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甲环酸减少初次非骨水泥全髋置换围术期失血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谢锦伟 岳辰 +4 位作者 康鹏德 沈彬 杨静 周宗科 裴福兴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4年第6期481-485,共5页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手段,但其常伴随显著的失血且需要输血,人工合成抗纤溶药氨甲环酸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血液管理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的:探讨术前静脉单剂量使用氨甲环酸减少初次单侧非...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手段,但其常伴随显著的失血且需要输血,人工合成抗纤溶药氨甲环酸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血液管理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的:探讨术前静脉单剂量使用氨甲环酸减少初次单侧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行初次单侧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未使用氨甲环酸患者291例(对照组)和2013年4月至9月术前静脉单剂量使用15 mg/kg氨甲环酸患者220例(氨甲环酸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第1、3天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住院时间,失血量,输血及血栓事件发生率。结果:氨甲环酸组围术期平均总失血量和输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73.30±355.65)ml vs(1275.20±453.75)ml,5.45%vs 20.62%,P<0.001]。氨甲环酸组和对照组术后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5.00%和5.15%(P=0.937)。氨甲环酸组中1例(0.45%)发生深静脉血栓,对照组2例(0.6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1例出现肺栓塞。术后第1天、第3天氨甲环酸组的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术前静脉滴注15 mg/kg氨甲环酸可安全、有效地减少初次单侧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失血及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全髋关节置换术 失血量 血栓事件
下载PDF
左心房球形度与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廷杰 张菲斐 +1 位作者 荆莉 周帅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83-888,共6页
目的研究左心房球形度(LASP)与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1月-2018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行射频消融手术的房颤患者,经过年龄与性别配对后,共纳入研究组(有房颤相关的血栓栓塞事件史患者)... 目的研究左心房球形度(LASP)与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1月-2018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行射频消融手术的房颤患者,经过年龄与性别配对后,共纳入研究组(有房颤相关的血栓栓塞事件史患者)与对照组(无血栓栓塞事件的房颤患者)共157对患者。比较两组间LASP及其他相关指标的差异,并利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血栓栓塞事件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ASP的诊断价值,并制定新的CHA2DS2-VASc-LASP2评分模式。结果(1)研究组LASP明显高于对照组[(87.5±7.1)%比(82.8±6.1)%,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SP(0R=1.10,95%CZ1.05-1.16,P=0.001)、左心房容积指数(0R=1.01,95%CI 1.00-1.02,P=0.016)和CHA2D-VASc评分(0R=1.77,95%C/1.30-2.41,P=0.001)与血栓栓塞事件呈独立正相关性。⑶ROC曲线分析显示,LASP[曲线下面积(AUC)=0.712,95%C/0.656-0.768,P=0.001]较左心房容积指数(AUC=0.650,95%C/0.589-0.710,P=0.001)和CHA2D-VASc评分(AUC=0.612,95%C/0.550-0.674,P=0.001)的AUC更大。(4)CHA2D-VASc-LASP2评分与血栓栓塞事件呈正相关(0R=1.95,95%C/1.55-2.42,P=0.001)。结论LASP与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呈独立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房球形度 血栓栓塞事件 卒中
原文传递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血栓弹力图不同界值对老年人群出血或梗阻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郑启文 白洁 陈大方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13年第5期536-540,共5页
目的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价血栓弹力图(TEG)各指标现有界值对老年人群发生出血或梗阻事件的预测效果,并为该老年人群寻找到各指标用于预测的最佳界值。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接受TEG检测、... 目的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价血栓弹力图(TEG)各指标现有界值对老年人群发生出血或梗阻事件的预测效果,并为该老年人群寻找到各指标用于预测的最佳界值。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接受TEG检测、年龄≥65岁、同时排除血液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403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TEG检查结果、卧床史、药物史以及疾病史;观测其出血或梗阻事件的发生情况。用研究对象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比较TEG的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最大振幅(MA)、凝固角(ANGLE)4项指标及其联合指标预测出血或梗阻事件发生的价值和能力。结果随访期内25例患者发生出血事件,78例患者发生梗阻事件。TEG现有界值不适用于在老年人群中进行梗阻的预测,依据约登指数最大,利用ROC曲线为各指标重新划分最佳界值,各指标的新界值分别为R=7.0 min、K=1.5 min、MA=63.5 mm、ANGLE=67.1°。将4指标并联组成的联合指标预测效果更佳,AUC达到0.602 8,灵敏度为85.9%,特异度为34.7%。利用ROC曲线为各指标预测出血事件重新划分的最佳界值分别为:R=7.8min、K=2.3 min、MA=50.5 mm、ANGLE=53.7°。将R和MA并联后的联合指标,AUC达到0.658 3,灵敏度为60.0%,特异度为71.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TEG的R和MA指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建立有效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及指标评价体系进行出血或梗阻的识别和预测,对老年人群预防出血和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老年人 梗阻 出血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预测
