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陵地区中生代侵入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Cu-Au成矿指示意义 被引量:66
1
作者 谢建成 杨晓勇 +1 位作者 杜建国 孙卫东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782-1800,共19页
安徽铜陵地区是我国著名的 Cu-Au 多金属产地之一,金属成矿与燕山期岩浆作用关系密切。本次对铜陵地区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系统地进行了 LA-ICP-MS 锆石年代学研究。高质量锆石 U-Pb 同位素^(206)Pb/^(238)U 加权平均年龄结果... 安徽铜陵地区是我国著名的 Cu-Au 多金属产地之一,金属成矿与燕山期岩浆作用关系密切。本次对铜陵地区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系统地进行了 LA-ICP-MS 锆石年代学研究。高质量锆石 U-Pb 同位素^(206)Pb/^(238)U 加权平均年龄结果表明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的成岩序列可能为花岗闪长岩(141Ma)→辉石(二长)闪长岩(139Ma)→石英(二长)闪长岩(135Ma,136Ma,137Ma)。对比已有的高精度锆石 U-Pb 同位素年龄,我们认为铜陵地区岩体侵入后可能有个快速冷却的过程。铜陵地区与 Cu-Au 矿床有关的最主要侵入岩 LA-ICP-MS 锆石数据给出两组年龄:130~132Ma 和138~140Ma。据高精度锆石 U-Pb 数据和一些矿床的 Re-Os 年龄,结合锆石元素地球化学资料,本文得出铜陵地区主要表现出两次成矿事件:早期成矿事件是与高 Ce 异常流体密切相关的铜金成矿事件(辉钼矿 Re-Os 年龄138~140Ma);晚期成矿事件可能与低 Ce 异常流体密切相关的铁硫成矿事件(黄铁矿 Re-Os 年龄约126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侵入岩 LA—ICP—MS锆石年代学 铜金成矿 铜陵地区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铜陵地区宝山岩体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宁思远 汪方跃 +1 位作者 薛维栋 周涛发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7-412,共16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铜金矿床有关的埃达克岩成因仍然存在分歧。对铜陵宝山地区的侵入岩和其中的包体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1)宝山岩体岩性变化较大,从辉石闪长岩到花岗闪长岩均有;(2)暗色基性岩常常... 长江中下游地区与铜金矿床有关的埃达克岩成因仍然存在分歧。对铜陵宝山地区的侵入岩和其中的包体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1)宝山岩体岩性变化较大,从辉石闪长岩到花岗闪长岩均有;(2)暗色基性岩常常被淡色酸性的花岗闪长岩所包裹,部分界限呈过渡状态;(3)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宝山花岗闪长岩和其中的辉石闪长岩包体分别形成于(143.8±3.2)Ma(2σ,MSWD=2.3)和(142.9±2.9)Ma(2σ,MSWD=2.2),属于早白垩世;(4)宝山岩体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主体具有典型的埃达克岩特征,如较大SiO_2含量变化范围(52.88%~63.66%),高Al_2O_3含量(平均值为16.03%)、高Sr/Y(33.4~102,平均为72.9)和Sr/La比值,低Y和Yb含量、低(La/Yb)N(14.6~26.6,平均值为21.4)和K_2O/Na_2O(平均值为0.39)比值。(5)野外岩石接触关系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宝山埃达克质岩可能为岩浆混合成因,混合的两个端元分别为高硅和低硅端元。高硅端元为俯冲洋壳熔融形成的熔体并发生不同程度磁铁矿的结晶分异,而低硅端元为高Ni、Cr、V、Co的岩石圈地幔熔体。铜陵宝山岩体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铜陵地区中生代埃达克质岩和大规模铜金成矿作用可能形成于俯冲背景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岩 岩浆混合 铜金矿床 俯冲 宝山岩体 铜陵地区
下载PDF
安徽铜陵早白垩世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成岩成矿制约 被引量:23
3
作者 谢建成 陈思 +1 位作者 孙卫东 杨晓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181-3196,共16页
