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4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reflow protection and long-term efficacy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Tongxinluo: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multicenter clinical trial (ENLEAT Trial) 被引量:77
1
作者 ZHANG Hai-tao JIA Zhen-hua +7 位作者 ZHANG Jian YE Zan-kai YANG Wei-xian TIAN Yue-qin JIA Xuan LI Wei WU Yi-ling YANG Yue-ji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0期2858-2864,共7页
Background No-reflow after emergenc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for 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is related to the severe prognosi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 Background No-reflow after emergenc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for 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is related to the severe prognosi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ongxinluo,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no-reflow and the infarction area after emergency PCI for STEMI.Methods A total of 219 patients (female 31, 14%) undergoing emergency PCI for STEMI from nine clinical centers were consecutively enrolled in this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multicenter clinical trial from January 2007 to May 2009. 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ongxinluo group (n=108) and control group (n=111), given Tongxinluo or placebo in loading dose 2.08 g respectively before emergency PCI with asprin 300 mg and clopidogrel 300 mg together, then 1.04 g three times daily for six months after PCI. The ST segment elevation was recorded by electrocardiogram at hospitalization and 1, 2, 6, 12, 24 hours after coronary balloon dilation to evaluate the myocardial no-flow; myocardial perfusion scores of 17 segments were evaluated on day 7 and day 180 after STEMI with static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to determine the infarct area.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sex, age, past history, chest pain, onset-to-reperfusion time, Killip classification, TIMI flow grade just before and after PCI, either in the medication treatment during the follow up such as statin, β-blocker,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CEI) or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ARB) between two groups. There was significant ST segment restoration in Tongxinluo group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at 6 hours ((-0.22±0.18) mV vs. (-0.18±0.16) mV, P=0.0394), 12 hours ((-0.24 ± 0.18) mV vs. (-0.18±0.15) mV, P=0.0158) and 24 hours ((-0.27±0.16) mV vs. (-0.20±0.16) mV, P=0.0021) reperfus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myocardial no-reflow was also reduced significantly at 24-hour r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NO-REFLOW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tongxinluo
原文传递
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7
2
作者 王洪巨 黄元伟 +2 位作者 孙坚 朱朝晖 张磊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87-589,共3页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 (下称通心络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anginapectoris ,UAP)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4 6例UAP患者 ,随机分为常规组 (采用西医常规治疗 )和通心络组 (采用西医常规加通心络治疗 ) ,观察治疗前和治疗 2...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 (下称通心络 )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anginapectoris ,UAP)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4 6例UAP患者 ,随机分为常规组 (采用西医常规治疗 )和通心络组 (采用西医常规加通心络治疗 ) ,观察治疗前和治疗 2个月后血清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onWillebrandfactor,vWF)、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的变化 ,并应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 (flow mediateddilatation ,FMD)变化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WF、ET水平均明显下降 (P <0 0 1) ,NO水平和FMD均升高 (P<0 0 5或P <0 0 1) ;通心络组血清sVCAM 1和sICAM 1水平显著下降 (P <0 0 1) ,而常规组血清sV CAM 1和sICAM 1水平无明显变化 (P >0 0 5 )。治疗后通心络组血清vWF、ET、sVCAM 1和sICAM 1水平均低于常规组 (P <0 0 1) ,NO水平和FMD高于常规组 (P <0 0 1)。结论 :通心络可能通过降低血清ET、vWF和部分细胞粘附分子水平 ,提高NO水平等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通心络胶囊 血管内皮功能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通心络对实验性家兔主动脉粥样斑块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0
