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变暖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9
1
作者 傅国斌 李克让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0-128,共9页
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各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源”与“汇”,因而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另一方面 ,全球气候变化又有可能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分布、结构、功能等造成巨大的影响 ,并有可能引起温室气体的源汇转... 湿地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各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源”与“汇”,因而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另一方面 ,全球气候变化又有可能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分布、结构、功能等造成巨大的影响 ,并有可能引起温室气体的源汇转化 ,从而对气候系统形成反馈。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这两个方面的研究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全球变暖 气候变化 大气 二氧化碳 湿地生态系统 甲烷
下载PDF
大气痕量气体测量的光谱学和化学技术 被引量:43
2
作者 刘文清 崔志成 +4 位作者 刘建国 谢品华 董凤忠 张玉钧 魏庆农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2-210,共9页
简略评论了大气痕量气体测量的光谱学和化学技术。光谱技术方面重点介绍差分光学吸收光谱(DOAS)、差分吸收激光雷达(DIAL)、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FTIR)和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化学测量技术介绍色谱、质谱和色-质联用技术... 简略评论了大气痕量气体测量的光谱学和化学技术。光谱技术方面重点介绍差分光学吸收光谱(DOAS)、差分吸收激光雷达(DIAL)、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FTIR)和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TD-LAS),化学测量技术介绍色谱、质谱和色-质联用技术、化学发光测量技术、基体分离和电子自旋共振技术以及超声膨胀技术等,并对宽带光谱测量、光谱技术之间、光谱技术与化学技术之间的联用趋势,以及仪器的小型化趋势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痕量气体 光谱学 测量方法 差分光学吸收光谱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 色谱 质谱
下载PDF
土壤痕量气体研究展望 被引量:43
3
作者 蔡祖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7-124,共8页
土壤是大气痕量气体的重要源和汇之一。人类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大量施用化肥等活动正在改变着土壤作为温室气体源和汇的强度。由于人类对自身健康和生存环境变化的关切,痕量气体研究有可能突破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的范畴,而成为依赖... 土壤是大气痕量气体的重要源和汇之一。人类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大量施用化肥等活动正在改变着土壤作为温室气体源和汇的强度。由于人类对自身健康和生存环境变化的关切,痕量气体研究有可能突破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的范畴,而成为依赖于技术的进步而发展的又一门新兴的学科。土壤痕量气体研究在这一新兴学科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痕量气体 土壤空气
下载PDF
输送对区域本底站痕量气体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39
4
作者 徐晓斌 刘希文 林伟立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6-664,共9页
