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4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群体成穗率与干物质积累动态关系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59
1
作者 钟旭华 彭少兵 +1 位作者 JohnE.SHEEHY 刘鸿先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应用两个水稻茎数动态模型 (TIL和 RGR模型 ) ,分析了成穗率与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关系。结果表明 :(1)成穗率与最高茎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支持了“降低苗峰是提高成穗率的关键”的结论 ;(2 )最高茎数与穗分化始期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 应用两个水稻茎数动态模型 (TIL和 RGR模型 ) ,分析了成穗率与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关系。结果表明 :(1)成穗率与最高茎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支持了“降低苗峰是提高成穗率的关键”的结论 ;(2 )最高茎数与穗分化始期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 ,前期干物质积累过快是苗峰过高的原因之一 ;(3)成穗率与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密切相关。同样的干物质积累量 ,干物质积累动态不同 ,其茎数动态相差很大。在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相近的情况下 ,穗分化以前干物质积累所占的比例越大 ,成穗率越低。采用一组独立的实测资料进行分析 ,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由此可见 ,优化干物质积累动态是提高成穗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穗率 干物质积累动态模拟 水稻 群体质量 茎数动态模型 产量
下载PDF
水稻分蘖的分子机理研究 被引量:41
2
作者 李学勇 钱前 李家洋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3年第4期274-276,共3页
分蘖是水稻等禾谷类作物最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它直接决定着水稻穗数的多少并进而影响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分蘖又是单子叶植物一种特殊的分枝现象,具有重要的发育生物学意义。我们与合作者共同努力,克隆了控制水稻分蘖的关键基因MOC1,... 分蘖是水稻等禾谷类作物最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它直接决定着水稻穗数的多少并进而影响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分蘖又是单子叶植物一种特殊的分枝现象,具有重要的发育生物学意义。我们与合作者共同努力,克隆了控制水稻分蘖的关键基因MOC1,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部分研究结果已发表在2003年4月10日出版的Nature上[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蘖 分子机理 农艺性状 单秆突变体 MOCl基因 基因控制 分子遗传学
下载PDF
夜间温度升高对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3
作者 魏金连 潘晓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27-432,共6页
利用两间玻璃室内夜间不同的温度条件,研究了全生育期夜间温度对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与夜间常温对照相比,夜间高温处理明显加快早稻的秧苗出叶速率,显著提高秧苗素质;有利于分蘖的发生和生长,提高有效穗数。但夜间高温处理明显... 利用两间玻璃室内夜间不同的温度条件,研究了全生育期夜间温度对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与夜间常温对照相比,夜间高温处理明显加快早稻的秧苗出叶速率,显著提高秧苗素质;有利于分蘖的发生和生长,提高有效穗数。但夜间高温处理明显缩短了早稻的始穗期和剑叶叶绿素缓降期,减少颖花分化,结实率下降,产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夜间温度 出叶 分蘖 叶绿素含量 颖花分化 产量构成
下载PDF
Strigolactones and Brassinosteroids Antagonistically Regulate the Stability of the D53-OsBZR1 Complex to Determine FC1 Expression in Rice Tillering 被引量:28
4
作者 Zhongming Fang Yuanyuan Ji +3 位作者 Jie Hu Renkang Guo Shiyong Sun Xuelu Wang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4期586-597,共12页
