、5(T4)、30min(T5)各时间点,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观察期间的丙泊酚用量。结果3组患者的肌肉松弛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恢复指数和各时间点MA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ex0.6组、Dex1.0组在T1至T4时间点的HR均显著慢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Dex0.6组和Dex1.0组的丙泊酚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值均〈0.01)。结论麻醉前预先注射右美托咪定不影响顺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临床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顺阿曲库铵 起效时间 4个成串刺激 药物相互作用
下载PDF
重复频率电刺激在术后拮抗肌松中的应用
15
作者 付江勇 周力克 +1 位作者 肖莉 张瑛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6期13-14,共2页
目的通过重复频率连续电刺激引起肌电图监测肌松拮抗,探讨全麻术后拮抗肌松的时机与策略。方法选择ASA分级I~II级全麻患者若干,无神经肌肉病变。术毕用南京伟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产机电诱发电位仪,根据四个成串刺激(TOF)要求,给以上肢... 目的通过重复频率连续电刺激引起肌电图监测肌松拮抗,探讨全麻术后拮抗肌松的时机与策略。方法选择ASA分级I~II级全麻患者若干,无神经肌肉病变。术毕用南京伟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产机电诱发电位仪,根据四个成串刺激(TOF)要求,给以上肢尺神经重复频率连续电刺激,记录小指展肌的复合动作电位。随即给予预给拮抗剂(新斯的明40μg/kg+阿托品0.01mg/kg)一半,每5min给予一次TOF,根据TOFR(T4/T1)的比值追加拮抗剂(为首次量的一半),直到TOFR≥0.75。拮抗时根据T1、T2、T3、T4四个肌颤搐出现的情况相应分为A、B、C、D四组,并对每组使用新斯的明的量、肌张力恢复时间作比较。结果A组16例,25min恢复到标准12例,占75%,新斯的明用量40μg/kg。B组28例,10min恢复到标准26例,占95%,新斯的明用量30μg/kg。C组22例,10min恢复到标准22例,占100%,新斯的明用量30μg/kg。D组14例,5min恢复到标准14例,占100%,新斯的明用量20μg/kg。B,C两组无统计学意义。A组、D组与B、C组在恢复时间及拮抗用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A组恢复时间及拮抗剂用量多于D组(P<0.05或P<0.01)。结论在重复频率连续电刺激TOF监测下,肌颤搐出现个数多,拮抗后肌张力恢复越快,且用药量少。T1出现恢复≥25min,T2~T3出现恢复≥10min,T4出现5min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频率电刺激 TOF 新斯的明 拮抗肌松 恢复时间
下载PDF
TOF联合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在听神经鞘瘤术中的应用体会
16
作者 刘源 于天元 +1 位作者 宫砚泽 桑文渊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21年第8期574-577,F0002,F0003,共6页
目的为了降低肌松药物对听神经鞘瘤术中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NMEP)敏感性的影响,采用四成串刺激(TOF)监测实时判断术中肌松药物的代谢情况.方法应用凯威16通道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仪,将我院2020年5—11月采用TOF联合常规术中神经电生理... 目的为了降低肌松药物对听神经鞘瘤术中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NMEP)敏感性的影响,采用四成串刺激(TOF)监测实时判断术中肌松药物的代谢情况.方法应用凯威16通道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仪,将我院2020年5—11月采用TOF联合常规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2例听神经鞘瘤患者进行实时FNMEP监测.结果12例患者术中均在TOF值(T4/T1)≥50%的情况下实施常规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及FNMEP监测.术后随访5~6个月,其中大部分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较术后2周均有所恢复,其中Ⅰ级3例(25%),Ⅱ级6例(50%),Ⅲ级2例(17%),Ⅳ级1例(8%),无死亡病例.结论在TOF值≥50%的情况下实施FNMEP监测可能有助于提高术中FNMEP的敏感性及面神经保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鞘瘤 四成串刺激 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
原文传递
亚强刺激电流在肌松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徐世元 周健 +1 位作者 曾繁荣 肖广钧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0-72,共3页
目的:研究四次成串(TOF)亚强刺激法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将TOF超强与亚强刺激法所检测的阿曲库铵阻滞时效及两者监测残余神经肌肉阻滞的能力进行比较。9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五组,每组18例,TOF刺激电流分别为60... 目的:研究四次成串(TOF)亚强刺激法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将TOF超强与亚强刺激法所检测的阿曲库铵阻滞时效及两者监测残余神经肌肉阻滞的能力进行比较。9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五组,每组18例,TOF刺激电流分别为60、50、40、30、20mA。结果:(1)用亚强刺激测得的T1值(TOF中的第一个颤搐反应高度)虽降低,但可能在监测非去极化阻滞中无实际意义;(2)TOF亚强较超强刺激法所检测的阿曲库铵阻滞时间延长,恢复时间缩短,但其均值差异均在4.9分钟以内。(3)TOF亚强刺激法检测残余神经肌肉阻滞的能力显著强于TOF超强刺激法。结论:为减轻或避免超强刺激所致的不适感,可用TOF亚强刺激法监测非去极化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 亚强电刺激 神经肌肉接头
原文传递
