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野生油菜单株粒重优良种质资源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昌西 王建林 +1 位作者 何燕 卓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9-124,共6页
主要研究了西藏野生油菜,特别是野生白菜型油菜和野生芥菜型油菜单株粒重的种质资源。通过对采集来的西藏野生白菜型油菜和野生芥菜型油菜株粒重种质资源的研究与鉴定发现:在西藏野生油菜种质资源中,野生白菜型油菜存在着株粒重低级到... 主要研究了西藏野生油菜,特别是野生白菜型油菜和野生芥菜型油菜单株粒重的种质资源。通过对采集来的西藏野生白菜型油菜和野生芥菜型油菜株粒重种质资源的研究与鉴定发现:在西藏野生油菜种质资源中,野生白菜型油菜存在着株粒重低级到株粒重高级的2个等级;而在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中,存在着株粒重低级到株粒重高级的3个等级,其中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株粒重较高的材料所占的比例明显强于野生白菜型油菜。并且通过大田鉴定从中分离出一些优质的西藏野生油菜种质资源,如:野白13(9 g/株)、野芥6(13.4 g/株)、野芥24(11.6 g/株)、野芥25(17.7 g/株)、野芥29(11.0 g/株)、特别是野芥15(27.1 g/株)和野芥26(20.4 g/株)等单株粒重高的优良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野生油菜 单株粒重 种质资源
下载PDF
川藏线官兵睡眠质量及其与营养等因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宁 时皎皎 +9 位作者 潘霄 焦成元 崔涌泉 舒文锐 唐云翔 邓光辉 李运明 陈怡 李玉友 唐旭东 《西南军医》 2018年第4期401-405,共5页
目的调查川藏线官兵睡眠质量,探讨官兵睡眠质量与激素、营养素、炎症因子间相关关系。方法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和一般情况问卷,对川藏线200名官兵进行测评。将评分小于4分和大于等于6分的受试对象纳入无失眠组和失眠组,对两组中自愿进行... 目的调查川藏线官兵睡眠质量,探讨官兵睡眠质量与激素、营养素、炎症因子间相关关系。方法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和一般情况问卷,对川藏线200名官兵进行测评。将评分小于4分和大于等于6分的受试对象纳入无失眠组和失眠组,对两组中自愿进行血液学检测的89人清晨采血留取标本,检测营养素和炎症因子水平等。分析影响官兵睡眠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比较失眠与无失眠组两组受试者的目标营养素及炎症因子等水平的差异。结果 200名受试者的失眠检出率为74.7%,人员类别是失眠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进一步亚组分析中,失眠组和无失眠组比较,失眠组年龄显著低于无失眠组(P<0.01),且两组间人员类别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4)。失眠组血清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无失眠组(596.99±23.53 vs.493.01±23.90,P=0.02)。两组间其他营养素和炎症因子水平未见显著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血清皮质醇浓度与维生素A水平呈负相关(r=-0.21,P<0.05)。结论川藏线官兵睡眠质量与人员类别显著相关。年龄小的军人更容易失眠。皮质醇水平增高是失眠组的一个显著特征,皮质醇水平与维生素A水平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线官兵 失眠 营养 炎症 调查 相关性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带花岗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地壳生长演化信息 被引量:410
3
作者 莫宣学 董国臣 +4 位作者 赵志丹 周肃 王亮亮 邱瑞照 张风琴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1-290,共10页
花岗岩是大陆特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与矿产资源有密切的关系。西藏花岗岩约占西藏自治区面积的12%,其中,80%分布在冈底斯岩浆岩带。在空间上,冈底斯花岗岩带大致可以分为3个亚带:北带、中带和南带;在时间上,以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事件... 花岗岩是大陆特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与矿产资源有密切的关系。西藏花岗岩约占西藏自治区面积的12%,其中,80%分布在冈底斯岩浆岩带。在空间上,冈底斯花岗岩带大致可以分为3个亚带:北带、中带和南带;在时间上,以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事件为标尺,可将青藏高原构造-岩浆事件划分为碰撞前(>65Ma)、碰撞期(65~45Ma)、后碰撞(<45Ma)3大阶段。在这3个阶段中,冈底斯带都产生了具有各自特点的花岗岩构造-岩浆类型。冈底斯花岗岩类的形成演化与新特提斯班公湖-怒江洋及雅鲁藏布洋的形成演化,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其岩石的Nd,Sr同位素资料,对地壳生长与演化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冈底斯南带的大部分地区的花岗岩,均具有εNd(t)(+)值(+1.64^+5.21),模式年龄tDM也很年青(<500Ma),具有初生(juvenile)地壳的特征。在花岗岩成因中地幔物质有重要的贡献。而冈底斯中带、北带及南带西段的花岗岩类以εNd(t)(-)值为特征(-5.3^-17.3),模式年龄tDM有两组值1.2Ga及2.0~2.5Ga,暗示这些地区的地壳具有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基底在花岗岩成因中,地壳组分具有主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冈底斯带 花岗岩 地壳生长与演化 构造岩浆事件
