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色发展理念的环境法意蕴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卫先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9-47,共9页
在现代环境危机背景下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其核心思想就是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也即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并存的状态。在绿色发展理念下,传统法律仍应以经济发展为主要任务,其实现的是绿色发展所追求的&... 在现代环境危机背景下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其核心思想就是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也即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并存的状态。在绿色发展理念下,传统法律仍应以经济发展为主要任务,其实现的是绿色发展所追求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目标。绿色发展所追求的"生态良好"目标只能由以环境保护为专门任务的新型部门法即环境法加以实现。环境法负责"绿色"的保值增值,传统法律负责经济发展,二者既明确分工,各有侧重,又相互配合,共同实现绿色发展。具体到环境法领域,绿色发展理念的意蕴主要是:转变立法目的;强调环境保护优先原则;采取总量思维,为经济活动设定边界;鼓励"绿色"投入,促进"绿色"增值;强调义务先行,权力主导,权利与责任积极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理念 传统法制 环境法
原文传递
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价值论——基于传统法律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视角
2
作者 张珂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48-156,共9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应厚植法治精神赖以生长的文化土壤,建构一套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在提出具体的建构策略之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应厚植法治精神赖以生长的文化土壤,建构一套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在提出具体的建构策略之前,有必要先结合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探究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价值:一是汲取中华法系深厚思想智慧,确立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价值取向;二是重塑传统法律文化在当代法治建设中的意义,明确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价值内涵;三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助力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价值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法系 传统法律文化 自主知识体系 法治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现代化
3
作者 江必新 曹梦娇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23年第4期1-11,共11页
法律体系现代化是法律体系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现代化的评判标准不能对标西方标准,应当具有中国特色,实现政治性与正义性的统一、社会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 法律体系现代化是法律体系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现代化的评判标准不能对标西方标准,应当具有中国特色,实现政治性与正义性的统一、社会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科学性与民主性的统一、针对性和系统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开放性的统一、严格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可接受性与有效性的统一。现有的法律体系需要从立法体制、立法主体、立法思路、立法要求、立法技巧、立法形式等十个方面作出改变,以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制 法律体系 立法体制 法律体系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传统法律解释的技术与意蕴——以清代典型的注释律学文本为视域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志林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29,176,共16页
以具有代表性的清代注释律学文本为视域,可以呈现出中国传统法律解释的技术方法和精神意蕴。在法律解释的技术方法上,从字词考据、文义疏解再到文理阐释,中国传统的法律解释与传统汉语中的文义解释路径高度契合。历史考证技术以沿革考... 以具有代表性的清代注释律学文本为视域,可以呈现出中国传统法律解释的技术方法和精神意蕴。在法律解释的技术方法上,从字词考据、文义疏解再到文理阐释,中国传统的法律解释与传统汉语中的文义解释路径高度契合。历史考证技术以沿革考证和引用经典素材为典型体现,亦能生动地反映传统中国注释律家之学术素养;以概念语辞互证、律例比较互释、律学著作引证为代表的比较解释技术也臻于完善。"治"与"仁"彰显了中国传统法律解释者的观念主旨,展现出法律实用主义与儒家伦理观念的共融。延至清代,法律解释者们虽然仍坚守尊崇法典的观念,但也孕育出理性而谨慎的批判精神。中国传统的法律解释在技术方法与观念价值上的契合与共融,能够为弥合当前法律发展所面临的技术与观念之间的分裂冲突提供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解释 注释律学 律学文本 传统法制
