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时空变化与生态屏障建设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周李磊 官冬杰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17年第3期69-74,共6页
根据1990年、2000年和2010年3期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解译数据,分析了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及地形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1990-201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变化明显,常绿阔叶灌木林、落叶阔叶林和落叶阔叶灌木林分别... 根据1990年、2000年和2010年3期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解译数据,分析了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及地形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1990-2010年,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变化明显,常绿阔叶灌木林、落叶阔叶林和落叶阔叶灌木林分别减少了321.61 km^2、74.81 km^2和625.47 km^2,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草丛分别增加了642.57 km^2、260.5 km^2和258.86 km^2;(2)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以常绿植被为主,分布在库区腹心东部(巫溪县、巫山县、奉节、云阳县、开州区和万州区)和库区腹心西部(武隆区、石柱县、丰都县和忠县);(3)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分布的海拔梯度规律显著。研究结果可以为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植被分布 时空分布 地形分异 生态屏障
下载PDF
大渡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及其地形分异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兰鹰 杨育林 +4 位作者 彭涛 齐沛森 吴雨峰 魏晓 尤继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3-67,73,共6页
为了解大渡河流域2000-2021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特征和地形变异规律,应用MODIS NPP和地形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区域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00-2021年大渡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呈波动... 为了解大渡河流域2000-2021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特征和地形变异规律,应用MODIS NPP和地形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区域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00-2021年大渡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速为2.009 g·m^(-2)·a^(-1),年平均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为474.58 g·m^(-2)·a^(-1),大渡河流域植被总净初级生产力的平均值为127.18×10^(6)g·m^(-2)·a^(-1),植被改善趋势明显;空间分布整体上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大渡河流域下游以及大渡河中上游干支流河谷两侧。②2000-2021年研究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年际变化率较低,平均年际变化率为2.0,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呈增加趋势的面积比例为89.67%;研究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平均变异系数为2.0%,植被状态总体较平稳,变异系数低于20%的面积比例为95.22%。③研究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随着海拔的上升,整体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年度均值随坡度的上升而增大;研究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整体表现为阳坡最大,半阳坡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渡河流域 植被 净初级生产力 时空变化特征 地形分异
下载PDF
应用Landsat影像数据分析岷江上游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地形分异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兰鹰 杨育林 +5 位作者 高鹏 严欣荣 尤继勇 张好 贺维 吴雨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60,共7页
