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eatment of the acute thromboembolic event during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被引量:13
1
作者 Bing Zhou Yang He +5 位作者 Jun Cheng XiaoDong Lu MingZhao Zhang Bo Li RongQing Qin ZhongMing Gao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Medicine》 2020年第4期208-212,共5页
Objective:The study aimed to discuss the treatment of acute thromboembolic event(TE)during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Methods:Between April 2013 and April 2019,158 patients with 167 intracrani... Objective:The study aimed to discuss the treatment of acute thromboembolic event(TE)during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Methods:Between April 2013 and April 2019,158 patients with 167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ere treated with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in our hospital,in which 9 cases of acute TEs occurred during the embolization procedures.The clinical data,radiological findings and treatments of the 9 patients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Results:The TEs occurred at the aneurysmal neck in 3 patients,at distal part of the parent artery in 3,in the stent in 2,and at the proximal part of the parent artery in 1.Intra-arterial(IA)infusion of tirofiban were performed in 6 patients,mechanical thromboectomy(MT)with a stent in 2 patients,and combined use of the two methods in 1 patients.According to the 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TICI)score,7 patients had recanalization of 2b/3a,1 patients had recanalization of 1,and 1 patients had recanalization of 0.At discharge,the mRS score was 0 in 3 patients,1 in 3 patients,and 2,3,4 in 1 patient each.6 months after the endovascular treatment,the mRS score was 0 in 5 patients,1 in 2 patients,and 3 in 1 patient.Conclusions:IA tirofiban and MT are effective remedies for the acute TE during endovascular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reasonable selection of which may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EURYSM EMBOLIZATION Mechanical thromboectomy MT thromboembolic event TE Intra-arterial IA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不全对中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全因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血栓终点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海军 郭艳 +1 位作者 司全金 王玉堂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9-215,共7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全因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血栓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否为其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未应用抗凝药物的中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825例,平均年龄为76.52±11.80岁,其中女性占18.91%... 目的:探讨中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全因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血栓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否为其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未应用抗凝药物的中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825例,平均年龄为76.52±11.80岁,其中女性占18.91%,75岁以上患者占64.73%,记录基线特征及各终点事件发生情况。通过Cox生存分析,探讨肾功能不全对各终点事件的影响。结果:入选患者中位数随访时间为33.5个月,随访期间发生全因死亡209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61例及血栓终点事件139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房颤患者各终点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校正CHA_2DS_2-VASc评分危险因素及其他传统危险因素后,慢性肾功能不全仍是全因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血栓终点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未服用抗凝药物的中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全因死亡、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及发生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慢性肾功能不全 血栓事件 死亡
下载PDF
利伐沙班在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中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慧敏 朱慧英 +2 位作者 焦天锐 赵明中 袁清茹 《中国校医》 2023年第7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究利伐沙班在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1∶1分配,各41例。对照组采用华法林治疗,观察组予以利伐沙班治疗,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 目的探究利伐沙班在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1∶1分配,各41例。对照组采用华法林治疗,观察组予以利伐沙班治疗,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凝血指标、血栓栓塞事件及出血性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后,2组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凝血原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原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t=7.483、6.473、10.073、7.711、4.940、3.519,P均<0.001),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60、8.361、19.677、15.066、21.327、18.711,P均<0.001)。2组血栓栓塞事件和出血性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64)。结论利伐沙班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在改善凝血功能、降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风险方面效果与华法林相似,在预防出血性事件发生方面相对更好,临床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房颤 华法林 利伐沙班 凝血指标 血栓栓塞事件 出血性事件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护理在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王晓娜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期173-175,179,共4页
