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江源区生态系统和土壤保持服务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16
1
作者 冯晓玙 黄斌斌 +1 位作者 李若男 郑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6351-6361,共11页
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生态系统响应特征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提升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气候变化评估多以全球或区域大尺度研究为主,不适合局地小尺度。以2015年为基准,根据局地特征改进了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模拟了未来不同温... 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生态系统响应特征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提升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气候变化评估多以全球或区域大尺度研究为主,不适合局地小尺度。以2015年为基准,根据局地特征改进了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模拟了未来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模式下三江源地区自然植被分布,同时分析了植被覆盖度及土壤保持功能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在2080年的不同排放情境下,三江源地区的降水和气温增长主要发生在生长季(5-9月)和半湿润地区,其中,高排放情境的增幅最大(42.21 mm和4.93℃);(2)三江源地区潜在自然植被主要由草地转化为森林,植被覆盖度和土壤保持服务在不同排放情境下均呈现由西北向东南增加的趋势,与水热规律一致,其中高排放情境的增幅最大,低排放最小;(3)利用三江源地区原生裸地演替特点和多年NPP改进的CSCS模型,模拟精度提高了24%。研究成果为局地小尺度生态系统气候响应特征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和规律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的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 潜在自然植被 植被覆盖度 土壤保持服务 三江源区
下载PDF
CMIP6多模式对三江源冬半年极端降水模拟能力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蔡铭钰 程志刚 王俊锋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181-191,共11页
为了评估4个全球气候模式(CMIP6)在三江源地区冬半年极端降水的模拟能力,基于台站监测资料和模式历史模拟数据,针对8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泰勒图及多个统计方法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多数模式及其集合平均均能够较好地模拟出三江源... 为了评估4个全球气候模式(CMIP6)在三江源地区冬半年极端降水的模拟能力,基于台站监测资料和模式历史模拟数据,针对8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泰勒图及多个统计方法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多数模式及其集合平均均能够较好地模拟出三江源冬半年极端降水的年际变化趋势,但模式模拟结果均高于观测;(2)模式对8个极端降水指数空间分布模拟能力较强,其空间相关系数较高,大部分达到0.8且均通过0.01显著性;(3)对不同指数而言,模式模拟差异性较大并且模式对于各极端降水指数的时间变率的模拟能力显著弱于空间分布模拟;(4)对不同台站而言,模式对不同台站间的模拟效果差距明显,但总体依旧是多模式集合平均MAM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评估 CMIP6模式 三江源 冬半年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近60a气候与极端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3
3
作者 靳铮 游庆龙 +2 位作者 吴芳营 孙博 蔡子怡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42-1055,共14页
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正在面临着以“变暖变湿”为主的气候变化,是气候变化的显著区与敏感区。基于中国气象局位于三江源地区20个地面台站的气温、降水数据以及HadCRUT4(Climatic Research Unit land-surface air temperature-4 dataset a... 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正在面临着以“变暖变湿”为主的气候变化,是气候变化的显著区与敏感区。基于中国气象局位于三江源地区20个地面台站的气温、降水数据以及HadCRUT4(Climatic Research Unit land-surface air temperature-4 dataset and the Hadley Centre sea-surface temperature dataset,Hadley Centre,UK)气温、PREC(Precipitation Reconstruction,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USA)降水资料,从气候要素空间格局、极端气候指标以及区域-全球平均多年变化对比等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三江源地区1961-2019年气候和极端气候变化的特征。结果显示,三江源区域在过去近60 a里平均增暖速率为0.37℃/(10 a),是全球平均水平(0.16℃/(10 a))的2倍以上,同时大幅高于全球同纬度(0.19℃/(10 a))及中国区域(0.28℃/(10 a))。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三江源地区大部分极端气候指标上升,其中以夜间最低气温的上升(0.55℃/(10 a))最为显著,且极端高温事件的出现频率上升,区域日温差减小、气温变化极端性增强。三江源近60 a温湿气候态的空间格局为沿西北-东南方向的正温湿梯度,其变化趋势存在自西向东速率上升的暖湿化空间分异特征。本文的研究结论进一步揭示了三江源地区近60 a气候变化与极端气候的时空格局,为三江源地区气候系统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研究以及未来气候变化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气候变化敏感的高寒地区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提供了对比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气候变化 极端气候 全球变暖
