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非部分地区蜱及蜱传疾病的分布概述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晓宇 李增魁 +11 位作者 李中余 耿鹏程 张淑云 高栋 刘培琪 李浩林 何永彩 蒋硕 陈强 康明 李积旭 李英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8-439,共12页
蜱可以传播多种病原体,对人类和动物有着严重的危害。为给亚非地区候鸟迁徙沿线的蒙古国、中国[仅收集候鸟迁徙沿线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和青海省2个代表性省份信息]、巴基斯坦及埃及的蜱及蜱传疾病防治奠定理论基础,该文对上述国家... 蜱可以传播多种病原体,对人类和动物有着严重的危害。为给亚非地区候鸟迁徙沿线的蒙古国、中国[仅收集候鸟迁徙沿线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和青海省2个代表性省份信息]、巴基斯坦及埃及的蜱及蜱传疾病防治奠定理论基础,该文对上述国家近5年的蜱及蜱媒病原体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经整理发现,巴基斯坦境内的蜱种类最为丰富,有51种;中国新疆、中国青海、埃及和蒙古国依次排在其后,其中蒙古国最少,仅有11种。上述国家报道的蜱类大部分属于硬蜱科;报道的蜱媒病原体大部分是人兽共患病原体,如无形体、立克次体和柯克斯体等。鸟类是蜱类的宿主之一和蜱媒病原体的潜在携带者,上述国家位于候鸟东非-西亚迁徙线上,候鸟的迁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该区域蜱和蜱媒病原体的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国 中国新疆 中国青海 巴基斯坦 埃及 蜱媒病原体 候鸟迁徙
原文传递
新疆和硕地区主要蜱类及蜱媒病原体调查 被引量:14
2
作者 孙响 张桂林 +2 位作者 刘晓明 赵焱 郑重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1期5-7,10,共4页
目的调查新疆和硕地区主要蜱的种类、种群分布及蜱媒病原体的自然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布旗法和动物体表检查法采集蜱标本,采用PCR方法进行病原检测。结果从和硕地区清水河农场、乌什塔拉乡、乃仁克尔乡、曲惠乡、塔哈其乡和新塔热乡共采... 目的调查新疆和硕地区主要蜱的种类、种群分布及蜱媒病原体的自然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布旗法和动物体表检查法采集蜱标本,采用PCR方法进行病原检测。结果从和硕地区清水河农场、乌什塔拉乡、乃仁克尔乡、曲惠乡、塔哈其乡和新塔热乡共采集蜱367只,分属3属4种;其中亚洲璃眼蜱占47.41%(174/367),短小扇头蜱占37.60%(138/367),为当地优势蜱种;经PCR扩增出3种蜱媒病原体的特异性DNA片段,比对显示与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以及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有高度同源性;莱姆病螺旋体检出18个阳性,阳性率为4.90%;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检出4个阳性,阳性率为1.09%;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检出11个阳性,阳性率为3.00%。结论和硕地区蜱中存在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以及斑点热的病原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和硕地区 蜱类 蜱媒病原体
原文传递
蜱传疾病及病原体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庄璐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441-445,412,共6页
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物流、人流通过国境口岸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流动更加频繁,蜱传疾病跨境传播风险加大。本文就媒介昆虫蜱病原体的检测方法及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蜱传疾病及病原体种类进行综述。目前,蜱传病原体检测... 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物流、人流通过国境口岸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流动更加频繁,蜱传疾病跨境传播风险加大。本文就媒介昆虫蜱病原体的检测方法及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蜱传疾病及病原体种类进行综述。目前,蜱传病原体检测方法主要有培养法、特异引物PCR、16S r RNA基因文库法、变性梯度凝胶电泳、高通量测序。我国流行的蜱传疾病种类繁多,有蜱传脑炎、蜱传回归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兔热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人单核细胞埃里克体病、莱姆病、Q热、北亚蜱传斑点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落基山斑点热、南非蜱咬热、科萨努尔森林病、鄂木斯克出血热、波瓦森脑炎和科罗拉多蜱热在我国尚未发现。提高口岸查验技术,建立综合防控体系,对于保卫国门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传疾病 病原体 检测
