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1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甜樱桃嫁接苗与组培苗枝条抗寒生理差异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吴瑕 吕德国 +1 位作者 杜国栋 杨凤军 《作物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8-174,共7页
为探明自然休眠期间甜樱桃枝条内抗寒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筛选樱桃抗寒性的主要鉴定指标,并比较嫁接苗和组培苗休眠期间抗寒性的差异,以甜樱桃嫁接苗(早红宝石/大窝娄叶)和组培苗(早红宝石)为研究对象,对自然休眠过程中的一年... 为探明自然休眠期间甜樱桃枝条内抗寒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筛选樱桃抗寒性的主要鉴定指标,并比较嫁接苗和组培苗休眠期间抗寒性的差异,以甜樱桃嫁接苗(早红宝石/大窝娄叶)和组培苗(早红宝石)为研究对象,对自然休眠过程中的一年生枝条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花青素、丙二醛(MDA)等含量,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自然休眠过程中,枝条韧皮部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及MDA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且体内保护酶SOD活性先增强再减弱,枝条韧皮部厚度与枝条电导率呈负相关,这些均可以作为樱桃抗寒性鉴定的指标,休眠期嫁接苗和组培苗抗寒生理指标多数取样点差异不显著。自然休眠过程中嫁接苗和组培苗枝条抗寒生理指标在休眠过程中出现相似的规律,嫁接苗与组培苗的抗寒性差异不显著。因此,考虑组培苗可以在嫁接苗栽培区试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樱桃 嫁接苗 组培苗 抗寒性 生理指标
原文传递
百合组培苗、扦插苗、种子苗生产性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方华舟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3期97-98,85,共3页
鳞片扦插、种子繁殖是百合传统种植模式的主要方法。近年来,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生产百合种苗的研究方兴未艾。本实验证明,组培苗生长健壮、抗病能力强、产量高,具有较强的生产优势;组织培养技术、鳞片扦插技术、种质优化技术三者结合,可... 鳞片扦插、种子繁殖是百合传统种植模式的主要方法。近年来,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生产百合种苗的研究方兴未艾。本实验证明,组培苗生长健壮、抗病能力强、产量高,具有较强的生产优势;组织培养技术、鳞片扦插技术、种质优化技术三者结合,可以促进百合生产向规模化、优质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组培苗 扦插苗 种子苗 生产性状 比较 应用
下载PDF
白千层组培苗移植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林艺清 《林业调查规划》 2010年第6期116-118,123,共4页
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组培瓶苗不同炼苗时间、不同基质和不同遮光率的遮阳网对白千层组培瓶苗移植成活率的影响及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炼苗时间和不同基质配比以及不同遮光率的遮阳网对白千层组培瓶苗移植成活率有较显著影响,炼苗时间为15... 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组培瓶苗不同炼苗时间、不同基质和不同遮光率的遮阳网对白千层组培瓶苗移植成活率的影响及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炼苗时间和不同基质配比以及不同遮光率的遮阳网对白千层组培瓶苗移植成活率有较显著影响,炼苗时间为15 d,基质采用泥炭土:红心土(3∶1),遮阳网遮光率为60%的设计组合效果最好,成活率达9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千层 组培苗 移植技术 成活率
下载PDF
霍山石斛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42
4
作者 傅玉兰 谷凤 +2 位作者 胡传明 杨海燕 黄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3期522-523,共2页
为提高霍山石斛的繁殖系数 ,对霍山石斛试管播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的植物激素及其浓度组合、培养基中糖的含量、pH值等因素对霍山石斛试管苗的生长及继代增殖有很大的影响。其中 ,以MS为基本培养基 ,添加植... 为提高霍山石斛的繁殖系数 ,对霍山石斛试管播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的植物激素及其浓度组合、培养基中糖的含量、pH值等因素对霍山石斛试管苗的生长及继代增殖有很大的影响。其中 ,以MS为基本培养基 ,添加植物激素KT 3mg/L、2 ,4-D 0 .2mg/L、糖 3 % ,pH值 5 .4,对促进试管苗生长和继代增殖的效果最佳 ;而试管苗出瓶移栽的最佳基质为树皮块 ,其次为椰壳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山石斛 组织培养 植物激素 试管苗 快速繁殖
