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梅梁湾沿岸带水体生物学与光学特性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运林 秦伯强 +2 位作者 陈伟民 陈宇炜 吴生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54-460,共7页
基于 1998~ 1999年周年 4季原位水下光场观测资料及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 1992~ 2 0 0 1年悬浮物、叶绿素 a、透明度长期历史观测资料分析了太湖梅梁湾沿岸带第 2号站点水体的生物学与光学特性 ,探讨了水下光合有效辐射(P... 基于 1998~ 1999年周年 4季原位水下光场观测资料及中国科学院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 1992~ 2 0 0 1年悬浮物、叶绿素 a、透明度长期历史观测资料分析了太湖梅梁湾沿岸带第 2号站点水体的生物学与光学特性 ,探讨了水下光合有效辐射(PAR)总量的日变化、垂直分布 ;光衰减系数的季节变化及光谱分布 ;影响光衰减系数的主要水色因子。结果表明 ,无论是 PAR还是光谱衰减系数其值都很高 ,其中 PAR衰减系数在 1.4 0~ 5 .30 / m间变化 ,均值为 2 .4 3± 0 .5 5 / m,秋季最大、夏季最小 ,真光层深度在 0 .87~ 3.2 9m间变化 ,均值为 1.98± 0 .4 1m;水下光谱在蓝光波段衰减最强烈 ,其次是红光、绿光 ,随着深度增加光谱成分出现绿移和红移现象 ,绿红光占得比例越来越大 ;光谱衰减系数随着波长的增加大致呈下降趋势 ,但在 6 70 nm附近有个峰值 ;基于线性相关分析发现在混浊的沿岸带水体中影响光衰减主要因子为水体中的悬浮物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叶绿素 a对 PAR衰减系数的贡献率只占到 1.5 9%~ 14 .2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梅梁湾 水体 生物学 光学特性 光衰减系数 光合有效辐射 水色遥感 水质监测
下载PDF
美人蕉生态护坡对径流污染净化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郭伟杰 成水平 +4 位作者 李柱 柴培宏 徐洪 梁威 吴振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3-27,182,共6页
2010-04-10月,研究了合肥市南淝河美人蕉生态护坡对河道的水质改善作用。试验用水取自南淝河,TSS、TN、NH4+-N、TP和COD的平均浓度分别是94.1,5.42,2.98,0.202和55.5 mg/L,河水经流生态护坡后,相应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4%,45.6%,57.5%... 2010-04-10月,研究了合肥市南淝河美人蕉生态护坡对河道的水质改善作用。试验用水取自南淝河,TSS、TN、NH4+-N、TP和COD的平均浓度分别是94.1,5.42,2.98,0.202和55.5 mg/L,河水经流生态护坡后,相应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4%,45.6%,57.5%,40.1%和29.0%。另外,考察了植物对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美人蕉护坡微生物的数量显著多于无植物坡岸(p<0.01),微生物总数分别为:3.17×107和0.830×107cfu/g。由此,植物护坡兼具净化和生态景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护坡 美人蕉 总悬浮固体 营养盐 去除率 微生物
下载PDF
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法测定黄河口不同粒径悬浮物中的有机碳含量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龙军 刘立芳 张向上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7-571,共5页
悬浮颗粒物(TSS)粒径与颗粒有机碳(POC)含量的关系研究,是河口淡、咸水混合过程中有机碳形态变化及其输送过程和输运通量研究的基础。在沉降法分级的基础上,结合激光粒度仪粒度测定,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处理所得数据,校正了由于沉降分... 悬浮颗粒物(TSS)粒径与颗粒有机碳(POC)含量的关系研究,是河口淡、咸水混合过程中有机碳形态变化及其输送过程和输运通量研究的基础。在沉降法分级的基础上,结合激光粒度仪粒度测定,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处理所得数据,校正了由于沉降分级的粒径交错现象而导致POC测定中小粒径TSS的POC含量偏低、大粒径TSS的POC含量偏高的问题,获得了样品中不同粒径TSS的POC含量。实验发现,黄河口水体中POC含量随TSS粒径的增加显著递减,80%以上的颗粒有机碳集中在<16μm的TSS中,而粒径<32μm的悬浮物承载了95%以上的颗粒有机碳的入海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颗粒物 有机碳 粒径 多元线性回归
下载PDF
湖北东湖、梁子湖和洪湖颗粒物吸收光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时志强 张运林 +3 位作者 刘明亮 袁旭音 殷燕 刘笑菡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6-743,共8页
