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绿素缺乏水稻突变体中光系统蛋白和叶绿素合成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5
1
作者 徐培洲 李云 +5 位作者 袁澍 张红宇 彭海 林宏辉 汪旭东 吴先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99-1305,共7页
【目的】以叶绿素缺乏突变体水稻为材料,研究其光系统蛋白和叶绿素的合成特性,以揭示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的机理。【方法】通过蛋白质电泳、Western杂交、Northern杂交以及叶绿素前体物质的测定等来鉴定叶绿素缺乏突变体W1的黄化... 【目的】以叶绿素缺乏突变体水稻为材料,研究其光系统蛋白和叶绿素的合成特性,以揭示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的机理。【方法】通过蛋白质电泳、Western杂交、Northern杂交以及叶绿素前体物质的测定等来鉴定叶绿素缺乏突变体W1的黄化原因。【结果】与野生型相比,叶绿素缺乏突变体W1的叶绿素含量明显减少,与之对应的是其类囊体膜蛋白的减少,特别是光系统II捕光色素蛋白(LHCII)三聚体含量的急剧减少。Western杂交进一步表明,W1的LHCII含量仅为野生型的1/3。编码LHCII脱辅基蛋白的cab基因在突变体W1和野生型中转录水平相仿。突变体W1叶绿素合成的前体物质从合成的起始δ-氨基乙酰丙酸(ALA)到原脱植基叶绿素(Pchlide)含量均等于或高于野生型,而脱植基叶绿素(Chlide)、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均显著低于野生型。【结论】通过突变体W1和野生型的比较说明,突变体W1LHCII脱辅基蛋白含量的减少并不是由于cab基因的转录量降低引起的。通过测定叶绿素合成的前体物质初步认为突变体W1叶绿素缺乏的原因是原脱植基叶绿素到脱植基叶绿素的合成效率降低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囊体膜 LHCⅡ 叶绿素前体物质 水稻
下载PDF
植物叶绿体类囊体膜及膜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2
作者 胡锋 黄俊丽 +2 位作者 秦峰 岳彩黎 王贵学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1-298,共8页
叶绿体是植物和真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存在于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复合物含有光反应所需的光合色素和电子传递链组分,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化学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膜上。因此,类囊体膜是光能向化学能转化的主要场所,因而也一直... 叶绿体是植物和真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存在于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复合物含有光反应所需的光合色素和电子传递链组分,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化学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膜上。因此,类囊体膜是光能向化学能转化的主要场所,因而也一直是光合作用研究的热点。叶绿体类囊体膜的深入研究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该文就叶绿体类囊体膜的三维构象及类囊体膜蛋白的组成和功能研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 类囊体膜 三维构象 蛋白复合体
原文传递
黄化油菜突变体Cr3529子叶类囊体膜光谱性质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魏慧敏 陈云伟 +2 位作者 张年辉 赵云 杜林方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0-255,共6页
以发育10d的黄化油菜突变体为材料,分析了突变体油菜子叶类囊体膜的色素含量、室温吸收光谱、叶绿素荧光发射和激发光谱以及蛋白内源荧光光谱的变化.数据显示: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油菜子叶类囊体膜的光合色素Chla和Chlb含量均减少,但Chl... 以发育10d的黄化油菜突变体为材料,分析了突变体油菜子叶类囊体膜的色素含量、室温吸收光谱、叶绿素荧光发射和激发光谱以及蛋白内源荧光光谱的变化.数据显示: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油菜子叶类囊体膜的光合色素Chla和Chlb含量均减少,但Chla/b比值升高;突变体油菜子叶类囊体膜叶绿素捕光能力和受激发能力均下降,且较依赖于Chla捕光并将光能激发传递给PS 反应中心;突变体油菜子叶类囊体膜的蛋白内源荧光也明显异于野生型,进一步表明突变体油菜子叶类囊体膜蛋白组成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子叶 类囊体膜 叶绿素减少突变体 光谱性质
下载PDF
TMV或宁南霉素处理对烟草叶片及类囊体膜蛋白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秦世荣 张年辉 +6 位作者 付竞峰 杜林方 邓光兵 余懋群 胡厚芝 陈家任 万波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58-161,共4页
对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宁南霉素钝化处理的烟草叶片进行了叶片全蛋白多肽组分、类囊体膜蛋白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TMV侵染或钝化实验的烟草叶片中均出现TMV衣壳蛋白;但是与对照相比,TMV侵染叶片中Rubisco大亚基减少、小亚基增加,类... 对烟草花叶病毒(TMV)侵染、宁南霉素钝化处理的烟草叶片进行了叶片全蛋白多肽组分、类囊体膜蛋白组成的分析.结果表明,TMV侵染或钝化实验的烟草叶片中均出现TMV衣壳蛋白;但是与对照相比,TMV侵染叶片中Rubisco大亚基减少、小亚基增加,类囊体膜蛋白中PsaA、PsaB和Mr=33×103蛋白含量减少.表明TMV侵染要同时影响叶片细胞核基因组和叶绿体基因组的基因表达,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碳代谢和类囊体膜光系统Ⅰ和Ⅱ.宁南霉素对TMV病毒短时间内具有钝化作用,而较长时间的作用效果不同,10 min钝化样品的蛋白组分保持较为完整,而30 min钝化样品的多肽缺失较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花叶病毒 TMV 宁南霉素 烟草 叶片 类囊体膜 蛋白组成
