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杓型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高春燕 陈丽曼 娄满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1期8-11,共4页
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突破3.3亿.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和杓型高血压患者相比,非杓型高血压(non-dipper hypertension,NDHT)患者夜间血压没有充分下降,是心血管危险的判断指标,和心、脑、肾等靶器官... 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突破3.3亿.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和杓型高血压患者相比,非杓型高血压(non-dipper hypertension,NDHT)患者夜间血压没有充分下降,是心血管危险的判断指标,和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是独立于血压负荷的高危因素.正确区分杓型高血压和NDHT,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和预后具有指导意义,NDHT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现就NDHT的发生机制、后果、临床意义及药物选择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杓型高血压 昼夜节律 靶器官损害 时间治疗学
下载PDF
择时针刺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流动力学即时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帆 王频 +1 位作者 昂文平 纪青山 《上海针灸杂志》 2002年第2期8-9,共2页
目的 观察不同时辰针刺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人体昼夜血压变化的 3个不同时辰(辰、未、酉 )电针治疗 5 4例高血压病 ,观察不同时辰针刺对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与结论 酉时针刺对血压... 目的 观察不同时辰针刺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人体昼夜血压变化的 3个不同时辰(辰、未、酉 )电针治疗 5 4例高血压病 ,观察不同时辰针刺对高血压病人的血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与结论 酉时针刺对血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优于辰时和未时 (P<0 .0 5 ) ,辰时和未时针刺对血压、血流动力学也有影响 ,但差别不大 (P>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时针刺 高血压 血压 血流动力学 即时效应 时间治疗学 针刺疗法
下载PDF
采用时间治疗学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进行肾功能保护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黄春艳 蒋雯 +3 位作者 李俊 熊晓昉 吴贝贝 严政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673-67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联合使用培哚普利和硝苯地平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及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依据服药时间,将10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A、B、C组,A组早晨顿服培哚普利片8mg和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B组早晨服用培哚普利片8m...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点联合使用培哚普利和硝苯地平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及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依据服药时间,将10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A、B、C组,A组早晨顿服培哚普利片8mg和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B组早晨服用培哚普利片8mg、晚上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C组晚上顿服培哚普利片8mg和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对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肾功能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根据24hABPM结果剔除杓型、超杓型、反杓型高血压患者5例,治疗8周后失访7例,最终93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A组61例,B组15例,c组17例。3组患者基线肾功能及血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3组清晨、日间和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晨峰血压及尿白蛋白/肌酐(UACR)均下降,肾小球滤过率(GF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清晨、日间和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晨峰血压、GFR、UACR的变化幅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幅度均低于B组和C组(P〈0.05)。GFR和UACR的变化幅度与清晨、夜间收缩压及晨峰血压的变化幅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根据时间治疗学指导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早晚分开服用或晚上顿服降压药更有利于控制清晨、晨峰和夜间血压,对肾脏更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时间治疗学 晨峰血压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 肾小球滤过率
原文传递
小剂量左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及氢氯噻嗪同时和不同时给药对血压晨峰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英俊岐 高春燕 +3 位作者 陈丽曼 侯丽萍 娄满 李茹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12期1091-1095,共5页
目的 探讨小剂量左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及氢氯噻嗪同时与不同时给药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38例,男性86例,女性52例.入选者收缩压(SBP)<180 mm Hg,舒... 目的 探讨小剂量左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及氢氯噻嗪同时与不同时给药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38例,男性86例,女性52例.入选者收缩压(SBP)<180 mm Hg,舒张压(DBP)91~109 mm Hg,年龄>45岁,24 h动态血压监测(ABDM)具有MBPS现象.随机分为2组:Ⅰ组(不同时给药组,70例)晨服替米沙坦40 mg和氢氯噻嗪10 mg,晚服左旋氨氯地平2.5 mg;Ⅱ组(同时给药组,68例)以上三种药物均晨服.所有病例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ABPM监测.结果 治疗8周后,Ⅰ组和Ⅱ组的24h SBP/DBP均较治疗前分别降低17.34/10.26 mm Hg和16.64/10.42 mm Hg,日间SBP/DBP分别降低15.48/9.86 mm Hg和17.36/10.28 mm H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降低幅度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夜间SBP/DBP分别降低21.52/11.22 mm Hg和15.82/10.14 mm H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Ⅰ组治疗后降低幅度较Ⅱ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清晨收缩压差值(MSBPD)Ⅰ组分别为(37.26±10.34)mm Hg和(23.14±7.82)mm Hg,治疗后显著降低(P<0.01);Ⅱ组分别为(37.48±10.32)mm Hg和(29.34±8.46)mmHg,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晨峰高血压患者,小剂量左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及氢氯噻嗪无论同时还是不同时给药均能有效控制24h、日间和夜间血压;而不同时给药治疗夜间血压优于同时给药,尤其控制MBPS现象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氨氯地平 替米沙坦 氢氯噻嗪 血压晨峰 时间治疗学
