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谢综合征患者腹内脂肪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 被引量:29
1
作者 田志强 陈静 +6 位作者 闫振成 倪银星 赵志钢 金婕 罗志丹 刘浩宇 祝之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87-689,共3页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MS)患者腹部脂肪分布及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方法108例住院患者分为MS组(70例),高血压组(EH,22例),2型糖尿病组(T2DM,16例),计算三组腹内脂肪面积(VA)、腹壁脂肪面积(SA)及VA/SA,并分析它们与左室重量(LVM)、左室重...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MS)患者腹部脂肪分布及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方法108例住院患者分为MS组(70例),高血压组(EH,22例),2型糖尿病组(T2DM,16例),计算三组腹内脂肪面积(VA)、腹壁脂肪面积(SA)及VA/SA,并分析它们与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心肌缺血的关系。结果MS组患者较EH组和T2DM组VA显著增高(115·69±48·72cm2vs69·96±25·41cm2、55·96±29·75cm2,P均<0·01),VA≥80cm2组较VA<80cm2组LVM、LVMI均明显升高(186±70gvs155±44g,51±17g/m2vs44±13g/m2,P均<0·05),VA/SA≥0·75组较VA/SA<0·75组左、右侧IMT均明显增厚(0·90±0·41mmvs0·75±0·21mm,0·89±0·32mmvs0·77±0·21mm,P均<0·05),VA≥100cm2组心肌缺血率和缺血程度明显高于VA<100cm2组(P<0·05)。收缩压、舒张压、VA导致IMT增厚的OR值有显著意义。结论代谢综合征时腹内脂肪明显堆积,其堆积的程度与心血管损害的程度密切相关,且腹内脂肪是心血管损害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脂肪组织 心血管损害
下载PDF
多巴胺致组织损伤早期处理方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胡静 张红 +1 位作者 金杰 王璇 《护理研究》 2001年第4期200-201,共2页
为探讨多巴胺外渗所致组织损伤早期的最佳处理方法 ,将 8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 4组 ,即 2 5 %硫酸镁湿敷组、对照组 (生理盐水 )、酚妥拉明注射组、酚妥拉明湿敷组 ,分别于注射多巴胺 ( 2 0 μg/kg)0 .1ml后 1h、 6h、2 4h、48h进行局部组... 为探讨多巴胺外渗所致组织损伤早期的最佳处理方法 ,将 80只小白鼠随机分为 4组 ,即 2 5 %硫酸镁湿敷组、对照组 (生理盐水 )、酚妥拉明注射组、酚妥拉明湿敷组 ,分别于注射多巴胺 ( 2 0 μg/kg)0 .1ml后 1h、 6h、2 4h、48h进行局部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 :2 5 %硫酸镁湿敷组及酚妥拉明湿敷组的局部组织病理学改变较轻。提示多巴胺外渗时早期可采取2 5 %硫酸镁或酚妥拉明湿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组织损伤 硫酸镁湿敷 酚妥拉明温 护理基础
下载PDF
Complicat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closed high-energy proxim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被引量:20
3
作者 Kavin Khatri Vijay Sharma +1 位作者 Darsh Goyal Kamran Farooque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CSCD 2016年第6期342-347,共6页
Purpose: To report complicat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complex closed proximal tibial fractures. Method: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infectious and non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encountered in th... Purpose: To report complicat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complex closed proximal tibial fractures. Method: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infectious and non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encountered in the management of high-energy Schatzker type V and VI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at the level 1 trauma centre between January 20tl and March 2014. Sixty two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 mean patient age was (43.16 ±11.59) years with 60 males and 2 females.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like superficial and deep infection, wound dehiscence, malalignment in the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period and in follow-up period were noted. Results: The overall complication rate was 30.65% (19 out of 62).