通过对2007年9月底和10月初湖北东湖、梁子湖、洪湖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吸收系数进行研究,系统分析了3个湖泊水体中颗粒物吸收系数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总颗粒物吸收表现出明显浮游植物吸收特征,反映颗粒物中浮游植物贡献比较高... 通过对2007年9月底和10月初湖北东湖、梁子湖、洪湖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吸收系数进行研究,系统分析了3个湖泊水体中颗粒物吸收系数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总颗粒物吸收表现出明显浮游植物吸收特征,反映颗粒物中浮游植物贡献比较高;东湖和梁子湖吸收系数显著大于洪湖,表明东湖和梁子湖水下光场条件不如洪湖。武汉东湖各点颗粒物吸收系数变化不大,而梁子湖和洪湖各点则存在较大空间差异。3个湖泊非藻类颗粒物吸收光谱谱型一致,随波长增加大致按指数规律衰减。武汉东湖、梁子湖、洪湖指数函数斜率平均值分别为12.31±0.32μm-1、11.96±0.84μm-1、11.98±1.68μm-1。浮游植物特征波长的吸收系数与浮游植物色素浓度具有显著性正相关,可以通过色素浓度测定反推浮游植物吸收系数。总颗粒物、非藻类颗粒物吸收系数与总悬浮物、有机颗粒物、无机颗粒物均存在显著性正相关。浮游植物吸收系数与有机颗粒物也有很好的线性相关,证明有机颗粒物主要以浮游植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湖 梁子湖 洪湖 悬浮颗粒物 浮游植物 吸收光谱
原文传递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鄱阳湖表层水体总悬浮颗粒物浓度遥感反演 被引量:5
5
作者 江辉 周文斌 刘小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948-2952,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湖泊总悬浮颗粒物浓度遥感反演的准确性,引进适应复杂非线性映射的RBF神经网络模型,以鄱阳湖通江湖体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实测水体悬浮颗粒物浓度和MODIS遥感数据,对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建立了RBF神经网络悬浮颗粒物浓... 为进一步提高湖泊总悬浮颗粒物浓度遥感反演的准确性,引进适应复杂非线性映射的RBF神经网络模型,以鄱阳湖通江湖体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实测水体悬浮颗粒物浓度和MODIS遥感数据,对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建立了RBF神经网络悬浮颗粒物浓度反演模型,神经元个数为8个,误差性能目标值为0.001,对悬浮颗粒物浓度进行反演。研究结果表明,验证样本相关系数R2=0.956 8,均方根误差RMSE=0.54。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反演水悬浮颗粒物浓度是有效的,其反演结果优于非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悬浮颗粒物 鄱阳湖 神经网络 遥感
下载PDF
黄河利津水文站不同粒径悬浮颗粒物中有机碳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立芳 张龙军 张向上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5期126-130,共5页
估算不同粒径TSS中POC的入海日通量。对黄河利津水文站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solid,TSS)样品。采用基于stokes原理的沉降法分为V级。对分级后的样品测其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含量和粒度组成。在此基础上... 估算不同粒径TSS中POC的入海日通量。对黄河利津水文站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solid,TSS)样品。采用基于stokes原理的沉降法分为V级。对分级后的样品测其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含量和粒度组成。在此基础上。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数据进一步处理,准确得到样品中不同粒径TSS中POC的含量。研究表明,黄河口淡水端水体TSS。〈8μm的粘土和极细粉砂、8~16vm的细粉砂中,POC的含量为0.600%和0.400%左右;16~32μm的中粉砂中,POC的含量不足0.200%;而32~63μm的粗粉砂和〉63μm砂中POC含量仅为0.050%和0.004%左右,80%以上的POC主要集中在〈16μm的TSS中。而〈32μm的TSS承载了95%以上的P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颗粒物 有机碳 粒径 多元线性回归
下载PDF
浅水湖泊水动力过程对藻型湖区水体生物光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刘笑菡 冯龙庆 +5 位作者 张运林 赵林林 朱梦圆 时志强 殷燕 丁艳青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12-420,共9页