原文传递
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物权法占有制度探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喻忻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6-120,共5页
我国古代素来是诸法合体、民刑不分,所以我国古代既没有形式意义上的民法,也没有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更别谈现代《物权法》意义上的占有制度了。其实,在传统法律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占有制度的零星规定,这些规定散见于各朝代的法律文本之中,... 我国古代素来是诸法合体、民刑不分,所以我国古代既没有形式意义上的民法,也没有实质意义上的民法,更别谈现代《物权法》意义上的占有制度了。其实,在传统法律文化中有许多关于占有制度的零星规定,这些规定散见于各朝代的法律文本之中,将其从中挖掘出来,加以系统的整理,不仅能找出我国古代的固有民法,还能得出许多有益的规律,同时对丰富我国现有的《物权法》中的占有制度的内容也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律文化 固有民法 占有制度 规律
下载PDF
矜恤思想对传统法制的影响及现代化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朝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矜恤思想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特质所决定的,也是中国古代家族主义和泛道德化的产物。矜恤思想对传统法制的影响体现在立法中,同时也贯穿于法律制度设计与司法实践领域。其在法律原则方面体现为追求立法简... 矜恤思想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特质所决定的,也是中国古代家族主义和泛道德化的产物。矜恤思想对传统法制的影响体现在立法中,同时也贯穿于法律制度设计与司法实践领域。其在法律原则方面体现为追求立法简省、对特殊群体刑罚的减省和区分犯意、奖励自首;在律典中体现为赦宥、录囚、恤囚和存留养亲等制度;在司法实践中还有案件的上诉与复审以及对死刑的复核复奏。矜恤思想的现代化意义主要在于其揭示的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体现的刑法谦抑底蕴和人本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制 矜恤思想 现代化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换 被引量:3
7
作者 班秀萍 高飞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31-33,共3页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法系,对现代化的中国法律制度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为实现依法治国,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思想观念和法律制度两方面入手进行现代化改造,实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换。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法律文化 现代价值体系 转换
下载PDF
中国传统法制的特点及其现代转型的困境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军林 刘英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3-176,共4页
中国传统法制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如引礼入法、礼法结合;以人为本、明德慎刑;法尚公平、重刑轻民;法自君出、权尊于法;权利等差、义务本位。传统法制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在现代转型过程中面临一些困境,如权尊于法,不符合现代民主法治精神... 中国传统法制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如引礼入法、礼法结合;以人为本、明德慎刑;法尚公平、重刑轻民;法自君出、权尊于法;权利等差、义务本位。传统法制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在现代转型过程中面临一些困境,如权尊于法,不符合现代民主法治精神;重刑轻民,不能满足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义务本位,与现代法治的权利本位观念不符。分析并解决传统法制所面临的现代困境,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制 特点 现代转型 困境
下载PDF
中国法制史研究中几个问题——以黄宗智两部专著的观点为例
9
作者 翁里 万晓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63-66,共4页
在传统法制史研究中,往往将中国法制史研究置于一种与现代法制研究完全对立的状态,认为法制史研究仅仅是研究过去的事情,在这种观点指引下的法制史研究,往往与现代法制研究完全脱节。在这种研究理念指引下,导致法制史研究处于一种非常... 在传统法制史研究中,往往将中国法制史研究置于一种与现代法制研究完全对立的状态,认为法制史研究仅仅是研究过去的事情,在这种观点指引下的法制史研究,往往与现代法制研究完全脱节。在这种研究理念指引下,导致法制史研究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式微状态。如何转变法制史研究的传统观念,将法制史研究与现代法制研究相结合,借鉴现代法制研究理念、研究方法,对传统法制史进行研究是现阶段法制史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史 传统法制 现代法制
下载PDF