下载PDF
不同用药时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何善娴 王以新 +2 位作者 王雷 徐胜媛 张淼淼 《中国医药》 2018年第9期1288-129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用药时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二门诊部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原发性... 目的探讨不同用药时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二门诊部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纳入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晨起(06:00—07:00)顿服替米沙坦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替米沙坦片时间为20:00-21:00;2组替米沙坦剂量均为80 mg/次,1次/d。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的诊室血压、24 h平均血压及晨峰血压增高情况。结果 2组治疗12个月后诊室收缩压、诊室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对照组:(143±10)mmHg(1 mmHg=0.133 kPa)比(154±11)mmHg、(84±9)mmHg比(99±5)mmHg、(133±10)mmHg比(147±11)mmHg、(77±11)mmHg比(88±7)mmHg;观察组:(134±10)mmHg比(156±10)mmHg、(81±9)mmHg比(96±9)mmHg、(129±11)mmHg比(145±10)mmHg、(76±10)mmHg比(90±8)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12个月后晨峰血压增高比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对照组:32.0%(32/100)比54.0%(54/100);观察组:14.0%(14/100)比47.0%(47/100)],观察组治疗前后晨峰血压增高情况减少比例高于对照组[70.2%(33/47)比40.7%(22/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晚间服药不仅能降低诊室血压和24 h平均血压,而且能明显减少晨峰血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时间治疗学 24H动态血压监测 晨峰血压
下载PDF
硝苯地平控释片清晨、夜晚服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马博聪 赵明 +1 位作者 刘晓雨 董晓彤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3期337-341,共5页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在清晨、夜晚服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清晨组(n=60)和夜间组(n=60)。清晨组予...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在清晨、夜晚服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清晨组(n=60)和夜间组(n=60)。清晨组予以清晨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夜间组予以夜间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动态血压结果、昼夜节律变化、血管内皮功能、心脏结构与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夜间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清晨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夜间组的24 h动态血压的平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白天平均SBP和DBP,夜间平均SBP和DBP均低于清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夜间组患者杓型血压比例为70.00%,高于清晨组患者的5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end-diastolic thickness,IVST)均较治疗前减小,且夜间组患者的IVST显著小于清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vasodilation,FMD)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夜间组患者的FMD和NO浓度均高于清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以及不良事件。结论相较于清晨服药,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能够有更好地降压效果,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硝苯地平控释片 动态血压 时间治疗学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时间治疗学对脑梗死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颖 熊联强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第5期70-72,共3页
目的 观察脑梗死后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变化节律,并按照时间治疗学的原则探讨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规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轻、非杓型高血压患者46例,均有脑梗死病史... 目的 观察脑梗死后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变化节律,并按照时间治疗学的原则探讨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规律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的轻、非杓型高血压患者46例,均有脑梗死病史。简单随机法分为晨服药组和夜服药组各23例。两组均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 1次/天,晨服药组晨起(7:00~9:00)服药,夜服药组晚上(19:00~21:00)服药,共治疗8周。在治疗前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记录分析结果。结果 1两组治疗8周后24 h SBP、24 h DBP、d SBP、d DBP、n SBP、n DBP均较治疗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夜服药组比晨服药组恢复杓型血压例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应重视时间治疗学对血压的影响,非杓型高血压者晚间给药较晨起给药更能有效控制患者的夜间血压,恢复正常的杓型血压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苯磺酸氨氯地平 时间治疗学 非杓型高血压
