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膝关节置换个体化患者右转步态的骨肌多体动力学仿真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瑱贤 王玲 +1 位作者 李涤尘 靳忠民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7-403,共7页
目的构建个体化患者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的骨肌多体力学模型,模拟患者下肢右转步态时体内膝关节的生物力学行为。方法以1位具体患者的相关数据为材料,基于骨肌动力学仿真软件Any Body及其依赖于力的运动学建模方法... 目的构建个体化患者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的骨肌多体力学模型,模拟患者下肢右转步态时体内膝关节的生物力学行为。方法以1位具体患者的相关数据为材料,基于骨肌动力学仿真软件Any Body及其依赖于力的运动学建模方法,建立与患者相对应的TKR下肢骨肌多体动力学模型,并对患者的右转步态进行模拟。通过逆动力学分析右转步态,同时预测患者膝关节接触力、关节运动、肌肉活性和韧带力。结果模型预测的胫骨-股骨关节内、外侧接触力的均值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85、164 N,相关系数分别为0.95和0.61,预测的髌骨接触力均值最大值为250 N。模型预测的接触力和肌肉活性与患者实验测量结果基本一致。此外,模型预测的胫骨-股骨的伸展弯曲、内外旋和内外翻运动的均值分布范围分别为3°~47°、-3.4°~1.5°、0.2°^-1.5°,胫骨-股骨的前后、上下和内外侧平移的运动范围分别为2.6~9.0 mm、1.6~3.2 mm、4.2~5.2 mm。模型还预测了内、外侧旁系韧带力和后交叉韧带力,其最大值分别为190、108、108 N。结论所开发的模型能够预测人工膝关节体内生物力学行为,为后续研究膝关节假体临床失效问题提供强有力的计算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 右转步态 骨肌多体动力学 接触力 肌肉活性
下载PDF
24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 被引量:20
2
作者 于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8期1280-1281,共2页
目的:观察2000年3月至2003年4月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系统康复训练的护理。方法:选择接受TKR的患者24例30个膝关节,入院后进行术前康复教育和肢体的康复训练(包括肌肉、关节训练及步态训练等),术后护理包括有针对性... 目的:观察2000年3月至2003年4月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系统康复训练的护理。方法:选择接受TKR的患者24例30个膝关节,入院后进行术前康复教育和肢体的康复训练(包括肌肉、关节训练及步态训练等),术后护理包括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结果:本组术后随访6-12周,效果满意,优良率达95.8%,未发生并发症。结论:TKP患者围手术期间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可以减少膝关节并发症,增强膝关节活动范围,满足日常生活所需的关节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人工 关节成型术 康复护理
下载PDF
CPM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奕 李子清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07年第4期157-160,共4页
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在临床和体育运动中经常发生各种损伤,对膝关节及其周围骨或软组织的治疗和手术,常可导致膝关节内、外粘连,僵直,影响了膝关节功能恢复,上述问题也是在膝关节康复治疗时候面对的主要的棘手问题。综述了CPM(con... 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在临床和体育运动中经常发生各种损伤,对膝关节及其周围骨或软组织的治疗和手术,常可导致膝关节内、外粘连,僵直,影响了膝关节功能恢复,上述问题也是在膝关节康复治疗时候面对的主要的棘手问题。综述了CPM(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持续被动运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研究进展。利用专门器械使关节进行持续较长时间的缓慢的被动运动,使治疗和康复相结合,可以有效防止关节粘连,对关节内软骨的再生与修复有促进作用,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M 膝关节 金膝关节置换术 康复
下载PDF
膝内翻患者下肢对线的X线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周殿阁 吕厚山 杜湘珂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2期1222-1224,共3页
目的 分析骨性关节炎膝内翻的成因以及关节置换手术的矫正效果。方法 对 10 0例 145个骨性关节炎膝内翻关节置换手术前后的负重位X线片进行测量 ,分别测量关节面夹角、胫骨平台角和胫内翻角度。结果 全部膝内翻患者内翻角度平均为 9.... 目的 分析骨性关节炎膝内翻的成因以及关节置换手术的矫正效果。方法 对 10 0例 145个骨性关节炎膝内翻关节置换手术前后的负重位X线片进行测量 ,分别测量关节面夹角、胫骨平台角和胫内翻角度。结果 全部膝内翻患者内翻角度平均为 9.2°± 3.1°(5°~ 30°) ,其中关节周围软组织失衡占内翻总角度比例为 5 3.2 % ,而胫骨机械性内翻角度只占总内翻角度的 2 2 .8% ,胫骨平台关节面磨损及胫骨平台倾斜占总内翻角度的 2 4%。术后测量表明 ,平均胫骨平台截骨矫正度数为 4.3° ,占膝内翻矫正度数的 2 7.9%。通过软组织平衡方法矫正的度数为 10 .7°,占膝内翻矫正度数的 72 .1%。结论 骨性关节炎膝内翻角度的组成有两方面 :骨结构性内翻和软组织失衡性内翻。其中软组织失衡性内翻大于骨结构性内翻。因此在膝内翻全膝关节置换术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内翻 膝关节置换 软组织平衡 X线片
下载PDF
