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农耕文化在景观中的表达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辉 李俊卿 王鹏飞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40-43,共4页
农耕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传统农耕文化的内涵和主要特点,分析了景观中农耕文化表达的主要方式,并以淮阳五谷台景观设计为例,提出应当在农耕景观设计中,深入分析农耕文化内涵并力... 农耕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传统农耕文化的内涵和主要特点,分析了景观中农耕文化表达的主要方式,并以淮阳五谷台景观设计为例,提出应当在农耕景观设计中,深入分析农耕文化内涵并力图保存农耕文化的基因,通过"物"、"事"、"意"三者的综合表达来展现农耕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耕文化 五谷台 景观 文化表达
下载PDF
岭南传统农耕文化保护传承的成效、问题与对策——乡村产业振兴视角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晓兰 杨生发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0-176,共7页
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传统农耕文化内涵、岭南农耕文化特色、广东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岭南农耕文化保护传承现状的综合分析,发现岭南农耕文化保护存在遗产... 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传统农耕文化内涵、岭南农耕文化特色、广东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岭南农耕文化保护传承现状的综合分析,发现岭南农耕文化保护存在遗产底数尚未摸清、文化遗产数量少、与现代农业跨越发展不协调、与农业“走出去”发展不同步等问题,并提出了以下五方面的对策建议:一是扩大调查研究范围,摸清岭南农耕文化资源底数;二是重视挖掘认定工作,充实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总量;三是发挥农耕文化价值,拓展农业功能赋能乡村振兴;四是注重人才素养培育,确保传统农耕文化长盛不衰;五是加大传播普及力度,提升岭南农业文化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地区 传统农耕文化 遗产保护传承 现代农业 乡村振兴
下载PDF
黄河流域宁夏段传统农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治东 《宁夏党校学报》 2020年第2期121-128,共8页
地处黄河中上游的宁夏,依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在千百年的农业劳动实践中,宁夏各族群众依黄河之利,创立了包括工程类、特产类、物种类、聚落类和民俗类等在内的各项传统农耕文化遗产。这些传统农耕文化遗产在有效节约水土资源、维护生... 地处黄河中上游的宁夏,依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在千百年的农业劳动实践中,宁夏各族群众依黄河之利,创立了包括工程类、特产类、物种类、聚落类和民俗类等在内的各项传统农耕文化遗产。这些传统农耕文化遗产在有效节约水土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粮食安全、改良土壤环境、修复生态环境和塑造乡风文明、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独特的动态保护思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传统农耕文化 现代农村治理
下载PDF
新时代重构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思考 被引量:8
4
作者 黄海云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215-219,共5页
在"农为邦本"思想主导下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异彩纷呈,孕育着许多优秀的思想文化精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因而,新时代对传统农耕文化进行重构具有不断满足农民文化需求、提升乡风文明和推进农村产业兴旺等现实意义。但当前传... 在"农为邦本"思想主导下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异彩纷呈,孕育着许多优秀的思想文化精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因而,新时代对传统农耕文化进行重构具有不断满足农民文化需求、提升乡风文明和推进农村产业兴旺等现实意义。但当前传统农耕文化存在认同危机、失传危险、地位式微和重视不足等问题,必须通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农民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认同感;坚持合力原则,培育农耕文化建设者主体意识;坚持协调原则,平衡发展工业文明和农耕文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原则,创新政府文化治理模式等途径重构传统农耕文化。只有这样,传统农耕文化才能在新时代熠熠生辉,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乡村振兴 传统农耕文化 文化振兴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的现代性困境与出路——基于三遗产地田野调查的思考
5
作者 刘丽伟 《古今农业》 2024年第3期120-127,共8页
农业文化遗产对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今却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面临被边缘化、“失活”威胁、损失难逆以及“极端主义”陷阱的现代性困境,而景迈山景迈大寨、龙脊梯田平安村、阿者科村三遗产地为成功突围现代性困境树立... 农业文化遗产对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今却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面临被边缘化、“失活”威胁、损失难逆以及“极端主义”陷阱的现代性困境,而景迈山景迈大寨、龙脊梯田平安村、阿者科村三遗产地为成功突围现代性困境树立了典范。通过田野调查,发现三遗产地的发展模式虽不相同,但产业转型、政府、农户利益、开放共享这四个要素是他们能够存活并可持续发展下去的共通之处,基于此,农业文化遗产的现代性出路在于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现代性 活化保护 传统农耕文化
下载PDF
