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降水云物理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4
1
作者 肖辉 王孝波 +2 位作者 周非非 洪延超 黄美元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5-404,共20页
利用改进的三维完全弹性强对流云模式 ,模拟了 1 998年 7月 2 1日晨发生在武汉附近的特大暴雨个例 ,结果显示 ,该模式模拟得到的降雨量与实测接近 ,计算得到的雷达回波强度最大值也与实际观测相一致 ,说明该模式对实际对流性强降水具有... 利用改进的三维完全弹性强对流云模式 ,模拟了 1 998年 7月 2 1日晨发生在武汉附近的特大暴雨个例 ,结果显示 ,该模式模拟得到的降雨量与实测接近 ,计算得到的雷达回波强度最大值也与实际观测相一致 ,说明该模式对实际对流性强降水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 ,通过冷云和暖云两种不同情况的比较分析 ,研究了云微物理过程在强降水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模拟结果表明 ,详细云物理过程的考虑对深入理解武汉这次强降水的形成过程是有意义的。该个例雨水的形成主要是暖雨过程 ,冰相微物理过程对该对流性强降水过程的发展和演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形成雨水的冷相过程中 ,霰的融化及其在 0℃层下碰并云水形成雨水的过程是主要的。模式云在 0℃层附近存在明显的雷达回波亮带 ,亮带中间含有强回波核和及地下挂回波。分析表明 ,这种强回波核和下挂回波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冰相粒子在 0℃层融化形成的 ,融化的冰相粒子与云滴碰并又加速雨水的产生。在这些融化的冰相粒子中 ,贡献最大的是霰粒。文中还分析了该强降水暴雨云维持长时间强降水的云物理机制。在低层大气温暖高湿和环境风切变有利条件下 ,倾斜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之间的准稳态结构可能是暴雨强降水得以长时间维持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云物理过程 三维数值模拟 对流云 雷达回波亮带
下载PDF
2005年8月13日抚顺地区大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吴春英 侯波 +2 位作者 刘飞 肇振国 王阳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年第3期11-15,共5页
利用天气图等实况资料,针对2005年8月13日抚顺大暴雨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特征、不稳定能量、水汽和动力条件等方面入手,寻找形成强降水的物理背景,并对云团演变过程、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和特殊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降水过程的天... 利用天气图等实况资料,针对2005年8月13日抚顺大暴雨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特征、不稳定能量、水汽和动力条件等方面入手,寻找形成强降水的物理背景,并对云团演变过程、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和特殊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降水过程的天气系统演变特征及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以提高对此类型暴雨天气的认识和预报能力。结果表明:西风槽东移、热带风暴北移,促使副热带高压北上,建立了低空急流;低空急流为大暴雨输送大量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切变线东南移,携带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边缘不稳定能量在抚顺交汇,对流云团得到强烈发展,触发了副热带高压边缘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因此形成了大暴雨天气;地形辐合抬升,对降水起到了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副热带高压 不稳定能量 诊断分析
下载PDF
“8·16”辽宁特大暴雨多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杨磊 蒋大凯 +4 位作者 王瀛 才奎志 孙丽 杨雪 曹世腾 《干旱气象》 2017年第2期267-274,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区域自动气象站、多普勒雷达、风廓线雷达、地基GPS水汽观测仪等非常规观测资料以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对辽宁省清原县2013年8月16日特大暴雨过程的多尺度对流系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涡切...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区域自动气象站、多普勒雷达、风廓线雷达、地基GPS水汽观测仪等非常规观测资料以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对辽宁省清原县2013年8月16日特大暴雨过程的多尺度对流系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涡切变线和东北低压是本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700 h Pa与地面之间假相当位温差达43 K,表明大气强烈的对流性不稳定结构。850 h Pa辽宁大部分地区比湿达14 g·kg^(-1),比湿大值区存在明显的水汽通量辐合,沈阳站监测到的大气可降水量达55 mm,可见本次过程水汽充沛。5次雷达回波依次经过清原地区形成"列车效应",导致该地区特大暴雨。地面辐合线触发的对流单体受其两侧风场的强弱影响,中低层西南风的加强有利于加大新生单体的垂直风切变和水汽条件。短时强降水导致的冷池与其周边暖气流交汇可能触发新的对流单体。在地形影响下,中-β尺度云团和α云系合并过程中的微物理作用可能是导致强降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雷达回波 多尺度特征 列车效应 地面辐合线
