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3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猕猴胫骨缺损模型的建立及初步观察 被引量:30
1
作者 曾宪利 裴国献 +5 位作者 金丹 唐光辉 王学明 刘晓霞 曾俊岭 张文高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53-357,共5页
目的通过对猕猴的解剖和实验,初步建立一种可行的利用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猕猴胫骨段性缺损的动物模型。方法对一只自然死亡的猕猴进行新鲜解剖,观察其胫骨的形态及周围知名血管束的解剖路径;将10只猕猴双侧胫骨(共20处)制成中段20mm骨... 目的通过对猕猴的解剖和实验,初步建立一种可行的利用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猕猴胫骨段性缺损的动物模型。方法对一只自然死亡的猕猴进行新鲜解剖,观察其胫骨的形态及周围知名血管束的解剖路径;将10只猕猴双侧胫骨(共20处)制成中段20mm骨-骨膜缺损模型,随机平均分成2组,实验组在缺损处填塞由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和具有特殊外型(侧槽和中空管)的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体外构建的复合物,在中空管内移入隐动、静脉的一段,组织工程骨外被带蒂深筋膜;对照组只填塞组织工程骨。另取2只猕猴的无填充物胫骨缺损作对照。钢板螺钉固定。在4、8、12周时间点分别行放射线检测,墨汁灌注标本,组织学检测及标本大体观察。结果各时间点上,实验组在成骨、血管化程度及材料吸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未填充任何材料的缺损无愈合。各组猕猴术后一般表现无差异;术前、术后表现无明显变化。结论本组实验所建立的猕猴胫骨段性缺损修复模型及组织工程骨血管化方法是有效的、可行的,为组织工程骨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 血管化 猕猴 骨缺损 骨髓基质干细胞 Β-磷酸三钙
原文传递
引导组织再生联合植骨修复治疗牙周骨内缺损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沈玥 何攀龙 +2 位作者 魏奕茹 热依拉.居热提 古丽努尔.阿吾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1-649,共9页
背景:引导组织再生术及植骨术是目前治疗中重度牙周炎导致的牙周骨缺损的研究热点,但临床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的问题,会导致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目的:系统评价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植骨术治疗牙周骨内缺损的效果,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为临床... 背景:引导组织再生术及植骨术是目前治疗中重度牙周炎导致的牙周骨缺损的研究热点,但临床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的问题,会导致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目的:系统评价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植骨术治疗牙周骨内缺损的效果,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 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数据库,英文检索词包括"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bone grafts,periodontal bone defects";中文检索词包"引导组织再生术,植骨术,牙周骨内缺损",查找有关引导组织再生与联合植骨术治疗牙周骨内缺损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为2000至2016年。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对纳入的12篇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2个研究,总计414颗患牙,其中试验组228颗,对照组216颗。Meta分析结果显示,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植骨术组较单纯翻瓣术组可使牙周探诊深度降低1.18 mm、牙龈退缩减少0.23 mm、牙槽骨缺损深度降低1.57 mm,临床附着水平增加2.03 mm(P<0.05);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植骨术较引导组织再生术在探诊深度增加0.34 mm和牙槽骨缺损深度降低0.73 mm(P>0.05),牙龈退缩减少0.35 mm,临床附着水平有所增加0.63 mm(P<0.05);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植骨术组较植骨术组在牙周探诊深度减少0.11 mm、临床附着水平增加0.04 mm和牙龈退缩增加0.13 mm(P>0.05)。结果证实,在中重度牙周炎导致的牙周骨缺损的患者中,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植骨术较单纯翻瓣术以及引导组织再生术疗效更好,但较植骨术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此次Meta分析结果尚未对使用的膜材料及骨材料及骨替代品进行分类,仍缺少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予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牙周炎 骨移植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引导组织再生术 植骨术 牙周骨内缺损 翻瓣术 探诊深度 临床附着水平 牙龈退缩 牙槽骨缺损深度 系统评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筋膜瓣促组织工程骨再血管化及山羊长段骨缺损的修复 被引量:23
3
作者 金丹 陈滨 +3 位作者 裴国献 王珂 唐光辉 魏宽海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9-271,i001,共4页
