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三角洲东西部晚新生代地层中的重矿物差异及其物源意义 被引量:53
1
作者 陈静 王哲 +1 位作者 王张华 陈中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0-708,共9页
主要针对长江三角洲东西部两个晚新生代钻孔的重矿物分布特征,探讨了近河口区和内陆三角洲平原区物源演化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近河口区自下而上地层中可以划分出5个不同的重矿物组合带,内陆平原区可划分出4个重矿物组合带,这些组合带分... 主要针对长江三角洲东西部两个晚新生代钻孔的重矿物分布特征,探讨了近河口区和内陆三角洲平原区物源演化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近河口区自下而上地层中可以划分出5个不同的重矿物组合带,内陆平原区可划分出4个重矿物组合带,这些组合带分别对应着上新世、早、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两区在上新世时期重矿物特征十分相似,以金红石、锆石、电气石等酸性-中酸性矿物为主,伴随着许多强氧化自生矿物,如赤铁矿、褐铁矿、白钛石等,表明了以基底和西部天目山为主的物源,指示了强烈风化的沉积环境。进入第四纪,两区沉积物来源发生了变化,内陆平原区继承了西部山地物源,但不稳定矿物增加,并伴随出现许多还原性自生矿物,如黄铁矿、重晶石、碳酸盐等,指示还原环境占主导。相比之下,近河口区物源明显发生变化,尤其是中更新世后矿物种类丰富,金红石、榍石等酸性-中酸性矿物,紫苏辉石、钛铁矿等基性矿物,透辉石、蓝晶石、符山石、十字石等典型变质岩矿物都稳定出现,意味着随着沉积盆地下沉,河口区逐渐接受了长江中下游和上游沉积物的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河口区 内陆平原区 基底 天目山 长江流域
下载PDF
基于Voronoi图的天目山常绿阔叶林混交度 被引量:54
2
作者 汤孟平 周国模 +2 位作者 陈永刚 赵明水 何一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共5页
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较典型的常绿阔叶林设置大小为100m×100m的样地,用全站仪测定每株树木的三维坐标;提出基于Voronoi图的混交度MV,并对MV和传统混交度M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MV通过Voronoi图的相邻多边形确定... 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较典型的常绿阔叶林设置大小为100m×100m的样地,用全站仪测定每株树木的三维坐标;提出基于Voronoi图的混交度MV,并对MV和传统混交度M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MV通过Voronoi图的相邻多边形确定对象木的最近邻木,比M能更准确地描述种间相互隔离关系;在常绿阔叶林群落中,单株树木的混交度M和MV均随胸径的增加而增大;群落平均混交度-M=0.7207,-MV=0.7431,表明不同树种之间的相互隔离程度较高;群落优势种群的平均混交度低于非优势种群,常绿种群的平均混交度低于非常绿种群,其原因是细叶青冈、青冈和短尾柯既是优势种群,又是常绿种群,且它们具有聚集繁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种群 混交度 VORONOI图 天目山
下载PDF
不同混交度指数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6
3
作者 汤孟平 娄明华 +2 位作者 陈永刚 徐文兵 赵明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6-53,共8页
混交度是近年来提出的描述林分树种相互隔离程度的指数,包括简单混交度、树种多样性混交度和物种空间状态; 但现有混交度的指数对空间结构单元的树种隔离关系表达不完整,存在不同混交结构具有相同混交度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简单混交度、... 混交度是近年来提出的描述林分树种相互隔离程度的指数,包括简单混交度、树种多样性混交度和物种空间状态; 但现有混交度的指数对空间结构单元的树种隔离关系表达不完整,存在不同混交结构具有相同混交度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简单混交度、树种多样性混交度和物种空间状态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全混交度。以天目山常绿阔叶林数据为例,采用基于 GIS 的 Voronoi 图分析方法对不同混交度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由于树种多样性混交度、物种空间状态和全混交度都是对简单混交度的改进,所以各混交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证明它们之间存在数学关系。全混交度增加考虑最近邻木相互之间的树种隔离关系,并引入生物多样性 Simpson 指数,可明显提高对不同混交结构的分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目山 常绿阔叶林 混交度 全混交度 VORONOI图
下载PDF
天目山毛竹入侵阔叶林后土壤细菌群落16S rDNA V3区片段PCR的DGGE分析 被引量:44
4
作者 王奇赞 徐秋芳 +1 位作者 姜培坤 秦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2-669,共8页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公认的基因库。毛竹入侵天然林并替代原天然林,导致地上植物多样性下降。为了解毛竹入侵天然林后地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分别采集了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和原始天然阔叶林下的土壤样品,应用建立于16S rDNA...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公认的基因库。毛竹入侵天然林并替代原天然林,导致地上植物多样性下降。