下载PDF
草地退化对三江源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_2通量的影响及其原因 被引量:32
4
作者 王斌 李洁 +2 位作者 姜微微 赵亮 古松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64-1771,共8页
为了揭示草地退化对三江源地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利用涡度相关技术,于2006年12月1日~2007年11月30日对三江源地区的退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碳通量及生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观测.结果发现:草地退化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碳通量... 为了揭示草地退化对三江源地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利用涡度相关技术,于2006年12月1日~2007年11月30日对三江源地区的退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碳通量及生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观测.结果发现:草地退化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碳通量产生了深刻影响,与未退化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相比,退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全年总初级生产力(GPP)下降了36.6%,全年生态系统呼吸(Reco)下降了7.9%,全年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也由退化前的负值(碳吸收)转变为正值(碳排放),二者相差132.5gC/(m2.a),生态系统由原来的碳汇转变为目前的碳源.这些变化与高寒草甸退化后,生态系统植物地上生物量锐减、植物生长期缩短(NEE〈0的天数)、植物多样性下降、土壤含水量降低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 总初级生产力(GPP) 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 退化高寒草甸 三江源地区
下载PDF
三江源区东西样带土壤侵蚀的^137Cs和^210Pbex示踪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李俊杰 李勇 +1 位作者 王仰麟 吴健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52-1459,共8页
运用137Cs和210Pbex联合示踪技术,考察青藏高原三江源区东西样带137Cs和210Pbex面积浓度的背景值和变化特征,以及东西样带土壤侵蚀速率、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青藏高原三江源区东西样带137Cs和210Pbex面积浓度背景值分别... 运用137Cs和210Pbex联合示踪技术,考察青藏高原三江源区东西样带137Cs和210Pbex面积浓度的背景值和变化特征,以及东西样带土壤侵蚀速率、分布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青藏高原三江源区东西样带137Cs和210Pbex面积浓度背景值分别为453~1 714和2 612~7 377 Bq/m2,137Cs和210Pbex背景值从西向东样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差异明显.137Cs(x)和210Pbex(y)面积浓度的背景值区域分布呈显著线性相关,相关性关系式为y=3.587 2x+1 463.4,R2=0.951 7.②长江源区沱沱河137Cs的示踪结果表明,以沱沱河为中心的长江源区是典型的风蚀区,年侵蚀速率2.5 t/(hm2.a),该区是青藏高原重要的沙尘暴源区之一.③黄河源区玛多典型坡面137Cs和210Pbex的示踪结果表明,近40年来,玛多畜牧业为主的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壤扰动比自然因素的影响大.④玛沁东倾沟乡和军牧场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玛沁东倾沟乡高山草甸的水土保持效果较好,而玛沁军牧场的畜牧业活动造成了地表土壤的强烈扰动.⑤玛沁军功镇典型水蚀地貌土壤剖面137Cs和210Pbex的结果表明,20世纪50—60年代,该区的极端暴雨事件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剖面中出现137Cs和210Pbex的空白区.植被破坏导致玛沁军功镇出现了严重水蚀,净侵蚀速率为8.0 t/(hm2.a).⑥近40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原三江源区出现了沙尘暴的传输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土壤侵蚀 137Cs和210Pbex示踪
下载PDF
“三江并流”区游憩文化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郭洋 杨飞龄 +1 位作者 王军军 武瑞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4351-4361,共11页
游憩是一项重要的文化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以"三江并流"区为研究区,选择景观多样性、自然度、河流湖泊元素、景点等级、可达性和服务设施等6项指标,从游憩潜力和游憩机会两方面进行评估,得到该地区现有和潜在的游憩文化生态系... 游憩是一项重要的文化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以"三江并流"区为研究区,选择景观多样性、自然度、河流湖泊元素、景点等级、可达性和服务设施等6项指标,从游憩潜力和游憩机会两方面进行评估,得到该地区现有和潜在的游憩文化生态系统服务量,并划分为5个等级。结果表明:游憩潜力与机会共同影响游憩服务量,"三江并流"区游憩潜力与机会在空间分布上并不匹配,游憩潜力较高的地区占17.09%,主要分布于怒江州、大理州、德钦县、丽江古城区及玉龙县的部分区域;10.06%的地区游憩机会极低,主要包括贡山县、德钦县以及香格里拉北部地区;具有高等级潜在游憩服务量的地区,集中分布于大理州、丽江古城区、玉龙县和香格里拉的部分地区,占研究总面积的17.64%。具有较高游憩潜力的景点,大多数现有服务量也比较高。服务量为4级以上的景点数量占44.68%,集中分布在大理州、玉龙县、香格里拉、德钦等地,与高等级潜在游憩服务量的地理分布十分相似,说明现有游憩服务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自然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休憩 文化生态系统服务 游憩潜力与机会 旅游景点 “三江并流”区
下载PDF
