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6层螺旋CT诊断小肠出血性疾病的价值 被引量:31
1
作者 胡道予 李震 +2 位作者 肖明 张进华 宋金梅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3期218-222,共5页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MSCT)对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26例临床拟诊小肠出血患者进行扫描,其中导管法4例,周围静脉法22例。扫描前15 min均肌注盐酸山莨菪碱20 mg,检查时饮水500 ml,采用10 mm层厚平扫后进行动...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MSCT)对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26例临床拟诊小肠出血患者进行扫描,其中导管法4例,周围静脉法22例。扫描前15 min均肌注盐酸山莨菪碱20 mg,检查时饮水500 ml,采用10 mm层厚平扫后进行动脉期、静脉期双期增强扫描,双期增强图像1.25 mm薄层重建,采用多层面容积重组法(MP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CT血管造影(CTA)技术进行重建分析,结合1.25 mm薄层图像对小肠出血部位及病变进行分析,并与DSA和手术病理对照,评价小肠出血性疾病MSCT的诊断价值。结果:26例临床拟诊小肠出血患者,MSCT明确诊断出血部位23例,3例MSCT未发现出血灶。其中6例行DSA,5例显示出血灶,1例表现阴性。MSCT出血显示率88.5%。CT显示出血部位:十二指肠出血6例,空肠出血8例,回肠出血9例,其中血管畸形3例,憩室3例,溃疡1例,肿瘤6例,肿瘤伴肠套叠2例,炎症和损伤6例,Crohn病2例。18例经手术、病理或内镜证实。结论:16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重建技术诊断小肠出血性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手术定位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小肠出血 双期扫描 成像 三维
下载PDF
应用全模型迭代重组技术的非门控胸部低剂量CT平扫一站式筛查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危险度分层的准确性评价 被引量:20
2
作者 樊荣荣 施晓雷 +4 位作者 钱懿 陈如谭 范丽 萧毅 刘士远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47-552,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全模型迭代重组技术(IMR)的非门控胸部低剂量CT(LDCT)平扫一站式筛查评估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危险度分层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研究因病情需要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均行包含心电门控CT(ECG... 目的探讨应用全模型迭代重组技术(IMR)的非门控胸部低剂量CT(LDCT)平扫一站式筛查评估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危险度分层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研究因病情需要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患者102例。所有患者均行包含心电门控CT(ECG-gated CT)平扫的冠状动脉CTA检查及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并将后者进行IMR重组。在Philips星云工作站的Heart-Beat CS Agatston积分分析软件上分别测量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和ECG-gated CT平扫图像的Agatston积分。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评估的CACS值按原界值危险度分层与传统门控法评估的CACS值危险度分层进行Kappa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的诊断效能,取约登指数最大的截断点作为最佳界值(新界值),并对新界值所得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评估的CACS值危险度分层与传统门控法评估的CACS值危险度分层进行Kappa检验。结果对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的CACS值按原界值进行危险度分层,与ECG-gated CT平扫的CACS值危险度分层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602,P<0.001。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测得的CACS值与ECG-gated CT平扫测得的CACS值低危-中危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2,P<0.001,最佳诊断界值为87.44;中危-高危组AUC为0.966,P<0.001,最佳诊断界值为255.26。对非门控胸部LDCT平扫测得的CACS值按最佳诊断界值进行危险度分层,与ECG-gated CT平扫测得的CACS值的按原有界值危险度分层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81,P<0.001。结论非门控胸部LDCT评估CACS值是准确的,但存在低估情况;故本研究制定了非门控条件下CACS值危险度分层新标准,即低危为1~87,中危为88~255,高危为>255,使非门控法评估的CACS值危险度分层更加准确,尤其是高危受检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原文传递
胸腰椎骨折X线平片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有祥 杨毅群 +3 位作者 赵升涛 周海鸿 冯永明 阎焕娣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6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比较和评价X线平片、螺旋CT平扫、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胸腰椎骨折诊断中的作用及优势与不足。方法对42例经X线平片、螺旋CT平扫、三维和多平面重建确诊为胸腰椎骨折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螺旋CT平扫、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显示椎体... 目的比较和评价X线平片、螺旋CT平扫、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胸腰椎骨折诊断中的作用及优势与不足。方法对42例经X线平片、螺旋CT平扫、三维和多平面重建确诊为胸腰椎骨折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螺旋CT平扫、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显示椎体、椎板、小关节骨折及椎管狭窄方面明显优于X线平片;X线平片、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在显示椎体压缩、椎体后突成角畸形方面基本一致,但明显优于螺旋CT平扫。结论胸腰椎骨折影像诊断X线平片是基础,CT检查是主要手段,三维和多平面重建是补充,三者结合可详尽反映椎体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胸腰椎骨折 X线摄影 CT