3
作者 张路 吴宗贵 +1 位作者 廖德宁 潘晓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77-182,共6页
通过构建实验性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观察通心络及辛伐他汀对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和乳酸脱氢酶及血管形态学的影响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Blot蛋白印迹等方法 ,从不同水... 通过构建实验性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观察通心络及辛伐他汀对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和乳酸脱氢酶及血管形态学的影响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Blot蛋白印迹等方法 ,从不同水平观察通心络及辛伐他汀对动脉粥样斑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 ,通心络减少动脉粥样斑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 ,降低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及乳酸脱氢酶浓度 ,提示通心络可增加粥样斑块稳定性 ,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通心络对动脉粥样癍块稳定性的影响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氧化型低 密度脂蛋白 通心络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在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7
4
作者 尤士杰 杨跃进 +7 位作者 陈可冀 吴永健 荆志成 张健 胡奉环 白东峰 陈纪林 高润霖 《疑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193-196,共4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溶栓治疗患者缺血心肌功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首次心电图ST段抬高并成功实施PCI或溶栓治疗的AMI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52...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或溶栓治疗患者缺血心肌功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首次心电图ST段抬高并成功实施PCI或溶栓治疗的AMI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52例和同时服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组(通心络组)60例,连续观察超声心动图改变,于发病的第1天和30天行血常规和生化检查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通心络组患者冠状动脉血运重建1周、2周、1月、6月后异常室壁运动节段恢复率分别为11.86%、18.12%、18.79%、70.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3%、8.27%、11.11%和51.68%(P<0.05或0.001);(2)通心络组LVEDV于发病后2周、1月、3月、6月时增加比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3)2组血运重建前、用药1个月后,虽均有WBC、PT、PTA和Fib的降低,但仍在正常范围之内,且无显著性差异;(4)治疗1个月后,2组ALT、AST、BUN和Cr均有降低,但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5)在左室射血指数(LVEF)<45%的患者中,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2组的LVEDV、LVESV和LVEF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通心络可以使部分存活心肌功能提前恢复,可以改善AMI后的心肌重构,对AMI血运重建后未增加出血及导致肝、肾和心功能恶化,临床应用是相对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急性心肌梗死 血运重建 心肌重构 存活心肌
下载PDF
通心络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9
5
作者 钱孝贤 陈燕铭 +3 位作者 刘勇 周彬 陈璘 吴伟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98-1701,共4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12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消心痛组41例,通心络组43例,通心络联合消心痛治疗组40例(通心络联合组)。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检测血中一氧化氮(NO)、内皮...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方法:12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消心痛组41例,通心络组43例,通心络联合消心痛治疗组40例(通心络联合组)。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检测血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并与35例健康者比较。结果:消心痛组、通心络组和通心络联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3.17%、85.00%和88.37%,后两组与消心痛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3组血中NO水平和SOD活性明显低于健康人,而ET-1和MD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P<0.05)。治疗后,通心络和通心络联合组患者NO水平和SOD活性明显升高,而ET-1和MDA水平明显下降。而消心痛组患者在治疗后,除NO水平明显升高外(P<0.05),SOD活性、ET-1和MD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通心络可有效改善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其机制可能与提高NO水平、保护SOD、抑制ET-1和MDA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心绞痛 一氧化氮 内皮缩血管肽1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38
6
作者 潘嘉西 章敏学 +3 位作者 郑巨克 姜进克 陈世志 王伟伟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3期452-453,478,共3页
目的比较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72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86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观察组... 目的比较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与单用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72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86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脂[(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炎症因子(IL-4、IL-10和IL-18)水平,并统计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1%(P<0.05)。治疗前,2组TG、TC、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G、TC、LDL-C、HDL-C水平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TG、TC、LDL-C、HDL-C水平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IL-4、IL-10、IL-1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4、IL-10、IL-18水平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IL-4、IL-10、IL-18水平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相比于单用阿托伐他汀,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炎症因子水平,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脂 炎症因子 通心络 阿托伐他汀
