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高等级旅游资源数量与旅游人数、旅游收入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董红梅 赵景波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3-177,共5页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其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水平与规模。但在旅游资源质量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其数量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如何的研究较少,故文中选取全国及31个省区(不包括香港、澳门与台湾)17种世界级、国家级旅游...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其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水平与规模。但在旅游资源质量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其数量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如何的研究较少,故文中选取全国及31个省区(不包括香港、澳门与台湾)17种世界级、国家级旅游资源数量、旅游人数、旅游收入的数据,对旅游资源数量与旅游人数、旅游收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等级旅游资源数量与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呈正相关性,说明高等级旅游资源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省区旅游资源数量与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均成正比例关系,但与旅游人数的相关性更大,说明高等级旅游资源数量对旅游接待人数的影响更强;旅游资源数量与国内旅游人数、旅游收入的相关性大,而与入境旅游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相关性小,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等级旅游资源数量对国内旅游的影响较国际旅游更显著;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高等级旅游资源数量与其旅游人数均呈显著相关性,但与其旅游收入的相关性是中西部显著,东部不显著,说明目前高等级旅游资源对中西部的影响较东部地区大,中西部旅游发展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主要依靠高等级旅游资源的建设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丰度 旅游业发展 相关性
原文传递
我国旅游资源经济转化率及其省际差异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白洋 杨晓霞 樊昊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90,共6页
旅游资源经济转化率是衡量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对旅游资源丰裕度、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量化估值的基础上,尝试建立旅游资源经济转化率模型,以2012年的截面数据对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旅游资源经济转化率进行定量测算与分析... 旅游资源经济转化率是衡量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对旅游资源丰裕度、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量化估值的基础上,尝试建立旅游资源经济转化率模型,以2012年的截面数据对全国各省级行政区的旅游资源经济转化率进行定量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旅游资源经济转化率总体水平偏低且省际差异明显;2我国省级行政区旅游资源经济转化率可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其中高等级包含2个省级行政区,中等级包含10个省级行政区,低等级包含19个省级行政区;3东北、西北地区只拥有低转化率等级的省级行政区;华北、西南地区拥有中、低转化率等级的省级行政区;华东、中南地区同时拥有高、中、低转化率等级的省级行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丰裕度 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 经济转化率 省际差异
下载PDF
城市旅游关键要素供给与游客需求相关性及产能利用率——2005—2014年河南省18个地市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杨红艳 孙根年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3-99,共7页
供给与需求平衡分析是研究产能利用率的基础。景区、宾馆供给与游客需求的相关性体现城市旅游发展过程中关键要素供需的长期均衡,产能利用率反映在一定旅游需求下关键供给要素在不同地市、不同时段的具体情况。该文依据2005-2014年河南1... 供给与需求平衡分析是研究产能利用率的基础。景区、宾馆供给与游客需求的相关性体现城市旅游发展过程中关键要素供需的长期均衡,产能利用率反映在一定旅游需求下关键供给要素在不同地市、不同时段的具体情况。该文依据2005-2014年河南18个地市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客流量与资源丰度、星级宾馆以及旅游收入的相关性,并根据单位景区、宾馆接待客流量理论值,测算了各地市A级景区和星级宾馆的产能利用率。结果发现:1)资源丰度与客流量呈正相关,但在国内旅游上存在一定的空间错位;2)星级宾馆与客流量呈正相关,在入境旅游上有显著的正偏差;3)客流量与旅游收入呈正相关,国内旅游比入境旅游产业结构更高级;4)10年来河南省A级景区和星级宾馆产能利用率总体不断提升,但个别年份、部分地市存在产能过剩情况。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促进河南城市旅游供需平衡及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丰度 客流量 星级宾馆 旅游收入 相关性 产能利用率
下载PDF
基于模糊理论的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丰度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董红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131-135,共5页