下载PDF
冈底斯中北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地球动力学环境:火山岩约束 被引量:252
4
作者 朱弟成 潘桂棠 +5 位作者 莫宣学 王立全 廖忠礼 赵志丹 董国臣 周长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34-546,共13页
利用新近完成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笔者分析数据,初步研究了西藏冈底斯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分布特点及地层古生物、同位素年代学约束的火山活动时代以及冈底斯中北部火山岩的性质、构造环境、岩石成因和俯冲极性。冈底... 利用新近完成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笔者分析数据,初步研究了西藏冈底斯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分布特点及地层古生物、同位素年代学约束的火山活动时代以及冈底斯中北部火山岩的性质、构造环境、岩石成因和俯冲极性。冈底斯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主要分布于南冈底斯、中冈底斯、北冈底斯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缘,基本同期开始于早白垩世(大约120~130 Ma)并可能延续到晚白垩世,以冈底斯中北部地区规模最大为特征。已有数据显示中冈底斯则弄群火山岩包括部分中钾钙碱性系列的中基性岩石和占优势的高钾钙碱性系列的中酸性火山岩,不同于传统岛弧火山岩,但与中安第斯厚地壳背景下的岛弧火山岩相似,北冈底斯主要为与传统岛弧火山岩相似的中钾钙碱性系列火山岩。中冈底斯则弄群中基性火山岩很可能与来自消减沉积物和/或蚀变玄武质洋壳的含水流体引起上覆地幔楔物质的部分熔融有关,并在岩浆上升过程中经历了明显的分离结晶作用和中上部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即AFC过程),长英质火山岩很可能主要与地壳重熔有关,但并不能完全排除镁铁质岩浆的分离结晶作用。目前冈底斯中北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地球化学数据揭示的成分变化、地壳厚度、与俯冲带的距离以及冈底斯带同期火山岩的分布特点暗示冈底斯中北部火山岩很可能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壳向南的俯冲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极性 岛弧火山岩 晚休罗世-早白垩世 冈底斯中北部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带中生代岩浆岩的时空分布和相关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209
5
作者 朱弟成 潘桂棠 +6 位作者 王立全 莫宣学 赵志丹 周长勇 廖忠礼 董国臣 袁四化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35-1536,I0001,I0002,1537-1550,共18页
利用新近完成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其他相关的研究成果,编制了第一张冈底斯带中生代岩浆岩分布图,初步厘定了中生代岩浆作用的分布特点和时空框架,并利用已有的地球化学数据重点分析了早白垩世花岗岩类的岩浆作用性质。将冈底斯... 利用新近完成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其他相关的研究成果,编制了第一张冈底斯带中生代岩浆岩分布图,初步厘定了中生代岩浆作用的分布特点和时空框架,并利用已有的地球化学数据重点分析了早白垩世花岗岩类的岩浆作用性质。将冈底斯带中生代岩浆活动置于时空框架内分析发现,南冈底斯和北冈底斯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时主要受俯冲作用的影响,而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和中冈底斯自早侏罗世以来除了受到俯冲作用的影响外,还受到了自东向西逐步扩展的碰撞作用的影响,结合构造和地层研究的新资料,提出冈底斯带中生代岩浆活动可用班公湖-怒江洋壳向南、新特提斯洋壳向北的双向剪刀式(剪刀口向西张开)俯冲模式来解释。建议将传统的"拉萨地块"解体为以古—中元古代地壳物质组成为特色的真正意义上的"拉萨地块"(可能包括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和中冈底斯)及其南北两侧通过岛弧增生拼贴形成的以新元古代地壳物质为特色的南冈底斯岛弧带和北冈底斯岛弧带。提出二叠纪时期冈底斯带可能为一个在古特提斯洋盆中呈条块状"漂浮"的冈瓦纳碎片。新发现和厘定的由狮泉河-拉果错-永珠-纳木错-嘉黎混杂岩带所代表的弧后洋盆的消减和闭合可能在中冈底斯和北冈底斯岩浆成因中并未起到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剪刀式俯冲模式 向西扩展的碰撞作用 岛弧型岩浆作用 中生代岩浆岩 西藏冈底斯带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中新世斑岩铜矿带:埃达克质斑岩成因与构造控制 被引量:196