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were noted in 20.97% cases (13162). In majority of the cases (8113), superficial infection was seen which managed with regular dressing and antibiotic administration. The patients (5/13) who had developed deep-seated infection were subjected to repeated debridements, flap coverage, implant removal or amputation depending upon the host response. Thirteen patients had experienced non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Hardware related complications were noticed in six patients and four among them received a secondary procedure. Malalignment was observed in seven patients but only single patient underwent subsequent operative intervention. Conclusion: Proxim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especially Shatzker type V and VI are associated with extensive soft tissue damage even in closed injuries. The complications encountered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se fractures can be minimized with appropriate patient selection and minimal soft tissue diss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ComplicationSoft tissue damage
原文传递
高频电刀对扁桃体组织热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磨宾宇 戴文斌 +4 位作者 孙文忠 冯海燕 李纪辉 韦富贵 朱汉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556-3558,共3页
目的:观察高频电刀在不同模式及功率下对扁桃体组织的热损伤差异.为临床使用高频电刀开展扁桃体部分切除手术提供参考。方法:90例行双侧扁桃体全切术的儿童,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全麻下用传统剥离法将双侧扁桃体分离至下极呈蒂... 目的:观察高频电刀在不同模式及功率下对扁桃体组织的热损伤差异.为临床使用高频电刀开展扁桃体部分切除手术提供参考。方法:90例行双侧扁桃体全切术的儿童,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全麻下用传统剥离法将双侧扁桃体分离至下极呈蒂状,圈套器套切离体前左侧用电凝模式、右侧改用电切模式在不同功率下切取2等份,A、B、C组的功率分别为15、20w;25、30w;35、40w。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变性、坏死、缺损情况..结果:电凝模式及电切模式均在20~25w的状态下对扁桃体组织的热损伤深度最低.与其他功率下的损伤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电刀行扁桃体部分切除手术的最佳功率为20~25w,在缺乏器械的单位及基层医院可考虑选用其电凝模式在该功率范围内开展扁桃体部分切除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体 高频电刀 组织 热损伤
下载PDF
骨与膝关节生物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郝智秀 冷慧杰 +1 位作者 曲传咏 万超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3-612,共10页
膝关节的运动损伤和累积疲劳损伤引起的骨性关节炎非常普遍,膝关节生物力学行为的研究在探求膝关节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关节病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膝关节康复与矫形支具的设计.对于膝关节生物力学的研究可以采... 膝关节的运动损伤和累积疲劳损伤引起的骨性关节炎非常普遍,膝关节生物力学行为的研究在探求膝关节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关节病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膝关节康复与矫形支具的设计.对于膝关节生物力学的研究可以采用试验法和有限元法,近年来有限元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其进一步发展还有赖于关节骨及其组织细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组织 生物力学 损伤
原文传递
磷石膏浸出液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及氧化应激损伤 被引量:15
6
作者 谢荣 吴永贵 +2 位作者 王晓睿 杨开智 王铁运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01-1110,共10页
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受试鱼种,研究了磷石膏浸出液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及亚致死浓度下对斑马鱼肝脏、肌肉和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丙二醛(MDA)的影响,以及96 h后肝脏和鳃组织病理变... 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受试鱼种,研究了磷石膏浸出液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及亚致死浓度下对斑马鱼肝脏、肌肉和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丙二醛(MDA)的影响,以及96 h后肝脏和鳃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表明,磷石膏浸出液中总磷、氟化物和Cd、Cr、Pb、Hg浓度超出地表水V类水标准,其对斑马鱼的毒性较强,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6.5%(体积分数).慢性毒性实验显示,随暴露时间延长,各组织内3种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但高浓度(0.65%和3.25%)暴露后期(72 h和96 h)几乎均受到显著抑制,其中,SOD对浸出液的敏感性最高;MDA含量变化规律较为一致,随浸出液浓度增加而升高,肝脏、肌肉和鳃中MDA最高含量均出现在72 h,分别是空白对照组的1.8、1.6和2.1倍,至96 h时略有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各浓度组暴露96 h后,肝细胞窦间隙扩大,肝巨噬细胞增多,细胞核固缩,部分细胞质空泡化,组织水肿;鳃组织出现上皮细胞增生、脱落,鳃丝充血,鳃小片弯曲变形等现象.综上,未加处理的磷石膏浸出液已超出斑马鱼耐受极限,任其排入环境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浸出液 斑马鱼 急性毒性 抗氧化酶 组织损伤
原文传递
Local Proinflammatory Effects of Repeated Skin Exposure to Warfarin, An Anticoagulant Rodenticide in Rats 被引量:13
7