传统法律文化的君主义务观及其对责任政府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春明 王金祥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68,共10页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非常重视和强调君主对民众、对天下所负的义务。传统法律文化认为,君主是为"民"服务的,这是设立君主的最根本的目的,也是君主的最根本的义务。君主只有遵循天意和民意,尽自己的义务,民众才能服从君主管理,如...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非常重视和强调君主对民众、对天下所负的义务。传统法律文化认为,君主是为"民"服务的,这是设立君主的最根本的目的,也是君主的最根本的义务。君主只有遵循天意和民意,尽自己的义务,民众才能服从君主管理,如果君主不尽义务,民众就可以重新选择君主、反抗暴政。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看来,君主对天下、对民众承担着系统的经济义务、政治义务和文化义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使君主权力行使的规范化,但是也存在着严重的先天缺陷。我们应该吸收借鉴传统法律文化对君主义务设计的有益成分,摒弃其先天缺陷,为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我们必须强调义务在政府及公务人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中居于核心的、根本的地位,树立义务本位的行政发展观,建立中国特色责任政府的义务履行体系,完善义务履行的监督评价体系,实现政府责任的法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律文化 君主 义务体系 责任政府 法制化
下载PDF
滇西北特困民族社会转型中法律冲突的调适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兴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28,共6页
滇西北特困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传统法律制度。在当代社会转型中,滇西北特困民族的传统法律制度与国家法律制度之间存在冲突,具体表现在国家正式社会组织制度与少数民族原有制度、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国家... 滇西北特困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传统法律制度。在当代社会转型中,滇西北特困民族的传统法律制度与国家法律制度之间存在冲突,具体表现在国家正式社会组织制度与少数民族原有制度、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国家与民间原有纠纷解决机制、传统制度理念与现代国家制度理念四个方面。国家对滇西北特困民族社会转型中法律制度冲突上的调适选择可以采用在一定程度、范围内承认他们在民间社会中进行相对"自治",让民间法具有适当的作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传统法律制度 国家法 民间法
下载PDF
法治视野下传统“扫黑除恶”的治理及当代价值
12
作者 李谦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74-77,共4页
黑恶势力的存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建设、经济活动、人民生活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干扰社会主义秩序的和谐与稳定。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的通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对扫黑除恶工... 黑恶势力的存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建设、经济活动、人民生活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干扰社会主义秩序的和谐与稳定。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的通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对扫黑除恶工作进行了着重强调部署。回顾中国历史,扫黑除恶运动有着历史和文化的渊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视野下追溯传统扫黑除恶的法治与实践,能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法律文化,并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黑除恶 黑恶势力 传统法制
下载PDF
计划经济时期的金融法制思想分析
13
作者 崔鸿雁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5年第20期3-5,16,共4页
考察了建国以来计划经济时期的金融法制思想,以期对未来金融法制理念的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金融监管 法制 法制传统
下载PDF
重评礼刑合一的法制构架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明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5-208,共14页
学界的主流意见认为,中华法系的主要特征在于法律与道德相融合,"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不融于源自西方的现代法治,某种程度上甚至构成现代法治追求的障碍。这种认识未能深入中华帝国法制构架形成的历史动因,从而也就难以理解... 学界的主流意见认为,中华法系的主要特征在于法律与道德相融合,"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不融于源自西方的现代法治,某种程度上甚至构成现代法治追求的障碍。这种认识未能深入中华帝国法制构架形成的历史动因,从而也就难以理解和揭示帝国立法的理性方面及其所蕴含的政治智慧。从中华帝国政治使命实现的视角去审视其"礼刑合一"的法制架构,就不仅能洞见它与"三代"礼乐文化传统的契合无间,更能准确把握这一法制架构的理性特征。帝国法制架构的泛刑罚化现象根源于帝国安全的军事化政治使命的实现,具有自治性的礼制规范的创立与维护同样关涉帝国安全与秩序的稳定。这是值得现代人们珍视的古代立法智慧。传统法制之现代转型的成功则有赖于政治家和立法者之现代世界观的真正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刑合一 中华法系 法制转型
原文传递
失信惩戒与传统法律责任体系的衔接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文清 姚一凡 《政法学刊》 2021年第2期86-94,共9页