6
作者 侯增谦 高永丰 +2 位作者 孟祥金 曲晓明 黄卫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9-248,共10页
作为贱金属主要来源的斑岩铜矿床,大多数产出于大陆边缘和岛弧环境。普遍认为。被俯冲洋壳板片释放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质岩浆,在相对封闭系统结晶分异和/或同化混染形成含铜长英质岩浆。然而.我们的研究表明,在西藏碰... 作为贱金属主要来源的斑岩铜矿床,大多数产出于大陆边缘和岛弧环境。普遍认为。被俯冲洋壳板片释放流体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质岩浆,在相对封闭系统结晶分异和/或同化混染形成含铜长英质岩浆。然而.我们的研究表明,在西藏碰撞造山带,发育一条具有巨大成矿潜力的中新世斑岩铜矿带,含铜斑岩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性,来源于被加厚的藏南镁铁质下地壳,但俯冲的新特提斯洋壳板片部分熔融也不能完全被排除。斑岩铜矿形成于陆-陆后碰撞伸展时期(13~18 Ma),即青藏高原迅速抬升之后。横切碰撞造山带的南北向正断层系统,类似于岛弧环境下的横切弧的断层系统,成为埃达克质斑岩岩浆快速上升和就位的通道与场所,并使岩浆热液系统中大量的含矿流体充分地分离而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控制 埃达克岩 斑岩铜矿 碰撞造山带 西藏
下载PDF
藏西班公湖斑岩铜矿带的形成时代与成矿构造环境 被引量:170
7
作者 曲晓明 辛洪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92-799,共8页
通过对藏西班公湖斑岩铜矿带多不杂和尕尔穷2个大、中型斑岩铜矿床含矿斑岩的研究,初步查明了该铜矿带的形成时代、含矿斑岩性质及成矿构造环境。锆石SHRIMPU-Pb定年结果给出2个铜矿床含矿斑岩的时代分别为127.8Ma±2.6Ma和112.0Ma&... 通过对藏西班公湖斑岩铜矿带多不杂和尕尔穷2个大、中型斑岩铜矿床含矿斑岩的研究,初步查明了该铜矿带的形成时代、含矿斑岩性质及成矿构造环境。锆石SHRIMPU-Pb定年结果给出2个铜矿床含矿斑岩的时代分别为127.8Ma±2.6Ma和112.0Ma±2.3Ma,处于造山带演化的碰撞后阶段(班公湖-怒江洋盆的闭合时间为145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铜矿带的含矿斑岩属钾玄岩-高钾钙碱性岩系,以富集Rb、K、Sr、Pb等大离子不相容元素和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为特点,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含矿斑岩相似。所不同的是,班公湖斑岩铜矿带含矿岩浆生成深度较浅,构造环境上处于碰撞后地壳隆升阶段,而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则处于地壳上升到最大高度后的伸展塌陷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矿 含矿斑岩 锆石SHRIMP U—Pb年龄 成矿构造环境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西藏
下载PDF
班公湖带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斑岩-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时代:对成矿构造背景的制约 被引量:159
8
作者 李金祥 李光明 +1 位作者 秦克章 肖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31-543,共13页
西藏多不杂铜矿床是班公湖-怒江带北侧新近发现的具有超大型远景的、典型的富金斑岩型铜矿床。本文对含矿斑岩、玄武质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甄别出三套岩石系列:埃达克岩、高 Nb 玄武岩和正常的岛弧玄武安山岩。三套岩石 Si... 西藏多不杂铜矿床是班公湖-怒江带北侧新近发现的具有超大型远景的、典型的富金斑岩型铜矿床。本文对含矿斑岩、玄武质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甄别出三套岩石系列:埃达克岩、高 Nb 玄武岩和正常的岛弧玄武安山岩。三套岩石 SiO_2含量47%~68%,Al_2O_3含13%~18%,MgO 含量1.4%~8.5%,FeOt 含量2.3%~8.1%和 CaO 含量2.1%~ 10%,属于钙碱系列。MgO、CaO 和 FeOt与 SiO_2呈负相关,K_2O 与 SiO_2基本呈正相关。高 Nb 玄武岩和正常的岛弧玄武安山岩富 Na,Na_2O/K_2O 在0.9~7之间,而埃达克岩是相对富 K,Na_2O/K_2O比为0.8。稀土元素总量ΣREE 为29×10^(-6)-203×10^(-6),从基性到酸性岩∑REE 是逐渐减小的,高 Nb 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含量最高,而埃达克岩最低。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富集型,LREE/HREE 为7.0~12.4,(La/Yb)_N 为3.2~13,δEu 为0.9~2.1。