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真菌病的影像征象分析与诊断 被引量:13
1
作者 徐丽莹 田志雄 +1 位作者 鲁植艳 胡金香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分析肺部真菌感染的X线片及CT征象,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9例经临床病理组织学检查或真菌培养证实为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表现为双肺多发病变,其中3例表现为小的散在分布的斑片影,9例表... 目的:分析肺部真菌感染的X线片及CT征象,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9例经临床病理组织学检查或真菌培养证实为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表现为双肺多发病变,其中3例表现为小的散在分布的斑片影,9例表现为弥漫混合病变即双肺多处渗出、实变与结节或肿块并存;3例仅表现为肺段或亚段肺不张;4例曲菌球,变换体位见其可改变位置,周边可见新月形透亮带。纤维支气管镜检查:3例见一侧支气管内乳白色或黄白色新生物,4例见段支气管或亚段支气管腔内新生物,呈球状或条索状,部分或完全堵塞支气管腔。钳夹有豆腐渣样物。病理组织学检查及真菌培养结果:19例中10例为曲霉菌,2例新型隐球菌,7例白色念珠菌。结论:肺部真菌感染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出现典型曲菌球者可明确肺曲菌病的诊断,若出现弥漫混合病变(渗出、实变与结节或肿块并存)、绕有晕征的结节以及楔形实变影时,应考虑是否有真菌感染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真菌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甲状腺偶发瘤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2
作者 翟歌 李彪 +7 位作者 张淼 张敏 徐昊平 江旭峰 王超 弋贵芝 孙成伟 朱承谟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研究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对甲状腺偶发瘤的检出率及检出恶性病灶的比例、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对鉴别诊断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8年1月1190例无甲状腺癌病史的PET/CT受检者资料,对PE... 目的研究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对甲状腺偶发瘤的检出率及检出恶性病灶的比例、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对鉴别诊断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08年1月1190例无甲状腺癌病史的PET/CT受检者资料,对PET/CT发现的甲状腺偶发瘤行定性、半定量分析。对数据行Kruskal—Wallis检验或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对甲状腺偶发瘤的检出率为2.1%(25/1190),其中20例取得病理结果,良性病变9例,恶性病变11例(9例乳头状癌、1例滤泡状癌、1例肺癌转移),恶性比例高达55%(11/20)。良、恶性病变组间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1±1.9和13.3±11.8,Х^2=8.8,P〈0.01)。甲状腺偶发瘤最大径(1.0~4.2cm)与其18^F-FDG摄取(SUVmax为3.0—46.0)之间无相关性(r=0.25,P〉0.01)。结论18^F-FDG PET/CT检查发现甲状腺偶发瘤中甲状腺癌比例很高,其SUVmax对鉴别诊断良、恶性病变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原文传递
X线检查和CT扫描对胸部创伤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程庆山 董光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933-1934,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X线检查和CT扫描对胸部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2月—2009年5月收治的78例胸部创伤患者的X线检查和CT扫描资料。结果 CT扫描对肋骨骨折、肺挫伤及液气胸的检出率分别为97.56%、100.00%及95.83%,均高于X... 目的对比分析X线检查和CT扫描对胸部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2月—2009年5月收治的78例胸部创伤患者的X线检查和CT扫描资料。结果 CT扫描对肋骨骨折、肺挫伤及液气胸的检出率分别为97.56%、100.00%及95.83%,均高于X线检查的85.37%、69.23%及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048,4.7273和6.7009,P<0.05)。结论 CT扫描对胸部创伤的检出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损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诊断技术 外科学
下载PDF
18F-FDGPET/CT联合腹部增强CT对诊断胰腺癌及评估肿瘤可切除性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长存 赵晋华 +3 位作者 宋建华 陈香 邢岩 汪太松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105,共5页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联合腹部增强CT对诊断胰腺癌、鉴别诊断胰腺良恶性病变以及评估肿瘤可切除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18F—FDGPET/CT和腹部增强CT检查并经病理检查或临床等方法证实的48例原发性胰腺病...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联合腹部增强CT对诊断胰腺癌、鉴别诊断胰腺良恶性病变以及评估肿瘤可切除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18F—FDGPET/CT和腹部增强CT检查并经病理检查或临床等方法证实的48例原发性胰腺病变患者的资料,其中胰腺癌34例,胰腺良性病变14例。