为了解毛竹入侵天然林后地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分别采集了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和原始天然阔叶林下的土壤样品,应用建立于16S rDNA V3区片段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克隆测序比对来研究土壤细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3块林地土壤16S rDNA V3区片段高达30条以上,不同林分下土壤16SrDNAV3区片段的DGGE带谱差异不大,但各有特征条带。毛竹林与阔叶林土壤的细菌结构相似度高于其与竹阔混交林的相似度。通过DGGE条带的克隆测序比对发现,调查区土壤细菌主要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um)、厚壁菌门(Firmicu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细菌属(Actinobacterium)和一些未命名的菌种,并且多数属无法纯培养的物种。本试验结论为: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土壤细菌多样性丰富,不同林分下的土壤细菌有各自的特征种,但非优势种;毛竹入侵未导致土壤细菌结构以及多样性发生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目山 毛竹入侵 土壤 细菌 16S RDNA DGGE
下载PDF
毛竹入侵阔叶林对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李永春 梁雪 +3 位作者 李永夫 王祈 陈俊辉 徐秋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5-592,共8页
为揭示天目山毛竹入侵原始阔叶林后土壤真菌群落特征的变化,采用T-RFLP以及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及原始阔叶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在毛竹纯林和阔叶林之间最为明显,其次为竹... 为揭示天目山毛竹入侵原始阔叶林后土壤真菌群落特征的变化,采用T-RFLP以及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及原始阔叶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在毛竹纯林和阔叶林之间最为明显,其次为竹阔混交林和阔叶林;竹阔混交林土壤具有最高的真菌Shannon指数、均匀度指数及最低的Simpson指数.硝态氮含量和p H显著影响了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异,毛竹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受p H和铵态氮影响较大,而阔叶林主要受硝态氮影响.阔叶林土壤真菌数量显著高于毛竹纯林和竹阔混交林,真菌数量分别与土壤p H和硝态氮呈现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表明真菌在阔叶林土壤中介导了异养硝化作用,毛竹入侵可能对此过程产生了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入侵 土壤真菌 群落特征 阔叶林 天目山
原文传递
1996—2012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乔木层群落动态 被引量:23
6
作者 游诗雪 张超 +3 位作者 库伟鹏 朱弘 赵明水 余树全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共9页
【目的】开展群落动态变化长期研究,为森林保护、管理与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6年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1块1 hm^2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监测样地,对每木进行编号、挂牌,调查记录其种名、树高、胸径及位置坐标等信息。2... 【目的】开展群落动态变化长期研究,为森林保护、管理与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6年在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1块1 hm^2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监测样地,对每木进行编号、挂牌,调查记录其种名、树高、胸径及位置坐标等信息。2012年进行复测,比较分析16年来乔木层胸径≥10 cm树种的群落动态变化。【结果】群落中常绿和落叶树种株数所占比例,从1996年54.97%和45.03%变为2012年的62.81%和37.19%;群落科、属、种组成从1996年24科34属40种变为2012年29科40属48种,16年来,树种退出3科5属6种,新增8科11属14种,其中,退出的偶见种(总株数1~3)占66.67%,新增的偶见种占92.86%;群落总株数从553株增加至597株,累计死亡191株,累计更新235株;群落多样性指数中,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从1996年的40,0.72,3.98和1.03变为2012年的48,0.88,3.88和1.05;群落中1996年和2012年小径级(DBH<20 cm)的个体数量分别占49.55%和55.11%,死亡率25.73%,中径级(20 cm≤DBH<60 cm)分别占47.92%和42.88%,死亡率22.89%,大径级(DBH≥60 cm)分别占2.53%和2.01%,死亡率7.69%,径级结构总体变化不大,均呈倒"J"型;群落平均树高由1996年11.47 m下降为2012年9.47m,树高>10 m个体比例由50.27%降为36.01%,总体树高频度呈正态分布。【结论】16年来该群落仍保持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基本外貌,但常绿树种株数占比有明显增加趋势,落叶树种株数占比有明显减少趋势;群落优势种除交让木株数和重要值显著增加,其他树种变化不明显;但群落中偶见种进入和退出变化很剧烈,达原群落树种总数50%,偶见种是引起群落乔木层物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群落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增加明显的主要原因;中小径级个体间竞争剧烈,死亡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木层 群落结构 天目山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源月 江洪 +2 位作者 邱忠平 原焕英 李雅红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0-594,共5页
