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循环对Sn58Bi-0.1Ti/Cu焊点界面与性能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姜楠 张亮 +3 位作者 孙磊 王凤江 龙伟民 钟素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27-332,共6页
为了改善Sn58Bi低温钎料的性能,通过在Sn58Bi低温钎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1%的纳米Ti颗粒制备了Sn58Bi-0.1Ti纳米增强复合钎料。研究了纳米Ti颗粒的添加对-55~125℃热循环过程中Sn58Bi/Cu焊点的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生长行为的影响。结... 为了改善Sn58Bi低温钎料的性能,通过在Sn58Bi低温钎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1%的纳米Ti颗粒制备了Sn58Bi-0.1Ti纳米增强复合钎料。研究了纳米Ti颗粒的添加对-55~125℃热循环过程中Sn58Bi/Cu焊点的界面金属间化合物(IMC)生长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回流焊后,在Sn58Bi/Cu焊点和Sn58Bi-0.1Ti/Cu焊点的界面处都形成一层扇贝状的Cu_(6)Sn_(5)IMC层。在热循环300次后,在Cu_(6)Sn_(5)/Cu界面处形成了一层Cu3Sn IMC。Sn58Bi/Cu焊点和Sn58Bi-0.1Ti/Cu焊点的IMC层厚度均和热循环时间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但是,Sn58Bi-0.1Ti/Cu焊点的IMC层厚度明显低于Sn58Bi/Cu焊点,这表明纳米Ti颗粒的添加能有效抑制热循环过程中界面IMC的过度生长。另外计算了这2种焊点的IMC层扩散系数,结果发现Sn58Bi-0.1Ti/Cu焊点的IMC层扩散系数(整体IMC、Cu_(6)Sn_(5)和Cu3Sn IMC)明显比Sn58Bi/Cu焊点小,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Ti纳米颗粒对界面IMC层生长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58Bi无铅钎料 ti纳米颗粒 界面反应 热循环 扩散系数
原文传递
Ti纳米颗粒对Al/CuO基叠层薄膜燃烧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志斌 杨海峰 +4 位作者 徐传豪 谯志强 黎学明 何嵘 竹文坤 《火工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36,共6页
为降低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的点火能量,利用抽滤的方式制备了一系列不同Ti掺杂浓度(10%~30%)的Al-Ti/CuO叠层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点火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其形貌、化学成分及燃烧行为进行了测试... 为降低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的点火能量,利用抽滤的方式制备了一系列不同Ti掺杂浓度(10%~30%)的Al-Ti/CuO叠层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点火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其形貌、化学成分及燃烧行为进行了测试,并分析Ti纳米颗粒在Al/CuO叠层薄膜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Ti纳米颗粒的添加降低了Al/CuO叠层薄膜的点火阈值,其中20%Ti添加量的叠层薄膜点火阈值仅为21.2 mJ,相比Al/CuO降低了约36%。但过量添加Ti纳米颗粒会导致大量微米级球状烧结结构的生成,该结构会包裹未反应的纳米铝颗粒,阻碍其能量的释放和后期火焰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稳态分子间复合物 ti纳米颗粒 叠层薄膜 激光点火 点火阈值
下载PDF
含Ti纳米颗粒的电沉积Ni基复合镀层制备工艺研究
3
作者 舒林 《山西化工》 2022年第4期10-12,共3页
制备了含Ti纳米颗粒的电沉积Ni基复合镀层,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以获得Ti纳米颗粒均匀分布,无明显组织结构缺陷的复合镀层。通过改变镀液中Ti纳米颗粒浓度、电流密度和超声振幅等参数,对制备的试样进行了显微组织、化学成分和显微... 制备了含Ti纳米颗粒的电沉积Ni基复合镀层,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以获得Ti纳米颗粒均匀分布,无明显组织结构缺陷的复合镀层。通过改变镀液中Ti纳米颗粒浓度、电流密度和超声振幅等参数,对制备的试样进行了显微组织、化学成分和显微硬度分析。结果表明,当镀液中粒子质量浓度增加到40 g/L时,共沉积粒子的数量增加。超声波的使用防止了颗粒的团聚,导致更均匀的分布,并增加了Ti的含量。然而,它会引起基体的微观结构缺陷,但这些缺陷可以通过增加电流密度加以限制。因此,Ni/Ti纳米复合涂层的最佳制备工艺为:纳米Ti颗粒镀液浓度为40 g/L、低振幅超声和6 A/dm2的电流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纳米颗粒 电沉积 Ni基复合镀层 制备工艺
下载PDF
一种添加纳米颗粒的共晶盐空调蓄冷材料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宁 王瑾 +1 位作者 柳建华 张志同 《建筑节能》 CAS 2017年第1期10-13,18,共5页
共晶盐蓄冷比冰蓄冷和水蓄冷更适合蓄冷空调系统但共晶盐材料存在着过冷度、相分离、性能衰减差等问题,限制了共晶盐空调蓄冷系统的发展。研制出一种符合空调蓄冷系统的新型共晶盐相变蓄冷材料。该材料以Na_2SO_4·10H_2O与NH_4Cl... 共晶盐蓄冷比冰蓄冷和水蓄冷更适合蓄冷空调系统但共晶盐材料存在着过冷度、相分离、性能衰减差等问题,限制了共晶盐空调蓄冷系统的发展。研制出一种符合空调蓄冷系统的新型共晶盐相变蓄冷材料。该材料以Na_2SO_4·10H_2O与NH_4Cl为共晶盐蓄冷主材,可降低过冷度的TiO_2纳米颗粒为成核剂抑制相分离的硅胶粉为增稠剂,由这三部分组成。通过实验筛选出Na_2SO_4·10H_2O、NH_4Cl、TiO_2纳米颗粒与硅胶粉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6.8%、13.6%、3.6%和6%的配比。测试发现,该材料的相变温度为7.33℃,过冷度为0.5℃,相变潜热为135 kJ/kg,适用于空调蓄冷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晶盐空调蓄冷 ti02纳米颗粒 过冷度 相分离