原文传递
黑龙江口岸蜱类及其携带病原体状况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丽炜 侯咏 +3 位作者 李明 温占清 杨军 范东辉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77-82,共6页
〔目的〕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探讨可能存在的新发蜱媒传染病及复合感染情况。〔方法〕采集黑龙江10个口岸的蜱类,通过病原培养分离,动物试验后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检出4种病原微生物,发现了复合感染蜱,其中,人巴贝西原虫为国内... 〔目的〕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探讨可能存在的新发蜱媒传染病及复合感染情况。〔方法〕采集黑龙江10个口岸的蜱类,通过病原培养分离,动物试验后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检出4种病原微生物,发现了复合感染蜱,其中,人巴贝西原虫为国内首次检出,人埃立克体为质检系统内首次检出。全沟硬蜱可同时携带这4种病原体。〔结论〕黑龙江口岸蜱类及蜱携带病原体情况复杂,引起蜱传疾病的风险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传播疾病 病原体 口岸
原文传递
吉林口岸地区主要蜱类及蜱媒病原检测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浦昀 李娟 +4 位作者 宋秀环 李宝贵 马承祯 李冰心 杨怀宁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228-232,共5页
本研究对吉林省口岸地区主要蜱类进行监测,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新发蜱媒病进行检测。结果共采集蜱类1620只,分属1科3属4种,其中,集安口岸为日本血蜱Haemaphysalis japonica和嗜群血蜱Haemaphysalis concinna2种,以嗜群血蜱H.co... 本研究对吉林省口岸地区主要蜱类进行监测,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新发蜱媒病进行检测。结果共采集蜱类1620只,分属1科3属4种,其中,集安口岸为日本血蜱Haemaphysalis japonica和嗜群血蜱Haemaphysalis concinna2种,以嗜群血蜱H.concinna为主;延边口岸为森林革蜱Dermacentor silvarum、日本血蜱H.japonica和嗜群血蜱H.concinna3种,以嗜群血蜱H.concinna为主;长白口岸为森林革蜱D.silvarum和全沟硬蜱lxodes persulcatus2种,以全沟硬蜱I.persulcotus为主。蜱携带病原体检测结果显示,集安口岸嗜群血蜱幼蜱中检测到伽氏疏螺旋体B.garinii和Q热贝氏斯柯氏体C.burnetii2种病原体,最小感染率(MIR)为0.25%;若蜱和成蜱中检测到伽氏疏螺旋体B.garinii、艾氏疏螺旋体B.afzelii和Q热贝氏斯柯氏体C.burnetii3种病原体,阳性感染率分别为2.08%、0.35%、0.69%。延边日岸嗜群血蜱中检测到伽氏疏螺旋体B.garinii、艾氏疏螺旋体B.afielii和Q热贝氏斯柯氏体C.burnetii3种病原体,阳性感染率分别为4.88%、1.63%和1.86%;日本血蜱中,检测到伽氏疏螺旋体B.garinii、Q热贝氏斯柯氏体C.bureaii和北亚斑点热群立克次体R.sibirica3种病原体,阳性感染率均为1.85%。长白口岸森林革蜱检测到伽氏疏螺旋体B.garinii、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E.chaffensis、O热贝氏斯柯氏体C.burnetii、北亚斑点热群立克次体R.sibirica、黑龙江立克次体R.heilongfiangensis5种病原体,阳性感染率分别为2.56%、5.13%、2.56%、20.51%、7.69%,其中从1只森林革蜱中同时检测出北亚斑点热群立克次体R.sibirica和伽氏疏螺旋体B.garinii的复合感染;在全沟硬蜱中,检测到伽氏疏螺旋体B.garinii、艾氏疏螺旋体B.afielii、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E.chaffensis、嗜吞噬无形体A.phagocytophilum、微小巴贝西原虫B.m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群血蜱 全沟硬蜱 蜱媒病原 检测
下载PDF
蜱媒传染病相关病原体混合感染 被引量:7
6
作者 田冰 邓宝成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30-833,844,共5页