下载PDF
提高红掌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分化及壮苗率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37
5
作者 夏时云 麦瑜玲 +3 位作者 许继勇 郑添群 林书瀚 黄伟雄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2期45-48,共4页
研究了不同培养基、糖类、培养条件及活性炭对红掌幼嫩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分化及壮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改良MS+6-BA1.0mg/l+2,4-D0.1mg/l,添加葡萄糖30g/l和暗培养,可获得较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在继代培养中添加活性炭1.0g/l,... 研究了不同培养基、糖类、培养条件及活性炭对红掌幼嫩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分化及壮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改良MS+6-BA1.0mg/l+2,4-D0.1mg/l,添加葡萄糖30g/l和暗培养,可获得较高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在继代培养中添加活性炭1.0g/l,有利于提高幼芽分化和壮苗率。各个品种间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与植株分化率有一定差别。红掌组培苗无需另行作生根培养即可获得较为健壮的小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苗率 红掌 植株 愈伤组织诱导率 叶片 小苗 芽分化 MS 葡萄糖 改良
下载PDF
百合科十二卷属玉露的组培快繁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郭生虎 朱永兴 关雅静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34期85-89,共5页
为建立十二卷属多肉花卉玉露的快繁技术体系,以当年抽生的花序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的激素配比对外植体的诱导、分化、增殖、壮苗与生根的影响,建立适合玉露离体快繁的技术体系,最佳启动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0... 为建立十二卷属多肉花卉玉露的快繁技术体系,以当年抽生的花序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的激素配比对外植体的诱导、分化、增殖、壮苗与生根的影响,建立适合玉露离体快繁的技术体系,最佳启动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02 mg/L,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培养基MS+6-BA 0.5 mg/L+KT 0.5 mg/L+NAA 0.01 mg/L,愈伤组织诱导率达87.1%,丛芽分化率达52.3%,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5 mg/L+NAA 0.1 mg/L+AC 0.5 g/L。试管苗生根率达97.5%,炼苗成活率达90%以上。本项研究结果可以在不损伤母本的基础上实现玉露的人工组培快繁,通过此项技术可以实现玉露种苗的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卷 玉露 组织培养 离体快繁 试管苗
下载PDF
罗汉果组培苗栽培技术 被引量:26
7
作者 杭玲 苏国秀 +1 位作者 夏阳升 梁秀荣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3年第6期70-72,共3页
根据罗汉果组培苗植株生长发育的特点 ,介绍其园地选择 ,种植方法 ,田间水肥管理 ,植株藤蔓修剪 ,授粉方法 ,病虫害防治等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关键词 罗汉果 组培苗 栽培技术 植株 生长发育 肥水管理 病虫害防治
下载PDF
竹子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和组织培养试管苗移栽观察 被引量:22
8
作者 吴益民 边红武 +1 位作者 王君晖 黄纯农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2-56,共5页
本实验用 (1) 2 ,4 - D,(2 ) NAA/ BA和 (3) 2 ,4 - D/ KT3种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孝顺竹顶芽和节侧芽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 2 ,4 - D诱导顶芽和节侧芽外植体几乎全部生出水质、粗糙的淡黄色愈伤组织 ;2 ,4 - D/ KT诱导节侧芽外植体... 本实验用 (1) 2 ,4 - D,(2 ) NAA/ BA和 (3) 2 ,4 - D/ KT3种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孝顺竹顶芽和节侧芽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 2 ,4 - D诱导顶芽和节侧芽外植体几乎全部生出水质、粗糙的淡黄色愈伤组织 ;2 ,4 - D/ KT诱导节侧芽外植体半数生出颗粒状、光滑的白或淡黄色愈伤组织 ,不能诱导顶芽外植形成愈伤组织。由 2 ,4 - D诱导的孝顺竹愈伤组织在摇床上暗培养 ,建立了悬浮细胞系 ,可为竹子基因转化提供受体材料。对白绿竹和乌脚绿竹组织培养试管苗进行了移栽和生长观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子 悬浮细胞系 组织培养苗 育种
