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74
1
作者 匡海学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1355-1358,共4页
对中药高等教育的历史与现实进行反思,并在社会多样化需求和新的中药学类专业布局的基础上,对中药学专业的定位与人才类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进行论述。提出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要坚持"中医药思维与科学思维培养并重"和... 对中药高等教育的历史与现实进行反思,并在社会多样化需求和新的中药学类专业布局的基础上,对中药学专业的定位与人才类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进行论述。提出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要坚持"中医药思维与科学思维培养并重"和"传承有特色、创新有基础、服务有能力"的基本原则,要深化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科学构建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深入开展中药高等教育的研究,积极落实《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教育 中药学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中医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对策探析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庆祥 相光鑫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22期45-47,共3页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中医学的不断认可,中医人才的教育尤其是中医研究生的培养也越来越被重视。目前中医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着经典学习与创新能力不足两大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招生数量不足,生源质量堪忧;经典学习不够,医学基础不牢;...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中医学的不断认可,中医人才的教育尤其是中医研究生的培养也越来越被重视。目前中医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着经典学习与创新能力不足两大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招生数量不足,生源质量堪忧;经典学习不够,医学基础不牢;实践实训过少,思维能力不足。并由此提出了广泛学习中医经典,打下坚实理论功底;博学传统文化,培养中医思维方式;注重实践,提高临床辨证能力;加强实验研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重视论文写作,锻炼表达能力等建议,以期对于中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型 研究生 创新能力 中医教育
下载PDF
4766例大学生中医体质调查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肖全红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777-780,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大学生中医体质特征,为大学生体质改善工作开拓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对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一般情况、中医体质类型,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确定体质类型,Epi 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比... 目的调查分析大学生中医体质特征,为大学生体质改善工作开拓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对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一般情况、中医体质类型,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确定体质类型,Epi Data 3.1软件录入数据,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比较各组体质构成的差异性。结果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总体分布情况:平和质27.11%,前3位的偏颇体质类型:气虚质(17.31%)>阳虚质(14.77%)>阴虚质(11.69%)。男生平和质32.77%,女生22.3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级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和农村、湖南和非湖南生源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中医体质健康状况不佳,呈现性别和地域特征,应该加强大学生中医体质的调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 体质辨识 大学生 体育教学 中医教育
下载PDF
传承教育在中医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15
4
作者 俞璐 张秋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2期61-64,共4页
中医的发展、发扬离不开继承和创新,而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体现在传承教育,中医传承对中医教育及中医药发展事业都具有非凡意义。中医学双重属性、中医治疗特色优势、中医实践能力提高的需要决定着中医传承教育的必要性。传承教育... 中医的发展、发扬离不开继承和创新,而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体现在传承教育,中医传承对中医教育及中医药发展事业都具有非凡意义。中医学双重属性、中医治疗特色优势、中医实践能力提高的需要决定着中医传承教育的必要性。传承教育可面向医学生、各级医师等多层次培养对象,以“名中医师承”“名中医工作室”“人才研究项目”“研究生教育”多种模式开展工作。只有将中医传承落实在工作中,制订并实施相关规范和标准,管理和考评制度合理化、规范化,中医传承教育才可真正深化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传承 中医教育 人才培养 传承模式
下载PDF
中医学本科五位一体师承教育培养模式的实践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艳君 孙明新 +5 位作者 石芳 王志坤 周文平 崔静 范俊利 孙士江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1年第1期57-60,共4页
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是当前中医教育最主要的两种形式,各有优势与不足,将二者有机结合,符合当前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我校重视本科教育,在"以本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将师承教育融入院校教育,开展中医学本科五位一体师承教育... 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是当前中医教育最主要的两种形式,各有优势与不足,将二者有机结合,符合当前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我校重视本科教育,在"以本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将师承教育融入院校教育,开展中医学本科五位一体师承教育培养模式的实践,从课程思政、经典理论、燕赵医学、科研能力、思维技能五方面综合培养,实施"四维四结合"评价体系,从导师和学生两方面出发,培养了具有高尚医德,临床能力较强的燕赵中医学特色人才,为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教育 院校教育 师承教育 中医学本科教育 五位一体 以本为本 中医人才培养
下载PDF
论传统文化认同与中医的关系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雷 孙晓红 +1 位作者 许超 李春巧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探讨传统文化与中医的关系,分析传统文化认同现状和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运用文献研究和调研方法对传统文化认同现状以及与中医的关系进行探讨,剖析传统文化认同危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当前中医教育忽视传统文化的... [目的]探讨传统文化与中医的关系,分析传统文化认同现状和原因并提出对策。[方法]运用文献研究和调研方法对传统文化认同现状以及与中医的关系进行探讨,剖析传统文化认同危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当前中医教育忽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中医学的人文属性,导致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的降低,已经严重影响中医的传承发展。导致此现状原因有现代教育的缺失、西方文化影响、现代网络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必须从改变当前教育模式,加强有效引导等多角度干预,增强现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结论]理清传统文化认同与中医传承的关系,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构建传统文化认同,是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中医 传统文化 中医文化 中医教育 主流文化 对策
