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1—2020年天津近岸海域赤潮特征分析
1
作者 陈曦 石海明 徐玉山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4期106-113,共8页
文章通过对2001—2020年天津近岸海域发生的赤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近年来天津近岸海域赤潮发生呈现高频次小规模的特征。2012—2020年赤潮年度累计持续天数大体呈增加趋势,这主要是受DIP控制。夏季是赤潮高发期,尤其是6月和8月,单次赤... 文章通过对2001—2020年天津近岸海域发生的赤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近年来天津近岸海域赤潮发生呈现高频次小规模的特征。2012—2020年赤潮年度累计持续天数大体呈增加趋势,这主要是受DIP控制。夏季是赤潮高发期,尤其是6月和8月,单次赤潮过程持续时间较长。天津近岸海域赤潮肇事种主要是夜光藻、中肋骨条藻和尖刺伪菱形藻,这3种藻类在时间上有交替成为肇事种的特征,这主要与它们对水文环境的适应性相关。有毒赤潮主要集中在6—9月暴发,9月暴发的赤潮多为有毒赤潮,天津近岸海域有毒赤潮种多为多环旋沟藻和米氏凯伦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近岸海域 赤潮 赤潮肇事种 有毒赤潮
下载PDF
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次级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萍 缴建华 +2 位作者 孙万胜 李彤 叶红梅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4-330,共7页
为了解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现状,于2014年5月和8月分两个航次对该海域14个站位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同时用Brey(1990年)经验公式计算年次级生产力(P)以及年次级生产力与年生物量(B)的比值(P/B... 为了解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现状,于2014年5月和8月分两个航次对该海域14个站位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同时用Brey(1990年)经验公式计算年次级生产力(P)以及年次级生产力与年生物量(B)的比值(P/B)。结果表明: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隶属7门9纲29种,包括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多毛类、棘皮动物和其他底栖动物;年平均栖息密度为56.07 ind./m^2,年平均生物量(湿质量)为52.98 g/m^2,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64,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为0.59,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为0.88,年平均生物量为9.54 g/m^2(去灰分干质量),年平均次级生产力为6.12 g/(m^2·a)(去灰分干质量),P/B值平均为0.70 a^(-1)。研究表明:本调查海域的次级生产力与整个渤海湾相近,高于南黄海和东海,低于海坛海峡和胶州湾;P/B值较其他海域偏低,说明渤海湾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生活史短、代谢快的小型种类所占比例低于其他海区;整个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63 km^2)大型底栖动物年次级生产力约为386 t(去灰分干质量),或是2144 t(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次级生产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