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道本源与天理建构——反思牟宗三对伊川思想的解读
1
作者 胡振夏 《齐鲁学刊》 CSSCI 2022年第5期15-22,共8页
牟宗三基于程颐(伊川)对理的论述未显活动义,判其理只能推证为所以然的理据,断定其对本源的了解仅为静态的存有。这一解读并未重视伊川关于天地造化的论述。伊川以生气不已为造化的根基,通过诠释生气不已为生理不息,揭示出理的本源维度... 牟宗三基于程颐(伊川)对理的论述未显活动义,判其理只能推证为所以然的理据,断定其对本源的了解仅为静态的存有。这一解读并未重视伊川关于天地造化的论述。伊川以生气不已为造化的根基,通过诠释生气不已为生理不息,揭示出理的本源维度。伊川对本源之理的思考有独特的逻辑:一方面,他立足天道观的思想进一步诠释生生造化,以乾道变化挺立生生本源,展示本源之理的内涵,由此将穷理的实质把握为贯通生生之道。但另一方面,他偏重理的当然之义,凸显理的价值本位,藉此给予工夫相应的保障;这一侧重致使他趋向理气、性情之辨,展开围绕理的形上诠释,构建“万理归于一理”的天理观念。伊川思想兼具天道本源与天理建构的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用一源 天道 天理 伊川 牟宗三
下载PDF
二程的“儒者之学”发微
2
作者 李彬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02-108,共7页
河南大儒二程兄弟是北宋新儒学建立的中心人物。二程“儒者之学”区别于当时的“词章”“训诂”“异端”之学。是所谓的“通道”之学。“求为圣人之学”,包含着两个密不可分的维度:义理性命和经世致用。“儒者之学”又是真正意义上的“... 河南大儒二程兄弟是北宋新儒学建立的中心人物。二程“儒者之学”区别于当时的“词章”“训诂”“异端”之学。是所谓的“通道”之学。“求为圣人之学”,包含着两个密不可分的维度:义理性命和经世致用。“儒者之学”又是真正意义上的“实学”,实学之实既包括了体之实,又包括了用之实。与佛老相比,二程的“儒者之学”不仅能够“敬以直内”,而且能够“义以方外”。另一方面,与荆公新学相比,二程的“儒者之学”不仅能够“经世致用”,更重要的是能够“明本末终始”,并且不同于新学的“支离”,事事打为两橛,它是“体用一源”的,有其体必有其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者之学 二程 体用一源 辟佛 荆公新学
下载PDF
韩儒郑霞谷的良知体用观——兼论与王阳明体用观的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林月惠 Wang Keyou Luo Yan 《孔学堂》 2017年第3期4-18,共15页
论及中国与韩国的阳明学,王阳明与郑霞谷俱是创始者,他们奠定中、韩阳明学的理论高度,卓然成家。其中,良知体用观最能彰显中、韩阳明学的理论特色。本文聚焦于韩儒郑霞谷《良知(体用)图》的分析,并借由与王阳明良知体用观的比较,凸显郑... 论及中国与韩国的阳明学,王阳明与郑霞谷俱是创始者,他们奠定中、韩阳明学的理论高度,卓然成家。其中,良知体用观最能彰显中、韩阳明学的理论特色。本文聚焦于韩儒郑霞谷《良知(体用)图》的分析,并借由与王阳明良知体用观的比较,凸显郑霞谷良知体用观的内涵与特色。借此,本文也回应当代韩国学者崔在穆之见,指出郑霞谷所树立的良知体用观,虽植根于朝鲜时代性理学(朱子学)的土壤,但仍能相应于王阳明良知"体用一源"的特色,进而彰显韩国阳明学体用观的独特性。要言之,郑霞谷的良知体用观之独特,在于借由《良知(体用)图》的三个由内而外的同心圆,将性理学平列二分静态的"心统性情"之架构,转化为立体动态的"良知统性情",显示良知统性情之体用相即。他不仅回应韩国性理学独特的"四端七情"论辩,也有效针砭中国阳明学的"任情纵欲"之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霞谷 良知(体用)图 王阳明 体用一源 任情纵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