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骨守骨”源流考及临床应用
1
作者 林艳萍 董卫国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3期87-89,共3页
通过整理有关“在骨守骨”的相关古籍及文献,发现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变新,“在骨守骨”已具备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在骨守骨”为医者遵循“病在骨、调骨”,通过刺激深度达到骨面来治疗疾病,多数医家认为“在骨守骨”是针刺时达到临床... 通过整理有关“在骨守骨”的相关古籍及文献,发现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变新,“在骨守骨”已具备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在骨守骨”为医者遵循“病在骨、调骨”,通过刺激深度达到骨面来治疗疾病,多数医家认为“在骨守骨”是针刺时达到临床疗效的关键。“在骨守骨”体现针刺深度,其有别于普通针刺,既能刺激骨,同时提高临床疗效,并且能为现代针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骨守骨” 骨膜 在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针刺“至骨”法临床应用浅议 被引量:34
2
作者 邹德辉 刘通 +6 位作者 王洪彬 常宏 李佳凝 李旗 武淑娟 崔建美 张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57,共4页
通过对针刺"至骨"法针灸治疗理念进行源流考辨、取穴特点分析、临床特色介绍及治病机制浅议,浅谈针刺"至骨"法的临床应用价值。针刺"至骨"法属于深刺法,源于《内经》的短刺和输刺,以骨缘附近的经穴"... 通过对针刺"至骨"法针灸治疗理念进行源流考辨、取穴特点分析、临床特色介绍及治病机制浅议,浅谈针刺"至骨"法的临床应用价值。针刺"至骨"法属于深刺法,源于《内经》的短刺和输刺,以骨缘附近的经穴"反应点"及软组织在骨骼上的附着点为取穴靶点,进针时针尖多抵达骨面或针身贴骨进针,以刺激骨膜为手法特色,对痉挛性、深在性、顽固性的痛证及运动系统疾病、神志性疾病、脑源性疾病等疗效较佳,值得临床应用及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输刺 骨膜 软组织 疼痛 针刺“至骨”
原文传递
至骨针法镇痛特色及作用机理浅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闫泽昊 邹德辉 +4 位作者 杨瑞娟 冯开新 张燕 陈佳琪 张瑞立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9期49-51,共3页
至骨针法是一套以刺激骨膜及松解深筋膜为主要刺激靶点的新型针刺疗法。该针法常选取骨缘经穴、奇穴、阿是穴、全息穴、痛敏穴为治疗要穴,以刺激骨膜和深筋膜为针刺特色,以配合腹式深呼吸和主被动运动为治疗特色,注重靶向调节,导气至病... 至骨针法是一套以刺激骨膜及松解深筋膜为主要刺激靶点的新型针刺疗法。该针法常选取骨缘经穴、奇穴、阿是穴、全息穴、痛敏穴为治疗要穴,以刺激骨膜和深筋膜为针刺特色,以配合腹式深呼吸和主被动运动为治疗特色,注重靶向调节,导气至病所、动至病所。具有操作简便,起效迅捷,作用持久,安全可靠,适应性广等特点,目前在治疗急慢性软组织疼痛、脏腑痛症、神经性痛证、心因性痛证、情志性痛证、癌痛及风湿痹痛等方面疗效确切,尤其对深在性、顽固性的痛证,效果较佳,且有丰富现代研究基础,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疼痛 至骨针法 骨膜 机理
原文传递
至骨针法针刺特色初探 被引量:4
4
作者 邹德辉 《中医药导报》 2022年第2期83-86,共4页
至骨针法是集触诊、针刺、导引、正念疗法为一体的新型针法。该针法以触至病所为先导,通过循“骨”触诊,辅助腧穴的诊断和靶点选择。进针讲究针尖至骨或贴骨进针,以针至病所,通经活络,松解粘连。行针注重医患互动,医者意守神气,逼气至病... 至骨针法是集触诊、针刺、导引、正念疗法为一体的新型针法。该针法以触至病所为先导,通过循“骨”触诊,辅助腧穴的诊断和靶点选择。进针讲究针尖至骨或贴骨进针,以针至病所,通经活络,松解粘连。行针注重医患互动,医者意守神气,逼气至病所;患者意守感传,配合主被动的意念活动、呼吸活动、肢体运动、脏腑活动,导气至病所。对病位较深、病情顽固的疼痛性疾病、功能障碍性疾病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骨针法 触诊 导引 针至病所 气至病所
下载PDF
“项枕三穴”至骨法治疗脑卒中后头痛的筋膜学机制探讨
5
