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1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观光农业发展研究 被引量:439
1
作者 郭焕成 刘军萍 王云才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9-124,共6页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 ,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项交叉性产业 ,也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 ,改变单一农业结构 ,发展高效农业的一条重要途径。观光农业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消费市场的需要而发展的 ,它为人们观光旅游、休闲健身、欣赏田...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 ,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项交叉性产业 ,也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 ,改变单一农业结构 ,发展高效农业的一条重要途径。观光农业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消费市场的需要而发展的 ,它为人们观光旅游、休闲健身、欣赏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趣等提供了新的空间场所。目前观光农业按其功能可分为观光、品尝、购物、务农、娱乐、休闲、疗养、度假等多种类型。观光农业多集中在大城市郊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旅游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特色农业区。北京市是特大城市 ,观光农业发展条件好 ,类型多 ,效益高 ,是全国观光农业较发达的地区。观光农业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季节性 ,发展观光农业必须强调因地、因时制宜 ,充分考虑资源、区位、市场等条件。尽量与旅游业相结合、与农村建设相结合。农业景观学是观光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 ,创建、改善和塑造具有吸引力的农业自然景观和农村人文景观 ,是发展观光农业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光农业 发展 中国 北京
下载PDF
对乡村旅游起源及概念的探讨 被引量:48
2
作者 查芳 《安康师专学报》 2004年第6期29-32,共4页
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发展非常迅猛 ,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旅游休闲地域与空间 ,也为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探讨了乡村旅游的起源 ,并在比较众多学者给出的乡村旅游概念基础上 。
关键词 乡村旅游 起源 概念 乡村景观 乡村性
下载PDF
景观房产研究——背景、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47
3
作者 巨鹏 王学峰 崔凤军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1-35,共5页
文章探讨了景观房产这一新事物产生的背景、缘由 ,分析了其特点、分类等基本内容 。
关键词 景观房产 旅游房产 景观设计 概念 发展趋势 机制探析 类型划分
下载PDF
基于眼动的景观视觉质量评价——以大学生对宏村旅游景观图片的眼动实验为例 被引量:58
4
作者 郭素玲 赵宁曦 +4 位作者 张建新 薛婷 刘培学 徐帅 许丹丹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37-1147,共11页
景观视觉质量评价是旅游资源合理规划和开发的基础,现有评价方法多以主观定性为主,客观定量方法研究较少。本文将眼动分析方法引入景观视觉质量评价中,选择乡村旅游地宏村为研究案例地,通过眼动追踪仪记录大学生被试在观看景观图片时的... 景观视觉质量评价是旅游资源合理规划和开发的基础,现有评价方法多以主观定性为主,客观定量方法研究较少。本文将眼动分析方法引入景观视觉质量评价中,选择乡村旅游地宏村为研究案例地,通过眼动追踪仪记录大学生被试在观看景观图片时的客观眼动数据,运用美景度和语义变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主观评价下的景观视觉质量,并将客观眼动指标与主观评价下的景观视觉质量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被试对不同景观具有不同眼动特征,三个眼动指标(注视频率、平均注视时间和眼跳频率)在四类景观上呈现显著差异,注视热点主要集中在景观的主体建筑物、独特的景观元素或景观元素交界处;(2)客观眼动指标注视时间比重、注视频率、平均注视时间及眼跳时间比重与主观调查问卷得出的景观视觉质量具有显著相关性;(3)构建景观视觉质量的眼动评价模型,计算可得宏村四类景观的视觉质量值分别为:聚落景观5.99、生态景观5.98、农业景观5.96、文化景观5.90,模型显示注视频率越大,观看时间越长(注视时间比重越小),则旅游景观视觉质量评价越高。本研究以旅游景观为例,运用实测数据探讨较为客观的评价方式,为景观视觉质量评价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视觉质量 眼动实验 旅游景观 大学生 宏村
原文传递
旅游、现代性与怀旧——旅游社会学的理论探索 被引量:56
5
作者 董培海 李伟 《旅游学刊》 CSSCI 2013年第4期111-120,共10页