目前,蜱媒传染病对公共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不断有新的致病的蜱媒病原体被报道。由于大多数的蜱媒传染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无法迅速准确的对单一的蜱媒病原体感染与多种蜱媒病原体混合感染进行区分,甚至因为疏忽混合感染的可能性而... 目前,蜱媒传染病对公共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不断有新的致病的蜱媒病原体被报道。由于大多数的蜱媒传染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无法迅速准确的对单一的蜱媒病原体感染与多种蜱媒病原体混合感染进行区分,甚至因为疏忽混合感染的可能性而耽误治疗,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本文希望通过综述蜱媒传染病相关病原体可能出现的混合感染种类,减少临床工作中的漏诊和误诊,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媒病原体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混合感染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夏尔西里自然保护区全沟硬蜱复合感染蜱媒病原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晓明 张桂林 +4 位作者 刘然 孙响 郑重 邱尔臣 马晓玲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53-1157,共5页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夏尔西里自然保护区全沟硬蜱蜱媒病原复合感染情况.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新疆夏尔西里自然保护区采用布旗法采集全沟硬蜱,通过巢式PCR方法对蜱体内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 burgdorf...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夏尔西里自然保护区全沟硬蜱蜱媒病原复合感染情况.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新疆夏尔西里自然保护区采用布旗法采集全沟硬蜱,通过巢式PCR方法对蜱体内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 burgdorferi] 5S~ 23S rRNA基因间隔区、无形体(Anaplasma)16S rRNA基因、斑点热立克次体(Rickettsia) ompA基因、Q热贝氏柯克斯体Coxiella(C.)burneti的com1基因、巴贝西原虫(Babesia)的Nss-rRNA基因进行扩增.结果 204只全沟硬蜱中104只蜱病原检测阳性,阳性率为50.98%,其中伯氏疏螺旋体阳性率为34.31%(n=70),斑点热立克次体阳性率为28.92%(n=59),嗜吞噬细胞无形体阳性率为9.31%(n=19),未检出Q热贝氏柯克斯体和巴贝西原虫.χ^2检验显示,不同病原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17,P=0.000).204只蜱中有39只存在复合感染,复合感染率为19.12%(39/204),在病原检测阳性蜱中复合感染率为37.50%(39/104).伯氏疏螺旋体与斑点热立克次体复合感染率为16.18%(n=33);伯氏疏螺旋体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复合感染率为4.90%(n=10),斑点热立克次体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复合感染率为2.94%(n=6),3种病原体复合感染率为2.45%(n=5).经χ^2检验,3种病原混合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28,P=0.000).结论 新疆夏尔西里自然保护区全沟硬蜱存在伯氏疏螺旋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斑点热立克次体的自然感染,并存在2~3种病原的复合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沟硬蜱 蜱媒病原 复合感染
原文传递
新疆部分地区牛蜱传无浆体和环形泰勒虫调查 被引量:6
8
作者 葛晓敏 陈宋琴 +2 位作者 李才善 郑会珍 郭庆勇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15,70,共7页
为了调查新疆部分地区牛蜱传无浆体和环形泰勒虫情况,本试验采集吐鲁番、阿勒泰和伊犁州共3个地区356份牛全血样品,用PCR方法检测无浆体和环形泰勒虫,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用MAGE 7.0软件进行相应病原靶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PCR... 为了调查新疆部分地区牛蜱传无浆体和环形泰勒虫情况,本试验采集吐鲁番、阿勒泰和伊犁州共3个地区356份牛全血样品,用PCR方法检测无浆体和环形泰勒虫,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用MAGE 7.0软件进行相应病原靶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PCR结果显示,新疆3个地区蜱传绵羊无浆体、牛无浆体和环形泰勒虫感染率分别为21.9%(78/356)、37.4%(133/356)、41.6%(148/356);SPSS分析结果显示,3个地区3种病原单一感染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测序分析显示,绵羊无浆体、牛无浆体的16S rRNA和环形泰勒虫的Tams 1基因与GenBank中登录的其他地区分离株的同源性分别是98%~100%、96%~99%和95%~98%;遗传进化分析显示,伊犁州和阿勒泰地区的绵羊无浆体遗传距离较近,与吐鲁番地区较远;阿勒泰和吐鲁番地区的牛无浆体、环形泰勒虫的遗传距离较近,与伊犁州地区较远。本试验所获得的新疆部分地区牛蜱传病原感染及分布情况的数据为其有效防控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传病原 PCR 混合感染 系统进化分析
下载PDF