下载PDF
中华猕猴桃的组织培养及其实用快速繁殖 被引量:26
9
作者 阳小成 王伯初 +2 位作者 叶志义 段传人 车晓彦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5-77,共3页
简述了对木本经济植物中华猕猴桃 (Actinidiachinensis)进行组培快繁育苗的具体方法。并针对传统组培法育苗不太重视试管苗后期的炼苗移栽等环节的不足 ,特别加强了对猕猴桃组培苗在成为田间商品苗之前的培育管理方法的研究 ,从而提高... 简述了对木本经济植物中华猕猴桃 (Actinidiachinensis)进行组培快繁育苗的具体方法。并针对传统组培法育苗不太重视试管苗后期的炼苗移栽等环节的不足 ,特别加强了对猕猴桃组培苗在成为田间商品苗之前的培育管理方法的研究 ,从而提高了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 (达 85 %以上 ) ,本研究成果是对传统方法的改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猕猴桃 组织培养 育苗
下载PDF
果树组培苗瓶外滤纸桥生根技术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孙仲序 刘静 +2 位作者 王玉军 张演义 邱治霖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5-347,共3页
对珠美海棠、樱桃colt砧木、弗吉尼亚草莓组培苗进行瓶外滤纸桥生根试验 ,结果表明 :珠美海棠、弗吉尼亚草莓瓶外生根率较瓶内高 2 0 .1%和 4 .1% ;樱桃colt砧木与瓶内生根基本相同 ;瓶外生根时间均缩短至 3~ 10d ;移栽成活率较瓶内分... 对珠美海棠、樱桃colt砧木、弗吉尼亚草莓组培苗进行瓶外滤纸桥生根试验 ,结果表明 :珠美海棠、弗吉尼亚草莓瓶外生根率较瓶内高 2 0 .1%和 4 .1% ;樱桃colt砧木与瓶内生根基本相同 ;瓶外生根时间均缩短至 3~ 10d ;移栽成活率较瓶内分别提高 16 .1%、2 1.4 %和 14 .9% ,达到 93%以上 ;根的活跃面积分别提高 6 .9%、 11.5 4%和 7.5 % ;珠美海棠上表皮、下表皮、栅栏组织厚度及气孔密度分别较瓶内生根苗高 4 5 .8%、 5 0 .3%、 4 7.6 %和 2 .5 % ;该方法可降低成本 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培苗 滤纸桥 生根率 成活率 瓶外生根技术 果树 瓶内生根
下载PDF
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生长和矿质元素的影响 被引量:28
11
作者 金辉 亢志华 +1 位作者 陈晖 韩素芬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0-83,共4页
铁皮石斛组培苗接种6个真菌菌株,培养60 d后,接菌苗的平均鲜重增长率均高于对照,其中接种GS222、GDB162、GDB254、MLX102菌株的苗平均鲜重增长率均达到极显著差异(α=0.01),接种CLN103、CLX104的苗达到显著差异(α=0.05);接菌苗的各矿... 铁皮石斛组培苗接种6个真菌菌株,培养60 d后,接菌苗的平均鲜重增长率均高于对照,其中接种GS222、GDB162、GDB254、MLX102菌株的苗平均鲜重增长率均达到极显著差异(α=0.01),接种CLN103、CLX104的苗达到显著差异(α=0.05);接菌苗的各矿质元素(除Zn外)含量也均高于对照。接菌苗的营养根重分离获得原接种菌株。显微观察到在皮层和中柱组织形成菌丝结等典型的共生结构,表明接种菌株已与铁皮石斛根共生形成了菌根,对铁皮石斛的生长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有较明显促进作用。由此可认为GS222、GDB162、GDB254、MLX102、CLN103、CLX104是铁皮石斛优良的菌根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组培苗 菌根真菌 共生 菌丝结
下载PDF
苹果不同继代次数的茎尖组培苗同工酶酶谱及RAPD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杜国强 师校欣 +1 位作者 张庆良 马宝焜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3-37,共5页
分别对不同继代次数(3~90代)‘富士’、‘金冠’、‘乔纳金’苹果组培苗进行POX、EST、AMY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继代次数处理间均有一致的酶带谱型。利用超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根据POX酶蛋白pI的差异可区分金冠和乔纳金... 分别对不同继代次数(3~90代)‘富士’、‘金冠’、‘乔纳金’苹果组培苗进行POX、EST、AMY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继代次数处理间均有一致的酶带谱型。利用超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根据POX酶蛋白pI的差异可区分金冠和乔纳金两品种,同一品种不同继代次数的组培苗之间pI相同,组培过程未对POX酶蛋白pI产生影响。利用25个随机引物对不同继代次数的苹果组培继代苗进行了RAPD分析,其特征带型表现一致,未发现变异。说明苹果茎尖离体继代培养90次以内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组织培养苗 遗传变异 同工酶酶谱 RAPD