以2000、2010和2020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像元二分模型提取岷江上游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结合海拔、坡度以及坡向等地形因子,对研究区2000—2020年的植被覆盖状况变化及地形分异特征进行分析,为生态保护和土地规划利用提供... 以2000、2010和2020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像元二分模型提取岷江上游3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结合海拔、坡度以及坡向等地形因子,对研究区2000—2020年的植被覆盖状况变化及地形分异特征进行分析,为生态保护和土地规划利用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总体上得到改善,植被覆盖度Ⅲ级以上区域面积达到80%以上。(2)植被覆盖度在空间上呈现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岷江上游中西部地区的植被覆盖度为Ⅳ级以上,黑水县西北部山区和松潘县的极高海拔地带植被覆盖度为Ⅰ级。(3)随海拔、坡度的上升,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特征;植被覆盖度半阳坡最大,阴坡最小,平地大于半阴坡。岷江上游作为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植被覆盖状况受海拔、坡度以及坡向和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因此,对岷江上游地区生态保护和土地利用应考虑地形限制,因地制宜采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影像 像元二分模型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地形分异
下载PDF
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其地形分异研究 被引量:46
4
作者 银朵朵 王艳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58-1167,共10页
以内蒙古大青山为研究区,基于4期TM/OLI影像,提取NDVI,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探测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2000-2017年间植被覆盖度的分布格局、动态变化及其地形分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随着研究区从经济开... 以内蒙古大青山为研究区,基于4期TM/OLI影像,提取NDVI,采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探测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2000-2017年间植被覆盖度的分布格局、动态变化及其地形分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随着研究区从经济开发到国家自然保护区功能规划的改变,植被覆盖度先降低后升高,整体上趋向良好,平均有64.19%的区域以中高植被覆盖度为主。(2)植被覆盖度空间格局总体上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中高植被覆盖度集中在大青山呼和浩特段南部和乌兰察布段,而低植被覆盖度主要分布在西段山体。(3)研究期间,研究区32.46%的植被覆盖度得以改善,12.92%的植被退化,表明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总体改善。(4)地形因子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分布格局影响显著:植被覆盖度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在2000-2296m高程带最高。植被覆盖度与坡度正相关,坡度越高,植被覆盖度越大。植被覆盖度在不同坡向上差异明显,总体上呈现阴坡>平地>阳坡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地形分异 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 像元二分模型
下载PDF
黄土高原坡耕地水土流失地形分异模拟 被引量:20
5
作者 徐勇 田均良 +1 位作者 刘普灵 徐学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21,25,共5页
退耕还林还草是目前黄土高原整治生态环境和控制水土流失的主体政策。为使生态退耕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本文基于WIN-YIELD软件,以延安燕沟流域为例,利用19972002年延安站的逐日气象数据和燕沟流域地貌、土壤及土地利用等资料,模拟分析了... 退耕还林还草是目前黄土高原整治生态环境和控制水土流失的主体政策。为使生态退耕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本文基于WIN-YIELD软件,以延安燕沟流域为例,利用19972002年延安站的逐日气象数据和燕沟流域地貌、土壤及土地利用等资料,模拟分析了不同地形高程、坡度和坡向条件下坡耕地种植不同作物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及其地形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地形坡度是影响径流和泥沙产生的重要因素,产生径流和泥沙的模拟值随地形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地形坡度15°是坡耕地土壤侵蚀模数的相对质变点;地形高程和坡向对产生径流和泥沙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水土流失 地形分异 WIN-YIELD软件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重庆山地都市区土地利用地形特征分异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周启刚 陈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6-91,共6页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的制约性更加凸显。