黑瞎子岛地区蜱及其携带病原体调查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富英群 卢婷婷 +7 位作者 侯咏 焦丹 梁惠杰 杨军 杨宇 蔡婧 刘丽娟 徐宝梁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调查中俄边境黑瞎子岛地区蜱种构成及其携带病原体状况。方法于2013年5月间在黑瞎子岛地区采用人工小时布旗法拖蜱,种类鉴定后进行11种病原体检测。森林脑炎、新布尼亚病毒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采用RT-PCR方法检测;立克次体、贝氏... 目的调查中俄边境黑瞎子岛地区蜱种构成及其携带病原体状况。方法于2013年5月间在黑瞎子岛地区采用人工小时布旗法拖蜱,种类鉴定后进行11种病原体检测。森林脑炎、新布尼亚病毒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采用RT-PCR方法检测;立克次体、贝氏柯克斯体、伯氏疏螺旋体、土拉杆菌、巴尔通体、埃立克体、无形体和巴贝西原虫均采用PCR方法检测。对阳性扩增产物测序,并利用MEGA 5.0软件与Gen Bank中国内外已知菌株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共拖蜱165只,经鉴定隶属于1科3属4种,即硬蜱科(Ixodidae),硬蜱属(Ixodes),全沟硬蜱(I.persulcatus),革蜱属(Dermacentor),森林革蜱(D.silvarum),血蜱属(Haema physalis),嗜群血蜱(H.concinna)和日本血蜱(H.japonica),分别占总体构成24.85%、12.12%、23.03%和40.00%。伯氏疏螺旋体、土拉杆菌、巴尔通体、无形体、埃立克体、森林脑炎黄病毒属、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和新布尼亚病毒阳性检出率均为0;立克次体阳性检出率为15.76%(26/165),贝氏柯克斯体阳性检出率为0.6%(1/165),巴贝西原虫阳性检出率为0.6%(1/165)。其中有1例全沟硬蜱检测出巴贝西原虫和立克次体复合感染。经统计学分析得出蜱种与立克次体的感染有统计学意义(χ2=84.1391,P<0.05),以森林革蜱的感染率最高。经MEGA 5.0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得知立克次体以斑点热群劳式立克次体为主。结论此次调查证明黑瞎子岛地区蜱种以日本血蜱为主,森林革蜱感染立克次体概率最高,全沟硬蜱存在复合感染现象,因此应着重加强黑瞎子岛地区蜱种监测与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总科 蜱传病原体 聚合酶链反应 黑瞎子岛
原文传递
蜱传病原体的危害及其与媒介蜱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濮凡 张永英 +3 位作者 钟翠红 石玉祥 孙鹏翔 王方方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1,共8页
蜱作为一大类传播媒介,可传播多种病原体,如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伯氏疏螺旋体,造成人和动物的无形体病和莱姆病,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然而,化学药物的滥用导致蜱及蜱传病原体产生耐药性,而抗蜱疫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亟需找到有效且绿色安... 蜱作为一大类传播媒介,可传播多种病原体,如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伯氏疏螺旋体,造成人和动物的无形体病和莱姆病,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然而,化学药物的滥用导致蜱及蜱传病原体产生耐药性,而抗蜱疫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亟需找到有效且绿色安全的蜱和蜱传病的防控方法。一些病原体在传播过程中逐渐进化出特定机制,如调控蜱细胞凋亡、免疫逃避等促进其在蜱体内的生长发育;而蜱自身也产生了某些应对机制来抵御或协同传播病原体,如分泌外泌体小囊泡协同传播病毒,促进自身受感染细胞凋亡,分泌唾液蛋白调节宿主补体途径,形成肠道屏障等。本文对蜱传病原体的类型和危害、病原体经蜱唾液腺传播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蜱中肠屏障和肠道菌群与病原体增殖的相互关系共3个方面进行综述,希望能为后续防控蜱和蜱传病及抗蜱药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传病原体 细胞凋亡 免疫逃避 外泌体 中肠屏障
下载PDF
黑龙江口岸蜱类及其携带病原体状况研究初报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丽炜 侯咏 +5 位作者 石杨 孙秀峰 李明 温占清 杨军 范东辉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54-362,共9页
〔目的〕根据目前蜱媒病原的危害情况,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探讨可能存在的新发蜱媒传染病及复合感染情况。〔方法〕采集黑龙江11个口岸的蜱,通过病原培养分离,动物试验后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检出5种病原微生物,全沟硬蜱可同时... 〔目的〕根据目前蜱媒病原的危害情况,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探讨可能存在的新发蜱媒传染病及复合感染情况。〔方法〕采集黑龙江11个口岸的蜱,通过病原培养分离,动物试验后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检出5种病原微生物,全沟硬蜱可同时携带这5种病原体,发现了复合感染蜱。〔结论〕黑龙江口岸蜱类及蜱携带病原体情况复杂,引起蜱传疾病的风险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传播疾病 病原体 携带 口岸