上楼梯对人工膝关节假体磨损影响的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川 赵峰 +2 位作者 丁文宇 孙艳 樊瑜波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9-114,共6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磨损模型研究上楼梯对衬垫磨损的影响,对完善人工膝关节的磨损评估方法、指导假体设计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方法基于Archard磨损理论建立人工膝关节衬垫磨损的有限元模型并验证,然后加载正常水平行走(ISO14243标... 目的通过有限元磨损模型研究上楼梯对衬垫磨损的影响,对完善人工膝关节的磨损评估方法、指导假体设计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方法基于Archard磨损理论建立人工膝关节衬垫磨损的有限元模型并验证,然后加载正常水平行走(ISO14243标准)和上楼梯的载荷,对比分析上楼梯对衬垫磨损的影响。结果水平行走步态载荷下,模型预测的磨损结果与文献实验报道结果一致,模型具有较好的有效性。上楼梯的体积磨损率为每100万次循环(million cycle,MC)37.10 mm^3,显著高于水平行走步态的体积磨损率(16.94 mm^3/MC),线性磨损也具有类似的结果。上楼梯内侧平台的磨损区域主要集中在后部,与水平行走时内侧平台的磨损主要发生在中部区域有明显不同。结论上楼梯作为高载荷、高屈膝角度的日常运动之一,对人工膝关节衬垫的磨损有较大影响,其磨损率和磨损区域与水平行走有明显差异,在人工膝关节的磨损检测和评估中应该给予适当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上楼梯 磨损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基于nmsBuilder和OpenSim建立个性化骨肌模型及其验证 被引量:6
6
作者 崔伟玲 陈维毅 +1 位作者 王长江 郭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08-614,共7页
目的 利用nms Builder和Open Sim两款软件构建个性化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术后骨骼肌肉多体动力学模型,并用弹跳式和内推式两种步态对构建模型进行验证分析。方法 利用患者骨骼数据,通过nms Builder建立骨骼实体、... 目的 利用nms Builder和Open Sim两款软件构建个性化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replacement,TKR)术后骨骼肌肉多体动力学模型,并用弹跳式和内推式两种步态对构建模型进行验证分析。方法 利用患者骨骼数据,通过nms Builder建立骨骼实体、骨标点和肌肉标点,从而自动生成对应参考系统和肌肉,将nms Builder生成的骨肌模型导入Open Sim先后执行逆向运动学、静态优化和膝关节接触力分析,最后通过弹跳式和内推式两种步态对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并与实验测量值进行对比验证。结果 除了外侧关节接触力,模型预测的胫股关节接触力幅值和趋势与实验获得数据对比有很好的一致性,构建的骨骼肌肉多体动力学模型可以被用于膝关节研究。结论 利用患者骨骼信息建立的骨肌模型通过输入标记点位置和地面反作用力,可以同时预测出内侧、外侧以及总胫股关节接触力。研究思路可为TKR患者设计个性化膝关节假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骨肌模型 多体动力学 逆向运动学 静态优化
下载PDF
持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伟 胡焱 +1 位作者 刘雪冰 朱丰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942-944,共3页
目的 观察持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疼痛部位,并分析闭孔神经阻滞对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ASA Ⅰ ~Ⅱ级,术后均经股神经导管持续给予0.2%罗哌卡因行术后镇痛.观察术后24h的疼痛视觉... 目的 观察持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疼痛部位,并分析闭孔神经阻滞对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ASA Ⅰ ~Ⅱ级,术后均经股神经导管持续给予0.2%罗哌卡因行术后镇痛.观察术后24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疼痛部位,股神经、闭孔神经、股外侧皮神经的阻滞情况,同时记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根据神经阻滞情况归入A组(股神经、闭孔神经均有效)和B组(股神经有效、闭孔神经无效),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结果 术后24 h的静息和运动VAS[M (Q25~Q75)]分别为1(0~3)和5(3~6).53%的患者表现为膝关节后侧痛.股神经、闭孔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同时有效者占42%(25例).A组30例,B组14例;组间比较静息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4.25) vs.5(3.25~6),P<0.05];A组需哌替啶者(6%vs.21%)和恶心呕吐者比例(6%vs.14%)均少于B组.结论 经股神经导管持续给予0.2%罗哌卡因不能100%有效作用于股神经、闭孔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术后疼痛部位主要为膝关节后侧或内侧.有效的闭孔神经阻滞有助于提高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股神经导管 闭孔神经 罗哌卡因
下载PDF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系统康复 被引量:3
8
作者 田婧 吕海生 +2 位作者 朱玉连 吴毅 贾杰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524-527,共4页
目的探讨规范化系统康复治疗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TKR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系统康复训练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接受骨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除接受骨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入院后根据患... 目的探讨规范化系统康复治疗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TKR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系统康复训练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接受骨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除接受骨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入院后根据患者情况由康复医学科进行系统的康复方案治疗,于手术治疗前2d,手术后第2天、第7天及第14天进行膝关节评分(HSS)、膝关节活动范围(ROM)、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结果康复组和对照组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第2天各项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在第7天和第14天HSS关节和功能评分值及VAS评分值优于对照组(P<0.05,P<0.01),ROM测定值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康复治疗可促进TKR术后患者的功能尽早恢复,减轻患者手术后的疼痛,增加手术后膝关节的关节活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置换 系统康复 围手术期