Evaluation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oacupoint Stimulation with the Train-of-four Mode for Preventing Nausea and Vomiting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育勇 段善娥 +3 位作者 蔡明雪 邹鹏 来勇 李雅兰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08年第2期94-97,共4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oacupoint stimulation with a train-of-four (TOF) mode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 in the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oacupoint stimulation with a train-of-four (TOF) mode for the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 in the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Methods: Ninety-six ASA Grade Ⅰ-Ⅱ patients scheduled fo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were randomized into Neiguan (P6) electroacupoint stimulation group (treated group) and a placebo control group (placement of electrodes without electroacupoint stimulation). The anesthetic regimen was standardized by needling at Neiguan on the left side and connecting the TOF 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or. The incidence of nausea, vomiting, severity, antiemetic dosage and the degree of pain were assessed at 0, 60, 120 min, and 24 h after surgery.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nausea and vomiting, the dose of antiemetics and the occurrence of severe nausea were all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treated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score for pain was obviously reduced in patients of the treated group at 24 h post-operation (P〈0.05 or P〈0.01). Conclusion: Transcutaneous electroacupoint stimulation at P6 with the TOF mode could reduce the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nausea and vomiting with analgesic eff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rain-of-four stimulation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米库氯铵用于喉罩置入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洁 方育 衡新华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117-120,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库氯铵用于喉罩置入时的肌松作用、以及对喉罩置入条件、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4组,C组(对照组);M1组;M2组和M3组,每组15例.除C组外,实验组(M1、M2和M3组)在30 s内单次注射不...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库氯铵用于喉罩置入时的肌松作用、以及对喉罩置入条件、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4组,C组(对照组);M1组;M2组和M3组,每组15例.除C组外,实验组(M1、M2和M3组)在30 s内单次注射不同剂量的米库氯铵(分别是0.16 mg/kg,0.20mg/kg和0.25 mg/kg.实验组患者于TOF监测T1=0时放置喉罩.对照组在注药后2 min置入喉罩.记录各组喉罩置入的丙泊酚用量及注药后各时间段的收缩压(S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值;同时记录实验组每个病例注射米库氯铵后肌松作用的起效时间(T1=0),临床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并就置入条件进行评价.结果 M2组和M3组的肌松起效时间较M1组明显增快,维持时间也比M1组显著延长;M3组的恢复指数显著比M1组延长;注药后1 min、2 min和3 min,C组和M3组的收缩压明显较M1组和M2组降低;C组的丙泊酚用量明显高于其余3组;C组在首次置入喉罩时有呛咳和呃逆发生(4例),追加丙泊酚后成功置入喉罩;M1组有2例出现呃逆,但没有追加丙泊酚;M2组和M3组均一次性置入成功.结论一定剂量的米库氯铵(0.20 mg/kg)有助于改善喉罩置入条件,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并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库氯铵 喉罩 丙泊酚 肌松监测仪
下载PDF
The Safe Use of Sugammadex “Rescue” after Neostigmine: 2 Case Reports
20
作者 Joseph F. Answine 《Ope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16年第9期125-127,共4页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rocuronium and vecuronium binding agent sugammadex into clinical practice in the United States, its use for reversal of neuromuscular blockade will likely start in some institutions as a ...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rocuronium and vecuronium binding agent sugammadex into clinical practice in the United States, its use for reversal of neuromuscular blockade will likely start in some institutions as a “rescue” after failed reversal with neostigmine. However, sugammadex after neostigmine has not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Therefore, there is a question as to its effectiveness when used in this way especially in the airway compromised patients that the anesthesia provider will commonly face in this situation. Furthermore, there is a possibility of hemodynamic compromise. These two case reports demonstrate the safe and effective use of sugammadex after failed reversal with neostigm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GAMMADEX NEOSTIGMINE Reversal Airway Hemodynamics ROCURONIUM VECURONIUM Neuromuscular Blockade Nicotinic Weakness BRADYCARDIA train-OF-fou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