下载PDF
导师责任制结合PBL教学法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樊逸夫 王丽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23期11-13,共3页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作为医学生毕业后的教育在我国已被广泛实行。然而,对中医医生来说,比起院校教育,规培期间导师责任制显得极为重要。同时还应在规培学习期间融合PBL训练法,才能更好地培养规培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作为医学生毕业后的教育在我国已被广泛实行。然而,对中医医生来说,比起院校教育,规培期间导师责任制显得极为重要。同时还应在规培学习期间融合PBL训练法,才能更好地培养规培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科研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师责任制 PBL教学法 中医教育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中医师承教育的发展与当代创新 被引量:12
8
作者 阮红芬 潘露茜 +4 位作者 王欣 施扬 侍鑫杰 陆玲丹 陆征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第8期9-11,共3页
通过对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的深入研究,肯定了师承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也从当代中医医学教育的发展形势和需求出发,客观分析了传统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了改革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多角度阐述如何助力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的当代创新。
关键词 中医师承 中医教育 创新
下载PDF
研读医案对中医临床思维培养之重要性探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娟 章轶立 +4 位作者 郎睿 谭楠楠 黄天一 赵文景 王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23期1-3,共3页
中医医案涵盖了几千年来的中医理论和临证知识,对中医药传承影响深远。深入地研读中医医案对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至关重要。本文梳理了中医医案的源流,总结了医案研读的若干方法,将其对中医临床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进行了剖析。在当前院校与... 中医医案涵盖了几千年来的中医理论和临证知识,对中医药传承影响深远。深入地研读中医医案对培养中医临床思维至关重要。本文梳理了中医医案的源流,总结了医案研读的若干方法,将其对中医临床思维培养的重要性进行了剖析。在当前院校与师承教育相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重视研读中医医案,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专业自信和中医药文化自信,也是培养优秀中医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案 中医临床思维 人才培养 中医教育
下载PDF
论思政教育与中医诊断学教学的创新性融合 被引量:9
10
作者 崔利宏 李一鸣 +3 位作者 谢晓冰 吴冰 程凯 车志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14期11-13,共3页
依据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着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性、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中医诊断学作为中医... 依据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着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性、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中医诊断学作为中医类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中医药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思政教育与中医诊断学教学的创新性融合,主要体现在中医诊断学的诊法、辨证、实训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通过理论融合、情感和价值融合、实训融合,使学生能在学习中思考思政理论,在思考中强化课堂上所学的思政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中医诊断学 创新性融合 中医教育
下载PDF
调整药学专业实习模式,培养社会急需人才 被引量:10
11
作者 苗明三 李肇进 谢新年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中药学教育 实习模式 人才培养 就业指导
下载PDF
中医教育发展历史与特色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鸿洲 程磐基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186-188,共3页
:从中医教育的发展史就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和教育思想的特色等进行探讨。强调师承教育作为中医独特的教育方法 ,在学校教育已成为主渠道的今天仍值得借鉴 ;教育内容在建国后已经充实了现代医学等自然、人文科学的内容 ,但当今仍需深化改... :从中医教育的发展史就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和教育思想的特色等进行探讨。强调师承教育作为中医独特的教育方法 ,在学校教育已成为主渠道的今天仍值得借鉴 ;教育内容在建国后已经充实了现代医学等自然、人文科学的内容 ,但当今仍需深化改革 ;强调医德是传统的教育思想 ,当前仍应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教育 教育模式 教育内容 教育思想
下载PDF
中医骨伤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齐鹏坤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13期179-181,共3页
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临床的骨干课程,其教学模式与方法对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医骨伤科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 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临床的骨干课程,其教学模式与方法对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医骨伤科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新时期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具体措施为,提升授课教师的政治素质与人文素养;挖掘中医骨伤科学中的思政教育资源,传播中医药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及专业自信;诵读大医精诚,感悟大医之德;弘扬抗疫精神,树立远大理想;强化医学法律意识;加强沟通交流,注重人文关怀;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实现中医药专业教育、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同行并重,协同发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文化素养、爱国情怀,有助于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和塑造,有助于提升中医骨伤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教育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现代教学设计方法在高等中医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茂云 牟宗毅 +2 位作者 阚俊明 周庆莹 姜鑫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2期26-28,共3页