原文传递
通心络通过PI-3K/Akt/HIF信号通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损伤 被引量:37
7
作者 梁俊清 徐海波 +6 位作者 陈小娟 邢志军 尹蓓珮 吴琨 张梓倩 周丽涛 吴以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46-851,共6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缺氧血管内皮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HIF)及其上游信号转导通路PI-3K/Akt的影响,探讨PI-3K/Akt/HIF信号通路在通心络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抗缺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分为常氧对照组... 目的:观察通心络对缺氧血管内皮细胞中缺氧诱导因子(HIF)及其上游信号转导通路PI-3K/Akt的影响,探讨PI-3K/Akt/HIF信号通路在通心络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抗缺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分为常氧对照组、通心络组、缺氧组和缺氧+通心络组。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的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HIF-1α、Bcl-2、Mcl-1、Bax表达变化及Akt的磷酸化情况。利用HIF-1α的显性负性突变体(DN-HIF)瞬时转染HUVECs,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凋亡情况。利用PI-3K和Akt的显性负性突变体瞬时转染HUVECs,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通心络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抗缺氧损伤中的作用。结果:与常氧条件下比较,通心络对缺氧内皮细胞虽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但程度明显减弱。通心络可显著上调HIF-1α、Bcl-2、Mcl-1蛋白表达水平及Akt磷酸化水平,且下调Bax的表达。利用DN-HIF抑制HIF-1α的活化后,通心络提高缺氧HUVECs活性的程度明显下降,但仍可一定程度上降低细胞凋亡百分率。进一步利用PI-3K显性负性突变体(Δp85)和Akt显性负性突变体(DN-Akt)阻断HIF-1α上游信号通路PI-3K/Akt后,通心络上调缺氧HUVECs HIF-1α蛋白表达的作用明显减弱,促进Akt磷酸化的作用基本消失。结论:在缺氧条件下,通心络上调HUVECs HIF-1α蛋白表达水平,促进抗凋亡因子同时抑制促凋亡因子的表达,降低细胞凋亡率,从而提高缺氧细胞的增殖率,这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PI-3K/Akt/HIF通路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缺氧诱导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 信号转导 缺氧损伤
下载PDF
通心络治疗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王华军 谢良地 +1 位作者 姚恩辉 许昌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4期189-190,共2页
目的 :观察通心络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3 0只 12周龄雄性SHR大鼠 ,随机分成大剂量通心络组、小剂量通心络组、SHR空白对照组 3组 ,每组 10只 ;另取 10只同龄雄性正常血压WKY大鼠作为对照组。给药 12周 ,天... 目的 :观察通心络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3 0只 12周龄雄性SHR大鼠 ,随机分成大剂量通心络组、小剂量通心络组、SHR空白对照组 3组 ,每组 10只 ;另取 10只同龄雄性正常血压WKY大鼠作为对照组。给药 12周 ,天狼星红染色法使胶原特殊染色 ,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心肌切片的胶原容积分数和心肌小动脉周围胶原面积与小动脉面积比表示心肌纤维化程度 ;放免法 (RIA )测定血浆AngⅡ的浓度。 结果 :与SHR组相比 ,大、小剂量通心络组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SHR血压升高 (P <0 .0 5 )。通心络大、小剂量组治疗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SHR大鼠左心室肥厚(P <0 .0 5 ) ,并使心室内、外膜及心肌小动脉周围的胶原减少 ,同时血浆AngⅡ浓度较SHR组下降 ,其中大剂量组各指标均较SHR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通心络对SHR大鼠的心肌纤维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高血压 心肌纤维化 大鼠 通心络 治疗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通心络对家兔主动脉粥样斑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6
9
作者 张路 吴宗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6期312-313,共2页
目的 :观察通心络对动脉粥样斑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构建实验性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观察通心络对血管形态学的影响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通心络对动脉粥样斑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 :通... 目的 :观察通心络对动脉粥样斑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构建实验性家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观察通心络对血管形态学的影响 ,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通心络对动脉粥样斑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 :通心络可一定程度减少动脉粥样斑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结论 :通心络可延缓粥样斑块形成的进程 ,具有一定斑块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通心络 家兔 血管新生 病理学
下载PDF
通心络、卡维地洛、缬沙坦对兔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微血管内皮功能及完整性保护作用的对比 被引量:32
10