下载PDF
心率过快、心律不齐及起搏器置入患者的电子束CT冠状动脉成像 被引量:18
4
作者 董智 朱杰敏 +3 位作者 刘喆 刘军波 李又洁 祁吉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总结不宜或不能行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检查的心率过快、心律不齐、起搏器置入患者应用新一代电子束CT(EBCT)行无创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经验。方法患者36例,其中心率过快(≥90次/min)20例、心律不齐11例、起搏器置入术后16层MSC... 目的总结不宜或不能行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检查的心率过快、心律不齐、起搏器置入患者应用新一代电子束CT(EBCT)行无创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经验。方法患者36例,其中心率过快(≥90次/min)20例、心律不齐11例、起搏器置入术后16层MSCT不能触发扫描4例、扫描中心率骤升16层MSCT检查失败1例。以EBCT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静脉法增强扫描、前置心电门控数据采集、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电影方式(cine)重组,以MIP图像评价冠状动脉管腔,以VR图像5级记分评价图像质量。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获得冠状动脉影像。冠状动脉各主支总显示率80.0%,其中左主干、前降支、右冠状动脉显示率100%,回旋支94.3%。结论新一代EBCT能够完成心率过快、心律不齐和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的无创冠状动脉检查,并可取得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步星 马凤云 +5 位作者 温智勇 罗维 赵希哲 康枫 周全红 阮剑洪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3-228,共6页
目的评价128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的非选择性连续78例患者进行128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其中有15例患者既往置入冠状动脉支架。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评价标准,探讨... 目的评价128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的非选择性连续78例患者进行128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其中有15例患者既往置入冠状动脉支架。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评价标准,探讨128层MSCT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及评价支架后再狭窄的临床价值。结果基于冠状动脉血管节段分析,879个冠状动脉节段中有821节段(93%)进入统计学分析,128层MS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87%,特异性97%,阳性预测值83%,阴性预测值97%。对15例共置入22个支架的患者中,有4个(18%)支架MSCT图像显示支架伪影,图像模糊,未能判断支架内血管腔通畅情况,其余18个支架MSCT结果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比较,MSCT诊断支架再狭窄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77%,阳性预测值63%,阴性预测值100%。结论128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和支架再狭窄的评价具有较高价值,可以作为一项无创检查技术用于对临床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支架 冠状动脉造影
原文传递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三维骨骼畸形病理及其手术治疗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黎 张劲松 +5 位作者 颉强 宦怡 孟杰 李明全 栗向东 黄耀添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5-199,共5页
目的 1.通过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3D-CT)技术研究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骨性病理改变,将术中发现与3D-CT研究发现进行对比,建立3D-CT影像表现与DDH骨骼畸形病理的对应关系;2.根据3D-CT影像和数据测量,指导设计个体化的、有针对性的手... 目的 1.通过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3D-CT)技术研究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骨性病理改变,将术中发现与3D-CT研究发现进行对比,建立3D-CT影像表现与DDH骨骼畸形病理的对应关系;2.根据3D-CT影像和数据测量,指导设计个体化的、有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 52例DDH手术治疗病例术前采用螺旋3D-CT研究其髋关节的骨骼病理改变;手术年龄13个月~13岁;共58个髋行手术治疗,按照Tnnis分类方法评价脱位程度,I°6髋,II°10髋,III°37髋,IV°5髋;采用 Picker公司PQ6000螺旋机,扫描双侧髋关节和双侧股骨髁部,扫描后的图像重建在独立工作站进行,分别对髋臼和股骨头颈部的形态做前方、后方、侧方和仰视位观察,分别测量髋臼指数(AI)和股骨头颈的前倾角(FNA)等指标.