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钛耐磨钢中TiC析出行为及其对耐磨粒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孙新军 刘罗锦 +2 位作者 梁小凯 许帅 雍岐龙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61-672,共12页
针对传统低合金耐磨钢主要依靠增加其基体硬度来提高耐磨性,从而导致材料加工性能严重降低的问题,提出通过高钛微合金化及铸坯(锭)原位内生反应,在钢基体中引入超硬TiC颗粒来增强钢的耐磨性,实现了在不增加硬度的同时耐磨性大幅提高。... 针对传统低合金耐磨钢主要依靠增加其基体硬度来提高耐磨性,从而导致材料加工性能严重降低的问题,提出通过高钛微合金化及铸坯(锭)原位内生反应,在钢基体中引入超硬TiC颗粒来增强钢的耐磨性,实现了在不增加硬度的同时耐磨性大幅提高。研究发现,钢中TiC颗粒呈现出独特的"微米-亚微米-纳米"三峰分布特征。微米级TiC颗粒来源于在凝固末期发生的L→γ+TiC共晶反应,在后续热轧过程中共晶TiC逐渐实现碎化和均匀化。亚微米TiC颗粒主要是从凝固后的高温奥氏体中析出;纳米级TiC颗粒主要是在热轧过程中从形变奥氏体中析出。考察了钢中TiC含量对耐磨粒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微观机理,发现相对耐磨性与TiC含量大致呈线性上升的关系,认为微米级粒子对磨损犁沟的阻碍作用是耐磨性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磨钢 高钛微合金化 tic析出 耐磨粒磨损性能
原文传递
高钛钢中TiC析出机制 被引量:18
2
作者 梁小凯 孙新军 +2 位作者 雍岐龙 康绍光 朱秀光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1-75,共5页
通过凝固实验并结合Thermo-Calc软件研究了高钛钢(Ti质量分数为0.6%)在凝固过程中TiC的析出方式及形态。结果表明:由于选分结晶的作用,TiC在凝固最后阶段沿着原始奥氏体晶界析出,并形成离异共晶组织,以片状或杆状形式存在,析... 通过凝固实验并结合Thermo-Calc软件研究了高钛钢(Ti质量分数为0.6%)在凝固过程中TiC的析出方式及形态。结果表明:由于选分结晶的作用,TiC在凝固最后阶段沿着原始奥氏体晶界析出,并形成离异共晶组织,以片状或杆状形式存在,析出相厚度约为1~3μm。Mo溶人TiC后形成(Ti,Mo)C,相分析数据表明,Ti/Mo质量比为3.4。采用热力学软件及TiC溶解度积分别得出TiC开始析出温度分别为1453及1487℃,析出温度略高于固相线温度,析出质量分数可以达到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钛钢 tic析出 离异共晶
原文传递
热轧双相钢的发展现状及高强热轧双相钢的开发 被引量:16
3
作者 袁国 利成宁 +2 位作者 孙丹丹 康健 王国栋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45,共7页
介绍了热轧双相钢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低成本热轧双相钢、高延伸凸缘型铁素体+贝氏体热轧双相钢(F-B热轧双相钢)及高强度热轧双相钢的开发及应用,将促进我国热轧双相钢的发展,推动汽车工业的“以热代冷”进程。同时,探讨... 介绍了热轧双相钢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指出低成本热轧双相钢、高延伸凸缘型铁素体+贝氏体热轧双相钢(F-B热轧双相钢)及高强度热轧双相钢的开发及应用,将促进我国热轧双相钢的发展,推动汽车工业的“以热代冷”进程。同时,探讨了纳米析出强化型热轧双相钢的强化机理及工艺控制原理,并在实验室进行了中试,开发出铁素体基体析出强化型的热轧双相钢,其抗拉强度达770~830 MPa,屈强比<0.75,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且铁素体基体中存在大量细小的纳米级尺寸的TiC过饱和析出和相间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轧双相钢 低成本 F-B双相钢 析出强化 高强钢
下载PDF
基于纳米铁碳析出物的钢综合强化机理 被引量:17
4
作者 傅杰 李光强 +2 位作者 于月光 毛新平 方克明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第1期31-42,共12页