Rice tillering,a key architecture trait determ ining grain yield,is highly regulated by a class of newly identified phytohorm ones,strigolactones(SLs).How ever,the whole SL signaling pathw ay from the receptor to dow ... Rice tillering,a key architecture trait determ ining grain yield,is highly regulated by a class of newly identified phytohorm ones,strigolactones(SLs).How ever,the whole SL signaling pathw ay from the receptor to dow nstream transcription factors to finally inhibit tillering remains unrevealed.In this study,we first found that brassinosteroids(BRs)strongly enhance tillering by prom oting bud outgrow th in rice,which is largely different from the function of BRs in Arabidopsis.Genetic and biochem ical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both the SL and BR signaling pathw ays control rice tillering by regulating the stability of D53 and/or the OsBZR1 RLA1-DLT module,a transcriptional complex in the rice BR signaling pathway.We further found that D53 interacts with OsBZR1 to inhibit the expression of FC1,a local inhibitor of tillering,and that this inhibition depends on direct DNA binding by OsBZR1,which recruits D53 to the FC1 promoter in rice buds.Taken together,these findings uncover a mechanism illustrating how SLs and BRs coordinately regulate rice tillering via the early responsive gene FC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tillering strigolactones BRASSINOSTEROIDS D53 OsBZFM FCY
原文传递
渍水对四川小麦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7
5
作者 吴元奇 李朝苏 +2 位作者 樊高琼 吴晓丽 汤永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62-1170,共9页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连续2年(2011—2012和2012—2013年)以川麦104和内麦836为对象,在小麦苗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分别进行35 d的渍水处理,研究渍水对四川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渍水减产最大,减产10%~15%,随...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连续2年(2011—2012和2012—2013年)以川麦104和内麦836为对象,在小麦苗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分别进行35 d的渍水处理,研究渍水对四川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渍水减产最大,减产10%~15%,随渍水时期的后移,对产量的影响减小.苗期渍水降低了第3~6叶SPAD值、单株分蘖力和单株成穗数,降低了有效穗数、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成熟期干物质量.拔节期渍水降低了第4~7叶SPAD值,孕穗期渍水降低了倒4、倒3、倒2叶SPAD值,拔节期和孕穗期渍水导致花后旗叶SPAD值下降,渐增期灌浆速率(R1)和平均灌浆速率(Rmean)下降,千粒重下降.开花期渍水对产量影响较小.表明苗期渍水是四川稻茬小麦渍害临界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渍水 产量 分蘖 灌浆
原文传递
水稻群体茎蘖动态的计算机模拟模型 被引量:17
6
作者 黄耀 高亮之 +2 位作者 金之庆 陈华 葛道阔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7-32,26,共7页
水稻群体茎蘖动态的计算机模拟模型黄耀,高亮之,金之庆,陈华,葛道阔(江苏省在科院,南京210014)SimulationModelofTilleringDynamicsofRiceCommunity.¥HuangYa... 水稻群体茎蘖动态的计算机模拟模型黄耀,高亮之,金之庆,陈华,葛道阔(江苏省在科院,南京210014)SimulationModelofTilleringDynamicsofRiceCommunity.¥HuangYao;GaoLiangzhi;J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蘖 计算机 模拟模型
下载PDF
稀植条件下杂交稻分蘖成穗规律和穗粒结构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陈惠哲 朱德峰 +1 位作者 林贤青 张玉屏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54,共4页
研究了 19.5 ,13 .5和 7.5穴 m2 3个种植密度下杂交稻组合中优 6号和两优培九不同时期的分蘖成穗规律和穗粒结构。结果表明 ,稀植促进分蘖发生 ,并导致最高分蘖期和有效分蘖期延迟 ,13 .5和 7.5穴 m2 比 19.5穴 m2 的最高分蘖期分别推... 研究了 19.5 ,13 .5和 7.5穴 m2 3个种植密度下杂交稻组合中优 6号和两优培九不同时期的分蘖成穗规律和穗粒结构。结果表明 ,稀植促进分蘖发生 ,并导致最高分蘖期和有效分蘖期延迟 ,13 .5和 7.5穴 m2 比 19.5穴 m2 的最高分蘖期分别推迟 7和 14d ;随种植密度下降 ,中后期发生的分蘖在茎蘖数中的比例提高 ,相应成穗率也提高 ;早期分蘖所成的穗与后期分蘖所成穗的每穗粒数差异较大 ,结实率差异较小 ,两者的产量差异主要由穗粒数差异引起 ;随种植密度下降 ,分蘖力较弱的组合产量显著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稀植 分蘖时期 分蘖成穗规律 穗粒结构