目的探讨筋膜瓣在促进组织工程骨再血管化及修复山羊长段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中国青山羊体内制备单侧胫骨2cm的骨膜与骨缺损,采用空白组、珊瑚羟基磷灰石(CHAP)组、组织工程骨组、筋膜瓣组进行修复。于术后2、4、8、12周采用放射性核... 目的探讨筋膜瓣在促进组织工程骨再血管化及修复山羊长段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中国青山羊体内制备单侧胫骨2cm的骨膜与骨缺损,采用空白组、珊瑚羟基磷灰石(CHAP)组、组织工程骨组、筋膜瓣组进行修复。于术后2、4、8、12周采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ECT)、X线、组织学、生物力学等方法进行对比评价,2、3、6、12、18、30个月采用X线、CT对组织工程骨组进行检测。结果空白组与CHAP组未能修复骨缺损,筋膜瓣组修复骨缺损的效果优于组织工程组,12周筋膜瓣组X线光密度比值、生物力学弯曲应力分别为(4.180±0.192)、(13.937±2.199)N/mm2,组织工程组为(3.480±0.453)、(10.123±1.243)N/mm2,8周ECTROI平均计数筋膜瓣组为26.05±2.61,组织工程组为(16.21±1.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工程骨12月以后开始塑形,30个月骨髓腔再通。结论采用筋膜瓣包裹的方法能够显著提高组织工程骨再血管化及修复长段骨缺损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膜瓣 组织工程骨 骨缺损 再血管化 修复 X线 生物力学 组织学 体内 计数
原文传递
骨组织工程支架的进展与挑战 被引量:26
4
作者 廖欣宇 王福科 王国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8期4553-4560,共8页
背景:骨组织工程支架由于其无限制的供应和无疾病传播,被认为是传统骨移植的一种潜在替代物,然而,骨组织工程支架由于一些局限性或挑战性还没有进入临床实践。目的:讨论骨支架的临床和力学要求,总结各种支架所采用的生物材料以及骨组织... 背景:骨组织工程支架由于其无限制的供应和无疾病传播,被认为是传统骨移植的一种潜在替代物,然而,骨组织工程支架由于一些局限性或挑战性还没有进入临床实践。目的:讨论骨支架的临床和力学要求,总结各种支架所采用的生物材料以及骨组织工程支架领域面临的挑战及未来走向。方法:以“bone tissue engineering,bone scaffold,biomaterials,bone histology,bone defect,bone repair”为英文检索词,以“骨组织工程,骨支架,生物材料,骨组织学,骨缺损,骨修复”为中文检索词,运用计算机在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检索有关于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相关文献,时间要求为2005至2020年,并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和分析,对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新进展及挑战进行全面阐述。结果与结论:目前骨组织工程支架制备中主要使用的有天然衍生生物材料、人工合成生物材料和金属材料,这些材料已被用于制造仿生支架,以支持骨组织生长和再生。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骨组织工程真正应用于临床仍有许多关键的障碍有待清除。今后研究的重点是寻找一些与人自体骨组织结构、性能相类似的材料,并对其进行仿生设计,从而研制出与人自体骨结构、性能相似的组织工程人工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骨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骨缺损 骨修复 骨组织学 临床要求 羟基磷灰石 胶原 综述
下载PDF
组织工程及其支架研究进展和面临的问题及展望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其清 张立海 +2 位作者 马东瑞 袁歆 刘玲蓉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82-487,共6页
Tissue engineering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that applies the principles of the engineering and the life scienc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substitutes which restore, maintain, or improve tissue function. T... Tissue engineering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field that applies the principles of the engineering and the life scienc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biological substitutes which restore, maintain, or improve tissue function. Three general strategies have been adopted for the creation of new tissue: the tissue inducing substances, cell biology, biomedical nature and the evaluation of safety.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new development and tendency of the research in bone, cartilage, skin tissue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支架材料 软骨 皮肤
下载PDF
组织工程学中骨修复材料的研究热点与进展 被引量:24
6
作者 魏晨旭 何怡文 +5 位作者 王聃 侯婧霞 谢辉 殷放宙 陈志鹏 李伟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615-1621,共7页