苗族农耕文化蕴涵的生存智慧——以桂北元宝山麓培地苗寨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贾桢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5-131,共7页
聚居于桂北元宝山周边的苗族人民,在长期调适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过程中,对天地自然之道、民族团结之道、村寨治理之道有深刻认识,并通过世代实践和积累,形成了丰富的具有地域特点和民族个性的生存智慧。在元宝山山麓培地苗寨的深入田... 聚居于桂北元宝山周边的苗族人民,在长期调适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过程中,对天地自然之道、民族团结之道、村寨治理之道有深刻认识,并通过世代实践和积累,形成了丰富的具有地域特点和民族个性的生存智慧。在元宝山山麓培地苗寨的深入田野调查发现,“达开”铜鼓、草结、木桥、芦笙、风景、火塘、丧葬等传统民俗文化事象,蕴含着值得深入发掘的民间智慧,曾发挥过重要功能。这些传统智慧对于当今促进区域性的乡村振兴和社会和谐,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传统文化 生存智慧
下载PDF
古滇文化影响下的昆明地域景观设计——以晋宁和璟苑公园二期规划为例
7
作者 朱云鸼 孙刚 +2 位作者 李明怡 王金亮 俞佳乐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9-55,共7页
晋宁和璟苑公园二期位于昆明市晋宁区昆阳普照路口东大河旁,建设范围约3万m^(2)。通过合理安排空间、布局,重新梳理原有场地关系,把“寻找家乡的记忆”作为公园设计的主要线索(主题),营造多样性空间,使人们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唤起人们... 晋宁和璟苑公园二期位于昆明市晋宁区昆阳普照路口东大河旁,建设范围约3万m^(2)。通过合理安排空间、布局,重新梳理原有场地关系,把“寻找家乡的记忆”作为公园设计的主要线索(主题),营造多样性空间,使人们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唤起人们对家乡的感知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公园中找回乡愁记忆的片段。运用昆明地域内传统民居和农耕文化等元素营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归纳了在农耕文化影响下独具地方特色的地域景观营造方法。将造园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营建集休闲、科普、参与、娱乐为一体的蕴含古滇文化风情的园林景观场所。公园二期建成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以期促进现代园林景观建设的发展,并为地处高原昆明地区的园林景观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古滇文化 农耕文化 晋宁 和璟苑公园
下载PDF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面临的危机与传承——基于河北省1000户农民的调研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子磊 刘慧君 《农业网络信息》 2016年第12期11-13,共3页
近年来,传统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当前传统农耕文化主要面临小农经营者缺乏保护与传承意识、传承主体存在"结构性缺失"、传统农耕文化传承后继乏人、传统农耕文化的生存基础发生巨大变化等问... 近年来,传统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当前传统农耕文化主要面临小农经营者缺乏保护与传承意识、传承主体存在"结构性缺失"、传统农耕文化传承后继乏人、传统农耕文化的生存基础发生巨大变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从小农经营者、新型经营主体、政府三方主体考虑,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耕文化 问题 传承 对策
下载PDF
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大历史观审视
9
作者 吕岩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29-133,140,共6页
中华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运用大历史观审视中华传统农耕文化,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契合中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农耕文化的包容性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海纳百川。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中华优... 中华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运用大历史观审视中华传统农耕文化,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契合中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农耕文化的包容性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海纳百川。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中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并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现阶段,传承农耕文化,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文化 大历史观 文化自信
下载PDF
独龙族传统农耕文化与生态保护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宣林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6期70-73,共4页
本文对独龙族传统农耕文化进行了实地田野考察,从独龙族传统的耕地类型、耕作方式、植树习俗、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独龙族 传统农耕文化 生态保护 中国 耕地类型 耕作方式 植树习俗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农耕文化视野下的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昶罕 秦莹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5,共5页