埃达克岩和正常的岛弧玄武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 Rb、Ba、K、Sr)和活泼的高场强元素(如:U、Th),相对亏损其它高场强元素(HFSE:如 Nb、Ta、Zr、Hf、Ti),表明具有俯冲带之上岛弧岩浆的特征。而高 Nb 玄武岩具有明显 Nb、Ta 正异常,且 TiO_2含量高(>2%),(La/Nb)_(PM)<2。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 Ar、Nd 同位素结果表明该区埃达克岩直接来源于俯冲洋壳的部分熔融,但可能有俯冲沉积物成分的加入;而高 Nb 的玄武岩则可能来源于埃达克质熔体交代或者超临界流体交代而产生富 Nb、Ta 的地幔源区,可能有软流圈地幔的加入;而正常的岛弧火山岩则来源于俯冲流体交代过的地幔楔。另外,多不杂矿区埃达克岩和高 Nb 玄武岩(HNB)空间共生的"埃达克质岩浆交代的火山岩系列",表明多不杂铜矿床形成于典型的岛弧俯冲构造背景。对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闪长斑岩进行精确的 SHRIMP 锆石 U-Pb 年代学研究,其锆石具有明显的岩浆结晶环带,Th/U 比值范围为0.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 SHRIMP锆石U-PB年龄 班公湖带 构造背景 高Nb玄武岩 埃达克岩 西藏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带多不杂超大型富金斑岩铜矿的高温高盐高氧化成矿流体:流体包裹体证据 被引量:156
9
作者 李光明 李金祥 +2 位作者 秦克章 张天平 肖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35-952,共18页
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位于斑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多不杂构造岩浆弧中,成矿与侵位于中侏罗统雁石坪群和早白垩统美日切组地层中的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由于斑岩体的侵位,在岩体内及其围岩中形成强烈蚀变且分带明显,由含矿斑... 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位于斑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多不杂构造岩浆弧中,成矿与侵位于中侏罗统雁石坪群和早白垩统美日切组地层中的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由于斑岩体的侵位,在岩体内及其围岩中形成强烈蚀变且分带明显,由含矿斑岩中心向外可划分出钾硅化带、中级泥化带、泥化带、伊利石-水白云母化-褐铁矿化带-角岩带或青磐岩化带(围岩是中基性火山岩时)。矿化为细脉-浸染状,含矿斑岩全岩矿化,少量矿化产于围岩中,成矿为铜-金组合,为典型的富金斑岩铜矿。初步识别出(1)钾化带中主要发育M型、EB型、A型及部分B型脉;(2)绿泥石化带(中级泥化带)中发育B型、C型、石英-绿泥石脉及S型、G型脉;(3)在粘土化带(泥化带)中主要发育C型脉、G型脉及S型细网脉;(4)在围岩中主要发育B型、C型、D型及G型细网脉以及碳酸盐脉、M型脉等。矿区范围内发育丰富的热液磁铁矿、赤铁矿、金红石等,铜、金沉淀与热液磁铁矿的形成关系密切;矿石中主要为黄铜矿、少量斑铜矿和辉铜矿,而黄铁矿很少,总体上为黄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在石英斑晶及各种脉系中识别出三个大类和十个亚类的流体包裹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表明最高(达935℃、压力200MPa)的均一温度出现在石英斑晶中,这种由含不透明子矿物、简单多相、含硅酸盐子矿物、赤铁矿多相包裹体类型构成的具45%NaCleq盐度的多相包裹体可能代表本矿床最原始的成矿流体组成;这种成矿流体上升到3km左右、冷却到580℃左右发生沸腾,分离出超高盐度(60%~80%NaCl eq)流体包裹体和富气相包裹体,并导致大量磁铁矿的结晶和还原硫的释放,且伴随部分金属硫化物及部分金沉淀,形成早期的M、A型脉;随着温度的进一步降低和分离出的流体包裹体的聚集,在500℃~480℃之间、22~40MPa之间、深度约1.5km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金斑岩铜矿 蚀变脉系 流体包裹体 原始岩浆流体 流体沸腾 多不杂 西藏班公湖
下载PDF
西藏驱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地质、蚀变与成矿 被引量:147
10
作者 杨志明 侯增谦 +3 位作者 宋玉财 李振清 夏代详 潘凤雏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9-318,共40页