下载PDF
反杓型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娄满 英俊岐 田春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12期1065-1067,共3页
随着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1],人们发现了血压的昼夜节律(blood pressure circadian rhythm,BPCR)变化,进而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主要为收缩压)将血压昼夜节... 随着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1],人们发现了血压的昼夜节律(blood pressure circadian rhythm,BPCR)变化,进而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主要为收缩压)将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dipper,夜间血压下降10%~20%)、非杓型(nondipper,夜间血压下降<10%)、反杓型(reverse dipper,夜间血压不下降反而较日间血压升高)和超杓型(extreme dipper,夜间血压下降>20%)[2,3].欧洲收缩压试验(systolic hypertension-Europe)对患者血压的昼夜节律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进行了研究[4],结果表明,夜间与日间收缩压比值越高,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越大,反杓型高血压对于靶器官的损害可能更为严重.在此,对反杓型高血压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杓型高血压 昼夜节律 靶器官损害 时间治疗学
下载PDF
白天或夜间服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唐慧莉 吴德虎 +1 位作者 郑峰 罗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白天和夜间服用左旋氨氯地平降压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2年11月浙江省安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原发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白天服药组和夜间服药组,各80例,两组均服... 目的探讨原发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白天和夜间服用左旋氨氯地平降压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2年11月浙江省安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原发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白天服药组和夜间服药组,各80例,两组均服用左旋氨氯地平。白天服药组于7:00-9:00服药,夜间服药组于19:00-21:00服药。1年后比较两组血压水平和血压达标情况。结果①治疗后白天服药组和夜间服药组的诊室收缩压(SBP)分别为(133.5±7.1)mmHg和(133.7±7.3)mmHg,两组诊室SBP治疗后均下降(P〈0.05),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夜间服药组治疗前后的24hSBP分别为(134.8±8.4)mmHg和(129.7±7.9)mmHg,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白天服药组治疗前后的夜SBP分别为(131.7±7.8)mmHg和(125.2±7.1)mmHg,夜间服药组为(132.2±8.1)mmHg和(123.9±7.4)mmHg,治疗后两组夜SBP均有所下降(P〈0.05),但夜间服药组下降更加明显(P〈0.01)。③白天服药组和夜间服药组夜血压达标例数分别为22例(27.5%)和51例(63.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时间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均能有效地降低诊室SBP,但夜间服药能更有效地纠正夜间高血压,提高夜间血压达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治疗学 左旋氨氯地平 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 疗效
下载PDF
小剂量左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和氢氯噻嗪同时或不同时给药对杓型高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英俊岐 陈丽曼 +3 位作者 娄满 高春燕 侯丽萍 赵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9期776-780,共5页
目的 探讨小剂量左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及氢氯噻嗪同时或不同时给药对杓型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杓型高血压患者272例(收缩压< 180 mm Hg,舒张压91~109 mm Hg),年龄>45岁,男性179例,女性93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 目的 探讨小剂量左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及氢氯噻嗪同时或不同时给药对杓型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杓型高血压患者272例(收缩压< 180 mm Hg,舒张压91~109 mm Hg),年龄>45岁,男性179例,女性93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不同时给药组,135例)晨服替米沙坦40 mg和氢氯噻嗪10 mg,晚服左旋氨氯地平2.5 mg;Ⅱ组(同时给药组,137例)以上三种药物均晨服(剂量同Ⅰ组).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所有病例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治疗8周后,Ⅰ组和Ⅱ组的24h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128.64± 12.76)mm Hg/(82.46±7.18)mm Hg比(144.36±15.86)mm Hg/(92.34±7.86)mm Hg,P<0.01,(127.54±13.06)mm Hg/(81.92±7.28)mm Hg比(143.68±15.58)mm Hg/(92.52±7.64)mm Hg,P<0.01],两组间降低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降低[(134.28 ±13.36)mm Hg/(82.76±6.84)mm Hg比(116.42±12.14)mm Hg/(70.18±6.28)mm Hg,P<0.01,(134.46±13.58)mm Hg/(82.48±6.72)mm Hg比(118.18±12.18)mm Hg/(71.82±6.86)mm Hg,P<0.01],降低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治疗后收缩压昼夜差值高于治疗前[(21.10±4.88)mm Hg比(17.32±4.26)mm Hg,P<0.05];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Ⅰ组收缩压昼夜差值高于Ⅱ组[(21.10±4.88)mm Hg和(18.04±4.26)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杓型高血压患者,小剂量左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和氢氯噻嗪无论同时或不同时给药均能有效地控制24h、日间和夜间血压,而同时一次给药患者的依从性会更好,还能减少深杓型血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氨氯地平 替米沙坦 氢氯噻嗪 杓型高血压 时间治疗学
下载PDF