旅游资源赋存丰度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但目前对我国旅游资源赋存丰度的评价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我国31个省区(不包括香港、澳门与台湾)17种旅游资源的赋存丰度进行模糊评价,根据隶属度可将其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其中... 旅游资源赋存丰度直接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但目前对我国旅游资源赋存丰度的评价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我国31个省区(不包括香港、澳门与台湾)17种旅游资源的赋存丰度进行模糊评价,根据隶属度可将其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其中优良级的省区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中部,而较差的省区则主要在西部;同时根据权重对各省旅游资源组合优劣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模糊评价 丰度 等级
下载PDF
我国西部省(区)旅游资源组合态势及其开发对策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新军 张祖群 +1 位作者 赵荣 刘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15-120,共6页
在西部旅游省(区)旅游发展研究概况基础上,进行西部旅游资源丰富index度与离散度组合研究。以西部省(区)高级别旅游资源为基础,计算12省(区)旅游资源丰富度的总得分并按丰富度进行排序;计算离散度得出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性呈现从贵州、西... 在西部旅游省(区)旅游发展研究概况基础上,进行西部旅游资源丰富index度与离散度组合研究。以西部省(区)高级别旅游资源为基础,计算12省(区)旅游资源丰富度的总得分并按丰富度进行排序;计算离散度得出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性呈现从贵州、西藏到四川、内蒙古逐渐递减趋势。在笛卡儿坐标系中构建其资源组合态势图,运用距离法进行聚类,得到其聚类谱系。最后针对12个西部省(区)进行登录,发现其呈现四种类型,根据对旅游资源的分析给出了四种不同模式的旅游开发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 旅游资源 丰富度 离散度 聚类
下载PDF
新疆旅游资源经济转化率区域差异分析
6
作者 王立明 黄杰 +1 位作者 谢霞 李晓东 《旅游发展研究》 2017年第5期68-75,共8页
旅游资源经济转化率是衡量一个区域旅游业发展程度的基本指标。本文基于2004-2014年截面数据,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新疆各地州市旅游资源经济转化率进行测算与剖析,结果表明:(1)新疆旅游资源丰裕度与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整体较高... 旅游资源经济转化率是衡量一个区域旅游业发展程度的基本指标。本文基于2004-2014年截面数据,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新疆各地州市旅游资源经济转化率进行测算与剖析,结果表明:(1)新疆旅游资源丰裕度与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整体较高,北疆高于南疆;(2)新疆旅游资源经济转化率总体水平低且南北疆区域差异明显,但总体差异呈缩小态势,地区内差异绝大部分贡献来自北疆地区;(3)新疆14个地州市可划分为高转化率,较高转化率,中转化率,低转化率4个等级。其中高转化率地区是乌鲁木齐市,最低转化率为和田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丰裕度 旅游经济综合发展水平 旅游经济转化率 地州差异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与市域差异 被引量:18
7
作者 肖光明 郭焕成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30-1437,共8页
珠三角在我国区域旅游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其旅游资源本身具有基础性研究意义。面对大区域旅游资源评价困难的状况,文章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域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并系统比较了该区域九城市旅游... 珠三角在我国区域旅游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其旅游资源本身具有基础性研究意义。面对大区域旅游资源评价困难的状况,文章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域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并系统比较了该区域九城市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前者包括旅游资源的类型效应、强度效应和聚集效应评价,后者包括九城市在旅游资源丰度、配合指数、总体优势度方面的差异以及在各自旅游发展中所起作用的差异。研究发现,对于珠三角这样的大区域,选取上述评价指标对深入把握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和旅游资源的内部差异是恰当的;珠三角九城市旅游资源的数量、组合及其总体优劣势不尽相同,在各自旅游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存在明显差异,并由此形成不同的旅游发展模式;有必要通过系统整合,以有效推进该区域的旅游资源空间一体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基本特征 旅游资源丰度 市域差异 珠江三角洲
原文传递
基于丰度分析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资源西南区域的省际差异
8
作者 周玺 杨勇 侯晓敏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2-68,共7页
采取丰度分析对西南区域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资源进行省际差异研究,利用聚类分析探究西南区域六个省市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资源的优劣势程度。研究表明,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资源在西南区域六个省市内存在显著性省际差异,具体结论:丰度层面,贵州... 采取丰度分析对西南区域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资源进行省际差异研究,利用聚类分析探究西南区域六个省市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资源的优劣势程度。研究表明,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资源在西南区域六个省市内存在显著性省际差异,具体结论:丰度层面,贵州为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资源的高值区,云南和广西为中高值区,四川为中值区,重庆和西藏则为低值区。组合层面,贵州、云南两省域体育旅游精品资源组合度高,在景区、赛事、线路、目的地四种资源类型之间配合协调;广西、四川资源类型之间组合较不协调。重庆和西藏组合协调较差。综合优势度层面,贵州综合优势度最高;云南和广西优势较高;四川优势不明显;重庆和西藏较差。总体而言,贵州为精品资源富足区;云南、广西为丰富区;四川、重庆、西藏为不富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旅游精品资源 西南区域 丰度分析 省际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