安徽铜陵地区是我国最著名的铜金产地之一,成矿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近十年来,铜陵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白垩世埃达克岩的成因仍然存在分歧。本次我们报道了铜陵地区埃达克质岩新的元素和Sr-Nd-Pb同位素数据。铜陵埃达克质岩(SiO2=57.6%~... 安徽铜陵地区是我国最著名的铜金产地之一,成矿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近十年来,铜陵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白垩世埃达克岩的成因仍然存在分歧。本次我们报道了铜陵地区埃达克质岩新的元素和Sr-Nd-Pb同位素数据。铜陵埃达克质岩(SiO2=57.6%~64.2%)具有高Al2O3(>15.3%)、相对高MgO含量、高Ba(Ba>640×10-6)和Sr含量(>483×10-6,平均900×10-6)、高Sr/Y(>41.3)和(La/Yb)N(>12.1)比值、低Yb和Y含量、低K2O/Na2O(0.54~0.83)和Th/U(2.62~5.75)比值,表明其来源于俯冲洋壳部分熔融,在上升过程中与富集地幔发生相互作用。相对低εNd(t)值(-11.3~-13.7)和较高的(87Sr/86Sr)i比值(0.7068~0.7092)反映本区埃达克质岩可能遭受富集地幔物质或陆壳的混染作用。铜陵埃达克质岩具有高放射性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i=17.93~18.64、(207Pb/204Pb)i=15.46~15.59、(208Pb/204Pb)i=37.88~38.51),主要落在MORB区域,靠近EM1和EM2交集,明显不同于那些上、下陆壳和大别埃达克岩,排除了陆壳的混染作用。中国东部具有EM1和EM2富集地幔特征,而铜陵地区近于EM1和EM2过渡,铜陵埃达克质岩的上述同位素特征最好的解释是板块熔体同化富集地幔。这些埃达克质岩形成于高温和低压环境,与板块俯冲相关。这些明显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铜陵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埃达克质岩和大规模Cu、Au成矿作用是俯冲洋壳部分熔融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质岩 洋壳部分熔融 铜金成矿 早白垩世 铜陵地区
下载PDF
安徽铜陵地区蚀变流体填图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4
4
作者 蒙义峰 侯增谦 +7 位作者 杨竹森 曾普胜 徐文艺 田世洪 李红阳 王训成 姜章平 姚孝德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5-110,共6页
蚀变流体填图是一项区域流体地质调查研究工作 ,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区域大面积的流体填图工作的理论依据、思路方法、填图要素、技术要求和规范等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方法体系。在实施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国... 蚀变流体填图是一项区域流体地质调查研究工作 ,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区域大面积的流体填图工作的理论依据、思路方法、填图要素、技术要求和规范等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方法体系。在实施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司的“铜陵地区蚀变流体填图”项目中 ,探讨了流体填图的理论依据、思路方法、研究内容和填图要素 ,对填图单位制定了 3级填图单元等级体制 ,即流体系统流体子系统流体单元。在铜陵地区划分出 4个流体系统 ,7个流体子系统和 18个流体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铜陵地区 蚀变—流体填图 区域流体地质调查 填图要素 技术要求
下载PDF
铜陵狮子山矿田金矿床和铜矿床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11
5
作者 徐晓春 赵丽丽 +3 位作者 谢巧勤 褚平利 房海波 王文俊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5-47,共13页
在全面收集前人有关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主要矿床矿石和蚀变岩石稀土元素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矿田内金矿床和铜矿床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金矿床和铜矿床矿石和蚀变岩石的稀土元素组成、轻重稀土比值和(La/Yb)N值等... 在全面收集前人有关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主要矿床矿石和蚀变岩石稀土元素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矿田内金矿床和铜矿床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金矿床和铜矿床矿石和蚀变岩石的稀土元素组成、轻重稀土比值和(La/Yb)N值等特征参数承袭了矿区岩浆岩的特征,显示成矿物质的来源以岩浆来源为主,富集地壳组分,反映在成矿过程中深部热液对已固结岩浆岩的淋滤萃取作用和对沉积围岩的叠加改造作用,成矿作用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不同成矿阶段和不同类型矿石或蚀变岩石的REE特征反映REE的来源和演化可能与成矿金属元素的来源及其富集成矿机制相一致。此外,金矿床和铜矿床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行为亦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性,铜矿床矽卡岩阶段矿石比石英硫化物阶段矿石相对低的REE含量,以及部分矽卡岩矿石具有La,Ce明显亏损的富集LREE折线型配分模式,反映铜矿床这部分矽卡岩具有岩浆成因的特征;而金矿床和部分铜矿床中的矽卡岩及矽卡岩型矿石则以热液交代成因为主;金矿床和铜矿床Eu异常特征则反映了其成矿热液流体起源压力的差异及流体性质的阶段性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狮子山矿田 铜矿床 金矿床 安徽铜陵