以地形特征明显的重庆都市区为例,以DEM数据和TM数据为基础数据源,提取2010年区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坡度数据,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在不同高...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地形因子对土地利用的制约性更加凸显。以地形特征明显的重庆都市区为例,以DEM数据和TM数据为基础数据源,提取2010年区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坡度数据,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在不同高程等级、坡度等级以及地形位等级中的分布指数,分析重庆都市区2010年的土地利用在地形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重庆都市区各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地形因子等级下分布指数的分异特征明显;在各地形因子等级区域中,优势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差异突出;随着城市用地扩张,各种类型的土地利用在高程为500~1 200m的平地、400~600m的低缓坡以及500m以下的高缓坡区域,呈现出明显的竞争趋势,是人地关系协调的重点区域;伴随城市扩展,建设用地侵占耕地和陡坡耕地大量存在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形分异 地形位指数 分布指数 重庆都市区
下载PDF
黄土高原作物产量及水土流失地形分异模拟 被引量:16
7
作者 徐勇 杨波 +1 位作者 刘国彬 刘普灵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18-1226,共9页
退耕坡地是近年来黄土高原整治生态环境和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基于WIN_YIELD软件,以延安燕沟流域为例,利用2005年延安站的逐日气象数据和燕沟流域地貌、土壤及土地利用等资料,模拟分析了不同地形高程、坡度和坡向条件下不同作物产... 退耕坡地是近年来黄土高原整治生态环境和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基于WIN_YIELD软件,以延安燕沟流域为例,利用2005年延安站的逐日气象数据和燕沟流域地貌、土壤及土地利用等资料,模拟分析了不同地形高程、坡度和坡向条件下不同作物产量及水土流失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地形坡度是影响作物产量、径流和泥沙的重要因素,地形高程和坡向的影响普遍较微弱;地形坡度越大,作物产量越低,高粱和玉米在坡度为25o时的产量模拟值分别较0o时下降15.44%和14.32%,大豆、绿豆和马铃薯的下降幅度依次为5.26%、4.67%和3.84%;产生径流和泥沙随地形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坡度20o左右存在一个高值区间;不同作物的水土保持效益由高到低依次为大豆、绿豆(豆类)、马铃薯、玉米和高粱;坡度小于5o的坡耕地可以不进行梯田改造,坡度大于15o的坡耕地应及早实现退耕还林还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产量 水土流失 地形分异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基于WIN-YIELD软件的黄土丘陵区作物产量地形分异模拟 被引量:11
8
作者 徐勇 甘国辉 王志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1-64,共4页
退耕还林是目前黄土丘陵区整治生态环境和控制水土流失的主体政策。为提高退耕政策贯彻落实的科学性,该文基于WIN-YIELD软件,利用2002年延安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和燕沟流域地貌、土壤及土地利用等资料,通过对玉米、马铃薯、高粱、大豆... 退耕还林是目前黄土丘陵区整治生态环境和控制水土流失的主体政策。为提高退耕政策贯彻落实的科学性,该文基于WIN-YIELD软件,利用2002年延安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和燕沟流域地貌、土壤及土地利用等资料,通过对玉米、马铃薯、高粱、大豆和豌豆等作物产量随地形高程、坡度和坡向变化的模拟,以揭示作物产量与地形条件的关系。研究发现:地形坡度对作物的产量有着重要影响,地形坡度越大,作物的产量越低;地形高程除对马铃薯有一定影响外,对其它作物产量的影响不大;地形坡向对不同作物产量的影响普遍较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产量 地形分异 WIN—YIELD软件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监测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舒婷 王晓慧 +4 位作者 彭道黎 纪平 刘华 凌成星 侯瑞霞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45-1053,共9页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实施"三北"(西北、华北和东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以来的植被变化,为制定合理的生态修复和管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以陕西省延安安塞区为例,基于Landsat TM/OLI影像,运...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实施"三北"(西北、华北和东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以来的植被变化,为制定合理的生态修复和管理对策提供依据。【方法】以陕西省延安安塞区为例,基于Landsat TM/OLI影像,运用像元二分法估算2000和2017年的植被覆盖度,结合海拔、坡度和坡向分析其地形分异特征。