采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探讨旅游、现代性与怀旧之间的内在结构和功能关系。文章认为:"旅游不仅是对现代性好恶交织的表现",其在本质、结构与功能上与怀旧也具有相似性,是现代性场域中的一种怀旧形式。进而借鉴社会人类... 采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探讨旅游、现代性与怀旧之间的内在结构和功能关系。文章认为:"旅游不仅是对现代性好恶交织的表现",其在本质、结构与功能上与怀旧也具有相似性,是现代性场域中的一种怀旧形式。进而借鉴社会人类学中"文本"(text)与"语境"(context)的研究范式,从旅游景观中的"互视结构"着手,尝试探讨旅游(文本)与社会结构(语境)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现代旅游的诸多形式表现为极富怀旧色彩的社会行动,而旅游的怀旧特质是与现代社会文化结构的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旅游景观的嬗变过程构成了理解旅游、现代性与怀旧三者间关系的核心所在"的结论。研究不仅可以为理解旅游现象世界开辟一个全新的境界,对于旅游社会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也具有拓展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怀旧 现代性 旅游景观 社会结构
下载PDF
生态旅游区的景观生态化设计 被引量:24
6
作者 舒伯阳 张立明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1期93-94,F003,共3页
从景观生态学及生态工程角度切入生态旅游 ,探索建立一种适用于一般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和规划的理论框架及操作方法 .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景观生态学 三元结构 生态化设计 生态恢复 自然保护区 宏观生态格局
下载PDF
喀斯特洞穴旅游研究综述 被引量:43
7
作者 杨晓霞 向旭 +1 位作者 袁道先 黎健斌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9-377,共9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喀斯特洞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洞穴景观形成机理、洞穴景观旅游价值评价、旅游洞穴类型划分、旅游活动对喀斯特洞穴环境影响、喀斯特洞穴景观保护等方面,并主要取得了几个重要认识:(1)喀斯特洞穴的发育以溶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喀斯特洞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洞穴景观形成机理、洞穴景观旅游价值评价、旅游洞穴类型划分、旅游活动对喀斯特洞穴环境影响、喀斯特洞穴景观保护等方面,并主要取得了几个重要认识:(1)喀斯特洞穴的发育以溶蚀作用为基础,但也存在着机械侵蚀、生物侵蚀、空气与气蚀以及各种沉积作用。(2)按照洞穴成因,洞穴可分为渗流带洞穴、地下水位洞穴、潜流带洞穴和深潜流带洞穴,以及一些特殊成因的洞穴。(3)对喀斯特洞穴旅游价值的评价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性评价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区位、知名度、规模、景观的丰度、价值和功能、容量等;定量评价则多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模型。(4)旅游活动对洞内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洞穴温度、CO2含量与客流量呈正相关关系;灯光植物滋生主要源自洞穴灯光照明、游客带进的孢子及细菌。(5)实行游客分批进入制,将有利于保护洞穴环境和保育洞穴景观。(6)实行区域旅游组合开发、增加喀斯特洞穴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品、加大景区保护力度与市场营销力度、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等,可延长喀斯特洞穴旅游地的生命周期。已有研究大多从地学和旅游学的角度入手,且偏重于开发和评价方面。今后,应加强现代技术在洞穴旅游开发中的应用、洞穴旅游的管理、洞穴医疗旅游、洞穴旅游环境容量量测、洞穴旅游形象塑造和洞穴旅游开发时序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旅游 喀斯特洞穴 洞穴景观 洞穴环境 洞穴保护
下载PDF
旅游景观意象评价——周庄与乌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5
8
作者 周永博 沙润 +2 位作者 杨燕 卢晓旭 侯兵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9-371,共13页
通过对旅游景观意象评价的实证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的旅游景观意象评价方法。首先对旅游评价研究和旅游景观意象理论进行了回顾,以功能属性、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对旅游景观意象进行划分,进而对291名旅游者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 通过对旅游景观意象评价的实证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的旅游景观意象评价方法。首先对旅游评价研究和旅游景观意象理论进行了回顾,以功能属性、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对旅游景观意象进行划分,进而对291名旅游者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自下而上生成了旅游景观意象评价指标及权重,线性评价的结果显示周庄(古镇景区)与乌镇(东栅景区)的景观意象质量差别不大,为进一步从结构上分析和比较旅游景观意象,研究随后计算了周庄(古镇景区)与乌镇(东栅景区)旅游景观意象属性的耦合协调度,结构评价的比较结果显示两者的旅游景观意象处于不同水平。该研究从旅游景观意象角度提供了旅游景观评价方法,为旅游景观的规划设计、创意策划和推广传播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景观 意象 评价
