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诱发的QT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震华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73-477,共5页
许多药物可引起QT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导致心源性猝死。引起QT间期延长和TdP的药物包括心血管药物和非心血管药物,其机制与药物阻滞延迟整复钾离子电流的快速部分有关。最近研究表明一些患者应用药物后引起QT间期延... 许多药物可引起QT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导致心源性猝死。引起QT间期延长和TdP的药物包括心血管药物和非心血管药物,其机制与药物阻滞延迟整复钾离子电流的快速部分有关。最近研究表明一些患者应用药物后引起QT间期延长和TdP与基因异常有关。在临床应用中,应熟悉常见引起QT间期延长和TdP的药物,在使用时加强心电图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延长综合征 扭转性室速 猝死 心脏
原文传递
索他洛尔诱导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运田 张存泰 +2 位作者 陆再英 吴杰 王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37-238,共2页
目的 :探讨索他洛尔诱导在体心脏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Td P)的发生机制。  方法 :同步记录 12只开胸兔左心室心外膜心肌、中层心肌、心内膜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 ,静脉注射索他洛尔后 ,探讨Td P的发生机制。  结果 :12只兔共诱发... 目的 :探讨索他洛尔诱导在体心脏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Td P)的发生机制。  方法 :同步记录 12只开胸兔左心室心外膜心肌、中层心肌、心内膜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 ,静脉注射索他洛尔后 ,探讨Td P的发生机制。  结果 :12只兔共诱发了 19次 Td P,Td P的第 1个室性激动均起自单相动作电位上早期后除极 (EAD)的峰值 ,其中10次 Td P其后的室性激动均由前一个室性激动的 EAD引起 ,最后一个室性激动复极电位降至阈下后 Td P终止 ;其余 9次 Td P第 1个室性激动之后的室性激动在与之相应的各层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上均无 EAD。  结论 :EAD是 Td P发生的始动因素 ,EAD产生的触发活动和三层心肌间复极离散度的明显增加在 Td P的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索他洛尔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起搏治疗遗传性长QT间期综合征23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康瑜 章隆泉 +3 位作者 张琪 毛家亮 刘辉 何奔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5期349-351,共3页
目的:评价VVI起搏治疗遗传性长QT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23例有尖端扭转性室速发作,且经正规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的遗传性长QT综合征患者,植入了VVI起搏器。随访这23例患者术后心电图及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QT间期平均值由术前(63... 目的:评价VVI起搏治疗遗传性长QT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23例有尖端扭转性室速发作,且经正规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的遗传性长QT综合征患者,植入了VVI起搏器。随访这23例患者术后心电图及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QT间期平均值由术前(638.0±55.7)ms缩短至术后的(471.3±48.9)ms,QTc平均值为由0.627±0.07缩短至0.519±0.06。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由术前的(0.353±0.46)次/年降至术后(0.111±0.24)次/年,(P=0.039)。其中77.5%的患者随访期间无晕厥或猝死等心脏事件发生。90.91%患者存活。2例患者因尖端扭转性室速恶化为室颤抢救无效死亡。结论:VVI起搏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长QT综合征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是治疗长QT综合征的重要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QT综合征 尖端扭转性室速 VVI起搏器
下载PDF
儿童长QT间期综合征伴晕厥11例治疗及随访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野峰 陈智 +2 位作者 肖云彬 姚震亚 王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993-996,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长QT间期综合征(LQTS)伴晕厥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的LQTS伴晕厥儿童11例,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获长期随访。结果11例LQTS儿童年龄d.0—14.5(9.16&... 目的探讨儿童长QT间期综合征(LQTS)伴晕厥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住院的LQTS伴晕厥儿童11例,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获长期随访。结果11例LQTS儿童年龄d.0—14.5(9.16±2.71)岁,男8例,女3例。晕厥发作均在1次以上,矫正QT间期(QTc)460~521(483.72±22.90)ms。其中获得性LQTS3例,先天性LQTS8例。