下载PDF
光系统I的异质性及其在类囊体膜上分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郑彩霞 高荣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9-87,共9页
该文综合并分析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光合作用光反应中心、类囊体膜的特性、光系统I的异质性及其在类囊体膜上分布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不同研究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可分离得到在体积、结构与组成上存在差异的光系统I色素蛋白复合物,... 该文综合并分析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光合作用光反应中心、类囊体膜的特性、光系统I的异质性及其在类囊体膜上分布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不同研究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可分离得到在体积、结构与组成上存在差异的光系统I色素蛋白复合物,它们在类囊体膜上分布是不均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系统 PSI的异质性 PSI的分布 类囊体膜
下载PDF
黄化玉米幼苗类囊体膜稳态荧光光谱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姬茜茹 刘晓 +1 位作者 贺俊芳 岳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486-2492,共7页
为了阐明黄化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传递过程,对提取的黄化玉米幼苗类囊体膜运用稳态荧光光谱技术进行研究.用高斯解析对黑暗处理的黄化组(T)和对照组(CK)在436nm、473nm和507nm激发下的发射光谱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黄化玉米幼苗类囊体膜中... 为了阐明黄化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传递过程,对提取的黄化玉米幼苗类囊体膜运用稳态荧光光谱技术进行研究.用高斯解析对黑暗处理的黄化组(T)和对照组(CK)在436nm、473nm和507nm激发下的发射光谱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黄化玉米幼苗类囊体膜中的光合能量传递路径发生了改变,进入PSII和PSI的能量进行了重新分配,同时荧光强度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生物学 黄化幼苗 类囊体膜 稳态荧光光谱
下载PDF
温度、光强和pH对条斑紫菜孢子体和配子体类囊体膜上光系统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梁军 张海霞 +2 位作者 Guenter Fritzsch Hartmut Michel 彭国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18,共5页
光合作用研究中,对于个体发育过程中类囊体膜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所知甚少,其中的一个限制因素是能否纯化得到大量高活性的稳定且均一的膜蛋白。作者以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2个不同发育阶段(孢子体和配子体)作为研究对象,分离... 光合作用研究中,对于个体发育过程中类囊体膜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所知甚少,其中的一个限制因素是能否纯化得到大量高活性的稳定且均一的膜蛋白。作者以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2个不同发育阶段(孢子体和配子体)作为研究对象,分离得到了孢子体和配子体的类囊体膜,在不同的温度、光强和pH下,对其类囊体膜上的光系统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孢子体和配子体的PSI活性均随温度和光强的升高而呈现一个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温度18℃,光强为2 320 lx时具有最高的PSI活性。而孢子体和配子体的PSII活性随温度和光强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孢子体PSII活性在温度18℃,光强为2 320 lx 时最高,配子体PSII活性在温度13℃,光强为2 800 lx时最高。孢子体PSI在酸性条件下较活跃,在pH 5.4时具有最高的PSI活性,配子体PSI在碱性条件下较活跃,PSI活性在pH 10.4时最高;孢子体PSII活性随pH的升高呈现一个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配子体PSII活性随pH变化趋势不明显,但都在pH 8.0处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 孢子体 配子体 类囊体膜 PSⅠ PSⅡ 高活性 条斑紫菜 光系统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on Transport or Proton Transduction and ATP Synthesis in Fusion Membranes in Light
8
作者 李淑俊 王健 +2 位作者 徐亚南 邵菁 彭建新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93年第12期1490-1500,共11页
The phosphorylation coupling factors of the chloroplast thylakoid membranes were plucked off to form deficient membranes which were combined with crista membranes to form a fusion system. This membranes reconstituted ... The phosphorylation coupling factors of the chloroplast thylakoid membranes were plucked off to form deficient membranes which were combined with crista membranes to form a fusion system. This membranes reconstituted ATP synthesis activity in light. However, the △pH in the reaction medium