对胰腺癌和胰腺良性病变患者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进行t检验;比较分析单独PET、腹部增强CT、PET/CT、PET/CT联合腹部增强CT4种方法的图像特征和诊断价值,对灵敏度和准确性进行x2检验,对特异性进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34例胰腺癌患者与14例胰腺良性病变患者的SUVmax(5.91±2.90和2.24±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P〈0.01)。PET/CT联合腹部增强CT诊断胰腺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7.1%(33/34)、92.9%(13/14)和95.8%(46/48),与单纯PET的88.2%(30/34)、64.3%(9/14)和81.2%(39/48)相比,x2=0.863和P=0.352,P=0.038,X2=5.031和P=0.024;与腹部增强CT的76.5%(26/34)、71.4%(10/14)和75.0%(36/48)相比,x2=6.274和P=0.012,P=0.042,x2=8.362和P=0.003;与PET/CT的88.2%(30/34)、78.6%(11/14)和85.4%(41/48)相比,x2=0.863和P=0.352,P=0.048,x2=3.928和P=0.047。PET/CT全身显像几乎发现了全部转移灶,使14例胰腺癌患者避免了不必要的外科手术;PET/CT可对单独PET显像诊断的胰腺癌患者胰腺外假阳性病灶进行正确诊断,使1例胰头癌患者分期下调,进行了外科手术。腹部增强CT通过多期显像,可以准确判断肿瘤对胰腺周围主要血管的侵犯程度,腹部增强CT按血管受侵程度评估肿瘤可切除性的准确性为83.3%(15/18),不可切除的准确性为9/9。结论PET/CT联合增强CT对于诊断胰腺癌、鉴别胰腺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血管源性急性腹痛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5
作者 吉六舟 刘秀平 +3 位作者 李洪涛 刘义康 邓全成 杨建林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3期443-445,505,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诊断血管源性急性腹痛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SCTA检查诊断的32例血管源性急性腹痛患者的手术和CT资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诊断血管源性急性腹痛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SCTA检查诊断的32例血管源性急性腹痛患者的手术和CT资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结果 32例患者中发现动脉瘤破裂出血6例,其中脾动脉瘤、肾动脉瘤、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各1例,3例为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16例,主动脉壁内血肿5例;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5例,其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例,肠系膜静脉栓塞2例。薄层轴位图像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能清晰地显示不同血管源性病变及并发征象。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具有安全、快捷、无创、精准等特点,可作为血管源性急性腹痛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法,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详细可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腹痛 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成像对骨外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6
作者 黄小华 张小明 +4 位作者 董国礼 翟昭华 敬宗林 李春平 罗开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4期305-308,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二维或三维成像在骨外伤的应用价值。方法:6 0例骨外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及十六层螺旋CT扫描,原始数据输入工作站进行二维或三维重建处理。结果:6 0例骨外伤均有骨折,其中X片确定骨折的有35例,CT平扫片确定骨折的...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二维或三维成像在骨外伤的应用价值。方法:6 0例骨外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及十六层螺旋CT扫描,原始数据输入工作站进行二维或三维重建处理。结果:6 0例骨外伤均有骨折,其中X片确定骨折的有35例,CT平扫片确定骨折的有4 1例,后处理图像确定骨折的有5 6例,CT平扫和后处理图像共同确定骨折的有5 9例。经χ2 检验,X线平片与CT平扫在确定有无骨折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 .0 5 ) ,后处理图像或CT平扫和后处理图像结合与X线平片或CT平扫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1)。结论:运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清晰地显示骨的解剖结构,并能确定有无骨折和骨折的类型。骨的二维或三维成像是CT平扫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三维成像 骨外伤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术后上气道重塑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崔前波 谭健 +1 位作者 邹哲飞 陈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97-500,共4页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后上气道腭咽平面的形态变化规律及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9月在武汉中心医院行H-UPPP的中重度OSAHS患者36例,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UPPP)后上气道腭咽平面的形态变化规律及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9月在武汉中心医院行H-UPPP的中重度OSAHS患者36例,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测算BMI值,并行PSG检测AHI、LSaO_(2)、CT90,采用64排螺旋CT检查腭咽平面最小前后径、左右径和截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AHI、LSaO_(2)、CT90、BMI及腭咽平面最小前后径、左右径、截面积的变化在术后1个月时最明显。