获得性LQTS患儿中1例为甲状旁腺功能减低引起低钙血症,1例为心肌炎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房扑动应用胺碘酮后出现,予去除诱因,治疗原发病后治愈出院;8例先天性LQTS患儿,3例完成LQTS基因检测(1例为KCNQl基因突变,2例为KCNH2基因突变),1例住院期间频繁发作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及心室颤动后死亡,其余7例患儿予以口服普萘洛尔及氯化钾缓释片后出院,随访时间8~75个月,平均(45.73±24.42)个月。1例随访25个月后在家中猝死。其余6例先天性LQTS患儿未发作晕厥,可耐受一般活动,4例复查体表心电图QTc正常,2例体表心电图QTc较前无明显变化;5例获得性LQTS患儿在随访中复查心电图QTc恢复正常。结论儿童先天性LQTS应早期进行基因筛查及分型,合理选用药物治疗;对于猝死风险较高的患儿,可考虑药物治疗联合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获得性LQTS应积极去除诱因、治疗原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长QT间期综合征 晕厥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原文传递
Modulations of the fast inactivation current of I_(kr) by extracellular potassium in guinea pig ventricular myocytes──Investig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acquired LQT and torsade de points
5
作者 王海昌 贾国良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1998年第3期175-177,共3页
Acquired long QT syndromes and torsade de points often occur with underlying hypokalemia andbradycardia. With its fast inactivation property, the rapid activating component (Ikr) of the delayed rectifierpotassium curr... Acquired long QT syndromes and torsade de points often occur with underlying hypokalemia andbradycardia. With its fast inactivation property, the rapid activating component (Ikr) of the delayed rectifierpotassium current (I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normal QT intervals.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extracellular potassium ([K].) on the fast inactivation current of Ikr in guinea pigventricular myocyt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K]. had strong effects on the fast inactivation current ; thelower [K].(1, 3 mmol/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inactivation outward current (P<0. 05); while higher[K]. (8, 10, 20 mmol/L) slightly increased the inactivation current (P>0. 05). These results may be of greatclinical significance. The lower [K]. decreased Ikr inactivation current, which may help to explain why acquired long QT syndromes and torsade de points often occur in the lower [K]. The correction of hypokalemia can increase the inactivation current, therefore, it is critical in the treatment of acquired long QTsyndromes and torsade de po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tassium long QT SYNDROMES torsade de points INACTIVATION
全文增补中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快速识别和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史俊忠 杜日映 +2 位作者 杨欣国 李志立 柳荫 《心脏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分析快速识别和治疗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6例Tdp的临床资料、心电图特征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LQTS)伴发Tdp者3例,获得性长QT间期致Tdp(LQTT)者29例,伴有极短联律间期的Tdp... 目的:分析快速识别和治疗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6例Tdp的临床资料、心电图特征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LQTS)伴发Tdp者3例,获得性长QT间期致Tdp(LQTT)者29例,伴有极短联律间期的Tdp4例。先天性LQTS治疗的重点是使用β受体阻滞剂;获得性LQTT治疗的重点是去除病因,增快心率,纠正心室复极异质性;伴极短联律间期的Tdp治疗的重点是使用钙拮抗剂。结论:尽快获取病史和诱发因素,详细甄别心电图和针对性治疗,对Tdp的快速识别和及时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QT间期 联律间期 治疗
下载PDF
硫酸镁静脉给药治疗尖端扭转型室速2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史春燕 《黑龙江医学》 2008年第5期363-364,共2页