驱龙超大型矿床是一个产于后碰撞伸展环境下、与大洋俯冲无关的新型斑岩铜矿。文章通过对驱龙铜矿床地质、蚀变与矿化的详细研究,建立了驱龙中新世岩浆演化序列,初步查明了岩浆浅成侵位的构造控制要素,厘定了主要的围岩蚀变类型及空间... 驱龙超大型矿床是一个产于后碰撞伸展环境下、与大洋俯冲无关的新型斑岩铜矿。文章通过对驱龙铜矿床地质、蚀变与矿化的详细研究,建立了驱龙中新世岩浆演化序列,初步查明了岩浆浅成侵位的构造控制要素,厘定了主要的围岩蚀变类型及空间展布规律,查明了引起各期蚀变事件的地质记录及矿化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探讨了成矿物质沉淀的机制,初步建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型。研究表明,驱龙铜矿中新世斑岩是闪长质深部岩浆房不断演化的产物,花岗闪长岩中新发现的、结晶时间为22.2Ma左右的闪长质包体可近似代表深部岩浆房组分,依次产出的花岗闪长岩、呈岩株或岩枝产出的P斑岩、X斑岩及最晚期的闪长玢岩(15.7±0.2)Ma,均为深部岩浆房连续演化的产物,岩浆持续6Ma左右。岩浆演化过程中角闪石、斜长石不断的结晶分异,导致了岩石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组成的规律性变化,斑岩埃达克质的特征也因岩浆演化过程中角闪石等矿物的不断结晶分异而引起。X斑岩中锆石的Hf同位素特征表明,岩石可能形成于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大面积产出的花岗闪长岩为驱龙铜矿最主要的含矿围岩,容纳了驱龙矿床70%以上的矿体,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组成,具花岗结构-似斑状结构,近EW向产出,其浅成就位可能受背斜控制,其后的各期斑岩均沿该侵位中心上侵,而冈底斯地壳中新世的快速抬升与剥蚀是导致含矿斑岩浅成侵位的根本原因;矿区内的SN向裂隙带既不控岩,也不控矿。浅成侵位的斑岩及深部岩浆房均发生了流体出溶。发生了大量流体出溶的深部岩浆房,是矿区早期蚀变流体的主要来源,显微晶洞构造及单向固结结构(UST)是流体出溶的地质记录。蚀变主要有3种类型,分别为早期的钾硅酸盐化、青磐岩化以及晚期的长石分解。钾硅酸盐化可分为2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围岩蚀变 矿化 成矿模型 斑岩铜矿 驱龙 冈底斯 西藏
下载PDF
西藏近35年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6
11
作者 杜军 边多 +2 位作者 胡军 廖健 周明君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2-500,共9页
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对西藏25个站1971~2005年逐月日照时数以及对日照有影响的总云量、低云量、水汽压和降水量等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35年西藏年日照时数表现为极显著的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34.1h。除冬季变化不大外,... 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对西藏25个站1971~2005年逐月日照时数以及对日照有影响的总云量、低云量、水汽压和降水量等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35年西藏年日照时数表现为极显著的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34.1h。除冬季变化不大外,其它各季均为减少趋势,特别是近25年,夏、秋季日照时数减幅加大,年日照时数减少明显。西藏20世纪70年代春、夏季日照充足,秋、冬季日照偏少;80年代季日照时数均为正距平,以秋季最为明显;90年代与80年代截然相反,季日照时数均偏少,尤其是夏季。年日照时数异常偏多年份均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而异常偏少年份多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阿里地区年、季日照时数的显著增加与总云量的显著减少、降水量减少有关,其它大部分站点年、季日照时数显著下降与大气水汽压的增加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时数 气候倾向率 异常年份 水汽压 云量 西藏
下载PDF
基于人口分布与土地利用关系的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以西藏自治区为例 被引量:127
12
作者 廖顺宝 李泽辉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9-665,共7页
土地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人口分布与土地利用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根据1999年全国市县统计人口数据与各市县土地利用类型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各市县平均人口密度与各市县各类土地利用指数的复相关系数为0.82,在西藏、青海和海南... 土地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人口分布与土地利用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根据1999年全国市县统计人口数据与各市县土地利用类型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各市县平均人口密度与各市县各类土地利用指数的复相关系数为0.82,在西藏、青海和海南3省区,复相关系数均达到0.99。以西藏自治区为例,根据市县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指数及数字高程的相关关系建立了人口数据空间化模型,并计算出西藏自治区1km×1km分辨率的栅格人口数据。在被选作验证区的3县37个乡镇中,用模型计算出的各乡镇人口密度与各乡镇的实际人口密度的相关系数为0.88。因此,土地利用信息是进行市县级人口统计数据空间化的重要参数,利用土地利用与人口分布之间客观存在的关系可以进行市县级人口统计数据的空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人口数据 空间化 西藏 人口分布