其中左右径的扩大可维持至术后6个月,术后1年逐渐回缩;前后径的改善则可维持至术后3个月,术后2年时恢复到术前水平;最小截面积在术后1个月时扩大明显,3个月后即出现缩小趋势,但术后2年观察时仍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AHI的变化与最小截面积类似,术后2年仍有显著差异(P<0.001);LSaO_(2)的改善在术后1个月时最明显,可维持至术后3个月,后逐渐恢复;CT90的改善可维持至术后半年,在术后1年时下降明显;BMI在术后1年仍好于术前,但术后2年时恢复至术前水平。AHI与腭咽平面最小前后径和截面积的变化显著相关,而与左右径无明显相关。结论:OSAHS患者H-UPPP术后上气道形态变化主要为前后径、左右径、最小截面积扩大,以术后3个月最为明显,3个月后逐渐出现前后径和最小截面积变小;最小前后径和截面积的变化可反映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阻塞性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体层摄影术
原文传递
16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寰枢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姚小东 姚倩东 刘亚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7期984-987,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在寰枢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3例寰枢椎损伤患者的16层螺旋CT资料。结果:33例寰枢椎损伤中12例为多处骨折,4例单纯性寰枢关节半脱位,C1骨折13例共17处,C2骨折16例24处,C2齿状突Ⅱ型骨...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在寰枢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3例寰枢椎损伤患者的16层螺旋CT资料。结果:33例寰枢椎损伤中12例为多处骨折,4例单纯性寰枢关节半脱位,C1骨折13例共17处,C2骨折16例24处,C2齿状突Ⅱ型骨折致寰枢椎脱位6例。轴位CT、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T)显示单纯性寰枢椎关节脱位3、4、4、4处以及C1骨折17、16、17、16处以及C2骨折22、24、24、19处以及齿状突Ⅱ型骨折致寰枢椎脱位5、6、6、6处。结论:16层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寰枢椎骨折及脱位情况,可作为寰枢椎损伤检查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损伤 三维重建 多平面重建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成人烟雾病颅内出血部位及原因的MSCTA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立莎 朱磊 +2 位作者 张悦 李光 王勇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探讨成人烟雾病(MMD)颅内出血的部位及原因。方法:搜集30例年龄>30岁的出血性MMD患者的临床及MSCTA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脑叶出血6例,丘脑、基底节区出血15例,脑室内出血5例,蛛...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探讨成人烟雾病(MMD)颅内出血的部位及原因。方法:搜集30例年龄>30岁的出血性MMD患者的临床及MSCTA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脑叶出血6例,丘脑、基底节区出血15例,脑室内出血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MSCTA表现为①本组患者颈内动脉分叉以上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闭塞: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20例,单侧10例;双侧大脑前动脉狭窄闭塞25例,单侧3例;双侧大脑后动脉狭窄闭塞7例,单侧3例;双侧颞浅动脉狭窄2例,单侧3例。②脑底动脉环、基底节区及病变血管周围异常增生血管网形成28例。③侧支代偿供血:大脑后动脉扩张形成软脑膜吻合支代偿22例;前交通动脉增粗,由健侧代偿供血10例;眼动脉扩张5例;颈外动脉分支动脉扩张形成穿膜支与颅内软脑膜动脉吻合8例。④合并脑动脉瘤形成11例。⑤脑出血与侧支循环的关系:15例丘脑、基底节区出血及5例脑室出血患者均见异常增生血管网;6例脑叶出血患者见软脑膜侧支代偿丰富,其中1例枕叶出血与大脑后动脉瘤破裂有关。结论:MMD出血以丘脑、基底节区及脑室出血多见。异常增生血管、扩张的侧支代偿动脉及动脉瘤破裂是脑出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颅内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下载PDF
肺淋巴管肌瘤病HRCT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袁天华 常静侠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11期1137-1139,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的HRCT表现,讨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总结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4例行支气管镜肺活检,2例经胸腔镜活检确诊。所有病例均行胸部常规CT及HRCT扫描。结果:常规胸部CT扫描见两肺密度减低,偶见囊...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的HRCT表现,讨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总结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淋巴管肌瘤病,4例行支气管镜肺活检,2例经胸腔镜活检确诊。所有病例均行胸部常规CT及HRCT扫描。结果:常规胸部CT扫描见两肺密度减低,偶见囊状影,相应水平HRCT可清晰显示全肺囊状影,无分布差异。随病程进展,囊状影数目增多,部分融合成肺大泡或气胸,也可见乳糜胸水。结论:HRCT对该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是判断病变进展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淋巴管肌瘤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表皮样囊肿20例CT与MRI诊断 被引量:6