原文传递
围手术期强化护理降低肺癌患者术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效果 被引量:6
4
作者 肖英 李英 易红梅 《血栓与止血学》 2017年第6期1021-1024,共4页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强化护理降低肺癌患者术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效果。方法 84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践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践组进行围手术期强化护理。检测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液纤溶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强化护理降低肺癌患者术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效果。方法 84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践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践组进行围手术期强化护理。检测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液纤溶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术后1个月内血栓栓塞事件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护理前后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结果两组护理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活性、D二聚体(D-D)浓度及血小板计数(PL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t PA、D-D、PLT均显著降低(P<0.05),但实践组t PA、D-D、PL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内实践组血栓栓塞事件DVT、PE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肺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第一秒呼吸气体的容积(FEV1)、用力呼吸的肺活量(FVC)均显著升高(P<0.05),但实践组FEV1、FV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围手术期强化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肺癌患者术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并有助于术后肺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强化护理 肺癌 血栓栓塞事件
下载PDF
空腹血糖水平与高血压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5
作者 朱亚军 刘子龙 +1 位作者 张冠乐 杨平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水平与高血压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的高血压患者共987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23年7月,依据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情况分为两组,其中260例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设为... 目的分析空腹血糖水平与高血压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的高血压患者共987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23年7月,依据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情况分为两组,其中260例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设为栓塞组,其余727例患者未发生血栓栓塞事件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分析高血压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依据患者入组时空腹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n=627)、糖尿病前期组(n=107)、血糖控制严格糖尿病组(n=60)、血糖控制一般糖尿病组(n=43)、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组(n=150),比较不同空腹血糖水平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指标水平及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情况,并分析空腹血糖水平和高血压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相关性。结果栓塞组患者的年龄、男性占比、体质量指数、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脑卒中危险评分(CHA_(2)DS_(2)-VASc)、心房颤动抗凝治疗出血风险评分(HAS-BLED)、血管疾病占比、心力衰竭占比、血栓栓塞占比、糖尿病占比、空腹血糖水平、血小板计数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26 kg/m^(2)、空腹血糖≥6.1 mmol/L均为高血压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血糖正常组患者的PT水平高于其他各组,APTT、FIB、D-二聚体水平低于其他各组,其中糖尿病前期组、血糖控制严格糖尿病组、血糖控制一般糖尿病组、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组患者的PT水平依次降低,APTT、FIB、D-二聚体水平依次升高(P<0.05)。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组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急性肺栓塞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空腹血糖水平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栓栓塞事件 空腹血糖
下载PDF
尿白蛋白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熊小奇 韦伟 +5 位作者 康依 梁旭东 张林潮 张敬 罗长军 李君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689-692,共4页
目的探究尿白蛋白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83例NVAF患者,根据出院后随访期间有无发生血栓栓塞事件分为事件组和无事件组,分析尿白蛋白对血栓栓塞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 目的探究尿白蛋白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83例NVAF患者,根据出院后随访期间有无发生血栓栓塞事件分为事件组和无事件组,分析尿白蛋白对血栓栓塞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2.72%。事件组高血压、CHA2DS2-VASc风险评分、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血清肌酐、尿白蛋白与无事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尿白蛋白预测NVAF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AUC为0.846。高尿白蛋白组(>68.6 mg/L)高血压、CHASDS2-VASc风险评分高危、肺动脉收缩压≥30 mmHg、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及尿酸与血清肌酐水平高于低尿白蛋白组(≤68.6 mg/L)(P<0.05)。高血压、肺动脉收缩压≥30 mmHg、CHA2DS2-VASc风险评分高危、尿白蛋白>68.6 mg/L是NVAF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尿白蛋白对NVAF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血栓栓塞事件 尿白蛋白 预测价值