原文传递
论乡村旅游开发中的景观危机 被引量:30
9
作者 徐清 《中国园林》 2007年第6期83-87,共5页
乡村旅游应是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可持续科学发展的结果。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依赖的乡村景观也正面临着危机。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和乡村景观的内涵分析,指出乡村景观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乡村旅游资源,两者... 乡村旅游应是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可持续科学发展的结果。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依赖的乡村景观也正面临着危机。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和乡村景观的内涵分析,指出乡村景观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乡村旅游资源,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和密切的联系。同时,重点论述乡村旅游开发中出现的景观危机表现,剖析乡村景观出现危机的总根源在于乡村旅游开发目的的本末倒置。并对合理协调乡村旅游开发与景观建设的关系,提出相应管理对策,以期对我国乡村旅游地的景观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乡村旅游 讨论 景观 危机
下载PDF
旅游景观形成与演变机制的符号学解释——兼议符号学视角下的旅游城市化与旅游商业化现象 被引量:35
10
作者 陈岗 黄震方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4-127,共4页
旅游景观形成与演变机制的研究对于旅游景观的建设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于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对旅游景观的形成与演变机制进行分析,并指出:在旅游景观形成与演变过程中,基于旅游景观意义的博弈,旅游文化主体不仅把自在景观符号... 旅游景观形成与演变机制的研究对于旅游景观的建设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于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对旅游景观的形成与演变机制进行分析,并指出:在旅游景观形成与演变过程中,基于旅游景观意义的博弈,旅游文化主体不仅把自在景观符号作为一个整体加以改造而形成旅游景观符号的"能指",而且在此基础上赋予它的新的文化内涵,形成旅游景观符号的"所指",从而完成旅游景观的符号化过程。旅游城市化和旅游商业化现象是这一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基于文化主体意义博弈的旅游景观符号的现代化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观 符号学 悖论 旅游城市化 旅游商业化
下载PDF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主要方向及进展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杨絮飞 丁四保 《世界地理研究》 2003年第4期84-89,共6页
本文从旅游对环境的影响着手 ,通过对生态旅游研究现有的文献分析 ,主要阐述了作为可持续旅游实现形式的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生态旅游概念与内涵的研究 ,生态旅游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和生态旅游的地理学研究等几个方面 ,生态旅游的... 本文从旅游对环境的影响着手 ,通过对生态旅游研究现有的文献分析 ,主要阐述了作为可持续旅游实现形式的生态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生态旅游概念与内涵的研究 ,生态旅游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和生态旅游的地理学研究等几个方面 ,生态旅游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旅游概念、内涵和特征的探讨 ,而生态旅游实践的研究主要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旅游规划案例的研究 ,同时指出了生态旅游今后应加强的几个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景观生态学 地理学 旅游消费方式 旅游行为方式
下载PDF
虚拟旅游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2
作者 蒋文燕 朱晓华 陈晨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7年第14期53-57,共5页
虚拟旅游是运用三维实景展示,将现实中的旅游场景制作成用于互联网、多媒体、触摸屏等多种载体进行展示的电子文件,可以按固定路线或自选路线从不同角度观赏,获得身临其境般的体验。本文阐述了虚拟旅游产生的背景及其意义,分析总结了虚... 虚拟旅游是运用三维实景展示,将现实中的旅游场景制作成用于互联网、多媒体、触摸屏等多种载体进行展示的电子文件,可以按固定路线或自选路线从不同角度观赏,获得身临其境般的体验。本文阐述了虚拟旅游产生的背景及其意义,分析总结了虚拟旅游的主要研究范围和技术难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旅游 虚拟景观 网络旅游
下载PDF
旅游景观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基于黔东南州J村苗寨旅游开发的实证调研 被引量:33
13
作者 谢小芹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5,共6页