11
作者 苏贺先 于振国 +2 位作者 张少军 娄飞云 马骏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 :分析颅内及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的表现。方法 :对 2 0例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及椎管内各部位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的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病好发于中线结构及其附近间隙 ;在CT上表现多为类圆形分叶状囊性低密度肿块 ,也可... 目的 :分析颅内及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的表现。方法 :对 2 0例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及椎管内各部位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的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病好发于中线结构及其附近间隙 ;在CT上表现多为类圆形分叶状囊性低密度肿块 ,也可呈高密度或混杂密度。在MRI上信号多为长T1长T2 信号 ,也有呈短T1长T2 信号。结论 :CT及MRI对无钙化的表皮样囊肿有特征性诊断价值 ,对有钙化、囊肿内容物溃破侵蚀脑组织的表皮样囊肿诊断尚需仔细斟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样囊肿 CT MRI诊断 钙化 颅内 中枢神经系统 囊性 表现 内容物 高密度
下载PDF
结核性腹膜炎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路宁 赖尽忠 +3 位作者 卢春燕 李真林 王成龙 伍兵 《华西医学》 CAS 2010年第11期2046-2048,共3页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7月22例经手术、病理或抗结核治疗确诊的结核性腹膜炎CT完整资料。主要观察:淋巴结、腹水、腹膜、系膜、网膜改变。结果淋巴结肿大12例,增强后呈"环状"强...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0年7月22例经手术、病理或抗结核治疗确诊的结核性腹膜炎CT完整资料。主要观察:淋巴结、腹水、腹膜、系膜、网膜改变。结果淋巴结肿大12例,增强后呈"环状"强化改变。腹腔积液15例,少~中量12例,聚集在肠系膜根部、结肠旁沟及盆腔较多,CT值20~28HU。腹膜增厚16例,其中14例均匀光滑增厚,10例明显强化;大网膜增厚15例,其中饼状增厚2例、污垢样增厚9例、结节样4例。肠系膜增厚18例,3例肠袢聚集、粘连。伴有其他脏器结核13例。结论 CT对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核性腹膜炎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结合临床多数结核性腹膜炎可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腹膜炎 腹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PET—CT在前列腺癌诊断与临床分期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乾 刘亮 +3 位作者 王英刚 亚力坤 齐飞波 艾和买提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11年第3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PET—CT应用于前列腺癌诊断及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前列腺肿瘤病例中,病理类型最终确诊为前列腺癌者有47例接受了全身PET—CT检查。检查范围包括前列腺原发肿瘤、区域淋巴... 目的探讨PET—CT应用于前列腺癌诊断及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前列腺肿瘤病例中,病理类型最终确诊为前列腺癌者有47例接受了全身PET—CT检查。检查范围包括前列腺原发肿瘤、区域淋巴结及全身脏器,将PET—CT结果参照手术/病理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47例患者中1例未发现原发病灶,此外PET—CT与常规检查各有1例假阴性,准确性均高达9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5例I、Ⅱ期患者中18例髂血管淋巴结转移,PET-CT检查的敏感性59.6%、特异性81%、准确性70.3%,优于B超、磁共振检查;PET—CT发现4例患者合并远处转移并经穿刺证实,准确性100%。结论PET—CT对于发现前列腺癌原发肿瘤、区域淋巴结转移均优于B超、磁共振检查,且对于远处转移具有较精确的检测能力,对于前列腺癌术前诊断及分期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原文传递
肺淋巴管肌瘤病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军伟 张传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11期1247-1250,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多层螺旋CT(MSCT)的影像特点,旨在探讨其对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PLAM的胸部影像表现,包括常规扫描、横轴面薄层重组和冠状面、矢状面多平面重组(MPR... 目的:通过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多层螺旋CT(MSCT)的影像特点,旨在探讨其对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PLAM的胸部影像表现,包括常规扫描、横轴面薄层重组和冠状面、矢状面多平面重组(MPR)图像。结果:12例成年女性患者胸部MSCT典型征象为:双肺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的类圆形囊腔影,常规层厚图像显示囊腔影的径线5~30mm,较小的囊腔影不能显示明确的薄壁。