结果 1.DDH骨性病理包括髋臼、股骨头颈和两者的对应关系的变化,其中髋臼的病理可以表现为髋臼方向的变化或者是髋臼的骨性缺损(主要表现在外上缘部位),股骨头颈的前倾角变化是DDH的病理因素之一.测量患侧AI数值平均为32.5°,FNA数值平均为50.2°,明显大于对照侧.2.根据3D-CT影像表现和数据测量,针对不同DDH病例的病理特点不同,实施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行开放复位52髋,Pemberton或Salter术式32髋, San Diego或Staheli术式26髋,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术50侧,股骨粗隆下短缩截骨术21侧,术后早期均获得满意头臼对位.结论 3D-CT重建影像所显示的骨骼病理改变与手术中所发现的骨骼病理改变是相互对应的,立体而直观,可以指导制定治疗方案用于骨性结构畸形的矫治,但3D-CT扫描图像仅能反映骨骼形态的改变,尚不能很好地获得软骨和软组织的病理改变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骨骼畸形 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术 螺旋CT三维重建 Picker公司 CT影像表现 手术治疗方案 病理改变 3D-CT 股骨头颈 SALTER CT扫描图像 对应关系 数据测量 双侧髋关节 DDH 研究发现 术中发现 CT研究 治疗病例
原文传递
Force CT双能量模式不同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CTA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瑛 陈学志 +3 位作者 高晓玲 于皓 周连军 宿淑君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Force CT)双能量模式不同管电压下低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CTA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A组采用常规扫描模式(120 kV,对比剂剂量40 mL),B组采用双能量扫描模式(80-Sn1...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Force CT)双能量模式不同管电压下低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CTA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A组采用常规扫描模式(120 kV,对比剂剂量40 mL),B组采用双能量扫描模式(80-Sn150 kV,对比剂剂量20~25 mL),C组采用双能量扫描模式(90-Sn150 kV,对比剂剂量20~25 mL);比较3组主动脉弓、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咬肌的CT值和噪声,并计算SNR和CNR,记录辐射剂量。结果:3组间主动脉弓、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主动脉弓、颈内动脉CT值A组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颈总动脉、大脑中动脉CT值A组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与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均高于B组及C组(均P<0.05)。3组对比剂滞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4)。3组颈内动脉处SNR、C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B组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辐射剂量均较A组降低(均P<0.05)。结论:Force CT双能量大螺距模式低剂量对比剂头颈部CTA,可在获得较好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全国彪 张康胜 +2 位作者 温志玲 欧春燕 陈俏倩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7年第5期396-398,共3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经我院手术病理确诊为结肠癌患者7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SCT扫描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SCT诊断浆膜外侵犯、淋巴结转移...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经我院手术病理确诊为结肠癌患者7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SCT扫描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SCT诊断浆膜外侵犯、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析结肠癌MSCT特征及分期的准确性。结果患者肠壁呈不规则增厚,或呈不规则形或分叶状肠腔肿块。MSCT诊断浆膜外侵犯与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85%、94%;65%、96%、86%。术前MSCT分期结肠癌的总体准确度为95%。结论 MSCT在结肠癌术前诊断与分期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对结核性腹膜炎与癌性腹膜炎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9
9
作者 赵建宁 刘正敏 +1 位作者 吴青青 陈玉洪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4年第3期475-481,共7页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TBP)及癌性腹膜炎(CP)的多排螺旋CT(MSCT)表现,为两者的诊断及鉴别提供依据。方法:搜集2010年9月~2011年9月的24例TBP和47例CP患者的CT影像资料,全部病例经手术和病理进行确诊,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种CT征... 目的:探讨结核性腹膜炎(TBP)及癌性腹膜炎(CP)的多排螺旋CT(MSCT)表现,为两者的诊断及鉴别提供依据。方法:搜集2010年9月~2011年9月的24例TBP和47例CP患者的CT影像资料,全部病例经手术和病理进行确诊,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种CT征象在两种病变中的发生率,结合病理变化、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TBP组及CP组患者大量腹水,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7%、72.3%,χ2=9.695,P〈0.05)。TBP组以壁层腹膜均匀光滑增厚、肠系膜污垢样改变为主,CP组壁层腹膜以不规则、结节、块样增厚为主。结论:以壁层腹膜改变为基础,综合大网膜、肠系膜、腹水及淋巴结改变CT征象进行对两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特征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下消化道出血的比较 被引量:8