目的:观察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护理在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104例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 目的:观察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护理在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104例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和生命质量[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APTT、TT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D-D、FIB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生理机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精力等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护理应用于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可提高生命质量评分,改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降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效模式-效应分析护理 肾病综合征 老年 凝血功能 血栓栓塞事件 生命质量
下载PDF
小剂量利伐沙班应用于亚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江娅 张欣月 +5 位作者 梁丽菊 张骞 李珊珊 张嘉俊 钱懿轶 翁稚颖 《中国药师》 CAS 2022年第7期1183-1188,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小剂量利伐沙班(10 mg或15 mg)在预防亚洲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血栓事件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小剂量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SinoMed、CNKI、VIP、WanFang Data、FMRS... 目的:系统评价小剂量利伐沙班(10 mg或15 mg)在预防亚洲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血栓事件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小剂量用药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SinoMed、CNKI、VIP、WanFang Data、FMRS和Geenmedical数据库,搜集小剂量利伐沙班(试验组)对比华法林常规治疗(对照组)预防亚洲NVAF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1年11月15日。通过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RCT,累计186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eto OR=0.57,95%CI(0.34,0.97),P=0.04],两组的大出血发生率[Peto OR=0.96,95%CI(0.59,1.57),P=0.89]、小出血发生率[Peto OR=0.73,95%CI(0.52,1.02),P=0.07]、死亡事件发生率[Peto OR=1.00,95%CI(0.20,4.95),P=1.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表明,小剂量利伐沙班(10 mg或15 mg)在预防亚洲NVAF患者发生血栓中的有效性较好,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小剂量 心房颤动 血栓事件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前的抗凝情况调查
6
作者 吴颖 施姣姣 +4 位作者 焦锦程 沈尤美 王子盾 郦明芳 陈明龙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3年第6期536-541,共6页
目的调查已知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在血栓栓塞事件前的抗凝情况,并分析医师是否能正确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脑卒中风险评估、处方抗凝药物及患者对抗凝药物的态度。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连续入选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在南... 目的调查已知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在血栓栓塞事件前的抗凝情况,并分析医师是否能正确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脑卒中风险评估、处方抗凝药物及患者对抗凝药物的态度。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连续入选2018年9月至2021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抗凝门诊既往已知NVAF后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患者。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向患者或患者家属收集资料,主要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生血栓栓塞事件前的抗凝药物使用情况、未使用/停用抗凝药物的原因及伴随疾病等信息。结果入选344例患者,其中男占61.9%(213/344),第1次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时的年龄为(69.3±10.0)岁。89.5%(308/344)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前CHA2DS2-VASc评分≥1分(男)或≥2分(女),具有抗凝适应证。73.4%(226/308)脑卒中高风险患者从未使用抗凝药物,主要原因为没有医师告知房颤的卒中风险,未建议使用抗凝药物。82例(26.6%,82/308)患者在血栓栓塞事件前曾使用抗凝药物,华法林占61.0%(50/82);其中36例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前已停用抗凝药物,主要原因为抗凝过程中出现小出血事件;余46例患者在抗凝过程中发生了血栓栓塞事件,其中30例患者抗凝药物使用不规范。结论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主要原因包括患者对房颤的脑卒中风险不了解、因小出血事件停用抗凝药物及抗凝药物的不规范使用。临床需从医患双方着手,增强临床医生对房颤的认识及脑卒中风险评估能力,进一步规范抗凝治疗,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减轻患者对抗凝治疗的顾虑,更好地预防心房颤动相关脑卒中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栓栓塞事件 抗凝药物 患者教育 问卷调查
原文传递
