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山峡河段开发功能定位与开发方案
1
作者 钱裕 梁艳洁 +2 位作者 段文龙 倪菲菲 张军梅 《吉林水利》 2022年第10期1-6,共6页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促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给黑山峡河段开发带来新机遇,研究新形势下的黑山峡河段开发功能定位与开发方案对河段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新形势下黑山峡河段开发功能定位,通过比较不同开发方...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促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给黑山峡河段开发带来新机遇,研究新形势下的黑山峡河段开发功能定位与开发方案对河段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新形势下黑山峡河段开发功能定位,通过比较不同开发方案在满足河段开发功能需求、地质条件、淹没损失、环境影响、投资等方面的不同,认为“虎峡+大柳树”二级开发方案更优,可为河段开发方案决策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山峡河段 开发方案 虎峡 二级开发
下载PDF
虎跳峡龙蟠右岸土石混合体野外试验研究 被引量:107
2
作者 徐文杰 胡瑞林 +2 位作者 谭儒蛟 曾如意 于火青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70-1277,共8页
土石混合体是一种力学性质极其复杂的特殊的工程地质体,它的存在会对工程带来极大的危害。由于其物理力学性质较为复杂且试样难以采集,目前对它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为进一步研究土石混合体的变形破坏特征,对虎跳峡龙蟠右岸地区分布的土... 土石混合体是一种力学性质极其复杂的特殊的工程地质体,它的存在会对工程带来极大的危害。由于其物理力学性质较为复杂且试样难以采集,目前对它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为进一步研究土石混合体的变形破坏特征,对虎跳峡龙蟠右岸地区分布的土石混合体选取6个试验点分别进行了天然状态下(3个)和浸水条件下(3个)的原位大型水平推剪试验,取得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成果。通过现场试验,得出了该区土石混合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强度特征和应力–应变曲线,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土石混合体在天然状态下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同时对各试样的粒径级配关系辅以三维滑动面分析对土石混合体的变形破坏机制进行了探讨,解释这种特殊的地质体的内摩擦角偏高的内涵所在。提出在计算强度参数时应采用平均滑动面和对土石混合体的黏聚力起重要作用的关键粒径的概念。最后,对研究区分布的土石混合体的强度参数提出合理的参考值,为变形体的三维稳定分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力学 土石混合体 水平推剪试验 天然状态 浸水状态 虎跳峡
下载PDF
水下土石混合体的原位大型水平推剪试验研究 被引量:59
3
作者 徐文杰 胡瑞林 曾如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14-818,共5页
以虎跳峡龙蟠右岸地区分布的土石混合体为依托,对土石混合体在浸水条件下的力学响应进行了大型原位水平推剪试验,取得一些成果。通过现场试验,提出在采用水平推剪试验获得土石混合体的强度参数时,为了结果的可靠性计算滑面应采用平均滑... 以虎跳峡龙蟠右岸地区分布的土石混合体为依托,对土石混合体在浸水条件下的力学响应进行了大型原位水平推剪试验,取得一些成果。通过现场试验,提出在采用水平推剪试验获得土石混合体的强度参数时,为了结果的可靠性计算滑面应采用平均滑面。同时,将试验区天然状态下和浸水条件下的土石混合体强度参数进行对比,得出了土石混合体的各强度参数在浸水前后的变化规律。最后,对试验区土石混合体在浸水下的强度参数提出了合理的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 水平推剪试验 浸水状态 虎跳峡
下载PDF
金沙江虎跳峡河段河床深厚覆盖层成因及工程意义 被引量:27
4
作者 王启国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455-1466,共12页
