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胫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后膝关节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7
1
作者 仲飙 潘垚 +1 位作者 罗从风 曾炳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109-1111,共3页
目的通过对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后膝关节痛的临床观察,探讨膝关节痛的发生和病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1997年1月~2002年12月应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1332例病例。所有病例在骨折愈合后均有一次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 目的通过对胫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后膝关节痛的临床观察,探讨膝关节痛的发生和病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1997年1月~2002年12月应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1332例病例。所有病例在骨折愈合后均有一次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7个月。结果共有409例胫骨干骨折术后发生患侧膝关节痛;经髌韧带入路组膝关节痛发生率为31.9%,髌韧带旁入路组为28.9%。结论髌韧带旁入路不能减少胫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术后膝关节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髓内钉 膝关节痛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下肢髓内钉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对策:内植骨结合阻挡钉技术 被引量:45
2
作者 王秋根 高堪达 +7 位作者 高伟 王建东 陶杰 李豪青 李凡 吴晓明 吴小峰 朱宗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045-1047,1053,共4页
[目的]分析下肢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原因,观察内植骨结合阻挡钉技术治疗这类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对12例下肢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术后并发非感染性骨不连的患者(其中股骨5例,胫骨7例;肥大型8例,萎缩性4例),采用稳... [目的]分析下肢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原因,观察内植骨结合阻挡钉技术治疗这类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对12例下肢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术后并发非感染性骨不连的患者(其中股骨5例,胫骨7例;肥大型8例,萎缩性4例),采用稳定骨断端(更换更粗髓内钉+阻挡钉)、矫正骨畸形(阻挡钉+复位器)以及增强骨愈合能力(内植骨技术)的办法,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年(平均1.5年)。所有患者最终获得骨性愈合,愈合率100%,愈合时间4.7—13.5个月,平均7.8个月。所有患者主观疼痛症状消失,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内植骨结合阻挡钉技术是一种治疗下肢骨干骨折髓内钉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 非感染性骨不连 髓内钉 内植骨 阻挡钉
下载PDF
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许国祥 王秀会 +3 位作者 王惠中 吴祖民 陆耀刚 王子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8期534-536,共3页
目的探讨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的手术方式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自1998年4月~2004年7月共手术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146例149肢.Gustilo分类:Ⅰ型28例,Ⅱ型58例,Ⅲ型60例.其中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44例47肢(A组),使用钢板内固定治... 目的探讨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的手术方式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自1998年4月~2004年7月共手术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146例149肢.Gustilo分类:Ⅰ型28例,Ⅱ型58例,Ⅲ型60例.其中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44例47肢(A组),使用钢板内固定治疗46例(B组),使用胫骨外固定架及腓骨1/3管型钢板治疗56例(C组).平均随访27个月后分析各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比较.结果平均骨折愈合时间,A组5.1个月,B组5.6个月,C组7.9个月.术后并发症:A组:感染2例,无断钉,无畸形愈合.B组:感染及皮肤坏死¨例,钢板断裂3例,畸形愈合2例.C组:感染1例,外固定架钉道感染松动3例,畸形愈合2例.结论Ⅰ型、Ⅱ型均可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以使骨折达到一期愈合;所有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最好少用或不用胫骨解剖型钢板或窄加压钢板;外固定架及腓骨1/3管型钢板是治疗Ⅲ型损伤安全、简单的方法,可以考虑首选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开放性 手术 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 手术方式 疗效分析 交锁髓内钉治疗 骨折愈合时间 骨外固定架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治疗胫骨干骨折 被引量:22
4
作者 潘垚 安智全 曾炳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8期734-736,共3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后对胫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自2002年1月~2004年9月,采用静力型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32例胫骨干骨折患者,术后6~10周根据骨折情况予以早期动力化,检测骨折愈合情况和并发症,并与同期同样方法固... 目的回顾性研究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后对胫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自2002年1月~2004年9月,采用静力型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32例胫骨干骨折患者,术后6~10周根据骨折情况予以早期动力化,检测骨折愈合情况和并发症,并与同期同样方法固定但未动力化的43例胫骨骨折的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获得4~13个月(平均6.5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动力化组105~126 d,平均115.6d,未动力化组119~133 d,平均124.5 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髓内钉动力化更有利于胫骨干骨折的愈合。