下载PDF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onstraints on the Newly Discovered Yangchongli Gold Deposit in Tongling Region, Lower Yangtze Metallogenic Belt 被引量:8
6
作者 DUAN Liu'an GU Huangling YANG Xiaoy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2078-2108,共31页
The newly discovered Yangchongli gold deposit is a unique independent gold deposit in the Tongling ore-cluster region controlled by the tectonic alteration firstly discovered in the Lower Yangtze Metallogenic Belt (L... The newly discovered Yangchongli gold deposit is a unique independent gold deposit in the Tongling ore-cluster region controlled by the tectonic alteration firstly discovered in the Lower Yangtze Metallogenic Belt (LYMB). The host magmatic rocks mainly consist of monzodiorite and K-feldspar granite. The LA-ICP-MS U-Pb zircons dating yielded weighted mean 206pb/23SU ages of 140.7 ± 1.8 Ma and 126.4 ±1.2 Ma for the monzodiorite and K-feldspar granite, respectively. Monzodiorites are enriched in Sr, Ba, Rb, and depleted in Y, Yb with high Sr/Y and La/Yb ratios, similar to the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adakite, considered as products of differentiation of mafic magmas originating from lithospheric mantle melt/fluids caused by metasomatism during paleo-Pacific Plate subduction in the Mesozic. In contrast, the compositions of K-feldspar granites are A-type granites, indicating an extensional tectonic background. Gold ores hosted in the fracture zone occurred as quartz vein within cataclastic rock. Sulfur and lead isotopes from pyrites show crust-mantle mixing characteristics. Metal components from strata also took part in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and resulted from two episodes of magmatism that were probably related to tectonic transition from a compressive to an extensional setting between 140-126 Ma, which led to the Mesozoic large-scale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events in east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zodiorites A-type granites U-Pb chronology Yangchongli gold deposits tongling region Lower Yangtze Metallogenic Belt
下载PDF
安徽铜陵角闪石堆积岩锆石U-Pb年代学、矿物化学及其对深部岩浆作用的启示 被引量:2
7
作者 胡乐 李以科 +1 位作者 宋扬 王安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4-721,共18页