作者 张亚倩 胡国强 邹德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期155-158,共4页
从选穴依据、至骨特色、筋膜效应3个方面入手,探讨“项枕三穴”至骨法治疗脑卒中后头痛的筋膜学机制。风池、风府、完骨穴区神经血管及筋膜解剖特点与头痛发生、诊疗密切相关,具有优异的针效解剖基础;同时三穴区与枕项部肌筋膜“附着性... 从选穴依据、至骨特色、筋膜效应3个方面入手,探讨“项枕三穴”至骨法治疗脑卒中后头痛的筋膜学机制。风池、风府、完骨穴区神经血管及筋膜解剖特点与头痛发生、诊疗密切相关,具有优异的针效解剖基础;同时三穴区与枕项部肌筋膜“附着性激痛点”位置相近,刺之效宏。至骨针法以触至病所(探查筋膜病态变化)为操作先导,以阳性反应为取穴特色,以深层骨膜为刺激靶点,结合动至病所、导引功法,治疗疼痛疗效显著。“项枕三穴”至骨法治疗脑卒中后头痛的筋膜学机制主要归纳为痛点灭活消除筋膜敏化、筋膜牵拉刺激神经重塑、筋膜传导加速气至病所、骨膜特性增强镇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枕三穴 至骨针法 脑卒中后头痛 筋膜学
下载PDF
浅议百会至骨法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理论基础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尚云 邹德辉 +2 位作者 郑世江 李建伟 仲桂林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33期52-55,共4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急性脑卒中的常见表现,可因每次发作受累的血管和部位有所不同而临床表现多变,亦可因每次发作缺血部位基本相同而临床表现相似或刻板。TIA会导致卒中的风险增加,可作为更严重和致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急性脑卒中的常见表现,可因每次发作受累的血管和部位有所不同而临床表现多变,亦可因每次发作缺血部位基本相同而临床表现相似或刻板。TIA会导致卒中的风险增加,可作为更严重和致残性卒中的警示。现代医学以溶栓、双重抗血小板聚集、强化降脂、抗凝、扩容、血管介入等手段干预治疗,但在3个月内仍有较高的卒中风险。中医学认为本病以本虚邪实为根本病机,发病与中风机制相一致:主要是由于正气虚弱,肝风内动,造成心、肝、脾、肾脏腑阴阳失调,再加上五志过极,饮食不节,房劳过度,或外邪侵袭等诱因,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者阴亏于下,肝阳暴涨,阳化风动,血随气逆,上冲于脑,蒙蔽清窍致猝然昏仆、半身不遂诸症而发病,数分钟即可好转。中医治疗有针刺及相关特色针法(至骨针法、醒脑开窍针法等)、中药汤剂口服等,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针刺,而选取百会穴治疗属对症选穴。至骨针法作为新针刺方法,以刺激骨膜及松解深筋膜为手法特色,对百会穴进行至骨操作,可多系统、多层次、多维度作用于颅内缺血血管,改善组织内供血,有即刻起效、长期维持的效果。文章将从至骨针法选穴、操作、针效3个方面探析百会穴至骨针刺治疗TIA的可能机制,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更多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会穴 至骨针法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卒中
下载PDF
至骨针法镇痛经验浅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熙岚 邹德辉 +4 位作者 石雪英 张亚倩 杨金月 田振志 闫泽昊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4期36-39,43,共5页
至骨针法是以刺激骨膜、神经及松解深筋膜为治疗特色的新型针法,擅长治疗临床各类急慢性疼痛及运动功能障碍,尤其对深在性、痉挛性、顽固性、传导性的痛症方面疗效较佳。本文详细介绍了至骨针法治疗肌肉骨骼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内脏... 至骨针法是以刺激骨膜、神经及松解深筋膜为治疗特色的新型针法,擅长治疗临床各类急慢性疼痛及运动功能障碍,尤其对深在性、痉挛性、顽固性、传导性的痛症方面疗效较佳。本文详细介绍了至骨针法治疗肌肉骨骼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内脏痛的病因病机、机理探讨及医案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至骨针法 骨膜 镇痛 经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