为了解中国亚热带森林土壤碳释放CO2与区域气候环境的关系,在亚热带典型区域浙江西天目山选择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杉木林、毛竹林和常绿阔叶林,采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土壤呼吸通量.结果表明:各林分的土壤呼吸日变化趋势... 为了解中国亚热带森林土壤碳释放CO2与区域气候环境的关系,在亚热带典型区域浙江西天目山选择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杉木林、毛竹林和常绿阔叶林,采用LI-8100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土壤呼吸通量.结果表明:各林分的土壤呼吸日变化趋势多呈单峰型;3个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CO2年均释放速率大小依次是毛竹林4.28μmol/(m2.s)、杉木林2.35μmol/(m2.s)、常绿阔叶林2.23μmol/(m2.s).土壤呼吸随着不同季节土壤温度的变化相异,8月最高,11月受低温限制,呼吸作用微弱.土壤水分与土壤呼吸呈负相关,且常与土壤温度一起共同作用于土壤呼吸,这种非线性交互作用导致环境因子影响土壤呼吸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碳循环 亚热带森林 天目山
下载PDF
浙江天目山老龄森林生态系统CO_2通量特征 被引量:20
8
作者 牛晓栋 江洪 +3 位作者 张金梦 方成圆 陈晓峰 孙恒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共8页
物种丰富的异龄老龄森林对陆地生态系统动态模型及全球碳收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关于老龄森林碳通量的研究很少,亚热带地区的老龄林更鲜有报道.本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了我国中亚热带地区的浙江天目山一个老龄常绿落叶阔... 物种丰富的异龄老龄森林对陆地生态系统动态模型及全球碳收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关于老龄森林碳通量的研究很少,亚热带地区的老龄林更鲜有报道.本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了我国中亚热带地区的浙江天目山一个老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CO_2通量.以2013年7月到2014年6月的观测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此老龄林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生态系统呼吸量(R_e)、生态系统总交换量(GEE)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老龄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NEE月总量除12、2月为正值外(表现为碳源),其余月份均为负值(表现为碳汇).NEE月总量平均为-61.52 g C·m^(-2),各月碳吸收量以6月(-149.40 g C·m^(-2))最高,10月次之,呈双峰变化;最大碳源出现在2月(23.45g C·m^(-2)).各月NEE平均日变化差异明显,6月的平均通量峰值最大,达到-0.98 mg·m^(-2)·s^(-1),12月最小,为-0.35mg·m^(-2)·s^(-1);NEE符号改变的时间也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全年NEE、R_e、GEE分别为-738.18、931.05、-1669.23g C·m^(-2).与相近纬度相近林型的其他森林生态系统相比,由于其复层结构和多种幼龄更新树木的存在,其测定的固碳量较大.表明我国中亚热带天目山地区的老龄森林生态系统不是处于碳收支稳定状态,而是具有相对较高的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目山 亚热带老龄森林 涡度相关 CO2通量 碳汇
原文传递
天目山乡土木本藤本植物资源特征及园林应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马进 王小德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8-80,共3页
野外考察和文献调查分析表明天目山地区乡土藤本植物累计有23科、46属、136种(含种以下等级),具有种类组成丰富、区系组成古老、生活型和攀援方式多样性、观赏价值种类丰富等特征。同时,探讨了该种植物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的应用。对今后... 野外考察和文献调查分析表明天目山地区乡土藤本植物累计有23科、46属、136种(含种以下等级),具有种类组成丰富、区系组成古老、生活型和攀援方式多样性、观赏价值种类丰富等特征。同时,探讨了该种植物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的应用。对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乡土木本藤本资源问题提出4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旦山 乡土木本藤本植物 园林应用
下载PDF
天目山不同海拔柳杉群落特征与空气负离子效应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唐吕君 赵明水 +1 位作者 李静 蒋文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5-89,共5页
