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的层级和类型 被引量:89
1
作者 李小凡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6-33,共18页
本文对汉语方言的连读变调进行了分层和分类。分层着眼于语言系统,根据连调在语音和语义层面上的不同表现,将其区分为单层面和跨层面两个不同的层级。只在语音层面发生声调变异的为语音变调,在语音层面和语义层面都发生变异的为音义变... 本文对汉语方言的连读变调进行了分层和分类。分层着眼于语言系统,根据连调在语音和语义层面上的不同表现,将其区分为单层面和跨层面两个不同的层级。只在语音层面发生声调变异的为语音变调,在语音层面和语义层面都发生变异的为音义变调。分类是在分层的基础上,对两类不同层级的连调按音变方式进一步区分其类型,语音变调分为简化型、异化型、中和型,音义变调包括声调包络、叠合型连调、小称变调、重叠变调,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方言 语音 语义 声调 音位
原文传递
优选论和天津话的连读变调及轻声 被引量:35
2
作者 王嘉龄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3-372,共10页
优选论是近十年来出现的一种极富活力的音系理论。本文采用这一理论对天津话连读变调和轻声进行分析。天津话两字相连有四种连读变调现象,经典的生成音系学可用四条音系规则加以表述,但解释力不强。用优选论进行分析,不仅能得到正确的描... 优选论是近十年来出现的一种极富活力的音系理论。本文采用这一理论对天津话连读变调和轻声进行分析。天津话两字相连有四种连读变调现象,经典的生成音系学可用四条音系规则加以表述,但解释力不强。用优选论进行分析,不仅能得到正确的描写,还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近来的声学实验发现,天津话轻声不是一个点,也不是一个短平调,而是在不同音境中也有升降等调型的。我们认为,轻声调型是语音范畴的协同发音和音系范畴的天津话调系特点交互作用的结果。优选论可以给天津话的连读变调和轻声音系特点作出具有原则性的统一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话 轻声 连读变调 优选论 汉语方言 生成音系学理论
原文传递
“天津话连读变调之谜”的优选论解释 被引量:26
3
作者 马秋武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1-568,共8页
"天津话连读变调之谜"最先是由 Chen(1986)提出来的,至今一直是音系学理论的难解之谜。本文认为,"天津话连读变调之谜"很大程度上是由经典音系学理论所采用的规则应用模式造成的。在优选论的框架内,本文对天津话三... "天津话连读变调之谜"最先是由 Chen(1986)提出来的,至今一直是音系学理论的难解之谜。本文认为,"天津话连读变调之谜"很大程度上是由经典音系学理论所采用的规则应用模式造成的。在优选论的框架内,本文对天津话三字组连读变调进行了分析,指出优选论的并行处理模式完全可以解释天津话的连读变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话 连读变调 优选论 音系学 汉语 方言
原文传递
南昌县(蒋巷)方言的轻重音与变调 被引量:21
4
作者 蒋平 谢留文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2-160,共9页
本文旨在考察南昌县(蒋巷)方言的轻重音与变调,探讨声调与重音的相互作用。考察结果显示:(一)重读音节除上声外总是保持单字调。(二)变调有两种。一种受调类限制,不受重音支配。这种变调只限于上声。另一种受重音支配的变调只出现在轻... 本文旨在考察南昌县(蒋巷)方言的轻重音与变调,探讨声调与重音的相互作用。考察结果显示:(一)重读音节除上声外总是保持单字调。(二)变调有两种。一种受调类限制,不受重音支配。这种变调只限于上声。另一种受重音支配的变调只出现在轻读音节里。(三)从“重轻轻”格式里尾字和中字不同的变调情况可以分辨两种不同的轻声:“边缘轻声”和“过渡轻声”。“过渡轻声”比“边缘轻声”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县 蒋巷 方言 轻重音 变调 “边缘轻声” “过渡轻声” 江西
原文传递
20世纪汉语连读变调研究回望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俐李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76-182,共7页
详细的数据统计显示 ,2 0世纪汉语连读变调的研究有长足进展。这可以从描写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两方面来考察 ,尤其关于变调规律和变调类型的描写研究更为深入。但也存在不足。
关键词 解释性研究 汉语 连续变调 变调类型 描写性研究 语义变调 语法变调 变调规律 20世纪
下载PDF
山东博山方言的子变韵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5
6
作者 陈宁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6-322,共7页
本文探讨了山东博山方言的子变韵,认为与晋南豫北的子变韵是同源的。并讨论了与子变韵相关的变调、D变韵等问题。
关键词 子变韵 连读变调 D变韵 博山方言 晋语
原文传递
论西北官话的词调及其与单字调、连读调的关系 被引量:23
7
作者 邢向东 马梦玲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39,126,127,共16页