作者 Aleksandra POPOV Ivana MIRKOV +4 位作者 Lidija ZOLOTAREVSKI Milena JOVIC Sandra BELIJ Dragan KATARANOVSKI Milena KATARANOVSKI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80-189,共10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epicutaneous application of anticoagulant warfarin, by examining the presence of tissue injury and immune/inflammatory activity in exposed skin. Methods: Rats were exposed to wa...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epicutaneous application of anticoagulant warfarin, by examining the presence of tissue injury and immune/inflammatory activity in exposed skin. Methods: Rats were exposed to warfarin by applying 10 μg of warfarin‐sodium to 10‐12 cm 2 skin (range 0.8‐1 μg per 1 cm 2 ) for 3 consecutive days. Tissue injury was evaluated by lipid peroxidation, histomorphological changes and signs of reparative activity in skin. T cell infiltration and selected aspects of epidermal cell activity were examined as indicators of immune/inflammatory skin response to warfarin application. Results: Repeated warfarin application exerted no effect on skin metabolic viability, but resulted in tissue injury (increased malondialdehyde, MDA, production, evident histo‐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epidermis and dermis depicting cell injury and death). Increased numbers of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 ) cells indicated reparative processes in injured skin. Infiltration of CD3 + cells (T lymphocytes) along with the increased product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by epidermal cells from warfarin‐treated skin and their co‐stimulatory effect in an in vitro T‐cell activation assay demonstrated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 of epicutaneous warfarin. Conclusion: Presented data have documented tissue damage associated with immune/ inflammatory activity in skin exposed to warfarin. Observed effects are relevant to immunotoxic potential of this anticoagulant in settings of external expo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TS WARFARIN Epicutaneous exposure tissue damage Skin inflammation
下载PDF
Overview,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chemotherapy extravasation 被引量:12
8
作者 Firas Y Kreidieh Hiba A Moukadem Nagi S El Saghir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16年第1期87-97,共11页
Chemotherapy extravasation remains an accidental complication of chemotherapy administration and may result in serious damage to patients. We review in this article the clinical aspects of chemotherapy extravasation a... Chemotherapy extravasation remains an accidental complication of chemotherapy administration and may result in serious damage to patients. We review in this article the clinical aspects of chemotherapy extravasation and latest advances in definitions, classification, pre-vention, management and guidelines. We review the grading of extravasation and tissue damage according to various chemotherapeutic drugs and present an update on treatment and new antidotes including dexrazoxane for anthracyclines extravasation. We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the oncology team for prevention and prompt pharmacological and non-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and stress the availability of new antidotes like dexrazoxane wherever anthracyclines are being infu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OTHERAPY EXTRAVASATION Vesicant tissue damage Dimethyl SULFOXIDE DEXRAZOXANE ANTIDOTE HYALURONIDASE
下载PDF
茯苓多糖对糖尿病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及肾组织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黄聪亮 郑佳俐 +1 位作者 李凤林 宫敬利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5-37,42,286,共5页