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颅内动脉瘤破裂血管内栓塞治疗后血栓栓塞事件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苟继敏 雷晓鹏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6期527-53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颅内动脉瘤破裂血管内栓塞治疗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杨凌示范区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出血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268例。根据术中有无血栓栓塞事...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颅内动脉瘤破裂血管内栓塞治疗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杨凌示范区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出血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268例。根据术中有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分为栓塞组(48例)和无栓塞组(22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特征方面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D-二聚体预测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效力。应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有高血压病史例数、Hunt-Hess分级≥Ⅲ级例数、Fisher分级≥Ⅲ级例数、WFNS分级≥Ⅲ级例数、血红蛋白浓度、血浆D-二聚体水平、动脉瘤最大径、动脉瘤形态方面差异显著(均为P<0.05)。D-二聚体预测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最佳诊断界值为625.25 g/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血红蛋白<105.35 g/L、Hunt-Hess分级≥Ⅲ级、Fisher分级≥Ⅲ级、D-二聚体≥625.25 g/L会增加颅内动脉瘤破裂血管内栓塞治疗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的风险(均为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血管内栓塞治疗患者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血栓栓塞事件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血管内栓塞 血栓栓塞 颅内动脉瘤破裂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对不伴肾功能不全老年房颤患者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海军 郭一洁 +2 位作者 薛载耀 司全金 王玉堂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97-100,131,共5页
目的探讨在不伴有肾功能不全[e GFR>60 ml/(min·1.73 m^2)]的老年房颤患者中,血清胱抑素C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7月-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不伴有肾功能不全的356例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目的探讨在不伴有肾功能不全[e GFR>60 ml/(min·1.73 m^2)]的老年房颤患者中,血清胱抑素C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7月-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不伴有肾功能不全的356例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基线特征及各终点事件发生情况。根据基线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中位数(1.15 mg/L)进行分组,采用Cox回归分析血清胱抑素C升高对各终点事件的影响。结果入选患者平均随访37.8个月,共发生全因死亡97例,心脑血管死亡27例,血栓终点事件74例及心血管事件56例。分析发现在校正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血清胱抑素C≥1.15 mg/L仍是入选老年房颤患者全因死亡(HR:2.250,95%CI:1.460~3.468,P<0.001)、心血管死亡(HR:3.695,95%CI:1.536~8.889,P=0.004)、血栓终点事件(HR:1.725,95%CI:1.055~2.819,P=0.030)和心血管事件(HR:2.345,95%CI:1.309~4.203,P=0.004)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胱抑素C≥1.15 mg/L时提示不伴肾功能不全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血栓终点事件及心血管事件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清胱抑素C 血栓事件 死亡率 老年人
下载PDF
基于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对非布司他血栓栓塞风险信号的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钟国冬 张翼 +2 位作者 方振威 王亚力 张茹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434-438,共5页
目的:以别嘌醇为对照分析并评价非布司他致心血管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调取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FAERS)中非布司他和别嘌醇相关不良事件(ADE)报告,检索时限为2004年1月1日~201... 目的:以别嘌醇为对照分析并评价非布司他致心血管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调取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FAERS)中非布司他和别嘌醇相关不良事件(ADE)报告,检索时限为200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通过报告比值比(ROR)对比非布司他的心血管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纳入的8447806份ADE报告中,以非布司他为首要怀疑药物的报告5953份,以别嘌醇为首要怀疑药物的报告72569份。非布司他致心血管血栓栓塞事件390例,别嘌醇5917例。非布司他对比别嘌醇致血栓栓塞及死亡事件[ROR=1.08,95%CI(0.96,1.22)]、非致死性血栓栓塞事件[ROR=0.87,95%CI(0.74,1.03)]、卒中[ROR=1.23,95%CI(0.75,2.01)]、心肌梗死[ROR=0.77,95%CI(0.59,1.00)]、其他血栓栓塞事件[ROR=0.92,95%CI(0.73,1.16)]风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布司他对比别嘌醇致全因死亡风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R=1.37,95%CI(1.16,1.61)],提示非布司他每导致1例ADE,该病例的死亡风险比别嘌醇高37%。结论:与别嘌醇相比,非布司他增加了报告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但并未增加患者的非致死性血栓栓塞事件风险。本研究主要结局与此前研究基本一致,仍需要后续研究对其关联性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布司他 别嘌醇 药品不良事件 血栓栓塞事件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库
下载PDF
以免疫调节药为基础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相关血栓事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向东 郭搏 +2 位作者 蔡芸 杨天立 朱宏丽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50-1152,共3页
