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北高原藏原羚夏季生境选择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洪茂 胡锦矗 《四川动物》 CSCD 2002年第1期12-15,共4页
利用数量化理论对川西北高原藏原羚夏季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发现影响藏原羚夏季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有水源、植被类型、隐蔽条件,次要因子为食物丰盛度、人为干扰和海拔高度;其最适生境为隐蔽条件较好、水源较近的草甸草原。
关键词 川西北高原 藏原羚 数量化理论 生境选择 夏季
下载PDF
夏季可可西里雌性藏原羚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 被引量:26
2
作者 连新明 李晓晓 +2 位作者 颜培实 张同作 苏建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63-670,共8页
2005和2010两年的6—8月,在可可西里采用目标动物观察法记录藏原羚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所有行为被划分为觅食、警戒、躺卧、移动和其它5种类型。研究结果表明,觅食和躺卧是藏原羚的主要行为类型,分别占总行为时间的(42.02±2... 2005和2010两年的6—8月,在可可西里采用目标动物观察法记录藏原羚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所有行为被划分为觅食、警戒、躺卧、移动和其它5种类型。研究结果表明,觅食和躺卧是藏原羚的主要行为类型,分别占总行为时间的(42.02±2.22)%和(31.21±2.71)%,警戒、移动和其它3种行为类型时间比例依次减少。藏原羚的集群大小为1—10和12只,随着集群规模的增加,藏原羚的觅食时间增加,警戒时间减少,但其余3种行为类型与集群规模无显著相关性。与无羔藏原羚个体相比,有羔藏原羚的移动行为所占比例较高,而躺卧比例较低,觅食、警戒和其它3种行为类型差异不显著。一天中,藏原羚的觅食行为存在3个高峰,分别为8:00—8:59,10:00—12:59和16:00—19:59;躺卧行为的变化趋势与觅食行为相反;警戒行为仅有1个高峰,为14:00—14:59。5种行为类型在各时段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原羚 行为时间分配 集群规模 繁殖状态 活动节律
下载PDF
青海省天峻地区藏原羚的食性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忠秋 蒋志刚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4-67,共4页
2005~2006年草青期和草枯期我们在青海省天峻地区随机收集了藏原羚的粪样,并利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对藏原羚的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藏原羚采食共计16科34属43种植物,其中草青期采食16科33属42种,草枯期12科22属30种。豆科植物是... 2005~2006年草青期和草枯期我们在青海省天峻地区随机收集了藏原羚的粪样,并利用粪便显微分析法对藏原羚的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藏原羚采食共计16科34属43种植物,其中草青期采食16科33属42种,草枯期12科22属30种。豆科植物是藏原羚采食的主要类群,禾本科、菊科、蔷薇科和莎草科其次,豆科、禾本科、菊科、蔷薇科和莎草科等五科植物占藏原羚采食总量的90%左右。不同物候期,藏原羚的食性变化明显,豆科、蔷薇科在草枯期所占的比例显著低于草青期,而禾本科、菊科和莎草科所占比例则显著高于草青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藏原羚 粪便显微分析
下载PDF
四川石渠县夏季藏原羚的分布和栖息地特征 被引量:14
4
作者 鲁庆彬 王小明 +1 位作者 胡锦矗 王正寰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96,共6页
The distribution, size and habitat of Tibetan gazelle (Procapra picticaudata)populatio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Shiqu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from June to August of 1999 and July to August of 2003. 195 sampling... The distribution, size and habitat of Tibetan gazelle (Procapra picticaudata)population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Shiqu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from June to August of 1999 and July to August of 2003. 195 sampling belts (3 km×3 km) were made in total, which covered 10.8% of the whole grassl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verage density of Tibetan gazelles was 0.117 individuals/km(2a in Shiqu County, and their population size was about 1 901 individuals.They mainly occurred from (4 200) to (4 700) m altitude (88.3%).Aggregation characterize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ibetan gazelles tha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male-only groups(42.1%), female-only groups(21.1%)and mother-offspring groups(36.8%), with main group size varied from 2 to 8 individuals (83%) and mean group size 4.8 individuals. 