简要叙述了关于钢强化机理的研究现状,用化学相分析+X射线小角散射、RTO方法及高分辨透射电镜对薄板坯连铸连轧钛微合金化高强耐候钢中纳米粒子的属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钛微合金化高强耐候钢中尺寸<36 nm的粒子,除纳米TiC以外,还... 简要叙述了关于钢强化机理的研究现状,用化学相分析+X射线小角散射、RTO方法及高分辨透射电镜对薄板坯连铸连轧钛微合金化高强耐候钢中纳米粒子的属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钛微合金化高强耐候钢中尺寸<36 nm的粒子,除纳米TiC以外,还存在大量的纳米Fe3C,其体积分数为同尺寸TiC体积分数的4.4倍,析出强化作用比纳米TiC粒子大,不可忽略;提出了钢的综合强化机理,指出对不同种类、不同尺寸的纳米析出粒子,应分别根据位错切割和位错绕过机理计算出析出强化贡献,然后与固溶强化和细晶强化贡献加和,求得钢的屈服强度;讨论了细晶强化与位错强化不能加和的原因以及相变对钢强度影响的表现形式,对钛微合金化高强耐候钢屈服强度的理论计算与生产结果相符,实验钢σs=630~676 MPa,实际σs=630~680 MPa。简述了钢综合强化机理的应用情况,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服强度 纳米铁碳析出物 纳米tic 析出强化 钢的综合强化机理
下载PDF
TiC和VC在低碳马氏体钢回火中的析出和粗化 被引量:9
5
作者 康俊雨 孙新军 +1 位作者 李昭东 雍岐龙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4-70,共7页
利用维氏硬度计、OM、TEM对在600℃回火不同时间后的钛、钒微合金化马氏体钢的维氏硬度、微观组织及钢中析出相随回火时间的演变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现有计算方法对马氏体钢中析出相的析出动力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两钢在600℃回火,随... 利用维氏硬度计、OM、TEM对在600℃回火不同时间后的钛、钒微合金化马氏体钢的维氏硬度、微观组织及钢中析出相随回火时间的演变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现有计算方法对马氏体钢中析出相的析出动力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两钢在600℃回火,随回火时间的增加,其硬度变化均呈现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规律,且在回火1 h后,两钢出现峰值硬度,且回火过程中钛钢的硬度均大于钒钢。分析认为,前期硬度下降是由于位错密度的降低所致,而当MC相析出时起到沉淀强化作用,引起硬度上升并出现峰值,而回火时间更长时,由于MC相粗化及基体回复导致硬度再次下降。钛钢中由于析出相粒子析出动力学比钒钢的快,而其粗化速率却低于钒钢中析出相,因此钛钢在回火过程中沉淀强化效果及对基体回复抑制的作用更为明显,故而其回火时比钒钢的硬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 VC 微合金钢 沉淀强化 析出 粗化
原文传递
低碳微合金钢中碳化钛的等温析出行为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建华 张喜燕 +2 位作者 刘攀 蓝秀琼 刘兴智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51,共4页
采用电阻法和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测定了含钛0.088%微合金钢中碳化钛(TiC)的等温析出(PTT)曲线,分析了其析出行为。结果表明:在γ→α转变区的530~630℃范围内,TiC析出速率最大;在高温固溶及等温析出条件下,TiC在奥氏体中以针状析出,而... 采用电阻法和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测定了含钛0.088%微合金钢中碳化钛(TiC)的等温析出(PTT)曲线,分析了其析出行为。结果表明:在γ→α转变区的530~630℃范围内,TiC析出速率最大;在高温固溶及等温析出条件下,TiC在奥氏体中以针状析出,而在铁素体中呈相间或弥散析出;在530~630℃温度区间等温,可得到最好析出强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钢 碳化钛 等温转变 等温析出
下载PDF
热轧变形量对高钛耐磨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许帅 孙新军 +2 位作者 梁小凯 刘俊 雍岐龙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81-1591,共11页
通过不同总压缩比的实验室热轧、微观组织和析出相表征及力学性能测试等实验,研究了热轧变形量对经过轧后热处理的高钛耐磨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随着轧制变形量的增大,高钛耐磨钢的强度、韧性和塑性均有提高: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 通过不同总压缩比的实验室热轧、微观组织和析出相表征及力学性能测试等实验,研究了热轧变形量对经过轧后热处理的高钛耐磨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随着轧制变形量的增大,高钛耐磨钢的强度、韧性和塑性均有提高: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总延伸率从压缩比为3∶1时的1202 MPa、1437 MPa和7.4%分别提高到压缩比为30∶1时的1311 MPa、1484 MPa和9.9%,而室温Charpy冲击功从压缩比为3∶1时的11 J大幅提高到压缩比为10∶1时的24 J。