利用HYSPLIT4轨迹模式计算了临安、上甸子和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2005年7月—2007年6月的气块后向轨迹,并通过聚类分析取得了各站点平均轨迹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等结果。将各站点同期观测到的O3,SO2,NOx和CO浓度通过滑动平均法去除季... 利用HYSPLIT4轨迹模式计算了临安、上甸子和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2005年7月—2007年6月的气块后向轨迹,并通过聚类分析取得了各站点平均轨迹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等结果。将各站点同期观测到的O3,SO2,NOx和CO浓度通过滑动平均法去除季节变化,取得其短期变化信号,并将轨迹与这种短期变化信号对应,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排放源空间分布和轨迹移动特性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移动高度高、速度快的气块不利于污染物积累,对站点污染物起清除作用。但个别来自高空的轨迹会将富含O3的气块输送到地面,从而使站点O3浓度升高。各站均有大约50%60%的轨迹输送污染气块,导致站点气体浓度升高。临安站的污染主要来自S—SW和N—SE扇区;上甸子站的污染最主要来自SE—SW扇区,其次来自N—SE和W—N扇区;龙凤山的污染主要由来自S—WSW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块轨迹 输送 痕量气体 区域本底站
下载PDF
空间外差光谱技术应用于大气二氧化碳探测的能力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吴军 王先华 +3 位作者 方勇华 熊伟 施海亮 乔延利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共7页
论述了在大气二氧化碳(CO2)探测中使用高分辨率红外光谱的必要性,并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了天基高精度大气CO2探测所需要的工作波段、光谱分辨率和信噪比(SNR)等参数。以此为基础,介绍了针对这些参数研制的空间外差CO2探测仪样机,并通过实... 论述了在大气二氧化碳(CO2)探测中使用高分辨率红外光谱的必要性,并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了天基高精度大气CO2探测所需要的工作波段、光谱分辨率和信噪比(SNR)等参数。以此为基础,介绍了针对这些参数研制的空间外差CO2探测仪样机,并通过实验室Mg灯观测结果,对仪器样机的分辨率进行了验证。最后利用辐射传输软件LBLRTM,结合准实时的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数据对地面观测光谱进行了精确的模拟。通过将模拟光谱与仪器实测光谱进行对比,得到了较好的匹配结果。该结果表明,空间外差CO2探测仪可以获得大气CO2的精细吸收结构,其观测数据能够满足大气CO2探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高分辨率光谱 空间外差光谱技术 痕量气体 CO2
原文传递
遥感技术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冯筠 高峰 孙成权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1年第4期237-241,共5页
首先通过全球卫星遥感监测系统的介绍 ,阐述了遥感技术在全球环境数据获取中的重要性。然后概述了遥感技术在土地覆盖、痕量气体、湿地以及地表参数反演等全球变化研究热点问题中的应用及进展情况。遥感技术已渗入到全球变化研究诸多领... 首先通过全球卫星遥感监测系统的介绍 ,阐述了遥感技术在全球环境数据获取中的重要性。然后概述了遥感技术在土地覆盖、痕量气体、湿地以及地表参数反演等全球变化研究热点问题中的应用及进展情况。遥感技术已渗入到全球变化研究诸多领域 ,成为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辅助手段到主要手段乃至某些问题研究的唯一手段 ,遥感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全球变化研究 土地覆盖 全球环境
下载PDF
中国地区生物质燃烧释放的含碳痕量气体 被引量:17
7
作者 庄亚辉 曹美秋 +1 位作者 王效科 冯宗炜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37-343,共7页
为了研究中国地区生物质燃烧不同阶段释放的各种痕量气体排放比与排放因子,建立了动态与静态燃烧室以及CH4、COS、CO、及CO2的采样、富集、分析方法;然后对典型乔木、灌木与草的地上部分生物质进行规模不同的燃烧实验,测... 为了研究中国地区生物质燃烧不同阶段释放的各种痕量气体排放比与排放因子,建立了动态与静态燃烧室以及CH4、COS、CO、及CO2的采样、富集、分析方法;然后对典型乔木、灌木与草的地上部分生物质进行规模不同的燃烧实验,测得痕量气体的排放比和排放因子.根据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的估计及火灾统计资料,初步测算了中国地区生物质向大气中释放含碳痕量气体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燃烧 痕量气体 燃烧 大气污染 污染源
下载PDF
嘉兴市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对大气污染物分布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沈利娟 李莉 +3 位作者 吕升 张孝寒 王翡 章国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48-1557,共10页