苯磺酸氨氯地平和氯沙坦钾联合治疗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清晨高血压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春玲 蔡宝贵 +1 位作者 潘文超 罗鑫梓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和氯沙坦钾不同服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清晨高血压、血压晨峰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影响。方法将324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81例。A组清晨顿服苯磺酸氨氯地平和氯沙坦钾;B组清晨服苯磺酸氨氯地平...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和氯沙坦钾不同服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清晨高血压、血压晨峰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影响。方法将324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81例。A组清晨顿服苯磺酸氨氯地平和氯沙坦钾;B组清晨服苯磺酸氨氯地平,晚间服氯沙坦钾;C组清晨服氯沙坦钾,晚间服苯磺酸氨氯地平;D组晚间服苯磺酸氨氯地平和氯沙坦钾。治疗前后分别监测24h动态血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血压晨峰及血压节律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各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其中D组nSBP、nDBP均低于A、B、C组,B、C组nSBP、nDBP均低于A组(P值均<0.05)。治疗后,杓型血压恢复率、血压晨峰现象缓解率、清晨血压达标率均为D组优于A、B、C组,B、C组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患者不良反应较轻,无退出治疗者。结论睡前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和氯沙坦治疗能有效控制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清晨高血压,改善血压昼夜节律,缓解血压晨峰现象,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是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时间治疗学 苯磺酸氨氯地平 氯沙坦钾 血压晨峰 非杓型血压
下载PDF
坎地沙坦时间治疗学对非杓型高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顾学林 周强 +5 位作者 黄爽 胡晓琼 罗朝均 阎思 曾强 廖杰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3期357-359,384,共4页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经24 h动态血压监测属于非杓型高血压的需要药物治疗的1级高血压患者106例,随机(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早晨7:00服药)和B组(晚上7:00服药)...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不同给药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经24 h动态血压监测属于非杓型高血压的需要药物治疗的1级高血压患者106例,随机(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早晨7:00服药)和B组(晚上7:00服药)。两组均选用坎地沙坦4 mg,用药8周后观察用药前后24 h动态血压参数,比较两组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白昼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 h舒张压、白昼收缩压、白昼舒张压、夜间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24 h收缩压、夜间收缩压比A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晨或夜间服用坎地沙坦均能有效降低非杓型高血压的血压水平及改善血压昼夜节律,但夜间服药组在控制夜间收缩压和纠正血压昼夜节律方面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坎地沙坦 时间治疗学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热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肖杨 赵鹏 +1 位作者 王大庆 侯倩倩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热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将该院有明确病理诊断的11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二组,采用单纯化疗与热化疗两种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共计2周期,对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统计... 目的观察热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将该院有明确病理诊断的11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二组,采用单纯化疗与热化疗两种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共计2周期,对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可以得出,热化疗组的RR(32.1%)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21.4%)、DCR(78.6%)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60.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P=0.022)。二组的毒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显著,毒副作用不增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 近期疗效评价 毒副作用
原文传递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时间选择对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道强 《基层医学论坛》 2018年第14期1891-1892,共2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时间选择对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0例,均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按照手术时间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在发病24 h后进行手...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时间选择对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0例,均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按照手术时间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在发病24 h后进行手术,观察组患者在发病6 h之内进行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疗效和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而言,在6 h内进行手术治疗是最佳时机,可最大限度减少对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时间 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 影响
下载PDF
听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治疗效果的持续时间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巫江丽 李占星 +1 位作者 周国岭 倪喆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565-567,共3页