薄层重组和MPR图像可明确显示囊腔壁,壁厚<2mm,囊壁可见散在的血管断面影和血管穿插其中。气胸5例,乳糜胸3例,1例合并前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MSCT薄层重组和冠状面、矢状面MPR对该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是判断病变进展及预后的有效指标。必要时需行肺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淋巴管肌瘤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韩招娣 尤徐阳 +5 位作者 郁春景 米宝明 吴娜静 陈峰 杜晓庆 万卫星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3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PET/CT显像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收集了40例肺癌患者及20例非肺癌患者,分别在注药后1 h和2 h行PET/CT显像,分别用PET显像、PET双时相显像、CT成像对SPN的良恶性进行诊断,并计算其诊断符合率... 目的探讨PET/CT显像在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收集了40例肺癌患者及20例非肺癌患者,分别在注药后1 h和2 h行PET/CT显像,分别用PET显像、PET双时相显像、CT成像对SPN的良恶性进行诊断,并计算其诊断符合率;进而用PET/CT显像及PET/CT双时相显像对SPN的良恶性进行诊断,并计算其诊断符合率;并分别对诊断符合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ET显像、PET双时相显像、CT成像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4%、79%、75%,三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T/CT显像、PET/CT双时相显像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91%,两者之间无差异;PET/CT显像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纯PET显像及CT成像,且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时相显像对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有限;与单纯PET显像、CT成像相比,常规PET/CT显像就能满足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延迟显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 体层摄像技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HR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伟良 陈永红 田树时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评价HR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3例确诊为周围型小肺癌的胸部HRCT表现,观察病变的分布特点,影像特征及增强后的特征。结果:病灶呈“小结节堆积征”23例(53.4%),病灶呈分叶34例(79%)。边缘毛刺33例... 目的:评价HR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3例确诊为周围型小肺癌的胸部HRCT表现,观察病变的分布特点,影像特征及增强后的特征。结果:病灶呈“小结节堆积征”23例(53.4%),病灶呈分叶34例(79%)。边缘毛刺33例(76.7%),血管纠集6例(13.9%),“胸膜凹陷征”20例(56.5%)。病灶以双肺下野外周分布为主。HRCT病灶增强表现:腺癌24例,病灶强化程度为26~58HU,平均为(48±16.8)HU;细支气管肺泡癌9例,增强范围为17~54HU,平均为(41.6±19.1)HU;鳞癌10例,增强后CT值为31~35.9HU,平均为(35.6±13.5)HU。结论:周围型小肺癌的肺部病变HRCT平扫及增强表现的认识对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存活率有重要的意义。HRCT是评价周围型小肺癌的肺部病变的敏感方法,为临床提供了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肾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杜国智 李登维 +1 位作者 王麒 魏立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5期708-71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肾动脉瘤(RA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6例临床疑诊RAA患者经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应用容积重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对肾动脉瘤显示情况进行评价。结果:6例均为单发,瘤体直径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肾动脉瘤(RA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6例临床疑诊RAA患者经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应用容积重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对肾动脉瘤显示情况进行评价。结果:6例均为单发,瘤体直径1.6~3.6cm。4例为囊状扩张,2例为梭形。多种图像与轴位图像结合能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具有无创、快捷、安全、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肾动脉瘤首选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 动脉瘤 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计算机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容积再现和表面遮盖显示技术在乳腺癌肋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8