10
作者 石磊 邹文远 +1 位作者 陈光斌 胡久民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88-892,共5页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对照分析,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怀疑下消化道出血的29例患者进行MSCT增强扫描,并结合MSCT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模式对图像进行分析判断,...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对照分析,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怀疑下消化道出血的29例患者进行MSCT增强扫描,并结合MSCT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模式对图像进行分析判断,找出出血部位及供血动脉,与DSA对照来评估MSCT血管成像技术对于显示下消化道出血的敏感性、准确率。结果:①MSCT显示出血部位25例,出血显示率86.2%(25/29)。DSA检查发现出血灶22例,出血显示率75.9%(22/29)。MSCT对于发现出血部位的敏感性和DSA无显著差异(P>0.05)。②MSCT显示以下出血部位:空回肠出血9例,结肠出血16例,诊断肿瘤15例,炎症4例,憩室2例,溃疡2例,血管畸形1例,未明确病因1例。MSCT未见异常的4例DSA均表现阴性。DSA显示的出血部位:小肠8例,结肠14例,术中诊断肿瘤10例,血管畸形1例,其余11例未明确病因。统计结果表明:MSCT对于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DSA(P<0.05)。结论:MSCT对于判断下消化道出血部位的敏感性可与DSA相媲美,并且能较准确地进行病因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常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消化道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原文传递
钙化在甲状腺结节MSCT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顾立军 陆杨 +1 位作者 王垚青 韩本谊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探讨MSCT对甲状腺结节中的钙化灶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4个甲状腺结节,其中出现钙化99个。对于出现钙化的结节以病灶中心为圆心,钙化位于1/2半径内的定义为在中央,位于1/2以外的为在边缘,两种情况... 目的:探讨MSCT对甲状腺结节中的钙化灶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4个甲状腺结节,其中出现钙化99个。对于出现钙化的结节以病灶中心为圆心,钙化位于1/2半径内的定义为在中央,位于1/2以外的为在边缘,两种情况均出现的为混合型,观测钙化在结节中的位置。同时观测结节中钙化的形态、多少以及钙化大小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状腺癌31个,结节性甲状腺肿56个,腺瘤12个。钙化完全位于结节中央的良性结节5个,恶性结节8个,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钙化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7,P=0.016)。结论:甲状腺结节出现钙化,钙化位于结节中央时,结节为恶性的可能性大,而钙化的形态、多少以及钙化大小对于良恶性的鉴别没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钙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原发性骶骨肿瘤病理及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5
12
作者 项群 朱晓黎 +3 位作者 刘一之 倪才方 胡春洪 郭茂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年第9期767-770,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骶骨肿瘤的病理学分型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48例原发性骶骨肿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均行常规X线平片、CT和/或MR检查,结合病理回顾分析了其影像学表现。结果:原发性骶骨肿瘤以脊索瘤(21例)最多见,其次是巨细胞瘤(7... 目的:分析原发性骶骨肿瘤的病理学分型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48例原发性骶骨肿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均行常规X线平片、CT和/或MR检查,结合病理回顾分析了其影像学表现。结果:原发性骶骨肿瘤以脊索瘤(21例)最多见,其次是巨细胞瘤(7例)、神经源性肿瘤(6例)、软骨肉瘤(4例)、滑膜肉瘤(3例),囊肿(3例),其它相对少见,包括纤维组织细胞癌1例,尤文氏肉瘤1例,梭形细胞癌1例,节细胞神经瘤1例。影像表现包括软组织肿块、骶孔扩大、瘤灶内钙化、骨嵴形成等不同特点。常见原发骶骨肿瘤常有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论:原发骶骨肿瘤病理分型相对复杂,影像表现多样化,诊断常需综合不同影像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左心室心肌密度差异的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新江 蔡祖龙 +4 位作者 赵红 赵绍宏 李宏军 田丽萍 杨立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03-906,共4页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左心室心肌密度的特征性差异。方法行64层MS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连续病例1130例中冠状动脉正常或狭窄程度〈25%的患者共119例。回顾性分析其CT增强扫描重建层厚3mm的横断...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左心室心肌密度的特征性差异。方法行64层MSCT冠状动脉CTA检查的连续病例1130例中冠状动脉正常或狭窄程度〈25%的患者共119例。回顾性分析其CT增强扫描重建层厚3mm的横断面图像,选取主动脉瓣下缘平面左心室心肌为测量评价目标,在室间隔后部、前部、心尖、左心室游离壁前部及游离壁后部划5个兴趣区,分别测量其平均CT值,用配对t检验统计方法比较其差异。结果主动脉瓣下横断面图像中正常人左心室心肌密度值:室间隔后部、前部分别为(93.8±14.8)和(91.9±15.1)HU,心尖部为(69.9±15.5)HU,左心室侧壁前部、后部平均CT值分别为(79.7±16.9)和(88.0±14.3)HU,平均密度呈现为“U”字型。上述5个测量部位中,室间隔前部、后部测量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8,P=0.3339),室间隔前部与心尖部、心尖部与左心室游离壁前部心肌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060和4.639,P值均〈0.01)。结论冠状动脉CTA检查中左心室心肌密度有差异,以心尖部最低,因此,依靠心肌低密度判断心肌梗死时要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血管造影 心肌