作者 杨跃进 张健 +8 位作者 吴永健 唐熠达 陈羲 阮英茆 尤士杰 刘坤申 陈纪林 高润霖 陈在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66-1369,共4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卡维地洛、缬沙坦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晚期再灌注微血管内皮功能及完整性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大耳白兔48只,随机分成以下6组:假手术组、缺血(即AMI)再灌注(I-R)对照组以及通心络、卡维地洛、缬沙坦和抵克力得+阿... 目的:探讨通心络、卡维地洛、缬沙坦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晚期再灌注微血管内皮功能及完整性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大耳白兔48只,随机分成以下6组:假手术组、缺血(即AMI)再灌注(I-R)对照组以及通心络、卡维地洛、缬沙坦和抵克力得+阿斯匹林防治组,每组8只。各组灌药3d后行冠状动脉结扎2h,再松解2h。分别测定AMI前、后和再灌注后血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测定再灌注后血循环内皮细胞数(CEC)、梗死面积和心肌灶性出血发生率。结果:①AMI前,通心络组的NO2-/NO3-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均P<0.01),而ET则均无显著差异。AMI后和再灌注后2h,各组NO2-/NO3-比AMI前均显著降低(P<0.05,P<0.01),ET均显著增高(P<0.05,P<0.01);但与I-R组相比,NO2-/NO3-在通心络组仍显著为高(均P<0.01),且均显著高于其它治疗组(P<0.05,P<0.01);而ET在通心络和缬沙坦组均显著为低(P<0.05,P<0.01),但比其它治疗组均无显著差异。②I-R组的CEC计数比假手术组显著增高(均P<0.01);但与I-R组相比,CEC计数在通心络组显著降低(P<0.05),在抵克力得组则显著升高(P<0.05)。③I-R组的MI面积为24.9%,各治疗组均显著低于I-R组(均P<0.01)。④心肌灶性出血发生率I-R组为62.5%,在通心络和缬沙坦组则显著隆至12.5%和25%(P<0.05,P<0.01)。⑤AMI再灌注后2h,血NO2-/NO3-和ET水平分别与MI面积呈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NO2-/NO3-:r=-0.884,P<0.01;ET:r=0.946,P<0.01)。结论:①兔AMI晚期再灌注时,心肌微血管内皮功能及完整性明显受损,伴MI面积增大和心肌灶性出血增加;②通心络和缬沙坦一样对AMI晚期再灌注时心肌微血管内皮功能及完整性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通心络作用可能更优,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再灌注损伤 血管内皮 通心络 卡维地洛 缬沙坦
下载PDF
通心络超微粉对高脂饮食兔主动脉内皮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吴以岭 袁国强 +3 位作者 游佳华 梁俊清 贾振华 魏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9-633,共5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超微粉对高脂饮食兔主动脉内皮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3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通心络组4组。空白对照组饲以普通饲料;模型组饲以高脂饲料;阿托伐他汀组饲以高脂... 目的:探讨通心络超微粉对高脂饮食兔主动脉内皮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3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通心络组4组。空白对照组饲以普通饲料;模型组饲以高脂饲料;阿托伐他汀组饲以高脂饲料同时阿托伐他汀3 mg.kg-1.d-1灌胃;通心络组饲以高脂饲料同时通心络超微粉0.31 g.kg-1.d-1灌胃,连续给药,于6周末酶法检测各组血脂水平,比色法检测各组血清NO、MDA水平及SOD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主动脉内皮细胞NF-κB核转位情况及ICAM-1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ICAM-1 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血清TC、TG、LDL-C、HDL-C及MDA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NO水平及SOD活性低于空白组(P<0.01);主动脉内皮细胞NF-κB核转位、ICAM-1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多于空白组(P<0.01)。两药物干预组TC、TG、LDL-C及MDA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NO水平和SOD活性则高于模型组(P<0.05,P<0.01),主动脉内皮细胞NF-κB核转位、ICAM-1基因及蛋白表达亦明显少于模型组(P<0.05,P<0.01),通心络组HDL-C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且通心络组对上述指标的作用均优于阿托伐他汀组(P<0.05,P<0.01)。结论:①高脂血症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NF-κB的激活及ICAM-1基因与蛋白的表达异常有关。②通心络超微粉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上述病理损伤,可能与其抗氧化、抑制NF-κB核转位进而降低ICAM-1基因及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内皮 血管 氧化性应激 NF-κB 胞间粘附分子1
下载PDF
通心络预给药2h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无再流和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6
12
作者 张海涛 杨跃进 +6 位作者 程宇彤 康晟 赵京林 孟亮 田毅 张燕婉 叶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21-824,共4页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猪缺血再灌注前2 h给予通心络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心肌无再流变化的干预效果。方法中华小型猪4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MI对照组、通心络小剂量(0.1 g/kg)、中剂量(0.2 g/kg)和大剂量(0.4 g/kg)组,每组各8只...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猪缺血再灌注前2 h给予通心络对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心肌无再流变化的干预效果。方法中华小型猪4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AMI对照组、通心络小剂量(0.1 g/kg)、中剂量(0.2 g/kg)和大剂量(0.4 g/kg)组,每组各8只。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1.5 h,再灌注3 h建立AMI再灌注动物模型。各通心络治疗组于AMI缺血再灌注前2 h行灌胃给药。测定并比较各组AMI前、AMI 1.5 h、再灌注后3 h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于AMI 1.5 h和再灌注3 h行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测定并比较心肌无再流面积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仅大剂量通心络组在AMI 1.5 h P-选择素(P-selectin)、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而再灌注后3 h P-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比较,大剂量通心络能够显著缩小再灌注后3 h心肌无再流区面积[分别为(6.59±1.73)cm2、(4.68±1.53)cm2,P<0.05]。中小剂量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AMI猪缺血再灌注前2 h予大剂量通心络可显著降低再灌注后细胞黏附和促炎症因子水平,调高抗炎症因子水平,并缩小心肌无再流面积,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无再流 细胞因子 心肌声学造影 通心络
下载PDF