动力化组有2例(6.2%)延迟愈合,未动力化组有4例延迟愈合(9.4%),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动力化后延迟愈合无显著增加。结论交锁髓内钉早期动力化有利于促进胫骨干骨折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交锁髓内钉 动力化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髌上入路、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魏新程 杨凌云 +1 位作者 刘军 王国栋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比较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为胫骨髓内钉置入路径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9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8例胫骨干骨折患者,男性42例,女性16例;年龄19~73岁,平均50.3... 目的比较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为胫骨髓内钉置入路径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9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8例胫骨干骨折患者,男性42例,女性16例;年龄19~73岁,平均50.3岁。均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按手术入路分为髌上入路(SPN)组和髌下入路(IPN)组,各29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膝前疼痛、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定期电话及门诊随访13~20个月,平均15.6个月。SPN组手术时间(100.66±6.78)min短于IPN组(110.07±8.92)min;SPN组与IPN组相比,膝前疼痛程度较轻(VAS评分1.07±1.00 vs.1.66±1.40),膝关节功能评分较高(Lysholm评分96.28±4.08 vs.93.93±4.62,Oxford评分53.28±3.96 vs.51.17±3.55),P<0.05。SPN组与IPN组在出血量[(79.31±11.00)mL vs.(83.10±11.37)mL]、骨折愈合方面(RUST评分27.03±2.34 vs.26.72±2.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髌下入路组相比,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髓内钉 入路
下载PDF
胫骨干骨折采用髌上、髌下入路髓内钉治疗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9
6
作者 郇振东 李建军 +3 位作者 胡振宇 李天威 顾一 张彦超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9期794-797,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胫骨干骨折采用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治疗的手术操作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于我院行胫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34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髌上入路组17例(甲组)和髌下入路组17... 目的分析总结胫骨干骨折采用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治疗的手术操作及疗效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于我院行胫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共34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髌上入路组17例(甲组)和髌下入路组17例(乙组)。甲组男10例,女7例;年龄22~65岁,平均(45.2±15.5)岁。乙组男12例,女5例;年龄24~64岁,平均(46.4±12.8)岁。观察记录两组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及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术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并进行对比。结果甲组术中透视次数(8.8±1.2)次少于乙组(10.9±2.0)次,甲组膝前疼痛发生率(5.9%)远低于乙组(41.2%),甲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87.9分)高于乙组(83.9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率及愈合时间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干骨折的患者采用髌上入路髓内钉治疗较髌下入路术中透视次数更少、术后膝前疼痛发生率更低、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术中透视 膝前疼痛
下载PDF
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骨折临床疗效Meta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邵树宏 江起庭 冯明生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8年第2期129-135,共7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经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行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为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骨折手术路径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OVID、万方、维普、中...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经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行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为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骨折手术路径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OVID、万方、维普、中国知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骨折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的相关中英文文献,并严格按照标准筛选及提取相关资料进行Meta分析,对比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骨折愈合时间、Lysholm膝关节评分、HSS膝关节评分、术后膝关节疼痛方面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按照检索策略共检索出307篇文献,经筛选后最终纳入符合各项标准的文献8篇,其中英文文献4篇,中文文献4篇;共纳入患者604例,其中髌上入路治疗组305例,髌下入路治疗组29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髌上入路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髌下入路治疗组[WMD=-2.08,95%CI(-3.45,-7.0),P<0.05],Lysholm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髌下入路治疗组[WMD=8.25,95%CI(6.73,9.78),P<0.05],HSS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