下载PDF
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矿床成矿系列及找矿突破的关键问题研究 被引量:128
13
作者 唐菊兴 多吉 +4 位作者 刘鸿飞 郎兴海 张金树 郑文宝 应立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3-410,共18页
冈底斯成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资源接续基地之一,其中冈底斯岩浆弧(III43)是最重要的Ⅲ级成矿带,研究程度最高在拉孜县-工布江达县长约600km、宽约90km范围内,已发现并评价了5个超大型矿集区:雄村铜金矿集区,厅宫-冲江铜多金属矿集区,甲玛... 冈底斯成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资源接续基地之一,其中冈底斯岩浆弧(III43)是最重要的Ⅲ级成矿带,研究程度最高在拉孜县-工布江达县长约600km、宽约90km范围内,已发现并评价了5个超大型矿集区:雄村铜金矿集区,厅宫-冲江铜多金属矿集区,甲玛-驱龙-邦铺铜多金属矿矿集区,蒙亚啊-洞中拉-亚贵拉多金属矿集区,程巴-努日钨钼铜矿集区。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厘定出与海西期火山作用、海西期裂谷构造有关的铅锌银矿床成矿系列组、印支-燕山期与沉积-构造岩浆作用有关的铜、金、铁、铅锌、银、钼矿床成矿系列组以及冈底斯成矿带内喜山期与构造岩浆、沉积作用有关的铜、金、铁、铅锌、银、钼、钨、铀、盐类矿床成矿系列组,包括6个矿床成矿系列和10个成矿亚系列。主要的矿床成矿亚系列为:与早侏罗世-晚侏罗世岛弧型中酸性火山岩-浅成岩建造有关的铜、金、银、铅锌矿床成矿亚系列,成矿年龄173~160Ma,雄村外围和拉萨以东广泛分布的叶巴组分布区是其主要找矿远景区;与古新世-始新世中酸性火山-中浅成岩浆建造有关的铅锌、银、钼、钨、铁矿床成矿亚系列(沙让式、亚贵拉式、洞中拉式),成矿年龄在65~38Ma,林周盆地-南木林盆地及其北侧的隆格尔断隆带是主要的找矿远景区;与中新世中酸性浅成岩浆建造有关的铜、钼、铅锌、钨、金、银矿床成矿亚系列(驱龙式、甲玛式、冲江-厅宫式、朱诺式、邦铺式),成矿年龄17~13Ma,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中带是主要的找矿远景区,尤其是含矿斑岩体接触带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如新发现的普桑果矽卡岩型铜铅锌矿。成矿元素从南往北的分布规律为Cu-Au(斑岩型)→Mo-W(Cu)(斑岩-矽卡岩型)→Cu-Mo-Pb-Zn(Au、Ag)(斑岩-矽卡岩型)→Mo(Cu)(斑岩)→Pb-Zn-Mo-W-Fe(斑岩-矽卡岩型)→Pb、Zn(Ag)(热液脉型)。成矿时代从南往北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成矿系列 斑岩型 矽卡岩型 冈底斯成矿带 西藏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中特提斯洋盆的双向俯冲:来自岛弧型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元素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127
14
作者 杜德道 曲晓明 +2 位作者 王根厚 辛洪波 刘治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993-2002,共10页
笔者调查发现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狮泉河-改则-洞错蛇绿岩带北侧和拉果错蛇绿岩带南侧都有岛弧型花岗岩岩基产出。这些岩体岩性上以中粒花岗闪长岩为主,岩石化学上明显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LILE)Rb、Th、U、K、Pb,亏损高场强... 笔者调查发现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狮泉河-改则-洞错蛇绿岩带北侧和拉果错蛇绿岩带南侧都有岛弧型花岗岩岩基产出。这些岩体岩性上以中粒花岗闪长岩为主,岩石化学上明显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LILE)Rb、Th、U、K、Pb,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具有岛弧型岩浆岩的本质特征,指示着班公湖中特提斯洋盆存在双向俯冲。锆石U-PbLAICPMS定年结果显示岩体在不同构造位置年龄并不一致,位于狮泉河-改则-洞错蛇绿岩带北侧的嘎拉勒和改则北两个岩体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55·6±1·1Ma(MSWD=1·7)和142·15±0·35Ma(MSWD=2·9),位于拉果错蛇绿岩带南侧的扎布耶北岩体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34·07±0·77Ma(MSWD=1·8),表明班公湖中特提斯洋盆向北俯冲发生在晚侏罗世,而向南的俯冲发生在早白垩世,两者相差约8Ma。岛弧花岗岩浆都是由地幔楔部分熔融而成,岩浆源区经历过来自俯冲板片的沉积物熔体的交代。不同岩体的源区沉积物熔体的交代比例不同:扎布耶北岩体最多,大体在12%-16%之间;嘎拉勒岩体次之,在9%-13%之间;改则北岩体最少,为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弧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双向俯冲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西藏