为研究茯苓多糖对2型糖尿病(NIDDM)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及肾组织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方式诱导NIDDM动物模型,然后将动物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茯苓多糖灌胃组、罗格列酮灌胃组,... 为研究茯苓多糖对2型糖尿病(NIDDM)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及肾组织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方式诱导NIDDM动物模型,然后将动物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茯苓多糖灌胃组、罗格列酮灌胃组,药物连续灌胃42 d后,检测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肾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WRP对NIDDM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具有修复作用,能提高糖尿病小鼠肾组织中SOD、GSH-Px、CAT活性,降低MDA的含量。表明茯苓多糖能增强肾脏抗氧化性,保护自由基介导的氧化损伤,可以治疗或延缓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 糖尿病 淋巴细胞 肾组织 DNA损伤 抗氧化酶
原文传递
激光对生物组织热损伤的数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希靖 胡桂林 +2 位作者 刘天夫 曾昭玉 吴家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49-454,共6页
为了确定激光辐射作用下生物组织的热状态及其热损伤区的大小 ,本文基于VasilievV .N .[1]的建模思想 ,建立了生物组织热损伤的数学模型在数学上称之为多边界的Stefan问题 ,再将数值解与热损伤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说明该数学模型对... 为了确定激光辐射作用下生物组织的热状态及其热损伤区的大小 ,本文基于VasilievV .N .[1]的建模思想 ,建立了生物组织热损伤的数学模型在数学上称之为多边界的Stefan问题 ,再将数值解与热损伤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说明该数学模型对激光外科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生物组织 热损伤 数学模拟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在临床应用的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孙关忠 成军 李早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1年第z1期79-82,共4页
检测 C-反应蛋白 (CRP)是一个古老的检测项目。 2 0世纪 30年代初在急性感染患者的血清中发现 CRP,40年代其特性就已明确 ,5 0年代即被用于活动期风湿病诊断 ,但终因方法学的局限性而被弃之不用。直至 80年代 ,人们明确了 CRP是主要的... 检测 C-反应蛋白 (CRP)是一个古老的检测项目。 2 0世纪 30年代初在急性感染患者的血清中发现 CRP,40年代其特性就已明确 ,5 0年代即被用于活动期风湿病诊断 ,但终因方法学的局限性而被弃之不用。直至 80年代 ,人们明确了 CRP是主要的急性期蛋白 ,且与急性感染、组织损伤等关系密切。 1990年以后 ,随着灵敏的检测方法不断涌现和新仪器的问世 ,CRP检测结果的定量化、快速化 ,使 CRP临床应用价值又引人注目。本文就 CRP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学以及在临床中的最新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旨在提高认识 ,并为国内同行开展定量测定、将 CRP的实验数据更好地转化为临床可用的信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急性相蛋白 炎症标志物 组织损伤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连续波CO_2激光作用下生物组织中热损伤深度的估算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希靖 胡桂林 +2 位作者 侯宇 於可广 吴家辉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 探讨激光与生物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 ,建立估算生物组织热损伤深度的数学模型 ,为优化激光手术安全操作规范提供理论与实验的依据。方法 采用生物组织换热的数学模型———数学上称为多边界的Stefan问题 ,对激光作用下生物组织的... 目的 探讨激光与生物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 ,建立估算生物组织热损伤深度的数学模型 ,为优化激光手术安全操作规范提供理论与实验的依据。方法 采用生物组织换热的数学模型———数学上称为多边界的Stefan问题 ,对激光作用下生物组织的热损伤过程进行数学模拟 ,并将该数值解与CO2 激光对离体猪肌肉作用的实验数据相对比。结果 当CO2 激光功率分别为 1 5 0、3 15和 8 0 1W ,每种功率进行两种不同作用时间 (9~ 2 0s)的情况下 ,用激光医学实验和数学模拟计算两种方法去确定猪肌肉组织的热损伤深度 ,两者相对偏差的平均值为 3 6 0 % ,最大相对偏差值为 5 5 9%。模拟计算不仅可以确定热损伤区的数值 ,还能得出一些重要的参数数据 :例如相间边界的移动速度、相边界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以及这些参数与功率的相互关系。结论 依据Vasiliev[1 ] 的建模思想提出了热损伤过程的实用数学模型 ,其数值模拟结果与激光对生物组织热损伤的实验数据能较好地符合。该数学模拟还可为激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基础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生物组织 势损伤 数学模拟
下载PDF
运输胁迫对四指马鲅幼鱼肝脏、鳃和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奇奇 温久福 +2 位作者 区又君 李加儿 周慧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08-1714,共7页
【目的】探究运输胁迫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肝脏、鳃、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提高种苗运输存活率,为其规模化养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四指马鲅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设对照组(未运输)、混合组(运输,同时添加抗... 【目的】探究运输胁迫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肝脏、鳃、脾脏组织结构的影响,提高种苗运输存活率,为其规模化养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四指马鲅幼鱼为研究对象,分别设对照组(未运输)、混合组(运输,同时添加抗应激混合物)和空白组(运输,不添加任何抗应激剂),抗应激剂为维生素C∶谷氨酰胺=1∶1。混合组和空白组幼鱼经6 h运输后分别取样(肝脏、鳃和脾脏),经石蜡切片和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测定肝脏、鳃和脾脏的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生活及生理状态。