青海果洛高寒地区燕麦和小黑麦最佳混播比例筛选 被引量:20
7
作者 马晓东 孙金金 +3 位作者 汪鹏斌 赵一珊 宋美娟 鱼小军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4期753-761,共9页
为筛选出适合于三江源区燕麦(Avena sativa)和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混播比例,在青海省甘德县进行了燕麦与小黑麦不同混播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个混播处理中,混播组合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干草产量最高,为136... 为筛选出适合于三江源区燕麦(Avena sativa)和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混播比例,在青海省甘德县进行了燕麦与小黑麦不同混播处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个混播处理中,混播组合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干草产量最高,为13605 kg·hm–2,显著高于单播(P<0.05),和燕麦50%+小黑麦50%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燕麦株高最高,比燕麦单播提高6.5%。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燕麦单株产量和单株地下生物量均显著高于燕麦单播和其他供试混播处理(P<0.05);小黑麦单株产量在燕麦40%+小黑麦60%处理下最高。燕麦60%+小黑麦40%处理下的燕麦和小黑麦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低于单播,粗蛋白含量最高。利用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相对值进行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得出混播处理的最佳比例为燕麦60%+小黑麦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选 三江源区 燕麦 小黑麦 混播比例
下载PDF
封育对黄河源头玛多高寒草原水源涵养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红琴 乔小龙 +2 位作者 张镱锂 张法伟 李英年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5-200,共6页
为探讨封育对高寒草地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以黄河源头玛多高寒草原封育和未封育的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降水、土壤湿度、渗漏量的观测,利用水平衡法计算草地的实际蒸散量,得到以下结果:植物生长期内的5月1日-9月28日,0-40cm土壤实际... 为探讨封育对高寒草地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以黄河源头玛多高寒草原封育和未封育的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降水、土壤湿度、渗漏量的观测,利用水平衡法计算草地的实际蒸散量,得到以下结果:植物生长期内的5月1日-9月28日,0-40cm土壤实际贮水量在16.89-98.16mm之间,封育与未封育条件下差异极小;5月1日-9月28日40cm深层处封育与未封育渗漏量分别为6.70mm和8.55mm,占同期降水量的3%和4%,依此推算年内约11mm的降水渗入地下。5月11日至9月下旬,封育与未封育植被蒸散量分别为272.95mm和299.36mm,自然放牧的植被蒸散量比围栏封育地高,考虑到冷季降水全部用于蒸发,可推算玛多高寒草原年实际蒸散量约为334.86mm,稍大于降水量(318.5mm)。围栏封育后,0-40cm整层平均容重降低6%,土壤毛管持水量和饱和持水量分别增大了16%和14%;近10a的封育不仅降低了土壤容重,而且使土壤毛管持水量和饱和持水量分别按每年1.95mm和1.77mm的速率增加,表明封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的水源涵养能力,对草场恢复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封育 土壤含水量 蒸散
下载PDF
三江源区植被指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预测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朱文会 毛飞 +2 位作者 徐影 郑军 宋立雪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3-704,共12页
利用1989-2008年NOAA-AVHRR的NDVI旬合成资料和地面月降水量、平均气温等观测资料,分析了三江源区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通过建立不同季节NDVI统计预测模型,对未来40多年间不同排放情景下三江源区NDVI变化趋势进... 利用1989-2008年NOAA-AVHRR的NDVI旬合成资料和地面月降水量、平均气温等观测资料,分析了三江源区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通过建立不同季节NDVI统计预测模型,对未来40多年间不同排放情景下三江源区NDVI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三江源区NDVI分布呈现由东南部、东部向西、向北逐渐变低的趋势。4-10月为植被生长季,8月NDVI达最大值。(2)针对春、夏、秋季,NDVI与气温、降水均呈显著正相关(夏季降水除外),春、秋季较为显著;NDVI对气温的响应显著高于降水;NDVI对前一个月的气温、降水时滞效应最为显著。(3)未来40年,在三江源区气温持续升高,降水微弱增加的气候背景下,源区平均NDVI呈显著上升趋势,前10年增速缓慢,后30年持续稳步上升,且增幅较大。源区NDVI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不变,RCP8.5情景下NDVI的高值中心较RCP4.5范围更大。RCP4.5情景下NDVI迅速增长期为2026-2035年,高值中心位于澜沧江源区;RCP8.5情景下为2016-2025年和2036-2045年两阶段,高值中心均在长江源区。两种情景下,源区变率高值中心均表现出由北向南移动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NDVI 气候变化 统计预测模型 未来变化特征
下载PDF
“三江并流”区生态系统供水服务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5
10
作者 林世伟 武瑞东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8-15,共8页
