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规范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黄瑶 林兆然 《开放时代》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4-176,9-10,共1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出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这一与国际法有密切联系的概念的主流化,其深入推广进程在理论和实践上遇到了一定国际阻力。国际政治与法律界对该概念的争论虽聚焦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提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出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这一与国际法有密切联系的概念的主流化,其深入推广进程在理论和实践上遇到了一定国际阻力。国际政治与法律界对该概念的争论虽聚焦在不同的具体问题上,但从根本上看,理解争议的关键在于外界对中国“天下”观念的负面认识。对此,有必要进一步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所面对的复杂的国际法体系和历史,基于对以“威斯特伐利亚”和“天下”为代表的“过去”的剖析,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现在”和“未来”,推动进一步的沟通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规范价值,正在于对国际法规则体系过去的扬弃,现在的呼应,以及未来愿景的展望。这一规范性构建仍处于初步阶段,需要在微观规则、中观体系和宏观共识层面进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法 多边主义 “天下” 国际秩序
原文传递
帝国、天下与大同:中国对外传播的历史检视与未来想象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磊 胡正荣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7-122,共6页
中国的对外传播需要一种关于世界秩序与全球图景的理论想象。当代主流的"帝国-民族国家"逻辑中蕴含着帝国主义风险,值得反思。历史中国的"天下观"和朝贡体系、羁縻政策能够提供替代性的思考,"天下大同"... 中国的对外传播需要一种关于世界秩序与全球图景的理论想象。当代主流的"帝国-民族国家"逻辑中蕴含着帝国主义风险,值得反思。历史中国的"天下观"和朝贡体系、羁縻政策能够提供替代性的思考,"天下大同"的思想有潜力塑造国际传播的新景象。本文通过历史性梳理,对国际秩序的历史资源与未来想象展开分析,尝试探讨中国对外传播的新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国 天下 大同 对外传播 国际传播 国际秩序
原文传递
中国“天下观”与西方“国际观”——兼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观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光斌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24,共20页
中国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系列倡议,意味着中国的角色从“国家”转变为“全球”,那么“谁是中国”这个根本性问题就需要得到回答。历史政治学有助于解释中国身份问题。比较文明发现,作为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的最高政治目标是“人”... 中国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系列倡议,意味着中国的角色从“国家”转变为“全球”,那么“谁是中国”这个根本性问题就需要得到回答。历史政治学有助于解释中国身份问题。比较文明发现,作为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的最高政治目标是“人”,在起点性结构上是形成于轴心文明时期的天下主义大一统对“万邦”的伦理论,在过程性结构上是“华夏”对“四夷”的以文化人而化成天下,在结果性结构上追求治平论。与此相对,西方国际观虽然有希腊-罗马的历史背景,但其城邦国家-帝国-神权政体-封建政体-绝对主义国家-民族国家的多重巨变,决定了其国际观主要形成于民族国家形成时期,民族论是其起点性结构,在对外关系中信奉实力政治,结果性结构必然是帝国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避免不了两种文明观之间的纠缠,文明之间不存在替代论,但中国天下观应该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注入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观 国际观 世界秩序 人类文明新形态 历史政治学
下载PDF