虎跳峡河段具备建设金沙江中游龙头水库的地形、地质条件,开发效益十分显著。本河段河床覆盖层深厚,最深达250m,在深厚的覆盖层上建设高坝大库技术难度大,研究河床覆盖层的成因和探讨深厚覆盖层建高坝的可行性对本河段水电开发方案坝址... 虎跳峡河段具备建设金沙江中游龙头水库的地形、地质条件,开发效益十分显著。本河段河床覆盖层深厚,最深达250m,在深厚的覆盖层上建设高坝大库技术难度大,研究河床覆盖层的成因和探讨深厚覆盖层建高坝的可行性对本河段水电开发方案坝址比选意义重大。通过大量的地质调查、勘探、岩土测试等勘察成果,揭示了本河段河床深厚覆盖层的成因:本河段主要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区域垂直升降活动明显,形成了滇西北地区有名的古龙蟠断陷盆地,东侧的玉龙山在中更新世以来不断抬升,龙蟠盆地相对下降并陆续接受各种类型的沉积,河床最终形成了现今的深厚覆盖层。本河段水电开发较典型的比选坝址有8处,其中位于虎跳峡大峡谷地段的下峡口、上峡口2个坝址的河床覆盖层相对较浅(厚40~50m),坝基处理较容易;上游河段石鼓、红岩、上江3个坝址河床覆盖层最为深厚(厚172~250m),根据目前世界筑坝技术水平,大坝只宜座落在覆盖层上,坝高最低为250m级水平,修建高土石坝技术均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前沿水平;龙蟠、塔城、其宗3个坝址河床覆盖层深度相当(厚100m左右),覆盖层全挖或利用方案的大坝规模均已接近甚至达到当前国内外大坝建设的最高水平,筑坝技术需深入研究。结果对研究金沙江河谷发育史以及今后类似工程坝址比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深厚覆盖层 龙蟠盆地 建坝可行性 高土石坝 坝址比选 虎跳峡河段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玉龙雪山(5596m)晚新生代隆升的侵蚀与构造控制作用 被引量:23
5
作者 石许华 王二七 +1 位作者 王刚 樊春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2-231,共10页
玉龙雪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它以其独特的地貌特征而引人关注。其顶部为一古残留面,在30×20km^2范围内海拔〉5000m的山峰达18座,高出其周围地区平均海拔近1000m。在分析该区地质地貌特征基础上,我们根据岩石圈弹性挠曲地壳均... 玉龙雪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它以其独特的地貌特征而引人关注。其顶部为一古残留面,在30×20km^2范围内海拔〉5000m的山峰达18座,高出其周围地区平均海拔近1000m。在分析该区地质地貌特征基础上,我们根据岩石圈弹性挠曲地壳均衡理论,以较保守的残留面海拔4250m为当时金沙江下切玉龙雪山的基准面,结果表明:由于虎跳峡中大规模物质剥蚀而引起玉龙雪山地壳均衡反弹,导致山体隆升了468m,这完全是侵蚀作用对于玉龙雪山隆升的贡献。而玉龙雪山与周围地区的剩余地势高差,主要由正断层等构造作用造成。因此,玉龙雪山的隆升是侵蚀与构造作用共同控制的结果。该区最大量地壳均衡反弹的触发机制是5.0~2.5Ma期间玉龙雪山东西两侧正断层的发生。另一方面,作为玉龙雪山的南东延伸部分——点苍山(4122m)在5.0~2.5Ma同样也发生了构造伸展,但是没有遭受大规模的河流侵蚀作用,因此其海拔相对要低很多。这进一步说明地壳均衡反弹导致了玉龙雪山隆升,并加大了玉龙雪山与点苍山在原有基础上的地势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 玉龙雪山 虎跳峡 地壳均衡反弹 侵蚀 隆升
下载PDF
金沙江虎跳峡河段水电开发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启国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92-1298,共7页
虎跳峡河段水电开发效益显著,具备建设金沙江中游龙头水库的地形、地质条件。本河段水电开发涉及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有:强震区建坝问题、河床深厚覆盖层建高坝问题、坝肩及近坝大型堆积体稳定问题、大型洞室群的围岩稳定性以及工程高边... 虎跳峡河段水电开发效益显著,具备建设金沙江中游龙头水库的地形、地质条件。本河段水电开发涉及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有:强震区建坝问题、河床深厚覆盖层建高坝问题、坝肩及近坝大型堆积体稳定问题、大型洞室群的围岩稳定性以及工程高边坡稳定问题等,研究这些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对本河段水电开发方案比选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跳峡河段 水电开发 重大工程地质问题
下载PDF
虎跳峡龙蟠右岸边坡稳定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7
作者 徐文杰 胡瑞林 +3 位作者 岳中琦 谭儒蛟 李仁江 曾如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996-2004,共9页
虎跳峡龙蟠右岸边坡的稳定性问题对拟建的虎跳峡水电站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钻探及平硐勘查过程中尚未发现该边坡有连续的滑动面,因此无法用传统的极限平衡法对其稳定性作出判定。本文运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虎跳峡龙蟠右岸边坡的稳定性... 虎跳峡龙蟠右岸边坡的稳定性问题对拟建的虎跳峡水电站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钻探及平硐勘查过程中尚未发现该边坡有连续的滑动面,因此无法用传统的极限平衡法对其稳定性作出判定。本文运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虎跳峡龙蟠右岸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研究,得出该边坡在现今应力场状态下的稳定性问题、潜在的破坏模式及相应的滑动面。此外,还结合离散元模拟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和离散元方法获得的滑动面基本一致,增强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离散元 扩展的Drucker-Prager模型 虎跳峡