原文传递
蜱媒病原体及公共卫生安全风险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伟 周梦超 +1 位作者 路雅贤 侯志军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3期371-375,共5页
蜱虫(Tick)作为重要的病原体库,它们能够传播种类繁多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立克次氏体、螺旋体、衣原体、原虫等,这些病原体所导致的疾病多为人兽共患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蜱虫作为重要的虫媒媒介,种类达到近900种... 蜱虫(Tick)作为重要的病原体库,它们能够传播种类繁多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立克次氏体、螺旋体、衣原体、原虫等,这些病原体所导致的疾病多为人兽共患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蜱虫作为重要的虫媒媒介,种类达到近900种。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总结蜱及蜱传疾病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蜱及蜱传疾病进行了分类和危害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媒病原体 公共卫生
下载PDF
2012年中俄边境黑河口岸地区蜱携带病原体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闻静 赵刚 +4 位作者 焦丹 王建华 王晓丹 王国政 时晓杰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42-46,共5页
为了解中俄边境黑河地区蜱类携带病原体情况,2012年4~10月份在中俄边境黑河口岸地区采集蜱类,种类鉴定后进行病原体检测。除森林脑炎病毒采用RT-PCR法检测外,伯氏疏螺旋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巴贝西虫、立克次体、查菲埃立克体、... 为了解中俄边境黑河地区蜱类携带病原体情况,2012年4~10月份在中俄边境黑河口岸地区采集蜱类,种类鉴定后进行病原体检测。除森林脑炎病毒采用RT-PCR法检测外,伯氏疏螺旋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巴贝西虫、立克次体、查菲埃立克体、土拉菌均采用PCR方法检测。结果在731只蜱类标本中森林脑炎病毒、伯氏疏螺旋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查菲埃立克体、巴贝西虫、土拉菌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PCR方法检出71例立克次体,最小检出率是9.58%。可见,中俄边境黑河口岸地区蜱携带立克次体病原体,且立克次体携带率较高,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当地蜱类和蜱传疾病的监测和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地区 中俄口岸 森林革蜱 蜱传病原体 PCR检测
下载PDF
二连浩特口岸鼠体寄生蜱感染病原体调查 被引量:4
14
作者 曹晓梅 张晓龙 +8 位作者 房魏 乔舜 柳文进 杨鹏飞 魏怀波 田丽 姚李四 郭天宇 杨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调查二连浩特口岸鼠体寄生蜱种群组成及自然感染病原体情况。方法从捕获的鼠体上收集寄生蜱,提取单只蜱DNA基因组及总RNA,采用PCR或RT-PCR方法检测莱姆病螺旋体、Q热立克次体、巴贝西原虫、斑点热立克次体、无形体、森林脑炎病毒、... 目的调查二连浩特口岸鼠体寄生蜱种群组成及自然感染病原体情况。方法从捕获的鼠体上收集寄生蜱,提取单只蜱DNA基因组及总RNA,采用PCR或RT-PCR方法检测莱姆病螺旋体、Q热立克次体、巴贝西原虫、斑点热立克次体、无形体、森林脑炎病毒、布尼亚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结果共采集鼠体寄生蜱152只,分别为草原血蜱、银盾革蜱和亚东璃眼蜱,其中草原血蜱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98.03%。从草原血蜱、银盾革蜱和亚东璃眼蜱中检测到斑点热立克次体19份,检出率为12.50%,其他病原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二连浩特口岸地区存在斑点热立克次体自然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类 蜱媒病原体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二连浩特
原文传递
东北部分地区蜱携带病原体的调查研究
15
作者 黄冠鹏 吴琼 +8 位作者 马悠馨 毛恩荣 黄潇杨 王卓 赵洪明 冷国双 李兵 王猷金 吴益民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69-373,共5页
