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时期经皮内镜胃造瘘术在神经外科长期昏迷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徐海松 姜启周 +3 位作者 王卫民 肖国民 程军 吴建跃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48-251,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在神经外科长期昏迷鼻饲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1例长期昏迷鼻饲患者随机分为25~39 d造瘘组和40~60 d造瘘组,在相应时间内行PEG术.对两组患者造瘘前后的上消化道出血率、出血患者的平均...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在神经外科长期昏迷鼻饲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1例长期昏迷鼻饲患者随机分为25~39 d造瘘组和40~60 d造瘘组,在相应时间内行PEG术.对两组患者造瘘前后的上消化道出血率、出血患者的平均出血次数及平均止血时间、误吸率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造瘘后上消化道出血率、误吸率和吸人性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造瘘前(P〈0.05).25~39 d造瘘组造瘘前上消化道出血率、出血患者平均出血次数、误吸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40~60 d造瘘组(P〈0.05),两组出血患者平均止血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瘘后两组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率、误吸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神经外科长期昏迷患者中,PEG能减少因长期置鼻胃管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误吸和吸人性肺炎的发生,发病后25~39 d行PEG比发病≥40 d行PEG对患者更有利.如无PEG禁忌证,发病后25~39 d可能是行PEG的合适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因素 内窥镜 插管术 鼻饲 昏迷
原文传递
盐酸纳洛酮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昏迷患者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炳 刘晓萍 +1 位作者 王晓英 杨荣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7期31-33,共3页
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昏迷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与对照组(25例),全部患者均予甘露醇脱水,控制血糖、血压,防治并发症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 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昏迷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与对照组(25例),全部患者均予甘露醇脱水,控制血糖、血压,防治并发症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4.0mg纳洛酮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静滴,1次/d。观察患者神志转清所需时间。结果治疗组神志转清时间平均(6.7±1.5)d,对照组为(8.9±1.7)d。治疗组较对照组神志转清时间短,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可促使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昏迷患者神志转清,缩短昏迷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脑出血 昏迷时间 微创血肿清除术
下载PDF
唤醒式干预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转清醒时间及昏迷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谭艳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14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唤醒式干预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转清醒时间及昏迷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6-12月行常规护理的43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0年1-7月行唤醒式干预的43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纳入观察... 目的:探讨唤醒式干预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转清醒时间及昏迷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6-12月行常规护理的43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0年1-7月行唤醒式干预的43例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清醒率、清醒时间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干预开始后第4周,观察组清醒率高于对照组,清醒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两组GC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采用唤醒式干预可降低患者昏迷程度,加速患者清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颅脑损伤 唤醒式干预 清醒时间 昏迷指数
下载PDF
酒精中毒患者血酒精浓度医学检验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淑珍 陈晓旭 +2 位作者 郭润智 胡继立 李少华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最适临床分期与血液中的最适酒精浓度(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BAC),给临床纳洛酮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治6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纳洛酮治疗,另一组采取常... 〔目的〕探讨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最适临床分期与血液中的最适酒精浓度(Blood alcohol concentration,BAC),给临床纳洛酮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治6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纳洛酮治疗,另一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临床恢复过程以及血液中酒精浓度的变化过程。〔结果〕BAC在0.20%(200 g/100 L)以上时运用纳洛酮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清醒时间,减少患者心悸、胸闷症状。〔结论〕建议临床使用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最适临床阶段是共济失调伴心悸与呼吸困难以及昏睡程度以上,BAC≥0.20%(200 g/100 L)时,这样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的昏迷时间,减轻酒精中毒症状,减缓病人痛苦,并且可以防止临床上的药物滥用或未及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昏睡时间 昏迷程度 BAC
下载PDF
早期反复大剂量纳洛酮治疗重度CO中毒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红娟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0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反复大剂量纳洛酮治疗重度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度CO中毒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反复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预后... 目的探讨早期反复大剂量纳洛酮治疗重度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度CO中毒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反复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7.50%),高于对照组(62.50%);观察组患者的Glascow昏迷评分与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死亡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5.00%;观察组患者72 h内苏醒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3个月内,观察组患者中发生迟发性脑病2例(6.25%),低于对照组的9例(28.13%),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纳洛酮治疗急性CO中毒疗效确切,改善患者昏迷情况,缩短昏迷时间,降低死亡率及迟发性脑病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早期 CO中毒 苏醒时间 昏迷评分