PBL、TBL、LBL、CBL等-BL系列为目前有效教学设计模式的代表,在中医学的教学实践中应用颇多,文章从“-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概况(组成与特点)”、“-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在中医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关于-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的思考”三个... PBL、TBL、LBL、CBL等-BL系列为目前有效教学设计模式的代表,在中医学的教学实践中应用颇多,文章从“-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概况(组成与特点)”、“-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在中医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关于-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的思考”三个方面阐释目前在中医学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的利弊及如何更好、更切合实际教学效果地应用于中医高校一线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系列教学设计模式 中医教育 现代教学
下载PDF
新时代中医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使命及路径 被引量:8
15
作者 牛浩 陈明 +1 位作者 狄留庆 乔学斌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57-760,共4页
顺应新时代教育强国、健康中国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战略,培养守正创新的中医药人才成为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新使命。围绕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育人导向、教学过程与学习效果、学生培养模式、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的问题,探索面向国家战... 顺应新时代教育强国、健康中国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战略,培养守正创新的中医药人才成为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新使命。围绕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育人导向、教学过程与学习效果、学生培养模式、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的问题,探索面向国家战略优化人才培养策略、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强化顶层设计、基于学习成果导向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等改革路径,以培养具备中医药思维能力、临床和科学研究与应用能力、多学科交叉创新能力的中医药人才,为中医药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教育 守正创新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互联网+1+4”线下线上融合模式推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教育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于志国 关睿骞 +1 位作者 李同军 朱路文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5-48,共4页
“互联网+1+4”线下线上融合模式,即是以中医养生教育为主导,利用4种与老年人生活、养生、学习、爱好息息相关的场所,为有效满足老年群体的健康需求,提供更合理、更科学、更健康的养生教育服务。4种场所分别为街道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 “互联网+1+4”线下线上融合模式,即是以中医养生教育为主导,利用4种与老年人生活、养生、学习、爱好息息相关的场所,为有效满足老年群体的健康需求,提供更合理、更科学、更健康的养生教育服务。4种场所分别为街道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大学、广场公园。目前关于“互联网+”线下线上融合模式下老人养生教育服务需求、养生教育利用的研究较多,对详细规划与组织构建层面的研究较少。解决老年人身心健康教育问题刻不容缓,在老年教育发展的途径、模式研究方面,构建一个合理有效的框架,以中医养生为主导,打造科学的、高效的老年教育教学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教育 老年教育 中医教育 健康 养生
下载PDF
中医院校学生中医经典学习方法改进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欢 龚文心 +2 位作者 欧洪 任虹 杜晓娟 《科教导刊》 2018年第30期57-58,共2页
中医学博大精深,在中华民族的繁衍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四大经典,是中医学的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学过经典的中医医生在临床上可以说是寸步难行。在经典学科日益受到忽视的今天,教育者们应该从中发现问题,得到警醒。... 中医学博大精深,在中华民族的繁衍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四大经典,是中医学的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学过经典的中医医生在临床上可以说是寸步难行。在经典学科日益受到忽视的今天,教育者们应该从中发现问题,得到警醒。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文献查阅、访谈、数据分析、德尔菲法等方法对中医经典学习现状提出疑问,并探索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教学 中医经典
下载PDF
中医骨伤学人才培养问题考量 被引量:8
18
作者 易亚乔 何清湖 +6 位作者 郭艳幸 郭珈宜 李峰 张云飞 时红磊 肖碧跃 胡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第19期1-4,共4页
中医骨伤学专业是作为中医学的重要部分,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形成自身独特的专业特色,近百年来,西方骨伤学积极吸收容纳现代科技成果发展迅猛,而中医骨伤学为何未能跟上时代飞速发展步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梳理了中医骨伤人才培养发展脉... 中医骨伤学专业是作为中医学的重要部分,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形成自身独特的专业特色,近百年来,西方骨伤学积极吸收容纳现代科技成果发展迅猛,而中医骨伤学为何未能跟上时代飞速发展步伐?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梳理了中医骨伤人才培养发展脉络,探讨目前中医骨伤学人才培养的问题,并提出参考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骨伤学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中医教育
下载PDF
中医学专业“5+3”人才中医思维培养的思考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春玲 罗婷 黄贵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15期1-3,共3页
通过分析中医学人才培养工作中中医思维弱化的原因,提出中医学专业“5+3”人才中医思维培养的建议:以文化人,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实施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中医经典教学;理论与临床教学一体化循序渐进... 通过分析中医学人才培养工作中中医思维弱化的原因,提出中医学专业“5+3”人才中医思维培养的建议:以文化人,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实施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中医经典教学;理论与临床教学一体化循序渐进;打造一支优秀教师队伍,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把对中医的信仰和热爱传递给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人才培养 “5+3”一体化 中医思维 中医教育
下载PDF
双轨合一背景下中医专硕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燕 陈玉龙 +2 位作者 吴耀松 张文娴 蒋时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14期162-164,共3页
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规培“双轨合一”是医教协同深化中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关键,是加强中医临床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在“学科评估”战略背景下,探索符合“双轨合一”实际情... 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规培“双轨合一”是医教协同深化中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关键,是加强中医临床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在“学科评估”战略背景下,探索符合“双轨合一”实际情况中医专硕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对于实现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一流人才和提升学科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轨合一 中医教育 专业学位硕士 培养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