下载PDF
热带低压环流引发的中尺度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项素清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8-41,49,共5页
文章利用常规资料 ,对 2 0 0 1年 8月 5~ 6日浙江舟山等地的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发现 :前期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大 ,其南侧的偏东气流为暴雨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 ;北面西风槽携带弱冷空气侵入热带低压环流... 文章利用常规资料 ,对 2 0 0 1年 8月 5~ 6日浙江舟山等地的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发现 :前期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大 ,其南侧的偏东气流为暴雨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 ;北面西风槽携带弱冷空气侵入热带低压环流残体 ,使对流强烈发展 ,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 ,导致中小尺度系统发展 ,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低压环流 中尺度天气分析 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物理量场 大尺度环流
下载PDF
上海特大暴雨热带低压结构的数值模拟及其加强机制的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引明 朱雪松 陶祖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6-427,共12页
利用NCAR/PSU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模拟了上海0185特大暴雨第9号热带低压(TD)结构,发现中层中尺度涡旋(Midlevel Mesoscale Vortex,简称MMV)是此次TD的主要特征之一。在上海特大暴雨发生时段内TD的气旋性环流、最大低压扰动中心和... 利用NCAR/PSU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模拟了上海0185特大暴雨第9号热带低压(TD)结构,发现中层中尺度涡旋(Midlevel Mesoscale Vortex,简称MMV)是此次TD的主要特征之一。在上海特大暴雨发生时段内TD的气旋性环流、最大低压扰动中心和最大正涡度中心主要位于对流层中层(850~400 hPa),近地面气旋性环流或低压中心并不明显,对流层顶是反气旋环流,这一结构与经典台风结构不同。敏感性试验表明,潜热释放对中尺度对流复合体发展的反馈作用非常明显,而对TD的直接影响较小。涡度方程分析结果证实,散度项对TD加强的贡献最大。TD加强的原因是其移入到了一个有利于自身加强的大尺度辐合环境场中,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辐合运动转换为正涡度倾向,导致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热带低压 特大暴雨 涡度收支 数值模拟
下载PDF
2017年苏南一次特大暴雨高分辨率模拟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冰 郑媛媛 +2 位作者 沈菲菲 曾明剑 王元直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6-397,共12页
利用高分辨率(水平3 km)数值模式,结合FNL分析及预报场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7年6月9—10日苏南一次因江淮气旋沿切变线东移造成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研究。首先对模式模拟结果做了降水、风场等多方面的验证... 利用高分辨率(水平3 km)数值模式,结合FNL分析及预报场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7年6月9—10日苏南一次因江淮气旋沿切变线东移造成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研究。首先对模式模拟结果做了降水、风场等多方面的验证,随后利用模拟结果和观测资料对该特大暴雨过程的对流系统结构及其发展维持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高分辨率模式能较客观地反映该暴雨过程诸多大气参数的演变。(2)特大暴雨过程中锋面气旋东移且倾斜发展,深对流中心维持在气旋的东南方向,该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与锋面气旋的上述演变密切相关。(3)特大暴雨过程中相应的对流处于旺盛阶段时,大气不稳定能量持续释放,中层为相对较高的假相当位温区,即明显的暖心结构,垂直上升运动最强,且其南北两侧均有下沉气流,形成中尺度次级环流,维持强对流不断发展。(4)超低空急流的持续增强,沿低层切变线上不断有γ中尺度涡旋生成和足够的低层辐合区厚度是导致这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数值模拟 γ中尺度涡旋 超低空急流