既有关于旅游景观的研究具有"断裂式"、系统性不足、批判力度不够以及"颠倒化"的缺陷。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将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作为分析框架,以旅游开发过程中的J村为研究个案,系统分析旅游景观被... 既有关于旅游景观的研究具有"断裂式"、系统性不足、批判力度不够以及"颠倒化"的缺陷。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将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作为分析框架,以旅游开发过程中的J村为研究个案,系统分析旅游景观被制造出来的一般化逻辑及引发的社会后果。研究表明:当景观被赋予了旅游价值的时候,景观就被升级为旅游景观;制造旅游景观的一般化逻辑可以概括为"民间认知-权威认证-资本布景-巩固强化";景观社会理论关照下的村庄被一种无形景象控制秩序所统摄;呈现出地方族群的风险"兜底者"、当地文化的"去差异性"以及村社的"工地化"的社会后果。我们理应警惕这种现象,让旅游开发回归公共性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观 景观社会理论 制造景观
原文传递
旅游景观文化论 被引量:21
14
作者 陈宗海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3期108-112,共5页
旅游景观文化是旅游文化的重要构成。本文认为旅游景观文化有其自己的结构与特点,就景观文化的内容而言,大体可由景观的“形”、景观的“意”、景观背景文化(社会文化)和景观阅读文化四部分所组成;就景观文化的特点而言,则可从景... 旅游景观文化是旅游文化的重要构成。本文认为旅游景观文化有其自己的结构与特点,就景观文化的内容而言,大体可由景观的“形”、景观的“意”、景观背景文化(社会文化)和景观阅读文化四部分所组成;就景观文化的特点而言,则可从景观文化的时间性、空间性和民族性诸方面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观文化 背景文化 阅读文化 时间性 民族性
下载PDF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评价 被引量:20
15
作者 唐东芹 赵纪闻 李永涛 《上海农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195-200,共6页
本文在对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公园总体、景区及景点三个层次对东平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东平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是成功的,局部有待进一步改善。本文为公园定... 本文在对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公园总体、景区及景点三个层次对东平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东平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是成功的,局部有待进一步改善。本文为公园定位、开发建设规模及顺序的确定和景观资源保护和整饰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 旅游资源 综合评价 景区 景点
下载PDF
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景观格局变迁与优化 被引量:31
16
作者 邓明艳 曾菊新 +1 位作者 余斌 李伯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2-86,97,共6页
乡村景观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基础,在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景观格局的反向变迁威胁着乡村景观的"乡村性",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调控乡村旅游发展目标、人类行为和乡村景观空间格局三个要素,是控制和治理乡... 乡村景观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基础,在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景观格局的反向变迁威胁着乡村景观的"乡村性",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调控乡村旅游发展目标、人类行为和乡村景观空间格局三个要素,是控制和治理乡村景观反向变迁,实现乡村景观优化的主要路径,政府的主导、扶持、规范和引导是乡村景观优化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乡村景观 景观变迁 景观优化
下载PDF
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绅士化的动态表征与形成机制——以广东惠州上良村为例 被引量:32
17
作者 蔡晓梅 刘美新 +1 位作者 林家惠 麻国庆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68,共14页
