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红椿与毛红椿半同胞家系早期选择研究
被引量:
14
1
作者
陈娟
彭建
+4 位作者
肖兴翠
杨勇智
杨滨豪
徐志伦
漆峥嵘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24,共8页
【目的】选择出适宜于川中丘陵区的红椿及毛红椿优良家系,为速生珍贵用材树种造林提供优良家系。【方法】对来自4个省的18个红椿与毛红椿家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四川蓬溪开展了造林对比试验。通过对不同家系3年生胸径、树高和单株材...
【目的】选择出适宜于川中丘陵区的红椿及毛红椿优良家系,为速生珍贵用材树种造林提供优良家系。【方法】对来自4个省的18个红椿与毛红椿家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四川蓬溪开展了造林对比试验。通过对不同家系3年生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进行分析比较,开展了优良家系的早期选择。【结果】造林3 a的结果表明:18个半同胞家系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在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3个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均在0.85以上;18个家系中,以SC-307生长最好,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7.65 cm、6.52 m和0.0160 m^3,遗传增益分别为49.76%、31.96%和139.53%,变异系数均在15%以内,家系生长均匀一致;其次是SC-214和SC-361家系,胸径分别为7.23和7.18 cm,树高分别为6.27和5.81 m,单株材积分别为0.0139和0.0127 m^3,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在40%、19%和90%以上,平均变异系数小于15%,家系总体生长较为均匀一致。【结论】以3年生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为依据,选择出SC-347、SC-214和SC-3613个来源于四川种源的优良家系,造林3 a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7.35 cm、6.20 m和0.0142 m^3,年均胸径生长量在2.39 cm以上,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44.41%、26.25%和113.62%,生长优势显著,遗传增益高,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比较,可为川中丘陵区红椿及毛红椿造林提供优良的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椿
毛红椿
家系
生长性状
早期选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椿与毛红椿半同胞家系苗期生长变异与家系选择
被引量:
9
2
作者
肖兴翠
龚详
+3 位作者
张春花
杨勇智
刘军
郭洪英
《湖南林业科技》
2020年第3期1-8,共8页
为了研究红椿和毛红椿家系苗期的遗传变异,本文进行了苗期生长比较与选择,为后续的良种选育奠定了基础。本文以7个省13个地区的40个红椿及毛红椿优树半同胞家系为研究材料进行轻基质容器育苗,通过对1年生苗高和地径进行了观测和分析,进...
为了研究红椿和毛红椿家系苗期的遗传变异,本文进行了苗期生长比较与选择,为后续的良种选育奠定了基础。本文以7个省13个地区的40个红椿及毛红椿优树半同胞家系为研究材料进行轻基质容器育苗,通过对1年生苗高和地径进行了观测和分析,进行了苗期生长比较与优良家系选择。结果表明:不同家系苗高和地径分别在10.20~35.50 cm和3.08~4.94 mm之间,不同家系间苗高和地径均有极显著差异。40个家系中,以YL-45生长最好,苗高和地径均最大,苗高和地径分别为33.50 cm和4.85 mm,遗传增益分别为77.69%和15.66%;苗高和地径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5%,家系苗生长比较均匀一致;遗传力分别为0.976和0.792,苗高受更高的遗传调控。以苗高为主进行苗期选择,选择出YL-45、SC-119、YL-9、SC-205、YL-385个优良家系,入选率12.5%,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增益分别为48.79%和6.98%。选择的5个家系选择差大,遗传增益较高,经过造林对比试验后有成为良种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椿
毛红椿
半同胞家系
苗期选择
遗传增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椿与毛红椿半同胞家系早期选择研究
被引量:
14
1
作者
陈娟
彭建
肖兴翠
杨勇智
杨滨豪
徐志伦
漆峥嵘
机构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蓬溪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出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24,共8页
基金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突破性林木新品种选育与育种材料创新”(2016NYZ0035)子专题“香椿、红椿突破性新品种选育与育种材料创新”(2016NYZ0035-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四川凉山彝族传统聚落景观研究”(2017NZYQN07)。
文摘
【目的】选择出适宜于川中丘陵区的红椿及毛红椿优良家系,为速生珍贵用材树种造林提供优良家系。【方法】对来自4个省的18个红椿与毛红椿家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四川蓬溪开展了造林对比试验。通过对不同家系3年生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进行分析比较,开展了优良家系的早期选择。【结果】造林3 a的结果表明:18个半同胞家系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在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3个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均在0.85以上;18个家系中,以SC-307生长最好,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7.65 cm、6.52 m和0.0160 m^3,遗传增益分别为49.76%、31.96%和139.53%,变异系数均在15%以内,家系生长均匀一致;其次是SC-214和SC-361家系,胸径分别为7.23和7.18 cm,树高分别为6.27和5.81 m,单株材积分别为0.0139和0.0127 m^3,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在40%、19%和90%以上,平均变异系数小于15%,家系总体生长较为均匀一致。【结论】以3年生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为依据,选择出SC-347、SC-214和SC-3613个来源于四川种源的优良家系,造林3 a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7.35 cm、6.20 m和0.0142 m^3,年均胸径生长量在2.39 cm以上,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44.41%、26.25%和113.62%,生长优势显著,遗传增益高,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比较,可为川中丘陵区红椿及毛红椿造林提供优良的家系。
关键词
红椿
毛红椿
家系
生长性状
早期选择
Keywords
toona
ciliata
var
.
ciliata
toona
ciliata
var
.pubescens
family
growth
traits
early
selection
分类号
S722.31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椿与毛红椿半同胞家系苗期生长变异与家系选择
被引量:
9
2
作者
肖兴翠
龚详
张春花
杨勇智
刘军
郭洪英
机构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茂县综合林场
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出处
《湖南林业科技》
2020年第3期1-8,共8页
基金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60060605)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16NYZ0035-03
2017NZ0028)。
文摘
为了研究红椿和毛红椿家系苗期的遗传变异,本文进行了苗期生长比较与选择,为后续的良种选育奠定了基础。本文以7个省13个地区的40个红椿及毛红椿优树半同胞家系为研究材料进行轻基质容器育苗,通过对1年生苗高和地径进行了观测和分析,进行了苗期生长比较与优良家系选择。结果表明:不同家系苗高和地径分别在10.20~35.50 cm和3.08~4.94 mm之间,不同家系间苗高和地径均有极显著差异。40个家系中,以YL-45生长最好,苗高和地径均最大,苗高和地径分别为33.50 cm和4.85 mm,遗传增益分别为77.69%和15.66%;苗高和地径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5%,家系苗生长比较均匀一致;遗传力分别为0.976和0.792,苗高受更高的遗传调控。以苗高为主进行苗期选择,选择出YL-45、SC-119、YL-9、SC-205、YL-385个优良家系,入选率12.5%,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增益分别为48.79%和6.98%。选择的5个家系选择差大,遗传增益较高,经过造林对比试验后有成为良种的潜力。
关键词
红椿
毛红椿
半同胞家系
苗期选择
遗传增益
Keywords
toona
ciliata
var
.
ciliata
toona
ciliata
var
.pubescens
half-sib
families
seedling
selection
genetic
gain
分类号
S723.133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红椿与毛红椿半同胞家系早期选择研究
陈娟
彭建
肖兴翠
杨勇智
杨滨豪
徐志伦
漆峥嵘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红椿与毛红椿半同胞家系苗期生长变异与家系选择
肖兴翠
龚详
张春花
杨勇智
刘军
郭洪英
《湖南林业科技》
2020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