下载PDF
Effect of TiC nanoparticle on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of TiC/AA2219 nanocomposites and its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被引量:4
5
作者 YANG Yi-long ZHANG Yun +2 位作者 ZHANG Hao-ming LIU Xu-he LI Xiao-qi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767-779,共13页
TiC nanoparticles reinforced 2219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ultrasonic casting, followed by forging and T6 heat treatment. The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of the disc-to-column were stu... TiC nanoparticles reinforced 2219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were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ultrasonic casting, followed by forging and T6 heat treatment. The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of the disc-to-column were studied under four separate normal values of 5, 10, 20 and 30 N. The increasing hardness value of the nanocomposite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large amount of TiC(i.e., 1.3 wt.% and 1.7 wt.%) introduced to the composites.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nanocomposit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iC nanoparticles(0-1.7 wt.%) under the same load. But the wear resistance of the TiC/AA2219 nanocomposite increased by 30%-90% as compared to the 2219 matrix alloy. And it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load. The composite with 0.9 wt.% TiC produced the best results in terms of friction and wear because of its relatively higher hardness and perfect ability to retain a transfer layer of a comparatively larger thickness. On the wear surface, some Al2O3particles were found which aid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otective shear regions and improved the wear resistance. The wear mechanism for the TiC/AA2219 nanocomposite was a combination of adhesive and oxidative wear, with the composites containing hard TiC nanoparticles being mainly abras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AA2219 nanocomposite tiC nanoparticle wear properties HARDNESS wear mechanism
下载PDF
纳米颗粒Ti_3Si新相的制备与结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琼 刘艳清 杨景海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2期9-12,共4页
利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Ti-Si合金时,发现样品经历了固溶→非晶→晶化的过程.X射线衍射表明,晶化后的样品为首次发现的新相.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并经理论计算证明,确认该新相是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金属间化合物TiSi,并给出了其结构示意图.
关键词 ti3Si纳米颗粒 机械合金化 结构
下载PDF
FeCr-ODS铁素体合金的氧化+粉锻工艺制备及其微观结构
7
作者 闫福照 李静 +1 位作者 熊良银 刘实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61-470,共10页
提出一种氧化+粉锻(粉末锻造)新工艺并用其制备了FeCr-ODS铁素体合金。使用SEM、XPS、EPMA和TEM等手段对其表征,研究了粉末表面和内部氧化物的生成、演变以及合金中纳米氧化物弥散相的种类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低温氧化过程中粉末表... 提出一种氧化+粉锻(粉末锻造)新工艺并用其制备了FeCr-ODS铁素体合金。使用SEM、XPS、EPMA和TEM等手段对其表征,研究了粉末表面和内部氧化物的生成、演变以及合金中纳米氧化物弥散相的种类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低温氧化过程中粉末表面生成了一层Fe的氧化膜,在随后的加热过程中粉末表面的O元素转移并与Y和Ti元素反应生成了Y-Ti-O纳米氧化物弥散相。通过纳米氧化物弥散相在粉末成型过程中的演变,阐明了粉锻对位错和纳米氧化物析出相形成的贡献。用这种工艺制备的ODS铁素体合金,大量细小的Y_(2)TiO_(5)析出相均匀地分布在基体中,晶界上只有少量大颗粒Y_(2)O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合成与加工工艺 FeCr-ODS铁素体合金 粉锻 Y-ti-O纳米颗粒 形成机理 微观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