目的了解东北3省蜱类携带病原体情况,为蜱传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2-2013年、2016年在东北11个市(县)采集蜱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GR)和巴尔通体,采用巢式PCR法检测新埃立克体、查菲埃立克... 目的了解东北3省蜱类携带病原体情况,为蜱传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2-2013年、2016年在东北11个市(县)采集蜱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FGR)和巴尔通体,采用巢式PCR法检测新埃立克体、查菲埃立克体和土拉弗朗西斯菌(土拉菌),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伯氏疏螺旋体和微小巴贝虫。结果SFGR、查菲埃立克体、土拉菌、伯氏疏螺旋体和微小巴贝虫检出率分别为9.10%、4.10%、0.70%、14.95%和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08,P<0.001),伯氏疏螺旋体和SFGR检出率较高,未检出新埃立克体和巴尔通体。不同蜱种中SFGR、伯氏疏螺旋体及微小巴贝虫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91,P=0.016;χ^(2)=23.409,P<0.001;χ^(2)=11.592,P=0.028)。结论东北地区蜱类携带多种病原体,以伯氏疏螺旋体、SFGR感染较普遍,不同蜱种携带病原体种类有差异,提示该地区应加强蜱媒病原体监测及调查,为蜱媒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媒病原体 聚合酶链式反应 东北地区
原文传递
基于CRISPR/Cas13a系统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16
作者 丁康慧 黄俊 +4 位作者 范娇 邱少富 刘洪波 刘鸿博 宋宏彬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53-162,共10页
目的建立基于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系统的快速、灵敏的现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核酸检测方法。方法首先,经序... 目的建立基于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系统的快速、灵敏的现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核酸检测方法。方法首先,经序列比对分析得到SFTSV S基因特异性保守区,设计并筛选多酶恒温扩增(multienzyme isothermal rapid amplification,MIRA)引物和靶标CRISPR RNA(CRISPR RNA,crRNA),经荧光信号和免疫层析试纸读取检测结果。为提升检测敏感度在单反应体系中加入多个检测靶标crRNA。并利用蜱感染模拟样本和蜱源样本验证该方法对蜱样本现场核酸检测的有效性。结果MIRA-CRISPR/Cas13a荧光法检测SFTSV的最低检测限为1 copy/μL,试纸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0 copies/μL。特异性实验表明SFTSV与其他4种阴性对照病原均无交叉反应。该方法检测蜱感染模拟样本的灵敏度优于RT-PCR法。应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29份蜱源SFTSV样本,共检出20份阳性样本和9份阴性样本,与RT-PCR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SFTSV的现场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 CRISPR/Cas13a 等温扩增 核酸检测
下载PDF
吉林省东部山区蜱种分布及蜱传病原概况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天 韩金成 +5 位作者 王洋 梁喜植 Seong-Yoon Kim 杜宏鑫 李基旭 薛书江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112,共5页
蜱虫作为一种吸血的节肢动物,大部分寄生于哺乳动物、爬行类等脊椎动物体表,其身上携带的大量病原体通过叮咬人畜给宿主带来危害,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吉林省东部山区地形地貌复杂,森林资源充沛,适宜野生动物栖息,为... 蜱虫作为一种吸血的节肢动物,大部分寄生于哺乳动物、爬行类等脊椎动物体表,其身上携带的大量病原体通过叮咬人畜给宿主带来危害,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吉林省东部山区地形地貌复杂,森林资源充沛,适宜野生动物栖息,为蜱虫的存活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条件。此外,吉林省东部山区毗邻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朝鲜北部地区,给境外蜱传疾病传入该地区提供了条件。对吉林省东部山区的主要蜱种及蜱传病原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近年来吉林省东部山区现有蜱种分布及蜱携带主要病原检测的研究成果,为吉林省东部山区制定相关蜱传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东部山区 蜱种 蜱传病原
下载PDF
黑河口岸地区蜱类调查及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叶楠楠 裴希超 孙善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61-767,共7页