基于2010年7月底至8月初对太湖藻型湖区梅梁湾沿岸带水域不同风速条件下水下光场的原位连续高频观测,通过对水下辐照度、光束衰减系数、吸收系数、相关理化参数及气象水文参数的测定与分析,揭示了该区域水体的生物光学特性变化及其与水... 基于2010年7月底至8月初对太湖藻型湖区梅梁湾沿岸带水域不同风速条件下水下光场的原位连续高频观测,通过对水下辐照度、光束衰减系数、吸收系数、相关理化参数及气象水文参数的测定与分析,揭示了该区域水体的生物光学特性变化及其与水动力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总颗粒物吸收系数ap(440)、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ad(440)、浮游植物吸收系数aph(440)及有色可溶性有机物吸收系数aCDOM(440)在小风(30 min内平均风速<3 m.s-1)、中风(3 m.s-1<风速<5 m.s-1)和大风(风速>5 m.s-1)作用下分别为3.97、3.97、6.58 m-1;1.69、2.17、4.20 m-1;2.28、1.80、1.33 m-1;1.05、1.04、1.08 m-1,其中变幅最大的为非色素颗粒物,CDOM吸收系数在不同风速条件下差别不大.水体各组分在PAR波段积分值的贡献率的变化规律为:小风速下浮游植物吸收系数的贡献最大(达42.5%),随着风速的增大,CDOM、浮游植物、纯水吸收系数的贡献率均有降低的趋势,而非色素颗粒物的贡献率则显著增大,分别为33.0%、41.7%、52.0%.PAR漫射衰减系数与10min平均风速呈显著线性相关,风速引起的沉积物再悬浮对PAR漫射衰减系数的影响显著,从小风到大风,PAR漫射衰减系数增加了80.0%,对应真光层深度降低了42.2%.PAR漫射衰减系数、750 nm波长处的光束衰减系数、总悬浮物浓度与风速、波高、波切应力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又以PAR漫射衰减系数的相关性最为显著.高频观测结果揭示了浅水湖泊藻型湖区水动力过程通过引起沉积物再悬浮、浮游植物的混合及迁移显著改变水体生物光学特性短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水动力 漫射衰减系数 吸收系数 总悬浮物
原文传递
地表水中悬浮物含量和粒径对磷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韩超南 孙宁宁 +1 位作者 戴岩 秦延文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1-167,共7页
我国地表水体悬浮物含量和颗粒粒径组成的时空分异明显。该研究筛分3种粒径颗粒,研究不同粒径颗粒中赋存的磷形态及其解吸-吸附磷的能力特性差异,探讨不同悬浮物含量引起水体总磷(TP)测定结果偏差情况及改进建议。结果表明,粒径d<30... 我国地表水体悬浮物含量和颗粒粒径组成的时空分异明显。该研究筛分3种粒径颗粒,研究不同粒径颗粒中赋存的磷形态及其解吸-吸附磷的能力特性差异,探讨不同悬浮物含量引起水体总磷(TP)测定结果偏差情况及改进建议。结果表明,粒径d<30μm颗粒所赋存总磷、生物有效态磷含量明显高于50~150μm、30~50μm颗粒,水空白环境下粒径<30μm颗粒所释放磷量也最高,等温吸附条件下粒径<30μm颗粒具有更高的磷吸附能力。通过Freundlich交叉型吸附曲线拟合,粒径50~150μm、30~50μm、<30μm颗粒的磷解吸-吸附平衡质量浓度分别为0.84、0.63、0.58 mg/L,粒径<30μm颗粒在地表Ⅰ~Ⅴ类水体(TP≤0.4 mg/L)中更易达到磷解吸-吸附平衡状态。我国地表一般水体中悬浮物含量大多在零至几千mg/L范围,而使用“静沉30min-消解”国标前处理方法无法保证统一的沉降效果,使得水体TP含量测定结果偏低或偏高。针对地表一般水体,建议同时增加“混匀-消解-过滤”前处理方法测定水体TP含量作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磷 悬浮物含量 粒径 吸附-解吸 地表水
下载PDF
快速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处理页岩气压裂返排液 被引量:4
9
作者 鲍晋 陈晔希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98,共4页
为高效环保的处理页岩气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压裂返排液,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以实际页岩气压裂返排液为进水废液,CH3COONa为碳源,NH4 C1为氮源,接种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中厌氧颗粒污泥,在好氧曝气条件下运行.厌氧颗粒污泥... 为高效环保的处理页岩气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压裂返排液,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以实际页岩气压裂返排液为进水废液,CH3COONa为碳源,NH4 C1为氮源,接种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中厌氧颗粒污泥,在好氧曝气条件下运行.厌氧颗粒污泥通过厌氧颗粒污泥驯化、好氧颗粒污泥转化、好氧颗粒污泥成熟3个阶段完成了好氧颗粒污泥的转变,转变过程可大幅缩短至24 d.最终形成的好氧颗粒污泥形态、大小稳定,平均粒径3.6 mm,MLVSS/MLSS为0.82,SVI为30 mL/g.成熟后的好氧颗粒污泥处理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稳定在70% ~80%;悬浮固体(SS)去除率稳定在85%以上;总铁去除率稳定在90%以上,表现出优良的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返排液 颗粒污泥 化学需氧量 总铁 悬浮固体
下载PDF
基于SWMM的不同降水量对城市降雨径流TSS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姜体胜 孙艳伟 +3 位作者 杨忠山 黄振芳 张蕾 焦中志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5-58,共4页