【结果】对照组幼鱼表现正常,未出现死亡现象,混合组幼鱼的累计死亡率为12.5%,空白组的累计死亡达27.5%。对照组幼鱼的各组织均呈正常形态;混合组幼鱼的肝脏部分区域细胞排列疏松,肝小板结构不清晰;空白组幼鱼的肝脏组织整体失去固有形态,肝小板结构消失不见,大部分细胞核变性呈椭圆形或纺锤形。混合组幼鱼的鳃丝排列混乱,少数鳃小片末端或整体肿胀,血窦内红细胞出现部分堆积现象,线粒体丰富细胞体积变大;空白组的鳃小片整体肿胀,血窦加粗,部分鳃小片因红细胞过多而胀破,线粒体丰富细胞体积变大且数量增多。混合组幼鱼的脾脏白髓区域相对增大,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数量及大小均有所增加;空白组幼鱼的脾脏组织红髓区域占据大部分,白髓区域相对较少,呈零散分布,巨噬细胞中心减小。【结论】运输胁迫导致四指马鲅幼鱼肝脏、鳃及脾脏组织损伤,抗应激剂混合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作用,但并不能完全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指马鲅 运输胁迫 肝脏 脾脏 组织损伤 抗应激剂
下载PDF
大鼠肾脏经90dB或130dB次声作用后其超微结构的改变 被引量:6
14
作者 韩凤华 黄晓峰 +2 位作者 陈景藻710032西安 武毅军 刘静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肾脏组织经相同频率 ( 8Hz) ,不同声压级水平 ( 90dB及 13 0dB)的次声作用后 ,其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的特点及意义。方法 将雄性SD大鼠 78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 6只 )、实验A组 (次声声压级为 90dB)及实验B组 (次声声压级为... 目的 探讨大鼠肾脏组织经相同频率 ( 8Hz) ,不同声压级水平 ( 90dB及 13 0dB)的次声作用后 ,其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的特点及意义。方法 将雄性SD大鼠 78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 ( 6只 )、实验A组 (次声声压级为 90dB)及实验B组 (次声声压级为 13 0dB) ,实验A、B组又根据次声作用时间 ( 1,7,14 ,2 1,2 8和3 5d)各分为 6个亚组 ,每个亚组有 6只大鼠。各组大鼠每天分别在相应声压级水平的 8Hz次声环境中暴露1次 ,每次 2h。各组动物待实验结束后处死 ,取其左、右侧肾组织用戊二醛及锇酸固定 ,置于透射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经 13 0dB次声作用 1d后 ,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间隙略增宽 ,有轻度线粒体肿胀 ,而 90dB次声作用相同时间后 ,未见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损伤 ,仅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充血 ;经 13 0dB次声作用 14d后 ,大鼠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坏死、脱落等病理改变 ,90dB次声作用相同时间后 ,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溶酶体增生 ;经 13 0dB次声作用 2 1d后 ,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明显被破坏 ,管腔内可见红细胞 ,肾球囊基膜出现复层化 ,90dB次声作用相同时间后 ,肾小管上皮细胞间隙扩大 ,间质血管扩张、充血 ,肾小管受压扭曲 ;当 90dB、13 0dB次声分别作用 2 8d及 3 5d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 肾损伤 超微结构 大鼠 透射电镜
原文传递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小鼠脑组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玉梅 张自强 +1 位作者 邓雯 杨雪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74-376,共3页
目的: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D-半乳糖(D-gal)致小鼠脑组织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D-半乳糖制造小鼠脑组织氧化损伤模型。GSP组在造模同时分别灌胃给予小鼠10、20、40mg/kg的GSP,每天1次,6周后观察其对氧化损伤小鼠脑组织总超氧... 目的: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GSP)对D-半乳糖(D-gal)致小鼠脑组织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D-半乳糖制造小鼠脑组织氧化损伤模型。GSP组在造模同时分别灌胃给予小鼠10、20、40mg/kg的GSP,每天1次,6周后观察其对氧化损伤小鼠脑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同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小鼠大脑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GSP对D-gal致小鼠脑组织抗氧化酶活力降低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升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改善了D-gal导致的小鼠大脑皮质超微结构变化。结论:GSP对D-gal致小鼠脑组织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原花青素 D-半乳糖 脑组织 氧化损伤
下载PDF
纳米氧化锌对斑马鱼肠组织的氧化损伤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林 赵群芬 +1 位作者 朱帅旗 许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02-1711,共10页