【结果】①安塞区平均植被覆盖度从2000年的24.98%增长到2017年的53.34%,显著提高;②植被覆盖度变化中极显著增加面积占比最大,为44.70%,集中在河流沿岸;③2000年植被覆盖度随海拔升高逐渐减小,2017年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小。2000和2017年植被覆盖度随坡度先增加后减少,在坡度25°~35°出现最大值。植被覆盖度随坡向的变化从大到小依次为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④海拔<1 300 m,坡度15°~35°,平地、阴坡和半阴坡水热条件好,植被恢复容易,高植被覆盖度面积比例最大。【结论】2000-2017年安塞区植被呈改善趋势,海拔、坡度和坡向等地形条件下植被覆盖度存在差异,生态恢复要因地制宜制定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黄土高原 植被覆盖度 变化监测 地形分异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的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晓杰 陈灼康 +3 位作者 莫罗坚 严朝东 王卫 罗晓莹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2期155-163,共9页
森林景观格局分析是景观格局优化、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经营与保护的重要基础。以无人机遥感影像和DEM为基础数据,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对所选取的不同景观指数进行计算,分析了丹霞山森林景观的类型、格局特征及其地形分异规律。结... 森林景观格局分析是景观格局优化、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经营与保护的重要基础。以无人机遥感影像和DEM为基础数据,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对所选取的不同景观指数进行计算,分析了丹霞山森林景观的类型、格局特征及其地形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从类型水平指数来看,丹霞山森林景观类型以天然林为主,占总面积的78.42%,表现出较高的集中连片性;2)从景观水平指数来看,丹霞山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均较低,而蔓延度指数和连通度指数则较高,分别为77.85和99.97,表明景观以少数大面积的斑块为主,斑块间连接密切,自然连通度高;3)从功能分区景观格局和地形分异规律来看,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农田、人工林、裸地、居民地、人工水体和自然水体六类森林景观主要集中分布于海拔较低(60—150 m)、坡度平缓(0—5°)、无坡向的实验区内;灌木、草地、天然林和裸岩四类森林景观则较均衡的分布于海拔60—350 m的各级坡度和坡向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综上所述,丹霞山森林景观保持完好,破碎化程度较低,人为活动干扰较少,斑块之间物质、能量和物种交换的潜力较大。应建立无人机遥感监测系统,长期、准确的跟踪森林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为维持丹霞山森林景观的稳定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格局 地形分异 无人机 FRAGSTATS 丹霞山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阿拉善盟植被指数变化的地形分异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潘霞 汪季 +2 位作者 张勇 高永 王祯仪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6-234,共9页
阿拉善盟为中国生态环境重度危急区与北方地区的天然保护屏障,及时、科学、准确地评价其植被指数的地形分异特性,对其植被建植与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以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陆地专题产品MOD13Q1-NDVI为时间序列数据集,利... 阿拉善盟为中国生态环境重度危急区与北方地区的天然保护屏障,及时、科学、准确地评价其植被指数的地形分异特性,对其植被建植与生态恢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以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陆地专题产品MOD13Q1-NDVI为时间序列数据集,利用ENVI中波段计算功能提取2000-2016年植被生长季(7-9月)覆盖阿拉善盟的植被指数信息,同时结合栅格化数字高程模型,利用Arc GIS空间统计功能中的表面分析工具提取栅格尺度上的坡度、坡向及地形起伏度等地形因子,并通过区域统计获取各地形因子级别区内植被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采用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的阿拉善盟地形起伏度的最佳统计单元为0.26km^2;(2)阿拉善盟以中山区为主,所占比例高达79.05%;坡度以第Ⅰ(0-2°)与Ⅱ(2°-5°)级别区为主,所占面积比例高达90.62%,在空间分布上呈分散状态;坡向分布较为均匀;地形起伏度级别区以平原和台地为主,所占比例高达87.83%。该区地形具有西南高、东北低,平坦、起伏小的分布特征;(3)以植被指数低值区(<0.1)和中低值区为主(0.1-0.2),且呈现西北和东南区域两级分化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体而言,在地形因子作用下,阿拉善盟植被指数均值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形分异性,且植被指数高值区主要集中分布在高程为1 000-1 600 m的中山区与坡度>15°的西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分异性 植被指数 MOD13Q1 DEM 阿拉善盟