受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城市降雨径流水质的模拟研究比较模糊。以TSS(总悬浮固体量)为例,利用SWMM的污染物模块及其土地利用模块、污染物累积模块和污染物冲刷模块进行城市雨水径流水质模拟;考虑了不同土地利用情况对污染... 受物理、化学、生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城市降雨径流水质的模拟研究比较模糊。以TSS(总悬浮固体量)为例,利用SWMM的污染物模块及其土地利用模块、污染物累积模块和污染物冲刷模块进行城市雨水径流水质模拟;考虑了不同土地利用情况对污染物的累积及冲刷的影响,针对不同的降水量,利用EMC法(平均浓度法)以及指数方程法进行污染物的冲刷模拟,指数方程法的模拟精度大于EMC法的模拟精度,与监测值更接近。指数方程法的模拟结果表明:当降水量小于2.5mm时,其TSS冲刷量增长幅度较缓;而当降水量大于3.5mm时,其TSS冲刷量呈显著线性增加关系,从而表明,降水量较大的降水事件对于TSS的冲刷量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水管理模型 降雨径流水质 总悬浮固体量 非点源污染 平均浓度法 指数方程法
下载PDF
循环水养殖条件下溶解氧、碱度、固体总悬浮颗粒物对水体和罗非鱼肌肉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振华 管崇武 +1 位作者 宋红桥 叶雪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32期34-41,共8页
为研究封闭循环水养殖条件下水质参数变化对水体和养殖对象肌肉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57.9±0.87)g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试验对象,在模拟实际工况的小型循环水系统中养殖60天,通过控制不同水质因子包... 为研究封闭循环水养殖条件下水质参数变化对水体和养殖对象肌肉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以初始体重为(57.9±0.87)g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试验对象,在模拟实际工况的小型循环水系统中养殖60天,通过控制不同水质因子包括碱度、溶解氧和固体总悬浮颗粒物(TSS)水平的高低,观察其最后对水体和鱼体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碱度对水中Cu、Zn浓度及试验鱼肌肉中Zn含量有显著影响,溶解氧对水中Cu浓度及试验鱼肌肉中Cu、Zn含量有显著影响,而TSS水平高低对水体和鱼肌肉重金属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试验期间,试验鱼可食用部分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系统 重金属 碱度 溶解氧 固体总悬浮物浓度
下载PDF
深度处理工艺在炼油污水水质提标改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开研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1年第4期69-72,共4页
炼油污水厂中的中水回用浓水和反渗透浓水的无机盐类含量高、硬度高、可生化性差。将中水回用浓水和反渗透浓水与污水处理场出水混合处理,采用调节罐+高密度沉淀池+臭氧催化氧化池+改良多级曝气生物滤池+微砂加炭高效沉淀池的工艺流程,... 炼油污水厂中的中水回用浓水和反渗透浓水的无机盐类含量高、硬度高、可生化性差。将中水回用浓水和反渗透浓水与污水处理场出水混合处理,采用调节罐+高密度沉淀池+臭氧催化氧化池+改良多级曝气生物滤池+微砂加炭高效沉淀池的工艺流程,处理后出水能够达到DB 61/224-2018《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指标A标准。运行数据显示,出水化学需氧量(COD)低于30 mg/L(质量浓度,下同),去除率高于62.5%;氨氮低于0.8 mg/L,去除率高于94.67%;总氮低于15 mg/L,去除率高于50%;悬浮物低于10 mg/L,去除率约85.71%;石油类低于1 mg/L,去除率高于80%;总磷未检出。深度处理效果较好,具有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处理工艺 炼油污水 COD 氨氮 总氮 悬浮物
下载PDF
黄连对生物絮凝系统氨氮处理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劳锦程 李佳洋 +2 位作者 谭洪新 刘文畅 罗国芝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3年第5期8-14,共7页
为研究黄连对生物絮凝系统氨氮处理效率的影响,添加0 g/L、2 g/L、4 g/L和6 g/L的黄连,分别为对照组C和处理组T1、T2、T3,进行氨氮、亚硝酸盐转化试验,并测定各组生物絮团硝化酶、脱氢酶活性。结果显示:处理组总氨氮去除速率均高于对照... 为研究黄连对生物絮凝系统氨氮处理效率的影响,添加0 g/L、2 g/L、4 g/L和6 g/L的黄连,分别为对照组C和处理组T1、T2、T3,进行氨氮、亚硝酸盐转化试验,并测定各组生物絮团硝化酶、脱氢酶活性。结果显示:处理组总氨氮去除速率均高于对照组(0.38±0.07 mg/g·h),其中T2组最高(1.49±0.08 mg/g·h);亚硝酸盐氮去除速率T1组(1.38±0.10 mg/g·h)和T2组(2.05±0.14 mg/g·h)高于对照组(0.75±0.06 mg/g·h),T3组(0.17±0.05 mg/g·h)最低。试验后处理组总悬浮固体颗粒物均低于对照组(504.00±27.71 mg/L),T3组(363.33±40.41 mg/L)最低。研究表明,添加黄连能提高生物絮团氨氮转化速率,减少总悬浮固体颗粒物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团 黄连 中草药 氨氮去除速率 总悬浮固体颗粒物