下载PDF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左心房参数与CHA2DS2-VASC评分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屠英暄 刘昕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10期87-90,共4页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的左心房参数与CHA2DS2-VASC评分的相关性,探讨左心房参数在预测NVAF血栓栓塞风险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入选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就诊的NVAF患者94例,每位患者分... 目的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患者的左心房参数与CHA2DS2-VASC评分的相关性,探讨左心房参数在预测NVAF血栓栓塞风险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入选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就诊的NVAF患者94例,每位患者分别依照CHA2DS2-VASC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分别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并记录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房应变及左心房射血分数,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统计学方法分析左心房参数与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应用Logistic回归统计学方法分析左心房参数与血栓栓塞事件的相关因素。结果左心房参数中左心房应变、左心房射血分数与CHA2DS2-VASC评分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92(P<0.05)和-0.241(P<0.05),左心房参数与血栓栓塞事件存在相关性的指标为左心房应变(P<0.05),左心房射血分数(P<0.05)。结论 NVAF的左心房应变及左心房射血分数与CHA2DS2-VASc评分系统存在相关性,左心房应变减低、左心房射血分数减低为NVAF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左心房应变、左心房射血分数可成为NVAF血栓栓塞风险评估的超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CHA2DS2-VASC评分 经胸超声心动图 左心房应变 左心房射血分数 血栓栓塞事件
下载PDF
CAS评分和CHA_(2)DS_(2)-VASc评分指导我国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预后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邓家龙 何柳 +12 位作者 蒋超 赖一炜 龙德勇 桑才华 贾长琪 冯莉 黎旭 宁曼 胡荣 董建增 杜昕 汤日波 马长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88-894,共7页
目的比较CAS和CHA_(2)DS_(2)-VASc评分两种卒中风险评估模型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全因死亡、血栓栓塞、大出血事件以及复合终点发生方面的差异。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从中国房颤注册研究(CAFR)中,选取年龄>18岁的... 目的比较CAS和CHA_(2)DS_(2)-VASc评分两种卒中风险评估模型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全因死亡、血栓栓塞、大出血事件以及复合终点发生方面的差异。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从中国房颤注册研究(CAFR)中,选取年龄>18岁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CAS评分组和CHA_(2)DS_(2)-VASc评分组,并根据基线和随访过程中抗凝状态筛选出2组中依从评分规范抗凝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并定期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是否接受抗凝治疗以及终点事件。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血栓栓塞和大出血事件,复合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和血栓栓塞事件。分析CAS评分组和CHA_(2)DS_(2)-VASc评分组相关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比较两组相关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5206例房颤患者,年龄(63.6±12.2)岁,女性2092例(40.2%)。其中CAS评分组2447例(47.0%),CHA_(2)DS_(2)-VASc评分组2759例(53.0%)。CAS组左心室射血分数<55%、非阵发性房颤、口服华法林比例以及HAS-BLED评分低于CHA_(2)DS_(2)-VASC组,而既往糖尿病病史和抗血小板药物服药史比例高于CHA_(2)DS_(2)-VASC组,其余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82.8±40.8)个月,CAS评分组中有225例(9.2%)发生全因死亡,186例(7.6%)发生血栓栓塞事件,81例(3.3%)发生大出血事件,368例(15.0%)发生复合终点事件。CHA_(2)DS_(2)-VASc评分组有261例(9.5%)发生全因死亡,209例(7.6%)发生血栓栓塞事件,112例(4.1%)发生大出血事件,424例(15.4%)发生复合终点事件。两组患者在全因死亡、血栓栓塞、大出血事件以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P值分别为0.643、0.904、0.126、0.599)。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两组患者在全因死亡、血栓栓塞、大出血事件以及复合终点发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R值(95%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栓栓塞 CAS评分 CHA_(2)DS_(2)-VASc评分
原文传递
脑膜瘤术后抗凝治疗与颅内出血和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关系
9
作者 詹艳 杨媛 +1 位作者 马严菊 马俊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628-631,共4页