髌下入路治疗组[WMD=6.80,95%CI(4.78,8.22),P<0.05],术后膝关节疼痛例数明显少于髌下入路治疗组[OR=0.35,95%CI(0.21,0.5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髌上入路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与髌下入路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基本相同[WMD=-0.79,95%CI(-2.80,-1.23),P>0.05],术中透视时间与髌下入路治疗组患者的术中透视时间基本相同[WMD=-24.28,95%CI(-56.49,7.93),P>0.05],骨折愈合时间与髌下入路治疗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基本相同[WMD=3.22,95%CI(-3.46,9.9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髌下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相比,髌上入路胫骨髓内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减少术后膝关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临床疗效 META分析
下载PDF
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文举 滕勇 +4 位作者 李强 范相成 戎帅 季明华 陈建常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10期1003-1005,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3-03采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干骨折38例(MIPPO组),与同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0例胫骨干骨折(切开复位组)进行比较,观察2组切口...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3-03采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干骨折38例(MIPPO组),与同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0例胫骨干骨折(切开复位组)进行比较,观察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2个月Johner-Wruhs评分。结果 68例均获得平均18.3(12-24)个月随访。MIPPO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优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12个月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PO技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符合生物固定原理,较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具有一定优势,是治疗胫骨干骨折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 锁定接骨板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三种不同手术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9
作者 田仁元 郭松 +4 位作者 徐林 袁野 黄文良 阮世强 邓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3094-3099,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住院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99例胫骨骨折患者,其中男69例,女30例,年龄为18~65岁,平均47岁,根据手术入路分为髌上入路组33例、髌下入路组30例、髌骨...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住院行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99例胫骨骨折患者,其中男69例,女30例,年龄为18~65岁,平均47岁,根据手术入路分为髌上入路组33例、髌下入路组30例、髌骨旁外侧入路组36例;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照射次数、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Lysholm评分、膝前疼痛的发生率、内固定物取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优良率,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照射次数、住院时间及膝前疼痛发生率比较,均为髌旁外侧入路组最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评分比较,髌旁外侧入路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及内固定物取除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手术入路是影响胫骨骨折疗效的重要因素,髌旁外侧入路不损伤髌韧带及髌股关节面,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膝前疼痛发生率低,并发症少,可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髓内钉 髌上人路 髌下入路 髌旁入路
下载PDF
双平面阻挡钉技术在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姚双权 张浩 +2 位作者 马霖 白松林 吴昊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58-461,共4页
目的探讨双平面阻挡钉技术在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6月对12例胫骨干骨折进行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术中插入主钉后见正侧位复位欠佳,将主钉拔出,估算髓内钉通过髓腔所需直径,分别于冠状面和... 目的探讨双平面阻挡钉技术在胫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6月对12例胫骨干骨折进行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术中插入主钉后见正侧位复位欠佳,将主钉拔出,估算髓内钉通过髓腔所需直径,分别于冠状面和矢状面置入直径3. 0 mm Steinmann针,再次插入髓内钉主钉后得到满意复位。术后鼓励患者功能锻炼,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12例术后平均随访8. 7月(6~12个月),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个月(3~6个月),患肢功能满意。膝关节功能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分(HSS评分) 92~98分,平均95. 3分。踝关节功能按美国足踝外科学会制定的功能评分89~97分,平均94. 4分。根据Johner-Wruhs评分评估患者膝、踝关节功能:优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83. 3%。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应用双平面阻挡钉技术能辅助获得冠状位、矢状位双平面满意复位,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髓内钉 阻挡钉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闭合性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11
作者 连鸿凯 黄金承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67-1071,共5页