目的观察以免疫调节药(IMiDs)为基础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相关血栓事件(TEs)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8例接受以IMiDs为基础方案的初诊初治MM患者,分析危险因素与TEs发生的相关性。将死亡作为竞争风险进行竞... 目的观察以免疫调节药(IMiDs)为基础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相关血栓事件(TEs)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8例接受以IMiDs为基础方案的初诊初治MM患者,分析危险因素与TEs发生的相关性。将死亡作为竞争风险进行竞争性风险生存分析,计算TEs的累积发病率。结果在118例患者,中位年龄为61(31~92)岁,中位随访时间为41.2(4~128)个月,有74例(62.71%)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有1例患者接受抗凝治疗。观察到18例TEs(占全部病例的15.25%),其中静脉TEs 16例(13.56%)、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和消化道出血事件各1例。血栓累积发生率3个月为5.9%,1年为12.7%,3年为14.4%。单因素分析显示:没有特异性的风险指标能预测TEs。结论接受免疫调节药为基础方案治疗的MM患者血栓发生率较高,并且没有一项特异性指标可以预测血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调节药 血栓事件 危险因素 血栓预防药物
原文传递
Venous thromboembolism prophylaxis of a patient with MYH-9 related disease and COVID-19 infection:A case report
11
作者 Bei Jiang Michelle Hartzell +2 位作者 Stephen Yu Muhammad Masab Laurel Lyckholm 《World Journal of Hematology》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BACKGROUND The May-Hegglin anomaly is among a group of genetic disorders known as MYH9-related disease.Patients with inherited platelet disorders such as May-Hegglin anomaly are at a variably increased risk for bleedi... BACKGROUND The May-Hegglin anomaly is among a group of genetic disorders known as MYH9-related disease.Patients with inherited platelet disorders such as May-Hegglin anomaly are at a variably increased risk for bleeding due to a combination of platelet dysfunction and thrombocytopenia.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infection are at an increased risk for a venous thromboembolism event(VTE).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COVID-19 treatment guidelines recommend using a prophylactic dose of heparin as VTE prophylaxis for adults who are receiving high-flow oxygen.We describe a patient admitted for COVID-19 infection with pneumonia and a history of May-Hegglin anomaly.The patient presented a challenge to determine prophylactic anticoagulation as there are no clear guidelines for this patient population.CASE SUMMARY Herein,we describe the case of a 39-year-old woman admitted with acute hypoxic respiratory failure secondary to COVID-19 pneumonia.She had a history of May-Hegglin anomaly and demonstrated risk for bleeding since childhood,including a life-threatening bleeding event at the age of 9 years requiring blood and platelet transfusions.Her baseline platelet count was 40-50×109/L throughout her adult life.Her family history was also notable for May-Hegglin disorder in her mother,maternal uncle,maternal grandfather and her son.Computed tomography/pulmonary angiography revealed bilateral consolidative opacities consistent with multifocal pneumonia.Complete blood count was notable for platelet count of 54×109/L.She was admitted for inpatient respiratory support with high-flow oxygen per nasal cannula and was managed with guideline-directed therapy for COVID-19,including baricitinib and dexamethasone.The Hematology/Oncology consultation team was requested to assist with management of VTE prophylaxis in the setting of active COVID-19 infection and an inherited bleeding disorder.After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risks and benefits,it was decided to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nous thromboembolism event PROPHYLAXIS MYH9-related disease Anticoagulation in inherited platelet disorder Low molecular heparin COVID-19 Case report
下载PDF
非高危急性肺栓塞相关短期不良事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博睿 胡家欣 +2 位作者 葛珊慧 任建伟 朱光发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7-42,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临床状况和实验室指标对急性非高危肺栓塞患者3个月内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至2017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非高危急性肺栓塞患者266例,根据3个月内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分为对照组(n=256)和... 目的探究不同临床状况和实验室指标对急性非高危肺栓塞患者3个月内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至2017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非高危急性肺栓塞患者266例,根据3个月内是否发生不良事件分为对照组(n=256)和不良事件组(n=10),比较两组基本特征、实验室检查、心脏超声结果的差异,应用单因素、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探究影响急性肺栓塞患者3个月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不良事件组的患有结缔组织病比例、患有活动性肿瘤比例、C反应蛋白、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数值比值(monocyte/lymphocyte ratio,MLR)、尿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单因素、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显示MLR(风险比14.59,95%可信区间1.48~143.69,P=0.02)、合并结缔组织病(风险比5.85,95%可信区间1.11~30.81,P=0.04)在不良事件组与对照组间差异仍保持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入院时MLR可能与非高危急性肺栓塞患者3个月内死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华法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产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3