下载PDF
稻-鸭复合生态系统产甲烷细菌数量 被引量:17
8
作者 邓晓 廖晓兰 黄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695-1699,共5页
采用厌氧培养箱技术 ,用最大或然数计数法 (MPN法 )和滚管法同时测定稻 -鸭复合系统和常规稻作系统早稻不同生育期土壤中的产甲烷细菌数量。结果表明 :(1)两系统产甲烷菌数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水稻返青期前 ,两系统的产甲烷菌数... 采用厌氧培养箱技术 ,用最大或然数计数法 (MPN法 )和滚管法同时测定稻 -鸭复合系统和常规稻作系统早稻不同生育期土壤中的产甲烷细菌数量。结果表明 :(1)两系统产甲烷菌数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水稻返青期前 ,两系统的产甲烷菌数量相差不大 ,随着水稻生育期的推进 ,两处理的产甲烷菌数量逐渐增加 ,均在分蘖盛期明显增高 ,孕穗期达到最高 ,乳熟期又显著减少 ,生长后期又有所回升。(2 )稻田围栏养鸭能减少稻田中的产甲烷菌数量 ,特别是减少了稻田甲烷排放高峰期的产甲烷菌数量。在水稻分蘖盛期和孕穗期 ,MPN计数法中 ,稻 -鸭复合生态系统低于常规稻作系统 2 0 .0 %~ 96 .9% ;滚管法计数中 ,前者比后者降低 33.3%~ 98.1% ,两系统的产甲烷菌数量之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3)产甲烷细菌对甲醇、异丙醇、CO2 / H2 、乙酸钠有嗜好表现 ,对甲胺、甲酸、甲胺 +甲醇 +甲酸 +异丙醇 +乙酸钠 (混合基质 1)、甲酸 +甲醇 +异丙醇 +乙酸钠 (混合基质2 )、甲醇 +异丙醇 +乙酸钠 (混合基质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复合生态系统 产甲烷细菌 数量 基质
下载PDF
烯效唑对小麦苗期生长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9
9
作者 王熹 俞美玉 +1 位作者 陶龙兴 黄效林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0-56,共7页
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播前种子处理(拌种,闷种或浸种),对小麦苗期生长的生物学效应:一是降低麦苗生长速度,控制苗高;二是促进麦苗分蘖,增加年前分蘖数;此外,还可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效率,降低地上部呼吸强度,增加干物质... 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播前种子处理(拌种,闷种或浸种),对小麦苗期生长的生物学效应:一是降低麦苗生长速度,控制苗高;二是促进麦苗分蘖,增加年前分蘖数;此外,还可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效率,降低地上部呼吸强度,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麦苗素质与抗寒性,收到增穗增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分蘖 烯效唑
下载PDF
玉米分蘖性和多穗性的遗传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0
作者 李莹 石海春 +1 位作者 柯永培 杨重云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6-59,共4页
概述了玉米分蘖性和多穗性的表现特点及其遗传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对其基因效应、遗传相关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指出其遗传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 玉米 分蘖 多穗 遗传研究
下载PDF
直播稻主茎分蘖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周青 夏燕 王华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4期546-548,共3页
通过微区试验 ,研究了直播水稻在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主茎不同叶位分蘖籽粒的生产力。结果表明 :3种密度下直播水稻的中部蘖位优势 >下部蘖位 >上部蘖位 ,中部分蘖的籽粒生产力较高。要获得高产必须在充分利用下部蘖位成穗的基础上 。
关键词 主茎 分蘖 生产力 直播 水稻
下载PDF
杂交狼尾草生育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陈锦新 张国平 赵国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4-17,共4页
研究了杭州生态条件下移栽杂交狼尾草的生育特性。试验表明,杂交狼尾草平均每叶展开需积温前3叶为75.9℃、9叶至20叶为62.3℃;4叶1心开始分蘖;单株干物质积累高峰期出现于拔节后,茎叶粗蛋白含量随生育期而下降;重施... 研究了杭州生态条件下移栽杂交狼尾草的生育特性。试验表明,杂交狼尾草平均每叶展开需积温前3叶为75.9℃、9叶至20叶为62.3℃;4叶1心开始分蘖;单株干物质积累高峰期出现于拔节后,茎叶粗蛋白含量随生育期而下降;重施拔节肥是高产优质的关键,根茎安全越冬应保持地温在1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尾草 杂交狼尾草 积温 分蘖 干物质积累
下载PDF
多效唑和稀效唑对草地早熟禾分蘖和根的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晓静 张德罡 《草原与草坪》 CAS 2005年第6期37-40,共4页