下载PDF
2015年春末梵净山东侧特大暴雨雷达径向速度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方标 《干旱气象》 2016年第6期1064-1070,共7页
利用贵州铜仁新一代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2015年5月14日夜间发生在梵净山东侧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中的雷达径向速度和速度二次产品VWP(速度方位显示风廓线)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强回波的稳定少动造成了此次短时强降... 利用贵州铜仁新一代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2015年5月14日夜间发生在梵净山东侧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中的雷达径向速度和速度二次产品VWP(速度方位显示风廓线)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强回波的稳定少动造成了此次短时强降水天气。VWP产品上,强降水发生前出现一楔形"ND"区域,在强降雨发生发展过程中大风区位置快速降低,而在强降雨即将结束时对流层中层出现"ND"区域且上下扰动发展。中气旋的出现有利于短时强降雨发生发展,不同高度层出现的逆风区是短时强降雨发生前兆,逆风区的持续预示短时强降雨仍将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中气旋 逆风区 VWP
下载PDF
“7·31”特大暴雨引发的门头沟区地质灾害调研及紧急应对策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景鹏旭 徐一凡 +2 位作者 门丽君 许杰夫 杨清逸 《中国应急救援》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2023年7月29日20时至8月2日7时,北京市平均降雨量达到331毫米,门头沟区平均538.1毫米。暴雨导致门头沟地区地质灾害频发、破坏严重,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8月中旬,对受灾严重的门头沟区进行深入调研,对洪水、滑坡、崩塌、泥石... 2023年7月29日20时至8月2日7时,北京市平均降雨量达到331毫米,门头沟区平均538.1毫米。暴雨导致门头沟地区地质灾害频发、破坏严重,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8月中旬,对受灾严重的门头沟区进行深入调研,对洪水、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建筑物倒塌等典型灾害从岩土体性质、灾害规模以及沿途分布特征等方面分析,科学评估其对交通路线、居民房屋的危害,并针对性提出应急处置建议和恢复重建建议,以期对今后北京市遭遇极端暴雨天气出现的地质灾害问题提供对策和技术支撑。在此基础之上,对现有的应急预案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从事前、事中、事后三阶段深层次的分析政府、社区、乡镇、各部门、企事业单位、人民群众等不同主体在应对此次极端暴雨天气的暴露出的弊端和值得借鉴之处,为今后应对此类灾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地质灾害 应急处置 恢复重建 应急救援预案
下载PDF
一次罕见的局地大暴雨动力条件诊断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朱义青 高安春 +2 位作者 李炳文 刘英杰 张可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16815-16818,16835,共5页
[目的]分析一次罕见的局地大暴雨动力条件。[方法]利用常规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风廓线雷达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0年8月3日临沂地区出现的一次强降水、局地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探讨产生此次局地大暴雨的动力条件。[结果]这... [目的]分析一次罕见的局地大暴雨动力条件。[方法]利用常规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风廓线雷达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0年8月3日临沂地区出现的一次强降水、局地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探讨产生此次局地大暴雨的动力条件。[结果]这次降水过程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边缘的西南气流、西风槽前从中高层向南渗透的小股冷空气和高层(10 km以上)一直维持的东风波等不同尺度、不同高度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大气层结的不稳定是强降水发生的前提,地面辐合、东风波与中高层西北气流的相互作用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副高边缘的西南气流提供了水汽供应。此次降水过程降水时间短、强度大、雨区移动呈现明显的方向性,具有明显的中尺度强对流系统特征,强降水的落区与加密风场辐合汇点的位置非常吻合,可以根据加密风场辐合位置随时间的移动推断下一时刻强降水的落区。风廓线雷达资料与多普勒雷达风廓线产品结合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反应大气垂直风场结构。[结论]该研究为暴雨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大暴雨 动力条件 诊断分析