下载PDF
纳洛酮治疗老年酒精合并安眠药混合中毒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妮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4期16-18,共3页
目的研究纳洛酮用于老年酒精合并安眠药混合中毒中的效果。方法 130例老年酒精合并安眠药混合中毒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吸氧、利尿、催吐、洗胃等)... 目的研究纳洛酮用于老年酒精合并安眠药混合中毒中的效果。方法 130例老年酒精合并安眠药混合中毒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吸氧、利尿、催吐、洗胃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消除时间、完全清醒时间、昏迷评分等指标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9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兴奋期时间、共济失调期时间、昏迷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完全清醒时间为(7.28±1.25)h短于对照组患者(9.56±1.4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4、48 h后的Glasgow昏迷评分为(12.26±1.35)、(13.27±1.2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38±1.21)、(11.28±1.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酒精合并安眠药混合中毒患者采用纳洛酮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清醒,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老年酒精合并安眠药混合中毒 临床症状 清醒时间 昏迷评分
下载PDF
颅脑外伤后高压氧介入时间对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和功能独立性评定评分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余芳 顾硕 +2 位作者 李爱萍 娄坤 董晓敏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 观察颅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高压氧介入时间对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t measure,FIM)评分改善的作用,为探讨综合康复治疗最佳介入时机提... 目的 观察颅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高压氧介入时间对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al independent measure,FIM)评分改善的作用,为探讨综合康复治疗最佳介入时机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颅脑外伤患者130例,根据受伤时间分为对照组25例,高压氧1组(TBI< 15 d)与高压氧2组(15 d≤TBI≤30 d)各40例,高压氧3组(TBI>30 d)25例,都给予药物治疗和采取康复措施,高压氧各组在此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共40次,以治疗前和治疗第30天、60天的GCS和FIM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各组患者在治疗第30、60天的GCS、FI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CS评分高压氧1、2组(13.36±3.06,13.66±1.42)分与对照组(11.83±3.57)分比较在第6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M评分高压氧1、2组与对照组比较在第30、6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FIM评分变化量在各组都为高压氧1组>2组>3组>对照组.结论 TBI患者高压氧不同时间介入对GCS和FIM评分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总体显示TBI< 15 d组优于15 d≤TBI≤30 d组优于TBI> 30 d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康复 介入时间 功能独立性评定 格拉斯哥昏迷表评分
原文传递
长程脑电图和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对重症脑功能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2
8
作者 蒋颖 毛可适 +6 位作者 岳春贤 华飞 叶丹 吴坚 盛世英 练学淦 刘猛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57-259,共3页
目的探讨长程EEG和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GCS)对重症脑功能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75例神经系统重症脑功能损伤患者行长程EEG监测和GCS评分,并随访90 d时患者的预后情况。分别计算长程EEG、GCS及长程EEG联合GCS对预后预测的灵敏... 目的探讨长程EEG和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GCS)对重症脑功能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75例神经系统重症脑功能损伤患者行长程EEG监测和GCS评分,并随访90 d时患者的预后情况。分别计算长程EEG、GCS及长程EEG联合GCS对预后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并进行比较。结果长程EEG中重度异常患者的预后不良率显著高于轻度异常患者(χ~2=31.375,P<0.01)。GCS低评分患者的预后不良率显著高于高评分患者(χ~2=16.58,P<0.001)。长程EEG轻度异常且GCS评分高者预后不良率显著低于EEG中重度异常且GCS评分低者(χ~2=29.726,P<0.001)。长程EEG对患者预后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GCS评分。长程EEG联合GCS评分对患者预后预测的特异度和准确度与长程EEG相仿,而灵敏度显著升高。结论长程EEG和GCS对重症脑功能损伤患者的预后评估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二者联合评估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功能损伤 长程EEG 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 预后
下载PDF
Glasgow coma scale and APACHE-II scores affect the liver transplantation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 被引量:9
9
作者 Necdet Guler Omer Unalp +5 位作者 Ayse Guler Onur Yaprak Murat Dayangac Murat Sozbilen Murat Akyildiz Yaman Tokat 《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SCIE CAS 2013年第6期589-593,共5页
BACKGROUND:The timing and selection of patients f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acute liver failure are great challenges.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Glasgow coma scale(GCS)and APACHE-II scores on liver ... BACKGROUND:The timing and selection of patients f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in acute liver failure are great challenges.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Glasgow coma scale(GCS)and APACHE-II scores on liver transplantation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METHOD:A total of 25 patients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age,etiology,time to transplantation,coma scores,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RESULTS:Eighteen patients received transplants from live donors and 7 had cadaveric whole liver transplants.The mean duration of follow-up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was 39.86±40.23 months.Seven patients died with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and the 1-,3-,5-year survival rates of the patients were72%,72%and 60%,respectively.The parameters evaluated for the perioperative deaths versus alive were as follows:the mean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33.71 vs 28 years,MELD score was 40 vs32.66,GCS was 5.57 vs 10.16,APACHE-II score was 23 vs 18.11,serum sodium level was 138.57 vs 138.44 mmol/L,mean waiting time before the operation was 12 vs 5.16 days.Low GCS,high APACHE-II score and longer waiting time before the operation(P【0.01)were found 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actors for perioperative mortality.CONCLUSION:Lower GCS and higher APACHE-II scores are related to poo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transplantation acute liver failure APACHE-II waiting time Glasgow coma scale