水源供给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本研究采用In VEST模型,对"三江并流"区的多年平均生态系统供水服务量进行空间分布模拟,揭示该服务在不同地形要素和县域上的分布特征,明晰不同生态系统供水功能。结果表明,本区生态系统多年平均... 水源供给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本研究采用In VEST模型,对"三江并流"区的多年平均生态系统供水服务量进行空间分布模拟,揭示该服务在不同地形要素和县域上的分布特征,明晰不同生态系统供水功能。结果表明,本区生态系统多年平均供水总量达412.3×108m3/a,平均单位面积供水量为620.4 mm/hm2;供水服务量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高值地区集中在海拔2 000-4 000 m、地形陡峭的阴坡地区;单位面积供水量较高的县为泸水县〉兰坪县〉云龙县〉福贡县,较低的为鹤庆县和丽江市古城区。各类生态系统的供水功能:冰雪和冰川〉灌丛〉竹林〉草地〉草甸〉温性针叶林,较小的为落叶阔叶林、暖性针叶林和硬叶常绿阔叶林。气候和特殊的地形是控制本地区生态系统供水服务空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人类活动会影响局部地区的生态系统供水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供水服务 InVEST模型 空间分布特征 “三江并流”区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土壤侵蚀特点 被引量:12
11
作者 吴万贞 周强 +1 位作者 于斌 马灿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3-687,共5页
三江源地区地域辽阔,土壤侵蚀复杂多样。近年来土壤侵蚀加剧,生态环境严重退化。以2000年土壤侵蚀调查的数据成果为基数,并与更新后的2005年数据成果比较,进行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分析。对三江源地区不同类型土壤侵蚀区的土壤侵蚀现状做了... 三江源地区地域辽阔,土壤侵蚀复杂多样。近年来土壤侵蚀加剧,生态环境严重退化。以2000年土壤侵蚀调查的数据成果为基数,并与更新后的2005年数据成果比较,进行土壤侵蚀动态变化分析。对三江源地区不同类型土壤侵蚀区的土壤侵蚀现状做了较全面的分区评价。同时对作为典型区域的黄河源头区12个县的2000年1:10万Landsat5TM假彩色合成影像,通过野外调查建立解译标志来分析该区植被覆盖状况,对该区典型区域的土壤侵蚀现状做了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三江源地区土壤侵蚀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土壤侵蚀 评价
下载PDF
资源承载力监测——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为例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玉洁 代粮 +3 位作者 张婕 封志明 潘韬 葛全胜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99-1713,共15页
对自然资源的无序开发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制约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资源承载力是描述地区发展受自然资源限制的重要工具,也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基于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县级统计数据,定量计算水、土和生态等资源... 对自然资源的无序开发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制约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资源承载力是描述地区发展受自然资源限制的重要工具,也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基于西藏"一江两河"地区县级统计数据,定量计算水、土和生态等资源承载力,并根据定量评价结果构建资源承载力监测体系并应用于"一江两河"地区。研究结果表明:(1)"一江两河"地区人粮关系趋于紧张,部分地区人口—粮食—土地矛盾突出,76.5%的县土地资源承载力下降,83.3%的县土地资源承载指数增长;"一江两河"地区各县(市、区)水资源承载力远大于实际人口,承载指数均小于0.05,但77.8%的县水资源承载力下降,县域承载指数均增长;各县生态承载力增长,承载指数下降,部分县处于生态赤字状态。(2)"一江两河"地区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由生态承载力转变为土地资源承载力。2000—2015年,在"一江两河"地区资源承载力处于临界超载或超载的县中,对资源承载状态影响最大的资源承载力由生态承载力逐步转变为土地资源承载力。(3)"一江两河"地区资源承载力等级逐渐提升,可能带来的危害或负面影响程度降低。2000—2015年,资源承载力为三级(中度负载)及以下等级的县由15个(83.3%)降至3个(16.7%)。资源承载力长效监测机制的建立有助于明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科学利用区域自然资源,促进地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承载力 承载力模型 指标分级 监测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
原文传递
集成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的系统保护规划 被引量:9
13
作者 封志雪 周键 +1 位作者 杨飞龄 武瑞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2-533,共12页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与可持续管理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但如何判识与优化集成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象的保护优先区网络,相关研究还很有限。针对“三江并流”区,选取珍稀濒危与特有动植物物种和自然植被...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与可持续管理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但如何判识与优化集成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象的保护优先区网络,相关研究还很有限。针对“三江并流”区,选取珍稀濒危与特有动植物物种和自然植被类型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对象,以调节服务(碳存储、固碳和土壤保持)、文化服务(自然游憩)和供给服务(水源供给)为生态系统服务保护对象。应用系统保护规划方法,首先判识出单一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保护优先区;然后,分析这些保护优先区间的相关关系,并选择与生物多样性正相关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判识集成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优先区;最后,评估了集成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在六类已建保护地中的保护状况。