选择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不同海拔高度的9个古柳杉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柳杉群落种类组成、结构、外貌特征,实测春夏秋三季不同柳杉生境小气候、空气负离子浓度的瞬时值,并评价其空气清洁度。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柳杉群... 选择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不同海拔高度的9个古柳杉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柳杉群落种类组成、结构、外貌特征,实测春夏秋三季不同柳杉生境小气候、空气负离子浓度的瞬时值,并评价其空气清洁度。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柳杉群落Simpson、Shannon-Wienner及Pielou等多样性指数均呈增长趋势,大小排序为山顶(0.918 2;4.345 9;0.805 9)>山麓(0.895 9;4.116 0;0.781 1)>山中(0.890 9;3.999 6;0.747 3),而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则表现不同特点,其增长趋势为山中(37)>山顶(33)>山麓(31);春夏季节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呈双峰曲线,而秋季空气负离子浓度则呈单峰曲线。随着海拔高度增加空气负离子浓度呈上升趋势,且山顶、山中较高海拔的柳杉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显著高于山麓,其CI值(空气质量评价指数)也高于山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杉 群落特征 海拔高度 空气负离子效应 天目山
下载PDF
天目山毛竹林蔓延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杨淑贞 杜晴洲 +1 位作者 陈建新 刘亮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46,共4页
为了解天目山毛竹林蔓延对本地鸟类多样性的影响程度,在毛竹林与常绿阔叶林植被交界处设置3组对比实验样地,分组统计活动在2种不同植被中的鸟类种类与数量。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与毛竹林植被内的鸟类种类比为7∶1,个体数量比为6∶1左右... 为了解天目山毛竹林蔓延对本地鸟类多样性的影响程度,在毛竹林与常绿阔叶林植被交界处设置3组对比实验样地,分组统计活动在2种不同植被中的鸟类种类与数量。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与毛竹林植被内的鸟类种类比为7∶1,个体数量比为6∶1左右。即毛竹林内的鸟类种类及数量大大低于常绿阔叶林,而这种差异性可能是鸟类食物链及森林空间结构的影响所致。由此可见,毛竹林的不断扩展将对本地鸟类多样性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并从维护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的角度提出了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彻底清除毛竹林和实验区间伐毛竹林等人工干预措施,以控制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毛竹林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 多样性 毛竹林 阔叶林 天目山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优势种生物量变化及群落演替特征 被引量:19
12
作者 管杰然 商天其 +2 位作者 伊力塔 叶诺楠 余树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6761-6772,共12页
利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设立的典型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 hm^2固定样地为基础,分别对1996年和2012年(时间跨度为16年)的实地调查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分析,包括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种间联结和生物量等方面对其群落演... 利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设立的典型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 hm^2固定样地为基础,分别对1996年和2012年(时间跨度为16年)的实地调查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分析,包括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种间联结和生物量等方面对其群落演替特征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1996年到2012年中,优势种生态位宽度指数下降的有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和缺萼枫香(Liquidambar acalycina),而上升较明显的有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ifolia)和东南石栎(Lithocarpus harlandii);并且2012年优势种相比于1996年生态位重叠程度更高;1996年和2012年胸径(DBH)≥10 cm的乔木树种的总生物量分别为151.03 t和148.53 t,而2012年优势种胸径5—10 cm幼树的总生物量达到10.03 t,增长潜力较大。结果总体上与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演替趋势相吻合,并以此揭示天目山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演替规律提供数据支撑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优势种 生物量 群落演替 天目山
下载PDF
天目山银杏种群起源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林协 张都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8-31,共4页