下载PDF
四种常用昆虫采集毒瓶试剂对黑腹果蝇毒杀效果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剑峰 逄金涛 +2 位作者 韩锦涛 张旭 董慧萌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126-129,共4页
针对双翅目昆虫黑腹果蝇,统计分析了4种常用毒杀试剂,即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和乙醚的致昏迷时间以及半致死量等统计学数据.乙酸乙酯的致昏迷时间为(40±3)s,半致死量为80μL/L,相较四氯化碳和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对人体的毒... 针对双翅目昆虫黑腹果蝇,统计分析了4种常用毒杀试剂,即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和乙醚的致昏迷时间以及半致死量等统计学数据.乙酸乙酯的致昏迷时间为(40±3)s,半致死量为80μL/L,相较四氯化碳和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对人体的毒副作用最小,可作为野外小型双翅目昆虫的首选毒杀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采集 毒瓶 乙酸乙酯 致昏迷时间 半致死量
下载PDF
优化急诊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绳利红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2期168-170,共3页
目的:观察优化急诊护理在急诊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急诊收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 目的:观察优化急诊护理在急诊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急诊收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比较两组各流程时间、护理前后意识障碍程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情检查时间、分诊转科时间、抢救时间及急救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GCS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8.33%(59/60),高于对照组的86.67%(5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00%(57/60),高于对照组的76.67%(4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实施优化急诊护理可缩短急诊脑出血患者流程时间,以及提高GCS评分、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急诊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急诊护理 脑出血 流程时间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抢救成功率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the thermal tolerance of spotted stemborer, Chilo partellus (Lepidoptera: Crambidae) and its larval parasitoid, Cotesia sesamiae (Hymenoptera: Braconidae)
12
作者 Reyard Mutamiswa Frank Chidawanyika Casper Nyamukondiwa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5期847-860,共14页
Under stressful thermal environments, insects adjust their behavior and physi- ology to maintain key life-history activities and improve survival. For interacting species, mutual or antagonistic, thermal stress may af... Under stressful thermal environments, insects adjust their behavior and physi- ology to maintain key life-history activities and improve survival. For interacting species, mutual or antagonistic, thermal stress may affect the participants in differing ways, which may then affect the outcome of the ecological relationship. In agroecosystems, this may be the fate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sect pests and their antagonistic parasitoids un- der acute and chronic thermal variability.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we investigated the thermal tolerance of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stages of Chilo partellus Swinhoe (Lepi- doptera: Crambidae) and its larval parasitoid, Cotesia sesamiae Cameron (Hymenoptera: Braconidae) using both dynamic and static protocols. When exposed for 2 h to a static temperature, lower lethal temperatures ranged from -9 to 6 ℃, -14 to -2 ℃, and -1 to 4 ℃ while upper lethal temperatures ranged from 37 to 48 ℃, 41 to 49 ℃, and 36 to 39 ℃ for C partellus eggs, larvae, and C. sesamiae adults, respectively. Faster heating rates improved critical thermal maxima (CTmax) in C partellus larvae and adult C partel- lus and C sesamiae. Lower cooling rates improved critical thermal minima (CTmin) in C partellus and C. sesamiae adults while compromising CTmin in C. partellus larvae. The mean supercooling points (SCPs) for C. partellus larvae, pupae, and adults were -11.82 ± 1.78, -10.43 ±1.73 and -15.75 ±2.47, respectively. Heat knock-down time (HKDT) and chill-coma recovery time (CCRT) varied significantly between C partellus larvae and adults. Larvae had higher HKDT than adults, while the latter recovered significantly faster following chill-coma. Current results suggest developmental stage differences in C partellus thermal tolerance (with respect to lethal temperatures and critical thermal limits) and a compromised temperature tolerance of parasitoid C. sesamiae relative to its host, suggesting potential asynchrony between host-parasitoid population phenology 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ll-coma recovery time climate change critical thermal limits heat knock-down time lethal temperatures supercooling point