背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临床对骨修复材料的需求逐渐增多,要求也越来越高。目的:综述近年来骨修复材料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不同材料的优缺点,展望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法:以“组织工程学、骨修复材料、骨缺损、天然骨材料、骨移... 背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临床对骨修复材料的需求逐渐增多,要求也越来越高。目的:综述近年来骨修复材料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分析不同材料的优缺点,展望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法:以“组织工程学、骨修复材料、骨缺损、天然骨材料、骨移植替代材料、中药;Tissue engineering、Bone repair material、Bone defect、Natural bone material、Bone graft replacement material、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等作为关键词,在CNKI、万方数据学库、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检索,文献的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检索时间为1950至2019年。共检索到文献900余篇,最终纳入68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的蓬勃发展,骨组织修复材料的研究方兴未艾,除在天然骨的基础上对天然骨进行优化之外,也开发了各式各样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如天然高分子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陶瓷材料、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等,但这些材料性能不一,水平参差不齐,所以目前骨修复材料虽多,但理想的骨修复材料在临床的应用依然较少,因而骨缺损修复和重建仍是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骨科难题之一。另外,将传统应用于骨修复的中药如自然铜与现代骨修复材料相结合应用,可有效规避现行各种骨修复材料的一些弊端,有效发挥治疗骨缺损疾病的作用,是骨修复领域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学 骨修复材料 骨缺损 天然骨材料 同种异体骨 人工骨 骨移植替代材料 中药 自然铜
下载PDF
当归多糖对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及基质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王改琴 景鹏 贾书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3293-3298,共6页
背景:有研究表明当归多糖有补血活血作用,但其如何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促进造血功能成为研究问题热点之一。目的:观察当归多糖对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及基质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失血性贫血模型小鼠,随机分为3组... 背景:有研究表明当归多糖有补血活血作用,但其如何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促进造血功能成为研究问题热点之一。目的:观察当归多糖对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及基质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失血性贫血模型小鼠,随机分为3组,当归多糖低、高剂量组连续腹腔注射等量相应浓度的当归多糖4,6 mg/kg,对照组则同样时间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共干预6 d。动态观察小鼠一般情况;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不同时间点小鼠外周血中红细胞的数量;采用磁珠分选和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MTT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基质细胞表面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当归多糖对失血性贫血小鼠体质量无明显影响(P>0.05)。当归多糖低、高剂量组外周血红细胞数、骨髓CD34^+,Sca-1^+细胞百分数、骨髓基质细胞数量及其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结果说明,当归多糖通过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增强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进而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并影响其功能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组织工程 骨髓 骨髓干细胞 当归多糖 造血干细胞 失血性贫血 造血 微环境 基质细胞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小鼠
下载PDF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脱细胞骨基质材料复合移植修复兔骨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孙新君 王正国 +4 位作者 朱佩芳 张宇 张波 周继红 刘大维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7-289,i004,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脱细胞骨基质材料(rhBMP2/ACBM)对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M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兔桡骨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在制备rhBMP2/ACBM复合缓释载体的基础上,取培养第3代MSCs种植到材料上,体外培养4~7d,观... 目的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脱细胞骨基质材料(rhBMP2/ACBM)对体外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M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及兔桡骨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在制备rhBMP2/ACBM复合缓释载体的基础上,取培养第3代MSCs种植到材料上,体外培养4~7d,观察MSCs的增殖及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的表达;将自体MSCs材料复合培养后24h回植到骨缺损局部,同期观察复合材料及空白对照组,分别于4、8、12周,通过X线、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象术(SPECT)、及组织学方法评价其对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与单纯体外培养组比较,复合载体在体外对MSCs具有成骨细胞诱导作用,而对细胞增殖无影响。与复合载体植入组比较,细胞材料复合植入组,4周时成骨量明显增多(P<0.05),且12周新骨塑型好。结论复合载体具有良好的体内外诱导成骨作用,细胞载体复合植入对骨缺损修复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骨基质 脱细胞 植入 观察 体外培养 RHBMP2 细胞载体 复合培养 增殖