下载PDF
虎跳峡工程区松散堆积体原位直剪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谭儒蛟 胡瑞林 +2 位作者 刘衡秋 李志祥 曾如意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55,共3页
松散堆积体型斜坡在虎跳峡工程区河段两岸普遍发育,研究其剪切强度对于此类库岸斜坡的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作者设计了堆载式加荷直剪试验方法,并经野外大面积现场试验,获得了堆积体直剪时的剪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对堆积体的剪切强... 松散堆积体型斜坡在虎跳峡工程区河段两岸普遍发育,研究其剪切强度对于此类库岸斜坡的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作者设计了堆载式加荷直剪试验方法,并经野外大面积现场试验,获得了堆积体直剪时的剪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对堆积体的剪切强度性质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同时为工程区堆积体稳定性评价提供了可参考的c、φ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载 原位直剪试验 松散堆积体 虎跳峡
下载PDF
虎跳峡龙蟠右岸斜坡变形的地质力学机制探讨 被引量:9
9
作者 谭儒蛟 胡瑞林 +2 位作者 徐文杰 曾如意 刘衡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02期5674-5679,共6页
龙蟠为拟建虎跳峡水电站的比选坝址之一,其右岸斜坡发育大规模的松动变形岩体。结合最新钻孔、平硐等工程地质勘察和CSAMT法物探资料,在分析区域地质环境效应和剖析斜坡岩体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否定了该斜坡为“古滑坡”的定论,并基于其... 龙蟠为拟建虎跳峡水电站的比选坝址之一,其右岸斜坡发育大规模的松动变形岩体。结合最新钻孔、平硐等工程地质勘察和CSAMT法物探资料,在分析区域地质环境效应和剖析斜坡岩体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否定了该斜坡为“古滑坡”的定论,并基于其特殊的斜坡地质结构和特殊的地质孕育环境提出了斜坡岩体变形的地质力学机制:断裂活动的构造挤压作用造成了近岸岩体的深层破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转化使岩体呈先压后拉的受力效应,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使深部岩体卸荷–拉裂和斜坡后部反倾的软硬相间地层发生了弯曲–蠕变和局部倾倒变形;以坡脚深厚覆盖层压缩和塑性变形为主因,斜坡后期主要表现为岩体的局部错滑、扩容等自适应性结构调整和追踪顺坡向结构面的累进性破坏变形,但尚未形成贯通性剪切变形带。龙蟠斜坡的地质结构和变形模式在虎跳峡工程区具有代表性,因此,该结论不仅为虎跳峡电站龙蟠坝址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分析库区斜坡成因演化和评价其稳定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力学 虎跳峡 龙蟠斜坡 可控源大地声频电磁法 变形机制
下载PDF
FCJ-GIS动力区划模型及其在斜坡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谭儒蛟 胡瑞林 +2 位作者 刘衡秋 曾如意 梁辉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552-2558,共7页
斜坡灾害是地质体在各种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的产物,为描述斜坡成灾的动力耦合作用系统中各种内、外动力作用(因子)的贡献程度,提出内外动力因子指标体系和强度等级,引入模糊综合评判法(FCJ),且建立基于FCJ-GIS的内外动力区划模型,用之... 斜坡灾害是地质体在各种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的产物,为描述斜坡成灾的动力耦合作用系统中各种内、外动力作用(因子)的贡献程度,提出内外动力因子指标体系和强度等级,引入模糊综合评判法(FCJ),且建立基于FCJ-GIS的内外动力区划模型,用之来表征内外动力耦合强度特征。然后,将内外动力耦合作用强度和静态环境条件进行叠加分析,提出基于FCJ-GIS内外动力区划模型的斜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新方法。通过虎跳峡河段斜坡灾害的实例研究表明,88%的斜坡灾害体发育在内外动力耦合作用强度高~较高的区域。说明在内外动力耦合作用强度高的区域,斜坡失稳破坏的几率较高;已有的61个斜坡灾害均位于高~较高的危险性区划域内,空间预测的有效率为95%,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这一方法可望成为斜坡灾害危险性评价和空间预测新途径,并服务于工程决策与环境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模糊综合评判法 地理信息系统 内外动力区划 斜坡灾害 危险性评价 虎跳峡