目的调查分析黑河口岸地区蜱种类多样性。方法对2012年至2014年黑龙江省黑河区域内蜱种群密度、数量、分布以及季节变迁方面的数据进行整理及总结,通过形态学的观察及PCR检测明确黑河地区蜱的分类及携带病原体情况。结果黑河口岸地区的... 目的调查分析黑河口岸地区蜱种类多样性。方法对2012年至2014年黑龙江省黑河区域内蜱种群密度、数量、分布以及季节变迁方面的数据进行整理及总结,通过形态学的观察及PCR检测明确黑河地区蜱的分类及携带病原体情况。结果黑河口岸地区的蜱类采集活动中,共获得蜱类1 343只,经鉴定分属3属3种,其中森林革蜱1 054只,占总体构成78.48%,为优势蜱种;嗜群血蜱236只,占总体构成17.57%;全沟硬蜱53只,占总体构成3.94%。之后本试验对采集到的1 343只蜱针对10种病原体进行PCR检测。在黑河地区的蜱类中,森林革蜱的立克次体感染率为64.37%、巴尔通体感染率为3.35%、类似巴贝西虫病原体检出率为1.70%,其他相关蜱虫病原检测结果为阴性。结论森林革蜱为试验采集蜱虫中的优势蜱种;进行病原体检查发现立克次体具有较高感染率,其中病原体主要在森林革蜱中发现,森林革蜱仍然是监测新发蜱媒传染病的前哨种类。携带的病原体的种类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在慢慢发生变化,边境的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在蜱虫比较活跃繁多的地区和季节应该增大防范措施,以免人们在工作以及生活中被其感染,从而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传病 多样性 病原体检测
下载PDF
9种蜱媒病原体xMAP悬浮芯片高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旺 杨宇 +3 位作者 王静 赵婷婷 孙肖红 刘丽娟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397-401,共5页
目的建立森林脑炎病毒(forest encephalitis,TBEV)、新疆出血热病毒(Xinjiang hemorrhagic fever,XHF)、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e,SF)、巴贝西原虫(Babesiaspp.)、埃立克体(Ehrlichieae)、土拉弗朗西斯菌(Fran... 目的建立森林脑炎病毒(forest encephalitis,TBEV)、新疆出血热病毒(Xinjiang hemorrhagic fever,XHF)、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e,SF)、巴贝西原虫(Babesiaspp.)、埃立克体(Ehrlichieae)、土拉弗朗西斯菌(Francisella tularensis,Fr)、Q热立克次体(Coxiella burneti,Q)、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Bo)、巴尔通体(Bartonella,Barton)9种蜱传病原体的悬浮芯片多重检测方法。方法将9种蜱媒病原体分为两组构建多重PCR体系,各上游引物均带有不同的anti TAG标记,下游引物标记生物素,PCR产物与偶联对应x TAG的磁性微球进行杂交,结合物用Bio plex 100液相芯片系统检测,并对9种蜱媒病原体分别进行单一、多重检测分析。结果将平均荧光强度的判定阈值定为背景对照的3倍,多批次实验均能对混合模板进行准确鉴定,未出现交叉反应,表明该方法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均较好;同时对该方法的灵敏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本检测方法灵敏度良好。结论通过利用偶联有标签序列及生物素的引物对,成功建立了可同时检测9种蜱媒病原的液相芯片检测技术平台;该平台对于蜱媒病原体的检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芯片 蜱媒 多重 标签序列
原文传递
辽吉两省东部山区野鼠中蜱媒病原立克次体感染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义军 吴琼 +4 位作者 王卓 金美松 张庆波 许志伟 吴益民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9年第5期428-431,共4页
目的了解东北地区辽吉两省东部山区啮齿动物的几种重要蜱媒病原体感染及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间接免疫荧光(IFA)对从辽宁省宽甸和吉林省集安林区捕获的野鼠进行病原体DNA检测和血清抗体调查。结果捕获鼠132只,黑线... 目的了解东北地区辽吉两省东部山区啮齿动物的几种重要蜱媒病原体感染及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间接免疫荧光(IFA)对从辽宁省宽甸和吉林省集安林区捕获的野鼠进行病原体DNA检测和血清抗体调查。结果捕获鼠132只,黑线姬鼠为该地区优势鼠种。PCR检测鼠脾标本132份,无形体、埃立克体及新埃立克体阳性率分别为6.06%、14.39%和3.79%,埃立克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形体和新埃立克体(χ^2=11.0831,P=0.0039)。IFA检测鼠血清75份,无形体及埃立克体阳性率分别为8.00%和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92,P=0.4275)。鼠中存在几种蜱媒病原体的复合感染(1.52%~5.33%)。结论我国东北地区东部山区啮齿动物中3种立克次体感染普遍,埃立克体感染较严重,提示可能存在多种立克次体病的自然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媒病原体 宿主动物 PCR IFA 东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