下载PDF
1951~2004年西藏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与机理 被引量:117
15
作者 刘刚 沈镭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4-376,共13页
采用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和GIS中的相关方法和技术,对西藏1951~2004年期间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了1951~2004年西藏产业结构演进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利用指标计算分析了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就业产业... 采用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和GIS中的相关方法和技术,对西藏1951~2004年期间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了1951~2004年西藏产业结构演进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利用指标计算分析了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就业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转换等层面的动态演进过程,然后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计算了1975~1984年、1985~1994年和1995~2004年三个代表时段产业结构演进的数量特征,并结合GIS方法分析了西藏农林牧渔业产业重心的时空动态演进过程。最后,归纳出西藏产业结构演进的主要驱动力是需求结构约束、资源禀赋差异、政府引导的巨大作用和潜力较大的高原特色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第三产业结构,保证第一产业发展,重点扶持第二产业”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演进 偏离-份额分析法 产业重心分析法 西藏
下载PDF
冈底斯南缘变形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新特提斯洋早侏罗世俯冲作用的证据 被引量:123
16
作者 张宏飞 徐旺春 +3 位作者 郭建秋 宗克清 蔡宏明 袁洪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47-1353,共7页
本文对产于冈底斯南缘一个变形花岗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原位锆石 LA-ICP-MS U-Pb 定年和锆石 Hf 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变形花岗岩为高硅(SiO_2=73.38%~76.06%)钙碱性岩系,K_2O/Na_2O=0.69~1.17,铝指数(A/CNK)=1.03~1.... 本文对产于冈底斯南缘一个变形花岗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原位锆石 LA-ICP-MS U-Pb 定年和锆石 Hf 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变形花岗岩为高硅(SiO_2=73.38%~76.06%)钙碱性岩系,K_2O/Na_2O=0.69~1.17,铝指数(A/CNK)=1.03~1.07,为弱过铝质岩石。变形花岗岩微量元素组成显示贫大离子亲石元素(e.g.Rb=47×10^(-6)~71×10^(-6))和高场强元素(e.g.Nb=1.3l×10^(-6)~3.09×10^(-6),Ta=0.23×10^(-6)~0.54×10^(-6)),具有岛弧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属性。变形花岗岩锆石 U-Pb 年龄为178±1Ma,该年龄代表岩浆结晶年龄。锆石 Hf 同位素组成显示ε_(Hf)(178Ma)值变化于+14.1~+17.7,表明变形花岗岩岩浆来自初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变形花岗岩的岩石成因与新特提斯洋向欧亚板块南缘的俯冲消减作用存在联系,其岩浆结晶年龄反映了新特提斯洋发生俯冲消减的开始时代不晚于早侏罗纪,说明了新特提斯洋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花岗岩 U-Pb定年 HF同位素组成 冈底斯块体 新特提斯洋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带侏罗纪岩浆作用的时空分布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120
17
作者 朱弟成 潘桂棠 +6 位作者 王立全 莫宣学 赵志丹 周长勇 廖忠礼 董国臣 袁四化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8-468,共11页