下载PDF
Differences in rheological and fractal properties of conditioned and raw sewage sludge 被引量:1
14
作者 Hui Jin Yili Wang +2 位作者 Ting Li Yujing Dong Junqing L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145-1153,共9页
Rheological tests for raw and conditioned activated sludge (AS) or anaerobic digested sludge (ADS) show that power-law relationships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the evolution of several rheological parameters, i.e., l... Rheological tests for raw and conditioned activated sludge (AS) or anaerobic digested sludge (ADS) show that power-law relationships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the evolution of several rheological parameters, i.e., limiting viscosity (η∞), yield stress (τy), cohesion energy of the sludge network (Ec), and storage modulus (G'), with total suspended solid (TSS) content in raw and conditioned sludge. A gel-like structure that behaves similar to weak-link flocs/aggregates was observed in AS and ADS. As derived from the double-logarithmic plots of G'-TSS content, the mass fractal dimensions of the raw and conditioned AS or ADS flocs/aggregates were 2.70 and 2.53 or 2.85 and 2.79, respectively. The theological tests also indicate that both polymer conditioning and increased TSS content led to improved elastic behavior, cohesion energy, and yield stress of the sludge network, as well as expanded the corresponding linear viscoelastic range. The porosity of AS or ADS flocs/aggregates will be improved by polymer conditio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wage sludge conditioning RHEOLOGY power law FRACTAL total suspended solid
原文传递
厌氧氨氧化处理猪场沼液的废水预处理方法比较研究
15
作者 黄燕 周曼 +1 位作者 邓良伟 王兰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1-487,536,共8页
【目的】探明不同的沉淀方法对悬浮固体(TSS)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果,明确适宜的猪场沼液预处理方法,破除TSS对厌氧氨氧化技术处理猪场沼液的障碍。【方法】比较曝气沉淀、污泥强化曝气沉淀和混凝絮凝沉淀等方法对猪场沼液的预处... 【目的】探明不同的沉淀方法对悬浮固体(TSS)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果,明确适宜的猪场沼液预处理方法,破除TSS对厌氧氨氧化技术处理猪场沼液的障碍。【方法】比较曝气沉淀、污泥强化曝气沉淀和混凝絮凝沉淀等方法对猪场沼液的预处理效果。【结果】试验表明:曝气30 min、沉淀1 h为最适曝气沉淀条件,与空白组对比,COD去除率可提高9.24%;污泥强化曝气沉淀由于低水回收率不适用于猪场沼液的预处理;就化学沉淀而言,100 mg/L聚合硫酸铁(PFS)+8 mg/L聚丙烯酰胺(PAM)为最佳的浓度组合,可将TSS去除率提高52.08%。【结论】通过比较筛选获得了经济高效的猪场沼液预处理方法,即采用100 mg/L PFS+8 mg/L PAM的组合形式、沉淀1 h为最适合猪场沼液预处理方法。本研究可为厌氧氨氧化处理猪场沼液的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场沼液 悬浮固体 污泥强化曝气沉淀 絮凝混凝沉淀 厌氧氨氧化
下载PDF
压载水处理系统型式认可中添加剂对试验水体特征的影响
16
作者 刘然 王琼 +2 位作者 王慧芳 袁林 吴惠仙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1-200,共10页