下载PDF
低山丘陵区景观类型与地形因子耦合关系研究——以伏牛山余脉区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全凤 张延龙 +2 位作者 牛立新 张刚 洪波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4-260,共7页
选择伏牛山局部低山丘陵区为对象,运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探讨8种类型景观在高程、坡度、坡向带上的分布特征、分布指数与显著性。结果表明,高程因子与林地景观呈显著正相关,与工矿用地景观、自然保留地景观呈显著... 选择伏牛山局部低山丘陵区为对象,运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探讨8种类型景观在高程、坡度、坡向带上的分布特征、分布指数与显著性。结果表明,高程因子与林地景观呈显著正相关,与工矿用地景观、自然保留地景观呈显著负相关;坡度因子与基本农田景观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耕地景观、自然保留用地景观呈显著负相关;坡向因子与牧草地景观、林地景观呈显著负相关,与自然保留地景观呈显著正相关。建议根据地形因子进行景观布局,低海拔与平缓坡区宜发展生产、生活型景观,中高海拔与陡、急、陡峭坡区域宜丰富生态型景观。协调(半)阴坡、(半)阳坡的景观类型,宜增加阳坡区生态型景观。本研究为区域景观合理化建设提供了定量化依据,也为低山丘陵区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地形分级 地形因子 低山丘陵
下载PDF
长白山区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地形分异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石淞 李文 +1 位作者 杨子仪 于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4-264,276,共12页
[目的]探究长白山区植被动态变化及其与地形的响应关系,为山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基于MODIS NDVI与DEM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长白山区2000—2020年植被覆盖度,运用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及... [目的]探究长白山区植被动态变化及其与地形的响应关系,为山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支撑。[方法]基于MODIS NDVI与DEM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长白山区2000—2020年植被覆盖度,运用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及重心迁移模型,结合地形面积差异修正系数,深入解析植被覆盖度时空演变特征,并定量揭示植被覆盖变化在高程、坡度、坡向因子上的分异效应。[结果]①时空分布上,2000—2020年长白山区植被覆盖度以0.0237/(10 a)(p<0.001)的速率增长并于2010年发生明显的上升突变,呈“四周高,中间低”的分布格局,整体处于较高水平。②时空变化上,2000—2020年长白山区植被改善区域面积远大于退化区域面积,呈以“高—高”模式为主的显著聚集状态,但聚集程度波动下降;21 a间植被覆盖重心整体向西南迁移。③地形分异上,长白山区植被覆盖度随海拔、坡度升高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不同时段下海拔<600 m,≥1200 m及坡度<2°,≥25°区域植被普遍呈退化趋势,海拔600~1200 m及坡度2°~25°范围内以改善或稳定趋势为主;平地区域植被退化趋势明显,其他坡向上各变化类型差异较小。[结论]近21 a来长白山区植被状况总体向好发展,不同高程和坡度条件下植被变化空间分异明显,而坡向对植被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区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地形分异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碳储量的气候影响机制及地形分异下的归因
14
作者 程晓瑜 吕洁华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5-875,共11页
本研究基于InVEST模型,估算塔里木河流域长时间序列的碳储量,刻画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采用趋势分析、相关系数及波段集统计等方法,探讨气候变化与塔里木河流域碳储量整体的时空关联性,借助偏最小二乘法定量剖析塔里木河流域不同地形... 本研究基于InVEST模型,估算塔里木河流域长时间序列的碳储量,刻画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采用趋势分析、相关系数及波段集统计等方法,探讨气候变化与塔里木河流域碳储量整体的时空关联性,借助偏最小二乘法定量剖析塔里木河流域不同地形下碳储量的变化归因。结果表明:(1)2002—2020年塔里木河流域总体碳储量水平较低,整体呈“中部低,周边高”的马蹄形分布特征,整体情况呈向好趋势发展。(2)塔里木河流域碳储量与年均气温、潜在蒸散发量以及年均降水量均存在相反空间分布多于同向空间分布的特征,空间分异明显。(3)全局尺度下气候因素对碳储量的影响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潜在蒸散发量>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4)潜在蒸散发量是塔里木河流域Ⅰ、Ⅲ、Ⅳ级地形位最具解释意义的变量,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量是Ⅱ、Ⅴ级地形位最具解释意义的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影响机制 地形分异 塔里木河流域
下载PDF
闽北山区竹林分布及动态变化的地形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官凤英 范少辉 肖复明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3-628,共6页