为研究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的燃放对嘉兴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利用2015年春节期间嘉兴市3个监测站点的常规污染物(PM10、PM2.5、SO_2、NO_2、CO)和南湖区残联站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数据,分析了烟花爆竹对嘉兴市不同功能区和不同空气质量... 为研究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的燃放对嘉兴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利用2015年春节期间嘉兴市3个监测站点的常规污染物(PM10、PM2.5、SO_2、NO_2、CO)和南湖区残联站的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数据,分析了烟花爆竹对嘉兴市不同功能区和不同空气质量条件下大气污染物的污染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春节烟花爆竹燃放显著影响PM10和PM2.5的浓度,残联站、清河小学和北部站在23日00∶00达最高值,PM10浓度分别为190、263和147μg·m^(-3),是非春节期间的2.2、2.8和2.1倍,PM2.5浓度分别高达156、158和78μg·m^(-3),是非春节期间的2.6、2.2和2.2倍.烟花爆竹燃放对污染气体的影响存在差异,对CO和SO_2的浓度影响较大,对NO_2和O_3的浓度影响较小.烟花爆竹燃放对嘉兴市老城区大气污染物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新城区,对工业区影响最小.污染源减排对大气污染物的影响比较大,2013—2015年嘉兴市春节期间大气污染物浓度(PM10、PM2.5、SO_2、NO_2、CO)整体要低于非春节期间,平均降幅在6.8%~46.1%之间.二次生成物O_3在春节期间的浓度均要高于非春节期间,增幅为20.1%~22.1%.不同空气质量条件下烟花爆竹的燃放对大气污染物的影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兴 春节 烟花爆竹燃放 颗粒物 污染气体
原文传递
被动采样法观测研究京津冀区域大气中气态污染物 被引量:16
9
作者 吴丹 王跃思 +2 位作者 潘月鹏 辛金元 唐贵谦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844-2851,共8页
为了对京津冀区域的大气污染物进行观测,揭示污染物浓度和组分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深入了解区域复合型污染,从2007年12月开始使用造价低、操作简捷的被动采样方法对区域10个站点大气中的SO2、NO2、O3和NH3等主要污染物进行了监测,对... 为了对京津冀区域的大气污染物进行观测,揭示污染物浓度和组分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深入了解区域复合型污染,从2007年12月开始使用造价低、操作简捷的被动采样方法对区域10个站点大气中的SO2、NO2、O3和NH3等主要污染物进行了监测,对被动采样方法的区域适用性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估并根据监测结果对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和区域分布进行了研究.方法适用性评估表明被动采样方法在污染较严重的京津冀区域能进行长时间采样,采样频率设定为每月1次;平行采样结果显示,SO2、NO2、O3和NH3的变异系数分别为6.4%、7.1%、4.2%和3.9%,方法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每月1次的被动采样浓度结果与主动采样仪器观测结果月平均值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SO2、NO2和O3这2种方法监测结果的相关系数达到0.91、0.88和0.93,拟合曲线斜率分别为1.25、0.98和0.93,平均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3.3%、14.9%和8.5%,能基本满足大气采样的要求,NH3的短时监测也表明2种方法具有可比性.评估结果说明被动采样方法是一种可靠的大气污染监测方法,可用于区域污染的监测.2008年夏季京津冀区域10个站点SO2、NO2、O3和NH3的被动采样平均浓度分别(12.3±6.3)×10-9、(13.2±7.0)×10-9、(40.5±9.5)×10-9和(24.0±13.7)×10-9.浓度区域分布显示SO2和NO2在城市站点具有较高浓度,而NH3在农业站点的浓度较高,SO2、NO2和NH3的大气浓度水平明显受局地排放影响,浓度分布较直观的反应了站点的局地源排放;而O3除了背景站兴隆,在北京和天津周边的大小城市,平均浓度都在40×10-9左右,表现出区域协同污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采样法 京津冀环境观测网 气态污染物 SO2 NO2 O3 NH3
原文传递
嘉兴市春季一次持续雾霾过程中气象条件与污染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沈利娟 王红磊 +5 位作者 李莉 吕升 袁婧 张孝寒 章国骏 王翡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871-2880,共10页