随着《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国际公约》在中国生效,有效控制船舶压载水的排放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有航运船舶排放的压载水往往难以达到公约中的D-2标准。为确保船舶压载水处理设备(BWMS)处理结果的生物有效性,国际海事组织(I... 随着《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国际公约》在中国生效,有效控制船舶压载水的排放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有航运船舶排放的压载水往往难以达到公约中的D-2标准。为确保船舶压载水处理设备(BWMS)处理结果的生物有效性,国际海事组织(IMO)重新修订了《压载水管理系统型式认可导则》,导则明确了BWMS型式认可试验水体水质特征标准。由于天然水域水质特征存在极大差异,而水质条件对BWMS的生物有效性存在极大的影响,故添加剂常被用于BWMS型式认可岸基试验水体调配以满足上述标准。通过研究BWMS型式认可试验中添加剂对3种盐度的试验源水水体特征的影响,对常用的添加剂进行水体特征贡献率评估,为BWMS型式认可试验水体的配制筛选稳定有效的添加剂,继而为提升船舶压载水处理工艺以确保压载水排放满足D-2标准符合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木质素磺酸钙、玉米淀粉和高岭土可在淡水、半咸水和海水试验中稳定提升试验水体中的相关水质指标,更适用于BWMS型式认可试验水体的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载水 添加剂 溶解有机碳 颗粒有机碳 总悬浮物
原文传递
高分子助剂处理造纸污水的应用研究
17
作者 姜文选 车五一 王晓理 《辽宁化工》 CAS 2003年第12期512-514,共3页
采用动态滤水仪模拟造纸湿部滤水成型过程 ,对高分子助剂在木浆纸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 ,对于木浆造纸污水 ,两性淀粉、阳离子聚丙烯酰胺、高分子助留剂SG0 1均能显著降低污水中的总固形物含量 ,污水的CODCr... 采用动态滤水仪模拟造纸湿部滤水成型过程 ,对高分子助剂在木浆纸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 ,对于木浆造纸污水 ,两性淀粉、阳离子聚丙烯酰胺、高分子助留剂SG0 1均能显著降低污水中的总固形物含量 ,污水的CODCr值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添加 1%的两性淀粉、150~ 2 0 0g/t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或 0 .9%的高分子助留剂SG0 1时 ,可使污水中的总固形物含量降低 4 0 %~ 55% ;而CODCr的去除率则在 4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助剂 造纸污水 污水处理 动态滤水仪 总固形物含量 CODCR 化学耗氧量
下载PDF
Fenton氧化破解剩余污泥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陈英文 刘明庆 +3 位作者 惠祖刚 魏基业 祝社民 沈树宝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09-413,共5页
研究了利用Fenton氧化破解污泥,并以SCOD、TOC、TSS和VSS的变化来表征剩余污泥破解程度。结果表明:pH2.0,H2O2和Fe2+投加量分别为9.0 g/L和0.8 g/L,反应时间1.5 h,反应温度60℃为Fenton氧化破解污泥的最佳反应条件。该条件下,TSS由8.14 ... 研究了利用Fenton氧化破解污泥,并以SCOD、TOC、TSS和VSS的变化来表征剩余污泥破解程度。结果表明:pH2.0,H2O2和Fe2+投加量分别为9.0 g/L和0.8 g/L,反应时间1.5 h,反应温度60℃为Fenton氧化破解污泥的最佳反应条件。该条件下,TSS由8.14 g/L减少到5 g/L,TSS去除率为38.57%;污泥上清中的SCOD和TOC的浓度分别由49.6 mg/L和6.3 mg/L上升到1 726.8 mg/L和796.2 mg/L;污泥的平均粒径和中值粒径分别由原污泥的42.5μm和36.10μm减小到24.10μm和18.07μm;SVI由115.28 mL/g下降到71.94 mL/g。Fenton氧化法能有效破解污泥,提高污泥的沉降性,改善污泥的脱水性,有利于污泥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氧化 剩余污泥 TOC TSS 污泥粒径分布
原文传递
Evaluation of C and P Factors in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on Trapping Sediment: Case Study of Santubong River 被引量:3
19
作者 Kelvin K. K. Kuok Darrien Y. S. Mah P. C. Chiu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13年第12期1149-1154,共6页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USLE) is the most comprehensive technique available to predict the long term average annual rate of erosion on a field slope. USLE was governed by five factors include soil erodibility fa...