“天下”比邻:19世纪东西方文明碰撞下俄国的中国形象建构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彦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8-174,M0008,共18页
“天下”作为表征中国传统世界秩序观的术语已得到普遍使用,但像俄罗斯这样在两个多世纪里持续把中国称为“Поднебесная”(天下)的国家却是少见的。俄罗斯的“天下”形象是19世纪东西方文明交融与碰撞的产物。1820年前后,中... “天下”作为表征中国传统世界秩序观的术语已得到普遍使用,但像俄罗斯这样在两个多世纪里持续把中国称为“Поднебесная”(天下)的国家却是少见的。俄罗斯的“天下”形象是19世纪东西方文明交融与碰撞的产物。1820年前后,中国自称“天朝”的消息在西欧社会流传开来。帝俄在谋求领土扩张和寻求独特文明身份的历程中,共享了西方基于贸易利益和西方文明观而创造的野蛮傲慢的“天朝”形象,但未全盘接受西方将华夷观作为“天朝”精神内核的时代叙事,而是借助彼时居于世界前列的俄国汉学成果,力求建构出贴近中华文明的“天下”形象。尽管当时俄国对天下观的认知也有局限,但这一形象的复杂性及其联结的意义网络的深刻性,还是赋予了它超越特定历史时期的旺盛生命力。这构成“Поднебесная”至今仍能作为中国的代称而得到活跃使用的一个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 国家形象 俄罗斯 跨文化传播 世界秩序
原文传递
新时期儒学关于社会理想的建构与演变研究
5
作者 杨尚辉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3年第2期90-97,共8页
中国传统哲学一向以内圣外王之道的探讨和追寻为要。近四十年来,中国哲学界关于社会理想建构的探讨蔚为大观。不同区域和学术立场的思想家都以返本开新的态度面对传统经典,因应社会变化与时代发展而重新展开关于社会理想建构的讨论。首... 中国传统哲学一向以内圣外王之道的探讨和追寻为要。近四十年来,中国哲学界关于社会理想建构的探讨蔚为大观。不同区域和学术立场的思想家都以返本开新的态度面对传统经典,因应社会变化与时代发展而重新展开关于社会理想建构的讨论。首先是港台地区新儒学主张以传统的内圣之学为本开出新的外王理想,坚持民主政治之理论与架构必为传统哲学所包含,这一思路和态度占据了较长时间的话语权,并发展为一种讨论范式;其次是内地(大陆)的儒学中的政治儒学派,以王道政治的合法性与重建为方向,并在具体的实践层面有所规划和设计;再则是以王道政治与天下体系及其反思为核心的世界制度哲学。新时期儒学关于社会理想的重构与演化彰显出儒学社会理想议题的生命力与丰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圣开出新外王 王道政治 天下体系 秩序建构
下载PDF
天下共生:新时代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再建构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博一 《学术探索》 2020年第2期49-57,共9页
步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国正以自身古典思想资源中的"天下与共生"理念来重塑自身的国际秩序观。这种对现存国际秩序观的再建构是以西方资本主义国际秩序观面临的多重困境为外部条件的。与此同时,新时代的中国通过不断深入挖... 步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中国正以自身古典思想资源中的"天下与共生"理念来重塑自身的国际秩序观。这种对现存国际秩序观的再建构是以西方资本主义国际秩序观面临的多重困境为外部条件的。与此同时,新时代的中国通过不断深入挖掘自身传统文化中的秩序观念并与马克思主义国际观及其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相结合作为构建新型国际秩序观的现实依据。为使中国顺利成长为一个世界大国,需要营造稳定有序的周边环境,和谐周边成为中国经略周边、构建周边差序秩序的优先选择;在全球层次,则以"天下秩序与共生意识"为理念指引,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进而为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提供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秩序 和谐共生 国际秩序 新时代
下载PDF
中国中古时期乐浪郡形象的变迁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安泰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0-99,共10页
乐浪郡原为汉武帝于朝鲜半岛北部所设四郡之一,其后乐浪郡成为朝鲜半岛北部的大郡,加上汉人以郡代称东南西北四面边界,乐浪郡遂成为汉代极东之郡的代表。自曹魏以公孙渊为乐浪公,乐浪郡兼具地方行政单位(乐浪太守)与封国(乐浪王或乐浪公... 乐浪郡原为汉武帝于朝鲜半岛北部所设四郡之一,其后乐浪郡成为朝鲜半岛北部的大郡,加上汉人以郡代称东南西北四面边界,乐浪郡遂成为汉代极东之郡的代表。自曹魏以公孙渊为乐浪公,乐浪郡兼具地方行政单位(乐浪太守)与封国(乐浪王或乐浪公)的两种形象,并且作为各政权名义上统有汉晋东界的象征。无论是试图恢复西晋天下的东晋朝廷、希望拉拢高句丽对抗北方的南朝、以平州为根基的诸燕、沿用北燕行政单位的北魏等,都致力设置与乐浪有关的官爵。直至北齐省并乐浪郡,隋唐又将乐浪公授予新罗王,乐浪郡并未转化为唐代州县,仅存汉晋疆域东界的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浪郡 魏晋南北朝 天下秩序 册封体系
