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DEMETER卫星LANGMIUR探针观测数据研究强震前的电离层扰动 被引量:8
1
作者 泽仁志玛 张学民 +3 位作者 刘静 欧阳新艳 熊攀 申旭辉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4-433,共10页
文中介绍了Langmiur探针的观测原理,并利用电子浓度(Ne)和电子温度(Te)数据研究了2006年5月3日MW7.9汤加地震和2006年12月16日MW7.1台湾地震。结果发现汤加地震前2~5d电子浓度连续4d降低,电子温度变化不明显。台湾地震前后电子浓度的... 文中介绍了Langmiur探针的观测原理,并利用电子浓度(Ne)和电子温度(Te)数据研究了2006年5月3日MW7.9汤加地震和2006年12月16日MW7.1台湾地震。结果发现汤加地震前2~5d电子浓度连续4d降低,电子温度变化不明显。台湾地震前后电子浓度的变化不明显,但电子温度在地震当天及后续3d出现了低值。目前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这些变化是由地震活动引发的,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选择了当地22时至次日3时的观测数据,并且剔除了Dst≤-30nT,Kp≥3,AE≥200nT时的记录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太阳、地磁等因素引起的电离层异常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miur探针 DEMETER 电子浓度 电子温度 汤加地震 台湾地震
下载PDF
2009年汤加M_S7.7地震的震相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陈翔 沈道康 +2 位作者 夏丽红 邓存华 李雷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3-177,255,共5页
对昆明地震台数字地震仪记录到的2009年3月19日汤加MS7.7地震的震相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兰州、成都、恩施、太原、贵阳五个地震台的记录进行对比,提出了汤加地震的记录特征、分析难点和注意点,同时介绍了对此类SKS波先于S波达到的地震,如... 对昆明地震台数字地震仪记录到的2009年3月19日汤加MS7.7地震的震相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兰州、成都、恩施、太原、贵阳五个地震台的记录进行对比,提出了汤加地震的记录特征、分析难点和注意点,同时介绍了对此类SKS波先于S波达到的地震,如何避免将SKS震相误判为S震相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加地震 数字记录 分析对比
下载PDF
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带的地质构造与地震火山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志文 杨晓东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6-64,共9页
2022年1月15日西南太平洋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发生了爆炸式的剧烈喷发,吸引了全球的关注。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位于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带,综合前期研究结果,对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带的地质构造特征、地震和火山分布进行初步分析,发... 2022年1月15日西南太平洋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发生了爆炸式的剧烈喷发,吸引了全球的关注。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位于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带,综合前期研究结果,对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带的地质构造特征、地震和火山分布进行初步分析,发现:(1)从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带弧前向海方向直到俯冲的太平洋板块,构造上主要表现为大规模正断层。(2)路易斯维尔海山链的俯冲将汤加-克马德克俯冲带分为北部的汤加俯冲带和南部的克马德克俯冲带,沿汤加俯冲带板块汇聚率为67~84 mm/a,沿克马德克俯冲带板块汇聚率为41~58 mm/a,板块俯冲速度的差异造成汤加俯冲带和克马德克俯冲带目前俯冲深度的不同。(3)在路易斯维尔海山链以北,太平洋板块上覆沉积物厚度不足0.4 km,而在南侧达到1 km左右,由于俯冲板块上覆沉积物厚度的差异而造成北部的汤加俯冲带和南部的克马德克俯冲带孕育地震能力的差异。这些认识对研究该俯冲带的火山喷发机制、大地震成因机理及其灾害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加火山 火山喷发 俯冲带构造特征 俯冲带地震
原文传递
2009年3月19日汤加地震快速矩张量解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超 许力生 陈运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0-231,共2页
2009年3月20日2点17分37秒(北京时间),在汤加群岛发生了MS7.9地震.我们利用多年来发展的矩张量快速反演技术,通过反演全球台网的宽频带P波波形得到了这次地震的矩张量解,并确定了发震断层参数.
关键词 汤加地震 矩张量解 断层参数
下载PDF
2009年3月19日M_w7.6级汤加大地震的“震前扰动”现象 被引量:14
5
作者 胡小刚 郝晓光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66-870,共5页
汶川大地震爆发后,作者在武汉大地测量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的重力仪资料中发现了震前约48小时的"重力扰动"现象、并在随后对全国数十个台站宽带地震仪资料的分析中得到了证实, 2009年3月19日,太平洋岛国汤加海域爆发了M_w7.6级... 汶川大地震爆发后,作者在武汉大地测量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的重力仪资料中发现了震前约48小时的"重力扰动"现象、并在随后对全国数十个台站宽带地震仪资料的分析中得到了证实, 2009年3月19日,太平洋岛国汤加海域爆发了M_w7.6级(里氏7.9级)大地震,宽带地震仪资料中再次出现了显著的、信号周期为4-8秒的"震前扰动"现象:从大地震前约16天的3月4日开始一直持续到地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9汤加大地震 宽带地震仪 震前扰动
下载PDF
地震前后电离层截止频率处电场频谱强度变化分析--以2006年汤加MW8.0地震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学民 泽仁志玛 +5 位作者 申旭辉 蔡军涛 赵庶凡 熊攀 陈化然 欧阳新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1-460,共10页
以汤加MW8.0地震为例,着重分析了DEMETER卫星记录中截止频率附近电磁场频谱在震前的异常演化特征.根据地震前后该区域3个月的数据对比,发现电场频谱增强与地震孕育的关系很不明显.而长时间、大范围的电场频谱减弱现象可能更值得关注,白... 以汤加MW8.0地震为例,着重分析了DEMETER卫星记录中截止频率附近电磁场频谱在震前的异常演化特征.根据地震前后该区域3个月的数据对比,发现电场频谱增强与地震孕育的关系很不明显.而长时间、大范围的电场频谱减弱现象可能更值得关注,白天和夜间的电场频谱显示同一特征.2006年夏秋季节38次6级以上强震短期异常的统计平均结果显示,白天的电场频谱在震前24小时距离震中2 000 km左右可能有一定增强,达到背景值的3倍均方差.但其它时段多以下降为主,而夜间无论震前震后比较明显的超过3σ的异常均以下降为主.最后讨论了地震-电离层异常孕育耦合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ETER 电磁场 电离层 截止频率 2006年汤加Mw8.0地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