在新近完成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西藏冈底斯带侏罗纪岩浆作用的分布特点及其年代学,并利用已有的地球化学数据重点分析了早期关注程度较低的侏罗纪花岗岩类岩浆作用的性质。目前在冈底斯弧背断... 在新近完成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研究了西藏冈底斯带侏罗纪岩浆作用的分布特点及其年代学,并利用已有的地球化学数据重点分析了早期关注程度较低的侏罗纪花岗岩类岩浆作用的性质。目前在冈底斯弧背断隆带未发现侏罗纪火山岩;在冈底斯东部地区,早侏罗世岩浆活动几乎同时发生于南冈底斯(叶巴组火山岩和乌郁、尼木花岗岩类)、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宁中、金达、布久花岗岩类)和北冈底斯(聂荣花岗岩类),中晚侏罗世接奴群和拉贡塘组火山岩断续分布于北冈底斯,晚侏罗世岩浆活动零星分布于沙莫勒-麦拉-洛巴堆-米拉山断裂以北。将冈底斯侏罗纪岩浆活动置于时空框架内分析发现,南冈底斯和北冈底斯在侏罗纪时主要受俯冲作用的影响,而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和中冈底斯自早侏罗世以来除了受到俯冲作用的影响外,还受到自东向西逐步扩展的碰撞作用的影响。结合古地磁重建资料和其他新发现,认为冈底斯带侏罗纪这种岩浆活动的特点可用班公湖-怒江洋壳向南、新特提斯洋壳向北的双向剪刀式(剪刀口向西张开)俯冲模式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剪刀式俯冲模式 向西扩展的碰撞作用 岛弧型岩浆作用 侏罗纪岩浆岩 西藏冈底斯带
下载PDF
西藏羌塘盆地古油藏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17
18
作者 王成善 伊海生 +5 位作者 刘池洋 李亚林 邹艳荣 伍新和 邓斌 杨兴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9-143,共5页
古油藏带位于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南部羌南坳陷比隆错 -昂达尔错地区 ,东西长 10 0km ,南北宽 2 0km ,为一狭长湿状油苗群 ,露头上岩石的颜色呈暗褐色、褐灰色 ,为中侏罗统布曲组的白云岩。沉积环境以生物礁组合为主。经对比 ,古油藏油... 古油藏带位于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南部羌南坳陷比隆错 -昂达尔错地区 ,东西长 10 0km ,南北宽 2 0km ,为一狭长湿状油苗群 ,露头上岩石的颜色呈暗褐色、褐灰色 ,为中侏罗统布曲组的白云岩。沉积环境以生物礁组合为主。经对比 ,古油藏油气主要来源于下侏罗统烃源岩。生烃过程模拟反映羌塘盆地有两次生排烃过程 ,第一次发生在 14 0~ 15 0Ma ,第二次发生在 2 0Ma至现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羌塘盆地 古油藏带 油气远景 有机地球化学
下载PDF
东昆仑阿尼玛卿地区古特提斯火山作用和板块构造体系 被引量:118
19
作者 杨经绥 许志琴 +1 位作者 李海兵 史仁灯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9-380,共12页
东昆仑阿尼玛卿蛇绿岩带标志古特提斯洋关闭后的板块缝合带.在该缝合带及周围识别出4套与洋盆扩张和俯冲作用有关的火山岩,由南至北,分别为洋底玄武岩、岛弧火山岩、弧后盆地玄武岩和后碰撞火山岩.板块构造体系说明洋壳俯冲极性从南向北... 东昆仑阿尼玛卿蛇绿岩带标志古特提斯洋关闭后的板块缝合带.在该缝合带及周围识别出4套与洋盆扩张和俯冲作用有关的火山岩,由南至北,分别为洋底玄武岩、岛弧火山岩、弧后盆地玄武岩和后碰撞火山岩.板块构造体系说明洋壳俯冲极性从南向北.已有年代学证据表明:阿尼玛卿洋盆的开启时代至少可以早到晚石炭世(308Ma),洋盆关闭可能在早三叠世;岛弧火山岩的时代为晚二叠世(260 Ma);弧后盆地火山岩的时代为早-中三叠世;后碰撞火山岩的时代为晚三叠世.三叠纪沿缝合带及其北部形成了一系列巨大的左旋走滑断裂系,包括东昆仑南缘左旋走滑断裂(200~220 Ma)、阿尔金断裂的早期走滑剪切断裂系(220~230 Ma)以及南祁连南缘巨型左旋走滑断裂(240~250 Ma).认为它们形成于阿尼玛卿古特提斯洋的关闭和斜向碰撞作用,但主要在俯冲板块折返阶段或逆 冲岩片的抬升阶段,其时也是后碰撞岩浆活动和火山喷发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特提斯洋 阿尼玛卿 昆仑山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怒江西段舍马拉沟蛇绿岩中辉长岩年龄测定——兼论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形成时代 被引量:114
20
作者 邱瑞照 周肃 +3 位作者 邓晋福 李金发 肖庆辉 蔡志勇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62-268,共7页
对班公湖—怒江西段舍马拉沟蛇绿岩中层状辉长岩的Sm-Nd、K-Ar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Sm-Nd内部等时线年龄为(191±22)Ma,K-Ar年龄为(140±4.07)Ma和(152.30±3.60)Ma,结合地质资料分析,认为前者代表了洋盆张开年龄为早侏罗世... 对班公湖—怒江西段舍马拉沟蛇绿岩中层状辉长岩的Sm-Nd、K-Ar同位素测定结果表明,Sm-Nd内部等时线年龄为(191±22)Ma,K-Ar年龄为(140±4.07)Ma和(152.30±3.60)Ma,结合地质资料分析,认为前者代表了洋盆张开年龄为早侏罗世,后者代表受到洋壳俯冲影响的时间;根据中段、东段蛇绿岩带已有的资料,讨论了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的洋盆张开时代、俯冲时间及闭合时代,认为班公湖―怒江洋盆可能在早侏罗世自东向西同时张开,中侏罗世开始极性向南的俯冲,洋盆最终在早侏罗世末封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岩 辉长岩 年龄测定 K-Ar同位素定年 西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