为探讨纳米氧化锌颗粒(ZnO-NPs)对斑马鱼肠组织的损伤及损伤机理,研究了ZnONPs对肠组织结构、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将斑马鱼分别暴露于浓度为0、0.05、0.1、5、10、25和50 mg/L的ZnO-NPs水体中,在4、24和96 h时,用比... 为探讨纳米氧化锌颗粒(ZnO-NPs)对斑马鱼肠组织的损伤及损伤机理,研究了ZnONPs对肠组织结构、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将斑马鱼分别暴露于浓度为0、0.05、0.1、5、10、25和50 mg/L的ZnO-NPs水体中,在4、24和96 h时,用比色法测定了肠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测定了Bcl-2、Bax、p53和MDM2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在第7、15和30天时用H.E染色技术观察了肠组织解剖结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结果显示:斑马鱼肠中的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随着时间的延长,组织中GSH-PX和GST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肠组织中Bax/Bcl-2和p53的mRNA的表达量均升高,而MDM2的mRNA表达量则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H.E染色观察到肠组织结构发生变化,表现为杯状细胞增多,肿胀变形,部分细胞质空泡化,肠中淋巴细胞增多,肠绒毛侵蚀变形,且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结果表明:ZnO-NPs能诱导斑马鱼肠组织产生氧化应激作用,使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发生变化,诱导肠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并且能对肠组织结构造成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ZnO-NPs 肠组织 氧化损伤
下载PDF
薇甘菊浸提液对福寿螺主要器官组织损伤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0
17
作者 宋春秀 章家恩 +2 位作者 罗明珠 赵本良 何铭谦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76-1880,共5页
采用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的乙酸乙酯浸提液对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进行浸杀,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福寿螺头足部、外套膜及肝脏组织的损伤状况,探讨薇甘菊化感物质对福寿螺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经过薇甘菊质量浓度为100... 采用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的乙酸乙酯浸提液对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进行浸杀,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福寿螺头足部、外套膜及肝脏组织的损伤状况,探讨薇甘菊化感物质对福寿螺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经过薇甘菊质量浓度为100mg·L-1提取液浸杀2d后,福寿螺主要器官出现了明显的组织损伤。头足部肌肉组织出现明显的杂乱丝条状并有断裂,部分有侵蚀剥落,表现为较大的组织缺损;外套膜有大量的细胞被浸润,呈疏松不整齐的结构;肝脏表面粗糙,凹凸相间的皱褶形成起伏不平的组织,其间有深浅不一的裂痕,并有侵蚀孔状损伤。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可为探讨薇甘菊浸提液对福寿螺的毒杀机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甘菊 化感物质 福寿螺 组织损伤 扫描电镜
下载PDF
Effect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or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Detoxifying on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Reaction and Tissue Damage Related Factors in Experimental Carotid Artery Thrombosis Rats 被引量:8
18
作者 薛梅 张璐 +4 位作者 杨琳 蒋跃绒 郭春雨 殷惠军 陈可冀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10年第3期247-251,共5页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pharmaceutical effect of Chinese drugs for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Xiongshao Capsule,XSC,芎芍胶囊)and for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detoxification(Xiongshao Capsule and Huangl...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pharmaceutical effect of Chinese drugs for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Xiongshao Capsule,XSC,芎芍胶囊)and for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detoxification(Xiongshao Capsule and Huanglian Capsule,XSHLC,黄连胶囊)in terms of the indices of thrombosis,inflammatory reaction and tissue damage related factors in experimental carotid artery thrombosis rats.Methods:Fifty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sham operation group,the model group,the Simvastatin group(SG),the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ABC)group,and the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detoxifying(ABCD)group,with 10 rats in each group.Simvastatin(1.8 mg/kg),XSC(0.135 g/kg)and XSHLC(0.135 g/kg)were administered to Simvastatin,ABC and ABCD group by gastrogavage,and an equal volume of normal saline was given to the sham operation group and the model group.After 2 weeks of successive medication,the rats in the model and all drug therapy groups were made into experimental carotid artery thrombosis model.The serum levels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9),tissue inhibitors to metalloproteinase(TIMP-1),granule membrane protein-140(GMP-140),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 and interleukin-6(IL-6)were detected with enzyme-linked immunoassay 24 h later.