was not observed.This paper is a report on some of the results obtained recently in connection with the problem. Various examinations and measurements were used and this phenomenon was repeated. Through the reconstituted system, (thylakoid membranes combined with crista membranes) the kinetic proton changes were studied. It proved that the photophosphorylation activity of this system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quantity of the combined crista membranes to which, however, the △pH in medium, the effects of 9-AA fluorescence quenching, and the absorption change of neutral red in the membrane pockets were inversely proportional. For this phenomenon, analyses and discussion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on transport or proton transduction and ATP synthesis in the fusion membranes have been m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ylakoid membranes DEFICIENT membranes CRISTA membranes FUSION membranes PROTON TRANSDUCTION with ATP synthesis.
原文传递
Nucleus-Encoded Light-Harvesting Chlorophyll a/b Proteins are Imported Normally into Chlorophyll b-Free Chloroplasts of Arabidopsis 被引量:1
9
作者 Sabine Nick Jorg Meurer +1 位作者 Jurgen Soil Elisabeth Ankele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期860-871,共12页
Chloroplast-located proteins which are encoded by the nuclear genome have to be imported from the cytosol into the organelle in a posttranslational manner. Among these nuclear-encoded chloroplast proteins are the ligh... Chloroplast-located proteins which are encoded by the nuclear genome have to be imported from the cytosol into the organelle in a posttranslational manner. Among these nuclear-encoded chloroplast proteins are the light- harvesting chlorophyll a/b-binding proteins (LHCPs). After translation in the cytosol, precursor proteins of LHCPs are imported via the TOC/TIC translocase, processed to their mature size to insert into thylakoid membranes where they recruit chlorophylls a and b to form pigment-protein complexes. The translocation of proteins is a highly regulated process which employs several regulators. To analyze whether CAO (chlorophyll a oxigenase) which converts chlorophyll a to chlorophyll b at the inner chloroplast membrane, is one of these regulators, we performed import reactions utilizing a homozygous loss-of-function mutant (cao-1). We imported in vitro translated and 35S-labeled precursor proteins of light- harvesting proteins of photosystem II LHCB1, LHCB4, and LHCB5 into chloroplasts isolated from cao-1 and show that import of precursor proteins and their processing to mature forms are not impaired in the mutant. Therefore, regulation of the import machinery canno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decreased steady-state levels of light-harvesting complex (LHC) proteins. Regulation does not take place at the transcriptional level either, because Lhcb mRNAs are not down-regulated. Additionally, reduced steady-state levels of LHCPs also do not occur due to posttranslational turnover of non-functional LHCPs in chloroplasts. Taken together, our data show that plants in the absence of CAO and therefore devoid of chlorophyll b are not influenced in their import behavior of LHC prote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oroplast import LHCPs cao-1 protein complex assembly thylakoid membranes photosynthesis.