农耕文化是农业生产实践中智慧的结晶,是形成农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要动因。本文在明确传统农耕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关联性和适应性的基础上,结合云南实际,探讨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借鉴传统农耕文化的"三才理论&qu... 农耕文化是农业生产实践中智慧的结晶,是形成农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要动因。本文在明确传统农耕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关联性和适应性的基础上,结合云南实际,探讨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借鉴传统农耕文化的"三才理论",探索高原特色农业路径;发挥高原农业的特色,推动发展方式多样性;打造立体农业,突破土地制约瓶颈;根据"地宜"原则,制定高原特色农业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耕文化 云南农耕特点 现代化 高原特色农业
下载PDF
基于古诗词的中国古代耕地生态系统辨识
12
作者 边振兴 郑艳清 +5 位作者 果晓玉 张宇飞 刘晓晨 靳文娟 王楚翘 于淼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49-558,共10页
【目的】中国数千年传统农耕文明中蕴含的生态智慧折射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通过挖掘中国古代田园诗词中反映的古代耕地特征,辨识古代耕地生态系统,为当前耕地生态管护提供中国思维。【方法】运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原始古诗词数据,... 【目的】中国数千年传统农耕文明中蕴含的生态智慧折射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通过挖掘中国古代田园诗词中反映的古代耕地特征,辨识古代耕地生态系统,为当前耕地生态管护提供中国思维。【方法】运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原始古诗词数据,并进行预处理筛选,提取古诗词中隐含的耕地信息,结合GIS空间分析和SketchUp模型对古代耕地空间分布形态,耕地要素及耕作行为进行分析,探析古代耕地生态系统特征。【结果】①中国古代耕地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主要包括江西、陕西、江苏、浙江、河南、四川六个省级行政区,自然人文经济条件优越,既是耕地分布集中地区,也是中国各个朝代统治疆域主要重叠区,其耕地特征具有代表性。②古诗词样本描述了93种耕地要素,可划分为空间和生物两类,其中,古诗词样本中桑树出现频次最高,牛次之,水稻和麦子再次之,耕地要素的出现频次与古时社会经济生产具有紧密的联系。③古诗词反映了古人秉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开展农事生产活动,推行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方式。例如,以草木灰施肥,增加土壤养分的同时杀菌灭虫。④在古代耕地生态系统中,空间是生物的载体,为动植物提供生存空间和营养与食物,动植物为空间物质能量交换提供媒介,各种空间要素与生物要素各自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形成相互依存、和谐共生关系。【结论】古诗词中的耕地不是孤立出现,空间上呈现以山为载体和基底,以田为中心,环绕溪、林、塘、草和村庄的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耕地生态保护 GIS空间分析 中国古诗词 传统农耕文化 人地关系
原文传递
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传承与产业化发展思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唐海燕 《黑龙江科学》 2017年第16期154-155,共2页
市场机制构建及社会经济发展给予传统农耕文化再次实现农业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协调发展的机遇。分析了实现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路径,探讨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传承及产业化发展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提出传统农耕文化产业化... 市场机制构建及社会经济发展给予传统农耕文化再次实现农业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协调发展的机遇。分析了实现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路径,探讨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传承及产业化发展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提出传统农耕文化产业化应以有机农产品的传统生产为基础,整合发展乡村旅游、有机农产品及传统手工艺品销售、民风民俗表演的完整产业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耕文化 传承 产业化
下载PDF
甘肃省张掖市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
14
作者 陈东 任璇 《热带农业工程》 2018年第6期52-56,共5页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国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农业的实践经验、生产方式和结果分析都有着丰富的借鉴经验。如何正确合理的分析农耕文化的现代价值,对发展现代农业意义重大。本文选取甘肃省张掖市为研究对象,对张掖市农耕文化... 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国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农业的实践经验、生产方式和结果分析都有着丰富的借鉴经验。如何正确合理的分析农耕文化的现代价值,对发展现代农业意义重大。本文选取甘肃省张掖市为研究对象,对张掖市农耕文化现代价值进行不同方面的分析,结合传统农耕文化的现代价值来引导对张掖农业产业集群现代化发展的探究,为张掖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耕文化 现代价值 农业产业集群 农业产业化 思想价值
下载PDF
运用影视技术记录和传承农耕文化简析——以《品读文山》为例
15
作者 陶兴安 《文山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71-74,共4页