下载PDF
佩戴式关节活动度评估仪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训练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郑兰华 王爱贞 +1 位作者 刘美霞 王秀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9期34-37,共4页
目的:对基于体感(Kinect)交互技术支持的可佩戴关节活动度评估仪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训练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在医院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的13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两组根据... 目的:对基于体感(Kinect)交互技术支持的可佩戴关节活动度评估仪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训练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在医院实施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的13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两组根据临床指南要求均行个体化目标康复管理,开展早期正确的术后功能锻炼;观察组康复训练随访期间佩戴基于Kinect体感交互技术支持的关节活动度评估仪,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训练随访。患者出院1个月和3个月时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分和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功能康复效果评定,采用以文献为基础自行制定的功能训练依从性问卷对两组患者自主训练依从性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在出院1个月和3个月时的WOMAC量表评分、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出院时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WOMAC量表评分=3.716,F=2.364;FHSS评分=4.198,F=2.637;P<0.05);出院1个月时两组WOMAC量表评分和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WOMAC量表评分和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4,t=3.557;P<0.05);两组患者在出院1个月和3个月时的训练依从性观察组均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9,χ^(2)=5.601;P<0.05)。结论:运用基于Kinect系统的佩戴式关节活动度评估仪,显著促进患者自主训练依从性并强化训练效果,对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tkr) 功能训练 体感(Kinect)系统 关节活动度评估仪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肢体加压系统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颖 王坤 +3 位作者 章浩伟 宋明辉 杨俊彦 陈亮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目的根据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中的按压需求,针对曲面肢体设计一种基于3D打印支具的精准加压装置,并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该装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下肢小腿腓肠肌部为加压对象,设计由气压发生模块、充气气囊和3D打印支具所构... 目的根据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中的按压需求,针对曲面肢体设计一种基于3D打印支具的精准加压装置,并通过有限元分析验证该装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下肢小腿腓肠肌部为加压对象,设计由气压发生模块、充气气囊和3D打印支具所构成的曲面肢体精准加压装置,通过闭环控制算法在气囊内实现不同气压值,然后采集在各个实验条件下的"气囊-皮肤"接触面的压力分布数据,再应用仿真软件将压力分布数据作用于CT图像重建出的下肢生物力学三维模型,最后得到各个实验条件下的有效按压面积分数和关节微动角度,从而判断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采用优选的4 cm偏移量和四压条气囊形态的方案,在5.32、6.65、7.98、9.31、10.64 k Pa不同囊内压强下,分别仿真得到膝关节综合微动角度为5.3°、6.1°、7.2°、9.5°、10.6°,有效按压面积分数可达90.8%~95.2%。结论在优选方案下,不同囊内压强设置值所导致的关节微动角度和有效按压面积分数综合最优,满足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设计目标。研究结果有助于分析加压系统对肢体的生物力学影响,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安全有效地进行康复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加压 全膝关节置换 压力分布 3D打印
下载PDF
特制肿瘤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复发性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徐昕 黄智 +1 位作者 张胜军 刑国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第9期1190-1192,共3页