天目山位于浙江省 ,地形复杂 ,峡谷众多 ,第四纪冰川在山麓有轻微的侵蚀痕迹 ,原生植被保存完好 ,有不少银杏古树分布 ,对其部分银杏是否为天然起源存在争论。根据调查和有关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 ,并参考浙江丰富的银杏类化石资料 ,阐述... 天目山位于浙江省 ,地形复杂 ,峡谷众多 ,第四纪冰川在山麓有轻微的侵蚀痕迹 ,原生植被保存完好 ,有不少银杏古树分布 ,对其部分银杏是否为天然起源存在争论。根据调查和有关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 ,并参考浙江丰富的银杏类化石资料 ,阐述了天目山银杏种群孑遗与生长特点 ,为银杏 (原生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目山 银杏种群 起源 化石 种群分布 种群生长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林群落垂直结构与群落整体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被引量:17
14
作者 楼一恺 范忆 +4 位作者 戴其林 王铮屹 库伟鹏 赵明水 余树全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568-8577,共10页
以浙江省天目山1 hm;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K-means聚类方法将DBH≥1 cm的个体根据树高划分为不同林层,研究比较了各个林层的物种多样性特点;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和决策系数定量计算各个林层物种多样性对群落整体物种... 以浙江省天目山1 hm;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K-means聚类方法将DBH≥1 cm的个体根据树高划分为不同林层,研究比较了各个林层的物种多样性特点;利用通径分析方法和决策系数定量计算各个林层物种多样性对群落整体物种多样性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林垂直结构对群落物种多样性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林群落层次结构丰富,树高由1.4-36.5 m依次可分为灌木层、亚冠层、林冠下层、林冠中层和林冠上层。(2)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林群落从灌木层依次往向上,物种丰富度、多度、特有种数量、Shannon-Wei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呈下降趋势。(3)灌木层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贡献最大且远高于其他四个林层,其中灌木层对群落整体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以及Simpson指数的决策系数分别为0.850、0.651、0.755。(4)林冠下层、林冠中层和林冠上层密度的大小对灌木层的物种数目有明显的影响,林冠层密度越大,灌木层群落的物种数目越少,复杂程度越低;偶见种和稀有种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具有特殊作用。综上,研究认为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在维持森林群落整体物种多样性中具有关键作用,而灌木层在群落整体物种多样性构成中具有决定作用,森林群落中稀有种、偶见种多少在群落物种多样性构成中具有特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垂直结构 生物多样性 通径分析 天目山
下载PDF
天目山地区树轮δ^(13)C记录的300多年的秋季气候变化 被引量:14
15
作者 赵兴云 王建 +1 位作者 钱君龙 姜修洋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0-549,共10页
对采自浙江西天目山地区的柳杉树轮,交叉定年后,测定其δ13C年序列。用趋势比率法去除大气δ13Ca对树轮δ13C年序列的影响后,分析了树轮δ13C年序列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分析发现:柳杉树轮δ13C年序列的高频振荡与该区9~12月气温及9... 对采自浙江西天目山地区的柳杉树轮,交叉定年后,测定其δ13C年序列。用趋势比率法去除大气δ13Ca对树轮δ13C年序列的影响后,分析了树轮δ13C年序列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分析发现:柳杉树轮δ13C年序列的高频振荡与该区9~12月气温及9月降水有较好相关性。重点重建了该地区9月降水量与平均最高气温两个气候要素300多年的气候变化,其变化模式表现为:冷-湿和暖-干的组合特征。统计结果显示:重建序列所反映的旱涝频率分布及其冷暖变化与该区的实测记录结果基本一致。表明:重建序列较好地反映了该区秋季气候变化历史。重建序列所反映的气候变化与我国近500 a的气候变化及该区部分史料记载有较好的对应,并与青藏高原苟鲁错湖泊沉积及新疆阿勒泰地区树轮δ13C记录的气候变化有部分对应,只是冷暖变化的起止时间有错动,反映了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周期分析发现:重建序列含有准58.82 a、21.28 a、13.70 a、3.23 a、2.63 a、2.33 a、2.07 a的周期,这些周期与行星、地心会聚的“力矩效应”变化周期、太阳辐射变化、太阳活动及“准两年振荡”周期相吻合,表明太阳辐射变化及ENSO现象对该区气候变化影响显著,也反映出天目山地区树轮δ13C年序列对太阳活动及大范围的ENSO事件的记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轮 Δ^13C 天目山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天目山野生观赏木本藤本植物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马进 王小德 林夏珍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2004年第3期26-28,共3页
通过对天目山野生观赏木本藤本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本区有野生木本藤本植物136种(包含种以下等级),具有较高观赏价值。根据其攀援特性分为缠绕类70种、吸固类13种、卷曲类19种、搭靠类34种。探讨了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形式,并对今后进... 通过对天目山野生观赏木本藤本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本区有野生木本藤本植物136种(包含种以下等级),具有较高观赏价值。根据其攀援特性分为缠绕类70种、吸固类13种、卷曲类19种、搭靠类34种。探讨了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形式,并对今后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木本藤本资源问题提出了4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目山 野生观赏木本藤本植物 开发利用 调查研究 攀援习性 园林应用