42 sampling plots (20 m ×20 m) were set at least every 100 m apart. Facto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more away from residence (69%) and closer to water source (93%) were characteristic of Tibetan gazelle habitat. It was usually located in sunny (79%), drafty(83%) and smooth grassland slope (95%) with favorable concealing condition (52%), where vegetation was mainly 5-8 cm in height (62%)and 75%- 90% in canopy (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石渠县 分布 栖息地 藏原羚
下载PDF
藏原羚产仔期社群结构与昼间行为规律 被引量:10
5
作者 鲁庆彬 王小明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3-199,共7页
在1996年、1999年和2003年夏季,对四川省西北部石渠县的藏原羚社群结构和昼间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藏原羚的社群规模主要表现为集成2~8头的小群体(占77 9%),很少集成9头以上的大群。藏原羚的社群类型可分为3类,即雄性群(43 3%)、雌性群... 在1996年、1999年和2003年夏季,对四川省西北部石渠县的藏原羚社群结构和昼间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藏原羚的社群规模主要表现为集成2~8头的小群体(占77 9%),很少集成9头以上的大群。藏原羚的社群类型可分为3类,即雄性群(43 3%)、雌性群(33 3%)和母子群(23 3%)。藏原羚的雌雄性比为100∶174,雌幼数量比是100∶44,成幼数量比是100∶16。在藏原羚的各种行为中,用于取食的时间最多(37%),其次为移动行为(25%)、站立凝视行为(19%)和卧息行为(18%)。藏原羚产仔期的昼间行为规律以上午(08:00~10:00)和下午(14:00~17:00)活动为主,中午(11:00~14:00)主要是休息,有两个取食和移动高峰、一个卧息高峰。取食与移动呈显著的正相关,反映了藏原羚边走边吃的特性;取食和移动与卧息之间则表现极显著的负相关。站立凝视行为没有明显的高峰期,整个观察时间内,藏原羚表现出高度的警惕性。他们通常在山的中上坡取食和移动,在中下坡卧息,且雌雄性间行为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原羚 产仔期 社群结构 昼问行为 性比 警惕性
下载PDF
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藏羚和藏原羚的生境选择(英文) 被引量:9
6
作者 Migmar Wangdwei Joseph L Fox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5-231,共7页
2000年和2001年初夏,在高海拔、低人口密度的阿鲁盆地内对同域分布的藏羚与藏原羚的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以海拔高度、坡度、离山岗距离、坡向以及植被类型作为资源参数,利用Resource Selection Function对藏羚与藏原羚的潜在生态位分... 2000年和2001年初夏,在高海拔、低人口密度的阿鲁盆地内对同域分布的藏羚与藏原羚的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以海拔高度、坡度、离山岗距离、坡向以及植被类型作为资源参数,利用Resource Selection Function对藏羚与藏原羚的潜在生态位分化进行检验。研究表明:藏羚和藏原羚对低海拔、相对平地、针茅-非禾本科群落以及北坡的资源选择具有相似性,但对低海拔苔草平地具有强烈的避开;藏原羚对山岗或斜坡生境的利用比藏羚大。以针茅-非禾本科群落为例研究,结果显示斑块植物群落可能是决定生境选择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羚 藏原羚 栖息地选择 微生境 身体大小
下载PDF
如何满足草原野生有蹄类调查方法的假设前提条件 被引量:11
7
作者 理查德.哈里斯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6-21,共6页
虽然调查草原有蹄类有许多方法,但考察中必须对有关方法进行修正。本文描述了笔者在青海省野牛沟调查3种草原有蹄类动物时,为满足样线法的假设前提而采取的具体措施。笔者建议,无论采用何种统计方法,都应当认真研究该方法的假设前... 虽然调查草原有蹄类有许多方法,但考察中必须对有关方法进行修正。本文描述了笔者在青海省野牛沟调查3种草原有蹄类动物时,为满足样线法的假设前提而采取的具体措施。笔者建议,无论采用何种统计方法,都应当认真研究该方法的假设前提,并在研究报告中说明为满足假设而作出的细节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野生动物 有蹄类 调查
下载PDF
四川石渠县藏原羚夏季数量集群及分布特点 被引量:2
8
作者 鲁庆彬 胡锦矗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75-80,共6页
1999年夏季(6~8月),对四川省西北部地区石渠县藏原羚种群的分布数量及集群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它们的活动总体上是相对分散的,且分布比较均衡;(2)整个分布地区藏原羚的平均密度估计为0 117头/km2,其平均密度的无... 1999年夏季(6~8月),对四川省西北部地区石渠县藏原羚种群的分布数量及集群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它们的活动总体上是相对分散的,且分布比较均衡;(2)整个分布地区藏原羚的平均密度估计为0 117头/km2,其平均密度的无偏估计为0 0930 142头/km2,其数量估计为15112307头,平均为1901头;(3)藏原羚主要活动在海拔42004700m的范围内,特别集中在海拔4400m左右的地区;(4)藏原羚的平均集群大小±SD为4 34±4 04头,主要以小群为主,即28头的范围内(占85 11%),以2头左右居多(占31 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原羚 平均密度 种群大小 分布 集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