目的探讨脑膜瘤术后抗凝治疗(AC)与颅内出血(PH)和血栓栓塞(TE)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手术治疗的271例脑膜瘤的临床资料。主要终点为颅内出血和血栓栓塞(包括肠系膜栓塞、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脑梗塞... 目的探讨脑膜瘤术后抗凝治疗(AC)与颅内出血(PH)和血栓栓塞(TE)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手术治疗的271例脑膜瘤的临床资料。主要终点为颅内出血和血栓栓塞(包括肠系膜栓塞、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脑梗塞、心肌梗塞);次要终点为术后30 d死亡,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临床预后。结果11例(4.05%)术后发生血栓栓塞,中位时间为术后11.17(IQR:3.71~16.79)d;其中7例为肺栓塞,4例为深静脉血栓形成。16例(5.90%)术后发生颅内出血,中位时间为术后18.50(IQR:4~64)h,其中13例发生在术后24 h内,3例在服用抗凝剂后CT扫描发现出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抗凝治疗启动时间延迟脑膜瘤术发生血栓栓塞、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11例血栓栓塞中,8例(72.73%)mRS评分3~6分,16例颅内出血中,7例(43.75%)mRS评分3~6分。4例死亡,其中2例死于肺栓塞,1例颅内出血并脓毒性休克病人放弃治疗后死亡,1例颅内出血死于不明原因的脑梗死。结论脑膜瘤术后延迟抗凝治疗会增加颅内出血、血栓栓塞的风险。而血栓栓塞对预后的影响大于颅内出血,因此建议脑膜瘤术后早期启动预防性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显微手术 抗凝治疗 术后出血 术后血栓栓塞
下载PDF
肿瘤患者术前术中使用氨甲环酸止血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10
作者 齐会红 褚智君 +1 位作者 付连浩 缴万里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755-1760,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肿瘤患者术前术中使用氨甲环酸(TXA)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检索氨甲环酸(试验组)对比0.9%氯化钠注射液、乳酸... 目的系统评价肿瘤患者术前术中使用氨甲环酸(TXA)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检索氨甲环酸(试验组)对比0.9%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氏液、复方电解质溶液或安慰剂(对照组)用于肿瘤患者手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2年6月9日。筛选文献、提取数据,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共纳入22项RCT,合计20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输血率[RR=0.59,95%CI(0.50,0.69),P<0.00001],红细胞悬液输注量[MD=-0.53,95%CI(-0.92,-0.14),P=0.00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血栓事件发生率[RR=0.44,95%CI(0.16,1.17),P=0.10]、术后病死率[RR=1.27,95%CI(0.32,5.08),P=0.7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总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结果存在争议。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所得结果稳健。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小。结论TXA可显著降低肿瘤手术患者输血率,减少红细胞悬液输注量,且未增加血栓事件发生率和术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肿瘤患者 有效性 安全性 血栓事件
下载PDF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外周血JAK/STAT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表达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康虹阳 刘洁 +4 位作者 陈哲 吉慧姝 李琦 张斌 佟长青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5期861-865,共5页
目的探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外周血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中JAK1、STAT3表达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8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 目的探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外周血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通路中JAK1、STAT3表达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8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其外周血JAK/STAT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JAK1、STAT3、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结果观察组JAK1、STAT3、IL⁃6、TNF⁃αmRN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患者JAK1、STAT3、IL⁃6、TNF⁃αmRNA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水平患者JAK1、STAT3、IL⁃6、TNF⁃αmRNA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AK1、STAT3、IL⁃6、TNF⁃αmRNA联合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AUC为0.916,较各指标单独预测价值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血栓事件患者JAK1、STAT3、IL⁃6、TNF⁃αmRNA表达水平均较未发生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JAK1、STAT3、IL⁃6、TNF⁃αmRNA组无血栓事件进展生存期明显低于低JAK1、STAT3、IL⁃6、TNF⁃αmR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外周血JAK/STAT信号通路中关键因子JAK1、STAT3、IL⁃6、TNF⁃αmRNA表达上调,且与血栓事件发生及无血栓事件进展生存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栓栓塞事件 JAK/STAT信号通路 JAK1 STAT3 IL⁃6 TNF⁃α
下载PDF
血小板计数对老年男性缺血性动脉血栓事件和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尹慧君 徐成 +6 位作者 李晓利 范利 吴建中 刘霖 陈昕 田玲 邓玲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6期43-47,共5页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在老年男性缺血性动脉血栓性事件及全因性死亡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338例2008年4月~2009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楼行健康体检的老年男性(年龄≥65岁),有血小板计数的患者.随访患者健康查体后,首次因急...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在老年男性缺血性动脉血栓性事件及全因性死亡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338例2008年4月~2009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楼行健康体检的老年男性(年龄≥65岁),有血小板计数的患者.随访患者健康查体后,首次因急性缺血性动脉血栓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缺血性脑卒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全因性死亡住院的事件及时间,所有患者随访截止至2014年12月31日.