作者 景阳 丁萌 +3 位作者 肖艳平 陈向华 张青云 付久园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3期642-645,共4页
目的探讨华法林钠片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治疗产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5年7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产后静脉血栓栓塞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产妇根据治疗差异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 目的探讨华法林钠片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治疗产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5年7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诊治的产后静脉血栓栓塞患者6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产妇根据治疗差异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产后12 h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100 IU/kg,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华法林钠片,首次2.5 mg,1次/d,根据其结果调整华法林用量,当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为2.0~3.0时,停用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管通畅情况和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53%、9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血管通畅率分别为73.53%、84.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35.29%、12.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钠片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治疗产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增加血管通畅率,安全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钠片 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 产后静脉血栓栓塞 血管通畅
原文传递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肺癌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文 刘余冰雪 +3 位作者 曾祥华 唐颖 王春梅 王江红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317-2323,共7页
目的分析晚期肺癌患者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后发生静脉血栓事件(venous thromboembolism event,VTE)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1年10月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接受ICIs治疗的晚... 目的分析晚期肺癌患者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后发生静脉血栓事件(venous thromboembolism event,VTE)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1年10月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接受ICIs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320例。根据彩超或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是否有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或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将患者分为VTE组(n=31)和非VTE组(n=289),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VT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320例患者中有31例发生VTE,VTE发生率为9.69%。单因素分析发现VTE组和非VTE组的年龄、糖尿病、Caprini评分≥5分占比、D-二聚体≥0.5 mg/L占比、IL-8水平、IL-6水平、TNF-α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VTE的独立危险因素为:Caprini评分≥5分(OR=4.236,95%CI:1.754~10.231,P=0.001)、糖尿病(OR=2.801,95%CI:1.008~7.784,P=0.048)、TNF-α>12.8 pg/mL(OR=14.178,95%CI:5.588~35.973,P<0.001)。结论Caprini评分≥5分、糖尿病、TNF-α>12.8 pg/mL是晚期肺癌患者经ICIs治疗后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静脉血栓事件 危险因素 无进展生存期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高凝状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磊 钟敏钰 +3 位作者 郭培中 邱会 但丹 孔娜 《社区医学杂志》 2016年第7期9-12,共4页
目的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观察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变化、静脉血栓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发生率、临床疗效变化及出血风险。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18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 目的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观察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变化、静脉血栓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发生率、临床疗效变化及出血风险。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2月间收治的18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化疗)62例、低剂量组(低分子肝素钠5 000U 1次/d+化疗)64例和标准剂量组(低分子肝素钠5 000U 12 h/次+化疗)63例,每组患者化疗周期数为4~6个。观察三组间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静脉血栓症的发生率、临床疗效及出血概率。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间治疗后APTT、PT均值无显著变化,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D-二聚体均值分别是(0.95±0.20)、(0.28±0.12)、(0.25±0.15)mg/L,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ig均值分别是(4.68±1.23)、(2.56±0.85)、(2.69±0.78)g/L,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血栓发生率分别是17.74%、6.25%和4.76%,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间临床有效率分别是35.5%、40.6%和42.9%,三组间出血概率分别是9.68%、12.5%和14.3%,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化疗可以纠正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高凝状态,降低VTE的发生概率,有提高临床近期有效率的趋势,出血风险无显著增加,低剂量低分子肝素钠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血液高凝 静脉血栓事件 低分子肝素钠 化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