原文传递
可注射性组织工程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羊书勇 杨维东 +5 位作者 雷德林 陈富林 唐立辉 陈希哲 杨连甲 毛天球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索可注射性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方法:从兔髂骨骨髓细胞中获取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将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与20g/L藻酸钠溶液混合形成骨髓基质成骨细胞/藻酸钠复合物,使细胞的终浓度为 5×10 6/ml。将骨髓基质成... 目的:探索可注射性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方法:从兔髂骨骨髓细胞中获取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将骨髓基质成骨细胞与20g/L藻酸钠溶液混合形成骨髓基质成骨细胞/藻酸钠复合物,使细胞的终浓度为 5×10 6/ml。将骨髓基质成骨细胞/藻酸钠复合物注射于裸鼠背部皮下,用氯化钙固化为凝胶体。结果:注射后4、8周注射物在裸鼠背部皮下形成硬结节,X线片均显示有明显成骨现象。组织学分析显示标本有大量新骨形成,并具有骨髓腔样结构。结论:应用藻酸钠复合骨髓基质成骨细胞可以通过注射方式在动物体内形成骨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 藻酸盐 可注射性骨
下载PDF
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损伤:恢复踝关节稳定性 被引量:22
10
作者 田勇 马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3565-3570,共6页
背景: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容易发生漏诊及误诊,从而导致踝关节不稳、踝部慢性疼痛及创伤性关节炎。近年来对三角韧带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征的研究发展,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治疗理念和手术方法都有了... 背景: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容易发生漏诊及误诊,从而导致踝关节不稳、踝部慢性疼痛及创伤性关节炎。近年来对三角韧带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征的研究发展,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治疗理念和手术方法都有了进步和发展,但仍存在争议。目的:评价带线锚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利用带线锚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27例,对外踝、后踝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利用带线锚钉修复重建三角韧带,对于确定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采用1枚松质骨螺钉固定。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35个月,平均23个月;运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足踝评分系统对踝关节功能进行综合评估,优良率为74.1%,结果证实,利用带线锚钉可很好地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踝关节 骨折 植入物 骨植入物 三角韧带 急性 踝关节不稳定 内固定 下胫腓联合 带线锚钉 修复
下载PDF
丹参接骨胶囊对闭合性股骨骨折模型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22
11
作者 王希强 孙仁光 +5 位作者 孙仕润 孙军 王咏梅 刘太建 杜辉君 潘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2-627,共6页
背景:丹参接骨胶囊是因有显著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而成为治疗骨折的常用中药制剂之一。目的:观察丹参接骨胶囊对闭合性股骨模型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丹参接骨胶囊组、生理盐水组及正常组,丹参接骨胶囊组和生理... 背景:丹参接骨胶囊是因有显著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而成为治疗骨折的常用中药制剂之一。目的:观察丹参接骨胶囊对闭合性股骨模型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丹参接骨胶囊组、生理盐水组及正常组,丹参接骨胶囊组和生理盐水组制备闭合性股骨骨折模型大鼠,骨折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丹参接骨胶囊2粒灌胃;正常组正常饲养。观察骨折后7,14,28 d丹参接骨胶囊组及生理盐水组苏木精-伊红染色情况、血清骨钙素、Ⅰ型胶原的表达、骨痂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骨折后7 d,丹参接骨胶囊组、生理盐水组骨折组织病理变化无显著差异,骨折后14,28 d丹参接骨胶囊组股骨骨折病理修复较生理盐水组明显。2骨折后3,7 d丹参接骨胶囊组、生理盐水组大鼠血清骨钙素、Ⅰ型胶原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表达趋势一致,其中丹参接骨胶囊表达量始终较生理盐水组高,且骨折后14,28 d表达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骨痂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在丹参接骨胶囊组、生理盐水组骨折后第3天出现1个峰值,随后浓度逐渐下降,直至骨折后第14天丹参接骨胶囊组、生理盐水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又再度升高,出现第2个峰值,至骨折后第28天丹参接骨胶囊组、生理盐水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浓度再次出现下降。此过程丹参接骨胶囊组、生理盐水组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趋势一致,在7,14,28 d愈合时期,丹参接骨胶囊组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均高于生理盐水组。4结果证实,丹参接骨胶囊能够促进骨折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血清骨钙素、Ⅰ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骨折 愈合 股骨 模型 动物 实验动物 骨软骨损伤与修复动物模型 丹参接骨胶囊 骨折愈合 骨钙素 Ⅰ型胶原 转化生长因子β1 苏木精-伊红染色 SD大鼠 闭合性股骨骨折 ELISA RT-PCR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骨折愈合过程中原始骨折血肿的潜在作用 被引量:21