长江中下游铜陵地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壳幔互动频繁,此期间形成的岩体中含有大量角闪石巨晶和堆积岩,已有研究表明它们是底侵至下地壳的幔源岩浆在下地壳岩浆房中的演化产物。本次研究首次从角闪石堆积岩中分离出了岩浆锆石,并对其... 长江中下游铜陵地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壳幔互动频繁,此期间形成的岩体中含有大量角闪石巨晶和堆积岩,已有研究表明它们是底侵至下地壳的幔源岩浆在下地壳岩浆房中的演化产物。本次研究首次从角闪石堆积岩中分离出了岩浆锆石,并对其和寄主岩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 U-Pb定年。测年数据表明,堆积岩和其寄主岩的形成年龄值分别为144.67±0.41 Ma(MSWD=0.25)和137.27±0.41 Ma(MSWD=0.25)。堆积岩中锆石的发现一方面证实了区内下地壳岩浆房中的岩浆活动,另一方面限制了铜陵地区中生代幔源岩浆底侵以及壳幔相互作用的时代。角闪石矿物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均为具较高Al_2O_3(13.52%~13.81%)、TiO_2(2.63%~2.98%)含量的韭闪石和镁绿钙闪石,但其较低的Cr(1.78×10^(-6)~3.12×10^(-6))、Ni(21.55×10^(-6)~26.10×10^(-6))含量和Mg值(68~69),暗示其非形成于原生幔源岩浆。综合分析认为,铜陵地区下地壳深位岩浆房中的岩浆可能为一套经历了一定演化的富水玄武—安山质岩浆,角闪石是其最后的主要晶出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角闪石矿物化学 底侵时代 岩浆作用 铜陵
下载PDF
铜陵地区金属硫化物矿床沸腾流体成矿过程中气体逸失量的估算 被引量:2
8
作者 肖新建 顾连兴 +1 位作者 倪培 李子颖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1-98,114,共9页
成矿流体的沸腾作用使得气液相分离 ,逸出大量的气体物质 ,造成流体的成矿物质浓度增大 ,并发生沉淀成矿。然而 ,沸腾作用究竟能使多少气体组分逃逸 ?从而在多大程度上造成上述影响呢 ?笔者以铜陵地区的狮子山矿床和铜官山矿床为例 ,试... 成矿流体的沸腾作用使得气液相分离 ,逸出大量的气体物质 ,造成流体的成矿物质浓度增大 ,并发生沉淀成矿。然而 ,沸腾作用究竟能使多少气体组分逃逸 ?从而在多大程度上造成上述影响呢 ?笔者以铜陵地区的狮子山矿床和铜官山矿床为例 ,试图定量化地探讨这一问题。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在狮子山矿床中 ,沸腾作用可使 2 6%以上的原始成矿流体损失 ,这是非常可观的比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腾作用 成矿流体 气体逸失 铜陵地区
下载PDF
铜陵地区矿田铜金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分析
9
作者 魏进平 《世界有色金属》 2016年第6期183-183,185,共2页
安徽铜陵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的一个重要的铜金多金属矿集区。铜的储量占全省70%以上,在全国名列前茅。而且那里的矿产地也分布十分集中,其中狮子山、新桥、安庆铜矿、铜山铜矿、铜官山、凤凰山以及天马山等七大矿田,铜、金、铁、硫铁矿... 安徽铜陵矿集区是长江中下游的一个重要的铜金多金属矿集区。铜的储量占全省70%以上,在全国名列前茅。而且那里的矿产地也分布十分集中,其中狮子山、新桥、安庆铜矿、铜山铜矿、铜官山、凤凰山以及天马山等七大矿田,铜、金、铁、硫铁矿等矿产资源储量占全市90%以上,其中狮子山铜、金、银资源储量分别占全市的60%、48%和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地区 铜金多金属 成矿远景 找矿规律
下载PDF
铜陵矿集区中生代侵入岩成因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35
10
作者 谢建成 杨晓勇 +2 位作者 肖益林 杜建国 孙卫东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3-459,共37页
安徽铜陵矿集区是我国最著名的铜、金、铁产地之一,成矿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本次对铜陵地区中生代侵入岩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①本区岩浆岩主要为辉石(二长)闪长岩(SiO2≤55%)、石英(二长)闪长岩(S... 安徽铜陵矿集区是我国最著名的铜、金、铁产地之一,成矿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本次对铜陵地区中生代侵入岩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①本区岩浆岩主要为辉石(二长)闪长岩(SiO2≤55%)、石英(二长)闪长岩(SiO255%~65%)和花岗闪长岩(SiO2≥65%)三种岩石组合,其矿物成分主要为中长石、正长石、镁质黑云母和直闪石-铝直闪石系列。②辉石(二长)闪长岩组合岩石主要为碱性和橄榄玄粗岩系列。带有古老俯冲洋壳成分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分离结晶作用可能是辉石(二长)闪长岩组合岩石产生的最主要原因。③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组合岩石主要属于亚碱性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其某些地球化学特征和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一致。幔源岩浆和壳源岩浆的混合可能是石英闪长岩组合和花岗闪长岩组合岩石的主要形成机制。④早白垩世岩浆活动及其相关的铜、金成矿作用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及其演化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组合 岩浆混合 太平洋板块俯冲 分离结晶 同化混染 铜陵矿集区