结果 经过平均77个月的随访,终点事件发生率为26.6%,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发现,血小板计数对终点事件的发生有预测价值(AUG=0.59,95%CI:0.53~0.64,P=0.02),截断点血小板计数为214×109/L.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小板计数>214×109/L组的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是≤214×109/L组患者的2.32倍(P=0.000).经多因素校正后,其终点事件发生率是≤214×109/L组患者的2.19倍(P=0.00).结论 血小板计数偏高对急性缺血性动脉血栓事件及全因性死亡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 血栓事件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预防性护理对减少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血栓栓塞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冰 孙兴华 高杨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2年第11期1383-1385,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减少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血栓栓塞事件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98例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目标,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99例...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减少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血栓栓塞事件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98例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目标,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99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措施干预,研究组行预防性护理干预,研究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血栓事件发生率、舒适度评分以及焦虑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以及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栓事件发生率为3.0%,低于对照组的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癌切除术患者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其护理满意度,改善舒适度与焦虑程度,减少血栓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护理 胸腔镜肺癌切除术 血栓栓塞事件
原文传递
炎症性肠病与血栓栓塞性疾病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玲玲 黄留业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589-595,共7页
血栓栓塞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一种肠外表现,既往病理研究指出IBD合并血栓栓塞的发生率高达41%,但在日常工作中,这一肠外表现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总结了目前IBD并发血栓栓塞的临床研究结果,并对IBD药物... 血栓栓塞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一种肠外表现,既往病理研究指出IBD合并血栓栓塞的发生率高达41%,但在日常工作中,这一肠外表现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总结了目前IBD并发血栓栓塞的临床研究结果,并对IBD药物治疗的潜在致血栓风险进行了分析,同时详细阐述了其防治现状,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血栓栓塞性疾病 治疗
下载PDF
围手术期强化护理降低肺癌患者术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晓聪 张圆圆 程春歌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13期12-13,共2页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围术期内行强化护理干预在预防术后血栓栓塞时间中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72例手术治疗肺癌患者,采取随机分组,行强化护理干预命名为强化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命名为常规组。结果:强化组t...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围术期内行强化护理干预在预防术后血栓栓塞时间中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72例手术治疗肺癌患者,采取随机分组,行强化护理干预命名为强化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命名为常规组。结果:强化组tPA(0.71±0.22)IU·mL、D-D(0.40±0.19)mg/L、PLT(164.28±15.24)×10^(9)/L等指标均低于常规组(1.05±0.31)IU·mL、(0.64±0.17)mg/L、(184.73±17.63)×10^(9)/L,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DTV发生率2.78%、PE发生率2.78%、其他并发症发生率2.78%均低于常规组22.22%、25.00%、16.6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围术期内行强化护理干预,可降低血栓栓塞及其他并发症风险,还可改善血液纤溶指标及肺功能指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患者 血栓栓塞事件 围术期强化护理 疗效
下载PDF
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对非布司他血栓栓塞风险信号的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钟国冬 张翼 +2 位作者 方振威 王亚力 张茹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434-438,共5页
目的:以别嘌醇为对照分析并评价非布司他致心血管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调取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FAERS)中非布司他和别嘌醇相关不良事件(ADE)报告,检索时限为2004年1月1日~201... 目的:以别嘌醇为对照分析并评价非布司他致心血管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调取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FAERS)中非布司他和别嘌醇相关不良事件(ADE)报告,检索时限为200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通过报告比值比(ROR)对比非布司他的心血管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纳入的8447806份ADE报告中,以非布司他为首要怀疑药物的报告5953份,以别嘌醇为首要怀疑药物的报告72569份。非布司他致心血管血栓栓塞事件390例,别嘌醇5917例。非布司他对比别嘌醇致血栓栓塞及死亡事件[ROR=1.08,95%CI(0.96,1.22)]、非致死性血栓栓塞事件[ROR=0.87,95%CI(0.74,1.03)]、卒中[ROR=1.23,95%CI(0.75,2.01)]、心肌梗死[ROR=0.77,95%CI(0.59,1.00)]、其他血栓栓塞事件[ROR=0.92,95%CI(0.73,1.16)]风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布司他对比别嘌醇致全因死亡风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R=1.37,95%CI(1.16,1.61)],提示非布司他每导致1例ADE,该病例的死亡风险比别嘌醇高37%。结论:与别嘌醇相比,非布司他增加了报告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但并未增加患者的非致死性血栓栓塞事件风险。本研究主要结局与此前研究基本一致,仍需要后续研究对其关联性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布司他 别嘌醇 药品不良事件 血栓栓塞事件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库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APL并发多发性血栓1例报告 被引量:1