"词调"指西北方言中双音节以上的词语中那些不能从单字调的连读音变推导出来的调子。与词调密切相关的是单字调和连读调,其中单字调、连读调属于语音层面,词调属于词汇、语法层面。词调具有以下5个特点:有限性,模式化,声调高... "词调"指西北方言中双音节以上的词语中那些不能从单字调的连读音变推导出来的调子。与词调密切相关的是单字调和连读调,其中单字调、连读调属于语音层面,词调属于词汇、语法层面。词调具有以下5个特点:有限性,模式化,声调高/低与音节的长/短、轻/重相协调,首音节统摄,层次早于单字调和连读调。在调查研究实践中,可以采用正向确认法和反向确认法区分词调与连读调。面对单字调简化、连调复杂、词调发达的情况,建议对西北方言的调查步骤作适当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官话 词调 单字调 连读调 关系
原文传递
连读变调与轻声产生的年代 被引量:14
8
作者 孙景涛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9-336,共8页
第一部分描写顺平(高于铺)话中由轻声引发的逆向连读变调,发现其中有些字单念无别变调有别,且与古音清浊对应。第二部分根据这种连读变调探求轻声产生的年代,结论是中唐至北宋时期。
关键词 方言 汉语 史连读变调 轻声 清浊
原文传递
长沙方言单字调及变调的实验语音学报告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兵 刘彦妮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07-112,共6页
长沙方言单音节声调及双音节变调的实验语音学研究发现,单音节声调包括阳去21和上声42两个降调和阴平23,阳平13,阴去45,入声24四个升调;没有平调。变调有三种形式:阳去做前字时,调值由21变为22;上声无论做前字或是后字,均由42变为33;入... 长沙方言单音节声调及双音节变调的实验语音学研究发现,单音节声调包括阳去21和上声42两个降调和阴平23,阳平13,阴去45,入声24四个升调;没有平调。变调有三种形式:阳去做前字时,调值由21变为22;上声无论做前字或是后字,均由42变为33;入声做后字时,在并列或偏正结构中由24变为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方言 单字调 变调 声学特征
下载PDF
荔浦方言的轻重音与连读变调 被引量:13
10
作者 蒋平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8-208,共11页
本文考察广西荔浦方言的轻重音与连读变调,重在描写轻重音与连读变调的关系,探讨影响重音格式的因素。考察显示:(一)连读变调由轻重音格式决定。重读音节保持词汇声调,轻读音节发生变调。(二)两字组的轻重音格式受词内句法结构的制约。... 本文考察广西荔浦方言的轻重音与连读变调,重在描写轻重音与连读变调的关系,探讨影响重音格式的因素。考察显示:(一)连读变调由轻重音格式决定。重读音节保持词汇声调,轻读音节发生变调。(二)两字组的轻重音格式受词内句法结构的制约。单纯词、合成词的偏正结构和并列结构一般是前重后轻,而述宾结构和主谓结构一般都是前轻后重。(三)三字组重音格式不受词的内部句法结构影响,而是由韵律单位的边缘决定。一般是尾字最重,首字次之,中字最轻。(四)重叠词的重音格式与语义有关。单音节形容词重叠一般表程度加深,前轻后重,如果表示程度进一步加深,则前重后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浦方言 重音 连读 变调 连读变调 轻重音 单音节形容词 重读音节 句法结构 并列结构
原文传递
勾漏片粤语的两字连读变调 被引量:14
11
作者 侯兴泉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2-141,共10页
前人的研究和笔者的调查分析表明,勾漏片粤语普遍存在连读变调现象。勾漏片粤语两字组后字通常不变调;前字为中平(或中降)和低平(或低降)调时通常也不变调,其他调值的声调在前字位置一般都会发生连读变调,主要规律为:阴调类变成中平或... 前人的研究和笔者的调查分析表明,勾漏片粤语普遍存在连读变调现象。勾漏片粤语两字组后字通常不变调;前字为中平(或中降)和低平(或低降)调时通常也不变调,其他调值的声调在前字位置一般都会发生连读变调,主要规律为:阴调类变成中平或中降调,阳调类变成低平或低降调。勾漏片粤语连读变调受轻重节律模式制约,连读变调通常只出现在轻音位置上,重音位置一般不变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勾漏片粤语 连读变调 节律 轻重音
原文传递
吴语语音研究综述 被引量:9
12
作者 徐越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60-64,共5页
吴语是我国的第二大方言,吴语研究尤其是吴语语音研究起步早、论著多。吴语的全浊声母、声调、连续变调和小称变调都曾经引起学术界的热烈讨论,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上述四个方面对吴语的语音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吴语 语音 音调 音变
下载PDF
天津方言三字组的连读变调 被引量:12
13
作者 王晓梅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5-171,共7页
本文探讨了天津方言三字组连读变调的问题。本文认为:1.三字组的内部结构与变调结果无关。2."右→左"是天津方言连读变调的一般方向。3.上上规则是两字组的四条变调规则中最少标记性的。4.去阴规则是以节律为条件的变调规则,... 本文探讨了天津方言三字组连读变调的问题。本文认为:1.三字组的内部结构与变调结果无关。2."右→左"是天津方言连读变调的一般方向。3.上上规则是两字组的四条变调规则中最少标记性的。4.去阴规则是以节律为条件的变调规则,是这四条变调规则中标记性最强的。5.当方向性与层级排列出现矛盾时,方向性要服从层级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方言 三字组 连续变调 变调规则 去阴规则 方向性 层级排列 重音 节律 语调兵遣将