通心络对同型半胱氨酸损伤的内皮细胞的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27
13
作者 陈燕铭 吴琳 +7 位作者 刘勇 周彬 王敏 刘定辉 廖火城 吴伟康 吴以岭 钱孝贤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同型半胱氨酸(Hcy)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的HUVECs,随机分为对照组、Hcy组和通心络组,提取总RNA并纯化,反转录合成荧光分子(Cy3/Cy5)标记的cDNA探针,采用高通量Affymetric...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同型半胱氨酸(Hcy)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的HUVECs,随机分为对照组、Hcy组和通心络组,提取总RNA并纯化,反转录合成荧光分子(Cy3/Cy5)标记的cDNA探针,采用高通量Affymetric人类全基因组寡核苷酸微阵列芯片(含47 000个基因或基因片段)杂交,杂交信号经扫描和数字化处理,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推测通心络对同型半胱氨酸损伤的HUVECs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信号通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cy组有4 343个基因表达上调,316个基因表达下调;与Hcy组相比,通心络组有3 409个基因表达上调,121个基因表达下调。这些共同的差异基因生物功能涉及转录因子调控、激酶、细胞骨架与蛋白合成、转运功能、细胞因子、细胞-细胞受体相互作用和细胞黏附因子等。参与的信号通路主要是与血管新生、凋亡、氧化应激、凝血纤溶和炎症等相关的信号通路,如mTOR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结论:通心络能导致同型半胱氨酸损伤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的改变,这些基因改变可能参与了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和凝血纤溶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高半胱氨酸 通心络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谱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5
14
作者 周红青 王德任 +3 位作者 张灿飞 张婧 王秋筱 刘鸣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7期844-851,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11.12.23)、EMbas(e1966~2011.12.23)、Ovid 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数据库(CENTRAL,2011年10月)、CBM(1978~2011.12.23)、VIP(1989~2011.12... 目的系统评价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11.12.23)、EMbas(e1966~2011.12.23)、Ovid 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数据库(CENTRAL,2011年10月)、CBM(1978~2011.12.23)、VIP(1989~2011.12.23)、CNKI(1980~2011.12.23)、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999~2011.12.23)、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1999~2011.12.23),同时手工检索及向药厂索要相关资料,全面收集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39个RCT,共3 906例患者,均为非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质量总体不高。随访时间为治疗结束(最短7天)至6月。16个试验(1 445例)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通心络组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SMD=–1.09,95%CI(–1.68,–0.49)];21个试验(2 500例)的Meta分析显示,治疗结束时通心络组有效率(91.3%)显著高于对照组(74.9%)[RR=1.22,95%CI(1.14,1.30)]。8个试验报道了恶心、胃部不适等主要不良反应。4个试验报告治疗期间对照组5例死亡。无3个月病死或依赖率及生存质量数据。结论现有研究提示,通心络能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不良反应少,但对脑卒中患者远期死亡和残疾的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开展更多高质量特别是有安慰剂对照的随机对照试验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倍他乐克、通心络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15
作者 胡京津 张代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4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通心络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镇静、吸氧、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阿司匹林肠溶片、辛伐他汀片等常规治疗,...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通心络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镇静、吸氧、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阿司匹林肠溶片、辛伐他汀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倍他乐克、通心络联合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为92.19%,高于对照组的68.75%;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倍他乐克、通心络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他乐克 通心络 冠心病心绞痛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黏附分子和C反应蛋白水平及通心络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3
16
作者 黄照河 潘兴寿 +4 位作者 黄显南 唐任光 潘征 谭志辉 陆克兴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通心络胶囊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ACS病人63例,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通心络治疗组(B组)。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通心络胶囊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ACS病人63例,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通心络治疗组(B组)。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另选健康成人30例为正常对照组(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sICAM-1和sVCAM-1水平,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CRP浓度,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CS病人循环血中sICAM-1、sVCAM-1和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组治疗后sICAM-1、sVCAM-1和CRP水平分别为(196.72±67.53)μg/L、(948.42±436.25)μg/L、(7.15±2.02)mg/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和P<0.01)。