目的探讨特制肿瘤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复发性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例复发性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患者进行特制肿瘤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5~8年,观察并分析术后各患者的临床状况。结果术后随访观察... 目的探讨特制肿瘤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复发性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例复发性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的患者进行特制肿瘤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5~8年,观察并分析术后各患者的临床状况。结果术后随访观察发现行特制肿瘤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100.00%,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年,无复发。结论特制肿瘤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治疗复发性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膝关节置换术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微创膝关节及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卢圆圆 胡益华 +2 位作者 潘凯华 李聪 阳春华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7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人工膝、髋关节患者手术后疼痛及疼痛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采纵贯式研究设计方式,以该院骨科150例接受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R)及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两组。以结构式问卷、疼... 目的探讨微创人工膝、髋关节患者手术后疼痛及疼痛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采纵贯式研究设计方式,以该院骨科150例接受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R)及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两组。以结构式问卷、疼痛评估纪录包括疼痛影响项目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收集术后3 d疼痛评估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疼痛程度及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随时间增加而降低(P<0.05);TKR组患者手术后疼痛程度高于THR组患者;MIS(微创)术式患者疼痛程度虽于术后24 h高于传统术式,但术后48和72 h疼痛程度已明显低于传统术式,MIS(微创)术式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较低。两组患者疼痛的最主要不良反应均为不敢翻身,THR组术后疼痛不敢翻身发生率高于TKR组(t=15.62,P=0.000)。结论 VAS评分能够用于THR和TKR术后患者疼痛评价,其评价结果能够协助干预THR和TKR术后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r) 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R) 术后疼痛 疼痛影响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全膝置换中股骨力线定位精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雪梅 王成焘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2-84,89,共4页
利用光学定位追踪仪确定全膝置换中患者的股骨头中心从而确定其股骨力线,在力线的定位精度分析中,首次采用股骨的三维重建模型进行精度校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追踪固定于股骨末端的刚性定位器即能确定精确的股骨力线,与传统的髓内定位相... 利用光学定位追踪仪确定全膝置换中患者的股骨头中心从而确定其股骨力线,在力线的定位精度分析中,首次采用股骨的三维重建模型进行精度校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追踪固定于股骨末端的刚性定位器即能确定精确的股骨力线,与传统的髓内定位相比,不仅可重复性好,而且大大地提高了术中股骨力线的位置精度,将其位置偏差减小到1°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置换 光学定位追踪仪 力线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系统中关键视觉定位技术的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子健 刘允才 +1 位作者 吴晓娟 刘宏建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4,共5页
将机器人引入传统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介绍了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系统结构;着重分析了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键的视觉定位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标定技术;并通过在自己研制的WATO机器人辅助手术系... 将机器人引入传统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介绍了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系统结构;着重分析了机器人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键的视觉定位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标定技术;并通过在自己研制的WATO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上的模拟误差分析实验证明了所分析关键技术具有较高的精确度,符合手术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定位 机器人系统 手眼 坐标变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