下载PDF
云南虎跳峡大塘子松散堆积体滑坡形成演化机制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衡秋 胡瑞林 +1 位作者 周宏磊 朱志刚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37-41,共5页
大塘子滑坡属于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第四纪崩坡积松散堆积体滑坡.从滑坡的发育特征调查和资料收集入手,研究了该滑坡的形成条件和演化机制,分析认为降雨和地震联合作用诱发滑坡的产生,且滑坡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其形成过程经历"碎石... 大塘子滑坡属于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第四纪崩坡积松散堆积体滑坡.从滑坡的发育特征调查和资料收集入手,研究了该滑坡的形成条件和演化机制,分析认为降雨和地震联合作用诱发滑坡的产生,且滑坡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其形成过程经历"碎石体堆积-自然休止状态-显著滑动"3个演化阶段,存在再次滑动的可能性,其周期长短主要受降雨强度和地震活动的影响.这一结果对于合理部署区域防灾减灾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跳峡 松散堆积体滑坡 演化机制 周期性
下载PDF
方解石热释光定年技术的发展历史与展望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可心 胡贵明 +5 位作者 刘静 沈续文 高云鹏 王文鑫 温欣语 蒋帅宇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9-722,共24页
矿物晶体中累积的释光信号与其暴露在辐射环境中的时间相关,可用于测定沉积物年代。近年来,依托石英和长石2种矿物释光信号的测年方法日臻成熟,但这2种矿物的释光信号过早饱和,限制了其测年上限(通常<300ka)。前人研究表明,方解石亦... 矿物晶体中累积的释光信号与其暴露在辐射环境中的时间相关,可用于测定沉积物年代。近年来,依托石英和长石2种矿物释光信号的测年方法日臻成熟,但这2种矿物的释光信号过早饱和,限制了其测年上限(通常<300ka)。前人研究表明,方解石亦有可能成为热释光测年材料,因为其热释光信号对剂量响应的灵敏度高,且特征饱和剂量约可达3000~5000Gy,有望将释光测年范围扩展至第四纪尺度。特别地,这一技术的发展也将拓展目前仅限于剥露速率极高地区的释光低温热年代学的应用范围,使其更好地贡献于地貌演化和构造活动的研究。文中对方解石热释光的基本原理和测年流程进行了简要概括,总结了方解石热释光测年应用及动力学参数的研究成果。此外,利用方解石热释光技术对虎跳峡段的基岩样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ITL-235℃释光信号可用于该地区剥露历史的恢复工作。同时,文中基于上述内容讨论了方解石热释光技术的应用潜力和待解决问题,以期为该技术在构造地貌领域的应用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 热释光 低温热年代学 虎跳峡
下载PDF
金沙江大具盆地中的巨大洪水沉积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庆龙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8-123,共6页
金沙江虎跳峡下游的大具盆地填充着一套以棱角、次棱角状灰岩、大理岩碎屑为主的沉积,其最大厚度可达100~200 m.这套碎屑堆积的粒度、分选性、层理等特征在空间上存在很大变化.过去的研究者将它们看作是冰碛物、冰水沉积甚至湖泊沉积.然... 金沙江虎跳峡下游的大具盆地填充着一套以棱角、次棱角状灰岩、大理岩碎屑为主的沉积,其最大厚度可达100~200 m.这套碎屑堆积的粒度、分选性、层理等特征在空间上存在很大变化.过去的研究者将它们看作是冰碛物、冰水沉积甚至湖泊沉积.然而,大具盆地周围的山岳冰川在第四纪冰期并不能下降至海拔仅1 500~1 700 m的大具盆地,而冰水和湖泊的水动力条件也无法形成这样的碎屑沉积.中国文明起源时期黄河积石峡溃决大洪水沉积证据的发现和确认为理解大具盆地这套特殊碎屑的成因提供了新思路.沉积特征的比较分析表明,大具盆地中的碎屑堆积与黄河积石峡溃决大洪水沉积在特征上非常相似,且均分布于深切峡谷的下游,可推断它是虎跳峡滑坡堰塞湖巨大溃决洪水的沉积物.这说明金沙江在史前时代发生过我们未曾想象过的灾变性巨大洪水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大具盆地 特殊碎屑堆积 溃决洪水 巨大洪水 虎跳峡
下载PDF