目的探讨硫酸镁静脉给药治疗尖端扭转型室速(Tdp)的疗效与安全。方法使用25%硫酸镁10-20 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40 mL后,在15 min内缓慢静脉推注治疗各种类型Tdp,有效后改用25%硫酸镁加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1%-2%浓度静脉滴注... 目的探讨硫酸镁静脉给药治疗尖端扭转型室速(Tdp)的疗效与安全。方法使用25%硫酸镁10-20 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40 mL后,在15 min内缓慢静脉推注治疗各种类型Tdp,有效后改用25%硫酸镁加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1%-2%浓度静脉滴注,维持2-3 d,每日剂量为5.0-20 g。监测用药前后血清镁浓度与血压和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所有类型的Tdp均在数小时内得到有效控制,用药后血压无明显变化,血清镁浓度增高,其副作用较少,患者易于接受。结论在各型Tdp发作的紧急状况下,硫酸镁均可作为安全有效的首选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尖端扭转型室速
下载PDF
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晓 周颖 崔一民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1年第2期95-98,共4页
氟喹诺酮类常用药物中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等可以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TdP的临床表现为眩晕、昏厥甚至心搏停止,心电图可见QT间期延长及TdP。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K+离子通道,使K+... 氟喹诺酮类常用药物中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等可以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TdP的临床表现为眩晕、昏厥甚至心搏停止,心电图可见QT间期延长及TdP。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K+离子通道,使K+外流受阻有关。氟喹诺酮类常用药物所致TdP的危险因素有女性、高龄、器质性心脏病(特别是充血性心力衰竭、QT间期延长、心动过缓)、肝肾功能损害、低钾低镁血症,以及合用可以引起QT间期延长的药物等。一旦患者出现QT间期延长及TdP应立即停药,补充钾和镁抑制早期后除极,也可采用人工临时心脏起搏或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基础心率。意识丧失和心室颤动者,可进行体外电复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原文传递
QT间期延长综合征相关药物的合理应用及防治概述 被引量:16
9
作者 蓝晓红 周永刚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29-833,共5页
笔者从QT间期延长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的临床特征、机制与影响因素、药物相关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及临床对其防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提出临床药师需要关注易致QT间期延长的药物使用,预防临床发生药物致急性心律失常事... 笔者从QT间期延长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的临床特征、机制与影响因素、药物相关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及临床对其防治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提出临床药师需要关注易致QT间期延长的药物使用,预防临床发生药物致急性心律失常事件等,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间期延长综合征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药物相互作用
原文传递
先天性长QT综合征KVLQT1和HERG基因新突变位点的检测 被引量:13
10
作者 康彩练 杨钧国 +4 位作者 张守焰 陈志坚 李裕舒 胡骏 应康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33-138,共6页
目的 研究中国人先天性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HERG和KVLQT1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和DNA测序对11个LQTS家系HERG跨膜编码区S1~S6和KVLQT1跨膜... 目的 研究中国人先天性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HERG和KVLQT1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和DNA测序对11个LQTS家系HERG跨膜编码区S1~S6和KVLQT1跨膜编码区S2~S6进行基因检测。结果(l)11个LQTS患者在国外已知突变点均无突变;(2)发现4个新的错义突变位点,分别为T1515G(HERG),C682T,C934T,G983A(KVLQT1)。其对应的氨基酸改变为E505D,B228C,S230L,P312S和R328C。结论 在中国人LQTS患者HERG和KVLQT1上发现了4个新的基因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QT综合征 KVLQT1基因 HERG基因 新突变点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原文传递
QT间期延长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1
作者 周翠翠 王鸿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5期2313-2315,共3页