下载PDF
红叶石楠组培苗移栽管理技术 被引量:20
13
作者 于永根 李玉祥 秦昕祺 《浙江林业科技》 2002年第5期43-45,共3页
通过组培的方法,可以提高红叶石楠的繁殖系数,而将组培苗移栽到大田必须有一个渐进的适应过程。采用蛭石(6)、珍珠岩(3)、泥炭(1)混合基质作移栽过渡苗床,注意保持环境清洁,控制合理的水分、光照、温度,可以达到较高成活率... 通过组培的方法,可以提高红叶石楠的繁殖系数,而将组培苗移栽到大田必须有一个渐进的适应过程。采用蛭石(6)、珍珠岩(3)、泥炭(1)混合基质作移栽过渡苗床,注意保持环境清洁,控制合理的水分、光照、温度,可以达到较高成活率,苗床过渡 40 d 即可移入大田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叶石楠 移栽 组织培养幼苗
下载PDF
不同基质和容器对铁皮石斛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雪 刘建福 +4 位作者 曾小爱 叶清梅 陈柳红 陈艳虹 魏梅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4-128,共5页
以树皮和水苔为栽培基质,黑色营养杯、白色营养杯和穴盘3种容器进行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生长研究,通过植株形态、光合色素、蛋白质以及多糖含量等生理特性变化,筛选出适宜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的栽培基质和容器.结果表明:树皮基质能显著提... 以树皮和水苔为栽培基质,黑色营养杯、白色营养杯和穴盘3种容器进行铁皮石斛组培苗移栽生长研究,通过植株形态、光合色素、蛋白质以及多糖含量等生理特性变化,筛选出适宜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的栽培基质和容器.结果表明:树皮基质能显著提高铁皮石斛的鲜质量、干物质质量分数、株高和节间距等生长指标,提高铁皮石斛叶片和茎干的蛋白质质量分数;而水苔基质能显著提高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质量分数以及类胡萝卜素的质量分数,促进铁皮石斛多糖质量分数的提高.3种容器中以6cm×6cm规格的黑色营养杯最有利于铁皮石斛植株的生长和多糖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多糖 基质 容器 组培苗
下载PDF
青钱柳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 被引量:24
15
作者 吴玲利 韩航 +3 位作者 曾艳玲 谭晓风 李建安 李泽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68,共8页
以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种胚萌发的无菌苗为外植体,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试管苗增殖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适宜青钱柳增殖的基本培养基为1/2MS培养基;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1/2MS+3.0mg·L^(-1)6-苄氨基腺嘌呤(6-BA)+0... 以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种胚萌发的无菌苗为外植体,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试管苗增殖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适宜青钱柳增殖的基本培养基为1/2MS培养基;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1/2MS+3.0mg·L^(-1)6-苄氨基腺嘌呤(6-BA)+0.05mg·L^(-1)吲哚-3-乙酸(IAA),增殖系数可达7.5;最佳壮苗伸长培养基为1/2MS+0.5mg·L^(-1)IAA+5.0mg·L^(-1)赤霉素(GA_3);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5mg·L^(-1)吲哚-3-丁酸(IBA)+0.5mg·L^(-1) (萘乙酸) NAA,生根率可达3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增殖 组织培养 壮苗
原文传递
不同栽培基质对红掌组培出瓶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高雷 赵卫国 +2 位作者 莫东发 张正伟 崔文山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4-166,共3页
利用不同的栽培基质配比,探讨其对红掌组培出瓶苗在缓苗期和定植期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以草炭+珍珠岩+蛭石(2∶1∶1)处理的红掌组培苗缓苗期成活率最高,成苗快,幼苗健康;以草炭+珍珠岩+蛭石(2∶2∶1)处理的红掌组培苗定植期成活率高,... 利用不同的栽培基质配比,探讨其对红掌组培出瓶苗在缓苗期和定植期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以草炭+珍珠岩+蛭石(2∶1∶1)处理的红掌组培苗缓苗期成活率最高,成苗快,幼苗健康;以草炭+珍珠岩+蛭石(2∶2∶1)处理的红掌组培苗定植期成活率高,叶片生长量、叶数增加量大,植株健壮,而其原料便宜,取材容易,可以作为红掌组培苗适宜的育苗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掌 组织培养苗 基质