原文传递
衢州方言声调实验研究及其与传统研究的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蓓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0-77,共8页
本文采用声学实验的方法研究衢州方言单字调和两字组语流变调的音高和时长,用lz-score的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将实验结果和传统方言学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 连续变调 音高 声调时长
下载PDF
北京话的连上变调 被引量:11
15
作者 梁源 黄良喜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163,共13页
本文用生成的方法探讨北京话连上变调。提出:(1)上声连调只有一条基本规则,即"上+上→阳平+上";(2)连上变调是在韵律结构上运行的;(3)北京话的韵律结构可以参考句法结构、依据制约条件(包括韵律结构的制约条件和接口制约条件... 本文用生成的方法探讨北京话连上变调。提出:(1)上声连调只有一条基本规则,即"上+上→阳平+上";(2)连上变调是在韵律结构上运行的;(3)北京话的韵律结构可以参考句法结构、依据制约条件(包括韵律结构的制约条件和接口制约条件)加以推算。根据韵律结构的组合疏密,从音步开始、由小至大反复运行基本规则,直至不再出现"上+上"的变调环境,便得到最后的变调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上变调 韵律结构 制约条件 接口
原文传递
岐山话两字组的连读变调及中和调的模式 被引量:11
16
作者 吴媛 《南开语言学刊》 CSSCI 2008年第2期142-152,167-168,共13页
本文在描写岐山话的基本音系和两字组连读变调的基础上,根据一些方言中存在的几种功能类似"轻声"的变调类型,提出并讨论了"中和调"的概念,详细描写了该方言的各种中和调模式。
关键词 岐山话 连读变调 中和调 模式
原文传递
南京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的优选论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马秋武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32,共6页
根据南京人的年龄差异,南京方言可以分为新老两派,两派在声、韵、调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利用优选论分析新老南京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发现调型变调是南京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的主轴,而调域变调则是新老南京方言的差别之所在。
关键词 南京方言 两字组 连读变调 优选论
原文传递
对外汉语的轻声教学探讨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燕来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67,共6页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轻声是语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且教学中还存在对轻声基本问题的模糊认识,说明我们对轻声教学的研究还很不够。要想对轻声教学的研究取得进展,就不能不关注轻声本体研...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轻声是语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且教学中还存在对轻声基本问题的模糊认识,说明我们对轻声教学的研究还很不够。要想对轻声教学的研究取得进展,就不能不关注轻声本体研究取得的成果。因此,本文梳理以往研究中对轻声性质、调值等方面的观点和共识,在此基础上探讨轻声教学中轻声词、调值、变调和标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声教学 轻声词 轻声调值 变调 标调
原文传递
洮河流域汉语方言的语音特点 被引量:12
19
作者 莫超 朱富林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2-249,共8页
本文描写了洮河流域汉语方言的语音特点及连读变调和儿化。指出该流域方言内部有一定的差异,为方言分片提供了更多的佐证。
关键词 洮河流域 汉语方言 语音特点 连读变调 儿化
原文传递
汉语声调和生成音系学理论 被引量:9
20
作者 包智明 曹栌文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5-272,376,共18页
生成音系学对汉语声调的分析,主要有四个课题:(1)声调结构,即调高和调形之间的关系;(2)声调结构和变调特征的关系;(3)声调和音节的关系;(4)变调域的确定及其结构和变调之间的关系。本文围绕这四个课题探讨汉语连读变调的类型和特性。
关键词 连读变调 调高 调形 汉语声调类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