2015年5月17~20日嘉兴市发生了一次持续性雾霾过程,本研究根据5月17~22日污染气体(O_3、SO_2、NO_2和CO)、PM_(10)、PM_(2.5)、10 nm^10μm气溶胶数浓度、气象要素及边界层探空数据,分析了这次过程的成因及其不同污染物的变化特征.结果... 2015年5月17~20日嘉兴市发生了一次持续性雾霾过程,本研究根据5月17~22日污染气体(O_3、SO_2、NO_2和CO)、PM_(10)、PM_(2.5)、10 nm^10μm气溶胶数浓度、气象要素及边界层探空数据,分析了这次过程的成因及其不同污染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副高位置北抬、均压场结构、地面静小风和边界层中逆温层为这次雾霾过程的发生和维持提供了水汽、动力和热力条件.这次雾霾过程包含1次降雨和2次雾过程(雨雾和辐射-平流雾).雾霾过程中NO_2、CO、PM_(10)和PM_(2.5)的浓度较高,SO_2和O_3的浓度较低.强降雨对PM_(10)、PM_(2.5)和SO_2清除作用较大,弱降雨会加重污染过程.雨雾的发展过程中,PM的浓度持续积聚;辐射-平流雾过程中,PM浓度先快速下降然后再增加.不同过程中气溶胶数浓度谱均为单峰型分布,但是谱型差异较大,干净天、降雨、雾霾过程、雨雾和辐射-平流雾过程中气溶胶数浓度谱峰值分别位于20~30 nm、100 nm、30~60nm、120 nm和90 nm.表面积浓度谱在干净天、降雨、雾霾和雨雾过程中均为三峰型分布,辐射-平流雾为四峰型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雾霾 PM2.5 粒径分布 污染气体
原文传递
全球变化下有关卤代甲烷源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郭英燕 孙书存 钦佩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68-776,共9页
大气中存在的卤代甲烷对臭氧层具有极强的破坏作用并参与其它气候现象,其动态变化对臭氧的恢复和地球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文章概述了全球变化下卤代甲烷源汇的研究情况并简单探索其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几种卤代甲烷中,溴代甲烷源汇最复... 大气中存在的卤代甲烷对臭氧层具有极强的破坏作用并参与其它气候现象,其动态变化对臭氧的恢复和地球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文章概述了全球变化下卤代甲烷源汇的研究情况并简单探索其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几种卤代甲烷中,溴代甲烷源汇最复杂且对臭氧具有最强的破坏力,因此研究较多。已证明CH3Br的来源有:海洋、土壤、生物燃烧、陆地植物和沼泽地的释放等;CH3Br的汇包括:光化学分解、被土壤和植物吸收、在海洋中的化学和生物降解等。但事实上是已知汇远远大于已知源,且各个源汇的通量在不同研究中结果差异较大,归其原因是卤代甲烷释放与吸收机制的不确定性。虽然近几年的研究也应用了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但卤代甲烷各源汇的具体贡献并不清楚。今后卤代甲烷源汇的研究重点应放在与气体产生机制最密切的地下部分即“地下生态学”对其通量的影响,而同位素技术的改进及其在痕量气体研究中的应用也将是未来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化 卤代甲烷 痕量气体 臭氧层损耗 源汇平衡
下载PDF
我国上空平流层中微量气体的垂直分布和变化趋势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月娟 施春华 +1 位作者 周任君 毕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88-1297,共10页
利用1992~2005年卤素掩星试验(HALOE)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上空平流层的几种微量气体(NO,NO2,HF,HCl,CH4,H2O和O3)混合比的垂直分布和变化趋势,以期为研究平流层的辐射和化学过程提供一些有用的数据.文中除给出我国上空平... 利用1992~2005年卤素掩星试验(HALOE)的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上空平流层的几种微量气体(NO,NO2,HF,HCl,CH4,H2O和O3)混合比的垂直分布和变化趋势,以期为研究平流层的辐射和化学过程提供一些有用的数据.文中除给出我国上空平流层各高度上平均的各种微量气体的含量外,还给出青藏高原上空这些微量气体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平流层各种微量气体混合比的垂直分布有其不同的特征,在对流层上层到平流层底部各种微量气体的混合比分布和季节变化与平流层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分析结果还表明,这些微量气体的季节变化、准两年周期振荡和长期变化趋势都很明显,并且在平流层的不同高度上它们的变化趋势是不相同的.在平流层中层,NO,NO2,HCl和H2O混合比在1998年以前都是增加而后则是明显下降的,但O3相反,在1998年以前明显减少,1998年后其减少的趋势不明显.这表明,近年来平流层中层这些微量气体的减少使得它们对臭氧的破坏有所缓解.但在平流层下层,臭氧的耗损仍然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 HALOE资料 微量气体 季节变化 长期变化 准两年周期振荡