12
作者 林梁 唐亚辉 +1 位作者 吾路汗 谢增如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6期7386-7390,共5页
背景:临床实践中闭合性骨折内固定过程中,骨折原始血肿很少视为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常被有意清除,非常可惜。目的:对比分析骨折血肿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所发挥的机制及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96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 背景:临床实践中闭合性骨折内固定过程中,骨折原始血肿很少视为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常被有意清除,非常可惜。目的:对比分析骨折血肿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所发挥的机制及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96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实施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试验组中先将内固定过程中取出的血肿块放置于特制无菌塑料袋中,每块血肿体积均为1.0-2.0 mL,于内固定装置固定完毕后将三四块骨折血肿重新填塞于骨折断端结合处周围,逐层缝合;对照组将固定过程中取出的骨折断端血肿丢弃,作为空白对照。内固定后1个月随访,抽血检测所有患者骨生化代谢指标;同时分别在术后第1,3,6个月行X射线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X射线检查提示,内固定后3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骨折愈合率分别占95%,75%(P<0.05)。骨代谢指标结果显示,试验组骨钙素、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或P<0.05)。结果说明原始骨折血肿可有效促进骨折断端骨痂形成,提示加强骨诱导,提供骨折断端营养,参与血管重建,是促进骨折愈合及预防骨折不愈合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生长因子 免疫系统 骨折血肿 骨折愈合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组织工程骨技术治疗骨缺损的优越性 被引量:20
13
作者 秦宇星 任前贵 沈佩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877-3882,共6页
背景: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车祸等所造成的创伤性骨缺损越来越多见,骨缺损范围越来越大,目前骨缺损治疗有着治疗周期长、所需花费高、疗效不可控制的特点,并有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同时对骨科医生... 背景: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车祸等所造成的创伤性骨缺损越来越多见,骨缺损范围越来越大,目前骨缺损治疗有着治疗周期长、所需花费高、疗效不可控制的特点,并有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同时对骨科医生来说是难题也是挑战。目的:分析传统骨缺损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其最新进展,着重探究组织工程技术领域治疗骨缺损的研究进展及其优越性,作一综述。方法:作者以"骨缺损,骨移植,组织工程,诱导膜技术,骨搬移技术,内皮祖细胞,3D打印技术"为中文关键词,以"bone defect,bone transplantation,tissue engineering,induced membrane technology,bone transfer technology,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3D printing technology"为英文关键词,通过检索CNKI、万方和PubMed数据库归纳总结,检索到120篇相关文献,并通过对于题目、摘要和部分文献内容的阅读,排除了时效性不强、结论模糊、重复的文献,最后纳入符合标准的49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传统骨缺损治疗方式大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组织工程骨技术的出现有望成为骨缺损治疗最有效的方式;②种子细胞有着良好的成骨性能并能分泌促进成骨的一些重要因子;③支架材料可为患者早期提供机械强度,有着良好生物相容性、骨诱导性、可控降解性等优势;④迫在眉睫的血管化问题也在逐步解决,能够为骨缺损患者带来福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骨移植 组织工程 诱导膜技术 骨搬移技术 内皮祖细胞 3D打印技术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际达 王远亮 +1 位作者 蔡绍皙 曹颖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78-784,共7页