下载PDF
金线莲种子诱导成苗的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黄慧莲 刘贤旺 +2 位作者 吴祥松 赖学文 张寿文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4,共2页
诱导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种子萌发成原球茎的适宜培养基是Knudson C,萌发率约60%;促使原球茎分化成苗的适宜培养基是Knudson C+6-BA0.5 mg/L+马铃薯提取物20%,成苗率可达51%。
关键词 金线莲 种子 组织培养 幼苗 诱导成苗 研究
下载PDF
香蕉^(60)Co辐射诱变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叶春海 丰锋 +1 位作者 吕庆芳 李洪波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4期301-303,共3页
以香蕉组培分化芽和生根苗为试材 ,以剂量率 6 0R/m的60 Co不同剂量辐射处理 ,选育大果、高产、中矮杆的香蕉新品种 ,结果表明 :3~ 4KR辐射剂量下 ,可获 2 2 .9%~ 6 8.8%的植株成活率和 1 4 .5 %~ 33.7%的变异率 ,3~ 5KR辐射剂量下 ... 以香蕉组培分化芽和生根苗为试材 ,以剂量率 6 0R/m的60 Co不同剂量辐射处理 ,选育大果、高产、中矮杆的香蕉新品种 ,结果表明 :3~ 4KR辐射剂量下 ,可获 2 2 .9%~ 6 8.8%的植株成活率和 1 4 .5 %~ 33.7%的变异率 ,3~ 5KR辐射剂量下 ,可获 0 .6 %~ 2 .4%的有益性状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组培苗 Γ射线 育种 诱变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白掌组培苗在线分级方法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杨意 初麒 +3 位作者 杨艳丽 张祥接 徐祥朋 辜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3-40,共8页
白掌在观叶类花卉中占有很大比例,其育苗多采用组织栽培法,且组培苗生产具有规模化。为提高成苗出苗品质,需要在组培苗炼苗前对其分级,而目前常用分级法不能有效解决自然状态下水平放置的白掌组培苗存在的叶片扭曲和重叠问题,因此该文... 白掌在观叶类花卉中占有很大比例,其育苗多采用组织栽培法,且组培苗生产具有规模化。为提高成苗出苗品质,需要在组培苗炼苗前对其分级,而目前常用分级法不能有效解决自然状态下水平放置的白掌组培苗存在的叶片扭曲和重叠问题,因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实现白掌组培苗在线分级的方法,通过对自然状态下水平放置的白掌组培苗的叶片面积、苗高、地径以及投影面积的分析,得到其投影面积与叶片面积呈线性关系,相关度为0.9344;投影面积与地径呈多项式函数关系,相关性为0.9067,故确定组培苗投影面积和苗高为实际生产中的分级指标。该文采用基于颜色模板匹配算法测量组培苗投影面积,得到的叶片面积和地径与实际叶片面积和地径的变异系数相对误差分别为0.35%和7.95%;利用最小外接矩形法(MBR,minimum bounding rectangle)测量苗高,得到的苗高和实际苗高变异系数相对误差为1.44%。通过整机分级试验发现在输送间距为0.25 m,输送速度为0.5 m/s,分级级别为3级的条件下,该分级装置的分级成功率可达96%,对应生产率为7 200株/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 测量 装置 组培苗 机器视觉 在线分级
下载PDF
栽培基质对多花黄精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饶宝蓉 刘忠辉 +4 位作者 周先治 陈泳和 谢冬容 陈木兰 陈琦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6337-6344,共8页
目的研究解决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组培苗移栽后成苗率低、长势差和叶部病害危害等问题。方法以多花黄精组培苗为实验材料,采用福建地区生产上常用的2种商品基质和以泥炭土、珍珠岩、蛭石、沙、菌渣、草木灰为原料自行配制的6... 目的研究解决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组培苗移栽后成苗率低、长势差和叶部病害危害等问题。方法以多花黄精组培苗为实验材料,采用福建地区生产上常用的2种商品基质和以泥炭土、珍珠岩、蛭石、沙、菌渣、草木灰为原料自行配制的6种基质,其中T5和T7基质中添加专用的育苗营养液。测定不同基质的理化特性,研究不同基质对多花黄精组培苗成苗率、生物学性状、生长量、壮苗指数、叶部病害发病率的影响,探索不同栽培基质理化特性与多花黄精组培苗生物学性状、生长量、壮苗指数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的栽培基质对多花黄精组培苗的成苗率、形态指标、生长量、评价指标和叶部病害发病率影响较大,不同基质容重与多花黄精组培苗株高存在显著负相关,不同基质有机质含量同多花黄精组培苗全株鲜质量、干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自行配制的T5基质处理的多花黄精组培苗成苗率、形态指标、壮苗指数优于其他基质,植株生长健壮,未发现叶部病害。结论自行配制的T5基质可作为多花黄精组培苗栽培基质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组培苗 栽培基质 壮苗指数 成苗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