随着轧制变形量增大,铸态析出的微米级网状TiC逐渐细化和均匀化,同时尺寸小于15 nm的TiC颗粒占比增加,热处理后的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则不断减小。通过对高钛耐磨钢各种强化方式的定量分析表明,采用沉淀强化和位错强化均方根叠加方式计算得到的高钛耐磨钢屈服强度与实测值吻合较好,高钛耐磨钢屈服强度随轧制压缩比增加而上升主要是由于晶界强化和沉淀强化作用增加所致。高钛耐磨钢的韧性和塑性随强度的提高不降反升,主要是因为大颗粒TiC在轧制变形过程中发生细化和均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钛耐磨钢 压缩比 tic析出 力学性能 强化机理
原文传递
TiAl_3对TiC粒子在铝熔体中沉淀特性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7
8
作者 丁万武 夏天东 赵文军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15,共6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MEF3)、电子探针(EPMA)等研究TiC和TiAl3细化工业纯铝时TiAl3的存在对TiC在铝熔体中沉淀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TiC在铝熔体中单独存在时沉淀速率快,在较短时间保温后,大量TiC发生沉淀,从而限制其异... 采用金相显微镜(MEF3)、电子探针(EPMA)等研究TiC和TiAl3细化工业纯铝时TiAl3的存在对TiC在铝熔体中沉淀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TiC在铝熔体中单独存在时沉淀速率快,在较短时间保温后,大量TiC发生沉淀,从而限制其异质形核作用;当TiC和TiAl3在铝熔体中共同存在时,TiC沉淀速率变缓,在较长时间保温后,只有少量TiC发生沉淀,表现出较强形核能力和抗晶粒细化衰退能力。其影响机理是:TiAl3在铝熔体中增大了TiC粒子的沉降阻力,使得TiC粒子沉降速率变缓而在凝固时成为α(Al)的异质形核质点。Al-Ti-C合金细化作用衰减是由TiC发生沉淀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3 tic 沉淀 影响机理
下载PDF
高钛耐磨钢凝固组织中TiC析出相表征 被引量:7
9
作者 许帅 孙新军 +1 位作者 梁小凯 雍岐龙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21-529,共9页
通过一系列不同厚度的模具浇铸得到不同凝固冷却速率的铸坯,采用腐蚀法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Creo Parametric)技术重构了高钛耐磨钢中液析TiC在基体中的三维形貌,利用OM和SEM对液析TiC的二维和三维形貌进行对比分析,借助TEM和SAXS研究了... 通过一系列不同厚度的模具浇铸得到不同凝固冷却速率的铸坯,采用腐蚀法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Creo Parametric)技术重构了高钛耐磨钢中液析TiC在基体中的三维形貌,利用OM和SEM对液析TiC的二维和三维形貌进行对比分析,借助TEM和SAXS研究了凝固冷速对TiC析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析TiC在空间中的三维形貌以片层状和枝晶状为主,液析TiC的二维形貌可通过截取不同角度的三维形貌获得,二维微观组织中的链状颗粒TiC在三维空间中实际上为树枝状TiC。随着凝固冷却速率增大,实验钢铸态组织细化,二次枝晶间距从161℃/min时的90.5μm减小到1354℃/min时的37.8μm;液析TiC在铸态组织枝晶间分布,随着凝固冷却速率增大,实验钢中TiC的尺寸细化,液析TiC和亚微米级与纳米级TiC的平均尺寸分别从161℃/min时的7.06μm和121.9 nm减小到1354℃/min时的3.51μm和65.1 nm。提高凝固冷速可以显著细化液析TiC尺寸、改善其分布均匀性,从而为最终产品中TiC的细化和均匀化提供良好的初始组织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钛耐磨钢 凝固冷速 tic析出 三维形貌
原文传递