下载PDF
长期秸秆还田对设施菜田土壤反硝化特征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宋贺 王成雨 +2 位作者 陈清 曹文超 王敬国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8-634,共7页
基于2004年2月-2010年9月温室菜田长期定位试验,通过室内培养和田间同步,利用静态箱法和硅胶管法分别检测土壤表层N2O通量和剖面N2O浓度的变化,以研究高碳氮比的小麦秸秆施用对设施菜田土壤反硝化过程及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 基于2004年2月-2010年9月温室菜田长期定位试验,通过室内培养和田间同步,利用静态箱法和硅胶管法分别检测土壤表层N2O通量和剖面N2O浓度的变化,以研究高碳氮比的小麦秸秆施用对设施菜田土壤反硝化过程及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处理(CK)相比,添加秸秆处理(ST)显著提高0-20cm土层土壤反硝化量,促进N2O还原,增加N2产生量,显著降低追肥灌溉后表层土壤N2O的排放峰值和土壤底层50cm处N2O浓度峰值,但对20-80cm土层土壤的反硝化特征影响较少。(2)秸秆还田有利于降低设施菜田NO-3淋洗风险,秸秆的深施是进一步降低菜田NO-3淋洗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土壤底层N2O的再次还原。因此,设施菜田中添加小麦秸秆并深施有利于降低N2O排放和减少NO-3的淋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量气体 氮素损失 日光温室 碳氮比
下载PDF
星载高光谱红外传感器反演大气痕量气体综述 被引量:12
14
作者 程洁 柳钦火 李小文 《遥感信息》 CSCD 2007年第2期90-97,共8页
利用遥感监测全球尺度上的痕量气体分布以及动态变化,对于理解对流层大气化学以及温室气体的源与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用于痕量气体探测的高光谱红外传感器的发展,由辐射传输方程出发分析了大气痕量气体遥感反演的特... 利用遥感监测全球尺度上的痕量气体分布以及动态变化,对于理解对流层大气化学以及温室气体的源与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用于痕量气体探测的高光谱红外传感器的发展,由辐射传输方程出发分析了大气痕量气体遥感反演的特点,从前向模型、先验知识和最小化代价函数方案三个方面阐述了大气痕量气体遥感反演方案,最后指出了目前利用星载高光谱红外遥感数据反演大气痕量气体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痕量气体 反演 遥感 病态问题
下载PDF
平流层微量气体变化趋势的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月娟 易明建 +1 位作者 毕云 周任君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8-319,共12页
采用HALOE提供的1992—2005年的资料,分析了平流层几种微量气体(臭氧、HCl,HF,NO,NO2,水汽和甲烷)的混合比在不同高度、不同纬度带的变化趋势,以期为研究平流层的辐射和化学过程提供一些有用的数据。结果表明,在不同纬度带这些微量气体... 采用HALOE提供的1992—2005年的资料,分析了平流层几种微量气体(臭氧、HCl,HF,NO,NO2,水汽和甲烷)的混合比在不同高度、不同纬度带的变化趋势,以期为研究平流层的辐射和化学过程提供一些有用的数据。结果表明,在不同纬度带这些微量气体的变化特征并不相同,在不同高度上他们的变化特征也不大一样。这14年臭氧的变化趋势与其他几种微量气体的变化趋势对比表明,在平流层上层,1990年代中期以后臭氧浓度的恢复比较明显,而且这14年臭氧的变化趋势与HCl、HF和水汽的变化趋势是相反的。在平流层中层臭氧的变化趋势复杂一些,除一些微量成分对它的破坏外,还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但1997—2002年臭氧混合比增大,与HCl、NO,NO2和水汽混合比的减小趋势是相反的,这说明《蒙特利尔条约》及其它环保措施的实施对平流层中层臭氧浓度的恢复也已初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 微量气体 变化趋势
下载PDF
微弱气体光声光谱监测光声信号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伟根 刘冰洁 +2 位作者 胡金星 周恒逸 李剑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13,共7页