原文传递
内源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介导的莱茵衣藻光系统Ⅱ蛋白组分损伤 被引量:3
10
作者 贺曾 杜立波 +6 位作者 姜玉岗 陈良兵 王广清 田秋 刘科 杜林方 刘扬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1-308,共8页
选取野生型莱茵衣藻CC-125和过氧化氢酶缺失突变体CC-2913为研究对象,采用spintrapping-ESR方法通过光照莱茵衣藻类囊体膜捕获到了O2·-,并且在同样条件下也检测到了来源于O2·-歧化产生的H2O2。另据类囊体膜电泳实验结果:莱茵... 选取野生型莱茵衣藻CC-125和过氧化氢酶缺失突变体CC-2913为研究对象,采用spintrapping-ESR方法通过光照莱茵衣藻类囊体膜捕获到了O2·-,并且在同样条件下也检测到了来源于O2·-歧化产生的H2O2。另据类囊体膜电泳实验结果:莱茵衣藻在生长过程中添加内源SOD抑制剂TCNE后,CC-2913类囊体膜光系统蛋白组分的损伤要比野生型CC-125更为严重。通过对上述O2·-与H2O2信号的对比分析可知,虽然O2·-不是造成类囊体膜光系统Ⅱ蛋白组分损伤的直接因素,但它可借助歧化产物H2O2造成光系统蛋白组分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茵衣藻 蛋白质损伤 超氧阴离子 过氧化氢 类囊体膜
原文传递
植物抗热性与叶绿体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经春 毛居黛.亚力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年第1期47-52,共6页
与其它细胞器相比,叶绿体对热敏感的多,PSH比PSI对热敏感.各种光合反应中,放氧过程对热最敏感。高温下功能性Mn^(2+)的解离,抑制光合放氧。高温胁迫下,叶绿体膜脂的特性是否与抗热性有关,目前看法不一,有些资料表明,叶绿体在热适应过程... 与其它细胞器相比,叶绿体对热敏感的多,PSH比PSI对热敏感.各种光合反应中,放氧过程对热最敏感。高温下功能性Mn^(2+)的解离,抑制光合放氧。高温胁迫下,叶绿体膜脂的特性是否与抗热性有关,目前看法不一,有些资料表明,叶绿体在热适应过程中,类囊体中产生热保护因子,其性质不甚明了。HSPs可能参与热保护作用。叶绿体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和自由基清除酶系,目前有很多资料显示,耐热与热敏植物品种或植物在不同的热处理条件下,其各种活性氧含量或活性氧清除能力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热性 叶绿体PSII 光合放氧 热激蛋白 类囊体膜 活性氧代谢
下载PDF
残缺类囊体膜与嵴膜小囊的融合膜结构观察
12
作者 李淑俊 蔡剑萍 +1 位作者 王健 徐亚南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1-7,共7页
观察了菠菜叶绿体类囊体膜与残缺膜的表面结构及鼠肝线粒体嵴膜小囊在制备过程中的生成过程,证明了嵴膜小囊可有两种,F_1在膜外侧或膜内侧,它们都可与残缺膜组成镶嵌膜,进行光下磷酸化功能。而F_1在膜外侧的嵴膜小囊与残缺膜的嵌合膜活... 观察了菠菜叶绿体类囊体膜与残缺膜的表面结构及鼠肝线粒体嵴膜小囊在制备过程中的生成过程,证明了嵴膜小囊可有两种,F_1在膜外侧或膜内侧,它们都可与残缺膜组成镶嵌膜,进行光下磷酸化功能。而F_1在膜外侧的嵴膜小囊与残缺膜的嵌合膜活力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缺类囊体膜 嵴膜小囊 融合膜
下载PDF
盐酸胍处理大麦类囊体膜对金属阳离子调节激发能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晖 张正东 马桂芝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87-192,共6页
以大麦(HordeumVulgareL)叶片为实验材料,研究盐酸胍处理大麦类囊体膜对金属阳离子调节激发能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未用盐酸胍处理时,Mg2+对类囊体膜的F686/F736比值有显著的刺激作用,而用不同浓... 以大麦(HordeumVulgareL)叶片为实验材料,研究盐酸胍处理大麦类囊体膜对金属阳离子调节激发能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未用盐酸胍处理时,Mg2+对类囊体膜的F686/F736比值有显著的刺激作用,而用不同浓度盐酸胍处理类囊体膜,则明显阻滞Mg2+调节激发能向PSII分配,表明盐酸胍处理可能损伤类囊膜上LHC—II与Mg2+调节作用有关的蛋白质,从而导致Mg2+调节效应降低.用SDS—PAGE方法研究盐酸胍处理后的类囊体膜色素蛋白复合物的组成变化,结果表明盐酸胍处理导致MIC—II中MICP1和LHCP2组分消失,这说明盐酸胍处理阻滞Mg2+调节效应可能与LJIC—II上的LHCP1,LHCP2受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盐酸胍 类囊体膜 光合系统 金属 阳离子
下载PDF
菠菜类囊体膜的亚微结构和功能
14