下载PDF
凤丹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郑艳 戴婧婧 +2 位作者 管玉鑫 姜莹莹 邢晴晴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50,共6页
从药用植物凤丹根部分离、纯化内生菌,运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种类鉴定,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滤纸片法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研究分离得到内生菌129株,其中内生真菌4属、6种、58株,优势属为镰刀菌属Fusarium;内生细菌3属、9种、71株,... 从药用植物凤丹根部分离、纯化内生菌,运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种类鉴定,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滤纸片法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研究分离得到内生菌129株,其中内生真菌4属、6种、58株,优势属为镰刀菌属Fusarium;内生细菌3属、9种、71株,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属。Pseudomonas chlororaphis,F.nematophilum,Bacillus megaterium内生菌发酵液各自对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以及枯草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25.0,20.2,24.0 mm,F.nematophilum对青霉、黑线炭疽菌的抑菌率分别到达了90.6%,83.3%,P.chlororaphis对西瓜枯萎病原菌以及毛霉的抑制效果好,抑菌率分别为80.0%,84.9%。凤丹内生菌组成丰富,P.chlororaphis和F.nematophilum是具有较好的杀菌剂出发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内生菌 分离 鉴定 抑菌性
原文传递
铜陵舒家店地区志留纪地层中金矿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8
12
作者 段留安 杨晓勇 +1 位作者 刘晓明 孙卫东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3-339,共7页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舒家店地区的系统考察和研究,在杨冲里一带提出了不同于前人的找矿思路,目前经初步踏勘,在地表暂发现6条含金破碎蚀变带,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找矿效果。布设13条探槽和1个坑道工程,只有2条探槽未见矿,矿(...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舒家店地区的系统考察和研究,在杨冲里一带提出了不同于前人的找矿思路,目前经初步踏勘,在地表暂发现6条含金破碎蚀变带,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找矿效果。布设13条探槽和1个坑道工程,只有2条探槽未见矿,矿(化)体走向63°~100°,最厚约20余米,金品位最高44.36 g/t,银最高126 g/t,铜最高7.68%,深部探矿工作正在加速施工中,初步估计该金矿资源前景在中型或以上规模。安徽省金矿主要以伴生金或共生金为主,而本次发现的舒家店地区的金矿则是以金为主,局部伴生银、铜、钼及锌矿。该区金矿脉主要产于志留纪地层中,受构造作用控制明显,具有构造蚀变岩型特征,不同于已知铜陵地区铜金矿类型,同时在铜陵地区志留纪地层中发现金矿脉也属首次,因此该矿的发现将进一步丰富该区的成矿理论,对于铜陵矿集区乃至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进一步探矿具有重要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矿集区 舒家店 志留系 蚀变岩型金矿
下载PDF
安徽繁昌盆地南缘构造特征与控矿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宋传中 蒋其胜 +5 位作者 李加好 闫峻 石永红 韩长生 黄伟平 喻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197-3208,共12页