目的探讨3种手术方法治疗闭合性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94例闭合性胫骨干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A组25例行锁定钢板外置术,B组34例行髓内钉内固定术,C组35... 目的探讨3种手术方法治疗闭合性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5月接受手术治疗的94例闭合性胫骨干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A组25例行锁定钢板外置术,B组34例行髓内钉内固定术,C组35例行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3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及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Johner-Wruhs疗效评估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A、C组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少于B组(P〈0.05);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B组,A组少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1个月,平均15.61个月。3组患者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712,P=0.186)。术后12个月按Johner-Wruhs疗效评估标准评价临床疗效,A、B、C组优良率分别为92.00%、88.24%、9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1,P=0.860)。术后12个月内,A、B、C组分别有3例(12.00%)、15例(44.12%)、5例(15.55%)出现不良并发症,A、C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7),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与髓内钉内固定术相比,锁定钢板外置术及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闭合性胫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不良并发症少的优点,其中锁定钢板外置术创伤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锁定钢板 经皮微创内固定 髓内钉
原文传递
创伤性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骨转化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伟 李鹏 +1 位作者 万永建 尹江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225-229,共5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骨形成标志物骨特异碱性磷酸酶(BSAP)、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1NP)和骨吸收标志物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骨形成标志物骨特异碱性磷酸酶(BSAP)、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1NP)和骨吸收标志物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84例胫骨干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延迟愈合组),另选取同期胫骨干骨折正常愈合患者60例(正常愈合组),比较两组骨折后1、4、8、12周时血清BSAP、N-MID、P1NP和β-crosslaps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骨转化指标预测骨折延迟愈合的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骨折1周时两组血清BSAP、N-MID、P1NP、β-crosslap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后4、8和12周时,延迟愈合组血清BSAP、N-MID、P1NP水平均低于正常愈合组(P<0.05),两组血清β-crosslaps水平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骨折后4周血清BSAP、N-MID和P1NP表达水平是影响骨折延迟愈合的独立因素(P<0.05)。骨折后4周血清P1NP、BSAP、N-MID预测延迟愈合的AUC分别为0.897、0.843、0.790,三者联合检测可将AUC提高至0.916。结论:血清BSAP、N-MID、P1NP水平对早期预测创伤性胫骨干骨折延迟愈合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延迟愈合 骨转化标志物 骨形成
下载PDF
胫骨干骨折患者交锁髓内钉术后动力化与未动力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帆 罗晓东 汪志中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3491-3492,3495,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在骨折间隙小于2.0mm的情况下,交锁髓内钉进行动力化与未进行动力化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于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57例采用带动力孔的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且主要骨折间隙小于2.... 目的对比分析在骨折间隙小于2.0mm的情况下,交锁髓内钉进行动力化与未进行动力化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于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57例采用带动力孔的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且主要骨折间隙小于2.0mm的患者,将其中同意动力化的87例患者分入动力化组并进行髓内钉的动力化,其余70例患者未进行动力化,随访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动力化组与未动力化组愈合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7.4±10.3)d vs.(179.7±9.6)d,t=1.444,P>0.05];内固定术后16周,动力化组的VAS评分明显高于未动力化组[(4.1±0.6)vs.(2.3±0.8),t=16.100,P<0.05)];动力化组术后膝关节疼痛率要明显高于未动力化组(28.7%vs.12.9%,χ2=5.764,P<0.05)。结论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当主要骨折间隙小于2.0mm时,髓内钉动力化并不比未动力化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交锁髓内钉 动力化
下载PDF
髌上与髌下置入髓内钉固定胫骨干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琦 杨东辉 +2 位作者 邓志钦 吴发财 王大平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81-484,共4页