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USLE) is the most comprehensive technique available to predict the long term average annual rate of erosion on a field slope. USLE was governed by five factors include soil erodibility factor (K), rainfall and runoff erodibility index (R), crop/vegetation and management factor (C), support practice factor (P) and slope length-gradient factor (LS). In the past, K, R and LS factors are extensively studied. But the impacts of factors C and P to outfall Total Suspended Solid (TSS) and % reduction of TSS are not fully studied yet. Therefore, this study employs Buffer Zone Calculator as a tool to determine the sediment removal efficiency for different C and P factors. The selected study areas are Santubong River, Kuching, Sarawak. Results show that the outfall TSS is increasing with the increase of C values. The most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land use for reducing TSS among 17 land uses investigated is found to be forest with undergrowth, followed by mixed dipt. forest, forest with no undergrowth, cultivated grass, logging 30, logging 10^6, wet rice, new shifting agriculture, oil palm, rubber, cocoa, coffee, tea and lastly settlement/cleared land. Besides,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 reduction of TSS is increasing with the decrease of P factor. The most effective support practice to reduce the outfall TSS is found to be terracing, followed by contour-strip cropping, contouring and lastly not implementing any soil conservation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Crop/Vegetation and Management FACTOR (C) Support Practice FACTOR (P) OUTFALL total suspended solid % Reduction of total suspended solid
下载PDF
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年径流污染控制率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静 郑浩通 刘正乾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140-148,共9页
【目的】年径流污染控制率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核心控制指标,对指导海绵设施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但其设计计算过程中的计算方法与公式存在不统一或不合理的问题,须探究更适用于实际工程的计算公式。【方法】梳理了国内外对于海绵设施污染... 【目的】年径流污染控制率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核心控制指标,对指导海绵设施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但其设计计算过程中的计算方法与公式存在不统一或不合理的问题,须探究更适用于实际工程的计算公式。【方法】梳理了国内外对于海绵设施污染物去除率的取值来源与计算方法,分析了目前工程设计中单一海绵设施对污染物去除率的取值和地块污染平均去除率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对比不同地区雨水管理径流控制指标,从定义出发推导更适用于建筑与小区小尺度流域的计算方法。【结果】在建筑与小区等小尺度流域的设计中,与其他三种地块海绵设施对悬浮物的平均去除率的算法相比,采用海绵设施的有效汇水面积进行加权平均计算会更加合理;而在年径流污染控制率的计算中,引入累积污染物负荷率与累积径流体积率比例,将其转化为年平均径流污染量控制率与污染物平均去除率的乘积进行计算会更加合理。【结论】对于年径流污染控制率的计算应该积极开展试验或数值模拟,并形成适合国内实际情形的数据库。应该提高设计人员对源头海绵设施污染物去除过程的认知,避免在建筑与小区等小尺度流域的设计计算中采用不合适的公式而引起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建筑与小区 径流污染 低影响开发 年径流污染控制率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悬浮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