文山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品读文山》系列节目,依托本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运用影视记录手段,通过挖掘传统农耕文化的丰富内涵、揭示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价值、再现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方式等办法,对于传统农耕文化资料的记录和保存、对于传... 文山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品读文山》系列节目,依托本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运用影视记录手段,通过挖掘传统农耕文化的丰富内涵、揭示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价值、再现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方式等办法,对于传统农耕文化资料的记录和保存、对于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都发挥了积极影响,也显示了地方广播电视台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读文山》 文山广播电视台 传统农耕文化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重构 被引量:8
16
作者 钟岩 李波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87-91,共5页
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是我国先民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中创造的优秀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当前乡村传统农耕生产方式趋于消亡、生活习俗逐渐弱化,其传承发展面临着严重困难。推动农业农村发... 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是我国先民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中创造的优秀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当前乡村传统农耕生产方式趋于消亡、生活习俗逐渐弱化,其传承发展面临着严重困难。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贯彻实施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所蕴含的优秀品质,赋予其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守护好传统农耕文化传承“载体”,加强文明乡风建设,协调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重新塑构,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传统农耕文化 生存发展境遇 现实意义 重构
下载PDF
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走好“群众路线”的三重解读
17
作者 陈静宜 黄小彤 《广西农学报》 2024年第1期41-46,共6页
乡村治理的总体目标与各阶段的任务需要科学的路线导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尚未享受太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红利,却承受了二者带来的负面影响,尤以农村精神文明遭到巨大破坏,不能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最为典型。新时代,党和国家着手解决过... 乡村治理的总体目标与各阶段的任务需要科学的路线导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尚未享受太多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红利,却承受了二者带来的负面影响,尤以农村精神文明遭到巨大破坏,不能满足农民的精神需求最为典型。新时代,党和国家着手解决过往遗留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并在具体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仍尚存乡村空心化、传统道德失范等重大问题。基于此,新时代探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路径,应自“群众路线”的着眼点、起始点、着力点进行阐析。走“群众路线”的着眼点,全面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战略目标的历史使命;走“群众路线”的起始点,坚持以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培养新时代农人;走“群众路线”的着力点,以党建“同心圆”构筑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路线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优秀传统农耕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下载PDF
从方言词汇看赣地传统农耕文化——以丰城方言为例
18
作者 曾莉莉 《萍乡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60-63,共4页
本文主要考察了丰城方言1的农具类、农事类和农作物类等三个方面的方言词汇,从方言学和词汇学的角度对赣地传统农耕文化进行探究,认为赣地传统农耕文化有以下三点内涵:(一)农具以传统农具为主,取材自然,分工细致且种类繁多;(二)耕作过... 本文主要考察了丰城方言1的农具类、农事类和农作物类等三个方面的方言词汇,从方言学和词汇学的角度对赣地传统农耕文化进行探究,认为赣地传统农耕文化有以下三点内涵:(一)农具以传统农具为主,取材自然,分工细致且种类繁多;(二)耕作过程沿袭自古流传下来的耕作工序,遵循农作物的生长过程,重视施肥,农家肥的获取途径多样化;(三)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城方言 农具类 农事类 农作物类 赣地传统农耕文化
下载PDF
从“雅言”到《秦腔》:无望的回乡——贾平凹长篇小说《秦腔》新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权雅宁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65-68,共4页
从“雅言”到“秦腔”,是乡土中国边缘化的写照。贾平凹的《秦腔》正表达了这种无望的精神回乡。回乡主题使日常生活琐事原生态成为《秦腔》的叙述主体。秦腔简谱和锣鼓经是《秦腔》重要的意义符号和形式符号,其隐喻含义是传统农耕文化... 从“雅言”到“秦腔”,是乡土中国边缘化的写照。贾平凹的《秦腔》正表达了这种无望的精神回乡。回乡主题使日常生活琐事原生态成为《秦腔》的叙述主体。秦腔简谱和锣鼓经是《秦腔》重要的意义符号和形式符号,其隐喻含义是传统农耕文化。小说主要人物夏天智和夏天义表现了作为剧种的秦腔文化精魂和作为秦地文化的秦人性格。小说以疯子、阉割者作为叙述者,抛开了传统文化、父权文化桎梏,以这种“他者”视角的审视,使我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思考获得了异质文化审视下全新的审美体验和文化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言 秦腔 回乡 传统农耕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