[目的]比较髌上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2012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髌上组及髌下组,每组40例。髌上组采用髌上入路META髓内钉固定,髌... [目的]比较髌上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择2012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髌上组及髌下组,每组40例。髌上组采用髌上入路META髓内钉固定,髌下组采用髌下入路普通髓内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髌上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均显著优于髌下组(P<0.05),而两组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组下地行走时间、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均显著早于髌下组(P<0.05)。术后6、12个月,髌上组的VAS评分、ROM和HSS评分显著优于髌下组(P<0.05)。影像方面,髌上组骨折复位质量显著优于髌下组(P<0.05),髌上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髌下组(P<0.05)。[结论]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髓内钉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原文传递
髌上与髌下旁入路髓内钉固定胫骨干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钰军 吴振焕 +1 位作者 朱英 潘月帆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62-1066,共5页
[目的]比较髌上旁入路和髌下旁入路髓内钉固定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 2012年6月—2019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胫骨干骨折62例。其中30例取髌上旁入路(髌上组),32例取髌下旁入路(髌下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学资... [目的]比较髌上旁入路和髌下旁入路髓内钉固定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结果。[方法] 2012年6月—2019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胫骨干骨折62例。其中30例取髌上旁入路(髌上组),32例取髌下旁入路(髌下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学资料。[结果]髌上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和切口长度均显著优于髌下组(P<0.05),但两组间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4.30±2.50)个月。两组恢复负重和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活动时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膝关节ROM和Lysholm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6个月髌上组的VAS评分显著小于髌下组(P<0.05),术后6、12个月髌上组的Lysholm评分均显著高于髌下组(P<0.05)但相应术后时间点两组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髌上组术后残留矢状面侧方移位和成角移位均显著小于髌下组(P<0.05),但是两组间术后残留冠状面侧方移位和成角移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影像显示骨折愈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结论]两种入路均可完成胫骨干骨折髓内固定,相比之下髌上旁入路的临床结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髓内钉 髌上旁入路 髌下旁入路
原文传递
髌上入路、经髌韧带入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洋 《中外医疗》 2016年第6期4-6,共3页
目的分析胫骨干骨折实施不同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于2015年2—12月期间收治的胫骨干骨折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均行髓内钉固定手术,其中对照组(经髌韧带入路)、试验组(髌上入路)各28例。观察临床疗... 目的分析胫骨干骨折实施不同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于2015年2—12月期间收治的胫骨干骨折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均行髓内钉固定手术,其中对照组(经髌韧带入路)、试验组(髌上入路)各28例。观察临床疗效,比较膝关节功能和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膝关节功能优良27例(96.4%);高于对照组22例(78.6%);且患者术后膝关节未发生疼痛比例(85.7%)高于对照组(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胫骨干骨折患者而言,髓内钉固定手术采用髌上入路、经髌韧带入路均有良好的效果,其中前者能够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值得优先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髓内钉固定 膝关节功能 疼痛程度
下载PDF
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萎缩性骨不连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孙卫平 杜宏伟 郑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540-1541,共2页
[目的]探讨胫骨萎缩性骨不连的原因及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萎缩性骨不连的效果。[方法]对26例胫骨萎缩性骨不连的病例采用扩大髓腔的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经6个月~2年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扩大髓腔的交... [目的]探讨胫骨萎缩性骨不连的原因及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萎缩性骨不连的效果。[方法]对26例胫骨萎缩性骨不连的病例采用扩大髓腔的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经6个月~2年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扩大髓腔的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是治疗胫骨萎缩性骨不连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锁髓内钉 胫骨 骨折 骨不连 内固定 交锁髓内钉治疗 萎缩性骨不连 扩髓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基于VEGF/VEGFR-2信号通路研究淫羊藿苷促进大鼠胫骨干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武通 陈东宁 许占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282-288,293,共8页