原文传递
针刺结合纳洛酮治疗重度急性酒精中毒4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范迎宾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5期113-115,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纳洛酮治疗重度急性酒精中毒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重度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基础治疗加用纳洛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观察2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比较...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纳洛酮治疗重度急性酒精中毒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重度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基础治疗加用纳洛酮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观察2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比较2组清醒时间、清醒后主诉症状情况以及纳洛酮人均使用量。结果:治疗后,2组GCS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清醒后,对照组主诉症状较治疗组多,临床不舒适率高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纳洛酮人均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结合纳洛酮治疗重度急性酒精中毒疗效良好,能减少解酒药物药量的使用,较为快速醒酒,改善患者酒精中毒症状,提高患者的临床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急性酒精中毒 针刺 纳洛酮 药物剂量 清醒时间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原文传递
高压氧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治疗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暴国丹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第5期161-162,共2页
目的颅脑外伤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昏迷、认知障碍等情况,为改善昏迷患者的康复情况,研究分析采用高压氧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治疗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因为颅脑外... 目的颅脑外伤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昏迷、认知障碍等情况,为改善昏迷患者的康复情况,研究分析采用高压氧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治疗颅脑外伤昏迷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因为颅脑外伤病情出现昏迷情况。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60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剩余60例为试验组,采用高压氧配合针对性的护理进行治疗。收集数据,对比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及治疗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后,试验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缩短,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生命质量得以改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三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是临床脑部常见疾病,发生颅脑外伤之后患者会出现各种并发症状,其中外伤昏迷可能导致患者呼吸、神经功能受损等情况,为改善患者昏迷状态,需要根据患者昏迷情况采用高压氧进行治疗。与此同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高压氧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提前苏醒,改善昏迷症状,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治疗护理满意度方面也明显提高。综合来看,采用高压氧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对于因颅脑外伤导致昏迷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能力极佳,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高压氧治疗 康复护理 苏醒时间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序贯评估法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效果、救治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秀芳 赵志平 +1 位作者 张娟 赵奇 《医学信息》 2023年第14期159-162,共4页
目的研究序贯评估法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效果、救治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2月-2022年2月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滨人民医院接收的62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对照组... 目的研究序贯评估法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效果、救治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2月-2022年2月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滨人民医院接收的62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开展序贯评估法护理,比较两组急救效果、救治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救治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GCS评分高于护理前,NIHS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序贯评估法护理可提高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效果,缩短其救治时间,减少救治过程中的不良事件,降低其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序贯评估法护理 救治时间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下载PDF
自发性脑出血发病后血钠水平对30 d内死亡率的影响
16
作者 冒萧萧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12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发病后不同时间点血钠水平对30d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9年9月—2020年8月收治的12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全部患者发病后第1 d、第2 d、第3 d、第5 d、第7 d、第10 d、第14 d血钠水...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发病后不同时间点血钠水平对30d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9年9月—2020年8月收治的12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全部患者发病后第1 d、第2 d、第3 d、第5 d、第7 d、第10 d、第14 d血钠水平,利用ROC曲线预测30 d死亡率的血钠水平最佳时间点和截点。根据患者在最佳时间点及截点下的血钠水平分为高血钠组与低血钠组,分析各组患者30 d死亡率及基线数据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发病第1 d不同血钠水平分组下,低血钠组与高血钠组相比30 d死亡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5 d的血钠水平分组下,高血钠组与低血钠组相比30 d死亡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1 d不同血钠水平分组下,低血钠组和高血钠组的性别、年龄、基础病患病率、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5 d的血钠水平分组下,低血钠组与高血钠组相比GCS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中,发病后第1 d低血钠更容易造成患者死亡;发病后第5 d高血钠更容易造成患者死亡,且入院时患者的GCS评分越低,发病后第5 d越易发生高血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时间点 高钠 低钠 死亡率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