原文传递
多期CT增强扫描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林杰 陈方满 +2 位作者 胡大成 周磊 张勇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MSCT平扫及多期增强表现,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术前均进行CT平扫与增强扫描,其中6例进行多期增强扫描,对其CT征象进行归纳与分析并文献复习。结...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MSCT平扫及多期增强表现,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术前均进行CT平扫与增强扫描,其中6例进行多期增强扫描,对其CT征象进行归纳与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8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中,男3例,女5例;左侧2例,右侧6例;肿瘤最大径2.9~9.6 cm不等,形态呈水滴状4例、椭圆形3例、不规则形1例,均呈嵌入式生长;平扫密度多均匀,CT值26.8~34.3 HU,平均(30.75±2.75)HU;边界清楚;内部或边缘有线样、斑点样钙化5例,伴有囊变1例。增强后呈斑片状、轻到中度、不均匀、进行性强化,6例多期增强扫描中,延迟期强化最为明显。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瘤多期增强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认识该特征表现,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节细胞神经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急诊眼外伤致视力下降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秀华 冯华军 谷家林 《中国医刊》 CAS 2014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眼外伤致视力下降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急诊眼外伤致视力下降患者的CT表现。结果 50例患者的CT检查均有异常,同时伴有视力下降,包括眼眶内及球内异物存留12眼,眶骨骨折32眼,眼眶内眼肌的损伤11例,眼球及... 目的探讨急诊眼外伤致视力下降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急诊眼外伤致视力下降患者的CT表现。结果 50例患者的CT检查均有异常,同时伴有视力下降,包括眼眶内及球内异物存留12眼,眶骨骨折32眼,眼眶内眼肌的损伤11例,眼球及球内损伤13眼,复合伤43眼。CT是评价眼眶直接与间接损伤的可靠方法。结论 CT检查是急诊眼外伤的首选方法。眼外伤的CT检查对于明确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组病例11眼手术做眼球摘除,致完全失明,2眼人工晶体置换,13眼视觉完全恢复,其余的都有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或视物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视力下降 断层摄影术 眶骨骨折
下载PDF
肺内影像表现为正常的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慧君 付明翠 +4 位作者 刘玉婷 朱美娇 王颖 杨明 高修成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157-2161,共5页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肺内影像表现为正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搜集本院行多排螺旋CT检查及支气管镜检查的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974例,将患儿性别、年龄、异物吸入时间、部位、类型、阻塞程度作为自变量,有无合并肺内并发症作为因... 目的探讨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肺内影像表现为正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搜集本院行多排螺旋CT检查及支气管镜检查的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974例,将患儿性别、年龄、异物吸入时间、部位、类型、阻塞程度作为自变量,有无合并肺内并发症作为因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肺内影像表现为正常的危险因素。结果排除多发异物64例,共有910例患儿入组。CT扫描发现713例(78.4%)患儿有肺内并发症表现,197例(21.6%)无肺内并发症表现。两组间比较,患儿性别、年龄、异物吸入时间、吸入部位、阻塞程度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OR=1.212,95%CI 1.071~1.373)、吸入异物时间短(OR=0.998,95%CI 0.998~0.999)、异物位于气管(OR=24.080,95%CI 10.299~56.300)、1/2<阻塞程度<1(OR=6.093,95%CI 3.656~10.154)及阻塞程度≤1/2(OR=18.116,95%CI 8.529~38.476)是气道异物患儿CT扫描肺内表现为正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肺内影像正常的危险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异物部位位于气管、1/2<异物阻塞程度<1、阻塞程度≤1/2、年龄、异物吸入时间。临床诊断时需重视这些危险因素,减少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支气管异物 儿童 并发症 危险因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双层螺旋CT扫描如何避免肋骨骨折的漏诊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小川 罗新 《当代医学》 2010年第9期87-88,共2页