研究了在脱钙骨基质内原位沉积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电化学方法 ,探讨了影响沉积的实验因素和条件。并利用红外光谱和X衍射表征无机相的组成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晶体的形态和尺寸 ,光学显微镜观察无机相分布 ,灰化法测定无机成分含量。结... 研究了在脱钙骨基质内原位沉积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电化学方法 ,探讨了影响沉积的实验因素和条件。并利用红外光谱和X衍射表征无机相的组成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晶体的形态和尺寸 ,光学显微镜观察无机相分布 ,灰化法测定无机成分含量。结果表明 ,电化学方法可以制备出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 ,其无机成分为53.9±3.2% ,并且无机相的组成、分布、性质与自然骨非常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人工骨 仿真骨 纳米复合材料 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
下载PDF
单侧经皮椎体成形修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骨水泥渗漏少利于恢复 被引量:20
15
作者 吴鸿 袁源 +4 位作者 刘礼金 严亮 熊力伟 邹志远 闵志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1期4960-4966,共7页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用于传统方法治疗无效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良好,但在手术时机、麻醉方式、手术入路及方式等方面存在多种选择,并各有利弊。目的:观察全身麻醉下手法复位联合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用于传统方法治疗无效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良好,但在手术时机、麻醉方式、手术入路及方式等方面存在多种选择,并各有利弊。目的:观察全身麻醉下手法复位联合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优势。方法: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回顾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单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53例,新方法组32例在全身麻醉下先行手法复位,再行单侧椎弓根穿刺,单侧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射治疗;常规方法组21例采用常规的经皮椎体成形操作治疗。结果与结论:随访时间平均6个月(3-14个月)。两组患者术后3 d、术后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s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目测类比评分术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常规方法组相比,新方法组术后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s角及骨水泥渗漏率明显降低(P<0.01)。结果证实,新方法综合了经皮椎体成形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的优势、单侧与双侧穿刺的优势,穿刺过程更安全,矫正后凸畸形、恢复椎体高度及生理曲度更好,同时骨水泥渗漏的危险性减少,骨水泥的形态分布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成形 复位 骨水泥 椎体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
下载PDF
骨重建的力学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西正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6-361,共6页
骨骼的生长、发育和维持都与骨组织重建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生物力学、组织工程、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骨科相关疾病及其治疗的研究形成了多学科交叉、渗透的趋势,力学生物学已经成为研究骨重建的重要方法。本文对近年来骨重建... 骨骼的生长、发育和维持都与骨组织重建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生物力学、组织工程、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骨科相关疾病及其治疗的研究形成了多学科交叉、渗透的趋势,力学生物学已经成为研究骨重建的重要方法。本文对近年来骨重建的力学生物学相关研究工作进行整理和总结,希望为骨重建的研究、骨组织工程修复骨缺损和临床治疗相关骨科疾病的诊治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力学生物学 骨重建 骨组织工程 定向骨重建
下载PDF
骨组织工程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优势与问题 被引量:18
17
作者 占华松 陈跃平 章晓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0期4848-4854,共7页
背景:随着现代技术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用于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途径虽然逐渐增多,然而困扰的难点却依然是缺少一种兼备抗感染、诱导骨折再生修复和可生物降解材料为一体的复合体,用于达到一期治疗目的措施;这也是未来医疗工作者奋进... 背景:随着现代技术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用于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途径虽然逐渐增多,然而困扰的难点却依然是缺少一种兼备抗感染、诱导骨折再生修复和可生物降解材料为一体的复合体,用于达到一期治疗目的措施;这也是未来医疗工作者奋进的目标和动力。目的:探讨骨组织工程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应用及前景。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万方、中国知网、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13 至2019 年相关国内外文献,内容包括:①局部抗生素临床运用及研究文献;②缓释系统治疗骨感染的实验研究文献;③生物支架材料在大段骨缺损中应用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献;④骨组织工程在修复感染性骨缺损中的应用及发展文献;⑤3D 打印技术相关文献。共纳入60 篇文献分析总结。结果与结论:①骨感染部位抗生素局部使用疗效可观;②骨组织工程在诱导骨再生修复骨缺损治疗中具有远大发展前景及潜力,为未来骨科医生治疗感染性骨缺损开辟了新道路,也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新希望,而探索最合适的优质种子细胞成为该项技术的突破点及挑战;③探索骨组织工程技术、抗菌药物和可吸收性生物材料完美契合的新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是未来骨科临床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全新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感染性骨缺损 种子细胞 抗菌药物 缓释系统 3D打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血管、神经化问题 被引量:16