QT间期是指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间隔,即心室除极开始至心室复极结束的时间,亦称为心室的电收缩时间。在病理情况下,电收缩常较机械性收缩更早地出现变化。QT间期延长可致尖端扭转型室速,致死率高,故QT间期的变化受到医师、制药... QT间期是指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间隔,即心室除极开始至心室复极结束的时间,亦称为心室的电收缩时间。在病理情况下,电收缩常较机械性收缩更早地出现变化。QT间期延长可致尖端扭转型室速,致死率高,故QT间期的变化受到医师、制药商等多方关注。现对导致QT间期延长的原因、QT间期的测量及相关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间期 尖端扭转室速 先天性长QT综合征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相关QT间期延长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信号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潘玲云 唐学文 +1 位作者 季欢欢 贾运涛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28-833,共6页
目的挖掘和评价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相关QT间期延长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 P)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不同层级的MedDRA术语,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综合标准法(MHRA)、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 目的挖掘和评价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相关QT间期延长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 P)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不同层级的MedDRA术语,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综合标准法(MHRA)、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BCPNN) 3种数据挖掘方法,对美国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6种SSRIs药物(氟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和氟伏沙明)相关QT间期延长及Td P事件进行信号检测,当3种算法结果均显示阳性,提示生成可疑信号。结果以标准MedDRA分析查询(SMQ)检索到6种SSRIs药物相关QT间期延长及Td P报告共3 912例,其中女性(2 349例)多于男性(1 150例),年龄分布集中于18~44岁(868例)、45~64岁(961例),严重不良事件占比90. 64%。以SMQ级术语分析,氟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和氟伏沙明经ROR法检出ROR(95%CI)值分别为:5. 25 (4. 79~5. 76)、2. 08 (1. 79~2. 27)、2. 86 (6. 32~7. 44)、3. 41 (3. 03~3. 84)、2. 09 (1. 84~2. 37)和10. 44(8. 17~13. 33),经MHRA法检出PRR(X2)值分别为:5. 20(1 494. 43)、2. 01(140. 41)、6. 77(2 911. 71)、3. 39(462. 34)、2. 09(136. 58)和10. 21(538. 26),经BCPNN法检出IC(IC-2SD)值分别为:2. 15(2. 12)、1. 54(1. 52)、2. 67(2. 65)、2. 34(2. 31)、1. 14(1. 12)和3. 16(3. 10),提示各SSRIs药物均生成可疑信号。以PT(首选语)级术语分析,不仅氟西汀、舍曲林和西酞普兰检出心电图QT间期延长、Td P信号(说明书已提及),艾司西酞普兰和氟伏沙明也检出上述可疑信号(说明书尚未提及),而帕罗西汀仅检出非预期的心电图QT间期延长信号。结论各SSRIs药物均可能存在QT间期延长发生风险,但并非所有的SSRIs药物都会诱发Td P。临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SSRIs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差异性,并针对性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QT间期延长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信号
原文传递
药物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军奎 于忠祥 崔长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93-1096,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发生机制。方法建立冠状动脉灌注的犬左室心肌楔形组织块模型,同步记录左心室内膜、中层、外膜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及跨壁心电图,观察不同浓度D-Sotalol对动作电位时间(APD)、QT间期、跨壁... 目的探讨药物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发生机制。方法建立冠状动脉灌注的犬左室心肌楔形组织块模型,同步记录左心室内膜、中层、外膜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及跨壁心电图,观察不同浓度D-Sotalol对动作电位时间(APD)、QT间期、跨壁复极离散度(TDR)、早期后除极(EAD)及Tdp发生的影响。结果浓度为0~100μmol/L的D-Sotalol呈剂量依赖性地延长各层细胞APD,尤以中层细胞最为显著(P<0.05),因而增加TDR;D-Sotalol在中层细胞可诱发EAD,触发室性早博并形成跨壁折返导致Tdp。结论 D-Sotalol在中层细胞诱发EAD、R on T室性早博是其致Tdp的始动因子,在TDR增加的基础上形成跨室壁折返是Tdp得以维持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壁复极离散度 早期后除极 尖端扭转型室速 D-Sotalol
下载PDF