原文传递
论孟子的天下观 被引量:2
8
作者 刘莉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8-53,共6页
孟子对于"天下"以及"王天下"有自己独特的看法。首先,孟子认为天下"定于一"并非是政权上的统一天下,而是具有以仁、义为代表的人文价值上的认同。其次,"王天下"最根本的标志是"来归"... 孟子对于"天下"以及"王天下"有自己独特的看法。首先,孟子认为天下"定于一"并非是政权上的统一天下,而是具有以仁、义为代表的人文价值上的认同。其次,"王天下"最根本的标志是"来归"而非"往征",若能实行仁政,即便是小国也可以"百里而王"。最后,对于社会来说,达到王道之治是理想的状态;对于个人来说,"王天下"之位则并非最高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天下观 王道 仁政
下载PDF
《老子》的天下秩序论
9
作者 徐恺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7-165,327,共9页
《老子》的"天下秩序"有两个层面:现实层面和理想层面。现实层面是"一种各个国家(既包括大国又包括小国)自我约束、兼顾各方利益且坚持和平主义的、具有等级制特征的秩序。"理想层面是"全天下由所有小国组成,... 《老子》的"天下秩序"有两个层面:现实层面和理想层面。现实层面是"一种各个国家(既包括大国又包括小国)自我约束、兼顾各方利益且坚持和平主义的、具有等级制特征的秩序。"理想层面是"全天下由所有小国组成,以‘道’为准则,坚持和平、和谐、互不干涉、互不交往的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天下秩序 和平主义
下载PDF
中国的“天下观”与西方的世界秩序观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丹忱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85,共8页
"天下观"形成于先秦,它是中国古代的世界秩序观,其最高理想是天下大同,这使中国文化具有了包容非华夏民族的文化基因,形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向心力。中国传统对外思想表达了一种"一"与"和"的原则化理念... "天下观"形成于先秦,它是中国古代的世界秩序观,其最高理想是天下大同,这使中国文化具有了包容非华夏民族的文化基因,形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向心力。中国传统对外思想表达了一种"一"与"和"的原则化理念。封贡体系中的天朝与朝贡国不是现代国际关系意义上平等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但也绝非殖民体系下的殖民关系。这一秩序在近代以前数千年中的主要特征是和平互利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建立了作为现代国际关系之特征的民族国家分立的标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之后,由列强主导又建立了各种体系,在这一系列世界秩序建立之前都是一场场堪称人类浩劫的大规模战争。西方先行世界其他文明一步,实现了其文化的现代化,提炼出自身优秀的文化价值观,而后挟工业文明之威,完成了世界性传播,并据此构建了世界秩序。作为世界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其文化当然具有贡献世界优秀价值观的潜力。中华传统文化如何在实现其现代性转换的前提下贡献于世界,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观 天朝封贡体系 主权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世界秩序观
下载PDF
以夏變夷:晚明“天下全圖”的域外知識來源與製圖觀
11
作者 劉亞惟 《岭南学报》 2022年第1期253-291,共39页
曹君義《天下九邊分野人跡路程全圖》爲晚明出現的一種複合型“世界地圖”,它以變形南、北美洲大陸爲海島的繪圖方式爲特徵,雖吸收部分西學地理内容,但該圖並非受利瑪竇地圖直接影響。本文通過比對圖中美、歐、非洲的圖像特徵與文字内容... 曹君義《天下九邊分野人跡路程全圖》爲晚明出現的一種複合型“世界地圖”,它以變形南、北美洲大陸爲海島的繪圖方式爲特徵,雖吸收部分西學地理内容,但該圖並非受利瑪竇地圖直接影響。本文通過比對圖中美、歐、非洲的圖像特徵與文字内容,認爲其參考自傳教士艾儒略的《萬國全圖》,而另一種以諸多小島表現域外國家的製圖方式(如梁輈《乾坤萬國全圖古今人物事跡》),則受利瑪竇地圖影響。因此,依照域外知識來源,可將明清流傳的含有職方國與《山海經》神話之國的世界地圖分爲三類:九邊型全圖、四海五洲型全圖、四海島夷型全圖。這些結合中西地理知識、帶有想象色彩的早期世界地圖,反映了晚明地理製圖由關注“九邊”到“以夏變夷”的一種觀念變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九邊分野人跡路程全圖》 《萬國全圖》 全圖 《山海經》 華夷之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