气体光声光谱检测技术灵敏度高,不消耗被测气体,能很好地应用于变压器油中溶解微弱气体的在线监测。检测中,微音器输出的光声信号是进行气体浓度分析的唯一特征量。基于光声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构建了一种便携式、可调谐的光声光谱装置... 气体光声光谱检测技术灵敏度高,不消耗被测气体,能很好地应用于变压器油中溶解微弱气体的在线监测。检测中,微音器输出的光声信号是进行气体浓度分析的唯一特征量。基于光声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构建了一种便携式、可调谐的光声光谱装置。在分析气体光声信号激发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实验深入探讨了影响气体光声信号的多种因素,获得气体光声信号与压力、温度、激光功率、气体浓度、背景气体、斩波频率及谐振频率漂移之间的关系曲线,理论及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完善油中气体光声光谱在线监测系统提供了技术参照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弱气体 光声光谱 气体检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红外临边探测发展现状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雅鹏 李小英 +4 位作者 陈良富 张莹 邹铭敏 张晗 朱松岩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3-527,共15页
临边探测器垂直分辨率高,辐射信号的变化主要受大气参数影响,且辐射校准后几乎不受背景辐射影响,对痕量气体可探测性强,探测高度约为10—100 km,对臭氧层的大气遥感监测具有特殊意义。红外临边传感器经过40余年的发展过程,在通道数目、... 临边探测器垂直分辨率高,辐射信号的变化主要受大气参数影响,且辐射校准后几乎不受背景辐射影响,对痕量气体可探测性强,探测高度约为10—100 km,对臭氧层的大气遥感监测具有特殊意义。红外临边传感器经过40余年的发展过程,在通道数目、信噪比、可探测目标种类、冷冻技术、在轨寿命方面都有明显改进。本文以平流层O_3及其相关的痕量气体为中心,按照传感器搭载的卫星平台及卫星发射时间的先后顺序,比较了国际上已有的LRIR、LIMS、SAMS、ISAMS、CLAES、MIPAS、HIRDLS、TES共8个星载红外临边探测器的特性、探测目标、技术改进、性能提升等;介绍了红外临边探测大气成分的反演原理;总结了红外临边探测器在痕量气体,平流层云与气溶胶,重力波与极涡,非局部热力学平衡效应4个方面的应用成果。最后对红外临边探测的前景趋势提出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临边探测器 痕量气体 正向模型 反演原理 红外临边探测应用
原文传递
Aerosol Spectra and New Particle Formation Observed in Various Seasons in Nanjing 被引量:7
18
作者 朱彬 王红磊 +2 位作者 沈利娟 康汉青 于兴娜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632-1644,共13页
The aerosol number spectrum and gas pollutants were measured and the new particle formation (NPF) events were discussed in Nanj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ize distributions of aerosol number concen- trations e... The aerosol number spectrum and gas pollutants were measured and the new particle formation (NPF) events were discussed in Nanj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ize distributions of aerosol number concen- trations exhibited distinct seasonal variations, implying the relations of particle sizes and their sources and sinks. The number concentrations of particles in the nuclei mode (10-30 nm), Aitken mode (30-100 nm), accumulation mode (100 -1000 nm) and coarse mode (〉1μm) varied in the order of summer 〉 spring 〉 autumn, summer 〉 autumn 〉 spring, autumn 〉 summer 〉 spring, and spring 〉 autumn 〉summer, re- spectively.