结果表明:(1)“三江并流”区多情景规划得到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保护优先区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2)与分别针对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的规划情景相比,集成生态系统服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能够同时对两类保护对象提供最高的保护覆盖率;(3)集成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8.9%,其已建保护地覆盖率为32.5%,说明现有保护地体系仍存在保护空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生物多样性 保护优先区 系统保护规划 “三江并流”区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冻融侵蚀动力分析及其分布特点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吴万贞 刘峰贵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1期57-61,共5页
三江源地区的地理、地质和气候都具有特殊性,本区内主要以冻融侵蚀为主结合其他各类型的土壤侵蚀.由于受诸多因素限制,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其研究甚少,有关其强度分级评价方面的研究则更为鲜见.本文具体分析了三江源地区冻融侵蚀动力,... 三江源地区的地理、地质和气候都具有特殊性,本区内主要以冻融侵蚀为主结合其他各类型的土壤侵蚀.由于受诸多因素限制,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其研究甚少,有关其强度分级评价方面的研究则更为鲜见.本文具体分析了三江源地区冻融侵蚀动力,通过野外调查建立解译标志分析,结合冻融发生的条件,进行了冻融侵蚀强度的分级.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冻融侵蚀具有分布范围广,不同强度冻融侵蚀空间分布明显,冻融侵蚀地区分布差异明显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冻融侵蚀 动力 分布
下载PDF
三江源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牧草产量的潜在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郭连云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13-1618,共6页
对三江源区兴海高寒草地1999-2012年牧草产量与气候因子变化做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近14年来该地区牧草产量呈显著增加趋势,且牧草产量与生长季≥0℃积温和降水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牧草抽穗-开花期产量主要受气温和降水影响,14年... 对三江源区兴海高寒草地1999-2012年牧草产量与气候因子变化做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近14年来该地区牧草产量呈显著增加趋势,且牧草产量与生长季≥0℃积温和降水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牧草抽穗-开花期产量主要受气温和降水影响,14年来二者均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成熟-枯黄期主要受≥0℃积温影响,14年来≥0℃积温极显著升高;开花-成熟期主要受平均风速影响,14年来平均风速显著降低。牧草生长中后期热量和水分的增加以及风速的减小均对增产有利。因此,随着未来区域气温的升高、降水增多,可减少土壤水分亏缺,暖湿的气候对该地区牧草产量的提高极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高寒草地 产量 气候因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一江两河”农区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与特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灵恩 郭嘉欣 +4 位作者 冯凌 罗艳华 张宪洲 范玉枝 成升魁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104-2117,共14页
居民食物消费受自然地理环境、城镇化等因素影响,同时通过市场机制影响区域粮食安全和农牧业发展。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为例,基于分层抽样,通过2019年实地入户调研,获取了262户农村居民上年度食物消费数据,对青藏高原农区居... 居民食物消费受自然地理环境、城镇化等因素影响,同时通过市场机制影响区域粮食安全和农牧业发展。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为例,基于分层抽样,通过2019年实地入户调研,获取了262户农村居民上年度食物消费数据,对青藏高原农区居民的食物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样本内居民的植物性食物的消费量是动物性食物的3.19倍,植物性食物以蔬菜和粮食为主,动物性食物以肉类和牛奶为主;青稞及青稞酒在藏民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2)居民食物消费规模和结构与食物自给率指标密切相关,自给自足特征显著。(3)不同地区、家庭规模、务工规模、收入水平以及家庭年龄之间,居民的家庭食物消费结构均有所差异,且不同家庭之间面粉和水果的消费差异最显著。(4)区域差异、家庭规模类型和家庭务工规模是影响样本农区居民食物消费综合差异的主要因素。结果可为青藏高原地区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改善、膳食营养提升以及农牧业转型发展提供科学基础和决策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消费 消费差异 影响因素 多元线性回归 西藏自治区 “一江两河”
原文传递
三江并流区域野生杓兰属植物资源初报 被引量:8
17
作者 解玮佳 李兆光 +3 位作者 李燕 杨静全 和文佳 和寿星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5年第2期28-30,共3页
对三江并流区域的野生杓兰属植物的种质资源特点及分布规律作了描述,并提出了该区域野生杓兰属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 三江并流区域 野生杓兰属植物 资源特点 分布规律 开发利用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降雪量演变特征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义花 李红梅 +3 位作者 申红艳 刘绿柳 任德山 李金海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0-429,共10页