钛微合金高强钢控轧控冷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霍向东 董锋 +1 位作者 彭政务 田振卓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5-40,共6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控轧控冷工艺对Ti微合金化高强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终轧(800℃)、600℃保温1 h的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最高,分别为670.7 MPa和752 MPa。高温终轧(1 030℃)的试验钢组织主... 采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控轧控冷工艺对Ti微合金化高强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终轧(800℃)、600℃保温1 h的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最高,分别为670.7 MPa和752 MPa。高温终轧(1 030℃)的试验钢组织主要为准多边形铁素体、针状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组织粗大;低温终轧(800℃)的组织主要为多边形铁素体,晶粒较细小。在600℃保温1 h的试验钢中存在大量的纳米尺寸TiC粒子,沉淀强化效果明显,未在600℃保温1 h的试验钢中,TiC的析出受到限制,沉淀强化效果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钛微合金化 控轧控冷 碳化钛 沉淀强化
原文传递
高Ti耐磨钢TiC粒子析出行为及其对钢板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勇伟 张青学 +3 位作者 刘丹 周文浩 罗登 邓想涛 《轧钢》 2023年第2期30-38,共9页
TiC粒子增强型耐磨钢可以实现在不提高硬度的同时提高传统低合金耐磨钢的耐磨性。为了研究高Ti耐磨钢TiC粒子析出行为及对钢板力学性能和耐磨性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了260 mm厚工业试制的高Ti耐磨钢连铸坯不同厚度位置TiC粒子的形貌... TiC粒子增强型耐磨钢可以实现在不提高硬度的同时提高传统低合金耐磨钢的耐磨性。为了研究高Ti耐磨钢TiC粒子析出行为及对钢板力学性能和耐磨性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了260 mm厚工业试制的高Ti耐磨钢连铸坯不同厚度位置TiC粒子的形貌、尺寸及分布,并对不同压缩比轧制钢板的析出粒子、组织形貌、力学性能和磨损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连铸坯中分布着大量微米级TiC粒子,呈现出仿晶界分布,从铸坯的表面到心部,从边部到中间,TiC粒子的尺寸增大,数量减少,表面上的粒子主要为短棒状,心部粒子表现为颗粒状、长条状、多边形状和三叉状等多种形状;随着轧制压缩比增大(终轧厚度减小),TiC粒子弥散程度增加;热处理后不同厚度(16、32、50 mm)试验钢板的抗拉强度均达到1 300 MPa以上,伸长率均达到11.0%以上,表面硬度均达到460HBW以上,心部硬度均达到400HBW以上,-20℃冲击功均达到20 J以上,各项性能指标满足标准要求;随着轧制压缩比增大,热处理后钢板的强度、硬度、伸长率和冲击吸收功也随之增加。在干砂/橡胶轮三体磨料磨损条件下,高Ti耐磨钢的耐磨性能是传统同等级耐磨钢的1.49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Ti耐磨钢 tic粒子 析出行为 力学性能 耐磨性
原文传递
Enhanced age-hardening behavior in Al–Cu alloys induced by in-situ synthesized TiC nanoparticles 被引量:3
12
作者 Huabing Yang Tong Gao +2 位作者 Huaning Zhang Jinfeng Nie Xiangfa Liu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3期374-382,共9页
The influence of in-situ synthesized TiC nanoparticles on age-hardening behavior of Al–Cu alloys was investigated in Al–4.5 Cu–1.5 TiC alloy. It was found that TiC nanoparticles decrease the peak-age time effective... The influence of in-situ synthesized TiC nanoparticles on age-hardening behavior of Al–Cu alloys was investigated in Al–4.5 Cu–1.5 TiC alloy. It was found that TiC nanoparticles decrease the peak-age time effectively, from about 20 h for Al–4.5 Cu alloy decreasing to about 12 h for the Al–4.5 Cu–1.5 TiC. Mechanical property test shows that the age-hardening effect has been improved by the TiC nanoparticles. The increment of yield strength before and after aging is about 84 MPa for Al–4.5 Cu, while, it reaches to about113 MPa for the Al–4.5 Cu–1.5 TiC. After aging heat treatment, precipitates have been observed both in matrix and around TiC nanoparticles. 