作者 余兴亚 李功杰 张洪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5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MSCT(Multislice CT,MSCT)后处理技术在乳腺癌肋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乳腺癌肋骨转移灶分别采用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及表面遮盖显示(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两种后处理方法进行重建。结果 VR和SSD对... 目的探讨MSCT(Multislice CT,MSCT)后处理技术在乳腺癌肋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乳腺癌肋骨转移灶分别采用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及表面遮盖显示(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两种后处理方法进行重建。结果 VR和SSD对成骨型转移灶的检出准确率分别为100%(20/20)、55%(11/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R和SSD对溶骨型转移灶检出准确率分别为93%(100/107)、90%(96/107);对混合型转移灶VR和SSD方法检出准确率分别为80%(79/99)、75%(74/99),两种方法对溶骨型和混合型病灶的检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两种方法对病灶大小测量比较,VR法在观察成骨型病灶时较SSD法佳。结论 VR和SSD法在诊断各种类型肋骨转移灶时都有较好的准确率,而VR法对检出成骨型肋骨转移灶以及对观察骨质密度改变的病灶方面比SSD方法更具有优势,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肿瘤转移 容积再现 表面遮盖显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控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罗云辉 彭秀斌 +5 位作者 孙放 陈海东 刘玉涛 林丽娟 龙雪银 袁小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6期611-614,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82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价不同心率、心动周期内不同R-R时相重建图像、不同注射方式的冠脉成像质量。结果:心率<65次/min的55例患者中,有45例(81.8%)冠脉成...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82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价不同心率、心动周期内不同R-R时相重建图像、不同注射方式的冠脉成像质量。结果:心率<65次/min的55例患者中,有45例(81.8%)冠脉成像质量较优;心率≥65次/min的27例中仅10例(37%)冠脉重建图像较满意。两者间有明显的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01)。63例(76.8%)于心动周期的60%R-R间期重建图像质量最佳,仅10例(12.2%)于50%的R-R间期、9例(11%)于70%的R-R间期显示较佳。60%R-R间期分别与50%的R-R间期及70%的R-R间期重建图像间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01)。双相注射成像效果明显优于单相注射。结论:检查前控制好患者心率(<65次/min)、选择最佳的重建时相窗(60%R-R间期)、双相注射对比剂等有利于提高冠脉的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下载PDF
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判断转移瘤原发灶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丽丽 郭莉莉 +7 位作者 史跃 王安明 王增慧 张晓俊 刘忱 石静 朱洁 赵汉青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6期635-638,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判断转移瘤原发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3例临床尚未明确原发灶的转移瘤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采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进行图像分析,寻找原发灶来源的同时评估全身转移情况,并与病理...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判断转移瘤原发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3例临床尚未明确原发灶的转移瘤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采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进行图像分析,寻找原发灶来源的同时评估全身转移情况,并与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对照。结果:93例中,PET/CT检出80例可疑原发病灶,其中75例经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原发肿瘤部位分别为:肺38例,消化道14例,鼻咽4例,子宫3例,卵巢3例,前列腺3例,喉2例,胰腺2例,脑、肝、胸膜、口咽、甲状腺、乳腺各1例,5例为假阳性;13例未检出原发灶,其中4例为假阴性。PET/CT诊断转移瘤原发灶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9%(75/79)、64.3%(9/14)、93.8%(75/80)、69.2%(9/13)、90.3%(84/93)。经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75例原发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4.3~29.3,其中63例(84.0%)PET/CT全身显像检出首发部位以外脏器的转移灶。结论:18F-FDG PET/CT全身显像能有效检出转移瘤的原发灶来源,并评估全身脏器转移情况,为临床准确分期、制订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肿瘤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