香格里拉县虎跳峡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苏学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16-120,共5页
随着“香格里拉”旅游热的兴起 ,虎跳峡以其险、峻、雄、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前来探险、猎奇。本文从虎跳峡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条件和现状以及开发利用的对策和措施等方面 ,阐述了虎跳峡旅游资源... 随着“香格里拉”旅游热的兴起 ,虎跳峡以其险、峻、雄、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前来探险、猎奇。本文从虎跳峡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条件和现状以及开发利用的对策和措施等方面 ,阐述了虎跳峡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根据人类共同生存追求的最高境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 ,虎跳峡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朝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向发展。在自然观光旅游的基础上 ,扩展旅游项目 ,加强民族风情旅游资源的开发 ,积极开发旅游产品 ,开发过程中 ,既要努力改善落后的交通 ,又要尽量保护峡区原始的风貌 ;既要维护当地的经济利益 ,又要加强与相邻兄弟县的合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跳峡 旅游资源 开发构想 开发评价 对策
下载PDF
地质构造在虎跳峡金沙江大桥桥址比选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文海 锁沛斯 秦雨樵 《土工基础》 2017年第3期313-316,共4页
香丽高速公路金沙江大桥跨越虎跳峡深切峡谷,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复杂,两岸地形、风化带、卸荷带不对称发育,不良地质很发育;复杂地质条件给地质比选带来了很大困难,如何从复杂地质环境中寻找出关键地质因素,就成为了桥址地质... 香丽高速公路金沙江大桥跨越虎跳峡深切峡谷,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复杂,两岸地形、风化带、卸荷带不对称发育,不良地质很发育;复杂地质条件给地质比选带来了很大困难,如何从复杂地质环境中寻找出关键地质因素,就成为了桥址地质比选成功与否的关键;经过勘察综合分析后发现,区内地质构造对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不良地质、岸坡结构及风化带、卸荷带等地质条件均有着密切关联,在地质比选中起到提纲挈领性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 虎跳峡 金沙江大桥 桥址比选 地质比选
原文传递
金沙江虎跳峡河段岸坡变形破坏的相关动力因子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衡秋 胡瑞林 +2 位作者 谭儒蛟 王艳萍 曾如意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488-495,共8页
河谷岸坡的变形与破坏是地球内外动力耦合作用的结果,并且每一种动力地质作用对于岸坡变形失稳的贡献程度不同,造成岸坡变形破坏频率和规模的空间差异。金沙江虎跳峡地区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十分显著,岸坡变形破坏体的空间分布具有鲜明... 河谷岸坡的变形与破坏是地球内外动力耦合作用的结果,并且每一种动力地质作用对于岸坡变形失稳的贡献程度不同,造成岸坡变形破坏频率和规模的空间差异。金沙江虎跳峡地区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十分显著,岸坡变形破坏体的空间分布具有鲜明的地段性。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效果测度分析方法,对虎跳峡河段岸坡变形破坏密度与相关动力因子进行关联度量化分析,从而确定了影响岸坡稳定的关键性动力因子,可为水电开发中的岸坡灾害成因类型划分、危险性评价、灾害治理和工程规划设计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动力 耦合 岸坡变形与破坏 效果测度分析 关键性动力因子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功能分区的河流生态景观保护规划研究--以金沙江中游虎跳峡河段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扬 张绍稳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4-88,共5页