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between TiC and Al, high density dislocations in the Al–4.5 Cu–1.5 TiC were generated during water quenching after solution. Dislocations play a role of diffusion path for Cu atoms during aging, which reduces the peak-age time. Alpha-Al lattice distortion resulted from lattice mismatch of TiC/Al interface induces the precipitation of θ' phase around TiC nanoparticles, which increases the number density of θ' and improves the age-hardening effect. This finding is supposed to be also applicable to alloy systems of Al–Cu–Mg,Al–Cu–Mg–Li, Al–Cu–Mg–Ag, 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u alloy tic NANOPARticLES θ’ precipitation AGE-HARDENING Mechanical property
原文传递
碳饱和铁水中TiC/N析出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雷章 马通祥 +2 位作者 胡丽文 吕学伟 扈玫珑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3-439,共7页
高炉原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含钛原料是有效延长高炉寿命的方法之一,钛溶解度与温度间热力学关系是指导含钛铁水有效护炉的理论依据。以某钢厂生铁和商业钛铁合金为原料,制备得到含钛铁液,利用高温共聚焦显微镜(CSLM)进行高熔点物相TiC/N在... 高炉原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含钛原料是有效延长高炉寿命的方法之一,钛溶解度与温度间热力学关系是指导含钛铁水有效护炉的理论依据。以某钢厂生铁和商业钛铁合金为原料,制备得到含钛铁液,利用高温共聚焦显微镜(CSLM)进行高熔点物相TiC/N在线析出研究,从而获得铁水中钛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生铁中钛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1%、0.36%和0.47%时,对应的析出温度分别为1 715.1、1 745.1和1 814.1 K。氮分压为10~5 Pa时,钛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7%、0.11%和0.25%的铁液中TiC/N析出温度分别为1 535.6、1 594.3和1 729.8 K。得到熔融生铁中,钛的活度系数与TiC析出温度之间的关系式;同理,氮分压为10~5 Pa时,得到了钛的活度系数与温度间的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饱和铁水 tic/N 析出热力学 钛的溶解度 高温共聚焦显微镜
原文传递
轧制工艺对Ti微合金化马氏体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韩锋 李晓源 +2 位作者 韩赟 王珍传 马林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3-56,66,共5页