下载PDF
特大暴雨下残垣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与梯田措施效益评价
10
作者 赵妍 周珊珊 +3 位作者 高云飞 王满 靳琪 刘姗姗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99,共8页
[目的]开展场次暴雨水土流失评估与措施效益评价,分析暴雨造成的土壤侵蚀状况,评价梯田措施效益,为常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提供有效补充。[方法]以甘肃“2022·7·15”特大暴雨发生地庆城县和暴雨中心湫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利用日... [目的]开展场次暴雨水土流失评估与措施效益评价,分析暴雨造成的土壤侵蚀状况,评价梯田措施效益,为常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提供有效补充。[方法]以甘肃“2022·7·15”特大暴雨发生地庆城县和暴雨中心湫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利用日降雨量数据与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相关成果,基于次暴雨降雨侵蚀力,采用改进的CSLE模型计算土壤侵蚀模数,分析暴雨降雨侵蚀力与多年均降雨条件下全年降雨侵蚀力的关系,以及次暴雨条件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强度等级的空间分布,探讨梯田对区域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庆城县该次暴雨产生的降雨侵蚀力达到多年均降雨条件下全年降雨侵蚀力的1.85倍,暴雨中心降雨侵蚀力达到多年均降雨条件下全年降雨侵蚀力的4.88倍。暴雨造成的强烈级以上土壤侵蚀面积是2021年全年强烈级以上土壤侵蚀面积的3.46倍,暴雨中心达6.93倍。场次特大暴雨造成的强烈以上等级土壤侵蚀主要分布在旱地、草地和灌木林地。庆城县现状梯田面积325 km^(2),相较于无梯田措施情景,县域土壤侵蚀量减幅达72.87%。[结论]加强退耕还林还草、坡耕地综合整治、旱作梯田建设等水土保持工作,是特大暴雨条件下水土流失灾害防治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次降雨侵蚀力 水土流失 梯田 效益评价
下载PDF
供需协调视角下城市应急救援可达性评估--以郑州“7·20”特大暴雨为例
11
作者 干靓 凌云 李健 《城市交通》 2024年第5期50-56,共7页
日益频繁的特大暴雨对城市造成愈加严重的影响,亟须关注应急救援需求的变化特征以及与之对应的应急救援可达性水平,以此提升城市应急救援的动态响应能力。以郑州市中心城区为例,通过社交媒体数据识别求救点和道路阻碍点,分析“7·2... 日益频繁的特大暴雨对城市造成愈加严重的影响,亟须关注应急救援需求的变化特征以及与之对应的应急救援可达性水平,以此提升城市应急救援的动态响应能力。以郑州市中心城区为例,通过社交媒体数据识别求救点和道路阻碍点,分析“7·20”特大暴雨背景下应急救援需求的时空分布特征。基于供需协调的视角,利用高斯两步移动搜寻法评估城市应急救援可达性。研究结果表明,应急救援需求具有动态集聚分布特征,同时应急救援可达性存在供需错位。最后,从完善应急救援通道网络、建立应急救援可达性智能评估平台、优化应急救援资源的空间布局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交通 应急救援可达性 供需协调 特大暴雨 高斯两步移动搜寻法 郑州市
下载PDF
一次发生在α中尺度涡旋东部的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尹东屏 王啸华 +2 位作者 张备 严文莲 刘安宁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6-663,共8页
2010年9月7日苏皖北部出现了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这次暴雨过程产生在热带风暴(1009号,玛瑙)在东海北上转向日本以后。利用卫星、雷达和NCEP逐日4次1°×1°资料对天气形势和中尺度对流发展的环境场特征等进行诊断分... 2010年9月7日苏皖北部出现了暴雨—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这次暴雨过程产生在热带风暴(1009号,玛瑙)在东海北上转向日本以后。利用卫星、雷达和NCEP逐日4次1°×1°资料对天气形势和中尺度对流发展的环境场特征等进行诊断分析表明:位于日本海的热带风暴北部的偏东气流与南下深厚的蒙古高压底部的偏东气流汇合,构成了一支强盛的低空偏东风气流,它向西流向太行山东麓,其分支沿太行山南下时,诱生了位于太行山脉南部切变线东部的涡旋系统。当低涡进入黄淮平原后,在越过渤海的边界层东风急流激发下迅速发展为α中尺度涡旋系统。南方的暖湿气流在涡旋系统边界层东风急流的动力强迫下抬升,不稳定能量释放,导致β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β中尺度系统的影响和γ中尺度系统的合并导致强降水过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低空急流 中尺度系统 水汽辐合
下载PDF
盆地东北部特大暴雨雷达回波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庆 黄成亮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99-302,共4页
对2002年6月7日至9日发生在盆地东北部遂宁市和南充市的特大暴雨雷达回波演变特点、高度、强度及外形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雷达回波不断从盆地南部以逆时针方向朝盆地东北部汇合,形成50dbz左右,高约14km的强中心区域,该回波在盆地东北... 对2002年6月7日至9日发生在盆地东北部遂宁市和南充市的特大暴雨雷达回波演变特点、高度、强度及外形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雷达回波不断从盆地南部以逆时针方向朝盆地东北部汇合,形成50dbz左右,高约14km的强中心区域,该回波在盆地东北部累计活动时间长达10h以上,直接导致了这次特大暴雨发生。这对今后类似天气过程雷达回波信息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雷达回波 演变特征