[目的]基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VEGFR-2)信号通路研究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大鼠胫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41... [目的]基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VEGFR-2)信号通路研究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大鼠胫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将41只胫骨干骨折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CA低、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另设阳性药物组,大鼠11只。ICA低、高剂量组以40、80mg/(kg·d)的ICA腹腔注射,阳性药物组以0.4mL复方骨肽注射液腹腔注射。对照组以等量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各组均为1次/d,连续21d。干预第7、14、21天进行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rco-CT)活体扫描,计算样本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total volume,BV/TV),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脱颈处死大鼠,进行下肢生物力学测试,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骨痂组织血管新生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骨痂组织VEGF、VEGFR-2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骨痂组织VEGF、VEGFR-2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CA低、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BV/TV更高,Tb.N更多,最大载荷更大,新生血管数量增多,面积也更大,VEGF、VEGFR-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较高(P<0.05);与ICA低剂量组比较,ICA高剂量组、阳性药物组BV/TV更高,Tb.N更多,最大载荷更大,新生血管数量增多,面积也更大,VEGF、VEGFR-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较高(P<0.05);与ICA高剂量组比较,阳性药物组BV/TV更高,Tb.N更多,最大载荷更大,新生血管数量增多,面积也更大,VEGF、VEGFR-2 m 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较高(P<0.05)。[结论]ICA可加快胫骨干骨折大鼠骨量新生,促进血管形成,增强抵抗外力冲击的能力,且该效应呈剂量依赖性,推测可能与上调VEGF、VEGFR-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愈合 血管新生 淫羊藿苷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下载PDF
磁力导航交锁髓内钉在治疗胫骨干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谢洋 陈小强 +1 位作者 王金华 陆斌 《临床骨科杂志》 2010年第3期307-309,共3页
目的评价磁力导航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并与普通交锁髓内钉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62例胫骨干骨折患者分为两组:A组23例,使用磁力导航交锁髓内钉治疗;B组39例,使用普通交锁髓内钉治疗。记录两组远端2枚锁钉锁定成功时间,一次... 目的评价磁力导航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并与普通交锁髓内钉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将62例胫骨干骨折患者分为两组:A组23例,使用磁力导航交锁髓内钉治疗;B组39例,使用普通交锁髓内钉治疗。记录两组远端2枚锁钉锁定成功时间,一次性锁定成功率及骨折愈合时间。用Kakar评分标准评价两组疗效。结果远端2枚锁钉锁定成功时间:A组(6.7±2.0)min,B组(12.5±2.2)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性锁定成功率:A组96%,B组7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A组(16.7±1.8)周,B组(16.9±1.6)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kar评分优良率:A组91%,B组8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力导航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疗效满意,与普通交锁髓内钉比较有定位准确、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力导航 交锁髓内钉 胫骨干骨折
下载PDF
空心钉与钢板分别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同侧非连续性胫骨干和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20
作者 何昌军 张堃 +8 位作者 王谦 任程 李庆达 路遥 熊晨 许毅博 李明 李忠 马腾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29-435,共7页
目的比较空心钉与钢板分别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同侧非连续性胫骨干和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34例同侧非连续性胫骨干和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17例, 女17例;年... 目的比较空心钉与钢板分别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同侧非连续性胫骨干和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34例同侧非连续性胫骨干和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17例, 女17例;年龄26~60岁, 平均43.6岁;左18例, 右16例。根据内固定方式分为2组:空心钉组16例(采用髓内钉联合空心钉治疗), 钢板组18例(采用髓内钉联合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胫骨平台塌陷程度、耗材费用、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膝关节活动范围、Rasmussen放射学胫骨平台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 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34例患者术后获得12~28个月(平均17.4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胫骨平台愈合时间、胫骨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负重时间、膝关节活动范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组术中出血量[(89.4±14.5) mL]、耗材费用[(2.0±0.2)万元]均少于钢板组[(120.8±22.1) mL、(2.6±0.4)万元], 皮肤切口长度[(4.1±0.8) cm]短于钢板组[(7.1±0.9) cm], 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89.8±4.5)分]低于钢板组[(93.0±4.2)分], 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胫骨平台复位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术后胫骨平台塌陷程度[0.5(0,2) mm]小于空心钉组的[1.0(0,2) mm],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组1例胫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 2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钢板组2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 1例骨折延迟愈合, 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例出现膝部不适, 内固定物取出后缓解。结论空心钉与钢板分别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同侧非连续性胫骨干和胫骨平台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折固定术 骨钉 骨板 胫骨干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