利用1961-2019年三江源地区19个气象台站逐日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三江源地区降雪量、降雪日数和雪雨比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961-2019年三江源地区平均降雪量为146.5 mm,降雪量以14.8 mm·... 利用1961-2019年三江源地区19个气象台站逐日气温、降水量等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三江源地区降雪量、降雪日数和雪雨比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961-2019年三江源地区平均降雪量为146.5 mm,降雪量以14.8 mm·(10a);的速率在减少,1985-1999年为降雪量偏多期,2000年以来为降雪量偏少期;(2)三江源地区年平均雪雨比以4.0%·(10a)^(-1)的速率在减少,长江源区西部及黄河源区西部是雪雨比减少最为明显的区域,其余地区减少速率相对缓慢;(3)三江源地区年平均降雪日数为91天,曲麻莱、五道梁、沱沱河一带以及黄河源区中西部是降雪日数的大值区,降雪日数以14 d·(10a)^(-1)的速率在减少,黄河源区西部是降雪日数减少最为明显的区域;(4)三江源地区各月降雪量及降雪日数均呈双峰型分布,降雪量和降雪日数最多出现在5月,小雪易出现在3月或4月,中雪和大雪以上量级在秋末、春季出现的概率最高;(5)随着海拔的抬升,降雪量和降雪日数增加,随经度的增加而减少;冷季降雪量多的年份,径流量也随之增大,且径流量相对于降雪量的响应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降雪量 降雪日数 雪雨比 径流量
下载PDF
“三江并流”区旅游景点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洋 武瑞东 +1 位作者 杨飞龄 王军军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92-1003,共12页
明确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合理有效地开发、配置旅游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以"三江并流"区为研究区,通过构建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数据,依据其属性特征划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与生物景观3类自然景点和古迹建筑与休闲求知2类... 明确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合理有效地开发、配置旅游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以"三江并流"区为研究区,通过构建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数据,依据其属性特征划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与生物景观3类自然景点和古迹建筑与休闲求知2类人文景点,系统研究了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三江并流"区旅游景点呈东密西疏聚集分布的特点,聚集强度较高的市县为玉龙县>丽江古城区>大理市>香格里拉市,较弱的为泸水、福贡县;人文类景点聚集强度大于自然类景点,休闲求知类聚集强度最高,生物景观类最小;各类型景点在大理市、丽江古城及玉龙县均为高密度分布且分布格局对空间尺度具有依赖性.旅游景点的分布受人文和自然环境因子的影响,多集中分布于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规模大、交通条件好,有特定植被类型覆盖的较低海拔地区.旅游景点聚集区多数分布在农业和城镇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业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同时也属于生态高敏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点 空间格局 环境因子 聚集性 “三江并流”区
下载PDF
“三江并流”区生态系统土壤保持服务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7
20
作者 林世伟 武瑞东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5-302,共8页
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构建空间分析模型,作者对"三江并流"区土壤保持服务物质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估算,揭示该服务在不同海拔高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分布特征,明晰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服务功能.结... 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构建空间分析模型,作者对"三江并流"区土壤保持服务物质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估算,揭示该服务在不同海拔高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分布特征,明晰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服务功能.结果显示本区年均土壤保持总量达5.10×10^9t·a^-1,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为767.66 t·hm^-2·a^-1.土壤保持服务高值地区集中在泸水县中南部怒江沿岸、云龙县中部澜沧江沿岸、玉龙县东北部金沙江沿岸及宾川县东部;主要分布于2 000~3 500 m的有林地中.各类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服务功能(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为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干热河谷硬叶常绿栎林〉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亚高山草甸生态系统最低.气候、地形、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覆盖及其综合作用是影响"三江并流"区土壤保持服务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土壤保持服务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 空间分布特征 “三江并流”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