下载PDF
2017年8月3—4日岫岩县特大暴雨雷达回波分析
14
作者 朱宪龙 肖光梁 纪永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期144-147,共4页
利用常规MICAPS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7年8月3—4日辽宁省岫岩县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环境背景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特点为影响范围广、降水强度强、持续时间长;天气形势为高空东北冷涡提供冷空气输送,西... 利用常规MICAPS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7年8月3—4日辽宁省岫岩县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环境背景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特点为影响范围广、降水强度强、持续时间长;天气形势为高空东北冷涡提供冷空气输送,西太平洋副高及台风"海棠"带来源源不断的水汽;中尺度系统为高空急流、低空西南急流水汽输送,低层有明显的切变线系统辐合形势,地面有辐合线存在,同时岫岩县山区地形明显,更加有利于辐合抬升及水汽堆积;大连、丹东地区700 hPa以下有比较深厚的湿层,850 hPa风速最大可达22 m/s,比湿最大可达22 g/kg,辽宁省南部地区的水汽条件较好。K指数大于35℃,沙氏指数(SI)和抬升指数(LI)小于0℃,层结不稳定。CAPE值均大于1 000 J/kg,不稳定能量不断堆积;岫岩此次降水过程主要降水时段分为3个阶段,此次降水过程的雷达回波为明显的"列车效应",并具有后向传播及低质心暖性降水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背景 特大暴雨 列车效应 辽宁岫岩 2017年8月3—4日
下载PDF
高低空急流在闽西北大暴雨过程中的作用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57
15
作者 林毅 刘铭 刘爱鸣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9-455,共7页
本文对2002年6月14~18日福建西北部地区的连续暴雨~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及模拟分析表明,在有利的环流背景条件下,高空急流的加强和动量下传,促使低空急流的建立和维持;低空急流的加强则提供了有利暴雨产生的高温高湿的大气条件;高... 本文对2002年6月14~18日福建西北部地区的连续暴雨~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及模拟分析表明,在有利的环流背景条件下,高空急流的加强和动量下传,促使低空急流的建立和维持;低空急流的加强则提供了有利暴雨产生的高温高湿的大气条件;高低空急流的适宜配置,产生了动力场的耦合作用,为大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急流 动量下传 动力场耦合
下载PDF
新疆西部一次极端暴雨事件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42
16
作者 曾勇 杨莲梅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20-1232,共13页
利用常规观测、FY-2G、地面加密自动站和NCEP/NCAR(0. 25°×0. 25°)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7月31日至8月1日新疆西部出现的一次极端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南亚高压单体型和"两脊一槽"稳定环... 利用常规观测、FY-2G、地面加密自动站和NCEP/NCAR(0. 25°×0. 25°)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7月31日至8月1日新疆西部出现的一次极端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南亚高压单体型和"两脊一槽"稳定环流形势下,暴雨区位于200 h Pa高空西南急流入口区右侧、700 h Pa低空偏东急流前部、500 h Pa偏南急流及700 h Pa辐合线附近。除中亚低槽自身携带的水汽外,在极为有利的高、中、低纬环流系统配合下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向暴雨区输送的丰沛水汽也是此次极端特大暴雨的重要水汽来源。暴雨区西、东、南边界水汽输入均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西边界和东边界,占水汽输入总量的78. 4%。暴雨区上空高低空急流的配合以及纬向风的水平切变和经向风的垂直切变为暴雨区辐合上升运动和中尺度系统的产生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中尺度对流云团生成后在引导气流的作用下不断向北移动发展,是造成暴雨的直接系统。发展、移动的低空急流、切变线、风场辐合线和地形辐合线及自天山迎风坡向北分布的多个具有强上升支的中尺度垂直环流不断将水汽和能量向上输送,经500 h Pa槽前强偏南气流向北输送至暴雨区上空。中低层暖平流、风切变和天山地形对天山迎风坡暴雨中尺度系统的产生和向上强烈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特大暴雨 水汽输送 中尺度对流云团 地形
下载PDF
云南突发性特大暴雨过程成因分析 被引量:41
17