地形是影响植被分布和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摸清竹资源的地形分异特征,对制定区域的竹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顺昌县为例,在GIS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结合遥感数据成图与地形因子叠加分析,对竹林分布及动... 地形是影响植被分布和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摸清竹资源的地形分异特征,对制定区域的竹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顺昌县为例,在GIS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结合遥感数据成图与地形因子叠加分析,对竹林分布及动态变化的地形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竹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 200m以下,400~800m区域竹林面积最大,在海拔800m以下随着海拔的升高,竹林面积逐渐增大,在海拔800m以上,随着海拔的升高竹林面积逐渐减少;②竹林集中分布在坡度6~25°区域,并且主要分布在半阳坡和半阴坡;③从1988~2007年间顺昌县竹林面积呈快速增长态势,净增加面积为1 6811.48hm2;增加、减少和未变3种变化类型中,增加和未变的竹林面积随地形的变化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减少的竹林面积随着海拔升高逐渐减少,随着坡度的变化先升高后减少,并且在各个坡向上变化不大。研究成果反映了自然与人为驱动力对顺昌县竹林面积的动态变化的影响,为该县竹林利用规划和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地形分异特征
原文传递
安宁河干旱河谷耕地地形梯度分异及其变化驱动因素
16
作者 周建伟 吴华 +3 位作者 赵鑫永 许童 郭齐韵 李佳潼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8-248,共11页
基于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核密度分析、景观指数、地形梯度(海拔、坡度、坡向、地貌)分级和PLUS模型,探究1980—2018年安宁河流域耕地的时空分布、聚集和破碎情况、地形梯度分异及其变化的驱动机制,以期为干旱河谷地区耕地合理利用... 基于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核密度分析、景观指数、地形梯度(海拔、坡度、坡向、地貌)分级和PLUS模型,探究1980—2018年安宁河流域耕地的时空分布、聚集和破碎情况、地形梯度分异及其变化的驱动机制,以期为干旱河谷地区耕地合理利用和农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耕地约占流域总面积的24%,集中分布于安宁河干流两岸的狭窄河谷地区;1980—2018年耕地持续减少,共减少61.77 km^(2),主要转出为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2)耕地呈“河谷密山地疏”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期内耕地空间聚集度波动下降,破碎化程度加剧。(3)流域内耕地分布具有显著垂直地带性(993~1879 m海拔,0~15°坡度,东、东南和南3个坡向,平原、丘陵和小起伏山地3个地貌类型为耕地分布的优势位),55.72%以上的耕地集中于平坦河谷平原带和中起伏山地的阳坡地带,这些区域耕地显著减少。(4)人口密度、GDP和距道路远近等经济条件因子,坡度、海拔和距水域远近等自然条件因子对耕地变化产生深远影响,其中人口密度的贡献度最高,达0.13。安宁河流域耕地具有显著地形梯度分异,在海拔、坡度和水域等自然条件制约下,受人口、GDP和交通等经济因素作用,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破碎化现象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变化 地形分异 空间分布 驱动因素 干旱河谷 安宁河流域
下载PDF
2000-2020年岷县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及地形分异研究
17
作者 马成龙 纪童 +6 位作者 何国兴 徐贺光 李娅丽 杨卓丽 汪云君 漆昊 柳小妮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67-3578,共12页
为探究岷县生态工程后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以及地形效应,基于MODIS-NDV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了2001-2020年岷县植被覆盖度。结果表明:(1)随着岷县生态工程的实施,植被覆盖度整体趋向良好,66.34%的区域以高植被覆盖为主;(2)植被... 为探究岷县生态工程后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以及地形效应,基于MODIS-NDV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了2001-2020年岷县植被覆盖度。结果表明:(1)随着岷县生态工程的实施,植被覆盖度整体趋向良好,66.34%的区域以高植被覆盖为主;(2)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高覆盖植被区密集分布在岷县东部及西南部,而低植被覆盖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3)植被覆盖度稳定性表现出“高低波动共存,低波动较大”的空间格局。植被改善面积占比为58.76%,退化占30.43%,表明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总体变化趋势为改善;(4)地形因子对岷县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影响显著:从平均覆盖度变化来看,研究区覆盖度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植被覆盖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大。随着坡度的增加,岷县平均植被覆盖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超过25°坡度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增长速度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时空变化 地形分异 岷县