18
作者 金丹 裴国献 +1 位作者 陈滨 秦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16期18-19,共2页
血管与神经组织在骨组织发生、发育及损伤后再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最近国内外研究进展,对组织工程骨组织再生中血管、神经的作用进行综述,介绍血管神经化组织工程骨组织的构建方法。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血管 神经
下载PDF
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及其血管化的研究进程 被引量:17
19
作者 赵天源 孙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8期6832-6838,共7页
背景:随着骨组织工程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组织工程骨修复大面积骨缺损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目的:介绍骨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细胞因子、支架材料的特性及材料血管化情况。方法:以"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血管化"为中文关键... 背景:随着骨组织工程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组织工程骨修复大面积骨缺损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目的:介绍骨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细胞因子、支架材料的特性及材料血管化情况。方法:以"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血管化"为中文关键词,以"bone tissue engineering,scafold,vascularization"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CNKI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选择与骨组织工程学概述、支架材料和血管化方面相关的文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种子细胞的选择、细胞因子的应用、支架材料的性能及血管化程度均对组织工程骨成功修复骨损伤产生着重要影响。适宜的种子细胞是骨组织工程的研究基础,细胞因子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催化剂,具有良好三维结构的支架材料对于促进细胞的生长增殖、组织长入、成骨方式和血管化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每种支架材料都有其不足之处,所以可以通过将多种材料进行复合达到综合效应来满足临床需求。另外也要积极寻求新的材料制备工艺和对已有方法进行改进,以制造出更加优良的支架材料。但血管化仍然是骨组织工程要面对的重大考验。目前所应用的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方法均存在一定缺陷,如利用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化时,易造成代谢异常患者病情恶化等情况发生;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易导致其他部位形成创伤和畸形,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相容性材料 组织工程 支架 骨代用品
下载PDF
基于DICOM数据三维重建及其对骨科植入物的指导应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靖 杨龙 +5 位作者 王建吉 刘琴 邹强 孙宇 马敏先 叶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46-1051,共6页
背景:计算机断层扫描输出的为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格式,而3D打印的输入是以三角网格表示的物体标准模板库(Standard Template Library,STL)模型。如其中涉及的数据处理和格式转... 背景:计算机断层扫描输出的为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DICOM)格式,而3D打印的输入是以三角网格表示的物体标准模板库(Standard Template Library,STL)模型。如其中涉及的数据处理和格式转换过程正是两种技术结合的关键。目的:探索如何将计算机断层扫描数据高效地转换成一个立体的三维模型。方法:利用Mimics医学图像三维重建软件将股骨骨折患者的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格式数据进行处理、编辑并生成物体标准模板库格式的文件,通过调节3D打印机切片软件中的各项参数制作三维立体模型,讨论三维模型在医学领域尤其是骨科领域的应用价值。结果与结论:Mimics软件是连接二维断层扫描图像和三维图像的桥梁,能够将医院内计算机断层扫描输出的二维数据进行编辑、处理,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成三维立体模型。模型能够帮助医生进行日常临床诊疗、改善医患沟通及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推动医学尤其骨科植入物治疗领域向精细化、个性化、远程化、微创化的数字医学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骨折 计算机辅助设计 骨科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 物体标准模板库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个性化医疗 数字化建模 三维重建 术前规划 股骨中下段骨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