目的研究听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治疗效果的持续时间,为确定听觉统合训练的最佳频率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12月选取符合ICD-10孤独症诊断标准的65名儿童,分为研究组(n=33)和对照组(n=32),两组均进行一般康复训... 目的研究听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治疗效果的持续时间,为确定听觉统合训练的最佳频率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7月-2017年12月选取符合ICD-10孤独症诊断标准的65名儿童,分为研究组(n=33)和对照组(n=32),两组均进行一般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康复训练时给予1个疗程听觉统合训练。分别用ABC量表及韦氏幼儿智力量表在训练前、训练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评估患儿ASD行为及智力水平。结果训练后1个月,ABC总分及交往、语言因子得分显著下降(P<0.05)。训练后3个月,ABC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下降,IQ得分显著增加(P<0.01)。训练后6个月,ABC总分、各因子得分较3个月时有所上升(P<0.05),但与治疗前相比,仍有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ABC总分及IQ得分在训练后3个月及6个月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觉统合训练对于ASD儿童治疗有效,1个月开始起效, 3个月时效果最好,6个月时仍有效果,但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统合训练 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 疗效持续时间
原文传递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监测自我管理的非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陈秋林 董力 +2 位作者 石应康 赵树林 程涵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7期646-652,共7页
目的 探讨中国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利用便携式血凝仪行抗凝自我监测(patient self-testing,PST)及自我管理(patient self-management,PSM)在增加监测频率和保障抗凝安全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非随机、前瞻性、对照临床研... 目的 探讨中国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利用便携式血凝仪行抗凝自我监测(patient self-testing,PST)及自我管理(patient self-management,PSM)在增加监测频率和保障抗凝安全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非随机、前瞻性、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2013年3月1日至2014年4月1日我院100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在门诊接受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且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分为门诊随访组(40例)、自我监测组(40例)和自我管理组(20例)三组。其中男25例、女75例,年龄20~57(42.67±8.20)岁。门诊随访组接受常规中心实验室抗凝监测,自我监测组和自我管理组应用Coagu Chek XS(Roche,德国)便携式血凝仪行抗凝监测,且后者自我调整华法林服用方案。分别完成6个月抗凝随访,分析各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治疗范围时间(TTR)、治疗范围时间分数(FTTR)及抗凝相关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抗凝随访期间,三组患者INR实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5)。门诊随访组、自我监测组和自我管理三组的TTR分别是45.9%(4 368.0 d/9 517.0 d)、61.2%(6 057.0 d/9 897.0 d)和65.4%(2 833.8 d/4 333.0 d),三组间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INR的FTTR分别是48.3%(99次/205次)、60.7%(164次/270次)和64.9%(100次/154次),门诊随访组与自我监测组(P=0.007)及自我管理组(P=0.002)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自我监测组与自我管理组FTT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2)。100例患者在6个月随访期间均无血栓形成及严重性出血发生,门诊随访组、自我监测组及自我管理组3组间抗凝总并发症、一般性出血和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或其实际照顾者,通过学习能够掌握便携式血凝仪的使用方法,并完成口服抗凝治疗自我监测及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 抗凝治疗 便携式血凝仪 自我监测 自我管理 治疗范围时间 治疗范围时间分数
原文传递
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质量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17
作者 伍珊珊 黄远平 +2 位作者 王耀利 谢铄 王丽姿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12,共4页
目的分析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对251例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的房颤患者,进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收集和出血、栓塞及死亡事件的跟踪随访。以INR在治疗目标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TTR)来反映华... 目的分析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对251例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的房颤患者,进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收集和出血、栓塞及死亡事件的跟踪随访。以INR在治疗目标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TTR)来反映华法林抗凝质量。结果251例患者平均TTR值仅为32.4%,只有12.0%的患者获得高水平抗凝质量(TTR≥6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2.911)和脑卒中史(OR=5.608)是低质量抗凝的影响因素。不同抗凝质量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不良事件均发生在TTR<65%的患者。结论房颤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质量差,远低于有效的抗凝水平。医护人员需对年龄<60岁、脑卒中史和TTR<65%的患者加强抗凝管理,改善抗凝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华法林 抗凝治疗 国际标准化比值 治疗目标范围内的时间百分比 脑卒中 年龄
下载PDF