繁昌盆地作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特提斯、太平洋两大构造体制的转换密切相关,是研究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盆地-岩浆-成矿内在联系和时-空关系的天然实验室。繁昌盆地南缘位于长江中下游转换构造结内,具有三级构造控矿特征... 繁昌盆地作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特提斯、太平洋两大构造体制的转换密切相关,是研究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盆地-岩浆-成矿内在联系和时-空关系的天然实验室。繁昌盆地南缘位于长江中下游转换构造结内,具有三级构造控矿特征:①铜陵-南陵断裂带是一级控矿构造,是区内多金属矿床的导矿构造和储矿构造;②燕山期叠加褶皱是二级控矿构造,控制着成矿热液的运移和就位;③含矿地质体是三级控矿构造,是良好的导矿和储矿空间。印支期和燕山期构造活动为姚家岭多金属矿成矿流体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就位空间:①导岩构造主要是铜陵-南陵大型断裂带;②导矿构造包括铜陵-南陵破碎带、构造透镜体间的空隙带、含矿透镜体内的褶皱岩层面、层间破碎带、平行褶皱枢纽的裂隙等;③储矿构造主要为含矿透镜体的上下边界、透镜体内的褶皱岩层面、层间破碎带、平行褶皱枢纽裂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中生代构造演化 铜陵矿集区 繁昌盆地 姚家岭矿
下载PDF
安徽铜陵杨冲里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成矿模式探讨 被引量:7
14
作者 施珂 杨晓勇 +3 位作者 杜建国 万秋 蔡杨 陈林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734-3748,共15页
杨冲里金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舒家店矿区新发现的新类型金矿床(破碎带蚀变岩型),矿体主要赋存于二长闪长岩与志留纪地层接触带外围的碎裂岩中。流体包裹体测温显示该矿床均一温度范围在220.1~445.3℃(平均值为328.3℃),... 杨冲里金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内舒家店矿区新发现的新类型金矿床(破碎带蚀变岩型),矿体主要赋存于二长闪长岩与志留纪地层接触带外围的碎裂岩中。流体包裹体测温显示该矿床均一温度范围在220.1~445.3℃(平均值为328.3℃),盐度介于0.18%~8.00%NaCleqv之间(平均值为2.52%NaCleqv),属于中高温-低盐度-低密度成矿流体。激光拉曼包裹体成分分析显示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CO2和H2O,而液相成分主要为H2O,可能含极少量的CO2。H、O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成矿流体的δD值为-85‰^-50‰,δ18O水值为0.76‰~3.76‰,落于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之间,受大气降水作用影响明显。矿区内出露两个侵入岩体,岩性分别为辉石闪长岩与二长闪长岩,前人的年代学研究及两者之间的穿插关系表明,辉石闪长岩的侵位时间略早于二长闪长岩;区内两个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显示,杨冲里金矿与舒家店铜矿的流体包裹体具备相似的温度,但盐度相对较低,根据不混溶流体成矿机制,杨冲里金矿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是成矿物质淀积的主要形成因素。结合前人对于矿区内S、Pb等同位素的研究,我们认为杨冲里金矿与舒家店铜矿为同一区域的两次成矿事件,杨冲里金矿为该成矿系统的末端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杨冲里金矿 铜陵矿集区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下载PDF
铜陵-安庆地区若干热液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新建 倪培 +1 位作者 顾连兴 李子颖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55-162,共8页
 文章在研究铜陵狮子山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矿床成矿流体的基础上,对比铜陵-安庆地区燕山期其他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系统探讨了该区燕山期热液矿床成矿流体体系,从夕卡岩型、斑岩型、高温热液型至低温脉型矿床成矿流体的演化规律。认为...  文章在研究铜陵狮子山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矿床成矿流体的基础上,对比铜陵-安庆地区燕山期其他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系统探讨了该区燕山期热液矿床成矿流体体系,从夕卡岩型、斑岩型、高温热液型至低温脉型矿床成矿流体的演化规律。认为成矿流体温度、盐度逐渐降低,流体来源从单纯的岩浆来源变为岩浆与雨水的混合来源,成矿流体沸腾作用随之减弱。这些典型矿床基本代表了铜陵-安庆地区燕山期热液成矿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安庆 燕山期 热液矿床 成矿流体体系 演化规律 沸腾作用 安徽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