通过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以及相分析等手段来观察组织的微观结构和对析出相的验证,研究轧制温度对轧态Ti微合金化马氏体钢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降低轧制温度可以明显提高含Ti马氏体钢的屈服强度,这主要是因为当... 通过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以及相分析等手段来观察组织的微观结构和对析出相的验证,研究轧制温度对轧态Ti微合金化马氏体钢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降低轧制温度可以明显提高含Ti马氏体钢的屈服强度,这主要是因为当轧制温度从1100℃降低到950℃过程中,形变诱导析出大量的TiC析出相,随着轧制温度的降低,析出相数量明显增加,并且平均尺寸也逐渐变小.马氏体中大量存在的1~20 nm范围的析出相可以起到明显的析出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制温度 马氏体钢 tic析出相 屈服强度
原文传递
卷取温度对超低碳T-3CA第二相析出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超凡 方圆 +2 位作者 王雅晴 刘伟 潘宏伟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3-87,共5页
为研究卷取温度对超低碳T-3CA中第二相粒子析出行为的影响,采用金相、TEM等检测手段,分析了580、630、680℃3个典型卷取温度下超低碳T-3CA中第二相粒子的析出特性,结果发现卷取温度越高,热轧形成的TiC粒子尺寸越粗大,分布越稀疏。结合... 为研究卷取温度对超低碳T-3CA中第二相粒子析出行为的影响,采用金相、TEM等检测手段,分析了580、630、680℃3个典型卷取温度下超低碳T-3CA中第二相粒子的析出特性,结果发现卷取温度越高,热轧形成的TiC粒子尺寸越粗大,分布越稀疏。结合相关动力学计算分析了卷取温度对TiC粒子沉淀析出时临界晶核尺寸、相对形核率、相对沉淀析出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卷取温度由580提高到680℃,TiC粒子沉淀析出时临界晶核尺寸增大约1.0nm,相对形核率降低约1.0个数量级,相对沉淀析出孕育时间增大约0.8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3CA 卷取温度 tic粒子 析出
原文传递
Ti含量对焊接用钢盘条显微组织的影响
16
作者 侯建伟 亓奉友 +1 位作者 苏永泽 董强 《金属制品》 CAS 2023年第5期4-6,10,共4页
对不同Ti含量的ER70S-G盘条进行化学成分、贝氏体、马氏体组织评级、力学性能检测统计,分析了钛元素在低碳低合金钢盘条中存在的形式和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钛含量的升高,ER70S-G盘条中马氏体、贝氏体组织体积分数出现先增加后减... 对不同Ti含量的ER70S-G盘条进行化学成分、贝氏体、马氏体组织评级、力学性能检测统计,分析了钛元素在低碳低合金钢盘条中存在的形式和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钛含量的升高,ER70S-G盘条中马氏体、贝氏体组织体积分数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情况。分析认为,随着Ti含量提高,TiC、Ti4(CS)2等的析出行为消耗了较多的碳元素,减少了碳的固溶强化作用,且TiN、TiC、Ti4(CS)2等颗粒的析出对原始奥氏体晶界存在较好的钉扎作用,抑制了奥氏体长大,使相变过程更有利于向F、P转变,进而减少了贝氏体、马氏体等组织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70S-G 力学性能 马氏体 固溶强化 tic析出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铅基快堆用CLRASS奥氏体不锈钢热变形组织的均匀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易昊钰 梁田 +2 位作者 陆成旭 王旻 马颖澈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5-101,共7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研究了热变形方式、合金成分等对CLRASS不锈钢锻造变形组织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条带组织主要由带状分布的亚微米尺寸二次TiC颗粒和链状分布的一次TiC组成,其形成主要与Ti元素的易凝固偏析特性...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研究了热变形方式、合金成分等对CLRASS不锈钢锻造变形组织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条带组织主要由带状分布的亚微米尺寸二次TiC颗粒和链状分布的一次TiC组成,其形成主要与Ti元素的易凝固偏析特性、铸锭一次TiC析出受到抑制和锻锭热变形过程中二次TiC的不均匀析出有关。锻前均匀化热处理和墩粗拔长处理能够通过施加高温和引入位错减轻合金铸锭中的Ti元素偏析,调整二次TiC析出均匀性,从而抑制条带组织形成。此外,减小铸锭高径比和降低合金Ti/C比也能通过提高合金变形效率和减少TiC析出从而降低条带组织的形成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不锈钢 热变形 Ti元素偏析 tic碳化物 二次析出