药师干预对华法林抗凝治疗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都丽萍 李莹 +5 位作者 李玲玲 保芸 尤国皎 任爽 张波 梅丹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49-752,共4页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开展的药学服务对华法林抗凝治疗质量的影响及产生的效果。方法 2016. 9~2017. 9期间临床药师纳入我院血管外科及心内科因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或治疗而需要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按设定的药学服务流程进行管理及随...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开展的药学服务对华法林抗凝治疗质量的影响及产生的效果。方法 2016. 9~2017. 9期间临床药师纳入我院血管外科及心内科因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或治疗而需要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按设定的药学服务流程进行管理及随访,同时调取我院信息系统中2013. 7~2015. 7期间服用华法林的患者作为基线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INR(国际标准化比值)变化情况、华法林稳态剂量、达稳态时间等,并计算患者的TTR(达标时间百分比),对两组的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临床药师干预的患者TTR明显升高[(63. 65±32. 00)%vs.(50. 80±22. 32)%,P=0. 003],高质量抗凝治疗的患者比例明显提高(47. 89%vs. 20. 09%,P <0. 001),达稳态时间明显缩短[(22. 81±14. 91) vs.(46. 14±80. 79),P=0. 003],INR监测次数明显增多[(11. 7±4. 8) vs.(6. 0±3. 5),P <0. 001];药师用药教育后患者的抗凝认知评分较用药教育前大幅升高[(16. 78±0. 92) vs.(6. 93±3. 77),P <0. 001]。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抗凝药物治疗管理可显著改善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华法林 达标时间百分比 抗凝治疗管理
原文传递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远程管理:前瞻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金泽 董一君 +1 位作者 钱永军 董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43-347,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基于互联网+移动APP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稳定患者进行远程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课题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2017年1~12月在我院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6个月以上且在门诊接... 目的探讨应用基于互联网+移动APP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稳定患者进行远程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课题为前瞻性队列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2017年1~12月在我院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6个月以上且在门诊接受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80例。根据患者意愿和当地医院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监测条件分为远程组(40例、应用互联网+移动APP进行管理)与对照组(40例、门诊行抗凝管理)。分别完成12个月抗凝随访,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抗凝随访期间,两组患者INR实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2)。远程组的INR监测平均间隔时间为3~65(21.4±12.5)d,对照组患者的监测平均间隔时间为7~93(39.6±14.7)d(P=0.012)。对照组和远程管组的治疗范围时间(time in therapeutic rang,TTR)分别是42.7%(6 027.6 d/14 116.0 d)、67.9%(10 168.6 d/14 972.0 d,P=0.018)。两组INR的治疗范围时间分数(fraction in therapeutic range,FTTR)分别是45.6%(144次/316次)、67.1%(432次/644次,P=0.015)。80例患者在12个月随访期间均无严重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两组间抗凝相关总并发症、一般性出血和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符合远程管理条件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稳定的患者,应用基于互联网+移动APP进行远程管理安全有效。远程管理能够增加抗凝监测频率,且在不增加抗凝治疗风险的基础上能够获得更方便、快速的复诊咨询,节省时间及经济成本,提高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抗凝治疗 远程管理 治疗范围时间 治疗范围时间分数
原文传递
TTR及FTTR评价机械瓣置换术后早期患者的抗凝治疗质量 被引量:13
20
作者 何帆 任荣 +3 位作者 刘关键 邓云丹 林富顺 肖锡俊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10-117,共8页
目的采用治疗范围时间(TTR)及治疗范围时间分数(FTTR)评价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患者的抗凝治疗质量,以期为进一步改善这些患者的抗凝治疗质量提供证据。方法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门诊随访时患者(术后≤6个月)的临床资料,采用目标国... 目的采用治疗范围时间(TTR)及治疗范围时间分数(FTTR)评价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患者的抗凝治疗质量,以期为进一步改善这些患者的抗凝治疗质量提供证据。方法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门诊随访时患者(术后≤6个月)的临床资料,采用目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范围为1.60~2.20、可接受的INR范围为1.50~2.30及以每周为单位的华法林剂量调整方案,当INR超出可接受的INR范围时进行相应的华法林剂量调整。分析患者术后6个月内与抗凝治疗相关的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TTR和FTTR评价机械瓣置换术后早期患者抗凝治疗质量。结果共纳入机械瓣置换手术患者477例,随访总时间为78 918 d,收集患者INR检测结果共2 755份,INR检测值范围为0.92~7.72(1.83±0.64)。在目标INR范围内(1.60~2.20)患者所服用的华法林剂量为5.00~35.00(18.15±3.99)mg/周,在可接受的INR范围内(1.50~2.30)患者所服用华法林剂量为5.00~39.38(18.29±4.08)mg/周。随访期间在目标INR及可接受的INR范围内其TTR分别为36.85%(27 079.5 d/78 918.0 d),49.84%(39 331.5 d/78 918.0 d);FTTR则分别为37.31%(1 028次/2 755次),50.01%(1 378次/2 755次)。在本研究术后随访达到6个月的患者的目标INR及可接受的INR范围内的TTR分别为46.04%(3 902.5 d/8 475.5 d),59.49%(5 042.0 d/8 475.5 d);而这些患者的FTTR则分别为46.81%(206次/440次),60.45%(266次/440次)。本研究纳入的患者随访期间3例脑梗塞均发生于术后1个月内,1例术后2个月出现短暂性肢体活动障碍,1例术后6个月常规超声心动图复查发现存在左房血栓,其余患者未发现出血及死亡事件。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抗凝治疗策略对机械瓣置换术后早期患者是适当的。为进一步改善这些患者的抗凝治疗质量,术后尽早开始抗凝治疗、加强患者抗凝知识的教育及适当增加INR检测频率均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瓣置换 早期抗凝 华法林 治疗范围时间 治疗范围时间分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