作者 张克荣 孙鸿乔 +7 位作者 高国肖 吴成军 苗丕渠 吕美薇 陈仲宜 蔡同润 胡德珍 王子斌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26-433,共8页
对菠菜类囊体膜的亚微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基粒和间质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一些具有PSI活性、直径为8~14nm的膜颗粒,位于基粒类囊体的EF面,分布着较大的,且具有PSⅡ活性的膜颗粒。分布于ES,EF和PF面上的PSII膜颗粒的直... 对菠菜类囊体膜的亚微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基粒和间质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一些具有PSI活性、直径为8~14nm的膜颗粒,位于基粒类囊体的EF面,分布着较大的,且具有PSⅡ活性的膜颗粒。分布于ES,EF和PF面上的PSII膜颗粒的直径分别为15nm,12.5 nm和14nm,并呈正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菜 囊体膜 结构 功能
原文传递
黄瓜叶片光合电子传递对水分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阳 曾福礼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56-461,共6页
黄瓜叶片在水分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减少 ,类囊体室温吸收光谱的吸收峰降低 ;同时其 NADP光还原活性、Ca2 +- ATPase活性也相应降低 ,全链电子传递明显受阻。类囊体膜蛋白电泳分析结果显示 :类囊体膜色素蛋白复合体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 黄瓜叶片在水分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减少 ,类囊体室温吸收光谱的吸收峰降低 ;同时其 NADP光还原活性、Ca2 +- ATPase活性也相应降低 ,全链电子传递明显受阻。类囊体膜蛋白电泳分析结果显示 :类囊体膜色素蛋白复合体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 PS 色素蛋白复合体含量下降较多。试验结果表明水分胁迫通过限制光能的吸收 ,传递以及转换效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水分胁迫 类囊体膜 光合电子传递 光能转换 响应 干旱 植物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类囊体膜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代玉华 刘训言 +1 位作者 孟庆伟 赵世杰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6-511,共6页
类囊体膜主要由膜脂、膜蛋白及一些光合色素等成分组成,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低温能通过影响类囊体膜的结构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简述了类囊体膜的组成和功能,以及低温胁迫下类囊体膜脂及其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简要介绍了膜脂... 类囊体膜主要由膜脂、膜蛋白及一些光合色素等成分组成,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低温能通过影响类囊体膜的结构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简述了类囊体膜的组成和功能,以及低温胁迫下类囊体膜脂及其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简要介绍了膜脂与光抑制的关系,以及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三烯脂肪酸与植物抗冷性关系的相关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胁迫 类囊体膜 脂肪酸组成 光抑制 植物 抗冷性
下载PDF
低温弱光对黄瓜类囊体膜耦联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陈启林 山仑 +1 位作者 程智慧 沈允钢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11,共6页