通过盆栽试验,对多效唑和烯效唑两种药剂共5个浓度对草地早熟禾Crest和Alpine两个品种的分蘖和根的生长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效唑和烯效唑都能有效地提高Crest和Alpine的分蘖数,并且分蘖数随施药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多效唑... 通过盆栽试验,对多效唑和烯效唑两种药剂共5个浓度对草地早熟禾Crest和Alpine两个品种的分蘖和根的生长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效唑和烯效唑都能有效地提高Crest和Alpine的分蘖数,并且分蘖数随施药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多效唑的适宜用量为50 mg/m2,烯效唑为20 mg/m2。多效唑和烯效唑都可以促进Crest和Alpine根系的生长,可促进根增长,增粗和侧根发生,从而使根重增加,促进根系生长的最适用量多效唑为25 mg/m2,烯效唑为20 mg/m2。由于根重的显著增加,茎叶重相对降低,根冠比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唑 烯效唑 草地早熟禾 分蘖 根生长
下载PDF
甘蔗分蘖发生及成茎的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4
作者 丘立杭 范业庚 +5 位作者 罗含敏 黄杏 陈荣发 杨荣仲 吴建明 李杨瑞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2-202,共11页
甘蔗是以收获地上茎为主的重要糖料作物,蔗糖分储藏在蔗茎节间,而分蘖是甘蔗有效茎形成的关键,因此促进甘蔗分蘖成茎是提高甘蔗产量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水稻分蘖机理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甘蔗也具有禾本科植物特殊的分蘖特性,但... 甘蔗是以收获地上茎为主的重要糖料作物,蔗糖分储藏在蔗茎节间,而分蘖是甘蔗有效茎形成的关键,因此促进甘蔗分蘖成茎是提高甘蔗产量的最有效途径之一。目前,水稻分蘖机理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甘蔗也具有禾本科植物特殊的分蘖特性,但相关研究相对滞后,尤其是分子调控机制。本文详细阐述了甘蔗分蘖的生物学特性及现实意义,从栽培技术与管理、环境条件、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激素)和遗传因素等方面阐述甘蔗分蘖发生及其生长发育的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甘蔗分蘖调控的分子机理提供新视角,也为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及分子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分蘖 有效茎数 植物激素 化学调控
原文传递
独脚金内酯调控水稻分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黎舒佳 高谨 +1 位作者 李家洋 王永红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9-548,共10页
水稻(Oryza sativa)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调控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分蘖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种特殊的分枝,它不仅是与水稻产量密切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也是揭示高等植物侧枝生长发育机制的理想模型... 水稻(Oryza sativa)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调控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分蘖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种特殊的分枝,它不仅是与水稻产量密切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也是揭示高等植物侧枝生长发育机制的理想模型。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L)是一类新型植物激素,能够抑制植物分枝的生长发育。近年来,关于SL合成与信号在调控水稻分蘖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对其信号转导的下游组分的研究还相对匮乏。该文综述了SL合成途径、信号途径及下游靶基因调控水稻分蘖的研究进展,并与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豌豆(Pisum sativum)和矮牵牛(Petunia hybrida)中的研究进行了比较,同时还对如何挖掘SL途径的新组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独脚金内酯 分蘖 分枝 植物激素
原文传递
不同光照质量和刈割强度对小糠草无性繁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汪诗平 万长贵 Ronald E.Sosebee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45-248,共4页
本实验于 1996年在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草原、野生动物和渔类系的温室和实验室中进行 .实验材料均为盆栽小糠草 .实验设计为在自然光照下 (R/FR =1.1) ,以不同留茬高度 (10、15、2 0cm和不刈割 )作为不同刈割强度 ;用不同红光 /远红光... 本实验于 1996年在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草原、野生动物和渔类系的温室和实验室中进行 .实验材料均为盆栽小糠草 .实验设计为在自然光照下 (R/FR =1.1) ,以不同留茬高度 (10、15、2 0cm和不刈割 )作为不同刈割强度 ;用不同红光 /远红光比例 (R/FR =1.3和 0 .7)处理不同刈割强度的小糠草 ,观测不同处理对小糠草无性繁殖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小糠草净增蘖数随刈割强度增加而减少 ;除不刈割处理外 ,光照质量变化 (R/FR的比例 )对分蘖性能影响不大 .所有刈割强度下都不存在分蘖的补偿性生长效应 ,但幼叶伸长速度随刈割强度的增大而加快 .可以认为小糠草应适度利用 ,强度利用或不利用均不利于该草生长发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糠草 刈割强度 红光/远红光比例 无性繁殖 光照