下载PDF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天目山旅游形象感知研究——以携程网游记与点评为例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杨彬彬 张建国 《福建林业科技》 2017年第4期118-125,共8页
以专业旅行网——携程网为例,将搜集整理得到的游客关于天目山旅游形象感知的94篇游记和324条点评作为分析样本,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对其进行整合处理,从中筛选出游客关于天目山旅游形象的高频描述词汇;运用内容分析法,编制天... 以专业旅行网——携程网为例,将搜集整理得到的游客关于天目山旅游形象感知的94篇游记和324条点评作为分析样本,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对其进行整合处理,从中筛选出游客关于天目山旅游形象的高频描述词汇;运用内容分析法,编制天目山旅游形象的属性类目,分析游客关于天目山旅游形象的感知属性和特征,并对其进行评价,了解天目山在游客心中的形象定位和喜爱程度。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天目山旅游发展对策与建议,为今后的天目山旅游形象完善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本 天目山 旅游形象 内容分析法 ROST
下载PDF
天目山柳杉树轮δ^(13)C方位变化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建 赵兴云 钱君龙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2-254,共13页
对天目山两株柳杉(分别简称CF-1与CF-3),分别测定了不同方位上的树轮δ13C年序列。方差分析表明:天目山柳杉树轮δ13C值存在显著的方位差异和年际变化。不同方位上δ13C序列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极值出现的方位存在明显的年际漂移。... 对天目山两株柳杉(分别简称CF-1与CF-3),分别测定了不同方位上的树轮δ13C年序列。方差分析表明:天目山柳杉树轮δ13C值存在显著的方位差异和年际变化。不同方位上δ13C序列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极值出现的方位存在明显的年际漂移。同一树体各方位之间及两树体对应方位之间δ13C值均存在较好的相关性,表明区域环境背景条件对树轮δ13C值方位变化及年际变化趋势的影响是共同的。重点分析了局部环境差异对树轮δ13C方位变化的影响。不同坡向及树冠不同方位光照条件的差异是造成树轮δ13C值方位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目山 树轮 Δ^13C 方位分布 成因探讨
下载PDF
天目山北坡蝶类资源和区系 被引量:12
19
作者 诸立新 吴孝兵 欧永跃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266-271,共6页
于2002年8月对万家乡天目山北坡的蝶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经鉴定的蝶类12科91属148种蝴蝶,其中3种是安徽省新纪录种,分别是锦瑟蛱蝶Seokia pratti(Leech)、蓝丸灰蝶PithecopsfulgensDoherty、小黄斑弄蝶Ampittia nana(Leech).并对天目... 于2002年8月对万家乡天目山北坡的蝶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经鉴定的蝶类12科91属148种蝴蝶,其中3种是安徽省新纪录种,分别是锦瑟蛱蝶Seokia pratti(Leech)、蓝丸灰蝶PithecopsfulgensDoherty、小黄斑弄蝶Ampittia nana(Leech).并对天目山北坡蝴蝶区系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区系成分中东洋与古北种混杂,东洋种占较大优势,这与天目山位于我国东部古北界和东洋界过渡区的中心的地理位置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 天目山 蝶类 区系结构
下载PDF
浙江天目山交让木种群空间点格局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赵明水 庞春梅 +2 位作者 杨淑贞 罗远 余树全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7-53,64,共8页
基于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 hm2样地调查数据,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和点格局分析法,探究了交让木种群的结构特征、不同生长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交让木种群的径级结构大体呈倒J型,属... 基于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 hm2样地调查数据,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和点格局分析法,探究了交让木种群的结构特征、不同生长阶段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交让木种群的径级结构大体呈倒J型,属增长型种群.(2)排除生境异质性影响,交让木幼苗、幼树、中树以及整个种群在1~3 m尺度上呈现微弱的均匀分布格局,其他尺度上呈现随机分布格局.(3)交让木中树与幼树之间基本呈微弱的负相关或无关联性;幼树与幼苗在小尺度区域内呈负相关,随空间尺度增大负相关性减弱至无关联性;中树与幼苗之间呈相对明显的负相关,JazenConnell假说可能是这种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目山 交让木 生境异质性 点格局分析 空间关联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