金沙江中游虎跳峡河段生态与景观保护利用研究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综合运用景观生态评价、战略环境评价等方法,较系统地对河段景观生态要素进行评价,以景观生态功能区划为前提,针对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周期,综合协调水利水电枢纽... 金沙江中游虎跳峡河段生态与景观保护利用研究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综合运用景观生态评价、战略环境评价等方法,较系统地对河段景观生态要素进行评价,以景观生态功能区划为前提,针对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周期,综合协调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与景观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优化保护和利用河谷生态环境与风景旅游资源,提升景观生态及旅游环境质量,构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为金沙江中游虎跳峡河段景观生态环境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生态安全 生态功能区划 环境保护 开发利用 虎跳峡河段
下载PDF
金沙江虎跳峡-旭龙河段水电建设景观多样性影响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昊民 王娟 +2 位作者 田昆 王四海 杨宇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86-1091,共6页
金沙江中游水电建设因其对流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选择淹没区面积、斑块数、景观多样性、均匀性、聚集度、蔓延度、形状指数、分维数等指数,构建了由10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景观多样... 金沙江中游水电建设因其对流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选择淹没区面积、斑块数、景观多样性、均匀性、聚集度、蔓延度、形状指数、分维数等指数,构建了由10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景观多样性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对金沙江"虎跳峡-旭龙河"段适宜水电建设的龙盘、塔城和其宗3个坝址、5套建设方案淹没区景观层次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江段往下游方向,景观多样性、均匀性、连通性逐渐降低、破碎化程度加剧;各方案对陆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的影响:其宗下坝>其宗上坝>塔城坝>龙盘高坝>龙盘低坝。研究结果为深入评价金沙江中游水利水电开发的生物多样性影响提供了借鉴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多样性 环境影响评价 金沙江中游虎跳峡-旭龙河段 水电建设
原文传递
金沙江虎跳峡河段复杂构造环境与高坝建设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郭麒麟 孙云志 王启国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5,共5页
为论证金沙江虎跳峡河段高坝建设的可行性,通过对该河段与其他地区已建高坝河段地质构造环境的比较分析,认为下峡口、上峡口、龙蟠坝址区域稳定性差,工程抗震技术难度最大;石鼓、红岩坝址区域稳定性较差,工程抗震技术难度略小;上江、塔... 为论证金沙江虎跳峡河段高坝建设的可行性,通过对该河段与其他地区已建高坝河段地质构造环境的比较分析,认为下峡口、上峡口、龙蟠坝址区域稳定性差,工程抗震技术难度最大;石鼓、红岩坝址区域稳定性较差,工程抗震技术难度略小;上江、塔城、其宗坝址区域稳定性好,工程抗震技术难度最小。对于虎跳峡高坝建设方案中的下峡口、上峡口及龙蟠坝址,高坝建设存在较大的地震安全风险,需要大力加强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性断裂 地震 高坝 金沙江虎跳峡河段
下载PDF
滇中引水工程对金沙江虎跳石景观影响研究
20
作者 汪青辽 侯永平 李秋洁 《吉林水利》 2020年第6期7-11,共5页
滇中引水工程从丽江石鼓镇上游约1.5km的金沙江右岸大同村附近引水,最大引水流量135m3/s。为研究滇中引水工程取水对金沙江下游约47.8km的虎跳峡重要旅游景点虎跳石的景观影响,采用2015年对虎跳石全年每周连续拍摄的照片,分析虎跳石出... 滇中引水工程从丽江石鼓镇上游约1.5km的金沙江右岸大同村附近引水,最大引水流量135m3/s。为研究滇中引水工程取水对金沙江下游约47.8km的虎跳峡重要旅游景点虎跳石的景观影响,采用2015年对虎跳石全年每周连续拍摄的照片,分析虎跳石出现的不同景观特征及其水位,同时结合逐日水文资料提出虎跳石不同特征水位或特征景观下对应的流量量级范围。据此,分析长系列逐日的引水前、后各特征景观出现的天数及频率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滇中引水工程引水后,并未改变引水前虎跳石出现的特征景观类别数量,引水仅改变了特征景观出现的时间和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引水工程 虎跳峡 景观影响 虎跳石 景观特征 景观流量 流量量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