多离子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与致心律失常机制中晚钠电流的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任璐 褚延鹏 +1 位作者 于善栋 吴林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观察具有多离子通道抑制作用的胺碘酮、决奈达隆和雷诺嗪对正常及晚钠电流增大心脏心电生理指标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双相性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经主动脉逆向灌流新西兰白兔离体心脏,用加热法消融房室交界造成房室阻滞,高位... 目的观察具有多离子通道抑制作用的胺碘酮、决奈达隆和雷诺嗪对正常及晚钠电流增大心脏心电生理指标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双相性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经主动脉逆向灌流新西兰白兔离体心脏,用加热法消融房室交界造成房室阻滞,高位室间隔区进行lHz起搏。对正常对照组和特异性晚钠电流增强剂海葵毒索(ATX)-Ⅱ(1~3nmol/L)处理组的整体心脏,分别给予胺碘酮(1 nmol/L~10 μmol/L)、决奈达隆(1nmoL/L~10μmol/L)和雷诺嗪(0.1~100.0 μmol/L),记录左心室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时限(MAPD90)的变化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发生率。结果在对照组(未经ATX-Ⅱ处理)心脏,决奈达隆和雷诺嗪呈浓度依赖性延长MAPD90(n=8和10,P〈0.05)。胺碘酮(0.01 μmol/L)延长MAPD90,10μmol/L胺碘酮则缩短MAPD90(n=10,P〈0.05)。在3 nmol/LATX-Ⅱ处理的心脏,决奈达隆和胺碘酮对MAPD。有显著的双相性作用,低浓度(0.1μmol/L和0.03μmol/L)延长MAPD90(n=4和12,P〈0.05),并在75.0%和83.3%的心脏诱发TdP,高浓度胺碘酮和决奈达隆则缩短MAPD。并消除心律失常(P〈n05)。在1nmol/LATX-Ⅱ处理心脏,雷诺嗪(100μmol/L)延长MAPD90[(48±16)ms,P〈0.05],显著低于单独使用雷诺嗪时MAPD90的延长幅度(n=6,P〈0.05);在3nmol/LATX-Ⅱ处理心脏,雷诺嗪(100μmol/L)则显著缩短MAPD90(n=11,P〈0.05),雷诺嗪在各浓度下均不引起心律失常。结论心肌细胞,IMaL的幅度对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起有调控作用,多离子通道阻滞剂作用于IKr和INaL相对浓度的大小与药物政心律失常作用的大小有关,相差大的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抗心律失常作用 多离子通道阻滞剂 单向动作电位时限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原文传递
伊布利特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高永红 张存泰 +7 位作者 阮磊 李连东 全小庆 周青 徐仁德 王国强 蔡少艾 王天杰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8-381,共4页
目的:探讨特效转复心房颤动药物伊布利特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的机制。方法:利用兔左室楔形心肌块灌流伊布利特或溶有伊布利特的低钾低镁台氏液。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伊布利特组和低钾低镁组,每组10只。正常组灌... 目的:探讨特效转复心房颤动药物伊布利特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的机制。方法:利用兔左室楔形心肌块灌流伊布利特或溶有伊布利特的低钾低镁台氏液。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伊布利特组和低钾低镁组,每组10只。正常组灌流台氏液,伊布利特组灌流2 mg/L伊布利特40 min,低钾低镁组灌流同浓度但溶于低钾低镁台氏液的伊布利特。同步记录各组内、外膜下心肌动作电位和容积心电图,观察灌流过程中早后除极(EAD)和Tdp的发生情况,对QT间期以及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影响。结果:伊布利特组QT间期较正常组显著延长[(337±46)ms∶(548±73)ms],TDR也显著增加[(49±15)ms∶(132±36)ms],EAD的发生率为4/10,与正常组比较,均P<0.05;Tdp的发生率为0。低钾低镁组QT间期近一步延长至(652±184)ms、TDR增至(157±59)ms,EAD发生率为5/10,与正常组比较,均P<0.05,与伊布利特组比较,均P>0.05;Tdp的发生率增加为7/10,与正常组、伊布利特组比较,均P<0.05。结论:在伊布利特合并低钾低镁的情况下才易诱发Tdp,电解质正常时不易致心律失常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性 尖端扭转性 伊布利特 心房颤动
原文传递
盐酸尼非卡兰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初步经验 被引量:8
16
作者 华伟 王靖 +5 位作者 王方正 张澍 浦介麟 陈柯萍 朱俊 杨艳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8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观察盐酸尼非卡兰(尼非卡兰)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2005年至2007年入选住院期间发作室速的患者,观察静脉注射尼非卡兰的复律效果。结果入选的8例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在Ⅲ~Ⅳ级的有4例,左心室射血... 目的观察盐酸尼非卡兰(尼非卡兰)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2005年至2007年入选住院期间发作室速的患者,观察静脉注射尼非卡兰的复律效果。结果入选的8例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在Ⅲ~Ⅳ级的有4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5的有6例。均于室速发作时应用尼非卡兰静脉注射,负荷量0.3~0.5mg/kg,除1例患者没有应用维持量外其他患者最大维持量均达到0.8mg·kg^-1·h^-1,持续时间最短60min,最长385min。3例患者心律转复,基础心脏病分别为陈旧性心肌炎、特发性室速和急性心肌梗死。5例患者转复无效,基础心脏病分别为陈旧性心肌梗死2例及扩张性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法洛四联症术后各1例。尼非卡兰使所有患者QTc明显延长,转复时QTc为(529±68)ms。其中1例患者出现尖端扭转性室速(Tdp),其QTc达到了610ms,其他患者中QTc最长为590ms。除1例Tdp电转复外,所有患者肝肾功能、心力衰竭体征及血压等在用药前后均无恶化表现。结论尼非卡兰治疗多种疾病并发的室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在实际应用中应密切监测QTc以减少严重副作用Td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动过速 盐酸尼非卡兰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原文传递