下载PDF
中原地区多年生禾草物候期特点与分蘖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郭孝 陈二秋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5-38,共4页
研究了中原地区 3种主要禾本科牧草 (苇状羊茅、多年生黑麦草、无芒雀麦 )在 1年内的物候期特点以及分蘖动态。结果表明 ,禾草在生长期内都在进行不同程度地分蘖 ,分蘖速度在 1年内有 3个高峰期 (分蘖期、孕穗期和果后营养期 )、1个平... 研究了中原地区 3种主要禾本科牧草 (苇状羊茅、多年生黑麦草、无芒雀麦 )在 1年内的物候期特点以及分蘖动态。结果表明 ,禾草在生长期内都在进行不同程度地分蘖 ,分蘖速度在 1年内有 3个高峰期 (分蘖期、孕穗期和果后营养期 )、1个平缓期和 1个负增长期 ,分蘖速度最快的为分蘖期 ,物候期内单株分蘖数和全年分蘖总数在果后营养期中达到最大。另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地区 多年生禾 物候期 分蘖动态
下载PDF
控蘖剂调控水稻分蘖发生的效果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绍华 揭水通 +1 位作者 丁艳锋 王强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29-32,共4页
以 5种水稻控蘖剂为供试材料 ,研究结果表明 :5种控蘖剂均能有效抑制水稻分蘖发生 ,其中控蘖剂B抑蘖能力最强 ;施药时期影响控蘖剂的抑蘖效果 ,施药越早抑蘖效果越强 ;控蘖剂靶标蘖位与施药时叶龄关系密切 ,主茎 5叶期施药 ,受抑制蘖位... 以 5种水稻控蘖剂为供试材料 ,研究结果表明 :5种控蘖剂均能有效抑制水稻分蘖发生 ,其中控蘖剂B抑蘖能力最强 ;施药时期影响控蘖剂的抑蘖效果 ,施药越早抑蘖效果越强 ;控蘖剂靶标蘖位与施药时叶龄关系密切 ,主茎 5叶期施药 ,受抑制蘖位主要为Ⅳ和V ,主茎 9叶期施药 ,受抑制蘖位主要为Ⅶ和Ⅷ ;无效分蘖期喷施控蘖剂能减少大田无效分蘖的发生 ,降低群体的高峰苗数 ,增加氮素吸收量 ,提高氮素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控蘖剂 分蘖发生 调控效果 成穗率 氮素利用率 产量
下载PDF
甘蔗分蘖期间叶面喷施乙烯利后两种内源激素的变化 被引量:15
19
作者 周传凤 李杨瑞 杨丽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388-391,共4页
选用甘蔗品种新台糖16号和新台糖22号为材料,在分蘖前期以0(清水)、100、400 mg/L 3种不同乙烯利浓度进行叶面喷施,定期采样分析了茎尖和伤流液中的生长素(IAA)与细胞分裂素(CTK的含量),同时统计了分蘖率、后期分蘖率。结果表明,100mg/... 选用甘蔗品种新台糖16号和新台糖22号为材料,在分蘖前期以0(清水)、100、400 mg/L 3种不同乙烯利浓度进行叶面喷施,定期采样分析了茎尖和伤流液中的生长素(IAA)与细胞分裂素(CTK的含量),同时统计了分蘖率、后期分蘖率。结果表明,100mg/L乙烯利处理后分蘖期茎尖IAA含量减少,根部CTK浓度增加,根部伤流液中CTK/IAA比值变大;促进了甘蔗的分蘖,提高分蘖率,尤以对新台糖22号的效应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乙烯利 激素 生长素 细胞分裂素
下载PDF
弱光胁迫影响甘蔗叶片内源激素的平衡和分蘖进程 被引量:15
20
作者 丘立杭 李强 +5 位作者 黄杏 罗含敏 陈荣发 吴建明 李杨瑞 陈栋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0-290,共11页
光是甘蔗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充足的光照是甘蔗生育期中分蘖形成和生长的基础。然而,广西特殊的地形地貌限制了蔗田的光照条件,从而影响甘蔗分蘖及分蘖成茎和蔗茎产量。为揭示弱光胁迫对甘蔗分蘖生长发育及其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以... 光是甘蔗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充足的光照是甘蔗生育期中分蘖形成和生长的基础。然而,广西特殊的地形地貌限制了蔗田的光照条件,从而影响甘蔗分蘖及分蘖成茎和蔗茎产量。为揭示弱光胁迫对甘蔗分蘖生长发育及其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以生态适应性较好的甘蔗优良品种‘桂糖29号’为试验材料,全自然光强为对照,通过遮荫形成不同的弱光胁迫,调查不同弱光胁迫下甘蔗分蘖及生长情况,同时分析胁迫15、30、45、60 d时甘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生长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_3)、脱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弱光胁迫致使甘蔗分蘖生长发育明显延滞,甘蔗分蘖发生时间至少滞后15 d,严重的导致分蘖不发生和死亡;甘蔗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显著升高,但株高生长和茎径增粗均显著地受抑制,进而导致植株生物量积累显著减少。进一步研究发现,弱光胁迫下不同生育时期甘蔗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大小为:ZR>IAA>ABA>GA_3。在适应弱光胁迫过程中,甘蔗叶片的IAA、ABA和ZR含量均显著升高,IAA/ABA、IAA/ZR比值在分蘖适应寡照胁迫中表现为升高;GA_3含量和GA_3/ABA比值均先降后升;ZR含量和ZR/ABA比值表现为升高。这些内源激素含量和比例变化可能是甘蔗分蘖进程受到抑制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分蘖 弱光胁迫 农艺性状 内源激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