目的如何避免肋骨骨折的漏诊。方法对37例胸部外伤患者行双层螺旋CT扫描检查,经多平面重建与容积再现技术及表面掩盖法等后处理技术,获得三维重建图像来观察全部肋骨轮廓,再应用曲面重建,沿肋骨长轴重建,以显示整根肋骨全貌。显示肋骨... 目的如何避免肋骨骨折的漏诊。方法对37例胸部外伤患者行双层螺旋CT扫描检查,经多平面重建与容积再现技术及表面掩盖法等后处理技术,获得三维重建图像来观察全部肋骨轮廓,再应用曲面重建,沿肋骨长轴重建,以显示整根肋骨全貌。显示肋骨骨折的部位、数量,与胸部DR片对照分析,找出漏诊原因。结果37例肋骨骨折共136根肋骨骨折,肋骨骨折以4~10肋(81.6%)、腋段(48.5%)、单发(81%)常见。胸部DR平片诊断肋骨骨折30例,共83根肋骨骨折(61%),可疑骨折9例(6.6%),螺旋CT发现胸部DR平片漏诊7例(18.9%),53根(38.97%)肋骨骨折。胸部DR平片漏诊的肋骨骨折多位于肋软骨及近肋软骨部位和无移位的骨折。结论双层螺旋CT平静呼吸扫描,结合临床体格检查及胸部平片所见,可明显减少肋骨骨折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漏诊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自力 邹文远 石思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12期1850-185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临床可疑小肠出血患者行MSCT检查,采用7.5mm层厚平扫后行动脉期、静脉期增强扫描,并结合MSCT多模式重组如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分析诊断,大部分病例经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临床可疑小肠出血患者行MSCT检查,采用7.5mm层厚平扫后行动脉期、静脉期增强扫描,并结合MSCT多模式重组如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分析诊断,大部分病例经手术或临床随访证实,部分与DSA对照。结果:13例临床拟诊小肠出血患者,MSCT明确诊断出血部位11例,2例MSCT未发现出血灶及肠道异常。13例中5例行DSA,4例显示出血灶,1例表现阴性。MSCT出血显示率84.6%(11/13)。CT显示出血部位:十二指肠出血3例,空肠出血4例,回肠出血4例,其中溃疡2例,肿瘤3例,炎症4例,血管畸形1例,憩室1例。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能提高小肠出血性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 小肠出血 诊断价值 MSCT检查 双期增强扫描 临床应用价值 出血部位 最大密度投影 十二指肠出血 出血灶 后处理技术 多平面重建 血管畸形 模式重组 明确诊断 临床随访 疾病诊断 患者 分析诊断 肠出血性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岳云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9期34-36,共3页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ngiography,64-MS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及不足。方法对56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行MSCTA检查,并以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DSA)为金标准,比较64-MSCTA对冠状动脉病变...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ngiography,64-MS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及不足。方法对56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行MSCTA检查,并以数字减影冠状动脉造影(DSA)为金标准,比较64-MSCTA对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64-MSCTA检查,所有显影血管完整清晰,全组总计307个动脉节段。64-MSCTA诊断血管狭窄Ⅰ级的准确度为97.7%,Ⅱ级的准确度为98.4%,Ⅲ级的准确度为98.0%。与DSA比较,64-M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96)。结论 MSCTA是一种安全、可靠和无创的影像学技术,可作为诊断冠心病及介入治疗前预案制订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心病 诊断
下载PDF
腹部创伤患者的CT诊断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碧钰 彭小婉 《中国校医》 2018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分析腹部创伤患者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腹部创伤患者138例,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腹部创伤CT进行诊断,对照组则采用B超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以及手术确认效果,比较分析。结果观察显示,观察组患者... 目的分析腹部创伤患者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腹部创伤患者138例,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腹部创伤CT进行诊断,对照组则采用B超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以及手术确认效果,比较分析。结果观察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7.10%,对照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82.61%,观察组患者的CT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B超诊断符合率,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创伤患者CT诊断的效果明显,具有很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对腹部创伤患者的治疗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损伤/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