17
作者 尹芳 郑维扬 +4 位作者 孟凡义 蒋祖军 刘晓力 冯茹 周淑芸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7-188,共2页
报告了1例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病例。患者确诊后用ATRA 30 mg/d治疗,配合小剂量化疗及交替补充新鲜血浆、血小板等。使用19 d后陆续出现肝脾肾梗塞,32 d时查骨髓象APL接近部分缓解,但患者因全身多发血... 报告了1例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病例。患者确诊后用ATRA 30 mg/d治疗,配合小剂量化疗及交替补充新鲜血浆、血小板等。使用19 d后陆续出现肝脾肾梗塞,32 d时查骨髓象APL接近部分缓解,但患者因全身多发血栓形成继发心肺衰竭而死亡。提示在应用ATRA治疗APL时,要高度注意ATRA可能造成的血栓形成;在高凝状态下使用抗凝剂,对血栓形成有预防及治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治疗 APL 并发症 多发性血栓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形成35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林莉 徐建明 +6 位作者 王岩 刘建芝 李志强 刘烈军 赵传华 葛飞娇 李珊珊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静脉血栓形成(VTE)的影响因素、治疗及血栓形成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近年收治的35例合并VTE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栓塞部位、血栓是否再发、血小板、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水平及患者生存资料...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静脉血栓形成(VTE)的影响因素、治疗及血栓形成对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近年收治的35例合并VTE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栓塞部位、血栓是否再发、血小板、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水平及患者生存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例肺栓塞(PTE)患者中3例于3小时内死亡,3例治疗后好转;29例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中痊愈11例(37.9%),好转5例(17.2%),无效13例(44.8%),其中2例死于溶栓后肺栓塞。上肢发生DVT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10天,高于其它部位发生DVT的患者(P=0.018)。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时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且D-二聚体高水平患者的中位生存期(70天)远低于低水平的患者(450天)。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并发VTE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延误了抗肿瘤治疗的时机,治疗主要采用抗凝、祛聚集等,溶栓的好处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水平对诊断VTE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治疗中血栓复发的患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静脉血栓形成 深静脉血栓 肺栓塞
下载PDF
出院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复发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勇 张洪亮 +5 位作者 罗勤 赵智慧 赵青 柳志红 熊长明 倪新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84-989,共6页
目的:评价出院前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E)患者复发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连续入选2005年6月至2010年10月间首次发作的急性PE患者共204例,入院后再次取血检测其血浆D-dimer水平,并根据该检测... 目的:评价出院前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E)患者复发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连续入选2005年6月至2010年10月间首次发作的急性PE患者共204例,入院后再次取血检测其血浆D-dimer水平,并根据该检测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出院前血浆D-dimer水平恢复正常组(恢复正常组,n=138)和出院前血浆D-dimer水平持续升高组(持续升高组,n=66).分别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以及其后每年一次进行系统性评估随访.首要研究终点是复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事件.结果:出院时,华法林治疗2周左右达标后国际标准化比值控制在2.0~3.0,204例患者中66例(32.4%)出院前血浆D-dimer水平持续升高,138例(67.6%)患者恢复正常.平均随访(31±19)个月,持续升高组患者复发VTE事件的发生率高于恢复正常组(21.5%vs 5.8%,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时间之后,出院前血浆D-dimer水平持续升高是急性PE患者复发VTE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HR=4.10,95%CI:1.61~10.39,P=0.003),其对于VTE复发风险的阴性预测值(NPV)为94.2%.结论:出院前血浆D-dimer水平与急性PE患者的复发VTE事件风险明显相关,且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D-二聚体 复发静脉血栓栓塞症事件 阴性预测值
下载PDF
警惕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新的安全性风险——导致严重心血管和血栓事件及促进肿瘤增长 被引量:4
20
作者 侯永芳 《中国药物警戒》 2009年第3期168-171,共4页
对近几年国外药政部门发布的安全性公告、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分析,提示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可能存在增加死亡率、导致严重心血管和血栓事件及促进肿瘤增长的风险。
关键词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心血管和血栓事件 肿瘤增长 风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