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部的作用 被引量:17
1
作者 苗雨露 席银雪 +1 位作者 苏敏 郝新光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考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蒂部作用。方法用健康、白色家猪的实验,按自身相互对照原则在动物躯干两侧分别设计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传统皮瓣动物模型。通过两组皮瓣成活过程的大体观察,及皮瓣 ECT 检查核素分布情况的比较方法进行研究... 目的考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的蒂部作用。方法用健康、白色家猪的实验,按自身相互对照原则在动物躯干两侧分别设计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传统皮瓣动物模型。通过两组皮瓣成活过程的大体观察,及皮瓣 ECT 检查核素分布情况的比较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成活长度、面积均值较传统皮瓣有显著差异(P<0.05)。ECT 检测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核素分布均相似局限于近蒂端,长宽比为(1~1.5)∶1。结论真皮下血管网皮瓣蒂的作用与传统皮瓣相似,对其超长成活部分作了可能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皮下血管网 皮瓣 蒂部
原文传递
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传统皮瓣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健伟 高明 +4 位作者 刘伟东 冯磊 袁恒涛 孟祥龙 史进 《中国伤残医学》 2016年第24期9-10,共2页
目的:应用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7月~2015年12月开始开展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目前共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手术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手部... 目的:应用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7月~2015年12月开始开展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目前共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手术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手部软组织缺损5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7例。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血运,肤色,肿胀及外观状况。11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且外形满意,其中2例感觉神经吻合,股前外侧皮神经与胫神经感觉支吻合。结果:术后皮瓣除1例失败外全部成活,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色泽好,耐磨,无臃肿,外观良好。结论:应用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皮瓣具有血管解剖位置恒定,创伤小,质地柔软色泽好,不臃肿,不影响穿鞋,外观良好,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 穿支股前外侧皮瓣 传统皮瓣 软组织皮肤缺损
原文传递
改良的骶尾部藏毛窦切除皮瓣转移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强 焦英伟 赵宏波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6期37-39,共3页
目的分析改良的骶尾部藏毛窦切除皮瓣转移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的40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皮瓣转移手术,试验组予以改良的骶尾部藏毛窦... 目的分析改良的骶尾部藏毛窦切除皮瓣转移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的40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皮瓣转移手术,试验组予以改良的骶尾部藏毛窦切除皮瓣转移术。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3、5 d,试验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的骶尾部藏毛窦切除皮瓣转移术可改善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围术期指标,降低疼痛感,减少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的骶尾部藏毛窦切除皮瓣转移术 传统皮瓣转移手术 骶尾部藏毛窦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小腿带蒂岛状皮瓣供区植皮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栋文 农慧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6期39-41,共3页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小腿带蒂岛状皮瓣供区植皮中的应用。方法选择52例在2017年9月—2020年8月于我院进行小腿带蒂岛状皮瓣供区植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的入院时间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2017年9月—2019年2月入院)与观... 目的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小腿带蒂岛状皮瓣供区植皮中的应用。方法选择52例在2017年9月—2020年8月于我院进行小腿带蒂岛状皮瓣供区植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不同的入院时间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2017年9月—2019年2月入院)与观察组(2019年3月—2020年8月入院),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植皮压包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关节屈伸活动度)与创面感染、皮片坏死、皮下血肿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18.94±3.05)d、(10.07±1.46)d,住院时间分别为(31.15±4.66)d、(23.84±6.62)d,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7.57±3.81)d、(18.68±2.20)d,关节屈伸活动度分别为(90.42±8.17)°、(124.05±10.96)°,观察组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关节屈伸活动度比对照组大(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创面感染率分别为19.23%、0,皮片坏死率分别为23.08%、3.85%,皮下血肿率分别为15.38%、0,观察组的创面感染率、皮片坏死率、皮下血肿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植皮压包技术,在小腿带蒂岛状皮瓣供区植皮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促进患者恢复,减少创面感染、皮片坏死、皮下血肿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植皮压包技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小腿带蒂岛状皮瓣供区植皮 皮下血肿 创面感染 创面愈合 关节屈伸活动度
下载PDF
颏下岛状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付丹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对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应用颏下岛状皮瓣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5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组26例。采用传统皮瓣修复术对传统组予以治疗,采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术对研究组予以治疗... 目的对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应用颏下岛状皮瓣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52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组26例。采用传统皮瓣修复术对传统组予以治疗,采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术对研究组予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6.2%明显高于传统组总有效率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7,P<0.05);研究组的皮瓣成活率92.3%明显高于传统组皮瓣成活率的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85,P<0.05);研究组的外观满意度92.3%明显高于传统组外观满意度的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1,P<0.05)。结论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术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提高皮瓣的成活率,而且患者的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 传统皮瓣修复术 颏下岛状皮瓣修复术 成活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