B组治疗后3项指标分别为(162.08±48.16)μg/L、(645.31±306.18)μg/L、(5.68±1.76)mg/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A组与B组各项指标比较,B组降低更明显(P<0.05和P<0.01)。结论ACS病人血清中sICAM-1、sVCAM-1和CRP水平明显升高,通心络胶囊能明显降低ACS病人血中sICAM-1、sVCAM-1和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通心络胶囊 血清黏附分子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通心络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及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李霞 龙一鸣 +1 位作者 吴丹霞 刘美玲 《疑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581-583,共3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及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血脂、... 目的观察通心络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及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血脂、颈动脉斑块类型、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硬斑数量增加,软斑数量减少,IMT明显缩小,TC、TG、LDL-C、IL-6、TNF-α及hs-CRP均显著下降,HDL-C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4例(10.0%),对照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7例(17.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心络联合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调节血脂、稳定斑块、减轻免疫炎性反应等方面有很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瑞舒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炎性因子
下载PDF
通心络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TLR4和NF-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李佳佳 朱云波 +1 位作者 康玲伶 朱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2-676,共5页
目的:探究通心络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Toll样受体4(TLR4)和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构建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模型,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通心络低剂量组(0.5 g/kg)、通心... 目的:探究通心络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Toll样受体4(TLR4)和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构建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模型,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I/R)、通心络低剂量组(0.5 g/kg)、通心络高剂量组(2 g/kg)和尼莫地平组(2 mg/kg),每组10只;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症状、脑梗死体积和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脑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TLR4及NF-κB p65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细胞凋亡数、血清IL-6、IL-1β及TNF-α水平、脑组织中Caspase-3、TLR4及NF-κB p65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给予通心络处理后,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细胞凋亡数、血清IL-6、IL-1β及TNF-α水平、脑组织中Caspase-3、TLR4及NF-κB p65的表达显著下降,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通心络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能产生保护作用,减少脑组织细胞的凋亡,可能与下调TLR4、NF-κB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通心络 TLR4 NF-ΚB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从脉络学说角度探讨通络治疗脉络-血管系统病规律 被引量:23
19
作者 常成成 魏聪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7-489,500,共4页
脉络学说是指导脉络-血管系统病变治疗的重要理论,该理论以脉为独立脏腑组织为立足点,探讨多种现代血管系统疾病的共性病理机制微血管病变,并提出该类疾病的共性干预策略"孙络-微血管"保护,而通心络作为"孙络-微血管&qu... 脉络学说是指导脉络-血管系统病变治疗的重要理论,该理论以脉为独立脏腑组织为立足点,探讨多种现代血管系统疾病的共性病理机制微血管病变,并提出该类疾病的共性干预策略"孙络-微血管"保护,而通心络作为"孙络-微血管"保护的代表性通络中药复方,通过多种途径的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实现对微血管的保护,进而有效治疗心肌梗死后无再流、脑梗死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等多系统脉络疾病的作用特点,体现脉络学说从脉为单独研究对象对血管系统疾病治疗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学说 孙络-微血管 通心络
下载PDF
倍他乐克、通心络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20
作者 赖景涛 《当代医学》 2010年第21期136-137,共2页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共两组。治疗组50例,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倍他乐克联合通心络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硝酸酯类、阿司匹...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共两组。治疗组50例,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倍他乐克联合通心络进行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硝酸酯类、阿司匹林以及他汀类调脂药实施常规治疗。两组同时进行治疗,疗程半年。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5.0%,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9.0%,且无不良反应。对照组分别为60.0%和7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倍他乐克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确切,推荐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他乐克 通心络 联合治疗 冠心病 心绞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