作者 许美玲 尹丽云 +2 位作者 金少华 朱莉 许迎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62-1073,共12页
利用逐时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自动雨量站等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云南4次特大暴雨的成因。结果表明,这4次突发性特大暴雨过程主要是中低层低涡切变线、西南气流的辐合造成水汽、能量的聚积,... 利用逐时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自动雨量站等加密观测资料和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云南4次特大暴雨的成因。结果表明,这4次突发性特大暴雨过程主要是中低层低涡切变线、西南气流的辐合造成水汽、能量的聚积,低层增暖增湿,500hPa干冷空气入侵,形成强对流不稳定区;当低层水汽充足、局地大气具有潜在不稳定能量和适当的触发条件时,在500hPa槽后易产生特大暴雨天气。卫星云图显示,特大暴雨过程由对流单体合并、加强为中尺度对流云团引起的。在雷达回波发展、移动过程中,始终存在回波合并效应,前部回波移动缓慢,后部中小尺度回波活动频繁,小单体快速生成合并,使得整块回波稳定少动,在强降雨阶段存在较强的风向、风速辐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特大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回波合并效应
下载PDF
一次无地面冷空气触发的西南涡特大暴雨分析 被引量:29
18
作者 王中 白莹莹 +1 位作者 杜钦 李东川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3-71,共9页
利用NCEP1°×1°的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17日重庆西部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主要影响系统——西南涡的演变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配合下,产生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为西南涡和低空... 利用NCEP1°×1°的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17日重庆西部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主要影响系统——西南涡的演变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配合下,产生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为西南涡和低空急流,副热带高压的西进北抬为水汽的输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最强降水时段出现在西南涡的最强盛期,垂直螺旋度的大值中心位置和强弱变化与低涡及强降雨的位置和强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3)在此次过程中虽然无地面冷空气的触发,但由于高层较强的冷平流形成的干冷盖和低层的暖湿气流与强烈的上升运动的极佳配合,使得强对流天气得以发生,高层的干侵入成为此次过程的触发动力;(4)西南低涡上空的不同高度上不同强度的干侵入效应,使得高层高位涡下传,而高层高位涡区的下传和中低层高位涡区的加强,导致西南低涡的气旋性环流加强,降水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西南涡 垂直螺旋度 位涡 干侵入
下载PDF
特大暴雨非常规资料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5
19
作者 漆梁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4-38,共5页
对 2 0 0 1年 8月 5~ 6日特大暴雨的非常规资料作了初步的分析。通过地面自动雨量站的每小时雨量、雷达反射率因子和红外云图资料的综合分析 ,得到以下四个初步结果 :(1 )热带低压入海和偏南急流有利于低压发展 ;(2 )集中降水的产生大... 对 2 0 0 1年 8月 5~ 6日特大暴雨的非常规资料作了初步的分析。通过地面自动雨量站的每小时雨量、雷达反射率因子和红外云图资料的综合分析 ,得到以下四个初步结果 :(1 )热带低压入海和偏南急流有利于低压发展 ;(2 )集中降水的产生大多是由于云团的合并加强 ;(3 )云团的发展阶段是地面降水的集中阶段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资料 特大暴雨 云团 热带低压 红外云图 天气过程分析
下载PDF
上海“0185”特大暴雨过程天气形势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姚祖庆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6-29,T001,共5页
对上海 2 0 0 1年 8月 5~ 6日特大暴雨的天气形势做了详细分析指出 ,在副高内由东风系统发展起来的热带低压由于结构深厚得以在强大副高内稳定维持 ,而副热带高压断裂的形势变化至关重要 ,由于西环副高北侧的西北偏西气流渗入 ,对热带... 对上海 2 0 0 1年 8月 5~ 6日特大暴雨的天气形势做了详细分析指出 ,在副高内由东风系统发展起来的热带低压由于结构深厚得以在强大副高内稳定维持 ,而副热带高压断裂的形势变化至关重要 ,由于西环副高北侧的西北偏西气流渗入 ,对热带低压内强对流迅速、持久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同时东环副高减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低压 特大暴雨 强对流天气 上海 天气过程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