1例胺碘酮合用莫西沙星致QTc间期延长并发尖端扭转型室速的病例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武东 汪晓娟 +1 位作者 杨昭毅 舒冰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7年第11期77-79,83,共4页
目的:探讨QTc延长并发尖端扭转型室速的原因,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胺碘酮合用莫西沙星致QTc间期延长并发尖端扭转型室速的治疗,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此次不良反应可能与胺碘酮和莫西沙... 目的:探讨QTc延长并发尖端扭转型室速的原因,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胺碘酮合用莫西沙星致QTc间期延长并发尖端扭转型室速的治疗,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此次不良反应可能与胺碘酮和莫西沙星有关,该患者危险因素较多,临床用药时应加强用药安全的监督。结论:临床使用胺碘酮联用莫西沙星时,临床药师应掌握药物相互作用,加强药学监护,提高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胺碘酮 莫西沙星 QTC间期 尖端扭转型室速
原文传递
性激素和长QT综合征心律失常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晓燕 曾繁典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5-448,共4页
人类心肌电生理过程存在着性别差异。长QT综合征时,女性发生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P)的风险明显大于男性。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性激素可能影响重要的心肌复极电流,从而影响心肌复极的性别差异。该文综述长QT综合... 人类心肌电生理过程存在着性别差异。长QT综合征时,女性发生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P)的风险明显大于男性。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性激素可能影响重要的心肌复极电流,从而影响心肌复极的性别差异。该文综述长QT综合征TdP发生率的性别差异以及人类和动物心肌电生理的性别差异及其与性激素的相关研究,以阐明性激素在药物诱发心律失常性别差异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QT综合征 心律失常 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肌复极 性激素 性别差异 离子通道
下载PDF
长QT综合征的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娟 李妙龄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557-562,共6页
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是一种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 TDP)导致的心源性猝死有关。在美国每年约有4 000例猝死是由于长QT综合征,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发病年龄小,对家庭和... 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是一种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与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 TDP)导致的心源性猝死有关。在美国每年约有4 000例猝死是由于长QT综合征,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由于发病年龄小,对家庭和社会影响巨大,全面详细的了解最新长QT综合征的研究情况,对不同亚型长QT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此文就最新长QT综合征的临床分型、发生机制、电生理学、临床治疗及其亚型研究新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QT综合征 离子通道病 遗传性心律失常 Β-受体阻滞剂 尖端扭转型室速
下载PDF
抗生素导致相关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
作者 庄晓峰 高丽芳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19年第1期25-31,共7页
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抑制细菌生长或杀死细菌的药物,临床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研究表明抗生素具有一些胃肠道反应、肝、肾损害、血液系统等副作用。而近年研究发现有些抗生素也具有严重心脏副作用,尤其是能导致尖端扭转型室... 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抑制细菌生长或杀死细菌的药物,临床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研究表明抗生素具有一些胃肠道反应、肝、肾损害、血液系统等副作用。而近年研究发现有些抗生素也具有严重心脏副作用,尤其是能导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恶性心律失常。本文针对最常见的致心律失常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药物导致TdP的电生理机制、流行病学和其它并存危险因素等方面进一步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心律失常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