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total aerosol number concentrations showed three peaks in all observed periods, which corresponded to two rush hours and the photochemistry period at noon. In general, the NPF in summer occurr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east winds and dominant air masses originating from marine areas with high relative humidity (50%-70%) and strong solar radiations (400 -700 W m-2). In spring, the NPF were generally accompanied by low relative humidity (14%-30%) and strong solar radiations (400-600 W m-2). The new particle growth rates (GR) were higher in the summertime in the range of 10- 16 nm h-1. In spring, the GR were 6.8-8.3 nm h-1. Under polluted air conditions, NPF events were seldom captured in autumn in Nanjing. During NPF periods,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10- 30 nm particles and 03 were detected, particularly in spring, indicating that NPF can be attributed to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mospheric aerosol size spectrum new particle formation trace gases
下载PDF
利用WACCM-3模式对平流层动力、热力场及微量化学成分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毅 刘传熙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0-590,共11页
利用美国NCAR最新的化学-气候耦合模式WACCM-3对平流层风场、温度场以及平流层臭氧等多种微量气体成分(O_3,CH_4,N_2O,H_2O,HCl,HNO_3)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使用ECMWF再分析资料与美国UARS卫星搭载的HALOE,MLS,CLAES等探测器的... 利用美国NCAR最新的化学-气候耦合模式WACCM-3对平流层风场、温度场以及平流层臭氧等多种微量气体成分(O_3,CH_4,N_2O,H_2O,HCl,HNO_3)的季节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使用ECMWF再分析资料与美国UARS卫星搭载的HALOE,MLS,CLAES等探测器的观测资料,对模式输出的动力、热力及化学成分浓度的气候平均值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气候平均海表温度值驱动下,WACCM-3模式能够很好地再现ECMWF资料中平流层纬向平均风场与温度场的季节变化.模拟结果中平流层化学成分的经向-垂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与卫星观测结果基本一致.模式的动力、热力场在极地平流层以及热带对流层顶等区域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些偏差对于微量气体成分分布的模拟具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南半球冬(7月)、春(10月)季节南极平流层低层极夜急流偏强,造成极地地区附近的输送障碍增强,从而导致CH_4,N_2O,H_2O浓度比观测偏低.此外,WACCM-3缺少热带平流层风场的准两年振荡(QBO)机制,这对于热带平流层东风急流以及低纬度平流层O_3,CH_4,N_2O,H_2O等成分经向输送的模拟结果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候耦合模式 平流层气候 平流层臭氧 微量气体 中层大气
下载PDF
被动差分吸收光谱法测量气体浓度时Ring效应的影响及修正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英华 谢品华 +3 位作者 司福祺 彭夫敏 窦科 李素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13-417,共5页
基于散射光、利用痕量气体指纹吸收特性反演气体浓度的方法称为被动差分吸收光谱法(passive DOAS)。因其具体结构简单,易于平台搭载等优点近年来获得了长足发展。被动DOAS中利用太阳散射光作为光源解析大气污染气体柱浓度时,会受到太阳... 基于散射光、利用痕量气体指纹吸收特性反演气体浓度的方法称为被动差分吸收光谱法(passive DOAS)。因其具体结构简单,易于平台搭载等优点近年来获得了长足发展。被动DOAS中利用太阳散射光作为光源解析大气污染气体柱浓度时,会受到太阳弗朗和费光谱的"填充线"即Ring效应的强烈影响,尤其是对浓度很低的痕量气体,致使不易获取其浓度、影响其测量精度。文章以反演大气中NO2气体为例,介绍了稳定天气条件下Ring效应造成的影响、分析了Ring效应影响与太阳天顶角的关系,提出了根据不同太阳天顶角选取不同Ring光谱参与拟合的修正方法,并且利用该处理方法反演了在3天稳定天气条件下不同仰角下的斜柱浓度。实验证明该修正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光 痕量气体 Ring效应 被动差分吸收 太阳天顶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