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the levels of serum GMP-140,hs-CRP,IL-6 and MMP-9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and the level of t-PA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ABC and ABCD group(P〈0.05),while the level of serum hs-CRP in ABCD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ABC group(P〈0.05).Conclusions:Chinese drugs both for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for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detoxifying have good effects on regulating indices of thrombosis,inflammatory reaction and tissue damage in experimental carotid artery thrombosis rats.The effect of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detoxifying drugs on regulating the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detoxifying THROMBOSIS tissue damage inflammatory reaction
原文传递
电针对原发性痛经大鼠子宫组织NLRP3炎性小体和焦亡蛋白GSDMD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汪少华 刘余 +4 位作者 薛晓 潘思安 袁菡钰 李娟 岳增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9-316,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原发性痛经(PDM)大鼠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及其下游gasderminD(GSDMD)蛋白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PDM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未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布洛芬组,各10只。... 目的:观察电针对原发性痛经(PDM)大鼠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及其下游gasderminD(GSDMD)蛋白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PDM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未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布洛芬组,各10只。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制备PDM模型,除对照组外,各组大鼠连续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10 d,第11天注射缩宫素。电针组大鼠在造模同时于“关元”“三阴交”行电针干预,予密波,频率50Hz,每天1次,每次20 min,连续干预10d。布洛芬组造模同时进行布洛芬灌胃,每只大鼠灌胃给药0.8 mL(布洛芬溶液浓度为1.25 mg/mL),连续灌胃10 d。造模后,观察大鼠扭体反应;干预后,HE染色法观察大鼠子宫组织形态并评定子宫病理损伤评分,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及PGF2α/PGE2值,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GSDMD、GSDMD-N和炎性因子[白介素(IL)-1β、IL-18]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有大量空泡样变性、死亡,固有层大量螺旋小动脉充血,中性粒细胞浸润;电针组大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有少量空泡变性、死亡,固有层少量螺旋小动脉充血,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布洛芬组大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有非常少量的变性、死亡,固有层未见明显动脉充血,偶见中性粒细胞浸润。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扭体次数增加(P<0.01),扭体反应评分、血清PGF2α含量和PGF2α/PGE2值升高(P<0.01),PGE2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布洛芬组大鼠扭体次数减少(P<0.05),扭体潜伏期延长(P<0.01),扭体反应评分、血清PGF2α含量和PGF2α/PGE2值降低(P<0.05,P<0.01),PGE2含量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子宫组织NLRP3、ASC、caspase-1、GSDMD、GSDMD-N、IL-1β、IL-18表达升高(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电针 NLRP3炎性小体 焦亡 组织损伤
原文传递
持续热应激对虹鳟肝脏组织形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周彦静 刘哲 +3 位作者 夏斌鹏 康玉军 王永杰 刘晓霞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共5页
【目的】为探究不同水温下虹鳟的热应激程度及临床症状.【方法】以遗传背景一致、平均体质量(400±10.5)g的一龄虹鳟为试验对象,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虹鳟在18,21,23,24,25,26℃水温下肝脏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21℃时虹鳟肝脏已... 【目的】为探究不同水温下虹鳟的热应激程度及临床症状.【方法】以遗传背景一致、平均体质量(400±10.5)g的一龄虹鳟为试验对象,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虹鳟在18,21,23,24,25,26℃水温下肝脏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21℃时虹鳟肝脏已出现病理变化,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随水温的升高,肝脏组织损伤不断加重;25℃时肝脏虽能维持原有结构,但广泛淤血,大范围脂肪变性,水泡变性,肝细胞坏死、凋亡;26℃时肝脏损伤最为严重,此时肝脏内部原有结构破坏.【结论】水温21℃时,虹鳟已出现热应激,25℃可能是虹鳟发生严重应激反应的关键温度点;肝脏可以作为虹鳟在热环境中的监测器,也可以用于环境质量检测和生物生理学压力检测的组织学指示物,在养殖实践中,应控制虹鳟的生活水温不高于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热应激 肝脏 组织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