失信惩戒与传统法律责任体系的衔接是社会信用体系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命题。各类失信惩戒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衔接逻辑迥异。其中,行政性惩戒联合网络呈主导地位,司法性惩戒的定位逐渐流变为信息供给者,... 失信惩戒与传统法律责任体系的衔接是社会信用体系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命题。各类失信惩戒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衔接逻辑迥异。其中,行政性惩戒联合网络呈主导地位,司法性惩戒的定位逐渐流变为信息供给者,市场性惩戒、行业性惩戒、社会性惩戒自发地发挥能动作用以形成共治格局。在实践中存在的脱节现象主要有失信惩戒与刑事处罚不相协调、失信惩戒与行政处罚交互紊乱、失信惩戒行政裁量权范围过于宽泛。对此,应当在谦抑性原则统摄下把握传统法律责任体系和失信惩戒的调整顺序、法律责任系统论视角下重塑一事不再罚原则和禁止重复评价原则、行政处罚法定原则下强化中央和地方失信惩戒行政处罚设定权的立法完善以及比例原则指导下审慎控制行政权以矫正失信惩戒道德泛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信惩戒 社会信用体系 传统法律责任体系 行政性惩戒 行政处罚
原文传递
试析藏族传统法律制度的特点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君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67-69,共3页
藏民族的传统法律制度是中华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西藏历史上几部重要法典的分析,总结了西藏传统法律制度的几个显著特点。
关键词 藏族 传统法律制度 特点
下载PDF
法律移植视阈下英、德民事诉讼制度在山东租借地的“本土化”
17
作者 江川 《科技视界》 2016年第21期5-6,10,共3页
本国(本土)的法律传统与面临的现代性转向以双向思维,即平等协商的方式达至一种微妙的平衡。东西方法律传统内均有的"为善"、"良知"、"人性"等概念是构筑社会变革模型中的基础共通性参数,法律制度如何移... 本国(本土)的法律传统与面临的现代性转向以双向思维,即平等协商的方式达至一种微妙的平衡。东西方法律传统内均有的"为善"、"良知"、"人性"等概念是构筑社会变革模型中的基础共通性参数,法律制度如何移植方才能不产生排异反应,关键就在于对本土法律资源的合理使用与激活。制度并不能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处于过渡期的国民需要的是对公平正义的一致信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移植 本土法制资源 英租威海卫 德占胶 民事诉讼
下载PDF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实现中国传统法制转型的理论指导
18
作者 唐萍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7-12,共6页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在深刻总结中国传统法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以其敏锐的战略眼光 ,提出了一系列深刻丰富的法制思想 ,为我们指出了中国传统法制转型的基本目标和具体途径 。
关键词 邓小平 法制思想 中国 传统法制 理论指导 法制建设 法律教育
下载PDF
中华法系中“礼”“律”关系之辨正——质疑中国法律史研究中的某些“定论” 被引量:26
19
作者 马小红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1-189,共19页
"中华法系"是在近代比较法研究中出现的概念,这个法系的核心价值观与根本制度是礼。但长期以来,学界在研究中将律作为中华法系的主干,而将礼束之高阁。有关礼的论述笼统而缺乏细致与具体,对礼在中华法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严... "中华法系"是在近代比较法研究中出现的概念,这个法系的核心价值观与根本制度是礼。但长期以来,学界在研究中将律作为中华法系的主干,而将礼束之高阁。有关礼的论述笼统而缺乏细致与具体,对礼在中华法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严重不足。正是这种几乎将礼摒弃在法研究领域之外的做法,使我们对中华法系产生了一系列误解。比如将"重刑轻民"、"以刑为主"归纳为中华法系的特点等等。在中华法系的制度构成中,律只是各种法律中的"一端",其地位与作用都远远不能与礼相提并论。但律在中华法系中确实又有其特殊性,这就是在礼的指导下,"律义"经历了一个由法而儒的演变过程。但这个过程恰恰证明了,在中华法系中占据主导与主流地位的是礼,而不是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法系
原文传递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中华法系”概念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晓林 《东方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2,共9页
中华法系萌生发展于中华大地,为千百年来国家治理与社会运行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作为一个法学概念,“中华法系”发端于19世纪末传入中国的“法族”概念,其内涵在中华民族艰辛探索法治道路过程中经历了长期建构与重构。法系与法律系统、... 中华法系萌生发展于中华大地,为千百年来国家治理与社会运行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作为一个法学概念,“中华法系”发端于19世纪末传入中国的“法族”概念,其内涵在中华民族艰辛探索法治道路过程中经历了长期建构与重构。法系与法律系统、法律体系,法律、道德及其相互关系,发展方向、未来命运及其决定因素是“中华法系”概念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基本论题,最终表达的是中国法治的过去和未来如何在法治实践中获得存在的意义。“中华法系”概念百余年演进历程中围绕基本论题展开的讨论,表征着概念本身所具有的民族性、实践性与时代性。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回顾了“中华法系”概念的演进历程与基本论题,深刻揭示了其丰富的制度内涵、思想内涵与文明内涵,并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中华法系”概念具有鲜明的主体性、范式性、引领性,是具有标识意义的重要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法系 概念史 法治传统 法治实践 法治道路 法治自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