随着中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乡村绅士化现象成为学术与现实关注的热点之一。文章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广东省惠州市上良村为例,试图探究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绅士化的动态表征与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乡村绅士化的过程吸引了不同阶层主... 随着中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乡村绅士化现象成为学术与现实关注的热点之一。文章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广东省惠州市上良村为例,试图探究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绅士化的动态表征与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乡村绅士化的过程吸引了不同阶层主体的加盟,政策、资本和相关利益者共同推动乡村阶层发生重构,形成了"经济驱动型""被动参与型""生活方式型"和"支持鼓励型"多阶层模式,呈现出混杂性和临时性的阶层表征。(2)乡村绅士化带来自然、文化与政治景观的多维变迁,融合了多重主体意志的乡村景观呈现出既是城市又是乡村的杂糅状态,进而使本地村民产生了地方和身份的困惑。(3)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限制了农村土地的自由流转,土地的争夺成为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多重主体利益博弈的核心,也成为乡村绅士化阶层与景观动态表征背后的解释机制。研究丰富了乡村绅士化的内涵与外延,为理解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管理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绅士化 乡村旅游 阶层 景观 土地
下载PDF
作为景观的乡愁:旅游体验中的乡愁意象及其表征 被引量:30
18
作者 谢彦君 于佳 +1 位作者 王丹平 陈枫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2,共22页
文章对图像中所蕴含的乡愁情结进行分析,以此理解人们在乡愁意识主导下所形成的图像诠释行为,进而探讨乡愁作为一种旅游需要所对应的景观形态特征。研究发现,乡愁可以呈现为一种景观形态,具有可感知的景观特征,并综合体现为具身状态下... 文章对图像中所蕴含的乡愁情结进行分析,以此理解人们在乡愁意识主导下所形成的图像诠释行为,进而探讨乡愁作为一种旅游需要所对应的景观形态特征。研究发现,乡愁可以呈现为一种景观形态,具有可感知的景观特征,并综合体现为具身状态下多感官的情境化体验对象。对图片资料的内容分析表明,乡愁具有色彩倾向,总体上呈现出对那些能够铭刻过往记忆的色彩的追求;从物象上看,表征乡愁的物象多以景物为主体,器物和人物为陪体。其中,自然景物多为水域景物和生物景物,生物景物以家养动物为主;人文景物以古村、老城景物为主体;器物中用以作为乡愁表征的主要是一些颇具地方性特征的用具类器物。同时,该研究还表明,人们心目中的“乡愁”景观具有个体建构特征,可划分为“共相乡愁”与“异相乡愁”两种类型,两种不同的乡愁景观是由于立场不同而造成的景观解读差异,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基于体验视角的旅游景观打造和解读的辩证法。最后,该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旅游世界中为旅游者所凝视的乡愁景观是一处“似我非我”的旧时光、老地方,它与曾经的自我相联系。在此基础上,文章归纳出6类乡愁景观,并依从符号学理论中的明示、暗示和喻示分析框架,形成了乡愁景观与旅游情境中的“信息”“氛围”和“情感”3个符号诠释范畴之间的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乡愁景观 异相乡愁 共相乡愁 旅游体验
下载PDF
旅游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影响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9
19
作者 卢松 《旅游科学》 CSSCI 2014年第6期13-23,共11页
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是传承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景观财富。作为新兴的重要发展力量,旅游正在不可逆转地改变着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演变进程。本文从物质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景观、文化景观地方意义等方面综述了旅游... 传统地域文化景观是传承地域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景观财富。作为新兴的重要发展力量,旅游正在不可逆转地改变着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演变进程。本文从物质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景观、文化景观地方意义等方面综述了旅游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影响的研究成果,对现有研究进行了述评。最后从亟须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内容两个方面进行了未来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影响 文化景观 景观演变 传统地域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论太行山地区旅游风景地貌资源 被引量:26
20
作者 吴忱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10,共5页
太行山地区的旅游风景地貌由深切的河谷、高耸的山地及山顶平台和山地与河谷之间的山坡等三种地貌类型组成。它可使旅游者既享受到幽深、雅静、古朴的谷地风情 ,又欣赏到争奇斗艳的山地景色 ,还饱览到一览众山小 ,心旷神怡的山顶风光。... 太行山地区的旅游风景地貌由深切的河谷、高耸的山地及山顶平台和山地与河谷之间的山坡等三种地貌类型组成。它可使旅游者既享受到幽深、雅静、古朴的谷地风情 ,又欣赏到争奇斗艳的山地景色 ,还饱览到一览众山小 ,心旷神怡的山顶风光。它呈S—N向的带状 ,分布在太行山地区不同山地的不同海拔高度上 ,又往往与地质构造带和山前多雨带相吻合。其形成与地貌发育史密切相关 ,时代均不超过 5 5MaBP以来的新生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地区 旅游风景地貌资源 新生代 山地 山坡 山顶平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