下载PDF
2001-2020年三江源地区积雪日数变化及地形分异 被引量:4
18
作者 曹晓云 肖建设 +3 位作者 郝晓华 史飞飞 刘致远 李素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70-1380,共11页
基于积雪面积逐日无云遥感产品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2001-2020年三江源地区积雪日数的水平、垂直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并对积雪日数与气温和降水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20年三江源地区积雪日数呈西高东低,高海拔山脉大... 基于积雪面积逐日无云遥感产品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2001-2020年三江源地区积雪日数的水平、垂直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并对积雪日数与气温和降水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2001-2020年三江源地区积雪日数呈西高东低,高海拔山脉大于盆地平原的分布格局,高海拔山脉地区积雪日数均值普遍大于200d,85.48%的区域积雪日数呈波动增加趋势,显著增加区域占比为16.59%,平均增加速率为0.98d·a^(-1)。(2)积雪日数及其变化趋势存在明显的海拔和坡向.分异,积雪日数随海拔上升呈指数型增加,较低海拔(<3.0 km)区域积雪日数少、呈减少趋势且减少速率随海拔高度上升而加快;高海拔区域积雪日数较多且呈增多趋势,但海拔大于4.4 km后积雪日数增多速率随海拔上升而减缓,且5.5-6.0km地区积雪日数呈减少趋势,高海拔地区积雪日数存在一定程度的“海拔依赖性”。积雪日数北坡大于南坡、西坡大于东坡,西北坡积雪日数最多,为78.30d,不同坡向的积雪日数均呈增多趋势,其中西坡的增多速率最快,达1.04d·a^(-1)。(3)近20a三江源地区明显的“暖湿化”气候特征是影响积雪日数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降水量是主要驱动因素,积雪日数增多与降水量增加密切相关,且高海拔地区积雪日数对降水量的依赖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积雪日数 气候变化 地形分异
下载PDF
广西里骆林场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廖力勤 袁胜 罗仕特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6年第3期33-38,43,共7页
为了解里骆林场森林景观空间分布特征,科学指导林场森林经营与管理,以SPOT5遥感影像及野外调查资料为数据源,应用景观空间格局理论和方法,对里骆林场森林景观格局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不同森林景观随地形变化的分异特征。结果表... 为了解里骆林场森林景观空间分布特征,科学指导林场森林经营与管理,以SPOT5遥感影像及野外调查资料为数据源,应用景观空间格局理论和方法,对里骆林场森林景观格局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不同森林景观随地形变化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构成森林景观的主体为杉木林、阔叶林和灌木林,整体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景观异质性较强,人为干扰严重,景观类型丰富度较低;景观格局随地形分异特征明显,随着高程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异,而坡度在15~35°之间的森林景观类型最为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景观 景观格局指数 地形分异 里骆林场
下载PDF
基于地形分异的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客家聚落景观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潘莹 叶丹 施瑛 《风景园林》 2022年第7期124-131,共8页
广东省梅州市作为广东客家文化核心区,其传统聚落景观承载着客家文化的重要特质。其中,丰顺县是梅州市内海拔高差最大、地形类型最丰富的县,充分体现山地丘陵客家聚落的景观特征。基于山地丘陵地区的地形分异特征,利用地理学、农业学和... 广东省梅州市作为广东客家文化核心区,其传统聚落景观承载着客家文化的重要特质。其中,丰顺县是梅州市内海拔高差最大、地形类型最丰富的县,充分体现山地丘陵客家聚落的景观特征。基于山地丘陵地区的地形分异特征,利用地理学、农业学和风景园林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其进行信息叠加和对比分析,研究不同地形聚落中的选址分布、产业选择和发展进程等规律,探讨山区内不同地形的“三生”景观空间差异化。研究表明:山地丘陵聚落景观的多样性主要受到海拔高度和地形条件的相互影响,因此将聚落景观分为平原稻果兼作型、河谷稻林兼作型、丘陵稻烟果兼作型和山间茶稻兼作型4种类型,并从产业类型选择、景观要素组合和山地适应性民居3方面总结聚落形态的差异及其变化的规律,可为类似传统聚落研究提供指导,也可为传统聚落现代转译过程中如何保留和传承生态智慧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丘陵聚落 地形分异 客家聚落景观 山地适应性 聚落景观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