原文传递
含微量钛低合金结构钢的热轧工艺优化
18
作者 杨浩 李玉藏 曲锦波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3-46,共4页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含微量钛低合金结构钢在轧制过程中TiC的析出规律,分析了轧制温度及轧后终冷温度对TiC析出的影响,并以TiC的充分析出为前提条件,优化了钢的轧制工艺,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奥氏体温区轧制...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和透射电镜研究了含微量钛低合金结构钢在轧制过程中TiC的析出规律,分析了轧制温度及轧后终冷温度对TiC析出的影响,并以TiC的充分析出为前提条件,优化了钢的轧制工艺,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奥氏体温区轧制时,随着轧制温度的降低,TiC的析出数量增多,且尺寸减小,850℃左右变形对TiC的析出最为有利;在铁素体温区的高温部(700℃),TiC的析出既有弥散析出又有相间析出,在低温区(600℃)则以弥散析出为主,在650℃时析出物数量多、尺寸小、分布弥散;优化后的轧制温度为830℃,终冷温度为650℃,在细晶强化的同时,还可获得最佳的TiC析出强化效果,使钢的屈服强度提高80MP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拟试验 微量钛 低合金结构钢 tic 析出强化 轧制工艺
下载PDF
Ti在Cr12MoV钢中的作用分析
19
作者 彭潘 罗登杰 +2 位作者 贺毅 刘锦云 金应荣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5-141,共7页
通过计算Ti、V、Mo和Cr等元素对应的碳化物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的溶度积,分析了Ti对Cr12MoV模具钢凝固和冷却过程中奥氏体和碳化物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r12MoV钢中加入的Ti超过0.108 4%后才能析出TiC,析出的TiC有可能成为奥氏体形... 通过计算Ti、V、Mo和Cr等元素对应的碳化物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的溶度积,分析了Ti对Cr12MoV模具钢凝固和冷却过程中奥氏体和碳化物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r12MoV钢中加入的Ti超过0.108 4%后才能析出TiC,析出的TiC有可能成为奥氏体形核的核心;凝固后的冷却过程中奥氏体中的TiC优先于VC析出,有可能作为VC异质形核的核心,使VC颗粒变得粗大,以致于淬火加热过程中VC颗粒很难均匀地溶解在奥氏体中,进而影响淬火回火过程中的二次硬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12MOV钢 tic 溶度积 析出
原文传递
不同热处理冷却条件对建筑结构钢性能影响的研究
20
作者 王信君 于洪林 李一强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5-118,共4页
为理解Ti合金建筑结构钢的组织性能、TiC析出行为及强化机制,通过光学显微镜、拉伸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对不同热处理冷却条件下Ti合金化结构钢的微观组织、屈服和抗拉强度、耐腐蚀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i合金化和热处理冷却速率的... 为理解Ti合金建筑结构钢的组织性能、TiC析出行为及强化机制,通过光学显微镜、拉伸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对不同热处理冷却条件下Ti合金化结构钢的微观组织、屈服和抗拉强度、耐腐蚀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i合金化和热处理冷却速率的增加,均有助于传统结构钢的组织细化、强度与抗腐蚀性能的提高。但是,在较快的冷却速度下不利于TiC的析出,从而使含钛钢的析出强化效果不明显,含钛钢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增加并不明显。基于此,在传统结构钢基础上,通过Ti合金化和改变加工工艺,研制高强度、耐腐蚀性结构钢,为后续Ti合金化结构钢的研制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钢 Ti合金化 冷却速率 tic 析出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