与低温黑暗处理相比 ,低温弱光处理使黄瓜叶片的放氧活性显著降低 ,2℃黑暗处理 6.5h后黄瓜叶片的放氧活性降低到处理前的 66% ,2℃ 35μmol/(m2· s)处理6.5h后则降低到处理前的 - 50 %。研究结果显示 ,在 5℃低温条件下 1 0 0 μm... 与低温黑暗处理相比 ,低温弱光处理使黄瓜叶片的放氧活性显著降低 ,2℃黑暗处理 6.5h后黄瓜叶片的放氧活性降低到处理前的 66% ,2℃ 35μmol/(m2· s)处理6.5h后则降低到处理前的 - 50 %。研究结果显示 ,在 5℃低温条件下 1 0 0 μmol/(m2· s)光照使黄瓜发生下列变化 :叶片毫秒延迟发光的慢相强度显著降低 ;从叶片中提取的叶绿体的PS 及 PS +PS 的电子传递速率显著升高 ;加 NH4 Cl和加 ADP+Pi的 Hill反应活性与基础 Hill反应活性相差不大 ;从叶片中提取的叶绿体 9- AA荧光猝灭能力消失。以上结果证明低温下光照处理使黄瓜类囊体膜解耦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低温 弱光 类囊体膜 解耦联 光合器官
下载PDF
低温锻炼对小麦类囊体膜脂膜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志强 许春辉 +4 位作者 陈梦菁 徐黎 王可玢 林世青 匡廷云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4年第6期423-429,共7页
比较两种不同抗寒性小麦品种在低温锻炼前后类囊体膜脂及其脂肪酸成分、光系统Ⅱ捕光叶绿素a/b 蛋白复合体(LHCⅡ)及类囊体吸收光谱,低温荧光发射光谱,发现经低温锻炼后:(1)抗寒与不抗寒品种小麦类囊体磷脂酰甘油(PG... 比较两种不同抗寒性小麦品种在低温锻炼前后类囊体膜脂及其脂肪酸成分、光系统Ⅱ捕光叶绿素a/b 蛋白复合体(LHCⅡ)及类囊体吸收光谱,低温荧光发射光谱,发现经低温锻炼后:(1)抗寒与不抗寒品种小麦类囊体磷脂酰甘油(PG)的反式十六碳-烯酸含量均明显降低;抗寒品种小麦的单半乳糖基甘油二酯(MGDG)/双半乳糖基甘油二酯(DGDG)比值明显降低,而不抗寒品种变化不明显。(2)抗寒品种小麦类脂/叶绿素比值明显增高。(3)两品种小麦类囊体膜LHCⅡ寡聚体含量均降低,而单体含量均增加。(4)两品种小麦类囊体膜吸收四阶导数光谱A683/A652比值均升高。(5)不抗寒品种小麦低温荧光发射光谱F685/F738比值上升,而抗寒品种没有变化。我们认为,在低温锻炼过程中膜流动性增大可能是植物抗寒性增强的重要原因,此外,MGD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锻炼 类囊体膜 膜脂 小麦 蛋白
下载PDF
冷害对黄瓜叶绿体类囊体膜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许春辉 陈志强 +4 位作者 王可玢 赵福洪 林世青 唐崇钦 匡廷云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7年第12期1143-1146,共4页
研究了冷害温度(0℃,16h)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叶绿体类囊体膜膜脂、膜蛋白成分的影响。在没有可见伤害症状的低温处理条件下,黄瓜叶片叶绿体类囊体膜膜脂成分已有变化,主要是磷脂酰甘油(PG)含量明显降低,但主要脂类成分单半乳糖... 研究了冷害温度(0℃,16h)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叶绿体类囊体膜膜脂、膜蛋白成分的影响。在没有可见伤害症状的低温处理条件下,黄瓜叶片叶绿体类囊体膜膜脂成分已有变化,主要是磷脂酰甘油(PG)含量明显降低,但主要脂类成分单半乳糖基甘油二酯(MGDG)、双半乳糖基甘油二酯(DGDG)、硫代异鼠李糖甘油二酯(SQDC)和PG的脂肪酸组分没有明显的变化;类囊体膜上色素蛋白质复合体的变化以光系统Ⅱ捕光叶绿素a/b蛋白质(LHCⅡ)单体及寡聚体含量的变化最明显,低温处理使LHCⅡ单体比例增加。对提纯的LHCⅡ结合脂的分析表明,低温处理改变了LHCⅡ结合脂及其脂肪酸的组成,使PG含量降低。以上结果表明,LHCⅡ结合脂成分变化以及LHCⅡ寡聚体解聚可能是叶绿体类囊体膜受冷害的最初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害 类囊体膜 黄瓜 叶绿体
下载PDF
Hg^(2+)对菠菜离体类囊体膜光化学活性和多肽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双 陈国祥 王娜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0-33,共4页
重金属Hg2 + 对菠菜 (SpinaciaoleraceaL .)离体类囊体膜的光合电子传递活性、室温吸收光谱、室温荧光发射光谱以及多肽组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Hg2 + 对两个光系统的电子传递活性都有抑制作用 ,且Hg2 + 对PSI的抑制作用较PSII大 ;Hg2... 重金属Hg2 + 对菠菜 (SpinaciaoleraceaL .)离体类囊体膜的光合电子传递活性、室温吸收光谱、室温荧光发射光谱以及多肽组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Hg2 + 对两个光系统的电子传递活性都有抑制作用 ,且Hg2 + 对PSI的抑制作用较PSII大 ;Hg2 + 处理使类囊体膜的室温吸收光谱峰及室温荧光发射峰降低 ,但未使类囊体膜的多肽组分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汞^2+ 菠菜 类囊体膜 电子传递活性 多肽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